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HSE管理;建筑安装企业管理体系

1.前言

HSE管理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andEnvironmentManagementSystem)的简称。其宗旨是对工程项目实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使其对项目建设本身的危险、对社会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点,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需要,更是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还不够成熟理性,对健康和安全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建筑安装行业中。建筑安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高危险性、事故多发的行业。建筑安装工人长期超负荷地在条件简陋、危险甚至有毒害的环境中工作,又没有必要的卫生福利保障,他们的健康问题必然让人担忧。如何确保建筑安装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已成为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必须面对问题,HSE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工具,对企业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整体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1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出现HSE事故善后所花费的费用,远远超过HSE管理中防止出现事故所花费的金额,建立该体系可以节约成本,带来经济效益。

1.2可以将员工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以人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现和谐社会的主题。

1.3可以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建立完善的HSE管理体系是企业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根本途径,最终将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HSE管理体系的内涵与原则

2.1HSE管理体系的内涵。HSE,即健康、安全、环境。健康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人员健康的条件和因素[2]。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该体系要求组织确定其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2HSE管理体系的原则。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要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如下[3]: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在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安全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考虑安全和环保问题,识别、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HSE管理,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

(2)领导作用。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健康安全要承担对员工的责任,对于环境保护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带领全体员工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提供充足的人、财、物等资源,创造和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和环境管理绩效。

(3)全员参与。员工是企业生存之本,只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参与HSE管理行动,才能实现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所以,HSE管理体系要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规定员工的职责,并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安全、环境目标做出贡献。

(4)过程方法。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识别期间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予以削减和控制,减少或防止任何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不良行为或活动,同时强调以人为本,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织运作相关联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和管理,使组织所策划的过程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以提高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所以,企业要主动、积极地寻找改进的机会,按照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PDCA管理循环原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过程,确保安全、环境方针目标的实现。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准确可靠的信息是有效决策的基础,HSE管理体系的决策都应建立在有效、准确、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或承包方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他们是相关方,组织只有充分考虑供方(承包方)的利益,才能不断增强双方创造价值、提高安全和环境绩效的能力。

3.我国建筑安装企业HSE管理现状与不足

3.1HSE管理的理念简单狭隘。项目各相关方对HSE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HSE管理通常被认为是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应由承包商负责。实际上,前期业主的资金能否到位、地质勘察是否符合要求、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等都是影响HSE管理的重要因素。承包商在进行HSE管理时,通常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让相关方按照其意图、要求编写有关文件,通过HSE审核(审计)时才发现其中缺陷不足。这种模式只考虑实施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控制,没有体现出HSE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事实上,HSE管理体系必须以安全生产和保护员工健康与环境为核心任务,不应以通过审核为最终目的,否则会误入歧途,导致形式主义。

与我国形成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关于项目的HSE管理贯穿了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如果标书中的HSE管理分项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就有可能被一票否决,失去中标的机会。另外,项目HSE管理的重点和任务随项目进展的阶段发展而调整,其主要任务应根据项目的HSE管理策略确定.并且需经业主审批同意[4]。

3.2HSE管理的技术手段不完善。我国建筑安装业HSE管理通常是在事故(问题)出现以后调查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原有管理系统,可称为“经验型”。由于过分注重经验,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产生问题或事故发生的根源,不能形成建筑管理的闭合体系,因此问题仍然时有出现。国外经验认为,出现HSE事故善后所花费的费用,远远超过HSE管理中防止出现事故所花费的金额。HSE管理的目标是要防止事故发生并减少事故损失。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支撑就是评价和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技术、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技术3方面。准确全面地识别风险是评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价主要根据识别出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确定对风险影响最大的事故,以集中精力对最主要的风险进行管理。风险管理的最主要工作是如何使项目的安全性、风险性和经济性达到合理的平衡。

3.3政府职责不明,缺位和越位现象明显。

(1)法律法规不健全。发达国家有关HSE的法律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管理目标。例如,美国提出的目标是保证每个工人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英国提出的目标更强调了对公众的保护:保证职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保证可能会受到生产影响的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相对而言,我国法规所确定的目标非常模糊。例如,《安全生产法》中提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包括《建筑法》在内的相关法规只是笼统规定了工程项目健康、安全和环境等由承包商负责。

(2)项目报建的可行性研究缺乏。一个建设工程在满足项目相关者的利益和期望的同时,还要满足社会、人文对项目的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因此,HSE管理目标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但在我国不少大型建设项目中,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往往被行政因素左右,项目投资过大,消耗过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发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不可逆的破坏。在建设活动中违背科学的决策失策、管理失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3)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发达国家政府在HSE管理体系中职责主要是进行监督管理。例如,英美国家政府HSE的目标是:保证职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保证可能会受到生产影响的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控制危险物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平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在监察中的作用,通过监控发现问题,对未达标的雇主给予严厉惩罚,以形成对雇主的一种有效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HSE管理体系中职责不是很明晰,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现象严重;不依法行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包代管、抓小放大、行政干预屡见不鲜;以检查取代监督管理,往往使企业忙于应付检查。

3.4建筑市场大环境不利于HSE管理的开展。

(1)很多业主对承包商HSE管理持不作为的态度。长期以来,业主认为HSE管理完全是承包商自己的事情。业主的不规范行为对于HSE管理存在极大的隐患,例如要求承包商垫资施工、过分压缩工期、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方案等。业主利用其主导地位在招投标中过分压价,导致承包商在投标中更加注重建设成本,对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考虑较少或较简单。业主缺少科学可行的判断方法,难以区分承包商HSE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重视HSE管理的承包商未必有更大的中标机会,相反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承包商的HSE管理流于形式。建筑业目前是买方市场,很多承包商忙于争项目、抢市场。虽然有些业主和建筑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则、安全条例、安全手册等,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难以落实。很多的建筑企业认为HSE管理效益差、无法评价工作量,因此根本不重视;尽管HSE管理的成本名义上由承包商承担,但最终还是会落实到员工身上;过高的HSE管理成本意味着工人收入的下降。而事实上,引入HSE管理体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职业病和环境治理费用,避免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目前尚未被承包商完全认同和接受。

(3)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建筑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其生活、生产环境简陋,正当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而其本身的文化素质和维权意识也很差。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周边环境保护的意识,破坏环境的事件屡屡发生。不少建筑工地就像是个大垃圾场,建筑垃圾随意乱丢,噪音、粉尘污染破坏了周围的环境,给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恶化了与周围居民的关系。

4.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实施HSE管理的对策

4.1实施HSE管理首先要确立HSE管理体系框架。HSE管理手册是HSE管理工作的具体指南,也是HSE管理的实施细则,我国建筑安装企业目前尚没有一套HSE管理的体系框架和实施细则,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编写一套结构清晰,操作性强,而且符合HSE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手册,这是实施HSE管理的首要条件,HSE管理手册要覆盖HSE标准的所有要素,结构层次要合理,同时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施HSE管理的保证体系。

4.2加强HSE教育培训是实施HSE管理的前提。实施HSE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要求企业要进行大量而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文件、信息和规则等,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健康和环境意识,提高风险识别意识和能力,主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是实施HSE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4.3高层决策者的重视是实施HSE管理的保证。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实施和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工作就无法展开,领导者要加强有HSE管理意识,要意识到实施HSE管理体系不是增加企业负担,而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杜绝和减少了事故,相对也就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能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企业步入HSE管理体系的正常轨道,使决策层成为实施HSE管理体系的龙头。

4.4全员参与,落实各级人员的HSE的责任是实施HSE管理的关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公司的全体成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HSE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HSE管理职责要渗透到所有层次人员,都要为HSE管理承担相应责任。

5.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实施HSE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HSE管理理论的内容日益完善,其应用也从石油化工行业扩展到其他行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HSE管理体系的应用作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迈向国际市场的门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实施HSE管理应与进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联系起来,把企业的质量控制、员工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前提下,为顾客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综合各国企业HSE管理实践,我国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贯彻实施HSE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HSE的管理目标。企业提出的HSE管理方针目标必须合理和切实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法应尽可能量化。HSE管理手册应体现企业HSE管理的政策、原则和工作程序,是阐述本企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和目标,描述本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各部门都应编写详细执行计划,各部门的HSE计划与企业的HSE总体规划应相一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控制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免危害和事故发生,创造一流的HSE管理业绩。

5.2HSE管理的原则。包括制订HSE管理的政策,明确部门经理的HSE职责。开展有效的HSE培训,注重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HSE管理,对人员伤害和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和跟踪。制定有效的HSE激励措施,在企业内部进行HSE管理经验的交流,建立内部HSE审核评审机制,通过PDCA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持续改进HSE管理业绩。

5.3HSE管理的方针。HSE管理方针是HSE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求其政策简明易懂,适合每个人,并强调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企业领导应以生产安全、员工健康和环保为目的,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考虑相关方要求,制定出企业HSE管理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HSE方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由企业经理批准。

(2)符合或高于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要求。

(3)全面完整地体现安全、健康和环境一体化思想。

(4)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做到持续改进。

(5)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企业HSE管理方针,使各级人员清楚和理解方针。

5.4HSE管理的培训。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企业须为职工提供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HSE培训,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从而胜任其所担任的工作。对于执行HSE政策的人来说,他不仅懂得实际的危险情况,而且能够危害识别,并具有完成HSE任务的能力和技巧。HSE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新雇员和承包商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HSE管理体系各种要求,能运用各种危害识别和消除风险的方法,培训计划要安排适当,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5.5HSE管理的内审制度。企业要提高HSE管理的效果,应建立内部HSE审核制度,制定一套审查程序,定期组织实施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审核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HSE管理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5.6HSE管理的组织。要实施有效的HSE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计划和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的管理任务是通过现场察看发现和评估风险,研究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进行环境评价和审查,处理各类事故并提交检查报告。通过HSE管理组织制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措施和政策。

6.结语

6.1HSE管理作为我国建筑安装企业管理中的新生事物,将逐渐被广大建筑安装施工从业者接受,HSE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HSE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强调以人为本,符合当今重视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主流。一个先进的施工企业要实现与国际建筑安装市场接轨,必须不断增强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把HSE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中。

6.2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保即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并不断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上述社会理念,实现人、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云娇,邵军义,黄海涌.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5):390~394.

[2]沈青.健康和环境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3(2):64.

[3]何伟怡,陈伟坷.基于生产性公共安全的建设项日HSE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7):45~51.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B

建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位置十分重要。建筑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利发展,就必须重视起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加强成本控制,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由于受“重项目管理、轻成本管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问题考虑较少,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没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建筑企业的高层缺乏成本控制的理念,很少关注企业成本的管理问题。某些部门虽然看似分工明确,但只是注重施工质量和工程数量管理,对手下员工缺乏管理,甚至在施工之前未做好成本预算,不利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部门之间不能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形成有效衔接和配合,企业的具体工作人员,头脑中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行动中也不会从节约成本等方面人手,从而造成了建筑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二)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未形成体系,还处于一种零打碎敲、各部门和人员各自为政的局面。如,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局限在降低成本的层面上,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成本目标体系;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与施工管理相脱节;未建立成本管理任务分解机制,各部门经理成本管理的“权、责、利”落实不够明确;未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未应用ERP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计算机大都简单地被用来记账、预算、文字处理和资料的储存。由于没有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了项目管理手段落后,成本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成本管理精细化不够

建筑企业的成本是指建筑企业在某一工程项目期间,所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与人工劳动创造价值在货币上的体现,是某一工程项目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行政管理费。其中,材料成本通常能够占到项目施工总成本60%以上,但是部分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比较粗放,材料未实行招投标制、材料领用和消耗未按定额消耗量进行控制,导致企业成本较高、效益不佳。施工工地用人,由项目经理决策即可,未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未预算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实报实销,造成管理费用过大。

(五)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与工程施工相比较,领导更重视工程管理等业务工作,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认为财务是个后勤部门,财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不高,造成素质高、业务强的财务精英不愿意到建筑企业工作,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导致为成本管理出谋划策的助手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企业的资金成本管理水平一般。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属于负债经营,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资金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有的企业,急于上项目、赶工期,未能及时、超前进行资金筹划,导致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资金成本,有时因资金周转问题,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六)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

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合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有的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仍延续固有的经验主义,对合同重视不够,如未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对合同的授权未予以明确,重大合同未实行集体决策、未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合同管理的不到位,导致企业易出现损失,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二、有效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提升成本管理意识

1.提高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层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起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了解掌握成本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成本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成本管理环境。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人手,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做好对员工有关成本管理的教育培训,树立其“向成本要效益”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调动整个队伍的积极性,形成成本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密切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需要施工各个环节的相互协作,把施工看做是一个整体,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权责明确,将成本管理任务,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几方面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工段、班组,甚至到每一个具体人员,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固定的人员负责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3.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员工要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成本计划和任务进行工作。同时,要提高工作责任感,严格控制可控范围内的成本支出,确保成本管理落实到位。

(二)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成本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是管人、管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保证。企业应健全与完善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并要保证实际执行效果,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最终流于形式。

2.完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建筑企业要落实专门的财务或经营核算部门,对项目成本从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并建立支出进度、预算与实际支出对比等台账或表格,在紧抓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核算管理。

3.优化成本核算员工的管理体制。企业应结合业务实际,加强对人员的集中管理,实行不定期轮岗制度,并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网络程序。

4.建立成本核算考核体系。为确保成本管理的效果,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员工奖惩机制很有必要。奖惩机制要与员工的工资等利益相挂钩,同时,要真正考核奖惩到位。要保障企业制度执行过程的公平公正,以使其激励作用能够在企业员工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三)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手段,再好的想法也落实不了,为此,需要进一步实行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应购入或委托专业人员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做为主要工作重点,落实到具体施工项目,细化成本管理内容,实现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同时,研究设立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1.加强材料成本管理。由于材料成本在项目施工总成本占有较大比重,材料成本控制效果关系到全部成本的管理水平。企业应事前做好材料预算工作,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材料采购,设专人专员对材料采购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使用监控,及时分析超耗的原因,确保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对变更工作量的事项要予以重点关注。

2.加强人工费管理。建筑企业经常更换项目施工地点,临时用工人员较多。为此,应实行人员进出的统一归口管理,由具体项目实施单位提报用工计划,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量进行人工工作量测算,人力资源部门确定工资水平,并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各种保险等待遇,实现人员支出的有效控制。

3.加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将费用预算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特殊情况造成的超支由单位负责人或单位领导层集体决定。

(五)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对单位原有的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同时,吸收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的新生力量,充实到财务队伍中,并提高财务人员待遇,在政治、业务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其当家理财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2.注重企业资金管理。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率和运行方式,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为此,企业应及时、超前进行资金筹划,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过高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能够有效保证建筑企业资金合理运用,不断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六)不断提高合同管理能力

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使其成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合同管理,该人员要有较强的合同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经济与法律知识,避免合同不严密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重大合同实行集体决策,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等企业众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把关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高翔.浅析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7)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3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加强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的论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 革新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改进管理工作方式并革新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后,HR工作者能够从复杂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塑造建筑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形象。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加快企业的信息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速度,实现信息化带动管理进程的目的,打破建筑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对信息的处理手段。

1.2 提升建设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筑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将企业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从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于此同时,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得企业领导者从更加全面的领域了解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的决策行为提供资料信息的支持,实现科学决策;相关部门经理和高层的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为实现企业的人才储备,进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员工来说,能够更方便的获知自己的薪酬、考勤以及学习培训的几率,实现自助式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体系中,优化建筑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1.3 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建设企业效益

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占用HR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员工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员工招聘以及工作调动等的管理,更是需要认真管理,由于这些管理工作较为繁琐,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还极易出错,加大管理成本。而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HR人员可以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二、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我国还处于一种新兴的技术,很多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兴的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盲目的现象,单纯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没有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本文简单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2.1 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缺乏坚实的基础

建筑企业要想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要具有畅通的网络、规范的流程以及夯实的基础。企业要引进人力资源,首先需要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即需要现招聘,再应聘,继而被录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企业通过这个流程进行人才招聘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后门”的方式进入企业,这就会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建设企业人员的流动加大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难度

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流动的因素,这一直是管理过程中较难掌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的频率具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信息把握不准,加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相对欠缺,这样就会出现管理困难的局面,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格外注意。

2.3 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开展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的信息化管理过程来看,还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例如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薪酬组成和激励方式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薪酬主要是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而发达国家增加了红利、股份等,这种工资的分配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对策研究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和体现的不完善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正完善,建立起适合本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推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3.1 加强关注,使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企业责权分立现象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开始进行权利的分配管理,这就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实现对其的信息化管理,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关注,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超前的管理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相关的领导需要积极地参与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在参与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理念在相关人员心中的地位,促使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远大集团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由于远大空调在之前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私有观念的存在,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管理者及时作出调整,摒弃私营企业的私有观念,将全面管理的信息化理念深入贯彻,并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相融合,实现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渗入,使得远大集团解决了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著名的空调企业。

3.2建立多方参与的组织机构,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建筑企业的领导需要更新观念,树立理念,将管理工作看作是真个企业的事情,而不是管理部门独立完成的事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需要有企业组织能够的支持,因此说需要建立起多方参与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需要包括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信息化的高层管理人员、信息化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以及服务和被服务人员,形成一个从高层、中层到员工的全面人员参与的组织机构,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3.3 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平台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要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因此需要引进具有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管理的后盾,保证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进行。

四、结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辰;靳佳佳;海外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品与质量2012-07-15

[2]李嘉琪. 我国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西部财会.2010(06)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由于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常会出现严重的失控情况,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管理思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增长持续放慢,投资增速减缓等外部风险,导致企业的规模扩大,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大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正面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整建立,例如,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倒闭案和2002年的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使全社会加大了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美国特针对该项事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对做假账和渎职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要求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减少了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出现。中国在2005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出现的舞弊案件,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多部法律文件,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行为,对确保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二、建筑施工企业全面L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一)构建良好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风险管理及内部体系是企业体制的重要内容,要想强化风险管理基本内部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明确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找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了确保监督权和决策权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

2.合理设置机构,明确权责分配

企业需要强调权责分配和监督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员工明确权责分配方法,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正确行使职权。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确保权责分配体系的合理性,明确权责分配的关系,明确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合发展体系,充分展现出企业的岗位职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发展。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加大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明确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确保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风险防控,规避财务人员风险,及时了解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控制并进行独立评价,遵循企业的发展方针,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强化企业财务控制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

4.规范企业内控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内部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精神,给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全体员工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管理工作中来。首先,将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化建设内容,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人文性和和谐性。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建设,加大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养。最后,强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力度,在企业内部构建件全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立风险评估目标,基于已有战略设定目标,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将企业的成本风险降到最低。对项目成本,要设定合理目标,并对定量责任成本加以明确,准确的识别成本风险,将项目延伸到每个领域和每个施工节点上,在成本风险识别基础上,对相应分析流程进行建立,实现风险准确分析,对相爱难改观数据进行收集和研究,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结果。最后,结合项目,制定出相对应的项目方案,做好项目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开展。

(三)确保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

1.建立完善的活动流程

要想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应对项目流程进行优化,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建立程序文件和管理规程,结合公司各大项目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项目循环流程文档进行控制,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好文档补充和修订制度。

2.做好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在实施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风险的评估情况,有效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并对项目标准实施体系进行建立。在项目标准中,囊括了物资、劳务、成本、技术、安全等相关问题,项目管理标准则包含了支持性政策文件、流程控制要点、工作任务目标、业务实际风险等。

3.对流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控制流程,对各项控制工作做好严格的流程把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企业风险部门需要承担起流程控制的责任,严格把握控制流程,明确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补充工作。

4.调整控制措施

当前,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影响较大,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风险评估和内控管理,能够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得到问题,并及时做好调整,调整控制措施,完善制度文件。

(四)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够搜集到更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合理把握信息,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良性运用,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企业信息的把控能力,不嗟奶岣咂笠档哪诳刂柿亢湍诳匦率。需要将搜集信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满足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充分展现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五)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内部监督对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在企业当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应根据企业具体状况,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应对企业发展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而更为有效的评价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辨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风险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和改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对职能部门予以相关权限,规范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为企业的安全稳健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论

加大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对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夯实企业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建设施工企业正处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构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和.强化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47+50.

[2]曹茂柱,忻国社.建筑设计企业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10-13+18.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问题成为了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必然导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出现对应的问题,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同时,对企业的资金合理利用起到了限制作用,同时还存在着较大的浪费问题,使得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加。由此看来,针对建筑企业在流动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必然会有效的提升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

1、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常见问题

1.1资金管理不善,被占作他用

由于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造成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着明显的松弛现象,企业大部分的资金都被挪作他用,使得企业的经济蒙受损失、经营效益降低。部分建筑企业还没有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导致企业的整体生产消耗过高,使得企业的资金消耗没有达到完全节约式的使用。同时,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科学决策的过程,导致企业在流动资金的管理环节中往往是根据管理者的个人经验以及个人感觉来进行的,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资金的分配与使用缺乏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显得较为混乱。

1.2 企业的投资较为盲目

部分企业在资金的分配方面存在着比例不当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由于盲目的大量采购而使得生产原料过多,不但占用了库房,同时还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存量明显减少,导致企业在急需使用资金时而出现了资金周转不开以及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企业容易将大量的资金集中在一个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当中,使得企业陷入到长回收周期的项目当中,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将使得企业面临更严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1.3 建筑企业的资金分散明显

当前很多企业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是单一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一些制度化的管理,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调度式的管理,企业的资金管理缺乏灵活度。通常,建筑企业为了结算方便会在银行开设多个账户,这容易给企业造成对应的资金沉淀,使得企业的资金不能被充分利用,难以产生效益。一些企业可能在基本的资金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没有对剩余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处理,而是让他闲置起来,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企业的流动资金当中,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浪费。

2、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的优化管理策略

从建筑企业的资金特点来看,优化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无外乎是以集中管理的方式,通过建立一个精确的现金管理与预测模型,及时的对现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原则来看,通过构建信息平台,使得企业的信息透明、共享,并辅的采用有效监督以及整体资金计划的方式来形成一个资金计划、预警监督、结算中心相互牵制的管理体系。

2.1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模式

针对建筑企业各个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主要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并结合银行、企业互联的制度来对下属各个部门的资金进行集中利用、监督以及资金周转等管理。

建筑企业的收支两条线的应用模型是: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企业所在的银行开设一个收入账户和一个支出账户。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收入账户的资金不允许各个部门动用,其中的资金只能由银行自动划转到企业的及胃酸中心账户中,而支出账户的资金只能够来源于结算中心的下拨款项,主要用于企业各个部门的日常支出与支付等。

由于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和各个银行的网上交易系统能够进行互联。ERP系统所提供的银企互联平台能够与银行进行直接的数据互联。通过该系统就可以对银行的相关业务单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及时的在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当中进行金额查询以及余额查询等工作。

2.2资金计划

以企业下属各个部门所签订的合同标定额为基础,同时结合营销、租赁以及物业收支计划等支出,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加强针对资金计划过程中的资金申请以及集中审批等内容,增加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还应该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付款,诸如土地出让金、材料设备、工程合同等都应该将之纳入到资金计划的范畴当中。

在所有的业务进行过程中,都必须签订对应的合同,并在企业的ERP系统当中进行录入、审核等程序。即使是单个部门进行零星的无合同采购也必须在ERP系统当中进行支出资金的录入与审核。

而在进行资金的申请计划当中,企业的EBP系统将会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对应款项类型、拨付的金额以及时间等来自动列出对应的资金支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类型的收款:房地产的租赁、销售收入、物业管理收入等。对其中的多种运营性收入等都需要通过ERP系统中对应的经营模块来进行管理。由于企业在实际的流动资金管理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或者是投资活动来对资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资金存量等来进行平衡,在此基础上对资金缺口以及资金的盈余等进行预测与调整。最终,形成的资金计划应该能够合理的满足经营、投资以及融资等需要,实现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

2.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监督

企业根据得到审批之后的资金计划以及业务流程等申请来对资金操作过程中的各项预警以及操作条件等进行设置,主动的提交给企业各个部门予以强制执行。由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较为负载,存在着给付单位多、单位成分复杂等问题。因此在付款之后容易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项目没有完工以及采购材料没有到位等问题。这时,对流动资金的实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支付时,需要在业务上进行层层审批,通过各个管理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获得对应的执行。最后,合同必须受到资金计划的限制,只有在资金计划之内的合同才能进行付款,当资金达到对应的比例,例如达到总计划的85%之后,将提醒支付审批负责人,一旦超过对应的比例,例如总如计划的100%,这时将会停止付款。

结语:建筑企业由于其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尤其是针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应该注意其中的资金分散以及资金被占用等问题。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之为重点,对之加以管理、计划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陆英. 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的财务分析. 财经界(学术), 2010(2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