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1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 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 信息政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趋势的推进,公民信息意识的觉醒,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当前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首先应当界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可以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依托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秉承了公共管理的精神理念。本文试图沿着这一方向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1.1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信息”一词定义繁多。《大英百科全书》中写道,“信息现象渗透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信息的多样性使得迄今为止所有要为信息下一个统一定义的企图都落空了”。要想给公共信息资源作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概念界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美国《公共信息资源改革法案2001)中把公共信息资源等同于政府信息资源。有关人士或从知识产权角度出发.或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定义公共信息资源,定义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概念阐述必然不同,但基本都反映了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一思想同时。定义的不同也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的集合,包括政府法规信息、政府公务信息、教育信息、公共健康信息、文化信息、农业信息、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环境信息等。范围再扩展一点,各种经济组织产生的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也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经济性、智能性、规律性、整体性、非均衡性等特性;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消费性(共享性)和外部性特征。此外,公共信息资源还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公开性等特性。

1.2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以按多种类型划分。如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本身特性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和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形成方式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政府自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政府购买性公共信息资源和社会生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受益者需求范围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等。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还包括普通公民。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结构、类型、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

1.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特征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1)社会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管理;(2)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如标准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信息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性,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层次性表现在根据反映对象的时空角度可将公共信息资源划分为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以及国家或全球性公共信息资源等层次,不同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数量和权重也是不同的。动态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范围是不同的,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公共信息资源的复杂特性意味着在管理方法上应根据类型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和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宗旨;(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具有政府一社会互动性;(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集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运行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1.6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的预测研究

准确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革命和民主进步推动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向网络化和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标准化、个性化的趋势。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2.1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很大,导致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程度、公民民主意识、信息教育水平等社会信息化建设明显失衡。正确认识现状有助于根据实情制定信息政策和发展策略,营造和谐的信息环境,采取更公平有效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调研的范畴,有一整套成熟的调研方法可供借鉴。

2.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主体复杂多样。建立一套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性质、纵向的隶属关系及横向的协作关系、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等。

2.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些方法有:生命周期管理法、内容管理法、环境扫描法、信息审计法、信息系统设计法、项目管理法、人力资源管理法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除了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所以以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通。同时,公共管理中的技术与方法也可以被借鉴用于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

2.4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研究

广义的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组织存贮与检索技术、信息传送与服务技术等。技术开发主要在计算机信息科学领域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外部环境研究

3.1政策的研究

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是对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进行调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和信息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目前,我国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比较集中探讨的问题包括信息政策概念内涵、信息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国家信息政策建设策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信息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国外信息政策研究、不同国家信息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从信息政策的内在联系上构架一种合理的信息政策体系。就信息政策所面对的对象出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需要解决地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信息化、信息安全与保密、国际信息流通、信息管理体制、科技情报、图书馆、大众传播问题、出版问题、信息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3.2信息法学的研究

信息法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产生、传播、收集、处理、存贮、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转让信息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目前,信息法学学术研究方面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有信息自由与平等、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网络中的法律冲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设等。狭义的讲,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有所区别,信息政策作为社会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具有灵活性、动态性、阶段性的特性,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而信息法律则具有稳定性、时效长、普遍性的特点,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信息政策对信息法律有指导作用,是信息法律的基础,信息法律则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广义的讲,信息法律也属于信息政策体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保障信息来源的公开透明、信息渠道的规范畅通、信息权利的公平及可实现。

我国的信息政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科技情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三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信息安全和网络规范、个人隐私,进入21世纪后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立法在信息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信息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国家级立法较少,宏观规划多于微观规划,定性的目标性的阐述多于定量的具体的措施,但加强信息政策制定、执行的力度已取得共识。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审议中,《图书馆法》的制定也在进行中。 

3-3标准的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标准是从行业角度、技术层面出发,保证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规范信息提供者的行为,保障公共信息资源可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公共信息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从业人员标准等。

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公民信患素质教育

4.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展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追求管理传统,以管理理论统帅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图书情报机构,思维习惯与传统根植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众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也是图书情报专业改名而来,这使得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管理实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1)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确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性强而又相对稳定的有机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2)建立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基层操作、中层管理、高层规划等不同层次工作的需要;(3)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4.2公民信息素质教育

对公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要使人们能够确认针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搜索、获得、评价、组织策略,并将新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公民信息素质教育还应包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界探讨信息素质教育局限于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和讲座,主要讲解图书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等,手段相对单一,内容陈旧,并且很少涉及到信息伦理教育。与此同时,业界缺乏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来规范和衡量整个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成果。对公众普及信息教育,也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2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和电视的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3

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首先我们要清楚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如今互联网社会许多信息资源不断地出现,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把这种特殊的资源经过收集和加工处理从而利用的过程。它是以网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储方式的信息来源,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可以采用多种资源的总括。它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记载,运用多媒体的方法进行展示,保存在计算机磁、光介质上,采用网络通讯的方法进行传递等几个方面。它不但涉及了信息本身的内容,而且涉及了与信息有关的技术人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资金等多种资源。从广义来讲,它包含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也包含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多种信息资源,目前是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

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概括内容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网络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在网络信息资源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力度,让它合理开发并且利用,从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可消费产品的服务。只有合理搭建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保证社会的经济信息化不断地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详细内容主要包含计划管理、系统管理和远程控制。

2.1 计划管理。主要是指所属部门的上级单位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工作及一些技术人员、各种工程、工程款等的管理。严紧围绕当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统筹方法和计划,协调安排,让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面向整体化发展,禁止反复建设;一定要认真制定全局性和全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些政策,让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有一致的标准和法规。

2.2 系统管理。主要是指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总体的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信息资源自身的内容及它所在的系统实施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信息资源的库,对多种行业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实施分布式建设、统一式管理,保证信息资源库的开放性、共用性和相互重组性,为资源利用者提供一个整合学科体系、各种知识比较丰富、查询和预览便捷、运营手段实效的大型综合性的网络信息资源预备库。其次,要研制开发以资源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的实际软件群,完成目录预览、信息资源下载、关键字搜索、视音频在线观看等功能,同时可提供远程控制、权限保留、内容上载等各种功能。再次,要加大资源的搜集、上载和维护工作,持之以恒地把各种优秀的信息资源统计和加工处理,然后入库,并实时补充、校对和完善,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要求。

2.3 远程控制。负责对专项管理工作的必需补充,同时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力量。远程控制的完成是运用给予一定的权限和远程操作控制的方法完成的,专项管理的人员给予部分用户一定的管理权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综合管理权限内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不断更新信息,删除信息,实施信息动态化管理。这种方法对于大型资源库的管理是很奏效的。为保证使用者积极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工作,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很好的网络使用平台,同时成立一定的奖励制度,鼓励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断充实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完成资源共享,节省经费,为系统提供应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由于国内的数据库建设存在现状不足,主要表现在:(1)数量少、规模小、商业化水平低;(2)缺乏整体规划意识、管理体制薄弱,重复建设严重;(3)数据库发展水平低;数据年限短、完整性差;(4)缺乏权威数据库、无市场竞争力;(5)缺少高水平技术和高端人才支撑。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能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很匮乏,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乐观,可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从科学技术领域扩展到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变化,节目型、文摘型数据库向全文数据库方向发展,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多介质数据库比重越来越大,生产规模和产值也越来越大,用户数量正以百倍熟读增加。不断开展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未来几年把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及建设工作又推向了新的起点。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建构论

4.1 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其研究内容是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利用方式。从技术方面来看,人们除了运用信息的方法来解决大型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高效传输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外,主要是采用情报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较高层次的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质和采用方法。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它面向是崭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息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收集、加工处理和传播与服务。

4.2 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从经济学方面来看,高效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旁大的经济系统,此系统把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资源网和信息用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网络上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依照经济的规律、采用经济杠杆,把网络信息相关的活动统一化管理,让网络信息资源完成最佳配置,从而获得最好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

4.3 人文管理。人文管理专项研究方向是信息涉及的政策和法律。从人文方面来看,人们运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制约,规范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管理,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创造和谐、文明的信息环境,让技术发挥更好的潜能,它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它的方向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涉及的政策和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施中,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

5 网络和电视的融合发展

目前,网络与电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既是网络发展的需要,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电视与网络融合后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文字、图片、图表、动漫、论坛、视频等诸多优势延续拓展自己的空间,尤其在与观众互动交流方面网络功能不可代替。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网站就是最好的例证。从电视自身发展需要,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受到重视。

综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今后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将占有一席之地,它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只有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力度,实施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和正确使用,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优势,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效用最大化,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含义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2]胡昌平,谷斌.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组织与开发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

[3]王雅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姚红莉.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探索,2006.

[5]闫俊伢.试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研究与探讨,2007.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3

多年前,刚读到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时,便为其平实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所深深吸引,感到如获至宝,连夜通读。2013年,台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省局(公司)经济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结合优秀信息中心创建活动,鼓励全市信息管理人员多读书、读好书,掀起了“我要精读一本书”的学习热潮。在此契机下,我又一次对该书进行了细细品读,很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生动鲜活地传达作者的思想。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我想,文中的观点必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多数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核心法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德鲁克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德鲁克第一次把研究重点扩展到个人管理上面,对个人自我发展进行了阐述,正如作者所论述的那样,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但卓有成效并非与生俱来的本领,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提高来掌握的。在书中,作者全面论述了做好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德鲁克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与人的智力高低、体力强弱并无关系。根据德鲁克的观点,卓有成效的能力属于一种习惯性的能力,一学即会,只要养成习惯即可,并能因此而受益终生。

掩卷而思,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个富有成效的计算机管理员吗?我能成为一位有成效的工作者吗?我是否能够像彼得·德鲁克先生所阐述的那样,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长处以及要事优先,从而切实地使得自己的工作达到卓有成效?回想从业多年来的经历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将彼得·德鲁克先生关于提高工作成效的方法论应用到计算机管理员的工作实践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 掌握时间,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时间是一种人人皆有的资源,但并非用之不竭的资源。每一天的工作时间毕竟有限,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就需要我们精准地把握时间、分配时间。作为计算机管理员,在单位如同电脑“医生”,随时需要解答上门询诊的“患者”,及时排查各类软硬件故障。常有一种“热锅上爬蚂蚁”的感觉——急得团团转;在以往的工作当中,也经常会出现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顾此失彼的情况。德鲁克告诉我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并非每天一头扎进具体繁重的事务中,而是要先从把握时间开始,精确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严格遵照该时间安排,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掌握时间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掌握时间,减少在无用事情上浪费精力,做好IT服务管理。将节省下来可支配的时间集中于主攻方向,为实现单位中心工作技术服务价值的最大化而努力。

结合多年在本行业的从业经验,笔者将自己把握时间的方法归纳为6个“必须”,即:一是必须时刻关注本行业和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紧紧把握信息化工作脉搏和工作安排;二是必须深入了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状况,清楚信息系统对当前中心工作的支撑情况;三是必须及时收集各线对信息化的需求,为领导决策和系统完善提供依据和方案;四是必须认真抓好IT项目管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好工作衔接和技术指导;五是必须注重做好各类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确保IT服务的持续性和可用性;六是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加强信息安全和运维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 重视贡献,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获得成果,首先需要端正态度,因为没有任何的成功是偶然的,都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只有明白这种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道理,才能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地为组织做贡献。与此同时,组织也为个人扩大贡献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德鲁克认为,要重视贡献,直接贡献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作为IT工作者,注重贡献,就需要在本职工作之余,密切地关心社会的进步,关注科技的发展,重视同事们对信息化技术的渴求,了解整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有效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所提出的需求,提升个人的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重视贡献,还应当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正如他在书中指出:“无论是对人对己,只有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无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同样也可以使我们成为了不起的巨人”。这正是我们信息化战线对工作的一贯要求。

结合计算机管理员的工作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对于奉献的理解,笔者将对个人贡献的理解延伸到以下4个方面。

首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开展个人贡献的奠基石。因为在个人的职业发展当中,做好本职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地位永远是重中之重。并且在履职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进自己的技术,提供规范、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才能确保个人贡献的持久性。

其次,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展个人贡献的剂。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管理员来说,通过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做好团队合作,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各类计算机应用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普及计算机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达到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效率的目的。

再次,加强换位思考,是开展个人贡献的指南针。在服务管理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同事们和客户的需求和期盼、组织的要求以及集体的荣誉,要常常问自己是否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客户是否得到了最好的服务。这样才能为日常工作的开展指明正确方向。

最后,总结经验心得,是开展个人贡献的金刚钻。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固然是向前不断延展的,但是也需要定期地回头看,即认真总结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并从中提炼出经验,从而拓展自己的工作视野,提升工作业绩,实现个人贡献的持久性。

4 发挥长处,主动提供技术服务

认识并加强自己的强项,在工作中要扬长避短,而不要舍长就短——这是德鲁克对个人发展的另一个要求。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要说到人的能力,就必须具体到能不能完成任务。他们往往不喜欢笼统地说某人是个“能人”,而只会说某人在完成任务方面是个“能人”。这些管理者总 是结合具体任务来寻找别人的长处,以达到用人之所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成为一位有成效的计算机管理员,更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强项,注重自己特长的发挥。要发挥自己的专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和做事方式,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没有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学习方式学习”;同时,重视和始终坚持虚心向他人求教,广泛收集对自己评价的反馈信息,清楚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要做的,懂得摒弃不切实际的想法,要通过坚持不懈地提高工作技能,积极承办IT项目,锻炼管理能力,还需要主动提供技术服务,不遗余力地打响个人品牌。在笔者的身边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 小潘,他是笔者的一个同事,天资聪慧,对摄影技术颇有研究,堪称摄影“发烧友”,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专长,几年下来,已经是台州某知名网站摄影栏目版主,常常主持摄影沙龙活动,指导他人学习摄影技能,还自主编写摄影培训资料,传播摄影知识,深受大家喜欢。

5 要事优先,主动推进工作创新

卓有成效的秘诀在于善于集中精力,总是把重要的情况放在最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如同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人生中自有高低起伏,谁不想拥有灿烂辉煌的人生故事和一帆风顺的工作旅程呢?成功的故事固然无法复制,而前人的经验法则却在时代的推进当中历久弥新——要事优先首先是一个判断的过程,即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次之;并且,更加重要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推出陈新,提出更加富有新意的理论和见解——可以说,创新是要事优先的一个重要体现。德鲁克也在书中指出,在决定哪些事情优先、哪些问题可以延缓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应有的勇气,去创新重要的、淘汰陈旧的。他还列出了几条可以帮助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进行指导。

要让信息化工作富有成效,要想推旧出新,需要遵循以下4条原则:一是“重将来而不是重过去”,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全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让规划引路,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推进先进管理思想和工作流程的完美融合,更好发挥信息化对QC活动、创新等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没有抓住机会就会被竞争者抛在后面,信息技术尤为明显,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更应把握机会,时刻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主动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三是“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通过分析个人的技术专长,很好结合行业和企业提供的机会,朝着既定的目标,矢志不渝,一定能做出一番业绩;四是“目标要高,创意要新,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工作中不断注入创意和激情,主动献计献策,贡献聪明才智,为组织的进步和发展助力,为企业增辉。

“工作着是美丽的”,忠于自己的事业,珍惜时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畏惧艰难险阻,积极贡献,发挥个人长处是分内的事,更是个人使命所在。知易行难,德鲁克教导我们的还有很多,我们将恪守工作职责,发挥个人特长,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4

十多年前我国精神医学和美国精神医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进入90年代以后两者正逐渐靠拢。美国精神医学从精神分析方向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我国精神医学正在心身统一的整体观基础上不断地整合现代的理论与技术。当我们将西方的诊断系统和评估测验用于中国病人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现率似乎比过去想象的更和西方的情况接近。这表明一旦我们应用相同的临床语言整理各自的经验时,我们将发现,人类的相似远多于其差异,精神医学同样如此。

系统模式的构想

在本文中,作者在上海中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模式,并采用两个时段的临床资料说明这种模式的运作情况。根据一般系统论[1],我们将人视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处于生理和心理社会的稳态之中。每个人由若干子系统组成,依次为外部较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的心理系统也能被分为三个子系统:行为的、情绪的和认知的[2],介于其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这些系统和子系统构成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层级,这种层级的任一层次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层次的功能。因此,一个人的功能不仅可被器官病理变化所影响,而且可被人际或家庭层次的功能失调所影响。

为了描述病人的功能状态,理解其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并作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要考虑全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既然生物心理社会层级可在多个层次受到影响,那么,多维评估和多层次干预显然是唯一合理的方法[3]。

一个人的稳态不是固定的,它不断地被调节。如果一个人的功能状态发生障碍,通常有三种途径可用来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或达到另一种稳态:①物质交换:例如,药物、饮食或给氧;②信息交换:很多刺激,包括言语,能进入信息加工过程,对人的系统发挥调节作用;③“意识反馈”:根据R.W.Sperry的意见,人的系统最高层次的功能是意识,这是将人和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的唯一特征。意识能对人较低层次的系统功能进行调节,显然也调节社会层次的功能[4]。这对治疗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反馈技术如认知和行为反馈常在心理治疗中应用,自我监测、治疗会谈时情感反射和言语复述、行为再塑造、识别负性想法(功能失调想法日记)和识别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都是认知行为反馈的例子[2]。这三种途径在恢复病人正常功能方面是互相补充的,成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中对病人进行干预的基础。

1987年中山医院建立了上海市综合医院第一家医学心理门诊,旨在对非精神病[5]如神经症、抑郁症、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提供帮助。这些病人通常到综合医院寻求帮助,他们易被忽略或误诊,造成过度的医药资源消耗,但大部分病人的问题依然如故。

为了帮助这类病人,我们组织了一个小组实施多层次干预的治疗项目。小组由临床医师或精神科医师、心理测试人员和心理护士组成,每周门诊两次。每位病人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他们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应用DSM-III-R和ICD-10诊断标准。

评估与治疗内容

一、多维评估:为了决定治疗途径,每位病人都要进行多维评估,即对每位病人的生理、情境、行为、情绪、认知和人际/社会诸方面进行评估。多维评估不仅提供了诊断的资料,而且为病人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信息,为选择适宜的多层次干预方法提供了基础。二、治疗目标:医学心理咨询的一般目标是帮助病人解决现在的问题,减轻不适与痛苦,并使他们能对付将来发生的类似问题[6]。

三、治疗性医患关系:正如Rogers指出,建立促进成长咨询关系的唯一方式是治疗者体验并表达三种互相关联的态度:无条件地积极关心、设身处地地理解和真诚[3]。我们认为这一见解是很有价值的。医生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是平等的,好像是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但医生采取主动、指导和鼓励者的角色。为了达到治疗目标,他们一起协同工作。

四、多层次干预:对一个特定病人,干预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多维评估的结果。对一个病人使用的方法可能和另一个病人很不相同,认知行为方法是这一治疗项目的核心。如果生理评估表明,生理因素在病人的疾患中起了显著作用,那么,有时也应用药物。药物被视为整个多层次干预中一个互补的环节。疗程和短程心理治疗相当,通常不超过3个月。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5

电子信息化能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改变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目的,实开放式管理、部分功能外包、虚拟组织设立,使人力资源部门从单一的提供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理论知识、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累经验的完整体系,以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更好的向高层管理者建言献策,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电子信息化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电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依靠网络的全员信息系统,能大大缩短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使员工可以跨部门跨级别传递信息,同时也能为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者之间开通更有效的沟通渠道,高层管理者可以随时上网查看企业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人力资源成本分析,部门经理可以在网上审批休假申请进行绩效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改善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层管理者开辟了解基层员工工作情况的新渠道,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有效整合管理资源,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效率低,出错率高,信息化管理则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操作成本,降低员工流动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人工管理模式,能高效大容量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能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管理者能全面了解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情况,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完整准确的人力资源信息,还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因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2.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范围有限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大多处于事务型阶段,使用性能偏重一般性,软件中的功能不全,不能覆盖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部分软件额外的附加功能会增加企业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计算机软件人员设计的数据库不能满足特定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特定需求,现阶段,由于计算机软件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够熟悉,使得其设计的数据库不能满足所有要求,容易忽略一些在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的细节,导致数据库的计算出现失误,不利于高层做出正确决策。

2.3动态数据不能及时更新

动态数据要求能随时进入数据库做到随时更新,供管理者决策的即时信息更新不到位,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法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更应该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整理分析所记录的数据而不是作为单纯只记录数据记录工资的记录器,系统需要在记录信息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相应措施

3.1选择合适软件,强化以人为本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使用软件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依赖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软件管理与人性管理同时进行,使企业适应由人工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平稳过渡。

3.2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能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员工培训则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必要手段,加大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的资金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福利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还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训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技能开发,提高其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智力开发,充分挖掘潜能,不断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3.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企业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根据不同岗位设计不同员工待遇等级,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能更快适应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总结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范文6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大部分企业使用ERP系统的情况来看,想要保证该系统的正常使用,人力资源部门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出来,全面统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融合员工企业考核等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及员工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奖惩措施,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ERP系统更好的在企业中得到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满足ERP系统的基本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工作形式以及工作程度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项目带来的超前思想以及超前的理念等,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员工能够更好的认识到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让该系统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去,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综合素质。随着ERP系统的应用,企业内部员工层次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从原先各个部门做好自己内部的本职工作,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再由各级领导统筹协调的重复劳动转向具有以事为中心的ERP系统,主要的工作经济都集中在企业内部信息以及企业业务信息的处理方面,保证信息处理高度集成模式,拥有最优化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协同效应,提升工作的创造性。企业需要不断的对内部考核机制以及员工个人工作进行反研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保证系统更好的实施。因为ERP系统为企业系统带来了全心的变化,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框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产生的变化,所以必须要保证ERP系统实时性与集成性,保证所有数据都是可追溯的,全面提升管理工作人员个人工作效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方式

为了满足ERP系统使用之后企业内部新岗位的职责以及业务上的需求,企业必须要对当前使用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全面调整,保证电力企业可以构建具有最适应时展的团队,保证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能满足基本需求,坚持岗位职责及考核体系的沿用,并且这一点也将成为检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从各大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可以提升员工组织效率,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在ERP系统的影响之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通过ERP管理系统来实现其职责。员工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一级组织信息系统优化体系都要通过ERP系统来实现,保证优化的可行性。ERP系统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全都放大体现。在高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下,员工个人能力以及组织信息的优化能力都可以都会有质的飞跃。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点效率低下,那么对ERP系统的负面影响也会加倍,所以企业在使用ERP系统时,必须要先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入手,保证管理质量,提升ERP系统的实际使用效率。

二、ERP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了解计算机知识且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员工逐渐增多,所以企业内部权利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再分配,甚至于工作方式也需要重新来定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这一背景下融入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1.将提升员工个人综合素质及生活质量摆在首位

想要保证企业发展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就必须让企业所有员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工作自以及工作时间弹性制模式。长期实行员工定期培训计划,保证员工的综合技术水平。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必须将提升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以及员工日常工作、生活质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目标。

2.职能变化

近年来,随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部门也需要从传统的行政角色转变为管理专家以及学习教育主要组织人员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优化升级,保证企业的内部工作系统能够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