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词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词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高职 语文教学 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成就了极其正义的教育财富,特别是其生活教育的思想,不仅仅得到了同行的同,而且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启示,以下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析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主要是依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统一”的理论。主要就是在生活教育过程中,让生活做基础,让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所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简单的说,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内部联系,生活对教育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那么所受到的教育也是非常丰富的;若是学生所过的是科学的生活,那么所受到的教育也是科学的,生活对教育的影响非常大。教育可以成就生活,也可以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陶行知还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这强调了学校并不是单纯的人的居住场所以及教育场地,更不是固定的场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当中,社会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并不是特定为人的教育所设定的基本场所,这就是大众教育。此种教育方式让人在任何场合都能够受教育。教育内容是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扩展和变化的,不再是单单的八股教育,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世间万物。社会上的事物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内容,更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如果把课本中的内容和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推崇的社会即学校的内容。
教学合一的思想。教和学是统一在一起的,主要是以教学为基本目的,教和学都是以学生做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负责,让学生去学和做,理论实践统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种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的教学启示
(一)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对高职语文的教学启示
这种教育主张对当前语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具有极大的启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对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理论有继承,并且在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语文教学不仅仅在含义上进行丰富,还需要在外部进行扩展,生活有广阔的空间,语文学习也有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会涉及到人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于自我,教学内容有自然事迹、科学技术、人类情感、祖国山河、成长、战争、动物等等,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专题,并且也表达了人居住在社会层面上就会有自己的生活关系。语文就是一本续写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这一点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极大的切合之处。语文是一种对话和实践,包含了人们生活的主题思想,能够让学生认识生活和认识世界,极大的扩展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在生活当中的适应能力,不断的去创造新的生活。
(二)生活教育中的教学合一
做是陶行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思想,教师需要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教的主要方法需要按照学的方式确定。教和学是做的中心内容,在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过程中,语文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启迪性。在语文教学标准中已经明确的提出,语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语文实践。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技巧,在阅读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积累,在写作当中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投身于积极的学习当中,使用自主性、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做中学,教学合一的思想下能够引导教师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做为核心,拓展学习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教学做之间的统一和结合。
很多高职学校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应用性没有很好的关注,还是秉承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因此这样的教学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在此当中也失去学习的动力。陶行知先生社会及学校的思想就是让所有的地方都能够成为对学生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的地方。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作料,例如,学生在学古诗词以后,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势必不会起到积极的效果,这样的学习也显得支离破碎。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下,启示教师将教育转化为生活,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够受到教育,生活和教学融合在一起,学校和社会融合在一起。学习古诗词,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祖国大山大河中进行游览,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山水诗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更有意境,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更有意义[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启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提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思想要点,然后一一对这几点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进行了重点的拓展性叙述,这样的方式能够给高职语文教学一定的建议和启示,提升教学效率,让语文教育教学走向新的方向,拥有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董春华.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蕴[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01).
[2]张先华.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J].语文建设,2013,(07).
[3]沈丽娟.论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文学教育(中),2013,(07).
古诗词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语文;古诗;小学;诵读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学科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也是打好语文基础最重要的时期。单纯依靠教材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读好诗、好词,我校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提高认识,激发诵读热情,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班级的班队会上及学科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广泛宣传,使学生提高对诵读古诗词活动的认识,激发诵读热情。我校还精心组织,扎实开展诵读活动。诵读古诗词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既要使诵读工程井然有序,又要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让诵读成为快乐的事。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育工程。
一、立足于课内
各年级古诗课内教学以“三步读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以兴趣,助记忆”为主要模式,有时根据诗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可灵活对这一模式中的某一环节加以调整。同时,读的训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初读时,学生读准读流利,细读则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品读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在读中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各个层次的读,要做到形式多样,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效率。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和领略古诗的意境和情趣,使学生被古诗深深吸引,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古诗词是一种负担。在古诗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机械的“串讲串问”,积极运用“简笔画”“投影”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再结合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句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想象体会诗情,通过表演、朗读和绘画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诗境。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重视激励的作用,想象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当学生有所领会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产生了成就感,对学古诗、背古诗会产生更大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古诗的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寻找一些熟悉的适合的曲子来吟唱古诗,这样学生不觉背诵之苦,还能取得比单纯背诵更好的记忆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外学古诗,课内要适当渗透学习方法,比如之前提到的“三步读法”,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在遇到疑难时做上记号,或求助于注释、插图,或向老师请教等。
二、放眼于课外
课内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就会把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学校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古诗的条件,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为此,我们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背诵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对于认字较多的学生,可自行看书背诵,教师只是督促和给以指导即可。每天早自习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领读及背诵,引导这部分学生多读多记。第二,对于识字不多的学生,以教师领读的方式为主,如此反复读几次,学生就能背诵了。第三,如果学生还不认识字和注音,教师在课余又忙碌而无暇教学生逐句背诵,可采取在一体机上以录音的方式辅以背诵。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班级的布置进行了小的调整。第一,利用班级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栏目,在教师稍加讲解后,让学生每天早上读两遍,每节课上课前吟诵一遍,中午上课前六七分钟,可以播放一段古典乐曲,让学生“自我陶醉”地吟诵。一个星期后,就算记忆力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熟读成诵。当然,为了防止遗忘,要求教师定时总结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诗的作者或诗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整理归类。第二,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学古诗时有更多的收获,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以让“表演组”的学生合作表演给大家看,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成立“古诗吟唱小组”。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帮助,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时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学古诗给予支持,有条件的可以帮助孩子定期把背诵的古诗录下来,然后在集体中交流。教师可以指导个别家长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生活细节上,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关的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诗句进行“内化”。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背一首诗,可以在每周的周一布置,周五检查诵读情况,要求班级每月上一次古诗活动课,每学期开展一次赛诗会。
为了促进学生的诵读热情,我校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比如每月一次的各班古诗词活动课,每学期一次的古诗词赛诗会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古诗、诵古诗的积极性。在诵读古诗词的活动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进行背诵,对于诗词及格言的含义,不需要他们一定要理解,学习古诗词的经典是学生一生的财富,需要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二是让教师也加入背诵的行列,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坚持不懈,效果初显
两年来,由于这项活动坚持不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并不断完善,开始突显出成效:第一,陶冶了品德情操。古典诗词中很多的经典文章都弘扬了民族正气,表达了对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的赞美,有的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有的表现生活的情趣,有的赞美了自然的魅力。一些学生从诵读活动中感悟诗词的内涵,丰富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成为爱祖、爱自然、爱学习、意志坚强的人,并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族、天文等人文社会知识,一些学生从诗词中获取了营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第二,培养了审美的情趣。古典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赋予了诗词音乐美、文采美和意境美,一些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启示,感悟着美的真谛。第三,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诵读的形式丰富,师生间的交往合作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尊重、交流、竞争、分工、合作和共享。一些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朗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一些曾经腼腆、胆小害羞的学生如今也愿意落落大方地站在众人面前诵读古诗词了。第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的特征是感悟语言文字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诵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可以产生敏锐的语感体验,并且产生写作的灵感。一些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引经据典,自然而贴切地引用诗词,更可贵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尝试着进行诗词创作。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古诗词诵读以来深刻感受到的变化。
为了使这项有益的活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努力使古诗词的诵读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使之与学校教育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多样化,使诵读古诗词成为每一名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努力探索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语文趣味活动,使古诗词诵读的内容更为丰富。
总之,让背诵古诗文走进校园,对于我们来讲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仅要重视背诵古诗词的知识教育,还要在拓宽整个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上努力,在育人方面努力。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古诗文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一定会扎根我校,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将以自己的办学特色,使诗词诵读之花在我校开得鲜艳长久。
参考文献:
古诗词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专科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53 [本刊网址]http:∥
在专科教学中,通常一些技术性专业课程作为必修课,但大学语文却通常不受重视。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阅读积累,但学生进入专科的语文学习时,并没有进行强制性的阅读要求,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必须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改善教学,从而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语文教学对于专科教学的意义
(一)母语学习应当贯穿中国人一生
现在的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应该忽视民族语言的学习。语文教学所承担的就是传承母语,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语文学习应当是贯穿中国人的一生。良好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可以给予学习者一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精神培养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定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提笔忘字”和“民族文化意识淡薄”,造成这样的情况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育力度不够,而导致了学生缺乏尊重民族文化意识。在现在的时代,中国是与时代接轨的,并且现在的世界强调的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真正的传承民族文化,才可以更好的保证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加强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当是延续性,不间断的。
(二)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实力
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数是技术性人才,这样的教学模式也非常适合当前的国家建设需要。同时应当认识到的是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简单的依靠技术教学是不够的,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专院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在现代的信息化时代,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现代的信息时代所需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有一定的交流,写作和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三)语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的增强专科教育实力
现代的高等教育是向着大众化发展,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的数量在逐渐的增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要想提高大专教学的实力,就必须增强学校的教育建设。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性专业学科的建设,更需要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而加强语文教学就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强化语文教育,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实力,同时让学校的实力快速提高。
二、专科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专科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列为选修课程,只要有一定的学分,学生就可以顺利的通过大学语文的考核。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专科语文教学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
(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整体实力较弱
很多专科学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往往选择的和普通本科相同的大学语文教材,这样的教材在编排方面更倾向于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难点的理解,这样的难度对本科学生来说比较适合。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专科学生的语文学习实力是比较弱的,同时专科教学强调的是技术性学习,重视的是学生技能,所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采取的也是一种忽视性态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专科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薄弱的。
(二)学生对大学语文采取漠视态度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视的。语文需要经过日常的积累,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进入专科学习后,语文就不是主要的学科,放松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采取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同时在专科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当在专业课程的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更多的是去占用语文学习时间去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语文学习有其自身的特色,即使学生没有投入刻苦的学习,但学生依然可以获得及格的成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语文学习就是”可学可不学”的错觉,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投入最大的努力。
(三)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在专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一直延续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而是希望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性的拓展,获得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而得到人文精神。但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授学生做题方法,强制性的背诵语文内容,这就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期,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却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同时也让学生错失了人文思想培养的最佳时期。当学生进入大学语文学习时,没有了外界的限制,如果拥有良好的教学引导,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很大的乐趣。这个时期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以一种趣味心理去进行语文学习。但现在的专科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讲解过程也多是一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也不适合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
(四)教学过程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现在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大专教育要想提高自身的就业率,就必须依靠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就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现在很多大专为了增强自身的教学实力,就特意联系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教师进行任课,同时加大院校合作,定期邀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来展开讲座,这样就有效增强了专业学科的实力,对于专业学科所需的教学设备,也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但对于语文教学,专科学校的认识却存在很大的偏差,把语文教学化作为边缘学科,学校并没有采取重视态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同时对于教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随意,对于语文教学的考核是公共选修课,这样的态度就让语文教学的整体实力非常弱。
三、专科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现在的专科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语文的地位。在专科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的是语文不是不重要的副科,而是具有很大作用的人文学科。在现代的教育学中,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智商的培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商,而人文学科就是很好的培养情商的方式。在现代的社会中,良好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的支持,从这个方面来说,必须要强化学生人文学科的学习。专科教育强调的是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因此在人文教育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而大专开设人文学科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语文教学,因此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学。在进行大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把语文教学作为重点学科来进行,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从而提高语文地位。在语文教学进行中,也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要明确的是大专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认字,学语言而开设,而是真正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而开设。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科学生在文化课程的学习方面普遍的存在一定的薄弱,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所以学生会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丧失一定的信心和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明白的是,专科语文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所以并不用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在课程上,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趣味的方式,比如说视频,古诗词音乐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知识讲解中,要重视“启发式”教学,真正的让学生理解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中要重视的是,语文不是枯燥的背诵,不是乏味的古诗,而是充满着中国文化魅力的课程,从而真正的带动着学生去主动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素养。
(三)联系生活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进行专科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就是“转化课堂”,良好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简单的教师讲解,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应该重视的是,语文学习是和生活相关非常密切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来进行,让学生不仅仅有课堂主人公之感,更有的是语文学习是和生活非常贴近之感。
古诗词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范文4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策略中学语文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科目之一,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学生个人乃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学仍然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上,学生兴趣不高、知识面狭窄,教师授课方式老套、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所以,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教授与学生接受的双向过程,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又占据主导地位,毫无疑问,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强弱对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摆脱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有句俗语道:生活处处皆语文。由此可见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之密切。语文本应贴近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的语文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无法将大部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导致学生淡忘其所学,甚至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产生了质疑,最终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为了使语文教学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时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比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古诗词鉴赏、课文读后感写作活动等。同时,在讲解科普性文章时,教师可以用做实验的形式进行辅助讲解,使学生了解所学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讲解经典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讲课之余,教师也可让学生模仿经典作家进行创作,甚至可以进行诗词写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将好的作品编辑出版。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著名作家、学者来校演讲,以缩短学生与名家的距离感,让学生感觉到杰出的作家就在自己身边,著名的作品就源于自己的生活。
2.转换角色,多彩课堂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不断地、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达到提高考试分数的目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承担输出知识的角色,缺乏有效的回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常常与教师的思路发生偏差,不能紧跟教师的进度,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极其有限,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整体教学质量偏低。
因此,教师应跳出应试教学的樊笼,积极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认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范围,等等。在素质教育框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担当课文的讲解者,教师则作为听众与评审随其他学生坐在讲台下,认真倾听、记录学生的讲解,并在讲解结束后进行适当的纠正与补充。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敢于向教师发问、向权威挑战,更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理解并掌握其所学。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发展。经验表明,团队合作学习比个人单独学习更高效。所以,教师可以按区域划分小组,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成功融入教学。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话剧表演等作业作为小组活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之余,还能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提高整体效率,不但能提高语文成绩,更能增强学生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二、增强师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这一双向过程中,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教师终归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重要地位仍然不可忽视。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唯有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方法独到的教师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发掘先进的教学方法,不古板、不老套,科学高效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提高,为人师表
学校方面应加大对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定期检查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在深入培养本校固有师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校外先进教师,全面增强师资力量。
作为教师个人,则应注重自我提升,在思想品德与科学文化两方面共同进步。唯有学识深厚、涵养较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使命,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崇敬,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门课程;而唯有品德高尚、境界崇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身作则,不仅用知识武装学生,更能用美德感化学生,使学生的思想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体现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之理。同时,在知识储备方面,教师应跳出教材的樊笼,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努力汲取社会的即时先进思想。还应积极拓宽知识面,进行广泛涉猎,做到对凡事皆有所了解,对语文则可谓精通。
2.创新思维,实践教学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学语文教学围绕教科书展开,缺少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也显得古板、老套,且教师授课多以单向灌输为主,很少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巩固情况,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开拓语文教学新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摆脱原有的古板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对课文字句的逐一解读,而是用少量的时间讲述典型的段落,余下的大部分时间则用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为学生答疑解惑。只有学会创新思维,用新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技巧,使之在以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取得最终成功。
同时,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融入社会,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经常进行听说、阅读、推理、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尽快把中学语文教学转到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全面提高该科目的教学质量,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也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仍然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但只要学校注重加强师资力量、教师注重自我全面提升、学生注重主动学习实践、家长注重配合及监督,中学语文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该科目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