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2

关键词延伸服务;产科护理;出院流程

我院妇产科每年收住产妇3000余名,如何做好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一直是妇产科所有工作人员关注的课题。除了加强产前管理,保证产时安全,提高产后护理质量等措施之外,本着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产妇出院流程,提供院内外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亦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确保母亲安全、婴儿健康的重要途径。

1 背景

由于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产妇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产妇的平均住院天数只有3~4天左右,出院后有一系列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协助解决:①产妇身体未完全恢复,如子宫未完全复位、伤口未愈合;②新妈妈和家属未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常识:如沐浴、哺乳、脐部和皮肤护理等;③母乳喂养的跟进和指导;④发生在产褥期的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⑤新生儿黄疸的观察要点及随访指征。

我国大多数地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还不够完善,条件很差(特别是技术条件),产妇出院后大都不能得到连续、安全、科学、可靠的护理服务;

原出院流程中需等待的时间太长(3~4小时),能得到的信息太少,产妇和家属对出院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很低(不足50%)。

2 目的

①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②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③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新趋势,更新服务理念,向院外拓展护理服务;④通过开展定期随访以及24小时责任护士电话咨询等服务,不仅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主观上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3 实施方法

3.1 调整办理出院手续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使其更趋于合理化,更省时,更方便病人

原出院流程为医生开出院医嘱(09:00)护士处理医嘱、查对调整费用(10:00)药房发药(11:00)取药、打印结帐单(11:20)责任护士发放结帐单、做出院宣教(11:40)病人结帐出院。收费处12:00下班,病人可用来接受出院宣教和结帐的时间往往都不足30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等候其他出院流程环节上,而每日出院产妇都在8~10名左右,每人能在办理出院时获取的健康教育知识不仅非常有限,而且印象不深。

针对原出院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出院宣教的方法和时间,并及时评价产妇和家属的掌握情况,适当补充强化,保证出院宣教的质量。

①新生儿护理(沐浴、脐部及皮肤护理)等操作性强的内容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中改变过去封闭式操作,允许家属参观并讲解注意事项,使家属在出院前基本掌握,减轻出院时的宣教压力;②固定主班,及时了解产妇出院指征,提前核对费用,目的是缩短产妇及家属等待办理出院的时间,亦有利于减少医嘱及收费的差错;③责任护士每天随同主管医生查房,掌握病房动态,了解特殊需求,对欠费、急于离开病房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主班优先安排结帐,同时合理地按顺序检查补充出院产妇的宣教工作,告知家属大致结帐时间,及时将结帐单送到产妇床前,减少家属到护士站反复询问的次数和时间,也令主班护士免受干扰,专心办理出院手续,既方便了病人,又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发放书面资料,我们根据产妇需要逐步完善了一套很实用的书面宣教资料,从入院开始便由责任护士根据宣教情况发给产妇及家属,帮助他们掌握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包括产科入院宣教、致产妇的一封信、母乳喂养常识、预防接种注意事项、产妇饮食及保健,新生儿护理常识、G6PD缺乏及地中海贫血患儿注意事项、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产妇出院宣教单(包括婴儿血型、产妇伤口拆线时间及地点、复诊时间及地点、科室及责任护士联系电话等信息)等等,这些书面资料全面、具体、有效地补充了口头宣教方式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3.2 保持出院后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的连续性,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持续服务和优质服务

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前认真评估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产妇的经济能力、社会角色、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点的医疗条件,制订出个性化的出院后健康教育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实施。

提供护士长及责任护士联系电话,实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24小时接受咨询。这个环节最关键的是责任护士的选择,一定挑选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表达能力良好的护士承担这种目前还是义务性但意义重要的工作,方能保证服务质量。

安排专人负责电话随访工作,定期进行主动跟踪服务,了解产妇恢复情况,提供最及时的护理指导:①建立产妇档案,科内设电话回访登记本,将产妇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职业、文化程度、生理和心理状况、入出院时间等详细记录,并由一名护士专门承担电话回访工作。②电话回访的时间安排:出院后1周内回访1次,以后每2周回访1次,直至产妇42天回院复诊。特殊病人根据需要适当增减次数,做到随时掌握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③回访内容:电话回访时先由护士主动询问产妇恢复情况,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及对出院指导内容的掌握和执行情况;同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向其及家属进行再次健康宣教,指导产妇院外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同时解答产妇及家属的咨询,预约来院复诊时间;最后将回访情况做好详细记录。[2]

4 评价

开展出院流程优化工作后,产科出院宣教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①产妇办理出院时间提前,等待时间缩短,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②宣教效果明显改善,规定内容的基本掌握率达到85%以上;③欠费情况有所改观,家属反复询问、浪费时间而引起不满、埋怨和纠纷现象减少;④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医患和谐。

5 展望

①完善随访登记,建立评估标准,展开深入调查,统计分析存在问题,调整护理服务内容及方式;②健全社区与医院之间双向交流、转介的绿色通道;③开展专题活动,定期组织新妈妈、不同年龄儿童召开座谈会,交流育儿经验及产后保健经验。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了解产妇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产科护理服务的特殊性,对原出院流程中不完善的环节实施整合和优化,进而向院外延伸护理服务,使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和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链环,环环相扣,首尾照应,保证了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在当前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主动与顾客沟通,不断完善走向社会的服务项目,才会给医院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 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 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 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 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 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 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 , 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 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 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 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 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 结扎位置过高, 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 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 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 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 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 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 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 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 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 脐周红肿感染; 另外, 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 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 也有达89%的; 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 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 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 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 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1.5 其他原因当脐部有畸形时, 由于脐部经常有分泌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分泌物侵蚀皮肤, 破坏其屏障功能, 易使细菌侵入扩散, 并发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抗细菌定植能力差; 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 使其易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 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口、鼻、手、无菌物、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2.2 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2.2.1 脐带结扎位置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

2.2.2 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容易伤及新生儿, 同时增加污染环节。

2.3 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 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济安舒能是一种长效抗菌膜。(2)3%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 具有消毒、除腐、除臭及清洁作用,。(3) 2%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2.3.2 脐残端的保护(1) 药物保护: 将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的新生儿脐带包直接对准脐残端, 松紧适度地绕腹部1 周固定。(2)用具保护: 在日常护理中, 采用一次性手套遮盖护脐法卧式洗澡, 避免脐部感染, 降低感染率。

2.3.3 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残端进行再次修剪。

2.3.3.1 二次剪脐的时机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 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

2.3.3.2 二次剪脐的方法暴露脐部, 局部消毒。

2.3.3.3 二次剪脐后残端处理用5%碘酒擦脐带断端, 然后用无菌明胶海棉三折压迫局部, 再盖上无菌纱布, 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

2.3.3.4 二次剪脐时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 剪脐前还要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

2.3.4 加强宣教加强宣教,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

3 展望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 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0) : 1299- 1301.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392.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4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床旁护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51-01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父母,他们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对于剖宫产的初产妇,还面临手术切口恢复问题,其产后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影响产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与结果研究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2.1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0℃,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2.1.1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2.1.2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沐浴水温38~40℃。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一一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cm的环行消毒,消毒2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2.2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施效果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5

股静脉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是衡量儿科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采血失败即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破坏了护患关系,甚至导致了医疗纠纷。

1.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外上是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1】。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2】。股静脉伴随股动脉,就在其内侧。新生儿把其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3】。注意左右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深【4】。

2. 采血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1 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2.1.1 告知家长采血目的及重要性 小儿股静脉采血时,经常会遇到家长的拒绝,即使同意并配合者,也是心存疑虑。所以,当护士不能一针见血或工作稍有疏忽时,家长对治疗及服务稍有不满时,采血就可能成为医患矛盾的一个导火索,造成医疗纠纷。因此,采血前的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2.1.2 告知家长采血量 许多家长采血后往往抱怨采血量过多,而与护士发生争执,如果事先告知采血量,则能避免此矛盾。

2.2采血物品准备

2.2.1 常规采血物品 5-10ml注射器、7号或9号针头。一般选择7号针头?,对脱水严重、黄疸、高热、采血量多的患儿可采用9号针头。

2.2 .2标本瓶、 血培养瓶的准备?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抗凝瓶需提前打开瓶塞。因小儿年龄小、血管细,而采血量与成人相似,故采血的时间相对较成人长,标本易于凝血,所以,采血前应做好一切准备。?

2.3患儿的准备

采血时患儿正确的是穿刺成功的基础,一般来说,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度角,臀下垫一小枕或沙袋,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度角,另一腿伸直。

2.4采血护士准备的心理准备

患儿家长对采血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若护士又不能一次采血成功,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采血护士一定要树立信心,尽心准备,把每一次采血都当做是家长给予的最后一次机会。

2.5助手准备

人员充足时配助手1名,按压患儿,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

3.穿刺点定位方法

穿刺点定位是股静脉穿刺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采血能否成功。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触摸法 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 cm处。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瘦的患儿皮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3.2 垂线法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

3.3 目测法 适用于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

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目测法: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

3.4 连线法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

3.5 快速法 此方法一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有利于节约时间。在腹股沟中点作为股静脉穿刺点。

3.6 三指法 适用于新生儿。操作者握住患儿大腿肌肉最丰满处,中、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内外侧,其指尖两点连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食指置于两点连线的中点上方,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处穿刺点。

4.进针角度

4.1 垂直进针法 右手持注射器在穿刺部位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轻轻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

垂直进针法适用范围:触摸法、垂线法、目测法及快速法。

垂直进针法的优点 :在股静脉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命中率高,损伤面小。

垂直进针法的缺点:针头进入血管部分短,仅针头的斜面在血管内,活动范围小,不易固定,抽吸时易滑出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4.2 斜角进针法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 度,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度,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

斜角进针法适用范围:连线法、三指法。

斜角进针法的优点: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

斜角进针法的缺点:损伤面积较大。

5.注意事项

5.1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避开股神经【5】,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5.2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出血。

5.3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多次穿刺。

5.4如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刺误入动脉,立即拔出针头,压迫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5.5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穿刺后一般按压穿刺点3-5分钟,局部如有活动性出血,应延长按压时间,直到出血停止。

5.6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腹股沟处易被大小便污染,穿刺前应充分消毒皮肤。

5.7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小结

儿科护士能熟悉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采血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了穿刺点定位方法和进针角度及血的注意事项 ,能顺利完成此项操作技术,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亦可减少儿科的投诉和提高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刘世华.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点三指定位法.护理学杂志,2002,17(4):245.

2、 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2.

3、 鲁文军,李玲,马恒銮等.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6:42.

新生儿脐部护理注意事项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2~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344例,年龄22~36岁,平均28.7岁,其中初产妇286例,经产妇58例,其中符合剖宫产指征156例,产妇因素103例,胎儿因素42例,胎儿及产妇因素11例。社会因素162例,其中要求择时生产38例,这类产妇多通过算命来选择时辰,担心经阴道生产后影响性生活质量而行剖宫产13例,不能忍受分娩疼痛36例,担心自己不能顺产,在经阴道分娩时不能顺利生产的产妇直接要求剖宫产75例。受医务人员的影响而选择剖宫产26例。3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护理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观察。

①术前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产妇会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介绍主刀医生的情况,介绍产妇配合剖宫产的方法,说话要温柔,态度要和蔼,给产妇一种亲近的感觉,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向产妇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麻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这样产妇对手术心中有数,就能够主动配合手术。术前准备:保证产妇静脉通畅,备好吸引器,备好急救药品、气管插管、氧气和呼吸机等。

②手术中护理:产妇进手术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心率、SpO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性输液,留置导尿管。麻醉后将患者恢复仰卧位,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充分给氧,常规面罩给氧,防止和纠正胎儿缺氧。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擦净口鼻黏液,吸尽口鼻咽喉部分泌物[1]。有宫内窒息的新生儿积极配合医师快速进行抢救,尽快处理好新生儿的脐部带,然后包上棉被,冬天要保证新生儿的温度,避免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严密观察新生儿呼吸、皮肤颜色、哭声等。胎儿娩出后及产妇的护理:胎儿娩出经断脐处理后,评分良好者,应与母亲作亲吻式皮肤接触,并做好心理护理,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新生儿要留观察待手术结束后和产妇一起回病房。

③术后护理:产妇从手术室出来后,要加强对出血的观察,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加强对术后疼痛的护理,告诉产妇术后疼痛是肯定的,力争忍耐,若不能耐受,则需要应用止痛药止痛,大多数产妇术后用1次就可忍住疼痛,止痛药属不能用得太多,太多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注意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生命体征、排气、大小便情况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介绍产后康复的知识,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2.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焦虑发生率、疼痛指标、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