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学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生态学的理解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脐血血气分析;胎儿血流动力学;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a)-004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fetal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natal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100 puerperants with fetal distress and other 100 healthy puerperant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Fetal hemodynamic monitoring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values of umbilical artery S/D, RI, PI, P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Fetal hemodynamics; Neonatal asphyxia

新生儿出生后常以Apgar评分法评定新生儿窒息情况,但误诊及漏诊多见。为此,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法及时诊断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尤为重要[1]。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100例胎儿窘迫者和100例非胎儿窘迫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脐血血气分析结合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以评估此两种监测方法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分娩的孕周在37~41+6周的孕妇20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并行剖宫产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1.2±2.3)岁;平均孕周(40.5±0.8)周;同期选择健康剖宫产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0.7±2.4)岁;平均孕周(40.2±0.5)周。排除对胎儿血气情况造成影响的疾病。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参照谢幸等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7分。

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标准:脐血流正常:S/D

脐血动脉pH值标准:pH

1.3 方法

两组均于产前行胎心监护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于胎儿娩出后进行脐血血气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3.1 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 采用IU Elite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 MHz。协助孕产妇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探头放置于孕产妇腹壁上移动或更换,超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取样容积2 cm×2 cm。待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后,选取4~6个清晰、稳定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多普勒频谱图,测量脐动脉S/D、RI、PI值和MCA S/D、RI值。

1.3.2 脐血血气测定方法 在胎儿取出后开始呼吸前,用两把止血钳快速钳夹靠近胎儿端,长约15 cm一段脐带,剪断后用肝素化注射器抽取脐动脉血1 mL,封闭针头,立即应用OSmetech OPTI CCA便携式干式多参数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脐血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脐血pH为(7.08±0.02)、PaO2为(20.7±4.2)mmH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29±0.04)和(24.5±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7、5.958,P

2.2 两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脐动脉S/D值(3.51±0.39)、RI值(0.78±0.12)、PI值(1.74±0.24);对照组脐动脉S/D值(2.45±0.36)、RI值(0.61±0.13)、PI值(1.1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71、9.909、18.121,P

观察组MCA血流S/D值(3.92±0.31)、RI值(0.59±0.13);对照组MCA血流S/D值(4.35±0.34)、RI值(0.7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6、11.304,P

3 讨论

新生儿脐动脉血是胎儿流向绒毛间隙的循环输出血,直接来源于胎儿,从脐动脉抽血样行血气分析检查,可直接反映胎儿气体代谢及酸碱状况,可作为判断围生儿窒息的重要检出指标[4-5]。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脐血pH、PaO2均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能客观、快捷地反映围生儿气体代谢和酸碱状况。

脐动脉是胎儿与胎盘循环的重要血管通道之一,若胎儿因胎盘绒毛血管痉挛、梗死等病变,常使胎儿和胎盘的循环阻力增加,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量减少,引起脐动脉S/D值、RI值、PI值增高[6]。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脐动脉S/D、RI和P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大脑中动脉S/D、RI和PI值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脐动脉各指标增高,大脑中动脉各指标降低,常提示,胎儿宫内血液循环动力变化异常,有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据冯小艳和周抒等[7-8]相关研究报道,监测胎儿脑血流及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均有助于预测胎儿宫内缺氧,该文研究结果与上述两个研究均证实,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在产前加强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脐血血气分析可迅速判断围生期新生儿的缺氧状况。

综上所述,脐血血气分析联合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评估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有助于评估胎儿宫内缺氧及新生儿的缺氧状况,对临床及时处理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熊丽.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9-20.

[2] 崔新红,钮彬,张淑红.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与围产儿预后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42-43.

[3] 伦尼.罗伯顿新生儿学[M].4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56.

[4] 梁燕云,翁郁玲,谭建萍,等.110例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17):6-8.

[5] 冯胜武.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指标与FGR关系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2):180-181,183.

[6] 张真,曹利敏.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91-192.

[7] 冯小艳,卿爽,潘春燕.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9):1197-1198,1201.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 本科生 就业前景

The research about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titude of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Zhang Ying

【Abstract】Through the employed psychological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o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major worry about data results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mak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prospects

1.调查对象:2009年12月对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做了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的调查。参与调查共26人,2人缺席。其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

2.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对自己当前所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时,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3.调查分析:从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态度的数据中,看到我校该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当前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认为较弱,选择“较弱”和“完全没有前途”态度的,男生占其男生总人数90%,女生占其女生总人数56.25%,单看此数据对于就业前景态度,总体并不乐观,而男生普遍比女生消极。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非常复杂,虽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可以反应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作为我校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

3.1 新专业的迷惑。

3.1.1 学校方面:我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新专业,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学校和专业教师有很长的路要走来完善新专业的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校方和学生一起是在走探索之路,这方面会给学生带来就业前景的迷惑。

3.1.2 学生方面:在校方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注重专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就业指导并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如果学生在专业就业前景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会对就业前景感到无力。

3.1.3 专业方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的分支,管理学科是属于软科学。对于大多数人对软科学的学科认识来说,认为实用性很难把握,其实软科学学科属于思想的技术,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但学习好了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而软科学学习的好与坏是需要学生在日后实践中来检验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中很难理解这样的专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具体的前景。

3.2 生源的参差不齐。我校该新专业学生来源参差不齐现象较严重。这里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主要是指学生报考学校及其专业内心自愿程度的差异。内心自愿程度差,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低;相反,内心自愿程度高,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高。如果生源调剂占到专业人数绝大部分,这些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前景预测需要重新调整。而我校该专业学生就存在调剂生较多,内心学习该新专业自愿程度较差,对就业前景担忧是可想而知的。

3.3 就业形势的严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普遍现象对该专业学生在看待自己未来就业前景上担忧是不无例外的。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招收并没有严格的硬性技术界定,加之该专业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在挑选符合组织人才的工作中,该专业部分大学生无形中又会形成偏面的就业思想,把就业不成功归结为社会因素,在严峻就业形势下不看好就业前景。

3.4 就业心理的迷茫。正确就业价值观和实际就业情况的矛盾造成学生就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不敢轻易承担大学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上了几年大学后不甘心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甘心下基层,不甘心从低层做起等等就业思想,而大城市好单位收容大学生的数量有限,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不看好就业前景的原因之一。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校新专业建设。完善新专业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培养,不断在培养专业学生中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该体系要形成我校自己在该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培养特色,完善培养模式、培养形式和培养方法,走专业培养自主创新之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其就业前景的信心。

4.2 在新专业建设发展中突出专业优势吸引优秀生源。完善学生培养制度,加强学生专业培养,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加强新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使其成功就业,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加入到我校新专业的学习中,这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后,可以适当解除学生的就业迷惑。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课程教学;生态意识;大学生

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急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方向。在党的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明确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重大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要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生态文明观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的生态文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进学生身边的案例,对案例逐一深度分析并予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成为危机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对生态危机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带入感,对生态危机意识有更强的生活感官。让学生通过生态学的课程学习,切实感受到生态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学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二、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在通过案例强化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科角度和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掌握生态危机发生与防治的背后机理。学生只有对生态危机有了科学认知,才能形成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态危机的发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构建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思考生态危机防治的具体措施。生态学课程老师通过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机理,来让学生从理性上对生态危机有深层次的认知,进而通过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来帮助其形成生态意识。

三、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

“落地”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学课程老师应更加注重将学生所形成的生态学意识转为日常行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态素质。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践行生态文明的载体与路径,我们可以做的、可以结合的还有很多。在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予以“落地”,要更多地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生态理念,把生态意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

生态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躲避的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普遍不深刻。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态危机的立体宣传,将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答、辩论、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叠加效应,深化对生态意识的认知与落实。

五、整合各方资源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过程复杂而曲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课堂、学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形成合力。一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要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同时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与平台,要更多地利用教育载体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二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路径尚未健全,高校应加强制定与有效引导,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三是强化多媒体运用于社会监督,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与监督作用。四是及时抓取和把握社会主流思想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结合,如在慈善、植树等活动中开创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主题活动,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借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非生态学专业;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67-02

随着生态学理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广泛用,生态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文、理、工、农科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甚至一些高校为非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开设了生态学课程。作为生态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课程,《生态学原理与应用》(以下简称生态学)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选修课程,已经经过5轮课堂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已针对我校区域经济专业特点,对传统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做了适当的修改和改进,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如教学内容尽量考虑财经类院校专业学生的特点,增加有关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有关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等。但是,该课程由于是以理论内容为主,教师易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中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2];同时受学生人数、教学硬件等因素的限制,生态学实习(或实验)的教学内容还未成为我校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态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对生态学教学的需要,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基础和出发点,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适应研究生生态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区域经济专业对生态学知识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还未将非生态(环境)专业学生的生态课程开设为公共必修课,其普及程度远不如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的英语和计算机。而非生态(环境)专业的生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沿用生态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生态学教材,没有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如考虑文科类学生、理工科类学生等不同学生的需要,考虑经贸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等,因此,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对授课内容进行取舍是非常必要的。在讲授生态位概念时将其与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在讲授外来物种相关内容时,以近年来我国由于外来种入侵导致的生态学事件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为例,引入北京的福寿螺、闽江的水葫芦、西双版纳的飞机草等例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事件的成因及其生态危害,增强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讲授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内容时与区域经济发展可能受到的影响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而且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发展。

二、改革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课堂讨论是研究生生态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生态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是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易引起研究生的关注,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两大系统,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条件,经济系统依附于生态系统而存在,运行良好的经济系统是建立在生态系统平衡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前提;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不利于经济系统的构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阻碍作用。同时,经济的发展会加快生态产业的研发和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对这一关键问题进行讲授的基础上,设置疑点开展启发式课堂讨论,突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开放式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就经济发展重要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台进行8―10分钟的发言,老师和同学随后提问进行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研究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限制条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制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了解本地区和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和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是教学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而现在的课程还没有把认识地区和地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使得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难以很好地结合。目前,我校在这方面还是薄弱环节,只是在上课期间老师带领学生到城市周边进行短暂的体验性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拟在未来教学改革中,设置专门的教学实习环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系统地了解城市和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增强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认识以及对区域环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限制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

在讲授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群落和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时,传统的讲解较为单一乏味,很难吸引非生态学专业学生对这些相关内容的兴趣和热情。BBC的一些生态教育影像内容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的最佳影像材料,如“植物私生活”、“行星地球”和“生命的未来”等。这些影像内容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有关理论部分配以BBC生态教育影像内容,借助影像所展现的自然界生物与环境生动优美的画面,能很好地克服学生生活空间的局限性和生活经验及实习条件缺乏的缺陷。讲到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时,教师播放BBC的“植物私生活”中的“逆境求生”;讲到种群生态学中的种间关系时,播放“植物私生活”中的“共生”;讲到生物群落时,播放“行星地球”中的“季节森林”。讲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时,教师播放BBC的“生命的未来”的影像,展示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产生影响及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对海马的拯救计划)来拯救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形象、生动又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影像资料,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物生存的智慧及其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影像资料,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是人类必须了解这些生物特性和这些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存在的必要性。

Ψ巧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态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行必要的取舍,以适应不同专业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区域经济管理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增加与区域经济管理有关的生态学内容,并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配合BBC有关生态学的影像资料来说明生态学的原理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王晓军.非生态学专业“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93-94.

[2]胡刚,张忠华.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0):52-53.

A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Methods and Means of Ecology for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of Non-Ecology Major

LIU Zheng-en

(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生态学 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 Theory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ideration

GONG Lu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Abstract Ecology theory lectures covering a lot of knowledg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disciplin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from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multimedia combined blackboar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s extracurricular areas, to promote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 the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form,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evaluation perspective on how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reform carried out ecological theory, proposes thinking.

Key words ecology;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环境治理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均与生态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当前,生态学已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重要性凸显,并渗透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生态学理论授课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数量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工程等课程,涉及范围广,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面对诸多繁杂的理论知识点,传统教学很难起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如何全面提高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与思考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 理论联系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会加剧理论课程的抽象与乏味。虽然生态学课程包含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但课时数较少,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编排上要体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在对基本理论知识解析的同时,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讨学生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增强对案例和示范性内容的补充,来加深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补充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示例,讲解生物对荒漠化、盐渍化环境的适应,加深学生对个体生态学中动植物适应温度、水分和土壤的策略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发挥整体科研实力较强的优势,重视教学环节中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将自身的研究背景和学生的知识背景融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体现个性教学。例如,学院生态学专业教师大部分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中涉及到生态学教学内容的部分添加到课堂讲授中,增进学生对生态学学科前沿方向的了解和把握,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空洞的说教。

2 多媒体结合板书,多样化教学方式

本院生态学专业教师积累并自制了大量具有丰富案例的多媒体课件,极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课程信息量,并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以课件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助于学生把握国内外学科的学术动态。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生态学各种理论的感性认识,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电教片、知名生态学家的专题讲座,也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插表述生态学现象的视频短片,结合课程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但如果不能适当、科学地使用多媒体的功能,会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学生被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忽略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教学过程生动但缺乏深度。因此,多媒体教学需要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章节主要内容列于多媒体幕布旁边的黑板上,使学生从总体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的部分可以是对所涉及理论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主线,合理、适当地安排多媒体内容。两种教学方式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生态学;BOPPPS模型;BOPPPS式教学;教学过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

目前,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开设较为广泛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就是《生态学》,其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历经140余年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已然成了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的依据和手段[1]。而且,作为探究地球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间互相作用的学科,其应用性和交叉性都很强[2~4]。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我国已经把生态学划分为一级学科。

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生态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同时也对《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提出的要求更高了,而且课程安排还要更具前瞻性了。因此,该课题研究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探讨并实践总结了生态学课程的模式。

1.《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脱节

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学大纲和书本知识,而没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不能将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讲授的知识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造成学与用的脱节,不能将理论方法有效地应用于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估、维护及恢复。

1.2 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也就需要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普通高校主要的手段,该模式以老师宣讲为主,而学生则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很好的区分,针对性不强,且教学的媒介以单一、传统的板书或者幻灯为主,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显得尤为被动,一堂课下来对教授的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并运用于实践,从而阻碍了对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3 单一的考核方式

我国普通高校现在采用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卷面考试,较为单一,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无法真正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在平时上课不听讲,而临时抱佛脚。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平时疏于学习、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只注重最后的考试分数的不良习惯,也助长了学生学习投机侥幸心理。

2.BOPPPS模型

起源于欧美地区的BOPPPS教学模型,是教师用以评量课程设计的工具。BOPPPS模型是把教学内容切割为一个个小单元,每个教学小单元内都有其起承转合,因此所有小单元组合而成的单元课堂,亦遵循起承转合的脉络。BOPPPS便是将课程依起承转合分为六个阶段,依次为: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s)、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5] 。各个要素的含义如表1所示,还给出了Why、Who、What、How和Whether or not这5W教学要素在BOPPPS模型中出现的位置[6-7]。

3.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引入BOPPPS 式教学模式

3.1 BOPPPS 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对于每个知识点,明确描述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围绕该教学目标,按照 BOPPPS 模型展开教学过程的设计。BOPPPS 模型从学生怎样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利用多种方式诱发学生对该知识的兴趣,通过前测掌握学生当前水平以便灵活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再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学生主动学习环节,然后通过后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给予概括。

3.2 BOPPPS在生态学各个教学环节的应用

生态学内容广、领域多,且涵盖基础、应用等多方面,还涉及到很多生态阶元与层次,教师单独靠教授是无法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的[8]。同时,《生态学》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态学教学的要求,所以,必须改革和调整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本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9]。

对此,该文就课程教授中的实践检验教学方式进行如下介绍。

(1) 课程的导入

在涉及到全球变化问题时,通过介绍大气和水体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消失、荒漠化加剧、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介绍电影如《寂静的春天》、《后天》等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等引起关注,对学生逐步进行引导,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 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更是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因为生态学内容广、涉及领域多,还涵盖基础、应用等方面,还与诸多层次和生态阶元相关联。因此,明确地传达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程度,及时修正对重点知识的认识偏差,对所授内容依据自己的特点有侧重的学习掌握。例如:在讲授有关种群调节的这一知识点时,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六大假说或学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争论焦点,以及各学派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其剥离开,单一地学习。

(3) 课前的测试

在授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经认真思考后,给出了许多丰富多彩问题和相应的解释,借此准确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水这一生态因子对动植物的作用和影响都有哪些方面,水的含量过高或过低会对动植物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等等。

(4) 参与式学习,即互动

采取以教师为主的讨论学习,或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以及学生间互助、团体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讨论。另外,对于相关学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对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课程进展以及讨论方向有所了解。例如:

①主题讨论:针对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生态、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等较为热门的主题进行讨论,分小组进行PPT讲演,提高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这一主题时,学生小组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大量的搜集资料,以PPT的形式,并通过精彩的讲解,向大家展示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草原植被变化及不同时期的植被图片,为此,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重建等问题,使其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

②成立创新工作室,设立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课题讨论:结合生态学原理及专业特点,确立一个研究小组课题,并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结果,要各抒己见,从讨论中总结出各自的经验以及所受到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专题讲座:根据当前生态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或者是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相关专业进行专题讲座。例如:我们曾多次邀请国外资深的教授及年轻博士为学生进行有关群落多样性、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的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使学生了解到生态学的最新领域;

(5) 课程学习效果实时检测及总结

提出与课程理论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已讲授知识进行回顾,更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彻底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

4.结语

《生态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态学原理以及方法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还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BOPPPS 式教学模式可以真正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很好的激发,促进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该模式较为突出的特点。生态学课堂教学时,把BOPPPS 式教学模式用于实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适度、适时、适当、适法地引导学生,把握好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以及合理切入、组织讨论、揭示规律、解释疑惑等环节,通过引入、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阐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浅谈生态学教学中的寓教于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50~151.

[2]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戈峰.现代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牛翠娟.基础生态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5] 刘玲玉.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微课”设计探索[J].时代报告,2014:169,171.

[6] 陈卫卫,鲍爱华,李清,李志刚,唐艳琴.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8~11,18.

[7] 郑倩冰,刘洋,朱培栋,胡罡.面向多层次认知域教学目标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2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