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1
关键词:住宅;室内设计;空间;表现手法
一、室内设计的定义
室内设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规划、装饰室内空间,充分体现设计者的审美意识。由此必须明确使用性质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在展_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合理选择工艺技术、物质材料等,营造一个更具美观性、舒适性的室内空间,为居住者提供更优质的住宅条件,使他们对居住环境产生满足感。
二、住宅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在划分住宅空间时可依据隔断、墙体以及家具分隔、装饰构件、材质、光照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区分。
另外以使用者的活动特点,则主要可分为私密的、开放以及辅助类型空间。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则主要可依据区域划分空间组织,体现空间的独立性,最大限度的做到动静分开,减少彼此间的干扰因素,分离污洁、公私,确保整个住宅空间生活的舒适性。
现代设计在构成空间设计时主要遵循两大原则,即灵活性、实用性。其中居室空间具有相互渗透,组合各间功能关系,由此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空间组织,更国强调诸如睡眠、学习等各种功能的逻辑关系,而非仅是简单的组合空间,不再以硬质墙体作为唯一的划分依据。在划分功能空间方面则充分融合了诸如吊顶、家具以及各类陈列品、光线等等。当然了在具体划分过程中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兼容性以及灵活性。比如图中就以钢结构作为分割餐饮空间、休憩空间的依据,其中垂幔吊顶又进一步限制了床的范围、空间,彰显现代空间设计独一无二的魅力。
三、界面与材料
具体构成住宅空间界面的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的顶面;侧面以及底面等等。其中又可具体划分为设计造型,选择色彩以及运用材质等各个层面。
在进行界面造型时一定要充分考量其审美性与功能性,合理运用空间立体造型式以及平面图案式等等,契合各种材质,营造出不同的效果。依据界面的需要,合理选择材质,当然了在选择材质时也要充分考量空间等方面的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三个完全不同的界面,深入剖析如何运用害居室内材质。
四、色彩与照明
(1)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无疑是最具活跃性、生动性、表现力的因素。每一种色彩都能够给观者体现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并在生理、心理方面产生影响,产生寓意与联想。
所以设计者可结合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色彩对人感觉的因素,而调整色彩,优化空间质量。即色彩设计,通过色彩设计的方式方法,全方位提升住宅空间的品位。
(2)透过光线,感知世界。在各种照明条件下,室内空间所形成的光照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比如调整光线的形式、强势,即可营造出虚实感,改变空间比例,从而给人带来不同层面的心理感受。一般情况下如果光线明亮,那么空间往往会给人愉,开阔感;相反的如果光线较为暗淡,很容易使人产生沉重感,在视觉上整个空间也会变小了的。
五、家具与陈设
1、家具。人类生活,离不开家具,同样的在家居设计中,家具也是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另外家具还具有营造艺术效果、烘托家居气氛等多重作用。
依据结构可将家具分为:折叠、板式、框架、充气、浇筑以及腾编等等。而如果以材质进行划分则主要可分为:金属类的、木质、竹藤、塑料类家具等等;而如果以及用层面进行分析则可分为装饰类的、储存类的、椅卧类等。以风格进行划分则主要可发为:田园风、欧式、现代的、简约的、古典的等等,总体上说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各种类型。
2、装饰陈设。陈设家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选择、配置以及陈列家具等,即可一面提升空间陈列感,体现设计者所特有的生活情趣、爱好等,具有营造氛围,柔化空间,彰显家居风格等多方面的作用,总之就整个家居设计中,装饰陈设充分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个性空间设计
现代风格强调创造性、个性,换言之也就是说当下并不以豪华、高档作为主要着力点,相反在于个性,强调与同类产品的区别。现代室内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体现在住宅空间虽然小,但是却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彰显主人独特的兴趣爱好,比如家庭电脑工作室、健身角、迷你酒吧等等。总之以主人的喜好,为了们量身定作个性空间,最后形成不同的结果。假设透过小空间,能够充分发挥上述各种功能,那么也就达到了住宅设计独创性了。就有出彩的地方了。
结论
在室内设计中,应根据有限的空间和不同空间的特性及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以及地理气候条件等,恰当地进行功能分区,处理好空间的尺度和形态的变化,解决好通风采光、装饰材料及设备的选用、家具的陈设等问题,进而创造一个情调与机能互为协调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袁美明,室内设计装修指南[M].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
[2]韩文,室内设计(四)[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兵明,家庭装饰装潢5[M].北京:银冠电子出版.2003.
[4]李张晓辉,浅谈现代居室空间舒适气氛的营造[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2期.
[5]宋旭,简约的室内探讨[J].大众文艺.2010.16期.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2
通过平时的阅读,我发现平时被我们忽视的“空间”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我们应该系统科学地讲述相关知识理论,更好地去了解空间,运用空间,为设计出更合理舒适的空间打下基础。
一、空间的特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解决温饱到品质生活,越来越多的便民设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空间是什么?空间是设计的核心。曾经有人总结过这样一段话,我感慨颇深,“地面上的形式是从空间发展起来的,空间不是风格,而是真正的设计”。
空间形成不同的行为空间,人们不知不觉的被环境这个空间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需要都要跟他的目的和需求保持一致,所以都需要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空间。
空间的限定手法有围合与分割、覆盖、凹凸、设立、灯光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很好地为空间作出分割。多重分割空间也有很多好处,使得分割出来的空间不再单调,使得分割与围合的空间更富于变化。
空间的限定手法主要有点、线、面、体。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综合起来运用使得限定的空间更加丰富。再加之虚、实之分,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二、空间系统分类
空间系统大致可分为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物质空间首先就要提到建筑和室内空间。其次就是城市空间,城市的建筑物通过一系列排列和立面的包围通过几何形状的变形以及美学的渗入得以变形,使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部的室外的城市空间。
非物质空间简单地包括向心型和离心型空间、社交空间、媒介空间以及虚拟空间。这些都是非物质方面的,也是创造空间环境系统的必要条件。
三、空间系统的组合、构成
空间的组合有多种形式,这些手法都是为了使空间环境更好地衔接与运动。通过对空间的处理比例尺度等的差异,会给人带来复杂的感受,例如宏伟、单纯、旋转、压抑等。空间的重复会给人带来韵律感;空间的好坏衔接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完美衔接会有完美的过渡,使空间与空间之间不再突兀,而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承接过渡;空间的渗透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最为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应该是中国江南园林,其中有很多借景和障景的表现;空间的引导,通过对空间需求的引导,道路的延伸,给人很好的暗示作用;空间的序列会给人带来节奏感,无论是静还是动的情况下,都会给人带来和谐一致,又富有变化的节奏感。
四、交往空间因素
人类的活动与空间也是密不可分的。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需要很多条件影响,其中的物质环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会影响人们的活动。同样,舒适的空间能促进人们的活动,也能促进人们的交流,可以说,交流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空间为依托。
空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创造一个环境空间,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虽然空间一般由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完成,但是空间都是使用者自身行为举止的延伸。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设计师会通过设计来推动人际间的交流。
五、结论
空间环境系统是一个涉及内容很广的一门系统学科,我想这里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才能更好地处理空间问题。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门类,要考虑的东西也要很多,每一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空间系统学是一个复杂学科,需要系统地去学习。只有更多地了解设计的相关理论,加之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才能更好地为人们创造出更舒适的空间。
现代的设计师一味地追求个性,或是片面强调奢华,设计出来的空间人生活在其中会感觉到不适应。“为人民服务”简单的五个字就能代表设计的最终目的。到底怎么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我们的空间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一下,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火花,就创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娄永琪著.环境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南舜熏,辛华泉著.建筑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3
关键词: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 城市视角
经济增长有很多影响因素,基础设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作为最直接的要素投入到生产中提高产出,从间接方面来看,也能以溢出和网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进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关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1994年世界银行将基础设施规划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如城市道路设施、邮电、通讯设施等可直接参与到生产活动和发展中,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效能;教育、科技等具有社会性质的基础设施可改善民生,积累人力资本,不断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况且,国家重视了对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了此方面在政府公共支出中的比重,也是“十二五”我国优先发展的目标。当然,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设施会扩散到周边的地区,而大多地方政府关注的是短时期内具有相对竞争能力的项目,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基础设施的范围低于最优化的规模效应,甚至会影响到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扭曲,或许损失了一些效率。这会引出一些问题,在城市的空间尺度上,基础设施与空间外溢出效应是否有密切的关系,差异性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异质性,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的研究可有助于优化政府公共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献概述
有关此方面的文献,伴随新增长理论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外溢效应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如Barro(1990)研究认为就基础设施来看,公共投资对私人资本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解释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化和差异性;一些学者从基础设施与要素生产率角度分析了外溢效应的存在性;Aschauer(1989)以美国为例,认为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其有解释力;Fernald(1999)认为美国密集的车辆在道路中受益很多,说明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生产率效应;Bronzini and Piselli(2009)等检验了基础设施与生产率的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基础设施对地区生产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一些学者也研究了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如Cohen and Morrison(2004)等研究了美国和意大利数据,认为基础设施可降低临近区域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可促进相邻地区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Boarnet(1998)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本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吸引了相邻地区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Joseph and Ozbay(2006)认为随着地理尺度的缩小,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影响逐渐减小,而空间外溢效应逐步增大。
就国内学者研究的文献来看,刘秉廉等(2010)基于省区间的角度,认为其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张先锋等(2010)以省级为对象,揭示了人力资本与公共基础设施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积极的影响;胡鞍钢(2010)等研究表明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采用省级为研究对象,尺度显然偏大,不能很好地说明城市层面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些学者利用了空间模型,但仅考虑了被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性,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没有纳入模型,并不容易反映全要素生产率空间依赖性。在现实发展中,在城市层面上,相邻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得更为强烈,但现有的文献中以地级市为研究尺度的甚少。鉴于此,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数据为对象,分析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拓展与补充现有文献的缺乏。
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本文参考了张浩然(2012)等相关文献,从中可以作为借鉴的基础,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分析,假定总的生产函数为Y =AKαLβ,其中,Y、K、L分别代表各城市历年的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α和β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一般情况下α=0.4,β=0.6;A为全要素生产率(TFP),TFP = Y / KαLβ,为进一步消除量纲的影响,LnTFP=LnY-αLnK-βLnL,就全要素生产率TFP,解释变量可包括城市间的人力资本、集聚外部性、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等,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前后向关联效应等存在于区域内部和外部,为检验空间外溢效应,引入邻近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空间滞后解释变量的影响,构建空间杜宾模型:
其中,i表示地级地区,t表示年份,被解释变量是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值,Xit是解释变量的集合,αit为地区效应,Vt是时间效应,εit为干扰项,ρ为空间滞后回归系数。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实际操作性,本文选取研究对象为2003-2011年的266个城市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本文的解释变量:第一,基础设施。可改善知识和相关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城市的可达性和信息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深化分工,形成规模经济,可用城市每平方公里的里程和移动电话与人口之比表示。第二,经济密度。可很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集聚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对数值表示。第三,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可用城市第二、三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表示。第四,外商直接投资。一个城市每年获得实际外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的开放度。第五,人力资本。教育和健康是其重要的指标,指标衡量可以以中等学校师生比、每万人拥有病床数来反映。
验证与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和数据,经过分析可知,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 I)显示出显著偏离随机分布,表明邻近城市经济绩效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通过似然比检验,Wald_spatial_lag值和LR_spatial_lag值分别为69.21和69.10,在1%的水平上拒绝了γ为0的原假设。同时,Wald_spatial_error值和LR_spatial_error值依次为68.91和69.51,拒绝了γ+ρβ为零的原假设,经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在进行模型验证后,表明ρ和λ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时,不可忽视区位因素和空间效应(见表1)。
验证表明,公路密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表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优良可积极降低物流成本,在分工的精细程度方面可带来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市场规模效应;道路密度的空间滞后项为正,但并不较为显著,说明在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地理溢出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交通基础设施会改善相邻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有利于贸易和要素流动,增强经济效率;但也吸引了其它区域优秀生产要素流入,在城市之间重新分配了经济资源,对邻近地区产生了不利影响,具有负向的溢出效应;当然一些地区超前交通基础设施不利于道路投资的边际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空间滞后项统计性。从人均移动电话的验证来看,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通讯设施发展不利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经济主体更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生产,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滞后项为正,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存在空间网络外部性,而扩散效应远大于回流效应。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表明提升教育质量可促进知识生产,积累专业化人力;人力资本对邻近地区的城市之间影响为负,表明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有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在地级市范围内。经济密度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表明人口集聚地产生的人力资本外部性、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本地市场效应可对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人口密度对相临近城市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也充分说明人口密度的生产率效应仅局限在地级市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在 1%的水平上显著,第二产业高于第三产业,可能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城市服务业占比存在虚高的假象,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对相邻地区的经济绩效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并不显著,表明FDI对本地区经济绩效的提升并不明显高于国内资本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滞后项为正,对相邻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及对策
上述实证验证分析可知,通过需求拉动和要素积累,基础设施可积极促进经济增长,以溢出效应可使生产函数向上移动,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了本区域地区、相邻地区的经济效率,对于影响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增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政府公共支出政策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对于基础设施,具有空间外溢特点,在配置公共资源时,政府应考虑城市间基础设施的空间联系,注重公共卫生、基础教育,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在区域之间基础设施的合理优化和布局,特别是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在落后地区有效促进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断改善。其次,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各地区政府应积极并合理安排公共支出的总量和结构,科学增强投资效率,增强科研、教育、卫生支出占 GDP 的比,在城市之间合理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间的人才和物流交流,传播知识并积累技术,积极推动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交流与可持续发展。
1.Bronzini R,Pisellip P. Determinants of Long-Run Regional Productivity with Geographical Spillovers:The Role of R&D,Human Capital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9,39(2)
2.Joseph B,Dilruba O,Kaan O.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State,County and Municipality Levels[J].Transportation,2006,33(6)
3.刘秉廉,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3)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4
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导空间,因此开放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联系起来,使商业设计更具合理性。本文将立足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
1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
1.1私有性
私有性质,是商业开放空间区别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点,是属于所有者管辖的建设用地,因此商业开放空间属于城市半开放空间,拥有一定的私有性,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该空间没有办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管理权属于商业所有者,因此政府也应该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激励商业所有者开放空间,减少公众在使用中的限制。
1.2城市性
商业开放空间是面向全体市民的,因此拥有强烈的城市性,为消费者提供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作为缓冲调控空间,它扩展了商业区与城市公共区域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消•31•费者的客流量,无形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自然直接的接触机会。此外,商业开放空间还承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包括交通职能、绿化职能,使它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质,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1.3复杂性
不同于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功能复杂性与形式的复杂性。所谓功能的复杂性,是指它承载着许多职能,这些职能又分为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非商业职能不能创造出直接的利益,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交通、休憩地区,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的社会效益。而商业职能,则为商业的商业活动提供舞台的地区,例如临时表演、商业活动等。在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的比例,从而实现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商业开放空间设计原则
2.1序列性原则
序列性原则,要求进行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把握好空间的收放、空间的衔接以及空间的韵律与节奏。将商业内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结合起来,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视线要求,还要符合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安排要素时,需要保证开放性空间内的要素形成有起有伏、有主有次的效果。这不仅能够加强商业的节奏感,还能起到沟通商业区的作用,使消费者体验到豁达、舒畅的感觉。
2.2整体统一性的原则
统一性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首先,可以通过赋予某个主题的方式,使空间形成统一风格,这主要依靠细部处理与专题设计来实现。其次,可以使用主从法,次要空间衬托主体空间,使主体空间的设计效果独特吸引人。还可通过统一色调的方式,暗示空间的统一关系。一般用调和色来表现空间的主从关系,使消费者感到商业空间的整体感。如果色彩太过单调,也会使空间设计略显呆板,如何平衡好色彩的使用,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能否体现出整体性的关键。
2.3空间有效利用原则
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作用。因此设计中需要挖掘使用功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手法,是通过空间的多功能化使用,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改变原有空间的层次感,使用飘台、夹层等常规设计要素,增加空间的韵律感,使之互相交叉、交错,从而满足空间有效利用的设计原则。
3商业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3.1交通空间的设计
交通空间设计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重点,分为步行交通空间设计、机动车道交通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设计三种。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也可以分为水平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与竖向交通步行设计,商业空间内的消费者步行可以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的,有目的消费者通常选择最短的路线步行,而无目的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刻意的选择路线,因此步行交通空间设计系统,既要满足有目的步行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路线,也要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坏境,为无目的的消费者创造舒适、流畅的空间。此外,为了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应该采用铺装暗示法等设计,使人车自然的分区,提高机动车道交通设计的安全性。也可使用隔离法,增加隔离要素的多样性,例如栏杆、绿化带,从而使步行交通空间与行车道自然的分开,不仅符合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2休憩空间设计
休憩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按照休憩活动的属性,可以分为必要性休憩与选择性休憩。必要性休憩主要作用是环节消费者的疲劳,因此设计上通常对环境要求不高,空间设计也主要考虑便利性,满足消费者暂时休憩的需要,可在消费者的行走路线上均匀的布设,也可布设在贩卖食品的场所。而选择性休憩,则要考虑到消费者审美上的需要,在保证消费者得到休息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选择性休憩空间,需要保证空间的视野,并且设置沙发,饮料服务,从而提升休憩空间的环境质量。
3.3公众活动空间设计
在公众活动空间设计当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公共空间的商业功能,主动迎合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使用景观界面与商业展示界面的设计方法,将商品自然的展览给消费者,以激发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促进公众活动空间与商业活动的统一,提升公众活动的城市参与感。此外,公众开放空间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放空间周围进行服务设施的配置,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应当遵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并根据开放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专项的空间设计,如休憩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空间设计,促使商业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严雯琪.基于老年人与儿童心理需求分析的商业建筑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2]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建筑方案设计[J].城市建筑,2009(05):17-20.
[3]陶然.深圳前海三、四单元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5
关键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联系
1前言
人类聚居的规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日益扩大,城市也逐渐诞生于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给予人们舒适的生活空间。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人们对某个城市的组成要素进行了解时,还应该结合特有的人文精神感知城市的建设过程。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主要依赖于当地的文明文化来加以辅助,通过弘扬城市文化能够彰显城市的顽强生命力,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了解城市建筑的背景,同时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不能只关注建筑本身的设计风格,而忽视与之相关的精神文明。
2城市建筑空间
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空间的规划,城市空间的规划不只是物化的形式,同时也体现出浓厚的社会色彩。众多因素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设计,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影响城市空间设计的因素,了解城市建筑的特点。在对城市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分析与之相关空间及形态,包含了道路建设、建筑物归置、广场选址及空间区域的组合等。城市建筑空间属于一个形体物化的空间,这里面涵盖了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构成,体现出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经济增长的需求,积极整合空间设计要素,通过相关的艺术格局和科学管理方式来参与建设,确保建筑物适合大众生活及工作的需求。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联系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大众建设理想型的城市空间,因此关于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对空间设计的过程有积极影响,目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在无形之中引领着城市土地有目的的进行规划与开发。在城市中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例如经济效益的问题、空间容积率的问题以及建筑元素等,如此才可以实现和谐环境的构造,实现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及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当根据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时,建筑规划管理及城市规划的过程都能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处理空间环境及规划设计间的关系,避免了不协调现象的出现。除上述之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需要各方将规划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致力于塑造美好城市的追求。
4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关的设计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分析并投入设计过程的时候,主要以人文背景与城市环境为主要依托,之后对环境设计的过程与建筑本身的设计关系充分考量。针对建筑单体进行设计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其周边环境,因此将主要的城市特色在建筑中得以体现。建筑物本身的形象可以正确反应城市环境与城市风格,其采用的材料、外观、形式等对空间环境甚至是整体城市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城市空间的特色,根据实际的需求与发展方式来进行深入思考,得以将设计理念在作品中完美体现出来。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有完美的建筑形象,还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空间设计的过程需要考虑核心要素的构成,通过城市的发展现状、城市的人文环境等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筑空间的整体构造不能只是单纯的建筑物,还应该建立彼此间的纽带联系,在城市的多个区域内相互影响,形成有机的整体,注重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
5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众多,因此需要总体规划,关注整体效果。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服务于视觉感受,将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视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这样足以引起大众的兴趣,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提升热爱生活的情趣。此外,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能为大众提供视觉上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体现出韵律魅力。
5.1天际线
建筑物本身所具备的天际线可以及时协调天然物体与建筑物间的关系,由此保证在视觉上获得和谐感受,正确感知建筑物空间环境。
5.2地平线
分析建筑物本身,当其超过地面适当的距离之后,想要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依靠地平线来完成,以保证视觉效果的舒适和建筑物在具备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使用起来同样便利。
5.3空间要点
建筑物自身的空间要点具有特殊作用,同时它就像是特殊符号那样一种固定的存在。空间要点集中体现出地方性特点,让人们自觉感受到离开或是到达某处的感觉,如在台阶上进行走动和平台上的感觉。
5.4建筑物与人
建筑物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人及相关活动的尺度,这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基础的尺度问题。
6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举措
6.1理解城市空间设计的内涵
社会大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需要在城市空间完成,因此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结合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分析研究建筑环境的基础上,融合大众正常的活动内容,深入了解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如果在此研究中没有考虑人们的正常活动,将严重影响设计的过程,无法正确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管理与规划。由此判断,城市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管理不能仅仅看重技术水平和居住环境,还应该将日常的大众行为与社会空间环境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城市空间设计的过程和建筑管理应该结合经济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多层面明确理解城市建筑空间的深层次价值。
6.2树立正确的三维立体概念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不只是二维空间的思考,同时关系到三维立体空间的构造。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的时候,必须具备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比如,在建造某大型广场的时候,还需考虑周边的街道,这样应该考虑物体的高度及外观等,通过相关的二维平面无法及时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更不能满足城市空间的需求,因此如果没有树立三维立体空间概念,将无法实现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联系。
6.3协调内外部环境
建筑物的内部构造不仅需要结合内部环境进行整合,同时也需要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保证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有机统一。比如,在设计的建筑物外安装空调机位时应该结合阳台的形状与城市空间景观的特点来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保证实现最佳效果。
6.4丰富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
城市建筑物在构建的过程中,本身富有的风格和环境空间艺术影响深远。城市空间环境的优美离不开各建筑物间的统一和谐,需要及时考虑建筑物和自然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主要内涵。
6.5统一建筑物功能
关注社区的服务功能是建筑物建立的主要目的,应该慎重考虑建筑物自身的功能积极与社区的功能相互协调,保证处理好建筑物自身与社区环境上的矛盾,避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7结语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应该及时协调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方面的关系,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魅力,关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空间设计理念与建筑管理有机融合到一起,保证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物自身的利用价值,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住宅产业,2010(1):37~39.
[2]吴正平,包利亚.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探讨[J].门窗,2016(4):150+152.
[3]胡为为,关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45~146.
[4]李艳丽,浅析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07.
[5]梁岑,贺冠男.建筑中的城市感——城市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3(5):140~143.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6
谈及室内空间的分析,我们要追溯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对室内空间内容的一个形态性把握,我们在室内空间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个历史的延续。空间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理念下最为本质的事务,关于空间的概念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涉及空间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在语言和文字上的一些内涵中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表明一个基本立场就是空间设计中要牢牢把握住空间设计的些许概念,比如对空间特征、结构、色彩以及构成方面的种种内涵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融入到整个空间分析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住空间所蕴含的范围和空间的特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对空间感悟的理解能力,我们不断地将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空间的方位和光线的远近作为体验空间存在感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些手段让我们不断地认识清楚了到底什么是空间,获得了对空间整体性的认知。实际上空间分为几个类型。例如,封闭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和过度空间等等。对室内空间的分析我们主要设计到封闭空间和过度空间的把握,有的时候共享空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封闭空间是空间的最为原始的形态,是我们掌握空间的初始点,在人们为了满足居住需要而营造空间需求后,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基本内涵是空间的特性,即封闭空间具有包围、避免干扰、控制性等特征,这是我们空间室内环境设计当中至今都在追求的一个条件要素。在我们的卧室、浴室等室内空间中,一个封闭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过渡空间的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在意和设计的空间类型,因为过渡空间看似利用的价值不大,但是在连接效果和过渡效果上都能够对整个室内空间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过渡空间分为前后空间和内外空间,在这些空间的转换过程中,为了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张弛有度,主次分明,过渡空间往往更多的选择一个整体性的设计来把握好整个空间的规模和效果。这就是我们在室内空间分析当中所产生的种种条件要素。是需要我们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所积极把握的。
2室内空间的组织方式
室内空间的组织方式正如所有空间平面布局一样,都存在一些规律性和习惯性的组织方式,在这个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通过室内平面的设计分析来渐渐把握清楚,掌握好这些空间的尺度,也就是大小,用通俗的话来说,在我们展开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真实的把握空间的内容和效果。那么最为基本的室内空间组织方式分为,线性结构、放射性结构、轴心结构或者是格栅结构。在这些结构当中我们在室内常见的就是线性结构,比如医院和放射性结构比如说办公空间设计。线性结构是最为基本的组织方式,空间的组织主要以直线、折线、弧线互相连接来完成空间的组织和排序,一条廊道是我们能够组织的最为基本方式,办公室或者医院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线性空间布置。当我们了解到了空间组织的特性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展开对空间组合手法的认识,这就涉及非常科学的技巧性内容,包括包容、邻接、穿插、过渡和因借等内容。包容就是空间中的套间,让空间的内涵更为丰富,在空间中创造空间,让空间成为空间的拓展,同时能够更为有效的承载空间的对话。空间的邻接仿佛是空间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拓展体,在空间拓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现空间的驳接位置,在空间穿梭中不断的延续空间的意义和概念,让空间的结构延伸到空间“之外”,仿佛多出一个空间的感觉。空间的穿插往往应用与室内,在空间穿插所表达出的背景当中,我们能够有效地安置空间内涵,增强空间感,比如空间中设置的浮桥或者空间廊道或者空间天桥等等,就是这种错位感觉和穿插感觉的承载体。谈到因借这个空间概念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间的认识和把握,在因借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将外界借为内景,利用内部空间设计来达到借用外景的条件,这就是因借。而空间的过度则更讲究过度的内容,是过度光纤还是过度景观,让空间存在的过程有一个延续性和延展性。谈到这些设计手段,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空间的变化和重复,这又涉及了空间的浓度和群体设计的内容,在空间与空间差异化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希望能够在设计理念上让人产生振奋的情绪和愉悦的心理,让人们能够通过不断地增加空间的感觉而提高对比度,让空间重复来增强群体空间设计的节奏和韵律,因为仅仅是简单的相连,我们还无法提升到设计的高度,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设计。
3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