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金融行业 出口贸易 拉动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并起到了一定的拉动效应,这对于深化金融行业的体制改革以及对出口外贸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效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的保证出口贸易以一个平衡、稳定的形式运行下去,并提高产品出口的份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快速发展。
一、金融行业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贸易主要以世界分工与贸易格局形式运行,这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全球化经济深入,全球范围的生产要素正在以自动流动的形式运行下去,这对于我国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金融行业过程中,资金的全球流动和金融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出口贸易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在金融行业发展时,还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发展框架,并通过框架的分析将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升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效益质量的推动转型来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行业发展对出口贸易拉动效应分析
金融行业的发展的影响对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将现有的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进行外延,将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益体现出来。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基础,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得出的资本形成机制都会通过金融行业的形式进行发展,并促进金融行业以一个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的动态变化的形式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金融行业中出口贸易的进行出口水平。
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复杂度逐渐提升,而全球化经济不断的深入,金融行业与出口贸易行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并将其以一个数量结构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我国经济效益,促进国家快速发展。要想将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体现出来,就应该通过以下几点形式展现出来:一是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的出口贸易水平逐渐提升,并将其以一个复杂出口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现有的出口贸易的结构进行优化;二是外商投资:外商投资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出口贸易产品进行转移、遣散,从而增加金融行业的竞争力,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一直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与出口能力为主进行发展,并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开展对应对外商投资工作;三是加工贸易: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对加工贸易出口工作的研究,从而增加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而金融行业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主要通过国家复杂出口的复杂性所体现出来的。要想将其中的技术扩散,那么就会提升出口贸易的利润与生产劳动力,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四是价格因素:金融行业的发展对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应主要通过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出口贸易的价格会通过社会的发展与复杂程度的影响而变化,当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出口需求提高时,那么出口贸易的需求与价格就会呈现出正向的关系,当出口贸易的需求性较低时粗出口贸易的质量与价格就会降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以负向形式体现出来。
三、中国不同层面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现状分析
(一)金融发展、外资技术溢出与出口贸易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企业外部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外援融资来说可以通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并通过国家的发现状将金融行业现有的融资方式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并将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外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无形资产中的高新技术手段、产业通过产品地下的形式进行外部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行业中的融资机会增加,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二)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与出口贸易
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企业快速发展,将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中的优势体现出来,并通过正规金融体系开展对应的融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国遇到金融危机时,我国整体的金融中介就会遭受变化,企业要想在这个时代下站稳脚步就应该依赖外部融资行业进行发展,并将出口贸易中成本的固定成本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可以更好满足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地的俗肌
四、结束语
要想促进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就应该将现有的贸易理论融入到对的金融行业中,只有这样才能金融体系中的出口贸易拉动效应体现出来,从而激发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快速发展。本文对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玲.中国与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基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9(09):203-204
[2]张文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及中国外贸的策略选择――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J].特区经济,2010,23(09):138-139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贸易效应;影响因素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着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2、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新疆;对外贸易;环境污染;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4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
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从事高污染系数行业的生产并出口,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通过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达到污染跨国转移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对外贸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采用新技术的动机和机遇,促使其实现清洁或绿色生产,进而提高全球环境质量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地分析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捷径。新疆地缘优势突出,周边与俄罗斯等8个国家接壤。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对外贸易有了迅猛发展,2009年对外贸易总额达138.3万亿美元,平均增长速度为20.8%。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1995年开始出口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到2005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突破了90%,进口产品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以后保持在40%左右。而新疆的环境污染一直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呈现很快的增长势头,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1%、2.7%、4.7%。基于这种现状,对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85—2009年期间新疆进出口贸易额及3类环境污染指标综合而得到的环境污染指数,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作用,以及进出口贸易在解释环境污染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为实现新疆对外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疆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反映对外贸易的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M),以及反映综合环境污染状况的原始数据均源于《新疆50年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2010年)》,时序长度均为1985—2009年。出口贸易(EX)和进口贸易(IM)的原始数据使用美元计算,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用人民币各年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然后用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1985=100)对其进行平减消除价格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环境污染常常以单一或几个独立指标来表示,很难反映环境污染的整体水平,本文借鉴杨万平(2008)的方法用最常用的“工业三废”: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建立了一个综合环境指标-环境污染指数P,使该指数能最大限度代表环境污染整体,综合指数越大,表示环境污染愈严重。考虑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更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而且并不改变时序数据的特征,因此,本文实际分析时均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分别用LEX、LIM和LP表示。所有数据的整理和计量分析使用Excel2003和Eviews5.0软件(计算结果如表1)。
(二)VAR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但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严密的说明,只能描述变量之间的长期平均计量关系。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变动对环境污染的动态影响,并用方差分解分析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在环境质量变动过程中的相对贡献度。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采用的是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它并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一个VAR(p)模型的数学形式是:
yt=A1yt-1+…+Apyt-p+Bxt+εt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A1,…,Ap和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εt是k维扰动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考虑到多数经济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就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即变量间本来没有实际经济意义上的联系,却因为存在单纯的趋势相关性导致统计上的高度相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利用ADF先对原始变量进行检验,之后再进行一阶差分检验检验(如表2)。
由表2可知,所有变量的原始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平稳,因此这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计量分析。
2.VAR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建立VAR模型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滞后阶数P,一方面要比较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要保证模型足够的自由度,在本文的研究问题中根据常用的AIC、SC取最小值准则,建立VAR(3)模型(AIC=-5.515,SC=-3.129)。如下:
得到模型后用AR特征根法检验出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落于单位圆内,表明上面所估计出的模型是稳定的。而且进行残差的正态性检验、自相关LM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显示模型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建立的VAR模型不存在偏差,可以进行下面的分析。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每个模型中的单个系数只反映了一个局部的关系,所以一般不分析VAR模型中的系数,而是用与之相关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来分析具体问题。
3.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冲击响应分析
为了分析新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变动对环境污染指数当前和未来的动态影响轨迹,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直观刻画它们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环境污染指数变动(DLP),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代表了环境污染指数对贸易进出口的冲击的反应,两条虚线表示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1反映了环境污染对出口贸易额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的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当在本期给出口贸易一个正冲击后(即出口贸易额增加),环境污染指数在第一期存在一个较大幅度的正响应(环境污染指数约增加了2),然后迅速下降到第2期是一个最大负响应点,随后在前6期内存在较小幅度的正负交替响应,直至趋于0。表明新疆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在前期会增加环境污染的强度,随后会稍微改善环境质量,呈现出正负交替的波动效果,但波动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对进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的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本期给IM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即进口贸易额增加),环境污染在极短时间内存在微弱的负响应(环境指数约降低了0.2),很快变成正响应,可以看到在前5期是呈现一个循环式的波动,而且都是正响应的波动,从第6期冲击效果逐渐趋于0。表明新疆进口贸易额的增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环境污染有轻微的缓解作用,但是很快便会加重环境污染,随着时间推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效果,但波动幅度减小,持续时间较短。
4.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方差分解分析
在环境指数波动的过程中,分析是出口贸易的变化还是进口贸易的变化对其影响更大。方差分解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新疆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
图3反映把新疆环境污染指数的一个标准方差的变化分解为自身及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作用,这些作用大约在滞后5期后趋于稳定。可以看出新疆环境污染指数变动的80%~90%归因于其自身的变动;新疆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指数的贡献率较小而且稳定,保持在15%~20%之间;进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有微弱的递增趋势,最高达到5%左右,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结论
通过对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疆的出口贸易增加会对环境质量产生波动性的影响,在当期会严重加剧环境污染,此后每期产生正负相间的影响效果,并逐渐减小,直至第六期趋近于零。这与新疆的出口贸易商品多为工业制成品有关,使得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同时,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也就有更多的资金引进和开发新技术,为实现绿色生产打下基础,减轻环境污染。
2.新疆的进口贸易增加同样会对环境质量产生波动且逐渐减弱的影响,但基本上都是加重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新疆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下降,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上升,这些产品的消费和加工过程中给新疆造成了环境污染。
3.新疆的出口贸易解释环境污染指数变动起着更大的作用,说明要改善环境质量主要应该从出口贸易下手,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防止新疆成为“污染避难所”的有效途径,比如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环境法律法规等。
[参考文献]
[1]杨万平,袁晓玲.对外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62-67.
[2]刘林奇.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8(6):83-84.
[3]李莉,宋岭.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路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8(6):5-10.
[4]张译丹,张凤艳.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7):72-81.
[5]麦迪娜·依布拉音.新疆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物价,2008(5):62-64.
[6]温怀德,刘渝琳,温怀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2):88-94.
[7]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4):
101-108.
[8]李慕菡,陈建国,张连众.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102-106.
[9]朱启荣.我国出口贸易与工业污染、环境规制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8):47-51.
[10]杨海生,贾佳等.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99-102.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贸易 增长路径 转变
一、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因素
经济危机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海外市场需求的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升高和贸易摩擦的加剧,使得我国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传统贸易模式前景不容乐观。
1.全球经济低迷导致海外市场整体需求缩水。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主要贸易国经济的冲击使得我国的海外市场整体需求自08下半年年以来呈持续降低的趋势,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在09年下半年触底,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呈现出回暖趋势,但经济恢复速度的缓慢以及就业及收入状况相对于经济恢复的反映之后形使得海外市场需求的低迷仍将长期
存在 。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经济利益及短期刺激经济的需求使得贸易保护措施盛行,我国作为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历年来也是遭受贸易摩擦案件以及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在这场贸易保护风暴中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自由贸易的呼声在全球愈来愈强,G20峰会也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其主要议题之一,但在全球范围内其趋势仍有增无减 ,伴随着09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输美轮胎通过特别保障条款加征高额进口关税以及对我国出口无缝钢管的双反调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进口国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展开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战,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业和外贸体系冲击的强度和规模将进一步加强。
3.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上升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呈逐步升高趋势,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对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制张预期的加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更是有增无减,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已达20%,国际海运成本更是上涨了30%,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时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大缩小,而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优势的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缩水。而我国外贸产业的高能耗性在场其中仍将持续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外贸产业必将承受来自能源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国际劳工标准的进一步推行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所导致的我国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省高级环境成本的逐渐内生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成本压力。
二、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1.外贸出口产品不合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构成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低技术含量、低换汇率、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贸易方式伴随着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日益变迁已是弊端凸现,近年来我国在外贸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颇有成效,自05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矿产及木材等出口量已持续呈现负增长趋势,纺织等劳工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增长幅度也逐渐下降,而机电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则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仍旧构成我国外贸产业的主要部分,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是高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仍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的缺乏时的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外贸体制的结构性失衡仍是当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
2.低价策略导致出口贸易条件恶化
我国出口产品在低成本优势导向下的低端定价策略很大程度上原于我国企业关于将价格视作影响需求的万能调节器,认为底价必然换来高销量,然而却割舍了巨大利润,这种贸易方式不仅仅使得我国出口产品被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而且成为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量国内出口企业产品在进口国低端市场上的涌入必然产生了同类产品国内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导致出口秩序混乱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出口贸易效率。
3.缺乏独立自主的出口贸易产业链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比重占据半数以上,构成了我国外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生产导向性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FDI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可以凭借投资母公司完善的海外营销渠道完成其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因而在出口贸易中相对于自主营销企业来说具备较大的优势,而且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可借助于母公司的成本优势,这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出口贸易量的外贸生产模式在我国外贸产业中一度成为被纷纷效仿的典范,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在近年来迅速提升的同时,但对外方采购及营销渠道过分依赖的也造成了我国外贸产业链在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渠道环节上的严重缺失,在外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缓解尤其是销售环节上的受制于人,也是造成近期我国外贸出口严重缩水的重要原因,缺乏对海外市场信息的有效掌握,外贸生产往往会与市场需求的变动相脱节,在出口市场的商业风险来临时更是难以规避。
三、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轨策略研究
1.促进出口贸易战略多元化发展
我国出口贸易模式的单一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贸方式的单一性,我国出口贸易方式多位直接出口,而间接出口比例较少;第二,出口产品结构的单一,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过大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制成品出口方面,产品定位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而中高档空间相对缺乏;第三,出口地理分布单一,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目的地,历年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增强,许多亚非拉国家市场呈现出较大潜力,但我国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却未出现增长趋势。
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首先要从外贸产业层面上入手,扭转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型外贸出口,是我国出口贸易走上一条以内资企业为主导,拥有自主品牌和产业链的独立自主的外贸出口之路。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因母公司
实现出口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产业或是出口贸易的某一层面,而要站在整个外贸体制的高度上,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与领域,拓宽视野勇于创新,积极眼发新产品、涉足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为我国出口贸易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国近年来对这些海外市场的贸易输出方式主要是以直接出口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制成品对出口目的地的直接出口的方式,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在双边贸易中也大多处于顺差,因此,这种对华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存在导致以美国为首的我国主要贸易对象近年来对我国出口贸易频频设限,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阻力逐渐上升,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的收缩以及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持续不景气,更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变本加厉,因而我国应当改变以直接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通过间接贸易和海外投资等方式开辟更多的贸易渠道,以多元化贸易方式实现对贸易风险的分担规避。另外,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的市场空间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仍有待进一步拓展,经济危机带来的发展速度放缓将促使这些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会出台相对宽松的投资与贸易政策,这也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尽管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利润仍为进口国投资方即经销商所赚取,而且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大大降低了众多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但来自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难以避免的成了“替罪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维持经济增长的伪冒依存度,但一成不变的贸易方式恐怕难以魏继,外贸方式的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
2.积极参与周边经济合作组织改善出口贸易条件
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优惠贸易协议,可以从两方面实现对出口贸易的创造效应,一体化组织中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便利为成员国间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通过与东盟十国在贸易及产业层面上的深化合作,我国不仅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欧美日市场的贸易压力,而且凭借自由贸易区内众多成员国便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外贸产业的跨国投资与合作生产,不仅可以弥补我国日益出口产业日益衰减的成本优势,而且通过经济一体化区域内产业布局的整合分配,可以促进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重要的是,通过区域贸易产业合作可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由单一的出口贸易项合作生产出口及中间产品输出加工出口相结合的间接出口方式转变,在增加了我国外贸产业利润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国市场上源自我国进口产品的比重,对贸易摩擦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规避作用。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贸易优惠扩大海外市场进入渠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除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一些成立比较早的组织以外,许多新兴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在迅速崛起,当今世界已经很少有国家独立于区域一体化组织之外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领域包括贸易、产业、科技、政治、军事,合作程度依据一体化程度而异。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但在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涉及贸易领域的合作意识不强。通过与主要贸易国周边经济合作组织盟国间经贸合作的加强,通过转口贸易或者海外加工生产的方式,使出口到目标国市场的产品上中国制造的影子逐渐淡化。
美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顺差成为美国对我国采取种种贸易保护手段的重要原因,面临目前美国对我国进口产品频频设限的状况,我国外贸产业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上,通过与墨西哥等主要出口目的国的周边经济一体化组织盟国发展经贸合作,通过国际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关税较低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并进行生产或在加工,最终产品就可以以他国制造的方式利用区域内优惠贸易协定较容易的进入目标国市场。欧盟东扩之后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一度使得我国与欧盟的部分贸易背起内部贸易所抵消,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品被东欧国家同类低成本产品所替代,而大多数东欧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在导致出口贸易激烈竞争的同时却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我国与东欧国家产业结构的相似使得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成本较低,且更利于产业合作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输出,这项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与合作,不仅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且利用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安排实现了贸易创造效应。当出口贸易的目标紧紧放在进口国市场时,所面对的是森严的贸易壁垒,而将目标市场定位为区域贸易协定所包含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时,对目标市场的出口贸易便有捷径可循了。
4.对自主品牌出口积极推广、加大扶持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大量出口产业遭到严重冲击的同时,我国的自主品牌出口却大放异彩,体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以汽车产业为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近两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国外品牌汽车出口则一度低迷;无独有偶,浙江省的自主品牌销商品出口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出口额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相对于长、珠江三角洲一代大多数轻工产品的加工出口企业出口所遭受的重创体现出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让自主品牌在出口贸易中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自主品牌外贸产业与非自主品牌产业相比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尤其在出口销售环节,自主品牌大都拥有独立的海外营销渠道和销售终端,在降低了中间环节的出口利润流失的同时,能够对海外市场信息有较好的章控能力,从而能够及时的根据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对产品和销售策略进行灵活调整,这也是自主品牌出口能够较好的规避经济风险的重要因素。自主品牌的自主性体现在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渠道到市场信息采集,但在短期内相对于从事加工类企业其运营成本会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品牌经营在短期内所需要的投资成本会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负担,因而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对我国自主品牌出口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5.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扩大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
近年来,标有“中国制造”的我国外贸出口产品被很多国家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从总体来讲,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廉价,但却并不抵质,从我国众多外贸企业多年来从事贴牌生产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我国外贸企业都可以生产出符合国际知名品牌质量标准的产品,可见关于“低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外竞争者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诋毁。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可以生产出一流水准的产品,但却只能屈居与进口国的中低端市场,而同样的产品被冠以国外品牌价位就可以上升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仍然可以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让人不得不哀叹我国产品出口在海外市场所丧失的巨额利润空间。在许多拥有独立海外市场销售终端的外贸企业海外市场销售业务中,经常会出现低价与冷而高价畅销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仍旧没有走出低价竞销的误区,认为价格是调节产品需求的万能钥匙,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能够打开销路,而在存在大量非理性消费者的现实中,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为向下倾斜的直线,价格只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中仅仅将价格作为衡量产品性能质量的标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被认为是劣质品了。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差异化定价策略的重要性,构建博弈模型如下:
假设A、B两场上位出口同类产品的出口场上,其在海外市场的定价策略为高价和低价两种,如博弈模型所示,A、B两场上的定价策略则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当产品定价初期,若A场上采取低价策略而B采取高价策略,当两厂商产品无明显差异时采取低价策略场上往往获得较大利润,L1’> H2’,同样,若A为低价而B为高价,H1’< L2’这样,AB在该市场多次定价博弈后的占优策略均衡为(低价,低价),此时两厂商的利润总和为L1 + L2 < H1 + H2,而我国出口厂商在海外市场低价竞销所带来的利润损失不仅仅是该博弈模型内部的(H1 + H2)-(L1 + L2),低价竞销会带来模型外部条件的改变,在海外市场上造成我国出口厂商整体市场档次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所带来的需求增长的弹性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这样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原本具有占先优势的国外厂商面前更毫无竞争力可言了。
一味的低端定价所带来的市场利润与我国出口厂商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可谓得不偿失,盲目的地价不仅自我束缚了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将其局限在利润极低的低端市场,而且在低价空间上我国出口产品的高密度存在不仅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贸易制裁,而且中国国内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低价竞销难免会让一些劣质产品乘虚而入,损害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因而,我国出口产品定价上应当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潜在顾客的需求确定产品投放种类及定价策略,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各个层面的消费者需求,将市场占有方式从单一价位的底层占有方式变为多种产品档次不同价位的全方位立体式占有市场,从而扩大对市场利润的占有空间,而且降低了同类产品间的竞争程度。
四、结语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强有力的一级,我国出口贸易仿佛一匹矫健的骏马伴随着改革开放樊篱的大开纵横驰骋,为我国经济水平是先三十年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伴随着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多变及我国经济增长中诸多体制问题的日益凸现,我国外贸出口在近十年来走过的道路已并不平坦,而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每一次波动都会波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弊端,并使我国经济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同时也让我国出口贸易中孕育的闪光点得到了体现,为我国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因此我国出口贸易必须“内外兼修”,通过内部结构的整合提升外贸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外部通过出口方式以及海外市场进入策略的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开贸易保护主义的樊篱,实现出口贸易的持续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J] 李大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郭 燕李秀宾:日益凸现的“贸易转移效应”[J] 国际贸易 2004(07)
[4]侯 锐董相勇: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问题[J] 产经探索 2006(08)
[5]王兴智:国际市场进入与营销方法 [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01)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63-01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1.进出口贸易将逐渐趋向平衡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高顺差使得对外贸易对GDP的正拉动作用明显,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额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2011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为141.6亿美元,同比减少63.8%,较2010年总体34.2%的降幅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的原因在于进口的增速远高于出口的增速。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41个百分点。进口的高增长一方面,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较上年初出现了明显上涨,已经开始反映到进口产品上;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效应。虽然像1月份这样的进口大幅增长不一定会长期持续,但市场的作用必将使我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成为大趋势。
2.贸易地理分布将逐渐均衡化
2010年,我国进出口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印度及法国,2011年1月,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势平稳,而对未在此列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大幅增长,如对巴西、越南、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的进出口增幅皆超过100%。进口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分别为俄罗斯、巴西、印尼、马来西亚及泰国;出口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分别为越南、中国台湾、巴西、马来西亚及泰国,这些贸易伙伴基本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迹象显示,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需有所降低,但也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地理的平衡,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将使我国对发达国家高贸易依存度的格局逐渐趋缓。
3.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政策重点
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760.6亿美元,增长40.4%。其中,出口491.7亿美元,增长27.2%;进口268.9亿美元,增长73.4%。加工贸易的进口增幅虽较一般贸易低了24个百分点,但出口增幅却高出一般贸易14个百分点。从加工贸易的结构来看,进料加工贸易的增幅达到29.5%,高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加工贸易进口设备较上年减少了33.7%,说明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未出现明显增加,原因可能出自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担忧。其实,从我国的国情及比较优势来看,加工贸易在很长一段时期,仍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助推器,因此,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也应该成为政府未来的政策重点。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
1.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4.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5.加快法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三、小结
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益,李建春,孙忠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02).
[2]王智新,梁翠.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3]翁鑫.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出口贸易;高技术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3-0060-06
一、引言
长期以来,出口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备受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年复一年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稳步确立,但知识产权与国际品牌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最显著因素。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低、区域结构不平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偏低、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等问题一直为理论和实务界所热切关注。而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显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其出口额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13%提高到2006年的52%,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5%增长到2005年的40%以上。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进出口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正是意识到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出口贸易的重要性,我国1999年提出“科技兴贸”战略,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2006年开始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8年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更是直接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在这些基本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从1983年《专利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实施细则和配套行政法规30余件,保护范围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音像制品、植物新品种等各个方面。同时,自1980年以来我国陆续加入了14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积极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接轨。如果单就立法保护而言,我国在2001年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1990年时的水平(韩玉雄等,2005;许春明等,2008)。
在立法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人们普遍认为,由于法律执行和民众意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该领域近年来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涉及到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知识产权保护执行的角度,利用2000-2006年的分省数据考察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现代经济理论对知识产权的关注起始于Arrow(1962)对信息不完全专有的分析,经Chin等(1988)、Helpman(1993)、Maskus等(1995)、Park等(1997)等人的不断努力,其触角逐步延伸到对经济福利、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力(TFP)提高、FDI、创新活动、技术转移与技术模仿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等领域。部分学者认为,较低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利于全球净经济福利的改善,它不仅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通过模仿等途径改善本国的经济福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起到促进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动和经济福利的作用(Chin,et al,1988;Helpman,1993;Lai,et al,2003)。与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将鼓励来自北方的FDI或联合投资,降低发达国家保护性研发的投入,促进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Diwan,et al,1991;Taylor,1993;Mansfield,1994;Yang,et al,2001)。另有一些研究则得出了差异化的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技术转移的渠道(Lai,1998)、契约执行(Markusen,1998)和专利注册许可(Yang,et al,2001)等。
不过,迄今为止专题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Fe~antino(1993)分析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国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除了出口之外,专利产品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还包括其他类型,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鼓励外国企业以FDI、专利注册许可而不是贸易的形式进入该国市场,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将导致出口的减少。不过,这种武断的结论迅速受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Maskus等(1995)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途径,即“市场扩张”效应和“市场支配力”效应;由于无法判断两种效应的大小,因此在理论上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流动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他们利用1984年欧盟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扩张效应明显超过了市场支配力效应,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总体有利于出口。Smith(1999)利用美国1992年的数据研究则发现了相反的结果,他们认为市场扩张效应取决于当地企业模仿出口产品技术的能力,在这种能力较差的市场上,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进一步巩固出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进而导致出口减少。Fink等(1999,2005)利用重力模型检验了1989年89个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流动情况,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则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但是,上述研究似乎是受到Chin和Grossman“南一北”分析框架的影响,都只是单向分析了南方(即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吸引投资和进口贸易等的影响,而对本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则涉猎较少。事实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样会对本国经济和出口贸易产生积极作用。Sherwood(1990)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有利于获取国外的最新技术,而且,他们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更好的法律保护将促使企业更重视研发活动和雇员培训。Bmga等(1991)对巴西3000多家公司做出调查后发现,强的保护程度会促使本地企业加强对新技术的采用,而弱的保护水平会妨碍其获取国外新技术的激励,降低了获取国外技术的可能性。这些措施毫无疑问地都将影响到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能力。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不同产业的效果也有所不同(Yang,et al,2001)。相对说来,低技术商品和服务(如纺织服装业、餐饮业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性较低。与此相反,类似医药、化工、软件业等知识含量较
高的产业,其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知识产权保护对其发展的影响更大。
尽管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日渐增多(邹薇,2002;韩玉雄等,2005;杨全发等,2006:许春明等,2008),但多数文献主要从经济福利、技术溢出、FDI和技术赶超等角度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几乎没有讨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出口贸易的作用。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为该问题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模型、变量与数据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将计量模型设定为如下动态面板回归形式:
式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的第t年,v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EX-PORT用来衡量出口贸易,在本文的实证检验中,分别代表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量。
IPRI为知识产权保护指标,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没有考虑书面立法的改进,而选择从执行角度考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以下四个指标来反映知识产权执法情况:
(1)LAWER,地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描述地区法治化程度。该值越大,表明该地区法制化程度越高,相关立法更能被人们遵守,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能得到更好的执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鱼Jk的生产经营、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交易的维持是必须的,因而它对出口应有显著正向作用。
(2)HUMAN,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描述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受教育程度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可能是多元的:其一,受教育程度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既有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人均GDP高度正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并投入更多资金发展教育,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口总量也越多;其二,受教育程度越高,表明公众素质越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尊重意识越强(许春明等,2008)。因此该指标对出口应有显著正向作用。
(3)CORRUPTION,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涉案人数与公职人员数之比(人/千人),描述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活动。该值越低,表明政府廉洁程度越高,因而政府行政执法水平越高。政府的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执行而言至关重要,廉洁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越能维护法律的权威,知识产权执法情况越好,因此我们判断该项指标与出口负相关。
(4)PTE,专利侵权纠纷结案率,为法院审理专利侵权纠纷结案数和立案数的比值,衡量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该值越大,表明知识产权执法活动越好,因此它对出口的影响应显著为正。
x为其他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许和连等,2002),剔除掉各地区共同性指标后,我们选取了如下几个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NVEST)、科学研究支出(RD)、地区吸引FDI、高技术产品进口额(HIIM)和地区创新能力(PATENT)。其中,地区创新能力以当地每万人拥有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衡量,科学研究支出以当地财政投入R&D经费衡量。需要指出的是,以人均GDP衡量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毫无疑问是影响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指标,但鉴于该指标与我们选取的多个指标相关系数较大,因而以下的实证分析中并没有纳入该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我们预期上述指标对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均显著为正。
本文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中,各地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数据来源于色诺芬数据库(ccerdata,com),高科技进出口、R&D支出和三种专利授权数量来自于科技部网站,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察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数与涉案人数来源于历年《中国检查年鉴》中各地区人民检察院的年度工作报告,律师数来源于相应年份各地区统计年鉴,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其它未做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内蒙古、广西、海南、云南、、甘肃和青海等7个省(自治区)部分数据缺失,本文将它们从样本中剔除,最终收集到2000--2006年7年和24个截面所组成的面板数据。为了研究的方便,出口总量、高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以及FDI四个指标取对数,投资和RD均取其与当年地区GDP之比。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讨论
本文的实证检验采用STATA9.2完成。为避免因忽略一些必要的解释变量而产生的偏差,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住双向因果关系引起的内生性,我们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阵法(GMM)来完成实证检验。由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高技术产品进口(HIIM)相关系数较大(超过了0.8)、百万人拥有三种专利数量(PATENT)和多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超过了0.6,这两个变量没有进入回归。根据前述,我们的回归分为两组。其中,方程1~5检验各变量对出口总量的影响,方程6~10则估计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检验结果报告在表2中,Sargan检验“没有拒绝”工具变量的选择满足过渡识别约束条件的零假设,同时,所有方程AR(1)和AR(2)检验结果均“没有拒绝”残差不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的零假设。
几个反映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变量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总体上,表2中的回归结果较好地支持了我们的判断:(1)在所有回归方程中,直接反映知识产权执法活动的PTE指标对两类出口的作用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知识产权诉讼结案率提高―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分别约O.013%和0.01%。(2)反映公众守法意识的HUMAN指标对两类出口均有正向作用,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两类出口的增加比例大致为O,1 8%。(3)反映地区法治水平的LAW指标对出口仅具有弱的正相关性,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我们判断这是由于律师对不同产品出口的参与程度有所差异而引起的。(4)反映政府执法活动的CORRUPTION指标对两类出口的作用存在差异,对出口总额的估计系数为负,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则显著为负,表明以政府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对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则相对重要。
各控制变量的影响各有不同:(1)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对于两类出口的估计系数均在l%水平下显著为正。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是一致的。一方面,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是对进口的高科技产品进行加工装配然后再出口,这种生产方式显然高度依赖于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所以两者显著正相关。另一方面,高技术产品进口特别是生产设备的进口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而言,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效率,进而导致出口增加。(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对两类出口的估计系数均在l%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该项指标对促进出口总量有显著作用。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余道先等,2008)。(3)各地研发投入(RD)总体上对两类出口的影响具有负向作用,但在不同方程中显著程度有所差异。对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判断可能是由于我国统计数据中只包含了以
政府为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而在我国目前这种研发资金的产出效率并不太高,各地均普遍存在为获取经费而进行研发活动的情况,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有限,从而制约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和政策含义
2008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而逐步放缓的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大冲击,但这种格局也是我国改变出口贸易现状的一个良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四个不同的执法变量从不同侧面来描述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情况,并利用我国24个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其对我国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I)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活动对出口总量和结构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变量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和民众的法律意识对上述两类出口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各地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政府廉洁程度对于高技术产品发展至关重要,但对出口总量仅具有弱的影响;(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品进口对两类出口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出口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对外来技术具备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3)以政府为主导的研发投入对两类出口具有负向作用,表明我国现阶段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作用有限。
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在全球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依靠大量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来推动和维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式已被证明难以为继,它不仅会耗费大量本土资源、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也会受到更多进口市场的排斥,近几年我国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贸易摩擦频发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强无论是对于我国出口总额还是结构优化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坚定不移地加强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外,尚需进一步强化政府和民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同时,律师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于非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应更多地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服务,避免因知识产权纠纷而导致的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韩玉雄,李怀祖.2005.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3):377-381.
许春明,陈敏.200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测定和验证[J].知识产权(1):27-36.
许和连,赖明勇.2002.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6):30-38.
杨全发,韩樱.2006.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经济研究(4):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