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1
东西方传统园林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从哲学思想、景园构图、造园要素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不同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地域文化;哲学思想;景园构图;造园要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园林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三大体系――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式园林、以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式园林以及中亚园林体系。三大体系分别反映了该地域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模式[1]。看待一个问题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发现另一种理解,本文试从以下三个要素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不同的地域特色。
哲学思想
中国历代古典园林都遵奉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园林受东方哲学提倡“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创作讲究师法自然,崇尚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在构图和立意方面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消极避世和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情景交融,追求诗画意境。与此相反,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是崇尚理性,提倡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传统园林表现出来最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几何构图的形式美,用几何形式来体现对自然的改造。所以东方传统园林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传统园林体现的是“人定胜天”。
景园构图
在整个景园的构图上,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景区主体,道路穿插于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园林平面构图形成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和半开敞空间[2]。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是典型的开敞空间。远香堂坐落于园内荷花池南岸,是园内的主体建筑,四面通透,置身堂中,可将绣绮亭、荷风四面亭等美景收入眼底。而“吴中第一园”留园属于典型的封闭空间。曲折变化的入口空间、灵活穿插的回廊、复合交错的建筑宅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达到一种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的构图总体而言是“几何形”式样,讲究中心明确、轴线对称、布局均衡。以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 将形式美及理性的平面构成贯穿于园林艺术之中[3],比如凡尔赛宫明确的建筑中心和四处发散的放射性道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具有无限的伸展性。整个园林突出地表现出改造自然和理性的几何美, 从而产生出对称均衡的构图形式。
造园要素
3.1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多采用乡土树种。如北方皇家园林由于气候寒冷干旱,选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少,多种植松柏等常绿乔木,花木色调以红黄为主,为体现皇族富贵的玉(玉兰)棠(海棠)春(迎春)富(牡丹)贵(桂花)形成了植物配置的主调。而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地处气候湿润的江南地带,植物品种的选择灵活许多。常见的植物品种有女贞、玉兰、桂花、八角金盘、香樟等,在竖向搭配上,注重落叶与常绿搭配,体现时空季相变化。植物的季相变化给中国传统园林增色不少,产生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时间景观[4]。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将各种不同的园林植物人格化,如被视为脱离庸俗的荷花,刚直不屈的竹子等,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5]。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多扮演装饰的角色。西方古典园林强调植物的人工美,花草都修剪成规则的图案,树木修剪成圆柱、圆锥或方形,甚至形成高墙。例如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规则宏伟的建筑外景观要素顺着地势,由跌水或者雕塑规则地下降,两边的植物也规则地伴随地势由建筑空间延伸到户外空间。这种镶嵌式的点缀装饰,使得西方式古典园林在植物的掩映下相得益彰。
3.2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辅,其特色在于灵巧的建筑形体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形态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飞檐”、“起翘”等的灵巧外形设计,产生轻盈飞跃的艺术效果[6]。古典建筑因山就水,以千变万化的的形式融合在自然山水中,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由于哲学思想的不同,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建筑统率着园林,并且园林其它要素均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以建筑为中心或起点向外界延伸。西方园林中建筑统领全园,这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美截然不同。
3.3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常以开阔不规则的静态水面出现,艺术地创造出泉、溪涧、瀑布等自然水景观,辅以廊、桥连接,间或岛屿点缀,将不同的自然水景贯穿到园林中,成为园林的构图中心。而西方古典园林中的理水动中求变,多以跌水、喷泉或大面积的几何形式存在,追求人的能力的最大发挥与创造。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中,以水阶梯或者瀑布的理水形式由高而低倾泻而下,水的灵动给人带来节奏感与气势感;而法国凡尔赛宫的大面积几何水面平静开阔,结合建筑,庄重典雅。
3.4山石
在山石的构成上,江南私家园林喜用太湖石,“瘦、透、漏、皱”的标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灵巧、通透的空间艺术特征。北方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借景江南园林于皇家园林之中,充分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堆山置石的高超艺术水平。位处苏州古城区东北隅的狮子林怪石嶙峋,洞壑盘旋,巧夺天工;留园冠云峰高耸奇特,玲珑透皱,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成为江南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峰石美景。
小结
综上所述,东西方两种园林体系独具特色,归根结底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中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大要素嵌合的对大自然景观进行模拟,移天缩地,寄情寓意于山水之中。而西方哲学理念是人定胜天,因此西方古典园林突出的表现人工秩序的规则美。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各有千秋,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2]孔强,李顺,肖彬.构成艺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49-2752.
[3]陈展川.诗意与理性――中西古典园林风格比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3:50-54.
[4] 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J].福建热作科技,2005.30(1):36-37.
[5] 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2):14-16
[6] 焦雷,王春霞.中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2008(8):12-14.
排版保留:作者简介:陈娟,女(1981-),硕士,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讲师,从事园林设计,旅游规划的教学工作。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2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3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4
一、中国园林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园林建筑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功能是第一性的,是房屋建造的目的。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各类建筑的实际使用的要求和生活、生产范围内外环境的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作为园林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园林建筑既能给人提供居住和游览上的方便,同时本身也创造了园林美,也是游人直接的审美对象。与一般的居住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山水风景多曲线相适宜的协调的曲线;为了适宜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变化而多变的布局;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建筑风格。“以园林中的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因此,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园林建筑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象征,中国也将建筑当作了一种文化看待。但它毕竟代表的是当时所处社会时期的产物,它的局限性,使它很难融入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首先,中国古典建筑精致、繁复的优雅外形与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协调,但与现代城市中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的楼宇森林显得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城市空间中,园林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使用对象的生活、学习、社交等多元化的功能;功能性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山水、道路、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是它的背景、延伸和发展,这就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设计理念互为矛盾和对立。在营造现代园林建筑时,要将自然山水、植物和园林建筑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之中,只能是在符合现代园林建筑特征的基础上,以协调外部空间环境的布局作为依据来设计。其次,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往往是在一些非开放性的外部空间环境中打造出来的,这些小环境是不对大多数游人开放的,在园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上也只考虑到了少数游玩对象的需要。而今天随着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出行游玩频率的增加,大量的游人涌入园林中;人们不能静观和漫游,只能随着人流,蜻蜓点水式地看到为止,这完全破坏了传统园林意境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使用对象和非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功能局限性。
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规划
开展深入的古典园林建筑研究,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地域人文特征,去除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营造局限,融入乡土生活的功能延伸,这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满足需求,回归乡土
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是拥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和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园林建筑应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者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以这些需要为重要参考因素进行设计,才能使置身于该园林建筑中的人们有“存在感”。只有在“人性化”思想指导下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满足和完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行为延伸的多元化需求,让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从表象的制式模仿,向营造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转变。
回归乡土,即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在这种面对“原生态”乡土生活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好的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充分认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比如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组成的外在的地理景观特征,以及内在自然的生态属性,来决定各种设计要素的选择和空间环境的布局。尊重园林建筑场地现有的各类乡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合理运用各种当地设计要素,使建筑、小品、园路、植物与周遭乡土环境的基调融合统一,这样才能够最好的营造出拥有地域性园林特色的现代园林建筑作品。
(二)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5
【关键词】山石;理景;古典园林;当代园林;继承创新
山石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古人云“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等,说明古典园林对山石的依赖及理石的重要。在园林造景中,石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山石为主体构成庭园的景观中心。园林景石的应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造景石种类有太湖石、黄石、卵石、花岗石、青石、木化石、石珊瑚等。山石理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同样必不可少。
1 我国古典园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1.1 传统园林景石造型种类
传统园林景石造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借意人间物像,虽几分形似,但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更妙在神传、写意、抒情;后者仿作自然山体,虽一峰一石,以小见大、方寸容天地。
1.1.1 塑物型景石营造园林独特氛围、表达人之主体情怀
一般来说其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稍以加工,则形神兼具,意境提升。这类景石或置于园林入口、前庭,亦可居于廊侧、路端、景窗旁、水池边。如上海豫园香雪堂的“玉玲珑”、苏州狮子林的“嬉狮石”、扬州史公祠的“云曲”等,均是以某种主题来表达景石意境的,它或提领庭园的中心景点,或起到深化园林主题、丰富、补充园林景致等各种作用。古人常因地就势,巧妙布局,将山石亭榭等“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进行和谐布置,摄取大自然的神韵,并以此表达人的主体情怀。
1.1.2 筑山景石摄取大自然神韵
古典园林为仿搬大自然,非常注重山型各部分特征的塑造,如砌筑山峰,一般呈下小上大,营造“似有飞舞势”之奇峰异景。筑山景石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为了峰筑更奇险,还常用岩、壁、峡、洞的手法去强化,达到所谓“一峰华山千寻,一勺江湖万里”的意境。总之意在借石造山景并浓缩自然造化之精华。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古典园林的置山理石形式又有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等手法,经过千年古典园林的发展,已成为传统山石设置的精髓。
1.2 我国传统园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意境美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山理石的核心特色。比如,古典园林中帝王宫苑假山的营造追求“仙山琼宇”的境界,宋代著名宫苑艮岳据记载说“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千岩万壑,古木异卉……卢甘石则天阴也,能云雾,如至深山琼谷”。更多的私家园林的构思多取自然山林幽雅之韵,更多地追求诗情画意。幽远、虚静在众多江南园林中更被凸显。幽远,在中国艺术语言里面含有一种深远、寂寞、超群脱世的境界,寄托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宁静、脱俗、恬淡、出世的人生哲学。“虚静”则是园林拥有者和欣赏者的精神渴求,排俗世俗物的一切干扰和私心杂念,使心胸步入淡泊虚静进而实现容纳万物、与天地造化同契的境地。园林及其体现的人的主体意识,其实折射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
2 古典山石理景法在当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发展
目前,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城乡景观中融进大量山林元素,已在我国各地成为热潮,传统的各种人工造景方式被大量拿来用于当下。在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设计中,石山仍居于重要位置,但从我国近些年的现代风景园林实践来看,像著名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具有自然山石意境和山水林泉意趣的景观并不太多,不少山石景观人工痕迹明显,不能真实地表现传统园林山石理景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有些则与周围景观不能谐调一致,置景显得突兀、生硬、做作。当代山石理景法需要很好地继承学习古代遗产并创新运用,才能适应未来城乡园林景观发展。
2.1 继承发扬古典山石理景传统,并与当下园林景观全新结合
古典园林的壁岩、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等山石设置法仍适用于现代城乡园林布景中。艺术当随时代,园林亦须与时俱进,以“随宜合用,景到随机”为创新求变原则,实际的设计运用中应大胆地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山石理景进行创新式运用。
比如,草坪已成为当代城市风景的基础景观元素,为表现山水意境和山林野致,人们常在草坪上采用散置石理景。散置石可广泛应用于草坪、林下、花径,或坡脚、山坡,或河流溪涧、池畔、水际、池中、岛上等的理景。在运用中要根据草坪类景观特征,在散置石石质种类、散置手法等方面加以变化创新,创意出与草坪景观特征相适宜的散置石理景理想效果。
又如,石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属于水池理景的组成部分。就石矶之石而言,不在形之巧拙,重在理石之精微。在设计构思上,石矶位置的选择、石矶如何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石矶与驳岸、石矶与水际植物、石矶与鱼乐等传统石矶组景类型,对今天仍有启迪借鉴意义,但当代开放型、广阔型造园中,石矶运用也须有不同于古代园林之处。
2.2 在传统理石法基础上探索新型塑石模式
园林山石比较适合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山石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结合,以建造优美的、合于时代律动的新型自然景观,更是今天山石理景的新命题。新材料、新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现代园林山石中。比如,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有机树脂、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塑石”。“塑石”的优点是造型随意、多变,体量可大可小,色彩多变,而且节省石材、节省开支;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塑石材料、技术亦会大有改进,塑石定会更加贴近天然山石本色,令“假”石不亚于“真”石的境界。
2.3 山石与现代建筑景观和谐统一
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已迥异于古人,当代景观多是开放型、广阔式、普及式的,山石设置也宜适应、配合当代城乡景观特征,要与现代建筑、道路、广场等周边景物相协调。这就要求当下园林山石设置既要与四围的现代环境相谐调,又要保持自然野趣、自然山林的审美效果。或应遵循以下几种法则:用石简洁,择要处而置,置石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因其敞开的、开放式环境,置石形式“置”多于“叠”,石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纵向叠垒――这有异于古典园林的局促与繁密;山石的形态上既可以追求神似,也可以拟形象物,但均须依环境及园景表现主题而定。
总之,对古典园林理石手法既不宜舍弃不用,也不宜依样全盘照搬,而应该在继承创新的理念下,面对当下城乡景观现实,使山石的设计配置力求与当代城乡景观有机糅合,并焕发出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计成,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6
关键词:园林植物;文化韵味;多样性保护
引言:园林建设离不开植物设计,植物为园林增添了生命氛围,创造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又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气息,这是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情,这些都能够从园林植物中得到反映和呈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园林文明历史的国家,园林植物在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意境打造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而重要的作用,能够正确赏析园林植物文化,并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我国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分析
1.1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和谐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歌颂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还是社会的建设,都本着“和谐”这一思想理念,园林植物规划建设方面也不例外,我国园林植物的栽种与规划都注重与客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力争在规模、形态、涵义上同客观环境和谐共生。体现出了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培育同环境和谐共生的功能和作用。
1.2渗透着地域风情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思想文化,这一点也能在园林植物上反映出来,由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表现形式。我国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聚集分布于我国的边远地带,他们由于自身特殊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民族文化信仰,使得其园林植物景观也显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1.3体现着生态文明气息
生态建设、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流,在园林植物建设方面也必不可少。我国当前的园林植物体现出浓厚的生态文化气息,也是一种新文化、新内涵,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人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园林植物也在朝着有利于生态方向建设与发展。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发展程度高的大城市重点加强了对园林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例如:上海在自身的园林植物规划与布局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生态价值和意义,植物结构规划切实参照地域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体现出积极的生态意义,也就是群落下层植物的布局要接受上层植物的领导,植物类型较为复杂、多样,体现出彼此和谐共生,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生态性效果。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园林植物规划也体现出广泛的生态学意义,那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等等。
1.4民族文化的展示
在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有很多是可以应用于绿化美化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指人为种植的、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植物.园林植物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植物与文化的关联性,因为园林植物的选择必然是文化审美的结果.中国园林植物的历史几乎与社会历史同步.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中记有:“帝相元年(公元前1936),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令武罗伯植芍于后苑.”虽然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此说,但也表明园林植物栽植的历史久远.在周代园林植物已经应用广泛,《诗经》中提到的100多种
植物,很多可以被用于园林,如桃、棣棠、兰、松、竹等.比较有代表性是《诗经・郑风》中的《溱洧》,讲到春日男女共同秉兰出游,离别时互赠芍药.屈原的长诗《离骚》中说到自己在园中种植兰花、香蕙、芍药、揭车、杜衡和香芷,身上佩带江离、白芷、秋兰等香草,诗中还提到木兰、冬青、花椒、玉桂、、芙蓉等园林植物.秦汉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秦代上林苑中有奇花异草300多种,到汉代的上林苑有花木
2000多种.经过魏晋隋唐宋元各朝,到明清园林植物栽培业已成为了独立的产业.中国园林植物对于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大量的植物被引种到国外,为世界的园林贡献了植物材料,仅威尔逊就引种了1000多种,因此他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的主要框架
2.1保护预警的对象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概念,是构建在实物的特性(设计、材料、技术和位置)基础上,1994年在日本奈良举行了关于遗产真实性的讨论,在原有的真实性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七个方面(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外在的因素),超越了对遗产个体的评价,将遗产作为传达有形和无形信息的总和来评价。中国城市古典园林的真实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特例,其形成期与鼎盛期往往分属不同年代,也就是说享有如今盛誉的古典园林不是某一特定历史年代所建成,它是时光雕刻和岁月凝聚的结果。传统的古典园林遗产保护将园林作为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在这种理论研究的态度下往往将古典园林进行博物馆式冷冻保存,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独立于城市人居环境而存在的个体文物,在城市发展史中,园林自身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并且往往和城市的生活、生产活动保持着某种联系,具有某种城市功能。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也不应将园林隔离在城市生活之外。如何将古典园林这一宝贵空间转化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资源,并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古典园林的保护中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2保护预警的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更是遗产地城市的城市特色。文化遗产作为建成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传统文化以相当强烈而清晰的图式透过建成环境而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古典园林有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离开了其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它本身所包含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就会被大大地削弱,它蕴藏着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也就会逐渐丧失。对于城市古典园林的保护与预警不仅仅局限于在园林内部的景观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应向园林周边和城市进行扩展,延续其与城市的关系和空间格局,使得园林景致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共融,成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保护预警的方法
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包含了多方面的目标和内容,相应的指标体系通常覆盖到多种类型的数据,来源多样,量大庞杂,需对这些古典园林遗产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管理和分析,工作难度较高,工作量庞大。在进行保护预警工作时应科学地制定计划,合理地理顺工作流程,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当适应不同对象和任务的要求,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选择。
结束语
我国园林植物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彰显出了一定的文化特色,我国必须意识到园林植物的文化特色,深刻理解并领悟这些文化特色与文化风情,维护我国园林植物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园林文化多样性保护,提高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速度,使我国的园林植物文化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