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范文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098-01
作者简介:黄艳洪(1981-),女,广东佛山人,本科,会计。研究方向:固定资产信息化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医院顺利开展医疗研究与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此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固定资管理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重购置轻视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同时,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以及规章体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管理体制与实际的监管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账目无法查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资产不明,甚至固定资产丢失与损坏等严重情况。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混乱不堪,加大管理的难度。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一切固定资产都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计算机设备由网络信息科管理,医疗器械则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等。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医院的国资办、网络信息科和设备管理科等相互间的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迅速、高效的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严重。3.管理人员不稳定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室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相关人员变换或调离本职位之后,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不但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浪费或低效使用,甚至会对医院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1]。
二、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医院固定资产内外管理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已被列为医改方案的重要实施工具,新制定的医院资产相关制度也对医院的资产规模、成本确定、成本计算体系和预算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资产的流动周期,将资产的分配、使用、收益与评估等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覆盖,满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以及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际需要。
2.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需要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盘活现存的资产,推动现存资产的整合、调配与公用,增强固定资产的是使用价值,将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小化,杜绝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流失,确保固定资产调剂的高效性,保障医疗设备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3.医院网络覆盖高效性的需要
网络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使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具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版系统的试用,更让诸多医院人员认识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与重要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都为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更证明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2]。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补充与完善,更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支撑。因此,明确医院资产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科学分配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全方位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结构、状态、存量与效用等,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与高效化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等。利用多种方式或途径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不断巩固与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树立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能够及时了解并,充分挖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中,可以促进其管理成效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超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就可以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每个固定资产都设置相对应的条形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登记,建立计算机与条形码识别器间的连接,快速获取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再例如,图书馆的RFID的书记防盗管理模式,就可以借用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把防盗、消磁等功能列入进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块后,可以有效地将贵重固定资产纳入到高强度的管理保护中,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居益君,董祥龙,朱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常骁毅,吴智泉,曹枫.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4).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范文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57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2
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于2006年底开始逐步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迄今为止,现管理系统中建立的设备卡片数量已达1.1万张,金额逾3.5亿元。由于设备品种繁多、使用地点分散、金额庞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部门间多头管理和管理软件自身功能的不足,导致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在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工作量大、资产清查核对难、管理部门间对账难等问题。
1 目前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软件部分功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第一,现有的管理系统不提供条形码,因无法使用条码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实物进行管理,导致实物缺少唯一标识,实物身份识别难,资产盘点工作繁重,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错盘、漏盘、重盘现象,无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第二,固定资产未能严格按财务制度分类,各归口管理部门分类标准不统一,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不能根据会计核算办法,实现按医疗部门、药品部门等分类统计。第三,固定资产基础信息记录不全,一些重要信息系统未能全面记录。第四,信息管理分散,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是用友财务软件和中联HIS两套不同的管理系统,因为受现HIS系统功能的制约,如无法提供卡片的资产分类码,财务系统无法识别等问题,故两管理系统间没有实现数据交互,现使用的是两部门在各自管理系统建账,人工对账调账的工作模式。受管理部门间相互独立的多头管理方式的影响,汇总到财务账上势必会造成一定误差,固定资产的管理很难确保账、卡、物的一致性,进而影响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制度,所有固定资产由医院国资办统一管理,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由信息网络科管理,医疗设备由设备科管理等。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国资办与资产管理部门间、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间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管理职能分散,相互间沟通较少,存在互相扯皮、处置工作滞后等现象。此外,分级管理方面也出现脱节,造成固定资产账卡、账实不符。
1.3 使用科室缺乏专人管理
科室固定资产的损毁、调出、报废不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或擅自处理而不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做相应调整处置;对离职调动人员的资产移交工作缺乏专人监管,科室人员调走或变换时“物随人走”,或变更报废没有按规定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年终清资盘查时出现使用部门无物而资产管理部门有账,或使用部门有物而资产管理部门无账的情况,卡不随物移动,造成账实不符。
2 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
2.1 管理固定资产条形码
固定资产入库时即赋予每个固定资产唯一的“资产身份证”――条形码,可根据设备编码、名称、品牌等制作条形码。通过先进的条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清理到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从而从资产产生的源头开始控制,实现资产源头管理,为单位资产评估、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系统支持固定资产条形码标签打印及使用扫描器扫描条形码采集数据方式,从而解决由于固定资产放置分散而引起的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使数据采集更加安全可靠,灵活方便。使用条形码标签,只要按动扫描键即可获得任何物品的所有信息。
2.2 建立具备整体功能的管理平台
2.2.1 强大的实用功能
(1)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新增、领用、状态变更、报废、折旧、借用、使用部门变更、维修保养、资产调换、管理员权限设定、各种报表打印、组合查询等。可以查询每一件固定资产从购入、入账、投入使用、设备维修、折旧情况、以至退出使用的全部信息。动态查询功能能保证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全部信息资料,且提供所有查询结果导出Excel文件。资产批量折旧可减少大量重复工作,并保证数据准确性,自定义报表编制迅速准确,可满足各方管理需求。灵活的数据导入,可将HIS系统数据导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提供与财务管理软件接口文件,与财务进行在线对账。
(2)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支持使用扫描器扫描条形码以采集数据,统计得出盘点清单。扫描器扫过条码标签后,即可准确识别每一个实物身份并将识别信息存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中,能准确快速地完成清查核对实物的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保证使用部门在实物统计时第一手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权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充分考虑到每个操作员的不同职责,为每个操作员制定相应的操作权限,通过用户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不同操作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效操作。当使用用户过多,为方便管理,系统支持用户组设定模式,可对每位用户设置相应的用户组,并对用户组进行权限设定,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稳定性,又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2.2.2 整合管理信息
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结合医院管理要求,明确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以整合两系统为核心,使财务和HIS管理系统间的信息实现同步、数据共享、账卡一致,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业务重叠,避免数据重复,实现高效率、集成化,为医院数据统计分析、即时决策、动态控制、量化评估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2.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动整个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负有组织、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因此,财务部门要密切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作,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办法,如完善大型设备论证制度、固定资产申购、验收、入账、调拨、报废、捐赠、清查等制度。对特殊业务,如规范捐赠固定资产入账程序、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设备更新换代、财产目录的制定等,使固定资产管理环节操作有章可循,从而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4 加强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
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科室主任为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管全科固定资产的配置及使用情况;设立由专人负责的科室资产管理岗位,负责科室的资产台账,资产调入、变动、转移、报废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科室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科室固定资产的入、出、报废等的登记及现有实物的使用情况。通过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差错,建立相互监督机制,防止擅自处理资产等问题的发生,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3 结 语
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全面。
主要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范文3
[关键词]公共物品 政府信息资源 公共获取 政府信息定位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物品理论概述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点
“公共物品”一词最早由瑞典人林达尔提出,他提出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林达尔均衡”思想[1]。1954 年萨缪尔逊给出了经典的公共物品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种物品消费的减少。”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
所谓纯公共物品的概念是由马斯格雷夫提出的,它指的是同时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陛两个条件的物品[2]。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有国防、公共安全等,这些物品一旦被国家提供,该国的居民都能享用,同时增加居民一般也不会降低其他居民的国防或公共安全服务。
2.准公共物品
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准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一定值时,将会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
3.私人物品
所谓私人物品,就是对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一类产品或服务的概括,它们是排他的,且具有很强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
(三)公共物品的判定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判别一种物品是否是公共物品:
第一,要先看这种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果有非竞争性,则需进一步分析,从技术上看是否具有非排他胜。如果具有非排他性,则该物品为纯公共物品。
第二,如果该物品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则必然是纯私人物品。
第三,如果该物品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则为共同资源。如果该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但从技术上看能够排他,则要分析排他胜的成本是高还是低。如果成本较低,则属于有排他胜、无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如电影院、高速公路等。
二、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概述
(一)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涵义
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 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和用来处理信息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和信息技术的统称[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给出了政府信息的含义,即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是指政府信息资源能快速、便捷、合理地通过一定方式被一般公众无障碍获取[4]。
(二)政府信息资源的物品属性
根据《条例》的规定以及“公共物品”的判别标准,可以将我国的政府信息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种。
“纯公共物品”的政府信息资源包括:(1)是行政机关公开的一般政务信息或公共信息,如法律法规、公益性信息等;(2)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的政府信息;(3)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开的政府信息。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公共企事业单位。
“准公共物品”的政府信息资源包括:(1)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但是征求第三方同意可以公开的信息;(2)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才能获取的政府信息。
“私人物品”的政府信息资源包括:(1)政府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信息,属于国家所有,公众不得获取。
三、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对策
为保障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法律保障、机制保障和技术保障。
(一)法律保障
我国到2007年才还颁布了《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但是只是条例,还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必须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统一的《信息公开法》,赋予公众政府信息获取权,将《信息公开法》、《条例》地方性政策规定以及知识产权法结合起来,实时更新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法律体系。
(二)机制保障
第一,设立保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协调机构。缺少一个全国性保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主管和协调的机构,使得信息公开和公共获取存在很大的困难。
第二,设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美国建立了成熟的政府CIO制度,为公众了解政府行为提供信息渠道和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提供平台,还设置了专业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5]。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利用公共图书馆推进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资源。这一点在《条例》中已有规定,要做的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第四,加强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 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6]。因此政府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第五,制定我国政府信息定位服务体系。GILS(Government Information Locator Service,政府信息定位服务)是20世纪90年代应用元数据的理念设计的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7]。我国可以引入美国的GILS体系,同时针对我国自身特色,对GILS进行本土化,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府信息定位服务体系。以便对政府信息资源做更进一步的描述,建立自己的政府信息检索机制,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第六,注重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网络环境下相关渠道的开发、建设及促进工作。加速政府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进程,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二是加大对传统信息渠道的建设和完善。
(三)技术保障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公众获取。在泛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来保障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
第二,健全保障信息公共获取的安全体系。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信息资源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尤其是“电子政府”建设使得政府机关公文交换、流通网络化。可能出现人为蓄意破坏,截取、篡改信息,给社会和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带来的危害。因此,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毕娟.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科技管理定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 (11):6-9.
[2]徐德信.政府经济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
[3]姜瑞其.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 (6):45-46.
[4]牛琳琳,黄洁清.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2):25-28.
[5]东方.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41 (5):27-30
[6]邓灵斌,罗贤春.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问题及策略建议[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