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教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教育研究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1

1.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

教师要通过领导讲话、专家报告、问题研讨、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努力使教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考虑到21世纪对教育的需求,根据当前教师教育思想现状,在教师中大力提倡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开发学生潜能的观念、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让教师从心里感受到学生中有着很大的创造潜能,有待教师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完全可能的。

2.建立教育创新机制

为了唤醒教师的主体性,应一致将“领导教工”的行政管理模式,变为“领导教工”的主体参与式,特别强调教工是学校的主人,发动大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为了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我们还建立了公平竞争的机制。无论是校级做课还是参加市里评优,公平竞争,给每个人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活了全体教师的创造能力,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坚持开展“教育沙龙”活动,“专题研究”活动、“建模、说模”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二 实施创新教育,应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新机制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达到目标,学校启动了“双健”工程――“培养学生普遍具有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工程”。

经过研究论证,我们把培养健全人格的侧重点确定为: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公共意识,保护自然、爱护校园,尊老爱幼的公德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发展吉林、强盛国家的民族意识,把培养健康心理的侧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和谐相处、善于沟通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当代小学生身上所特有的日益膨胀着的自主性,决定了学校德育必须摒弃空洞的说教,而采取灵活多变、易为小学生接受的方式。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具有我校自己特色的系列活动:(1)开展“做文明小主人”活动。(2)开辟红领巾世纪林,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3)开展“做父母的小助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关爱亲人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品质。(4)举办“小蜜蜂精品陈列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小制作、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自信心和成功意识。(5)组织军训和“勇敢者夏令营”。(6)设立“知心朋友”信箱,给学生开辟可以倾心声的场所,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矫正心理偏差,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氛围。

三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

课程改革既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工程,我校在改革课程内容方面主要遵循三条原则:(1)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原则。(2)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原则。(3)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为原则。

教师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应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要鼓励学生敢为人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乐学、会学、能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创造本领。“乐学”,一是要求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微笑讲课堂。二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其乐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学、电化手段,生动的语言描述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三是对学生坚持鼓励为主,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乐趣,得到精神的满足。四是要培养学生愿望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使之人格化、品质化、“会学”,一是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应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心中有数,结合年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特点,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二是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尽量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三是要培养学生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能创”,首先是要求教师解放思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有待于教师去开发,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题,陈述不同意见。

第三,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作业或练习,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杠杆。通过一年多的研究与探索,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题目,总结出了八条经验:(1)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鼓励学生质疑问题;(3)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4)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鼓励直觉思维;(5)教会学生联系和联想;(6)鼓励学生综合;(7)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8)布置创造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创造舞台。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2

关键词:幼儿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创新精神就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言,仅仅处于启蒙阶段。

在创新教育中,多年来,有的教师存在一些误区。如,片面强调求异思维,教师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让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只要幼儿进行了创造,“与别人不一样”就行,教师会表扬鼓励。如一样,教师一般反应平淡。因此,在幼儿出于引起他人注意和教师表扬的目的而作出某种“别出心裁”的举动时,教师虽然有时能意识到这些举动有点不妥,但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教师担心正面的教育处理可能会伤害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一种则是片面地追求创造结果。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某个教育活动环节让幼儿“发挥创造性”,让幼儿“随便做”要“与别人不一样”,但当幼儿冷不防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往往毫无思想准备不予理睬,甚至无情地加以批评、否定、制止。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教师往往忽视甚至抹杀幼儿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片面地追求创造结果,不仅增加幼儿的负担,而且隔断了幼儿创造与鲜活的生活实践、生动的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错失了它们为幼儿创造提供的契机。

幼儿创新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内隐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等。幼儿创新教育是一个挖掘潜能的过程,教师如何挖掘,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呢?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着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首先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好朋友。走近孩子,蹲下来,多听孩子的建议,多问孩子的意愿,虚心向孩子学习,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千万别按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大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二、为增强幼儿创新意识,精心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具有好奇心是幼儿期的年龄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如,听到外面锣鼓响了,总想跑出去看看,看见教师手里的手偶,总想去摸摸,听到有声音的玩具,总想看看哪儿出声。而且还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我们应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绝不能不耐烦地说:“去去去,真麻烦。”或很神秘地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之类的话,这样会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慢慢减少,创造的热情也随之降低。另外,我们也可以经常向孩子提出种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让幼儿借助动作和思维去操作材料和环境,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索、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将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因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促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兴趣。

三、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积极提供各种操作的机会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那种不依常规,寻求异变,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就称为发散性思维。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他的思维活力经常处于十分活跃、十分开阔的状态。能沿着各种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和提出新颖的见解,这是影响一个人创造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在一日生活和各领域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扩散性思维的机会。如,可以在美术活动训练“添画”、在科学领域中图形想象等。

四、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有意创设富有挑战的游戏活动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语言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孩子制作的玩具尽管很简陋,却是他们的发明创造。同时我们要对孩子们的游戏进行间接、侧面的指导,充分调动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马上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而应该用提问、启发和建议等方法,或提供一些有助于克服困难的物质条件,引导和帮助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过程不仅是幼儿舒展动作,释放精力,获得并体验成功的自我满足过程,更是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孕育和引发的过程。

五、为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性

对于某个个体来说,撇开简单模仿,能把两根鞋带第一次系在一起就是创新,能把某块积木想象成楼房、汽车就是创新。然而对他人或对某一个群体来说,或许这些游戏不再新鲜,而这些“创造”已经没有价值。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或抹杀个体的创意,那将是对个体创新精神萌芽的无情摧残。同样,如果我们对个体的独特创意不及时发现、鼓励或不加珍惜甚至鄙视的话,这对个体的创新精神培养也是无益的。

总之,教师要了解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幼儿的特殊性及其创造力的特点,确立一种幼儿创造观。善于发现,积极引导,注重探索,真诚呵护,幼儿的“创造性”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创新艺术;研究生;教育

一、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发创新型的思维模式,同时注重理论经验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教育与当前时代背景下所亟需的新科技新趋势结合得十分紧密,着重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创新教育的内涵十分广阔,层次体系涵盖了教育观念的革新、环境与硬件设施的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二)创新教育的目标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采取创新的思维模式进行实践。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一方面学生个体能构建独立的思维体系,进而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创新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创新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应摆在基础性地位。

(三)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影响牵动着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命活力。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重任在肩。高校创新教育直接面向即将走向社会,参与到建设祖国大业的年轻人。为了适应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造大国,新兴科技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亟需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现状,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二、艺术类研究生

(一)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要素分析

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有其特殊性,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基础上,更着重要求原创意概念的开发拓展能力和新兴科学技术手段、表现方法的运用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对信息爆炸时代的脉动敏锐的感知和捕捉能力。艺术类研究生既要广泛探索、深入钻研,还要敢于表达,善于展现。对创新素质的高要求渗透在艺术类研究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必须深入贯彻在艺术类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

(二)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动机当今社会对于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存在着功利性的误区,不少学生认为艺术硕士学位门槛低,抱着混文凭的错误思想。事实上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之外,尤为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这点上,仅仅有相当文化水平,却缺乏专业学习热情和创造天赋的学生是达不到标准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艺术创意人才的亟需,良好的薪酬条件,吸引了大批艺术类专业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一部分并不具备培养能力的高校在市场效益面前盲目开设艺术类研究生专业,收取高额的培养费用,追求经济利,最终因为达不到预期培养目标,导致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与社会严重脱节,不能迅速适应就业,造成多方的资源浪费。2.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我国高校现阶段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建立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针对艺术类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教学计划尚不完善,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当前不少专家学者也已经认识到,针对高层次、多元化、应用型、复合型艺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找准定位,逐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此之上做近一步的研究与论证。3.硬件设施艺术类专业培养对设备、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硬件投入的需求较高,高校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投入巨大,往往都面临着资源性的障碍。艺术类研究生创新教育一旦缺乏所需的条件,往往就不能顺利完成培养计划,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上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广泛涉及诸多领域,尤其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培养艺术类研究生亟需加大实践平台的建设。4.师资建设艺术类专业研究生导师需具备相当深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创作能力,能够带动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创作实践,在教学科研梯队中发挥领队作用。但在创新教育的环节,研究生导师和教师或面临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尴尬现状,高校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培养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举措

(一)课程设置

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艺术类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要注重收集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中的评价反馈,以动态的教学理念及时修改和补充课程设置方案。以创意表达为中心,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力图改变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研究生课程结构不合理,设置滞后,不适应行业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补充,艺术类研究生应广泛设置专业任选课程和非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多媒体平台网络教学,加大这类课程的考核比重,有利于发挥艺术类专业的特性,提高学生认识的广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增加课外的实践训练,多元化个性化地针对性培养人才。教学上采取学分制和工作室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导师和专业方向,有目标地发展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动权,同时能在科研和创作上有所成就和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树立新思维,采用新手段,调整新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资料,调整思路,总结实践经验或反思教训。教师进行指导实践,也能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考核制度

改变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理念,艺术类专业研究生培养当前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必须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有机结合,不能将考试成绩和学术水平作为唯一衡量标准,重视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科研实践能力。对于艺术类研究生的考核考查应该结合其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创意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意识的敏锐度,原创作能力、表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协调性等诸多因素综合评判。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考核缺乏灵活性和宽容度,以标准、硬性、单一的要求居多的评价体系。改变学生疲于应付考试、作业,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自主性的不良现状。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艺术个性的长足发展。高等院校也应尽快制定完善艺术类研究生创新教育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论证其可行性,不断提升艺术类研究生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升人才创造力,激发产业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引领行业的长足发展。

(三)队伍建设

根据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专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创新创业学科理论及实践知识能力。其次建立一支以专家、企业家为主的兼职队伍,提供创新创业实战的指导;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师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鼓励教师致力于教学实践型工作,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这种评价机制不仅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发,而且对创意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资源配制

采取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以实践教学为宗旨的开放、互动、多途径参与企业项目,使研究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未来自身所处的领域,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有针对性地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走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困境。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既具有社会适应性,又具有行业前瞻性。通过创建研究生导师工作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以项目驱动式、模拟实战式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参加大创竞赛、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以及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其次,建立并依托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有针对性地具体指导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动。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工作室为平台,采用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形式,以艺术类专业研究生为核心,导师指导,本科生参与的团队模式,进行商业设计、短片创作和科研项目多种实践活动,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梯队,发展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结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4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education is analyzed, and basic idea, viewpoint, and ways of computer innovation education are proposed.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practice.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创新;知识结构

Key words: computer;education innovation;knowledg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08-02

0引言

计算机及其技术本身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其自身的普及、传播就应具有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几年来,我们面对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通过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计算机创新教育的探索

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领域,显然传统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已不能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1],如何面对计算机教育进行创新,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调整知识结构,改革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造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以示例示范为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创建适应学生的系列多媒体课件;建立与新教学模式相一致的考核方法,使成绩与能力相匹配。围绕这一思路,我们的基本观点和做法是:

1.1 调整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调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课程内知识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解决课程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使课程的教学分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学科前沿发展问题几个部分。二、专业课程整体知识框架的调整,使知识框架结构既涵盖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社会广泛应用的实用性技术,还包括计算机知识结合前沿性在专业方面发挥特长,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

1.2 精讲多练精讲即对于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课堂教学力争压缩在较短学时内,讲述重点难点。计算机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好,通过对计算机课程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其课堂内容的教学完全可以在较短的学时以内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时数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减轻,因为需要“精讲”的教学内容贵在于精,即重点的把握程度、难点的分析程度、知识结构布局的合理程度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要了如指掌,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情况,分析难点,确定攻破难点的方法,研究材料的体系结构,用准确的语言,合适的教法,精辟的讲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多练,即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尽可能可能多的上机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这里提到的尽可能多的上机时间,并不是原来的教学计划学时外的上机操作,而是教学计划内的、和教学内容浑然一体的上机,应由任课教师直接指导,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1.3 提倡单元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把系统化和工程化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单元设计在注重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按课件总体设计的总思路前进,以便完成所有单元学习之后的课程设计,通过对单元设计的有效整合,接口封装,从而使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结构的整体整合,在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有一次质的飞跃[2]。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整体操作,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工程化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培养软件设计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从内心更加热爱所学的知识。

1.4 建立完整的示例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一门课程首先要求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建立一个能够包容所有知识内容的、有一定设计思想的模型即“建模”。向学生展示出该课程总体知识总貌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结构分析使学生对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及其应用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结构与体系的关系,把知识点的每一个细节的运用牢牢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所建立的“模型”要在准确把握知识的体系结构上下工夫。高屋建瓴,独具匠心,才能使示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多媒体工具建立与课堂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软件,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课堂知识的含量因为计算机创造性思维发展到了更高层次;自然语言是一种物化的思维形式,传递给计算机后,计算机的高速、大容量和自动化等特征大大的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与作用,形成了一种更高级的物化思维结构“人脑+电脑”,更利于人才的创造性发展和现代计算机知识的传播。

1.6 改革考试方法,使教学评估检测的结果与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一致计算机知识的高度可实践性,决定其考核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笔试形式,因为单独的笔试已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驾驭和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考试机制,采用上机测试、单元设计测试、课程综合设计测试。

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手段一方面使得成绩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成绩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水平,学生、社会就会真正关心成绩,成绩就会成为衡量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从而成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器。

2实践

基于上述的基本思路和观点,我们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上开始实践,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以“精讲多练”为突破口;以目标教学、示范教学为基本途径;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新的考核评估方式为激励机制,分三步全面推进计算机教育和创新教育。

首先,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上开展以“精讲多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前分析出课程的总体框架、重点、难点、历年教学中学生感到难于掌握的章节,哪些是在课堂上要详细介绍的,攻克重点、难点的方法怎样,哪些是要多练的,练习中的可能问题怎样,如何处理,使教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在计算机专业开展以单元设计和课堂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给出每一单元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使学生既有足够的设计选择,充分扩展思维空间,总体上又有所限制,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3]。教师要对学生设计进行详细的审查并开展讨论,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在已有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以使教学生动、直观,同时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传播现代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总结

经过几年的教学创新活动,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领域,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教育创新活动,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为广阔得学习空间,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大为提高。通过教学创新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计算机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模式教育,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全局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这就使得教师面对创新教育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教育思想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此外,要建立与创新教育配套的考试机制。建立与之适应的全新的、多途径的考核模式,构建起一个考试与教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计算机教育创新要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如硬件、软件、人员、社会等各种因素。如何使计算机教育更能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实现与社会的无缝接轨,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宋蓓.以科学发展观实践实验教学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94.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5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

创新教育一般说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在哲学领域以及教育学观念领域内进行理解创新。首先要从保守教育以及墨守成规的教育怪圈内跳出来,转向创新型的思想教育,从文化功能角度来转向文化创新教育的角度。创新教育对全面性的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要建立好广泛的群众基础。让人们在接受创新教育的时候,能够没有其他顾虑,体现人们对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方法,以及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研究与实践成功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培养。

2.基本要求

2.1创新教育要与科学方法相互统一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创新教育对每个学科的要求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让学生通过对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教育的熏陶下,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但是每个学科也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科之间的不同点,需要认识清楚,结合科学的方法,提高专业的素质,在临床医学方面更要清楚的认识其特点。因为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切记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走科学的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之路,达到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目的。

2.2创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在传统的医学教育里,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在临床实践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斗志,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一样的环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时候,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

切实可行地发展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可依靠的理论依据,才能让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走的更稳、更远。我们可以从现阶段的知识背景的理论角度围绕临床医学的教学策略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其具体的实践以我校的实践为案例进行简要谈论。

1.相应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建立研究型的理论课程是最为适合发展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当前社会下,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对社会和医学相结合的需求下,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

2.相应的目标内容

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培养,发展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创造力;在技能与临床专业的双重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医学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在认知度商不深的情况下去发现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其次,在技能专业的操作下,对学生的主要讲课方式是结合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专业操作给学生带来实际的感受,为学生创造专业的技能课程;最后,让学生能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相结合的临床医学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从而解决遇到的难题。

4.对于我校的具体实践一般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首先,建立创新的教育基地,集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院领导的统一规划下建立相关的创新基地以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建设原则。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相关课题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设立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触到相关的临床医学工作,更好更快地接受医学项目,增强其适应能力。

创新教育研究范文6

1.教学理念陈旧。在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教育目标过分强调英语基础的掌握,而对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造成大学生英语实践水平落后,特别是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分重视英语阅读,而忽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致使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视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运用。

2.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英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显示,全国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有的大学中的英语教师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本科毕业生。教师的业务繁重,压力激增,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很不理想。另外,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学研究和相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就相对比较匮乏,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受到影响。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由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人数较多,不利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改背景下,还有很多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中没有创新和突破。

4.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不科学。由于学生在中学的英语水平不同,他们的入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异,致使各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大的悬殊,甚至有的班级有60分的差距,这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出现诸多困难;另外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专业虽然不同,但是公共英语学习的教材却是基本相同的,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5.考核评价方法不全面。当前,衡量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也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考试的题型及内容都是盲目照搬国外的考试,这和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并不能全方位,客观地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会给英语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有效推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水平,为国家培养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方向,可以说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条件已经充分具备。具体体现在:一是国家和社会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对于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中央的有关领导就此问题专门做过指示,特别是教育部曾经就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专门指导,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都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导和制度指导,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二是教育主观部门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也比较统一,并对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心也比较大。因为当前社会是全面发展的一体化社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教育水平,各大高校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发展改革的前景,为了提高大学的知名度,争创一流名牌大学,都在为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三是广大学生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非常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好英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都愿意改变传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方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水平,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大学英语教师一致主张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不管是在授课的方式上,还是在授课的内容上都不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抵触心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都一致主张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希望通过改革来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提供良好的机会。五是社会发展急需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初见端倪,国际化的科学技术活动、国际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于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促使高校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六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各个高校的计算机配备都实现了高端化和精密化,校园网络建设也逐渐实现了普及,这都为大学生学好英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基础,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怎么才能真正落实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高校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大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二是创新英语教学大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听和说上,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更新教学模式。改变单靠一支笔和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四是制定一套合理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改革英语四、六级考试模式,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和多样化。当然,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总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实现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进步。

1.加大高校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改革过程,尤其是需要高校的大力配合和支持。首先,新的英语教学新模式需要一些基本的硬件设施,例如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等,这都需要高校结合具体的英语改革实际进行积极的配备,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各大高校要重视英语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改革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何教育改革将成为空谈,因此,高校要想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进步,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逐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将英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使广大教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第三,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为英语教学渲染积极的氛围。为此,高校要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尽量使让英语教师用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对于这方面的要求,早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就有过明确的要求,各个高校要想实现公共英语改革的新突破,必须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为高校学生学好英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新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在英语教学大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的很多专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好的工作。为了能够落实此次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贯彻方针政策,还要大力推广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优质资源。并要加强听和说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符合学习英语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要基本能听懂CCTV9一些英语节目和新闻。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问题,学生在听CRI的英文广播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在听CNN和BBC会感到困难。在会话方面,学生能用英语去沟通就可以,在语法和用词方面不必要更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说大概意思,能表达清楚就好。学生发音虽然不准,但是对方只要听懂就没问题。英语对学生来说,毕竟是一门外语,不可能和外国人说的一模一样。对于单词的学习,可以从两方面来要求,一个是要求能认识,理解其义。另一个就是要求能记忆并会应用。要求认识的大概在6000个左右,这些单词不用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要求学生会应用的有1000~2000个单词,这些单词要求灵活应用,举一反三,把这门语言学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国外的书籍杂志。再高一个层次就是让学生能读懂综述性的专业论文。因为综述性的论文和专业论文有一定的区别,综述性的论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更容易弄清楚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学生也要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写作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逻辑能力。所以,在大学阶段,要求学生能用英文介绍自己,能写一些简单的信件。当然,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应该不一样。例如,对于一些条件较好,学生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可以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能够阅读并翻译一些专业论文,学会查阅科技资料,能适应双语教学,实现英语学习的更高水平。

3.创新英语教学模式,落实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方法。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以来,制约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进步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为了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要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模式,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应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价值,体现英语教学中趣味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合理吸收和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学生进步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方式。要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现代模式的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新方向。当前,课堂教学仍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因为一些英语语法的掌握、英语阅读的理解、以及英语写作翻译等技巧都需要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也是英语学习最主要的手段。而那些英语教学软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听、说的问题,尤其是在听的方面采用计算机软件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然,英语计算机软件并不仅仅是解决听说的问题,它对于在英语课堂中解决的语法等问题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通过英语软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可以通过英语软件来编排一些英语故事,采取微电影或者小型电视剧的形式去播放,让学生在趣味的故事情节中,学到应有的英语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并不是必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思路,要结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体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实现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语法学习、英语阅读的掌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唤醒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思想意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实现与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实现学习层次上的逐步推进。二是要将大班授课和小班辅导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法、写作技巧、阅读理解等问题进行大班授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个别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可以采用小班辅导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英语个性化发展。大学英语计算机软件的英语学习系统,是高校公共英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英语也要做到精心准备,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软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软件来提高英语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定位,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当然在软件内容的编排和选取上,要将知识性和故事性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趣味性。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将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语法等学习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采用英语软件学习过程中要实现学习和测试的有机结合,只学习而不能测试的学习方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要把测试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每次学习上课结束后,都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测试,已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建立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向。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只要能够超过60分就有学分。可以说是分数之上,60分万岁。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例如,由于学生之间本身就有差异性,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另外,学生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怎么去进行?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是需要采用统一的试卷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学习模式引进了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怎么计算学分呢?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借鉴。第一是学生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不计学分,不过也有一个最基本的通过标准。例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课堂英语教学时在计算学分,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英语,其余时间自主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第二种方案就是把听和说这些内容纳入学分计算中,但是要设置不同的起点,只有通过指定级别之后才能计算学分。当然,学分怎么计算才更加公平、合理、科学,需要各个高校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更加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逐渐研究解决。至今为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要想使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英语四、六级考试必须要进行全面改革。在当下,英语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具备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程序和稳定的管理队伍,如何进行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基本方向谈一下看法。首先,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学习基本要求的检验。其次,要改革英语四、六级考试模式,从以试卷考试方式转向以计算机考试方式。国外的英语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在网上考试,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有特色的大型英语考试试题库,包含了听力部分、阅读理解部分、语法部分等。第三,人们对英语四、六级考试评价不一,从当前效果来看,英语四、六级考试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和约束力。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应看到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巨大影响。当然,对于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决地改掉它。我们要通过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还英语四、六级的本位性,让英语回归工具本性。同时在推动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