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范文1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合成应用 绿色战略

绿色化学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化学研究工作中也逐渐重视绿色和环保的理念。尤其是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人们更倾向于无毒的环保的生产过程。近来,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化学有了新的进展,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已经形成。

1 原材料本身的无毒化

在现今的高分子化学材料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引进了生物降解的技术来保证高分子化学材料本身的无毒和绿色,这也是化学研究的一大热门领域。用生物来降解高分子化学材料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了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这种技术对淀粉、海藻酸、聚氨基酸等各种高分子的研究非常实用。目前,医药领域的许多材料多采用这种绿色无毒的形式来进行生产,达到和人体的和谐相容。

2 高分子原料合成朝无毒化方向发展

高分子原料的合成也在向绿色的方向发展。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许多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合成可以采用一步催化的方式来完成,转化利用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而且这种过程避免了使用有毒的化学催化剂,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例如已二酸的合成就是采用生物合成的技术,使其生产过程完全绿色化,安全可操作。传统的方法生产环氧丙烷是采用两步反应的方式,而且中间使用了氯气。这种气体带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但现在,国内外已经改变了这种生产方法,采用的催化氧化的方法使原材料在制作反应的过程中完全利用,而不产生有的物质来污染环境。目前,在进行制作合成化学材料的过程中,许多都在逐步改善材料合成产生有毒废弃物的或排放物的情况,朝着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3 合成原料的绿色化

生活物质材料中有许多都是采用高分子合成的原料制造的。尤其是医用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无毒,而且必须是生物可降解、可以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接受的。因此,对合成原料的要求必须是绿色的、安全的。近年来,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

1988年在荷兰有相关学着就在研究聚乳酸类网状弹性体材料,这种材料完全采用绿色原料合成,并且可以被生物所降解。他们用赖氨酸二异氰酸醋等扩链了由肌醇、L--丙交酯等生成的星形预聚体。LDI可以称为“绿色”的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因为LDI扩链部分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乙醇、赖氨酸等,这些降解产物都是无毒的,完全可以进行生物利用。在这一聚合物生成的过程中,不仅最终的产物是环保安全的,而且其原料肌醇是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之一,乳酸、6―烃基己酸等在生物医学上颇为常见,也是一些安全的、“绿色”的物质,可以说这一过程接近于“完全绿色”。1994年strey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合成了与该绿色试剂LDI聚乳酸衍生物,用高结晶性的聚乙醇酸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无毒的、可生物吸收的骨科固定复合材料。

4 催化剂的绿色化

在聚乳酸类材料研究过程中,虽然目前的高分子原材料和聚合物都实现了基本的绿色化、无毒化,但在这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催化剂的使用安全问题。例如聚乳酸化合物的生成过程中大多采用辛酸亚锡作为中间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这种催化剂由于含有锡盐成分可能会具有生理毒性,如果是人体吸收可能会造成中毒的情况。相比而言,用生物酶作催化剂就显得安全可靠。使用生物酶催化的瓶颈在于酶的种类有限问题,致使一些化学反应找不到相应的生物酶进行催化。在目前的高分子聚合物当中,虽然一些加聚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各种催化剂和添加剂的使用对安全情况造成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医用物品当中,必须对这些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试验和考核。催化剂的绿色化道路的发展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

5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安全应用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能会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危害,对不可利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垃圾处理也得考虑到绿色无毒的问题。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安全使用这些高分子材料。

对于可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可以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废物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将可回收的高分子材料分类进行整理,实现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可焚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进行焚烧处理,还可以将垃圾焚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加以利用。

(1)对可以再生与循环使用的环境惰性高分子材料,如 PP、PE、PET、尼龙 66、PMMA、PS 等,应尽可能地再次利用,尽可能避免使用填埋方法处理环境惰性塑料垃圾。

(2)PP、PE等聚烯烃具有很高的热值,与燃料油相当,并且具有无害化燃烧特性。因此,可以将这些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生的巨大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源,避免热能污染。目前,顺利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变电能的关键是将 PVC 除开,避免与PP、PE等混杂,避免造成能源回收困难而浪费能源。

(3)对 PVC 应合理使用。PVC 的制造、加工、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都涉及环境问题,其中最危险的是PVC 废弃物的处理。PVC的加工过程使用的添加剂非常多,使用不当就会使材料中的有毒物质渗出,应该尽量避免其与食物和医药产品的接触。PVC废弃物处理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焚烧的方式,因为这种高分子材料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应尽快使 PVC退 出包装、玩具 、地膜等使用周期短的应用领域;同时,鉴于PVC具有节约天然资源、适用性广、价格低廉、难燃、血液相容性好等优点,应加强对 PVC 生产、加工、使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6 结语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的绿色化、无毒化、安全化会是将来高分子材料化学发展的热潮,结合高分子材料特有的实用性因素来建立高分子材料绿色战略的系统,可以使高分子材料化学朝着更加全面的、长远的绿色化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 戈明亮.高分子材料探寻绿色发展之路[J].中国化工报,2003

[2] 罗水鹏.绿色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2

[3] 石璞,戈明亮.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范文2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功能材料 高新技术

1 引言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新材料的核心是功能材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功能材料是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与先导,而且反过来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是改造与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基石、先导与依托,其研发与产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由于功能材料的极其重要性,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都在制定相关规划、计划,并加大投入,狠抓创新,以及新品研发与成果产业化。

2 规划与方向: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信部于2012年2月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的预期发展目标是: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并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的产业化、规模化。

3 研发态势:百花齐放,千帆竞发,万马驰骋,发展迅猛

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其产业集群亦随之逐步形成。从总体来说,该产业集群呈现两大特色,即:“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具体的说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内形成产业集群”的模式与“企业由于资源、市场等原因自发形成的区域内的产业集群”的模式。其中,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内形成的产业集群之发展更为成熟。这类产业集群围绕着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和重大装备等产业的发展需求,以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脚踏实地建设出了一批批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国家级的新材料与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的目前态势可概括为成“百、千、万、猛”,即:百花齐放,千帆竞发,万马驰骋,发展迅猛。

下面特就目前在该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深具影响力、扩张力和代表性的十个城市(或地区)的相关情况作一简介:

3.1 北京:在发展新材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特点是起步早、实力最强

北京集中了中央各部委的30%-40%的主要材料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在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数量约占全国的50%。在稀土永磁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新能源与环保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1999年,北京就拥有新材料生产企业4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和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已成为推进北京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上市公司均成为北京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科技创业空前活跃;继有研硅股上市后,中科三环、安泰科技、星新材料相继上市,一度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3.2 镇江、常州、连云港:功能材料产业企业遍地开花、数量甚大、规模可观

镇江市在新型功能材料和交通载用等领域设立了多项重大科技专项,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与产业化成果。具体地说,该市组织实施了“千吨级PAN基高性能碳纤维开发及产业化”、“高性能显示用液晶材料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新型功能材料重大科技专项5项;还组织实施了“大型飞机用喷射成形7500铝合金轮毂及机体构件研制与产业化”等交通载用重大科技专项6项;共安排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31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及产业化投入83475万元,产后将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23亿元。常州市湖滨科技园建立了常州聚合物改性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省级阻燃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性能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公共技术平台。并呈“一园两区”结构,其中,一区以新众精密合金等企业为核心;二区以阻燃材料、天常玻纤、湖滨科技园为核心。该市的新材料产业具有门类广、产业链短的特点。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持续向高端攀升。至2009年底,该市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09家,实现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已形成以硅资源深加工为主,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2008年,连云港市硅产业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该市拥有硅材料加工企业近400家,产品有石英玻璃管、硅微粉、晶体切片、碳化硅等十几个系列百余个品种。其中,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的产量已占到全国的80%以上;压电石英晶体的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该市硅资源深加工产品市场已覆盖全国市场,并出口德、韩、日、美、巴西、荷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3 山东:山东是材料大省。该省资源广,加工能力强,新材料产业基础良好,优势明显

2008年全省新材料产业的产值高达6700多亿元,占全省材料产业总产值的30.8%。该省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共871个,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7.7%。该省涉及材料与新材料研发的高校、科研单位近30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截至2008年底,全省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5家,成果转化基地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在高技术陶瓷、特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居国内优势地位,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培育出了烟台万华、烟台氨纶、同大海岛新材料、山东东岳、山东工陶、威海光威、泰山玻纤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中材高新、莱芜爱地、威海拓展纤维等一批新兴新材料企业。

3.4 武汉: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复合绝缘子、光学玻璃、粘胶剂等,这些产品目前在国内外已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在光学玻璃方面,新华光学占据国内光学玻璃近30%的市场,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光学玻璃生产商;回天胶业是我国工程胶黏剂行业中最大的内资企业,它占有全国市场的15%左右;国网绝缘子占全国市场的27%左右,是国内挂网数量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出口产品最多的企业。粘胶剂、绝缘子、光学玻璃等,是该市重点发展的领域。“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利用回天胶业的研发优势,同时开拓新能源汽车胶黏剂市场;并以国网绝缘子为核心,引入绝缘子原材料生产厂商,同时拓展有机硅新材料海外市场。到2015年,武汉市高新区将吸引1至两家全球知名的光电子巨头入驻,新材料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并培育出5家以上的行业知名企业。

3.5 洛阳:该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已探明的有钼、铝、金、银、钨等甲类矿产资源50余种,且其储量大、品位高。这为该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洛阳市2010年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材料产业:一是晶体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光电产业;二是钼钨钛、新型耐火材料、铝镁板带、电子铜基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三是电子玻璃、等离子玻璃基板等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四是聚氨酯等新型化工材料产业;五是超硬材料及其制品产业。根据规划,2015年该市新材料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届时,洛阳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技术辐射中心之一。

3.6 大连:该市在新材料产业各领域分别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地位和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若干产品和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该市已完成了由原来的以精细化工材料为主的较单一的产业结构,向以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膜材料为主的多元产业结构的扩展。目前,该市共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约100家,形成了以路明集团、新源动力、东北特钢、裕祥科技、宝力摩、兴科碳纤维、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主要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尚需指出,大连在燃料电池开发方面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目前,全国仅有4家企业具备生产数十千瓦燃料电池组的能力,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还承担并完成了燃料电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此外,大连路明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家能够同时拥有发光材料和发光芯片两大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大连市在新材料的研发方面,拥有得天独厚、引人注目的科技资源优势。坐落在该市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由于它们在新材料领域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完善的材料创新体系,因此已成为了该市培植新材料产业的孵化器。这些单位使得该市在发光材料、涂料、膜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产业技术优势。

3.7 金昌: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航母”

金昌是我国最大的镍钴金属等有色金属原材料工业基地,其镍钴、铂及钯、铑等贵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8%、90%、92%以上,被喻为中国的“镍都”。此外,金昌及周边还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煤、萤石等矿产资源,可为金昌发展以有色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新型化工材料产业提供极为丰富的原料。对于金昌来说,发展新材料,尤其是在发展镍钴新材料、高档铜加工材料、铂族贵金属、新型钢铁材料、钛材产业、新能源材料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目前,在市区东部占地15平方公里的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内, 5000吨镍及镍合金板材、1万吨羰基镍、1.5万吨海绵钛、6万吨精密铜镍合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部分已竣工试产。同时,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金昌市已具备年产15万吨镍、40万吨铜、1万吨钴、3500公斤铂族金属、200万吨水泥、200万吨硫酸和18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

3.8 宝鸡:在新材料产业的引领下,宝鸡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宝鸡高新区着力培育和壮大新材料产业,特别是以稀有金属新材料、黑色金属压延加工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建筑新材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使其在不长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崛起,并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宝钛集团,它作为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目前已集聚了200多家从事钛材及其它稀有金属深加工的企业,产品涉及航天航空、特种容器、钛粉、钛自行车、钛礼品等领域。集团内各企业的产品均已远销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并形成了以稀有金属材料深加工及前端关联产品开发为主线的企业集群;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该企业集群还正在逐步向以稀有金属材料深加工为主的纵向产业集群过渡。

另外,以黑色金属加工为主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亦是宝鸡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部分。以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其中,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曾为我国“西气东输”重点项目提品支持,还曾中标印度东气西输项目。

3.9 浙江:浙江省新材料产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该省在磁性材料、电子用铜合金材料、单晶材料、有机硅材料、电子陶瓷、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较大的产业规模

新材料产业是该省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以纳米材料与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已成为该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在特种金属材料产品更新、塑料产品改性与精细化工产品结构优化、建材产品升级、轻纺传统工业产品提升等方面,新材料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于加快制造业集聚的同时,还成功地“孕育”了一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国家火炬计划在浙江设立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已达9家,占全国同类基地的1/5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在三大产业带建设14个区域性和跨区域的产业发展大平台,这无疑会给浙江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3.10 重庆:重庆是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工业重镇。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以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材料研究院为主要依托的国家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筹划、落户(2009.9.20)、开工(2010.7.6)和落成(2011.11.18),一个崭新的、现代化、高水平与高成果转化率为特征的功能材料产业化基地已在两江新区蔡家工业园拔地而起。该基地是我国功能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后起之秀。可以说,它的落成与投产,是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标志与里程碑,亦是重材人数十年奋斗的必然结果。

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材料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单元,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无论在功能材料的科技创新、新品开发还是产业化方面,都具备很好的基础,积淀了丰硕的成果。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石化、能源、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现在领跑重庆地区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的国家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不但涵盖了重庆材料研究院,而且还包括四联LED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川仪仪器仪表基地、勤上光电LED照明产业基地、杜克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密封件出口生产示范基地等7大项目。这7大项目共占地1345亩,协议投资58.2亿元,预计年产值达105.5亿元。到2020年,该基地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西部领先、规模最大的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4 整体状况:持续增长,规模可观,国家重视,前程似锦

上面,本文以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十个城市(或地区)为例,简介了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的研发态势;下面,拟从全局的角度,阐述一下我国目前新材料产业的整体状况;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近十年来,一直保存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6年产业规模为291.7亿元;2007年,其市场规模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2008年我国市场对聚烯烃、苯乙烯和聚酯的需求增长达20-35%;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823.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新材料研究的科研单位有300多家,研究人员超过10万人,新材料生产已成规模的企业超过1000家,在国家所属普通高校中有200多所大学设有材料学院或材料专业,在1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20个实际上是新材料研究基地。近十年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04个,其中与材料相关的占40%以上,换言之,这10年里,又有近100个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面世。

还必须指出,国家出台的一些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均把新材料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与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的“计划”、“基金”与“专项”有:“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攻关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新材料行动计划”、“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等。

5 市场需求与主要问题

据有关文献报导,全球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其所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其年营业额已突破2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市场之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为此,无疑还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产业市场的扩张速度。据预测,2012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之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强化,近年来,国内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先后设立了9家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170余家和新材料相关的特色产业基地。可以说,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是,务必指出,从总体而言,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在创新能力、合作机制、人才等方面均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我国在高端产品方面还未掌握“话语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例不大;二是产业链虽基本完整,但关键链接还存在缺陷;三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数量还不不足以满足高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6 目标与对策:目标是“做新做大做强,不断‘成长’”;对策可概括成“定位、前瞻、合作、引导、投资、人才与交流”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基石、支撑与标志。因此,近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现代装备制造业获得了越来越高速的发展。这使得人们对新材料,尤其是对其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功能材料产业不得不走“做新、做大、做强,不断‘成长’”之路――这亦是我国功能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

“做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务必着眼于“新”,即,要着力抓好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及其产业化;二是务必立足于 “创新”,即要做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包括流程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等)。同时,功能材料产业还务必“做大”、“做强”。因为,只有“做大”“做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至于要求功能材料产业不断“成长”,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满足社会现代化进程对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提出的永不停息的和与日俱增的要求。

本节标题中的“对策”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上节指出的我国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产业在目前所处的发展期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二是针对如何实现我国功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列出了几条可供思考与选择的几条建议。这些方案或建议是:

6.1 定位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都把发展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制定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计划时将新材料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以上所述,既是世界发达国家对新材料的认识与态度,亦是我们关于新材料的战略定位。换言之,在我国,各界已取得了高度共识,即: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国防安全的支撑,务必将之作为21世纪应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使之快速发展!

6.2 前瞻

“好棋手能看三步以后”。发展新材料与功能材料材料科技与产业同样需要“能看三步以后”的非凡胆略与远见卓识。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创业者,都务必具有科学技术的前瞻性,都应持续不断地开展战略研究。我们应进一步凝练、提升创新成果,调整、瞄准发展方向,紧跟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步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不懈拓展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3 合作

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与国内材料科技与产业领域各研发机构的分工合作,以形成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合作互利的格局。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及其产业化、规模化,提高企业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和性能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上、下游产业更直接地了解市场需求,并从中提炼出科学和技术问题,有目标地开展基础和前沿研究,引领产业发展的未来。

6.4 引导

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的持续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引导、支持、投入和及时、完善的服务。长时间以来,新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产业一直得到了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倾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才实现了产业的健康、持续与阔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对于成熟度较高的行业,应建立专门的“智库”,即诚邀国内外有知名度、有经验、有话语权、有资源,有过合作的国内外企业家、科研院所专家、行业协会领导作为行业或者企业的咨询顾问,以进一步强化行业或企业的发展优势。

6.5 投资

为了实现办大事、办好事、办快事的目标,投资务必由分散支持向集中支持转变。我们要完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统筹工作机制,要通过资金的统筹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资金投入;要实现项目来源由单点征集向广范围、多层面、多渠道征集转变,产业投入务必由分散决策向集中统筹转变,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6.6 人才

新材料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新材料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新材料领域创造性劳动,并对新材料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新材料人才资源是我国新材料发展的根本。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竞争,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抓人才,无非是要实现三个目的。一是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的翻升;二是提高新材料人才整体素质;三是优化新材料人才资源结构。要通过实施若干人才工程,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具体做法上,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和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技价值观,要让广大科技骨干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因为科学研究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需要专注和专心。要扩大科研工作者的自。要使新材料研发团队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功能结构,不断提高其整体创新能力、水平和效率。

6.7 交流

交流有多种形式:一对一的交流;小组内的研讨,大范围的学术交流。这里笔者主要是想强调:要充分利用好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在这个问题上,世界级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态度是明朗的,对我们的教导是深刻的、久远的。他曾明确提出“学术活动的成果,对科技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个大本本,而是要加工,要把那些有分量的建议整理好后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之重要性。中国功能材料核心服务平台有很多久负盛名的有品牌地位的学术会议,如“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等,还拥有许多知名的,甚至世界级的科学家、专家。我们要把这种“专家群体”的整体优势,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有机结合,使已取得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转化成为工艺、技术、产品等,进而成为“做新、做大、做强”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并使之“不断‘成长’”,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