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1
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防治病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
在我国发展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1) 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 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 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受到天然渔业资源更新的限制。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加强防治,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防治病害,可从以下几点施行。
1、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生态养殖防治病害
水产养殖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面以上有阳光、空气,塘基上有陆生植物。水里有鱼、各种水生植物、昆虫、蚤类、藻类、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盐。池底有淤泥,同样也生长着上述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养、相生、相帮、相克等极其复杂的关系,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养、相帮、相克的关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水产品。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全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养殖。
首先,生态养殖具有环境效益: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但用水量大,而且施用的大剂量的国家违禁药品,如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类药等,随着大量换水,对坏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恶性病源微生物大量增殖,导致病害泛滥。其次,生态养殖具有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思的加强,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性,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达到别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高额利润,必须保证水产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病害的入侵,如此方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施行生态养殖时,主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底质处理。例如,在早春水池注水前进行地质处理时,每亩用1-2公斤菌剂加20公斤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喷洒在底泥上。二是水质处理。水生动物放养后,排泄物和残饵增加,养殖密度和气温升高,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需净化消毒处理。一般用量按每亩净水面,例如,每次用菌剂1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后均匀地洒在水面上,一般15天喷洒一次。当水质较差时,7-10天喷洒一次,待水质好转后,按15天喷洒一次。
2、防治养殖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活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市,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会造成水产养殖过程中严重的生物性污染。以致会使病害的发生率提升,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物性污染。首先,针对水体生物性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入侵类生物性污染。还包括科学引入物种,加强检疫,提高法律意识等等。最后,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3、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合理用药,进行防治
渔药是人类与水产动植物病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增进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应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确保和提高渔产量。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养殖品种必须生活在水中,而各类水体通常又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栖居或孽生地,水又是化学物质的优良溶剂和有机物、尘埃的悬浮剂。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利养殖条件下,如水质恶化易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条件。这时,渔药就显得很重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渔药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消毒剂。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
2) 抗微生物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繁殖的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细菌、病毒和真菌所导致的鱼虾动物疾病。
3) 寄生虫驱杀剂。具有驱除或杀灭鱼虾动物体内、体表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的功能,用于抵御寄生虫对养殖动物的侵害。根据用药的方式,有内服和泼洒两类。
4、防治病害的传播,加强病原的控制
首先,科学放养。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为此,鱼塘要独立从进水渠道进水,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能排入其他鱼池,以防止鱼病蔓延。其次,提高鱼体抗病力。给鱼体注射和口服疫苗、喷疫苗雾化液或将鱼体浸入疫苗液可使鱼体获得免疫力。疫苗一般从病鱼病灶部位分离出病原体大量培养并经灭活等工序制成;有时也可直接将病鱼脏器研磨、滤去残渣、将滤液灭活后制得。通过人工选择或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的鱼品种,则是预防鱼病的积极手段。 最后,控制病原鱼池放养前要清整池塘,即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也可以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撒入池中进行药物清塘。所投水草饵料和粪肥、鱼类食饵场所及养殖工具等在投饵或使用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
5、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
1) 努力改善养殖环境。首先,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其次,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最后,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 严格科学投喂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其次,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最后,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3) 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巡塘一次,仔细观察水产品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对水质的PH值、水质的颜色、水质的透明度等做严格的测试。同时应对池塘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做检查。
6、施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优化
1) 水产的混养:在水产养殖中,应抛弃区分严格的养殖区域概念,事实证明,除了鱼类间的混养,其他不同品种的水产也可以混养。混养时不同品种的水产相互补充、相互摄取,有效的帮助了自身了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害的传播。
2) 淡化驯养:应逐步把水产养殖品的海水养殖向淡化驯养靠拢。事实证明,在淡水中养殖海水养殖品,其病害的报废率往往会大幅度降低,且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南美白对虾和虱目鱼在淡水中的养殖。
3) 杂交优势:若杂交合理,其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无论是在抗病免疫上,还是产量上都具有原有品种无法比拟的优势。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汲取原有品种的性能,并对新的环境产生新的适应能力。如对太阳雨和大口鲶的杂交都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4) 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对水产品的危害不可忽视。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较差。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提出了几条建议。只有从生态、药品、结构等各方面统筹治理,才能将病害降低到最小,才能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伦云.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杨翠平.水产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04,(04)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2
关键词鱼塘养殖污染;概念;原因;防治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亦称鱼塘老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1鱼塘养殖污染(老化)的概念
养殖鱼塘由于多年使用而不干塘,池塘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使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养殖鱼类发病频率高,生长缓慢,单位体积鱼产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鱼塘养殖污染(即老化)。
2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
2.1养殖池塘长年不干塘,底部淤泥积累
池塘既是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又是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场所,由于养殖生产过程中大量进行投饲后,残饵及水生生物的粪便、尸体、死亡藻类不断增加而又无法排出池外,沉积于池底,在池塘底部形成1层黑色淤泥。淤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不利于鱼类及水生生物生长的物质,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硫醇、低级胺类等,这些物质不仅直接危害养殖鱼类及水生生物,而且会使整个池塘环境的水质恶化,pH值降低,从而影响养殖品种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导致饲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甚至引起养殖品种中毒死亡和泛塘,对养殖周期的经济效益造成具大损失[1]。
2.2过多施用药物
随着养殖的水环境日益恶化,鱼病发生的频率较高,施药治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些药物对鱼类疾病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有些药物也有相应的药物残留及负作用,造成鱼类在用药过多的水环境中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自身抵抗能力下降而极易生病,更加导致各种疾病的频繁发生。另外,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也大量应用兽药中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起到一定的作用,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水环境和养殖对象体内的微生物生态平衡,使养殖对象失去了一些正常的菌群屏障及生物拮抗作用,从而导致各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性增强,更进一步引发细菌性疾病。
2.3残饵过多造成饲料污染
由于投饲量、排泄粪便过多,投饲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较差造成残饵过多而引起饲料污染,农村传统池塘养殖追求高产高效,放养密度较大,投饲量也普遍偏大;并且多数人工投喂植物性青饲料为主,饲料营养不全面,所投饲料在池塘水体中流失、腐烂较多,利用率降低,增加了水体有机物质的污染量,更进一步造成鱼塘养殖污染。
3防治技术
3.1彻底清塘和消毒
苗种池塘必须1年干塘1次,成鱼塘至少3年干塘1次,一般采用年底干塘,进行曝晒、消毒、清除池塘底部过剩的淤泥,通过干塘使沉积于池底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氧化成硫酸根、硝酸根,分解为无害物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很好肥料,改善了水质和底质条件[2]。池塘淤泥清除后,有害物质和致病因子减少,是健康、无公害、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提。
3.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采用生物治理措施
养殖生产者必须认真钻研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牢牢掌握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在鱼病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对疾病诊断要准确无误,对症下药,用药时要以鱼塘实际水深准确计算用药量,不能或多或少,以免影响鱼病的治疗,或造成药物污染水体。在养殖鱼塘中,区域性种植莲藕、睡莲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高等植物,养殖水体和底质中的无机氮和磷直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将池塘中的有机物质从养殖水体中去除,降解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程度[3]。
3.3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和自动投喂方式
改变以往投饲性品种为主的养殖特点,采取多品种结构搭配的养殖模式。减少投料性养殖品种的放养量,搭配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鲢鳙鱼和底栖食性的鲤鲫等鱼类,使饲料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转换被鲢鳙鱼类直接利用,使沉积于池底的残饵被底层鲤、鲫等鱼类直接利用,减少了水体中饲料污染物质,维护了水体生态平衡,而不影响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甚至综合利用后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量。改变投喂方式,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为减少残饵对池塘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养殖鱼塘中选择底质较硬的位置作为食场,采用自动喷料投饵机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残饵过剩造成的水体污染。
3.4采用微生物调控方法
生物处理养殖水体污染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改善水质,微生物是降解废物、废水的主力军,利用经过遗传改造的微生物将成为治理水环境污染、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如光合细菌能够利用水体中残留有机物(或H2S、NH3等)作为氢的供体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分解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改善水质、相对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作用,养殖水体中只要有5g/m3的光合细菌,3h内就能将池底不断产生的氮离子和有机物质初始分解除去,使水质恢复正常;硝化细菌可以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农药、絮凝水体重金属及有机碎屑,能将硝酸盐反硝化成二氧化氮和氮气,它在消解碳、氮等有机污染时,也可消解有机污泥。因此,适时直接向水体中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可以将水体或底泥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而无害的物质,有些可直接被养殖鱼类吸收利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消除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4]。
4参考文献
[1] 刘新宇,刘革,王桂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06(12):81-82.
[2] 王光全,朱志强.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J].齐鲁渔业,2009(10):51.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3
关键词:水产养殖;疾病;用药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6-1
1 当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大误区
1.1 盲目用药和加大剂量
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因存在多种治病因素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时常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水产动物一旦病情发作,应该依照动物的病情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药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更进一步的经济损失。而很多养殖户“病重乱投药”,在大量的水产动物发病时乱了方寸,不管药物对症对因与否、效力是否合适,是否有禁忌,拿来即用,大多数情况还是疾病非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恶化,还贻误了动物治疗时间,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一定要严格用药的对症效应。
任何药物都有其严格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必须要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过犹不及。很多的养殖户认为,剂量越大就越有效果,因而盲目加大剂量,因此常常使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养殖水产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很多养殖户用药知识不足,对用药禁忌比较忽视,武断的认为多种药物一起混合使用,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会更大,效果更好,因而经常随意将几种药物放在一起混用,不是引起死亡事故,就是导致药效降低,损失惨重。
1.2 严重缺乏对内服药的使用的重视
受传统防治手段的限制,即便是很多沿海地区,养殖户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无论水产动物患的是什么病,都片面的强调外用药的使用,往往采取泼洒的方法,极少投喂内服药。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是非常偏激。对于某些水产动物来说,不仅要泼洒外用消毒液或杀虫剂,用于消灭水体和养殖动物体表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投喂药饵,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3 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认为,温度与药剂的疗效成正比。高温可以使药物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鱼类为例。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
2 选择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用药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水产养殖动物的用药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注射法、浸泡药浴法、悬挂消毒法和涂抹法等。选择恰当的用药方法必须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2.1 因物而异――根据患病动物的状况选择
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一般都较少摄食甚至不摄食,行动缓慢或出现离群独行等倾向。对于食欲下降的水产动物,即使在饲料中拌上药物进行投喂也未必会起到实质性作用,只能是对尚能摄食的个体起作用,因而治疗目的是难以达到的;而对于那些不能摄食的动物则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未被摄食的药饵侵入水中,还可能不断地扩散,逐步侵害养殖环境。因此,采用投喂药饵时要注意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例如,对于鱼类水产,往往可以使用有诱食功能的药剂。鱼类对糖类和盐的味觉较为灵敏,为激发患病鱼种的食欲,可以在药饵中添加适量的诱食药剂。根据鱼类独特的状况,添加诱食药剂,从而提高了治病效果。
2.2 有的放矢――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
携带于水产养殖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应采用不同的药物。而且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因此,必须在确定病灶的基础上,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再进行药物的选择,对于病毒类的病原,目前还没有用于根治的绝对有效的药物,而对患病毒的动物用药,也仅仅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
对于细菌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患病动物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由此来选择用药方式,如鳗鱼的爱德华菌病,因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因而采用投喂药饵法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其患病部位主要是鱼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可采用浸泡药浴法治疗。
2.3 根据药剂型选择
渔药的种类和剂型也多种多样,有粉剂、针剂、片剂等,能溶于水或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能溶于水的药物,既可以制成药饵投喂,也可作为药浴使用。对于不能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则不能采用药浴法,一般渔药生产商都是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给药途径来生产出不同剂型的,使用者要认真地阅读产品说明书。有的剂型药物在消化道内不容易吸收,而较容易通过鱼鳃吸收。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水产动物治病之中,中药副作用少,成本低,西药药效迅速。实践证明,有疗效的中草药掺入一些西药,既能提高药效,又有效降低了成本。如,黄连、大黄、黄柏、穿心莲、地锦草等碾成粉末,掺入一些西药,比单独使用中草药要提高5-10倍的疗效。
要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鱼药,在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又积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厂养殖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 孔淑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个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0,(4).
[2]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1)[J].中国水产,2010,(2).
[3]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2)[J].中国水产,2010,(3).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4
1 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密度越来越大,从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转变。水产养殖业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其病害表现出新特点:一是病原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二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较以往要快。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养殖生物的病害发生也较过去加重,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水体氮和磷的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现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虽然抗生素使用不当或过量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增加水产养殖生物的抗药性、污染水产养殖环境、给水产养殖产品造成安全隐患等,但是受养殖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依然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剂。近年来,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安全,保护养殖环境,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正逐渐兴起。
蛭弧菌具有独特的“寄生”和“裂解(溶菌)”宿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上海水产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联合研究的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裂解作用。而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为主,此3属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正是噬菌蛭弧菌的裂解对象,且蛭弧菌对其裂解率高达70%~100%。因此,许多学者努力寻找方法把蛭弧菌应用到水产养殖中。
近年来,关于蛭弧菌应用在贝类、虾类、蟹类、鱼类等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都表明,在养殖过程中添加了蛭弧菌,可以起到疾病防治、提高成活率、增长体重体长和净化养殖生态环境的效果。
陈丽芸等[2]研究发现,添加蛭弧菌后可以使大菱鲆红嘴病的发生率由10.17%降到0.93%,说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红嘴病的发生。另外,在治疗红嘴病方面,添加蛭弧菌后能100%治愈红嘴病。何伟杰等[3]对大菱鲆施用蛭弧菌,使其水体中蛭弧菌浓度均为107 pfu/mL,结果表明: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生产组和对照组(P
198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已批准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上使用。目前,我国一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有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商品出售。作为一种生化防治的生态制剂,蛭弧菌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污染、无残留的优势在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蛭弧菌微生态制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适合生产用的优良菌种的筛选问题。虽然经过试验和研究,已经获得了较多的优良蛭弧菌菌种,但是受到技术水平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仅少数蛭弧菌菌种数量能够大规模生产,不能够为市场提供足够的蛭弧菌。目前,蛭弧菌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陆生动物,将其应用于水生生物,效果的不确定性较大。由于以上原因,目前蛭弧菌菌种还不能够大规模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二是制剂的稳定性差。微生态制剂与一般的抗生素相比,其稳定性较差,要将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就要延长其保质期,解决微生物制剂效果稳定性差的问题。三是合理使用制剂。微生态制剂是通过培养蛭弧菌来达到杀死其他致病菌,确保水产养殖生物健康的目的,因而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蛭弧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过程。蛭弧菌作为一种细菌,其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微生态制剂的药效发挥具有一定滞后性。
2蛭弧菌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蛭弧菌不但能够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对鱼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也可以应用在家禽养殖中,在减少和杜绝畜禽疾病发生的同时使畜禽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
刘宇卓等[5]进行了蛭弧菌活菌制剂对病鸭PA病治疗效果的试验。试验依据治疗药剂不同设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采用蛭弧菌活菌制剂治疗,用量为0.02 mL/羽·次;CK:采用药物氯霉素原粉进行治疗,按1 g/kg饲料进行拌料。试验中各处理病鸭数量均为800只,试验持续时间均为1个疗程。对2个处理的治愈率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26.8%。
为了研究蛭弧菌在雏鸡生产中的效果,冯晓英等[6]进行了相关试验。依据使用药剂的不同,将试验雏鸡随机分3组,分别为蛭弧菌试验组(使用含蛭弧菌8×106 pfu/mL的微生态制剂)、抗菌药物组和空白组。试验后分别测定雏鸡的病死率、全期成活率、2周龄雏鸡平均体重。病死率最高的为空白对照组,达到了6.4%,最低的为使用抗菌药物组,为2.20%,蛭弧菌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低3.65%,较抗生素组高0.55%。全期成活率和2周龄雏鸡这2项指标按照由好到坏依次排序为蛭弧菌试验组>抗菌药物组>对照组。蛭弧菌试验组的全期成活率和2周龄雏鸡平均体重较抗菌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0.30、8.40个百分点和2.50、9.59 g,表明蛭弧菌能够减少雏鸡死亡数目,增加雏鸡体重。
目前,市面上用于家禽的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商品出售,跟用于水产养殖中的蛭弧菌微生态制剂一样,也蛭弧菌微生态制剂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应用并不广泛。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使用,其效果不同。一般使用时间较早或者在应激期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蛭弧菌在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
3.1蛭弧菌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在应用
食品保质期是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关系到食品品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蛭弧菌具有裂解作用,将其应用在食品生产中,能够通过裂解作用将食品腐败的致病菌杀死,从而达到长时间保持食品新鲜的目的。
鲍星等[7]分别用蛭弧菌溶液(试验组)和无菌水(空白组)简单浸渍清洗鲜切香芹,发现与空白组相比,试验组对鲜切香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消除作用,而且104 pfu/g蛭弧菌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30 min)使鲜切香芹保持良好的感官状态。刘春娇等[8]将经致病菌侵染的新鲜苹果用不同浓度(102、104、106 、108 pfu/mL)的蛭弧菌进行浸泡,发现蛭弧菌对苹果表面常见致病菌有很好的消除效果,且蛭弧菌浓度越高,消除效果越好,消除率最高达到99.1%。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蛭弧菌虽然起效慢,但作用时间久,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致病菌生长。许少丹等[9]利用蛭弧菌BDK-1进行消除鸡蛋表面的沙门氏菌的人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BDK-1在其浓度为106~1010 pfu/mL时,可有效消除鸡蛋表面的沙门氏菌。
试验证明,无论是专性寄生的蛭弧菌还是其H-I突变株的脂质A都与一般的脂质A不同,是一类完全缺失负电荷基团的脂质A。这种脂质A的磷酸基团被α-D-甘露糖所取代[10]。该结构使得由人的巨噬细胞诱导产生的因子所决定的内毒素作用减弱。此外,Lenz et al[11]研究表明,蛭弧菌不能存活于真核细胞内。因此,至今没有发现该菌对真核细胞有毒的报道。研究表明,该菌对小白鼠、豚鼠、家兔等动物无毒性作用,对猴肾、Hela细胞组织培养也未引起细胞病变。这从一个方面提供了蛭弧菌用于食品工业的可行性。
3.2作为水体污染指示菌的潜在应用
蛭弧菌并不在特定的范围内分布,其可能会存在于淡水、海水、污水、沉淀物、土壤和植物根际等各种自然环境中。余倩等[12]和杨淑专等[13]的相关研究表明蛭弧菌菌含量越高,细菌总数越大。在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会出现众多的细菌。细菌出现的种类和数量会随着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如果水体受到了污染,最先出现的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如果水体持续污染,蛭弧菌也将会出现。蛭弧菌的数量与水体的污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水体污染程度逐渐增大时,该菌数量也逐渐增加;水体污染程度减小,该菌数量也逐渐减少。
因此,蛭弧菌数量较少时,表明水体污染程度较轻;蛭弧菌数量较多时,水体污染程度较重。
3.3在医疗中的潜在应用
蛭弧菌具有的某些特性,使其在医疗中也可能具有非常好的潜在应用。蛭弧菌可抵御自然界中某些有毒物质[14]。而且蛭弧菌不能存活于真核细胞内,可以说明它对人体的危害极小。蛭弧菌不但可能有效预防由Pseudomonas引起的烧伤伤口感染,还可能有效解决由Burkholderia和 Pseudo-monas 引起的囊肿性纤维化病人肺部感染问题以及预防由Proteus所导致的泌尿管道感染。
蛭弧菌外膜脂多糖(LPS)所具有的特殊抗体反应是其作为潜在治疗因子的另一研究热点。Schwudke et al[10]确定了蛭弧菌外膜脂多糖的构成成分类脂A的结构,发现其不寻常之处在于缺乏负电荷基团。对比研究蛭弧菌和E.coli K12的脂多糖和类脂A,发现前者导致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只有后者的1%,且前者导致的杂交肿瘤生长因子的分泌量与后者相比也大大降低,这为蛭弧菌脂多糖和类脂A在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展望
鉴于蛭弧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裂解致病菌的特殊功能,蛭弧菌在生物防治、食品以及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要广泛应用还需要集中科研力量进行研究,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优良生产用蛭弧菌菌株的筛选
试验用的蛭弧菌因为经过人工反复的传代,加大了发生突变的可能,而按照国际通用法则,生物制剂的生产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分类,确保其生物学原型。因此,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生物制剂生产,不能够将试验用的蛭弧菌作为菌株使用。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野生菌株都存在于宿主细胞内。但对其衍生菌株(兼性及不依赖于宿主细胞)尤其是对其突变株用于描述蛭弧菌代谢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实践价值。
4.2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虽然目前的理论都显示蛭弧菌对动物及人体无害,但是要想将蛭弧菌制品真正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医疗领域,还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撑。因此,未来动物毒性试验数据的积累是蛭弧菌真正能广泛应用的基础。
4.3生产工艺的优化
目前,关于噬菌蛭弧菌的培养、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由于实验室研究具有需要的噬菌蛭弧菌量较少、培养和保存环境较好、保存和运输简单等特点,实验室培养和使用的方法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不适宜。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对噬菌蛭弧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耐储藏且易于储藏。对储藏的条件要求不高,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二是便于运输。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要便于包装和运输。三是使用方便。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者文化水平和科研素质普遍较低,因而微生态制剂必须要求使用方便,疗效好,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5参考文献
[1] STOLP H,PETZHOLD H.Untersuchugen über einen obligat parassi-tischen Milroorganismus mit lytischer activit?覿t für Pseudomonas-Bakterien[J].Phytopathology,1962,45(4):364-390.
[2] 陈丽芸,蔡俊鹏.蛭弧菌防治大菱鲆红嘴病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3-5.
[3] 何伟杰,蔡俊鹏.蛭弧菌在大菱鲆养成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31-8633.
[4] 陈家长,简纪常,胡庚东,等.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2(4):33-36.
[5] 刘宇卓,李银.“菌泄灵”(蛭弧菌制剂)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实验[J].禽病防治,2003,20(20):19.
[6] 冯晓英,张春元,王春红.噬菌蛭弧菌对家禽畜肠道致病菌的噬菌实验[J].中国家禽传染病,1996(4):57.
[7] 鲍星,蔡俊鹏.蛭弧菌消除鲜切香芹大肠杆菌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19):90-92.
[8] 刘春娇,蔡俊鹏.蛭弧菌在水果清洗杀菌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94-96.
[9] 许少丹,蔡俊鹏.蛭弧菌的分离及消除沙门氏菌的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6):152-155.
[10] SCHWUDKE D,LINSCHEID M,STRAUCH E,et al.The obligate predatory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possesses a neutral lipid a containing α-D-Mannoses that replace phosphate residues[J].Biol Chem,2003,278(30):27502-27512.
[11] LENZR,HOSPELL R B.Attempts to grow Bedelovibrios surgically injected into animal cell[J].Arch Microbiol,1978(119):245-248.
[12] 余倩,刘衡川.自然水体中噬菌蛭弧菌与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1996,23(2):73-75.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5
(一)水产养殖成本核算特点水产养殖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行业,其成本有以下特点:成本的不确定性,水产品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制约,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水产品的产量和养殖成本,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生产成本就低,反之就高;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在水产养殖中,有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的生产过程,生产周期一般在1~2年或以上,因常年投入,所以资金占用时间相对较长,周转速度缓慢;季节性生产销售,资金占用量大,由于季节性销售,水产养殖往往经营资金占用量大,如对虾养殖和淡水鱼生产期都是春放秋捕,生产期长收获期短;海水鱼类由于季节性强,捕捞期集中,鲜活水产品市场吞吐量有限,有的需要保鲜冷冻,有的需要加工成干盐制品或其他加工食品,因此在流通、加工环节占用企业经营资金较多,时间较长。(二)水产养殖成本核算内容由于水产养殖成本的特殊性,使得费用归集、成本核算更为复杂,长期实践证明根据养殖品种归集、核算成本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由于水产养殖有不同的养殖品种,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各品种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传统水产养殖成本中设立了苗种、饵料、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其他费用五个项目。其中苗种主要归集核算直接用于养殖生产鱼苗、鱼种,以及虾、蟹、贝、藻等,孵化用的亲鱼、亲虾也属于本项目;饵料、饲料主要归集核算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饵料、饲料;材料主要包括养殖生产的各种渔需物资和渔具、低值易耗品外,还包括用于生产的本论文出自机油、柴油、水电等;工资及福利费主要归集核算直接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福利费、奖金等,承包人员的工资等也在此核算;其他费用主要核算为养殖生产服务的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以及不能直接计入以上项目的各种费用支出。(三)水产养殖成本核算存在的缺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对控制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过多的损耗提供有用的手段,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然而传统会计核算体系未能把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未能对环境成本准确的确认、归集、计量、报告。笔者认为,有效运用环境成本核算这一手段将保证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二、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核算
从空间范围来看,环境成本可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环境成本与外部环境成本相比,显著特点是对内部环境成本已经可以用货币计量(尽管并非一定合理和精确),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本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起但尚且不能明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应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从时间范围来看,可以将环境成本作三种类别划分:过去环境成本、当期环境成本、未来环境成本。本文笔者暂从空间范围的划分为立足点讨论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核算。
(一)内部环境成本核算
内部成本包括:防污设备的购置支出;防污技术改造支出;正常营运中所发生的环境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费用;污染事故的损害赔偿;污染罚款支出;关于环境保护的培训支出;向主管机关交纳的排污费和绿化费等。大多数情况下,水产养殖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环境资产的购置、环境费税的支付等,都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但对于涉及未来的环境支出和负债、准备金提取进行合理判断时,可以考虑一些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传统成本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成本核算的项目,以记录水产养殖环境成本这一经济信息。环境成本费用支出主要包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资产折耗、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环境其他支出等。企业为治理环境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支出属于环境保护成本;企业排污受罚、超标受罚、环境诉讼赔偿支出属于环境污染成本;职工环境培训支出、社会环境宣传支出、社会环境赞助支出等属于环境其他支出。对于环境预防成本,可直接费用化也可资本化,应借记“环境成本”或“递延资产”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对于环境资产折耗,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环境资产”或“累计折耗”账户;对于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环境其他支出,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发生环境税、环境基金应征额、应交的达标及超标排污费、应交排污罚款等,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应交税金”或“应付环保款”(或“其他应付款”)账户。
(二)外部环境成本核算
外部成本表现为残饵、残骸、排泄物、化肥、鱼药等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TN、TP集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残饵是造成养殖水域内源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残饵不仅污染水质,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巨额经济损失。以2005年为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为339325Ot,其中鱼类养殖产量为1681220Ot,而通常情况下要达到这么一个鱼类产量需要投入饵料30261960t(饵料系数按1.8计算),如果养殖过程中造成的残饵按15%计算,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浪费饵料近4539294t,按每吨饵料2000元计算,浪费金额高达近91亿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养殖水域,无论是外源性污染还是内源性污染,都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相比较而言,养殖水域因饵料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饵料一次污染测算:饵料污染量=饵料投放量×(1-饵料摄食率)饵料投放量=某种水产品产量×饲料系数饵料二次污染测算:饵料污染量=饵料投放量×饵料摄食率×摄食中以粪便形式排放的饲料比重其一,海水养殖污染评估。目前关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污染负荷的估算,归纳起来有三种,分别是即竹内俊郎法、化学分析法和物料平衡法。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工投饵过程中营养物质对环境的输入,其物质形式主要以非溶解态与溶解态进入环境。前者最终表现为网箱养殖区海底的沉积,后者最终可能表现为水体中某些环境因子含量的增加。因此评估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评估氮、磷本论文出自的环境负荷量。评估网箱养殖环境负荷量的方法用的最多的是物料平衡法,其原理即是“所投喂的营养成分,扣除积蓄在养殖体中的量,剩余者即为环境负荷量”。计算公式为:LN,P=(C×FN,P-PN,P)×103式中LN,P——氮或磷的环境负荷量(Kg/t);C——饵料系数;FN,P——饵料中氮或磷的含量(%);PN,P——鱼体中氮或磷的含量(%)。要了解网箱养殖投饵后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及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定要首先了解饵料及养殖鱼体的成份组成。据林钦等分析,一般情况下鲜杂小鱼(饵料鱼)的水分占70%以上,其他成份主要以粗蛋白为主,其含量为9.3%~19.8%,磷的含量为0.17%~0.602%,平均分别为15.2%(含氮2.43%,按6.25系数换算)和0.441%。具体成份组成见表1。
其二,淡水养殖污染评估。以2002年我国淡水养殖为例,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内陆水产养殖中,按养殖1kg虾蟹向环境中输入氮、磷分别为0.097kg、0.018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罗氏沼虾113743t、河蟹339953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虾蟹共向环境中排放氮44008t、磷8166t;按养殖1kg草食性鱼类向环境中输入氮、磷分别为-0.016kg、-0.002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草食性鱼类8747017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草食性鱼类从环境中提取中氮139952t、磷17494t;按养殖1kg杂食性鱼类向环境中排放氮、磷分别为0.028kg、0.0046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杂食性鱼类7739780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杂食性鱼类向环境中排放氮216714t、磷35603t。新晨
(三)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披露
按照国际会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ASR)的观点,环境成本信息可以采用补充报告模式,也可以采用独立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因此,可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臻完善。独立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环境成本信息等。补充报告模式,养殖业可以在定期的财务报告附注部分披露当期的环境成本信息。
试作如下表述:本年度发生的环境成本,其中资本性环境成本,资本性环境成本期初余额为,本年摊销,年末余额为;环境成本计入当年费用,其中包括环境污染所导致的赔款,预提的环境费用。同时,列表说明本年环境成本的详细信息。
独立报告模式,报告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企业的基本信息。此部分包括企业资料、环保目标、环境标准、环境政策等内容。
第二部分,企业当年的环保活动。该部分介绍企业所进行的环保活动或为减少环境污染所做的努力等,如污水处理、废物倾倒管理、对员工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等。
第三部分,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这是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部分。将环境成本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两部分。
第四部分,企业实际排放污染物的统计。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标准等。可以编制与上年度的对比表,披露企业实际的污染物排放量应当以企业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可以使用非货币化的计量单位,以弥补环境成本报表不能披露的内容。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6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其次论述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最后探究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相关的病害防控任务也异常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现状,阐述了未来我国水产病害控制技术主要发展趋势。
1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
1.1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世界上,中国的水产养殖量比较多,是唯一一个超过捕捞量的国家,并且水产养殖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有鱼类、水生植物。贝类和甲壳类等。同时形成规模化的水产养殖的种类已经超过等了60种,但是每种养殖的水产品都会受到病害的侵袭。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的造成侵害的病害的种类已经在200种以上了,其中具有几十种的常见病,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是水产品病害常见的病原,在2006年,病毒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11.02%,细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57.63%、而真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4.24%、寄生虫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24.58%。
1.2复杂的发病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因此我国水产养殖具有较大的跨度,在此基础上,养殖水产品的水域环境也呈现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库等,从这种情况来看,我国水产品养殖的水域环境确实比较发杂,这样一来,水产品的病害情况也会呈现很多类型,造成复杂的现象。因为不同的养殖条件和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都会促使水产品病害呈现不同的状况。此外,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3重大疫病暴发流行。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重大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对其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降低了水产品养殖的成活率,对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利益损失,在重大疾病的发病期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产品类型是草鱼,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袭,我国的草鱼数量急剧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了90%;而我国的主要出口水产品类型对虾,在受到白斑综合症或者是桃拉综合症病毒,那么对虾也会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这样的话,不仅降低了对虾的数量,还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出口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特色养殖品种患鳜鱼如果受到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
2.1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从事水产养殖工作人员的病害防治意识较差,同时也没有综合的掌握水产病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造成水产病害的防治水平大较低,仍处于初级防治阶段,在控制水产病害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方式是化学药物,而对于水产品病害风险预判和管理的能力比较缺乏。
2.2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防水产病害的过程中吗,药物使用的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在,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
2.3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
3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3.1病害风险评估。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水产动物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然后在根据评估的结果去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这样能让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有所控制,缩小疫病流行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就是根据决策需要,并将科学作为评判那些不确定事件的过程,作出逻辑判断,然后再结合现代数学方法还有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建立成了,通过指标值得确定和权重的确定,还能够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风险程度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合适的阀值来确定,还可以依据风险因素所占有的权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政府在防控重大疾病的时候有效应用了风险评估,并以此作为支撑体系,在国际上很多疫病防治研究领域也有效应用了病害风险评估,其应用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3.2在远程诊断技术方面。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
3.3免疫调节剂方面。应用免疫增强剂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机体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调节剂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防御反应并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尤其是对高低等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应用先天性免疫增强制剂在水产动物中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剂,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几丁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药制剂,这些防治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水产动物中。比如罗氏沼虾在受到应激刺激以后,其机体生化指标还有抗氧化能力有会有所变化,要在应用大黄蒽醌提取物的话,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投喂含有壳聚糖的草鱼饲料时,可以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而对草鱼头肾、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等有显著上调作用;海藻硫酸多糖和壳聚糖对刺参主要组织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可以显著促进鲤鱼免疫细胞的活性,并促进白介素基因的表达。
4结论
总而言之,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安娜.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2(6).
[2]方朝辉,徐小雅.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2(10).
[3]张志华.河北省启动水产养殖病害精准测报试点工作[J].河北渔业,2009(7).
[4]王建平.浙江宁波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报网络简介[J].科学养鱼,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