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1
关键词:低碳;工业工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64-03
一、引言
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企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其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工业生产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方式,向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低废物产出、低废气排放、高产品附加值的新型低碳工业转变。面对工业低碳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校应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创新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贴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人才。
二、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专业是通过工业工程专业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工程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和重组改善等方法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产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最大化,寻求经济与环境最大综合效益。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须以低碳经济为理念,建立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工程人才。
(一)培养目标
以“广阔的基础知识、多维的问题处理方法、现代的低能高效理念、有针对性的实践”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特色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从跨学科、多元化角度推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发展。“基础技能”要求学生有扎实深厚的理工科基础与宽广的经营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所要求的基础IE技能,能够对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评价、改善和控制;“特色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工业代谢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工业系统集成分析、生态效率评价等方法和改善优化工具,使之应用于低碳经济领域,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模式
1.大类招生,分级培养。大类招生,可以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做事的专业能力,突破单一学科设置模式的弊端,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小专业施教,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在培养上采取分级培养的模式。第一级为本科技能培养,培养学制为4年,采取“2+1+1”的培养模式。其中,前两年用于学习公共基础课和管理大类基础课,第一个“1”用于传统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课程的学习,第二个“1”以实践类课程为主,与企业对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第二级为研究生培养,依托高校丰富教育资源,设立本硕连读班,培养学制为6年,采取“2+2+2”的培养模式。第一个“2”用于学习公共基础课和管理类基础课,第二个“2”用于传统工业工程课程和现代工业工程课程的学习,第三个“2”深入学习面向低碳的工业工程领域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所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2.建立与学制模式相对应的“1+X”课程体系。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的课程模式,应将基础和通用的知识构成通用课程平台,组成不同的专门化的教学模块。“1”传统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课程,“X”指低碳经济需要的工业工程特色课程。形成一种“1+X”的课程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兼顾共性与个性,兼顾方法与实践,使人才具有扎实的管理类基础知识和实用的低碳领域方法。
3.教学过程中实施全程管理。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并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便于管理和激励。将教学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入学水平测试、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教学评价与改进。通过量化的指标,便于指导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工业工程教学体系建设
工业工程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必须打破课程设置上的界限,突出实用性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不局限于课内和实验室,而是真正的“走出去”,延伸到直接接触低碳经济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工业工程技术的企业中。
响应“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特色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分解为“公共基础、专业传统方法论、跨专业云选课、实践”四个模块,其中实践模块贯穿整个体系,其他三个模块依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形成严密的体系结构。
(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基础课是整体教学的基底,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扎实的基础课程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的保证。增加综合性课程,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对作为工具类技能的信息科学技术和语言的学习;提高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起点;选用优秀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确保教学质量。
(二)专业传统方法论模块
对应课程模式中的“1”,专业传统方法论模块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着眼于生产过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投入资源的作用。
(三)跨专业“云选课”模块
课程模式中的“X”代表课程复合的多元性和特色化,利用校内与校际资源建立“云选课”机制。“云选课”是基于相关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资源的互补,实行互认学分制度,以便适应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各学院甚至是学校间的学科交流和渗透,可以是软实力的授课指导,也可以是硬件的共享与学习。
(四)实践模块
1.以面向低碳经济的仿真实验室为载体的教学实践。面向低碳的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功能是围绕并服务于专业建设,强化学生应用所学工具和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该领域工作所需的系统规划、设计、优化、运作的创新能力和素养。旨在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具备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发展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能够把握环保低碳及工业工程相关行业发展方向,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从事面向低碳的工业工程的跨学科复合人才。
2.低碳产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实践。工业工程的教学环节不应局限于课内,应该延展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在生态产业园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孵化器”,将“产学研”与“人才孵化器”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企业及产业“零距离”对接。
组织方式可以是建立“统一组织、混合编队、分散实习、顶岗实践、双向管理”的运行机制,将学生分散开来,按岗位编制成实习小分队,使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上全程跟踪生产过程;也可以是假期社会实践方式,即学生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实习实践。
四、结束语
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依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新技能、新知识的需求来确定专业建设定位,构建正确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保证扎实的工业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要特别注重培养人才的工业工程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在专业教育中应抓住发展脉络,立足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协调各个实践环节,面向低碳经济建设工业工程学科,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英,等.“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技术,2010,29(15):152-154.
[2]郭位.Bryan Deuermeyer.工业工程课程的最新沿革[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2):1-5.
[3]陆钢,等.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工业工程,2010,13(2):125-128.
[4]李春发,等.生态工业工程:面向循环经济的工业工程研究[J].工业工程,2008,11(3):1-5.
[5]李卫红.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4):83-86.
[6]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5):40-42.
[7]杨晓英,等.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8]魏冬捷.试析PBL教学法对培养低碳经济人才的应用价值[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8-41.
[9]陈亚绒,等.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应用型IE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J].工业工程,2009,12(2):122-130.
[10]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2
传统人力资源被认为只强调本身的管理功能,职能多为工资分配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对企业带来的价值仅仅体现在本职工作范围内,而人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货币表现——工资。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了最关键的资源。而低碳化经济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变得创意性和充满活力。比如:加强培养技术类和管理类高级人力资本,建设合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向高质量高品质的人力资本转型,促进企业低碳经济模式发展。
二、低碳化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009年,英国政府依靠低碳经济模式创造出一年1000亿英镑的产值且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低碳经济成为了新兴经济的增长点。2010年中国社科院了8个主要行业率先通过低碳经济思想管理人力资本,其中对从业人员学历背景、知识结构、实际操作技能尤其讲究的建筑业便是其中一个,调查表明,低碳经济模式降低了建筑企业整体劳动资本消耗,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低碳员工”,这些员工大多专业素质能力强、注重行业经验和个人职业道德。同时,低碳经济还为建筑行业创造出了以低碳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去掉了庞大累赘的组织架构,调整并创造出了更多高知识高技能高效率的“低碳岗位”。
三、建筑行业促进低碳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在低碳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日渐成熟下,各行各业都尽力开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人力资源、技术优势以确保自己的市场地位。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但建筑企业因为其传统行业特色,仍旧停留在人力资本收益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行业从业人员年龄过大技能单一学历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员工缺乏激励打击创造性等现象较为明显,那么建筑企业该如何应对“低碳”潮流顺利实现转型呢?我们要如何探究低碳经济下的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呢?首先,我们要树立低碳经济时代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低碳经济模式强调的是不以资源无限消耗和产生能源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管理节后衍生出的便是一种“绿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将企业内部员工心态、工作状态和岗位协同运作三者一同引向和谐,减少员工不和、团队不和、协同性差等现象。其次,开辟低碳经济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各大模块创新路径。
1.低碳经济主张人力资源要有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企业流程、优化企业结构的意识,重实践重技术重理念,三重同时推进;
2.建筑行业招聘从业人员要以技能+素质的模式为标准,采用素质模型为基础,注重招聘效果(数量、质量)评估,尽力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招聘效果。
3.为了应对高级人才紧缺的现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或应届培训生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无论从个人特质和还是专业特长都适合企业贴近企业的专业人才。
4.设置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案和薪酬管理体系。在低碳经济的概念下,薪酬包含的应该远不止基本工资,间接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各类人才建立技能工资体系或业绩工资体系,注重津贴、年金、健康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计划,表达对员工的重视与激励。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银行金融 探讨
从1970年至今,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此同时,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和特点的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包含着可持续意味的发展模式中,低碳经济就是其中一种。时至今日,由于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低碳经济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银行金融业本身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银行金融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低碳经济中关于如何发展银行业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在发展中积极为低碳经济做出贡献,首先就要清楚银行金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约束条件。
一、低碳经济下银行所存在的约束条件
1.银行机构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普遍不足。因为低碳经济从理论的提出到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我国很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对于低碳经济以及低碳金融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疑惑与理解上的问题。对于低碳金融的立项、审批、实施、管理以及相关的业务规则和利润的理解程度比较低,同时低碳经济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又严重稀缺,所以要想短时间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过渡到低碳模式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2.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银行金融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低碳经济所强调的是可持续,要求在低碳环保的环境下进行经济活动,这样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同时对于企业追求最大利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一来发展低碳经济投入了相应的成本必然会降低银行金融的自身利益;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相辅助,不仅没有配套的风险补偿,必要的税收减免和担保措施也很不完善,这样就导致了银行金融业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
3.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就目前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各国对于所签订的相关协议在若干年后是否依然有效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另外,关于低碳经济的认证程序和标准本身也不够完善,相关的监管部门以及管理水平、监管技术都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二、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的发展建议
低碳经济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要发生改变;对于银行金融业而言,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低碳。针对上述所列举出来的银行金融业中对低碳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现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提高相关人员对低碳经济认识的程度。社会环境对于低碳经济的认同程度和低碳经济所确实能给银行金融带来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决定着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态度;而要想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进行更加积极的配合和建设,首先就反过来让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低碳经济之所以会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不仅是因为低碳经济是环保的、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还是能够有效带动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和走向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所以,要在银行金融业中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将低碳经济的理念植入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理念以及文化中去。在加强相关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的时候,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外国银行金融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主动培训,通过这两方面的配合,让银行金融整个行业对低碳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程度下,低碳经济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2.将低碳经济信贷的力度加大。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如果只是一味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但是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却做得不到位,就会导致低碳经济只是概念上的东西而不能产生实际性的效益。所以,在进行低碳经济的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融入银行金融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中去。在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过程中,银行金融可以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放力度,通过这样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政策可以作为引导作用,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低碳项目的热情。另一方面,银行的业务部门也要对低碳业务做进一步的研究,对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项目或者低碳行业进行相关的预测和判断,如果风险可以控制,应该适量增加对这些项目的信贷投放。一般来说,银行金融可以对以下低碳行业进行重点考虑:核能、风能、薄膜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行业;节能电机等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新能源所需要用到的电网以及智能电网等基础性设施项目。
3.加强对低碳经济中的经营风险的管理。低碳经济发展至今,虽然其前景可观,但是目前的低碳项目本身的盈利性却不太强,同时在低碳技术上、成本控制上的水平不足,导致了很多低碳项目本身的利益没有吸引力,增加了这些项目等的经营风险。所以,在加大对低碳经济项目的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从管理上降低这些项目的经营风险,使这一类项目的风险不稳定性降低,提高项目的利润。在进行低碳项目的选择时,尽可能选择那些经济强度高、外部担保好的项目;同时,在进行此类项目的投资时,还可以考虑分期资金投入、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也要从制度上对此类项目的投资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
4.进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的人才是使低碳经济和相关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低碳经济在服务的专业性上的要求比较高,往往需要银行在进行组织的建设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业务的培训。因为低碳经济本身不仅涉及经济上的知识,还涉及自然保护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培养出这些方面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即使银行本身想要进行低碳业务的发展,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低碳经济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国家可以创造这方面的专业来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也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或者聘请一些环保和环境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相关的顾问;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对于银行金融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由于相关技术、人才和经验上的不足,使得银行金融业的运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也为银行金融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把握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金融业对于建设低碳经济的重要角色,才能让银行金融业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处于先进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春林.金融支持海西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J].福建金融,2010(11).
[2]张雨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08).
[3]毕玉江,殷晓飞.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机遇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1(09).
[4]高岩,王卉彤.发展低碳经济对商业银行创新的推动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4).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4
关键词:低碳技术 建筑业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46-01
1 低碳经济及低碳建筑的概述
1.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主要是利用污染低、排放低、消耗低的经济模式来减少碳的排放量,最后能够使经济健康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经济利益、产量的最大化,并没有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影响了生态平衡,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及不便。所以,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被新的经济模式所代替,低碳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低碳经济适用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建筑、交通、电力及石化等等。建筑行业的发展所消耗的能源及带来的污染是非常大的,不容忽视,所以更应该实现低碳建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经济的同时,节能减排。
1.2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满足人类对居住舒适性要求,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阶段,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量的建筑。”是为了能够节能减排,能够循环利用能源的建筑。
2 约束低碳建筑技术推广的因素
2.1 是因为建筑行业缺乏低碳意识
低碳建筑可以说是刚刚起步的产品,因为建筑行业本身的自律意识薄弱,建筑师的绿色低碳意识也不强,人们对低碳建筑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消费者也没有太多的低碳消费的需求,所以没有太高的低碳意识,所以低碳建筑很多时候并没有落实,而是一句空空的口号。人们对低碳建筑没有全面的理解,政府对低碳建筑的宣传也没有太大的力度,这些都约束了我国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
2.2 是因为没有更多的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也缺少政府部门间的沟通
针对低碳建筑的开发与管理没有有效的系统,行政监管不科学也不完善,没有发挥管理系统应发挥的作用。因为管理系统的不合理,所以一些部门的鼓励低碳建筑的政策无法落实。低碳建筑专业机构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落后,对一些专业人员的培训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低碳建筑的技术理论没有与实际很好的应用,建筑的废物排放量评估系统不健全,缺少低碳建筑识别方式,低碳建筑、一般建筑较易混淆,还有一些低碳建筑的示范推广没有发挥大的作用,所以约束了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
2.3 是因为没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同时也缺少低碳建筑补贴税收政策
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低碳建筑管理的法律法规。一些涉及建筑的法律法规,只是关注建筑节能的问题,但针对碳排放的控制方面及违规排放的奖罚办法还不全面。政府在税收政策里,土地政策及产业政策里没有高度重视低碳建筑,也是主要的因素。
2.4 是因为经济与技术因素
随着我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低碳建筑的推广已经被政府及行业内部开始关注。那么,约束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低碳建筑的成本比较高,低碳建筑的经济效益短时间不突出,所以建设单位针对推广并应用低碳建筑技术没有太大的动力,政府的鼓励措施没有太大力度,节能减排工作多依靠企业。另外,低碳建筑施工的难度比较大、针对低碳技术的创新也不足,所以推广应用比较困难。
3 在建筑行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
3.1 加大对低碳建筑技术的宣传,培养低碳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人们对低碳建筑的态度影响人们对低碳建筑产品的需求量,需求量的高低关系开发商是否有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的动力,所以人们对低碳建筑技术的态度非常的重要。因此,要不断的加大对低碳建筑技术的宣传,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不断的强化低碳理念,消除误解,全面理解。比如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宣传低碳活动,设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咨询机构和公众参与社团等。
3.2 加强政府的监管
各级政府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系统。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节能减碳的工作。对建筑碳排放量进行监控统计,对新建建筑进行全过程的碳排放量监督管理,严惩违法行为。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减碳工作,建立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服务绩效考核、专项考察,政府施行优惠政策、激励措施,对应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国家应从税收、财政支持、贷款等方面给以优惠,奖励推广低碳技术的企业,惩罚高能耗、高排放量的建筑,正确引导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
3.3 健全法律体系
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目前的法律法规无法查询低碳建筑管理的定量指标,缺少对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的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和颁布实施低碳建筑相关法律,建立一个完善的低碳建筑评价标准,这样更能够有效的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
另外,还要建立低碳建筑认证体系。用法律的手段对建筑碳排放量标准进行界定,对于符合要求的建筑授予低碳建筑标志或者称号,以此大力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向社会推广以达到建筑减碳效果。
3.4 重视技术研发,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战略合作,借鉴其低碳建筑技术和推广经验,实现我国低碳建筑推广发展的目标。要加大低碳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要借鉴外国的低碳技术,加强与研发机构的沟通,提高我国的低碳建筑技术。政府为开发低碳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建筑人才的培养力度,及低碳意识的培养。在鼓励开发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淘汰制度,对落后的产品和技术禁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生态平衡遭受严峻挑战,全球化变暖的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地球上可利用的能源也逐渐减少,越来越缺乏,所以说,要走低碳经济之路。目前,建筑业是耗能与排放比较严重,所以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非常必要。这样,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付刚.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J].建筑工程,2008(9):11.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审计;有效策略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以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理想模式,因此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以实现对环境日益恶化的有效应对,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性续发展。
一、将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经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中,能确保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发挥审计工作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其必要需求。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的最先在人们生活中倡导的低碳生活观念逐步上升国家的层面,为各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我们的经济走向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这与环境审计的发展目标使不谋而合的。其次,低碳经济引入到环境审计当中,有助于完善环境审计的评价体系。将低碳经济引入到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当中,以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环境保护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事业,寻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日益恶化趋势。最后,从环保学科与环境审计的融合发展看,将低碳经济概念的引入以是其发展需要。针对环境审计的工作特点而言,具有其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想要使得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时俱进,需要顺应时展超流,将绿色循环经济等思想注入到环境审计工作中。
二、低碳经济视野下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
(一)环境审计主体缺失
[1]当下,我国的环境审计主体依然是政府,相反,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参与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其中的内部环境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协助管理层给出具体的建议策略,有效制止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民间审计,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评价。且审计结果也相对公正客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其结果是还是主要依赖单一的政府主体。
(二)环境审计的积极作用并未起到明显的效果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的,社会上一些企业想要获得最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对环境层面上的经营完全忽视,仅是以较短的眼光来看待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暂时的企业发展不会对环境保护造成为威胁。环境审计监督的工作也没必要展开,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未完善,更有甚者,企业宁愿获得经济利益而选择缴纳一定的排污费也不愿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这使得企业的环境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三)专业的环境审计组织不够完善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审计工作难加大,对专业性要求提高,不同类型之间的环境审计业务和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与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不同它对想要从事相关环境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事实上我国的环境审计人大多还处于传统的工作实力,知识教单一,综合实践能力欠缺。影响到了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审计工作开展对策
(一)审计主体多元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在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结合多种审计模式的方,对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展开总结积累经验教训。切实做到对审计对象的严格监督检查,提升环境审计的作用。
(二)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从事环境审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培养建设专业化的环境审计队伍,在各个方面提升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企业审计为例,审计企业内部可以结合自身对环境审计人员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培养。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相互促进方式,以实现企业低碳生产,使企业的发展朝着科学方向发展。
(三)建立健全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环境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体系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与世界环境审计工作接轨。尤其是要加强企业环境审计工作体系的建立。
(四)加大环境审计的执法力度
[2]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将制度与实际结合,对环境保护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实行执法追究责任制,使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的相关的奖励措施。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做好环境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我们相关企业,从业人员,不断丰富知识领域的同时,还需要发展环境审理工作中的各个重要环节,从而有步骤的推动整个环境审理工作全面展开。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萍,杨肃昌.低碳经济下环境审计实现的逻辑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4(2):170-173.
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6
目前,景德镇的部分民营陶瓷企业主,现代科技管理观念和创新意识不强,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再进行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致使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加之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融资渠道较窄,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而民间借贷成本过高,资金的短缺加大了民营企业先进技术研发的难度。同时,近年来用工较为紧张,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一路上涨,资金不充裕的民营企业大量招收附近的农民,而农民对陶瓷工艺技术的了解有限,导致企业技术力量更加薄弱。
提升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低碳经济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定出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
面对低碳风暴,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能否在这一轮挑战中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在于企业能否制定出一个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的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应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战略上重视低碳经济管理模式,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2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要在新形势下有好的表现,必须加强管理。景德镇大多数的民营陶瓷企业是近十几年涌现出来的,大都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体系,致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单位能耗,加快节能减排,都离不开管理这项基本、基础的因素。有了好的经营管理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低碳经济下的管理是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与社会真正的走上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也是一个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3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注入活力
在低碳经济时代,技术进步靠的是人才,管理进步靠的是人才,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因此,实施人才战略是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应摒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面向社会招聘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充实到管理和技术岗位,对已有的人才要合理使用并加以重用,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他们有用武之地。企业还应花大力气做好对员工(特别是新进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教育与专业知识培训,使其掌握从事本职工作所必备的科技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在适当提高薪金报酬,推行激励性高的薪酬制度的同时,企业还应不断提出更高的经营战略目标,使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前景。
4推进技术创新,探索低碳经济管理模式
“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陶瓷产业的发展和运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在陶瓷原料的使用和生产过程中都应将节能减排观念和措施贯彻其中。在陶瓷行业低碳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要想取得先机,就必须不断运用高科技与先进适用技术对陶瓷生产进行技术革新。在清洁生产方面,应改进生产中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状况,通过设备引进、技术改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在保质保量的同时,有效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通过窑炉改造,提高窑炉保温性能,减少散热损失,实现窑炉余热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推动“低碳”生产。在实现“低碳”生产之外,还应通过产品的研发创新,使用户在使用环节中实现节能环保,让“低碳”悄然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低碳”生产改革,将在有力实现节能减耗的同时,提升产能及产品质量,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响应“低碳”趋势下,通过改良产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也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