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1
1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特点对比
中国的古典园林的构成体系博大精深,自造园设计至植物的配置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而在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方面表达出另一个时代的不同风格和韵味。将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植物配置的特点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园林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特点对比见表1:
如表1所示,不同时代在造园设计方面,植物景观配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有所不同。在古代,园林或为有钱势的私人所用,或为贵族所用,其审美性必然迎合这些贵族化生活的群体。在现代都市,园林建设一般供大众群体游赏,城市公园或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造园时植物景观配置一方面反映出时代特点,同时迎合大众群体的观赏需要(张家骥,1990)。
古典园林在植物选择方面显得单一且重复率高。例如苏州园林中植物重复性栽植的植物11种,白玉兰、罗汉松、桂花等,重复率100%。私家园林也同样存在植物选择单一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现代园林中得到解决,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多种植物,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养护,缺陷就是少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点。
古典园林中讲究植物配置的规则化,经常运用对植、群植、散植等规律化种植。同时讲究高山上种松、岸边要栽柳、水上要有莲等固定配置方法。在现代,家家户户庭院内或者阳台上都会放置盆景或者盆栽。现代园林不断创新古典花台形式,并逐渐转化为花坛,植物配置的手法也日益多元化。
现代园林发展不是单单融入时代文化思想内涵,而应同时继续发扬古典园林造景精神,继承其方法,使古典园林与现代新要求融合,并注入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注重科学方式,态度严谨地对现代园林进行改革创新。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博采众家之长,兼容并蓄,不断向前发展。
2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对现代园林的启发
2.1运用效仿自然手法造景
古典园林热衷于效仿自然,“三五成林”手法的使用便是例证,在选中植物是贵精不贵多,重在意境,将自然之境融入园林中。又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树木栽培,“取其自然而又均衡,相似而有对比原则,以求得自然地风格”(周维权,1999)。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少有树木被认为修成某个图形或者几何图形,设计师很注重植物的自然性,因为古代人们欣赏自然地兴趣,并善于将自然之形引入自己的生活中来。在现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对原始自然地渴求日益增加,现代园林要吸取古典园林这一造景方法,在植物配置上注意植物的自然态,必然受到大众的喜欢。
2.2运用特定寓意手法造景
在古典园林中,观赏寓意的运用使植物景观有了更深的涵义,景观本身被赋予了艺术韵味。如栽植的松树,象征了不畏严寒,坚贞不渝,柳树象征了轻盈、飘逸的品格,竹象征清高、气节,荷花则代表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等,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也应多加运用,并结合运用到现代园林造景新要求、新方法构建植物配置的意境之美,令人们在欣赏到园林植物美的同时,领略到植物塑造出来的艺术精神,满足观赏人精神层面的享受,以此来丰富现代园林的景观特色。
2.3运用乡土植物造景
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这也是植物造景中在进行植物材料选择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乡土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园林内建筑、山石、水体的构建,使得植物立地条件变得复杂,而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可以克服这种复杂环境。乡土植物是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植被,通过种植乡土植物,让游客领略城市独特的风采。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2
关键字:古典园林;园林文化;现代应用
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因其追求人类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及“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理念惊叹着世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并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学习和模仿。它不仅承载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追求自然和谐和生态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如今环境也生态严重破坏的今天,这一理念被再次印证了科学性与先进性,所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古典传统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内涵。
2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介绍
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介绍可以从意境和布局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从意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主要表现的是将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进行完美统一及共鸣的美学追求和情感目标,在进行建园时将个人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整体环境中,并引导和追求与置身于整个环境中的人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的手法要数情景交融,它与我国的绘画以及文化艺术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关联,这一思想的转换要追溯到唐宋年间山水诗及山水游记的盛行。随着这种文化的传播,园林创作由最初的关注建筑主体一味的夸豪显富逐步转变成通过文化素养进行自然表露的高度,最具代表性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创始人物要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意境将整个园林带入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和高度。我国古典园林在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还关注着整个时序的变化并将其概括为四种,即随着朝暮变化的时相变换,随着年度更替的季相变化,随着风霜雨雪的气象变化以及随着万物生长的龄相变化等,对于这些变化的巧妙把握与合理应用使得园林的整体意境不再单一乏味而是进行着万千的变化。此外在意境的表达方面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这样的景物叙述,园林中通常用垂柳和花朵比喻女性及孩童,以古柏和松树比喻将军及坚贞。
其次是对于园林的布局也就是总体的规划方面,我国的古典园林更是遵循了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环境的理念,对于园林的选址在充分考虑园林的主题和性质的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并进行了不同功能用地的划分与衔接。在进行景区的布置以及空间的分隔方面充分的表现了多维性,不仅突出了主体同时还做到了各个景区的相互衬托及呼应,使游人在欣赏和游玩时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步移景异的动态效果以及驻足品憩的静态效果。在进行了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之后便是对环境的巧妙人工改造也就是造景环节,该环节主要用到的方法有挖湖堆山、景观建筑的构造以及用石块构建假山或奇峰等。借景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常用手法其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园林在面积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还扩大了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其具体的手法有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以及借助虚景等三种,借景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人物、山水及天文气象等多种多样。
3 古典园林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应用
3.1 古典园林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园林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独有名词,随着历史及时代的变迁其的文化含义也在进行了更新,古代园林实为庭院的别称,可是现代的园林早已经超出这个内涵,不单单指具有花鸟树木的公园及花园同时还指能够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动物园及风景园区等,而在对古典园林文化的吸收与应用方面,古代园林确实给了我们较大的启发。首先是模山范水的应用与启发,古代园林将园址分为江湖地、村庄地、郊野地及山林地等多种,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能够直接进行自然景观应用的山林地和江湖地。我国现代建筑居住区的园林场地多为地势平坦规则的规划用地,这就为建造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提出了没有地势及自然景观利用的尴尬境地。对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方法,即通过将居住区功能空间进行区分和分别对待并通过开挖小型水体建筑或堆砌假山来构造具备自然气息的人工自然佳境。其次是追求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在我国古典的园林艺术中就追求对于小气候的营造,这一特点同样给了我们启发和激励。在当今的小区建筑中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感强的同时缺少了自然气息,我们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以及亭廊的构造来改善和营造更加适宜的环境。对于树木的栽植不仅丰富了园区的色彩同时还使得小区的景观更具诗情画意,如窗外花树一角,山间古树三五无不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经典体现。最后是对于视觉空间的提升,现代建筑因为追求所谓的容积率和经济利益,前后建筑的间隔以及园区风景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许多的现代园林设计师都将传统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如将公共景观进行均衡的分布多方位的开拓景观视线,对于临近园区或湖泊的建筑还采取了在高处或开敞处设置观景平台的手法。
3.2 古典园林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下面就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一下举例,莘县燕塔公园是一个以燕塔为中心建造的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典型古典造园手法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的产物。燕塔建于南宋治平元年并坐落在山东莘县县城内,原塔在时被摧毁图中为2006年奠基重建2009年10月建成的新塔,其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总高90米。在构图方式上其沿用了古代园林中的中轴对称布局模式,在突出和强调燕塔为中心的同时在周围辐射铺设了六条佛光大道,这不仅强化了燕塔的中心景观地位同时还突出了整体的轴线布局。在景观布置方面其充分运用了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及空间布局手法,在强调生态主题的同时按照空间规划分别设立不同主题的子园,下面就景观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公园的主景观分为形象展示广场、文化展示广场、树阵广场、腾柱广场及寺庙和文庙等六处,其中形象展示广场是以燕塔为中轴,大型景观水体及花坛为主的开放性广场,景观水体设计的独特之处是在水体中央设置了放生池并在池底多个圆形的玻璃通透光孔寓意佛家多善。文化展示广场及树阵广场分别设立在广场的西北入口和东北角,在进行文化展示的同时辅以绿地和树木完成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剩下的寺庙、文庙以及腾柱广场增加了整个公园的文化底蕴及内涵。
4 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我国古典园林文化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应用的简单介绍,使我们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对其未来的继承与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虽然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文化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环保主义以及生态理念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现代应用也会更上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建红、杨爽、郎娇.古典园林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方法[J].知识经济,2010,(9):92-92
[2]文得峰、马力.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74-174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3
中国园林和中国山水画被誉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之中,非凡是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了闻名的园林设计者(如嘉定南翔占漪园为闻名画家李流芳设计),而一些闻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可见,园林和山水画关系之密切。下面我将从它们的起源及发展、特征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起源及发展
1.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画家参和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非凡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 “寄畅园”等等。
1.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是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摘要:“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和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和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
从它们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起源更为早些,而两个的历史都很悠久,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中也谈到了山水画的出现,造园家和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2 特征
2.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鲜明,个性化强,主要有四个摘要: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
2.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特征①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②空间处理摘要: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③表现手段(笔墨技法)上的鲜明特色。
从上面的分析的它们的主要特征看来他们同时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这样它们又有了共同的地方所在,也得出一个结论摘要:它们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3 系统分析它们的异同
3.1 相似点摘要:
(1)艺术境界摘要:情景交融的意境。两者追求艺术境界都是一致的。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而山水画强调既要真实描绘自然景物,又要抒发作者的情感,可见,二者都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含蓄美摘要:两者都注重“含蓄美”。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好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也要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家只画了渔翁独钓的一叶扁舟,留出大量空白隐藏了大山大水,画面呈现一种空旷渺漠的境界,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3)自然美摘要:两者都强调自然美。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而山水画表现树木花卉也讲究形态的潇洒自然,布局潇洒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
3.2 不同点摘要:
园林山水画
(1)完成作品所需客观条件场地、花木、山石、物力、人力纸张笔墨
(2)空间视觉艺术效果立体平面
(3)时间四季变化四季不变
(4)审美感知方式视、听、嗅视觉
通过上面的文字的论述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式的中国占典园林艺术,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但是中国山水画的不断成熟,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迅速发展,也正因为它们有着这样的关系,所以要探索它们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说的清楚的,而上面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论,由于资质的原因,不能很深刻的说明,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参考文献摘要: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摘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页、24—33页。
[2 高晔利。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论文)。2003.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4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征;简述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他们喜欢一些具体的事实,并将所见所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西方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的观念,从而导致了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要使人临驾于自然之上,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时就表现为以规则式为主体,用规则的几何形状表现人工的自然,中轴对称,整齐划一。花木、草坪、水池、道路、雕塑、喷泉等构景要素按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显示出园林整体的人工图案美,从而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的关系,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艺术感。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使中西的古典园林艺术交相辉映,称为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2](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版.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5
关键词:私家园林;拙政园;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园林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5005902
1 引言
苏州古典园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园林类型,它成熟于宋代,全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2 园林历史回顾
2.1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以山清水秀、园林遍布而闻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从古至今,它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文人辈出,文化璀璨[1]。苏州城水网密布,盛产太湖石,为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上记载的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辟疆园。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名园众多。明末清初,苏州已成为私家园林最繁盛的地区,园林分布于苏州城内外。进入21世纪,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共有十余处,其中包括经典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以及环秀山庄等,这些园林大多起源于明代,后屡经改建,保存至今。其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韵味[2]。
2.2 扬州古典园林
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临黄海,西靠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南北,从古至今都是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地带。虽位于长江以北,但它一直都属于江南地带[3]。
其园林风格是南北兼而有之的,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造园特色后又有了创新。因此可以称之为“北雄南秀”。 “北雄”的风格体现在园林构筑物的大尺度,以及丰富的色彩。这是由于原主人大多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出于对皇家园林的仰慕而进行了一点程度的模仿。而“南秀”的风格则为园林中诗情画意,烟雨楼台,山水朦胧的呈现,园林主人的附庸风雅,进而体现了园林的书卷气。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个园、何园等。
3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性分析
3.1 园林特色的差异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大部分是在园林主人渴望退隐,回归自然,修养身心的状态下所设计建造的。比如著名的拙政园、沧浪亭、退思园等。而扬州园林则是出于园林主人想要享受园林生活、凸显自己的财力和地位而建造的。苏州园林是文人园林的代表,而扬州园林则更多地体现了市民园林的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时间要比扬州园林稍早一些。苏州园林大都建于园林成熟前期,即宋代至清初。而扬州园林则兴盛于成熟后期,即清中期至清后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造园技艺的高峰,同时也暴露出了即将解体的封建末期园林的衰败痕迹。曾经隐于园、避世的思想越来越淡化,造园逐渐开始追求享乐。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色为雅致、朴素、清新、含蓄,追求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同时还具有含蓄与曲折的特点。通过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方法,体现园林独特的意境,使园林散发出浓厚而朴素的江南气息。
扬州园林的主要特色为贵气、明朗与华丽。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为扬州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造园主大多为富商,为了炫耀地位与财力,极度追求园林的奢华与享受,而这与苏州园林所体现的朴素、雅致、天然的风格大相径庭。
3.2 园林建筑的差异
苏州园林主要为庭院式的建筑特色,园林建筑布局十分严谨,尤其以多变建筑空间而享有盛名。留园多样的空间处理便是最为经典的例子。开―合―半闭合的空间不断变幻,虚实相间疏密有致[4]。
扬州的众多园林与住宅建筑则是由高墙围合而成,构成了扬州街道的主要特征。其中建筑体量往往偏大,盖过了整个园林环境,常常使空间显得局促。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个园。其主要原因是原主人大多为富商,园林内的大体量建筑符合其多功能使用的需要,例如进行社交、唱戏、品茗等娱乐活动。
3.3 园林分布的差异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在各自的分布上有着一定的差异。苏州园林常常分布于较为隐蔽的区域,藏于深巷或者是偏隅一方,与热闹的中心街巷往往距离较远。而扬州园林则恰恰相反,有着集中并且成群分布的特点。这与苏州园林以散落的方式坐落于不同的市肆郊野中有很大的差异。扬州园林集中分布于瘦西湖两侧,形成一带多园的布局模式。如九峰园、象东园、冶春园、王洗马园、卞园等都是沿河而建,构成了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
3.4 园林造园技艺的差异
3.4.1 扬州园林的旱园水作
旱园水作是北方园林的特点,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较低,水资源极其匮乏,所以私家园林多采用旱园的方式修建。挖一池然后搭配些草木山石,便称为旱园水作,扬州的何园便是如此。
表面上看它与中国 “无水不成园”的造园习俗相悖,实际上它体现了对水的珍视。旱园对水景的抽象做法,可以看作是对真实水景的模拟。这是扬州园林区别与苏州园林的创新方式。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艺中“意到笔不到”的造园手法的运用[5]。
3.4.2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铺地比较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铺地都做到了与建筑的相呼应的特点。虽然它们都采用了吉祥纹样图案,但是苏州园林的铺地纹样远比比扬州园林要多。苏州园林的铺地常常采用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并间隔小的花式样式做分割与补充点缀。苏州园林的铺地图案大部分是独立的纹样,不像扬州园林的铺地是随意无特定样式而铺的,丝毫不剩边角[3]。
3.4.3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漏窗比较
苏州漏窗的特点为:图案纹样较少,漏窗面积小,比较精致细致,以白色为主。扬州漏窗的特点为:图案简洁,以几何形为主,漏窗面积较大,手法较为工整,以黑灰色为主[3]。
3.4.4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花木比较
扬州园林的主要绿化树种为杨树和柳树。杨树枝干高大,是北方地区的常用树种,体现了北方的风情。柳树婀娜多姿,体现了江南的韵味。它们同时出现在扬州园林中,凸显了扬州园林北雄南秀的特色。
4 结语
作为江南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型,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体现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园技艺的高峰以及古典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多样性。深入探析二者的造园手法以及细节处理的不同,将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可以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6]。
参考文献:
[1]夏 敏.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差异[J].中华民居,2011(3).
[2]李建国.苏州和扬州园林造景风格研究[J].北京农业,2011(30).
[3]冯媛媛.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冯道刚.细微处见真性情――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差异性浅析[J].广东园林,2008.
[5]李金宇.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J].中国园林,2004(12).
[6]赵,过伟敏.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研究[J].现代园艺,2013.
[7]李黄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8]游晓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9]许 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山水城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0]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5):111~116.
[11]任朝旺.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12]杨 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文化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古典园林的起源范文6
国外曾有人认为东方园林的起源地是日本,并影响到中国和西方。实际情况正相反,东方园林艺术的起源地在中国,是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及技艺影响到日本和西方。
造成历史误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后,打破了原来封闭自守的格局,实行改革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在国外大力营造日本式园林,从而国际上对日本园林有了深刻的印象,误认为东方园林艺术起源于日本。而中国自乾隆盛世(1736~1795年)之后,就走下坡路了,尤其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长期闭关自守,淹没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文化财富。
中国文化,在7世纪之前,由朝鲜传入日本,秦汉造园中以一池三岛象征海上蓬莱、方丈、瀛洲神仙三山的格局得以承袭。到12世纪以后,日本受南宋佛教中禅宗精神以及品茗之风的影响,在日本室町时代和桃山时代相继出现石庭和茶庭的布局。明末画家、造园家计成写成的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台》传到日本,得到高度评价,备受推崇,被誉为夺天工之作。明遗臣朱舜水亡命日本,他生前主持东京小石川后乐园的规划和建造,此园从园名、园内布置到景名都带有浓重的中国古典园林风貌。后乐园名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景名有小庐山、圆月桥、西湖堤等,被称为江户名园,至今保存完好,成为日本的史迹名胜,也是中目造园艺术交流的象征。古典园林的园名、园林建筑的题名、景名都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是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独特手法,这在日本园林中也得以体现,足见中国园林艺术之影响。后来日本造园家们,在继承中国园林意境技法的同时,结合日本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逐渐形成有强烈日本风格的造园艺术,这是他们的成功之处。
中国园林艺术不仅影响日本,也传到欧洲。17世纪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予以极大关注。1698年驻北京天主教法国教±李明著《中国现状新志》中即描述了中国园林。18世纪中国式的布置在欧洲开始出现,英国建筑师钱伯斯在中国游览了园林胜景,认为中国园林组成了“一个最赏心悦目、最动人的整体”,“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未达到的”。1761年在他所建造的伦敦五园内,修建了中国式的宝塔。18世纪英华庭园风靡法国,仅巴黎一地,有中国式桥、亭的园林就达20多所。在德国波茨坦有中国式茶厅,北欧丹麦哥本哈根趣里伏园有中国式的亭子。中国的地理位置使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傅尔通先后来中国,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大为赞叹,大量收集植物到英国,丰富了英国乃至欧洲的植物种类,因此威尔逊著书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足见中国园林艺术布置和丰富的观赏植物对于西方有着多大的影Ⅱ向。
喷泉
喷泉是园林中的水景布置,以壮观的水势、喷流组成美丽的图形赢得人们的喜爱,后来得知喷泉能增加空气负离子,有卫生和保健之功效,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又出现了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制作的新型喷泉,如自控变样喷泉、音乐声控喷泉、灯光彩色喷泉、激光魔幻喷泉等。喷头也大为改进,喇叭喷头、蒲公英喷头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然而人们常认为喷泉水景是舶来品,并非我国园林所固有,其实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中国园林中水景以自然为主,也不乏经人工的布局和采取一定的手段再现瀑布、溪流、山涧、跌水等景致。如2000多年前在西汉上林苑中就有喷泉。秦汉时代是早期造园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中规模最大的苑囿就是上林苑。上林苑始建于秦,盛于汉。《汉阳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蒂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 ”上林苑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喷泉,据《汉宫典职》载:“宫内苑……激上河水,铜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就是在铜质雕塑的龙口中,有一股水喷出,由铜仙人衔杯接水,将喷水和雕塑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水景。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