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设计思路 情境 讨论

引言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小学英语阅读设计工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结合教学目标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教学中,一些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忽视加强阅读设计活动,制约学习效率提升。因此,有必要采取创新思路,提高阅读课程教学设计水平,促进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为小学生更好融入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一、Pre―reading设计新思路

Pre―reading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做好阅读准备工作,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理解新内容,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通过题目猜测课文内容。小学英语阅读题目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任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通过题目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具体情节。例如学习I don’t believe it.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Why do pandas love bamboo? What does another animal like most? Could you give some example? 通过问题的引导,能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对课文信息有基本了解。

2.通过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阅读教学设计时,利用插图能加深学习的理解和印象,让阅读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图片和文字的引导下,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学内容,取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学习I don’t believe it.时,可以为学生展示Pandas,bamboo的图片,让阅读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创造条件。

3.浏览课文寻找文章主题句。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浏览,把握大意,并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从而对阅读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中心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其中的中心句。采用这种教学设计方式,既能让学生掌握略读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4.拓展并延伸课文背景知识。在课文内容学习的基础,还要让学生拓展阅读,根据课文内容,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学习I don’t believe it.时,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收集更多的有关Pandas、bamboo、动物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汇总。这样既能丰富阅读教学资料,还能拓展学生视野,促进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While―reading设计新思路

While―reading的主要目的练学生阅读技能,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训练活动,进而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意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为此,这个阶段通常要采用分段或分步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深入了解,对阅读内容进行仔细理解和全面把握。下面将以外研社新标准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1 I don’t believe it. 为例,对阅读过程设计进行介绍和分析。

1.创设情境,巧妙提问。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巧妙提问,再现阅读素材中的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和印象。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根据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思考和学习,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听和读,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采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主探究和自主阅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可以将熊猫和蛇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再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熊猫和蛇的图片及活动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提出以下问题:How many hours do pandas eat every day ? What do they like to eat? 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和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此外,还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所提问题,学生阅读的激情也被瞬间激发起来。

2.提出问题,深入分析。整个阅读设计过程中,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要层层设计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深化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例如,What do pandas love to eat? What do tigers love to ea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eating habits? 通过层层设问,再回到整篇课文内容的阅读,接着思考和讨论,完成二者difference的对比分析工作。有利于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3.讨论问题,拓展思维。在学生对阅读内容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思考和讨论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技能,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讨论所学内容,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兴趣。

三、Post―reading设计新思路

该阶段主要围绕阅读教学内容,对遇到的新单词、新词组、新语法进行总结。并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此外,加强Post―reading设计工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取得进步和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1.开展阅读练习。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由一组同学提问,另外一组同学回答,以检验阅读教学效果。这样既能检验阅读教学质量,还能在同学之间形成竞争,相互学习、借鉴和提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复述课文内容。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还要注意板书思路清晰,内容详细,且具有概括性特点,学生在看到板书时,就可以回忆阅读教学内容。复习过程中,能根据提纲回忆并复述教学内容,进而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阅读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3.拓展所学词汇。根据所学的阅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填空训练,丰富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理解和印象,进而更好融入阅读活动当中。通常在阅读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查阅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或者对阅读内容进行改编,让学生开展词汇填写训练,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设计写作任务。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时,课本内容是进行写作训练的良好素材。因此,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阅读教学中应该设计写作任务,进而强化学生训练。具体可以采取以下训练形式:设计写作题目与阅读材料一致,设计写作任务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并注重设计形式多样的内容,包括补充作文、改写或扩写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创新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创新思维,提高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水平。此外,学生还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认真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能有效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水平和英语知识应用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1]白薇,张婷婷.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2011(6),48-53.

[2]杨雪.编・导・演――对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9),39-41.

[3]陈玉红.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2),87-88.

[4]李晨.翻转课堂: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4-76.

[5]梁丽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型任务活动设计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9(9),58-59.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是指接受过程中直接面对的那个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且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即语文教材。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语文教学要获得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还需要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即是对教学的筹划与所制定的策略,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预设、一个方案,是课前对教学的理想化监控。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一、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语文教师应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将目光聚焦于文本的肌体,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在解读中获得文化的熏染和美的陶冶,以深入到作家所构筑的文本世界中,完成自我的体验、心灵的感悟、生命的觉悟、人生的觉醒,理解世界的同时也理解自己。语文教师应具备下列文本解读能力。

(一)既要讲求理解,也要凸显建构

文本解读首先要讲求理解性。只有认真感知、体验文本构筑的世界(包括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和意义世界),探寻文本世界的意义,让自我文本化,才能走进文本。文本解读作为一种理解行为,就是从文本中重新发现作家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理解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裁判,而应是积极而主动的参与。理解需要揭示文本的本来面目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切文本解读的目的都是克服文本所属的过去的文化、历史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使解读者与文本交融,从而同化文本意义;解读者在解读文本时不应把有限的理解力凌驾在文本之上,而应向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了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文本解读作为一种建构行为,是解读主体充满解读期待的心智活动,它使解读主体既已生成的解读经验被激活,让解读主体在文化认同中建构个体精神世界,在文化批判中丰富个体精神世界,在审美中提升文化素养建构水平。

(二)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局部

语文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对文本进行居高临下的整体解读,准确而清晰地掌握一个专题、一个板块乃至一个模块的文本体例、文化内蕴、人文关怀,以期领悟到解读的旨趣,达到理想的解读境界。语文教师应以正确解读文本意义和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为旨归,能依据文本的性质、内容及语言特点,处理好整体诠释与局部诠释循环的辩证关系。文学性文本强调整体解读,因为文学性文本多留有空白和未定点,其题旨或意义处于未决状态,因而解读时需要侧重整体把握,但也要关注局部及细节。而非文学性文本则强调整体解读与局部解读协调,因为这些文本事实清楚、材料翔实、题旨或意义较为明确。如议论文要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说明文要明了说明对象与说明方法的关系,新闻要认清事实与理由的关系。语文教师要既能完整地把握文本的语言信息系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本意,实事求是地反映文本的完整内蕴,又能对某一局部采用某一特定的视角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甚至加以拓展,完成个性化且极富创造性的解读,从而更好地观照整体。

(三)既要留意确定,也要关注模糊

文本是有意义的,作者的写作本意大致也是定的,而且多数可从文面内容的相互制约中看得出来。只要抓住了文脉、文思、文情,就可掌握。叶圣陶先生讲“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文学文本还是实用文本,都有一个由文本制约着的语言信息系统,能怎样理解,不能怎样理解,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致的范围,不能任意扭曲或改变,更不能主观臆断、异化文本。文本解读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对文本的诠释,了解文本确定的意义,即使在自我建构中也必须有明确的建构意识,有确定的建构阈限。

任何文本都具有未定性,即模糊性。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作者,但不可能和作者所想的一模一样。文本并不能创造或解读自身的意义,创造和解读文本意义的是文本的解读者。文本的模糊性一方面给解读者制造了解读障碍,另一方面也为解读者的创造性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之能在“化虚为实”的解读过程中实现文本的真正价值。文本的模糊性是解读者寻求理解和自我建构的原动力,也是文本解读过程中解读者最活跃、最能动的关键要素。解读者通过对文本模糊性的探究,能更好地张扬个性,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完成精神的洗礼。

(四)既要突出多元,也要重视一元

诗无达诂,文无定评。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文本的终极价值具有多层取向,文本解读应是多元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与标志。文本意义只对向它敞开自己历史的人呈现,解读者如何解读是揭示文本意义的关键。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因为它永远处于与解读者对话的意义生成过程之中,解读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文本解读也要重视一元,也就是在解读过程中选准一个角度把文本读深、读透,读出文本的本来面目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借助“历史学解读法”,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艺术风格、创作意图和动机为解读出发点,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解读目的。无论多元解读还是一元解读,都要紧密结合文本的实际内容,万不可抛开文本主观臆断。当然,还应该用健康向上、积极崇高的思想去观照文本。

上述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是在对文本进行具体解读的过程中有所侧重罢了。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

如果说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独立而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搞好阅读教学根基的话,那么,教学设计策略的优劣则是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设计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具有前瞻性。“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是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异点,同时准确定位学生的目前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给学生积极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刺激物”,以引起学生的兴奋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有利于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因材(文本、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施教”的法则。精心的教学设计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基石。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首先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开始。

(一)体现审美性

教学是艺术。教学要求“真善美”“精气神”的统一。阅读教学的设计必须体现审美性,创造一种美的教学,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教学设计中要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和兴趣;审美视点要集中,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对审美对象的初步感知;通过体验、感悟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观念,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要达到语文教学之美,语文教师需要具备4种审美素质:加强审美修炼,乐于用全部智慧去发现美;提高审美能力,乐于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提升审美态度,乐于用真情实感去体验美;加强审美交往,乐于用诚实信誉去传播美。

(二)突出生成性

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文化建构的使命。文化的本质就是意义的生成与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动态和开放的,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教学设计也要突出生成性。突出生成性的教学设计应能有效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相机诱导、及时处理,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和应变预测。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结构上根据学情和教材专题的特点,对文本内容及解读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次,要在内容上选好生成点,留出大片的解读空间,充分挖掘、丰富、充实、创新教学情境中现有的解读资源,让教学既显得清晰,又能让学生把自主解读的过程真正变成不断获得自由、走向解放、展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成为自觉建构生命形态,培养自由、自主、自觉的文化主体的过程。

(三)讲求个性化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3

历史阅读课型是高中增设的两种课型之一(一种是活动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人们对活动课的重视,显然超出了对阅读课的重视。事实上,开设阅读课的宗旨是明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要求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自我质疑和自我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完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放羊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都背离了阅读课的宗旨。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高考中的材料解析题型,就侧重于考查这一能力。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俱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为此,高中专门开设历史阅读课型,实在是明智之举。

二、中学历史阅读课型教学的实践思考

针对这一崭新课型,借鉴目前比较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的教学设计,我想谈谈个人对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阅读课教学的前提

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无论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都把教学目标的分析作为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不过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意义建构”( 指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才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阅读课教学理当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由于“意义建构”是对知识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因而如果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律对其“意义建构”也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所以强调以学生的“学”(甚至是自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必须认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从中确立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意义建构”。以本节内容为例,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掌握军阀割据局面的概况和形成原因、府院之争、(实际为“宣统复辟”)、等基本史实,从中训练学生基本阅读方法;第二,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问,引导学生分析、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得出深刻认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三,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军阀割据和府院之争,加深学生对其成因和本质的理解,并联系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其他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既明确了本节课重点难点为: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府院之争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又可合理分配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2.教师指导阅读,是阅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两个方面。虽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阅读教学的成败而言,“教师导读”乃是关键。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导读”,学生的“自读”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牛角尖。同时,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外的“主导”(主演由学生担任),其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了。

3.培养学生能力,是实施阅读课教学的宗旨

“阅读是发展创造能力的肥沃土壤。”历史新教材增开阅读课是为了增辟一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教学途径。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可见阅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国外资料显示,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阅读已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然,这种创造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具有成人的独创性,青少年只要达到自己从未有过的认识水平,能对课文提出有创意的问题、获得个人的感悟,就是一种创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明确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训练;尤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这既是学生学习的权力,又是学生阅读能力增强的表现,它不仅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于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实现有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方向。周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具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我觉得读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阅读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形式。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等,从阅读对写作、对人的气质影响等方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对阅读的重视可见一斑。的确,阅读教学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阅读因其独特的优势及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其地位更是日渐突出,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将就阅读教学开展论述,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进行集中探讨,我们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就必须要有高效的语文教学观、必须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要能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技巧。

一、教师要树立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教学观是统揽大局的,是指导我们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树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观,并以高效的语文教W观作指导,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为开展高效教学打好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不仅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重视,其人文性和实践性也日益得到重视。《纲领》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既有工具性又有综合性的,特别是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审美情趣、提高思想素质的目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也要遵循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整个语文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遵循实践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多的将人文精神寓于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健全人格。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有开放的精神,做到视野开阔,实现阅读的延伸和升华,实现“大阅读”。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文本,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到生活中去阅读,主动到实践中去阅读,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体验和感悟,从而不断增强阅读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乐趣、发展个性。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的广度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有好的效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是不行的,所以必要的量和广度是不可少的,所谓“厚积薄发”,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也是最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可以说,语文的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广阔的。生活有多么丰富,语文就更加丰富,心怀有多么宽广,语文还能更为宽广。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种具体的类型和层面,而是要有一定广度。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要想做到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到“博闻广识”,更宽泛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更广的见闻和思路,也才能让学生更爱阅读,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步步发现和体味阅读的魅力所在,这对于实现学生“好学、乐学”具有极大促进。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深度

高中阶段的阅读既要讲究广度,同时还要注重深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丰富我们的教学层次也是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次上,而是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思考、去挖掘,去体会什么是“力透纸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升华,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更好的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和实践功能。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组织精讲分析时要给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除了字、词、句及一些用法,还要尽可能的声情并茂,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还可以结合作者的一些经历、背景、时代的背景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还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等。

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技巧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阅读教学 优化设计 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历来都受到重视,引用美国作家德尔文在Reading is writing 一文中指出的:“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语篇内容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的主要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载体”(Goodman 1967和 Smith 1971提出),可见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怎么样阅读以及阅读的意义,我们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依然以讲解词句为主,常态教学缺乏实效,教和学出现茫然被动的无效局面。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尊重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主动获取信息,提高学生判断、推理或概括信息的能力,从而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的三个策略

(一)优化读前设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标要求三至五级读前活动做到: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内容,激发兴趣,激活相关语言,布置任务。在提倡减负增效的今天要完成这项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英语阅读的概念,给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现浅谈教学设计如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感知阅读材料,使熟悉话题。引导学生借助单词表和语法项目表自主阅读文本篇章,要求他们养成圈出疑难词句以便向师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以七年级Module unit2为例,一些学生在“city, They’re, friend” 等词处标出 “?”,一些学生标明句子“I’m in Class One with Daming and Lingling.”当中的“with”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四处走动观察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时发出声音或用笔尖指着文字阅读的不良习惯,对坐着无动于衷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与个别辅导和帮助,让全体学生感受归属感和受到重视的满足,并且安排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鼓励小组做好记录和及时举手向笔者提问,笔者做到平易近人,努力营造师生和谐交流氛围。

2.继续布置任务。帮助学生读懂教材设置的各项任务,引导他们利用参考书或其他工具书,以四人一组或相互提问的形式合作完成各项任务,然后采用“next by next”形式对学生个别提问,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汇报活动,一些学生红着脸向全体师生汇报活动结果,表现了勇敢的精神面貌,这是语言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总结活动,指明阅读的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阅读材料各项任务之后,要求学生找到相关话题的实际生活原型,使他们置身于真实情景之中,对相同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是以七年级Moudule1 unit 2 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感知文本之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二)优化读中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英语有效阅读的可持续性。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大多在“教”上下功夫,对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做得很少,这样直接导致领悟力弱和语感差的学生对阅读要领不得而知,对有效阅读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课标精神:阅读教学特别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故此,笔者在八年级阶段侧重设计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保证学生有“法”可依,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

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材料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文本篇章叙事以名词居多,篇幅短小和叙事简单,便于学生提取信息,随着题材的扩大,叙事的复杂,篇幅的增大,学生提取信息的难度也相应增大,故此,笔者在八年级阶段,根据阅读材料特点,设计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优化读后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英语阅读的有效输出。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和实践,最终目的为了输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界信息化时代,为培养未来开放交际型人才做好准备,要求教师提供更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正如张小燕所说,“Post-reading 阶段是一个围绕阅读材料巩固知识的环节,即让学生通过口头、笔头练习进行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为此,笔者在九年级阶段改变以往简单机械的授课方式,经常设计以输出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阅读后我做得很好“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以输出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之上,做到激发学生保持阅读的高涨情绪,为师生始终能够分享阅读收获提供舞台。

总之,在本课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环绕话题和主题词汇,展示听、说、读、写的能力,表达他们对文本思想和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本课堂设计侧重以整体规划教材任务,注意教学设计的自然衔接和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带有逻辑顺序的教学步骤,吸引学生步步跟上,积极参与从“输入”到“输出”的阅读活动中。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有突出的表现,笔者鼓励大家一起为成功者表示喝彩鼓掌。输出型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七年级阅读教学),并且具备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八年级阅读教学),有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学生平时在读前和读中能力的一个检测,也是提供实现语用能力机会的真实舞台。

三、结束语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起始阶段我们不用急于传授文本知识和完成教材设置的各项任务,应该放慢教学节奏,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文本阅读的全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提取、判断、推断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可持续性;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之后,教师要敢于尝试设计以输出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6

阅读“量”与“质”的不足造成效能低下,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的偏颇等,因此我们提出完善语文阅读体系的设想。但是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普遍存在,见效慢推广起来难度重重,而且很多教师急于看见教学改革的成效,这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多个学科挤占,语文学科布置的阅读任务多了,必然挤压其他学科的时间,很多教师沟通协调不通畅,就会导致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难以顺利进行。

二、“整本书阅读”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首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感,通过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不同角度,对自己选择的名著进行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随堂进行点拨,让中小学生对阅读文本有进一步了解,确保学生主体的兴趣。基于学生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沟通课内外阅读,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势必会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认知,鼓励学生采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方式,对阅读中习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二)按照整本书内容展开系统性阅读架构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书籍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整理,基于课堂教学和单篇课文阅读的基础,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宏观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建构整体性思维,让中小学生能够系统化、地有条理地进行结构化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主要包含内容、要素、策略的教學。在目录部分有每一课的策略和能力的详细说明与备注,引导中小学学生从浏览到重点读再到精读,完成不同目标下对一本书的不同层次鉴赏和理解。保证每一课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都附有不同形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阅读文章内容。

例如,在进行《城南旧事》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就应该在学生初读书本之后,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先让中小学生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通过整本书的内容展开系统的阅读教学。

(三)通过课内外阅读联系,完善中小学生的阅读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课内提供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分阶段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探究性,保证中小学生发展阅读思维的深刻性。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对文本进行赏析。考虑到语文教学涉及的阅读篇目题材、形式多样,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书目。保证中小学生阅读书目的多元化、丰富化。让中小学生的书单中既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又有对应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世说新语》等作品。除文学类作品之外,还要增加社会科学领域的文本和文学鉴赏读本,将《中国文化读本》和《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纳入其中,形成了品类完备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比如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后,假期里或者星期六日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然后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学生推荐赏析,再利用阅读课,师生再读,进行专题探究。

(四)构建良好的中小学生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