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1
一、中国自贸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边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区蓬勃兴起,绝大多数WTO成员都参加了一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中国也充分认识到参与其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在“十五”规划中将“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确定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2004年修订的《外贸法》总则中明确要“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法律基础。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建设实践逐步深入,中国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更加成熟。2007年,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后危机时代稳定外需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需,推动经济增长。机制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在WTO承诺的基础上,成员间逐步取消大多数产品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以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向深层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即努力实现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在内的一体化,这些都是影响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合作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恰恰与中国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相吻合。中国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与其他成员在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中,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扩大规模效应,实现贸易增长,优化贸易结构;扩大服务业等产业的投资领域,实行投资便利化措施,充分发挥中国与其他成员的区位优势,加速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向投资,吸引外部投资,在区域内形成更趋合理的国际分工结构;促进区域内竞争水平的提升,提高生产者效率,实现区域内各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增长需要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目前,中国总体经济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内需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同时,有效利用国外需求扩大对外贸易,推动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就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因此,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与更多国家建立关系紧密的自由贸易区,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与成员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成员国对中国产品出口、企业对外投资的阻碍,从而拓展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空间,使中国以更加有利的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还有利于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增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运作空间和层次,部分改变中国产品出口过于依赖美欧市场的局面。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大幅度增长。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受到歧视性待遇,中国已成为“两反一保”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在“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条件下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有效消除针对中国的歧视性待遇,化解国际贸易争端,还可以更广泛的开拓出口市场,减轻对少数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贸易摩擦风险,改善中国的贸易环境。除贸易摩擦以外,“中国”的甚嚣尘上也对中国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建立更加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通过相互开放、互利共赢的有予有取,扩大彼此的依存关系和共同利益,是消除“中国”,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战略性资源匮乏已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当前,日益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使战略性资源短缺成为影响几乎所有国家的世界性问题,包括石油、粮食、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在内的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地区安全、自然灾害等因素将抬高全球资源产品的供给成本,使未来资源产品的供给弹性缩小。因此从长期看,国际战略性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将日渐趋紧。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制造业为中心,且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急遽上升,资源的国内供需缺口也迅速拉大。其结果是中国不得不从海外获取更多战略性资源。为了缓解资源紧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此同时,有必要加快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步伐,通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与资源输出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展资源的国际获取渠道,增强海外资源供应的稳定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巩固资源保障。
(四)奉行互利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从原来对世界经济影响无足轻重的不发达经济体,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当今中国的发展不再是一个国家内部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因此,中国只有继续奉行互利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及世界利益。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正是中国奉行互利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通过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中国融入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性经济合作安排中,形成遵守相关国际经济规则的外部约束,有助于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不断深化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外交及政治关系,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区域整体利益,进而使中国在扩大开放中既实现自身发展,又能以自身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二、中国自贸区凸显“稳定器”作用
(一)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中国参与FTA的不断深入,货物贸易关税水平不断降低。截至2009年年底,除中国-秘鲁以及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区尚未进入实质性降税以外,其他自由贸易区均已开始实质性关税减让,中国从FTA成员的进口产品关税水平不断降低。
1. 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产品零关税税目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产品零关税税目占比为49.6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5%。
2. 进口产品税率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进口产品简均税率 [注:进口产品简均税率指某一年从某一国家(或地区)实际进口的所有产品6位HS码税率的简均。6位HS码税率是税目税率的简均,即一个国家的税目如果是用8位(10位或更多)HS码表示,那么6位HS码税率是8位(10位或更多)HS码税率的简均]为3.6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7%;税目简均税率(注:税目简均税率指某一年从某一国家(或地区)实际进口的所有产品税目税率的简均)为3.61%,远远低于全国的7.76%,加权平均税率(注:加权平均税率指某一年从某一国家进口产品所征收的关税与进口总额的比值,相比税目简均税率和简均税率,该指标更能反应一国实际进口产品的真实关税水平)]为1.15%,远远低于全国的3.58%。
3. 进口产品税率分布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进口产品关税为0-5%的税目占81%,远远高于全国38%的平均水平。
4. 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产品关税高峰明显少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产品的国内关税高峰(税率是国内平均关税的3倍以上)占税目总数的比例为0.6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国际关税高峰(税率大于15%)占税目总数的比例为3.6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12%。
(二)贸易总量下降,但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FTA伙伴成员的贸易量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FTA成员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1. 中国与FTA成员贸易总额下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2009年中国与FTA成员贸易总额4287亿美元,下降10.10%,低于全国贸易下降速度(13.89%);占当年贸易总额的19.24%,同比增长0.82个百分点(见表1)。
2. 中国对FTA成员出口额下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2009年中国对FTA成员出口贸易额2895亿美元,下降11.13%,低于全国出口贸易下降速度(16.01%);对FTA成员出口贸易额占当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24.09%,同比增长1.32个百分点(见表2)。
3. 中国自FTA成员进口额下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进口贸易额1392亿美元,下降7.87%,低于全国进口贸易下降速度(11.21%);自FTA成员进口贸易额占当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3.84%,同比增长0.50个百分点(见表3)。
(三) 进出口贸易更趋均衡,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不同伙伴成员之间表现很不均衡
1. 中国与FTA伙伴成员的贸易顺差呈缩小之势,但低于全国贸易顺差下降幅度。2009年,中国与FTA伙伴成员贸易顺差1504亿美元,较上年降低13.95%,而当年全国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4.23%。
2. 中国与不同FTA伙伴成员的贸易差额存在很大不同。第一,香港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地之一,但这种顺差主要是因为转口贸易引起的。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贸易主要是转出口,转进口数量较小,因此主要表现为中国的贸易顺差。第二,东盟一直是中国贸易逆差最主要的来源地之一,但最近几年呈明显缩小之势,到2009年,贸易逆差仅为4亿美元。第三,中国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的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2009年已分别达到79亿美元、22亿美元和21亿美元,分别增长57.68%、29.53%和27.69%。
(四)零关税进口额所占比例明显提升,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GATT第24条第8款(b)规定,在自由贸易区内,与源自该区域的产品在各辖区间的重大贸易往来有关的关税及其他限制性商业法规(除了GATT第6条、第7条、第8条、第15条和第20条等所允许的必不可少的关税及其法规之外)都应该取消。因此,零关税进口额是衡量自由贸易区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零关税进口1068亿美元,占自FTA成员进口总额的76.56%,比2007年高10.40个百分点(注:因中国未向UNCTAD TRAINS通报2008年相关数据,因此,此处选择与2007年对比),更高于同期中国平均水平27.96个百分点(见表4)。
(五)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有所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例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有所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向FTA成员出口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92.83%,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例1.9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中国向智利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最高,为98.68%,其次是秘鲁和中国香港,分别是97.66%和95.24%;向中国澳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最低,为67.70%,其次为东盟,为89.06%。
工业制成品进口所占比例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略有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进口工业制成品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为69.49%,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制成品进口所占比例1.7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中国自哥斯达黎加进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最高,为99.09%,其次是中国香港和巴基斯坦,分别是87.39%和84.86%;自秘鲁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最低,为9.63%,其次为新西兰,为14.27%。
(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增长,进口占比下降,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增长,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中国向FTA成员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例下降,但高技术产品[注:本文所指高技术产品为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中的以下产品:医药制造业(ISIC Rev.3_2423),办公、会计和计算机制造业(ISIC Rev.3_30),广播、电视及通信设备制造业(ISIC Rev.3_32)、医疗、精密仪器和光学器具制造业(ISIC Rev.3_33)以及飞机和航天器制造业(ISIC Rev.3_353)。下同]出口却明显上升。2009年,中国向FTA成员出口高技术产品1300亿美元,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2.81%,占对FTA成员出口总额的44.94%,比2008年增长1.11个百分点,且远高于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11.92个百分点。
2. 高技术产品进口占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进口高技术产品561.20亿美元,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7.90%,占对FTA成员进口总额的40.49%,比2008年下降2.80个百分点,但远高于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占比9.21个百分点。
(七) 农产品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上升,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谈判是WTO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同样也是FTA谈判的重要领域。中国与FTA成员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签署FTA对中国农业的影响。2009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与FTA成员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均呈增长态势。
1. 农产品出口占比增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对FTA成员农产品出口82.2亿美元,占对FTA成员出口总额的2.84%,比上年增长0.5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3个百分点。
2. 农产品进口占比增长更快,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产品出口,中国对FTA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更快。2009年,中国自FTA成员农产品进口103.4亿美元,占对FTA成员进口总额的7.43%,比上年增长0.53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0个百分点。部分农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明显受益于双方签署的自由贸易区,以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为例,随着中国对新西兰乳制品进口关税的逐步降低,中国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市场。
3. 农产品贸易存在逆差,但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比例下降。2009年,中国与FTA成员农产品贸易逆差为21.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11.32%,比上年下降0.86个百分点。
(八)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部分领域逆势上扬
中国与FTA成员不断开放货物贸易市场的同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也在不断推进。例如,随着中国―新西兰在教育、旅游、环境、咨询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地和成长最快的海外游客市场。再如,自2010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即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开始实施。
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其中,出口1287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口1575亿美元,同比下降0.3%;逆差288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与FTA成员服务贸易合作不断深入发展,部分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例如,中国―巴基斯坦旅游服务逆势增长。2009年,巴基斯坦到中国旅游人数为8.15万人,在各国来华旅游人数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11.87%的增长,会议、商务人员更是实现了18.40%的高增长,成为当年增幅最大的国家;此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入境旅游人数也实现了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0.03%、17.8%和1.56%。再如,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人员派出情况来看,派往部分FTA成员的人员数量明显增长。以缅甸为例,2009年中国派往缅甸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人员7467人,是2008年的2倍多。
(九)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对外直接投资略有下降
双向投资也是FTA成员间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2009年中国与FTA成员间的双向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与部分FTA成员的双向投资合作也呈现出了逆势上扬的特点。
1. 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且增速较快。2009年,在中国签署的FTA成员中,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澳门位居对华投资前十位,分别位居第一、第四和第九位,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分别为539.93亿美元、38.86亿美元和10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65.40%,比上年增长15.56个百分点。
2. 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下降,但在不同成员间表现不同。2009年,中国对FTA成员投资流量376.2亿美元,同比下降8.5%,而同期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1.1%。对质量投资流量增速最快,增速达736.6%,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流量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71.1%。
三、结论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2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人们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人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即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根据经济效益的这个概念,人们进一步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活动的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笔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这种界定,显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混为一谈,使得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概念来研究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理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其所需要的商品,则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就越低。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多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企业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的,这是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联系。如果企业是理性的,即企业以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则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实现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就会不断提高生产与经营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并不讲究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会缺乏改进生产与经营技术的动力,也不会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不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也就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就是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过程。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在技术外溢的作用下,就会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又会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又迫使企业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会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波动变化,而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则总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
总的来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使得所有企业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是要使得企业在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形成并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率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根本目标,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是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的一个根本区别。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消费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用,则经济社会的生产就能够节约经济资源,减少资源耗费和浪费,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其产品的销售价格越高而成本支出越少,则其经济效益就会越好。现代微观经济学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假设为基础来研究如何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影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多的差别:(1)从市场结构来看,在市场的长期均衡中,相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但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或经济效益是最低的;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会下降,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2)从同一个时点的单个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来看,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产或经营技术水平较高或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显然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未必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中国彩电行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明显低于当前的水平,那时彩电行业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当前的经济效率,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彩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简单,20世纪90年代虽然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落后,但那时市场供小于求,因此,那时彩电企业普遍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当前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先进,但市场供大于求,因此,当前的彩电企业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这一点来看,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而市场供求关系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重新合理界定
本文认为,应该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作重新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高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从企业、产业和国家层次来说,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又可以分外三个层次:(1)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这是对外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益;(2)单个行业的对外贸易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单个行业(如纺织服装或机械电子或化工等等行业)内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这是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影响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是影响三个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本文同时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概念:对外贸易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低。#p#分页标题#e#
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论类似,对外贸易经济效率也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1)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所投入之比,这是对外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率。例如,出口生产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在不需要增加较多投入的情况下便可能获得较多的产出,于是,出口生产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就提高了经济效率。(2)单个行业的对外贸易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单个行业内所有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这是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率。(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重要内容;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率是提高单个行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这两者又是提高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基础。当然,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影响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因素也是不同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率,就是要以较少的经济资源投入通过国际交换来获得较多的产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从整个经济社会来看,经济社会所关注的是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通过市场竞争影响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外贸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外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性动机就会推动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如果缺乏公平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外贸企业就缺乏通过实现技术创新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或者通过“寻租”之类的非公平竞争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就不可能推动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和整体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最为重要的是社会经济要形成公平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环境,并促使外贸企业具有追求较好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
三、当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对该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重要意义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有关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实际上混淆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的概念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认识出现一定的偏差,也难以根据当前的概念来分析如何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率。笔者认为,当前的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概念基本上就是本文的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概念;然而,根据本文的概念界定,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本文通过重新合理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至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从理论上分清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对外贸易经济效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运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够分别明确政府部门与外贸企业在当前不断深化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不同目标与作用。政府部门的目标与作用并非一定要取得较高的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以及实施合理的宏观调控来促使企业通过实现技术创新追求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3
Beseler博士 简历
2001年至今,担任欧盟贸易委员拉米特别顾问
1999-2000年 担任欧盟贸易总司司长、中国入世时欧方首席谈判代表
1996-1999年 担任欧盟对外关系司司长,协调G7政府首脑与北美、远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事处的商务政策和对外关系
1995-1996年 担任欧盟对外关系司副司长
1995年 担任欧盟工业政策司副司长
10月25日,当年(1999-2000年)担任中国入世谈判欧盟首席谈判代表的Beseler博士,在4年之后重新坐在了中国商务部的谈判大厅。
Beseler博士对眼前的一切都十分熟悉,甚至还能记得当时他的一些谈判对手。但今天他的身份是欧盟贸易委员帕拉卡・拉米先生的特别顾问,他到这里的目的也不再是带有“硝烟”色彩的谈判,而是作为“欧盟支持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项目”的专家,就中国入世对欧盟-中国关系的影响及欧盟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协调措施进行评价。同时,他还愉快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Beseler博士也多次来到中国。在今天的评价中,对于中国入世所取得的成绩,他不吝赞美之词;但他同时也直言不讳:“打击盗版,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
Beseler博士描述了当年中国入世谈判时的印象,他说:记得当初中国要加入WTO时,有些人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会与他们受保护的领域竞争,从而影响这些领域的贸易发展。但欧盟对中国入世持乐观态度,我们知道中国是个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入世,会带来许多进入中国的新机遇。Beseler博士认为,中国这些年的变化证明了那些悲观者的错误。中国的公司在贸易出口上有优势,在纺织品出口方面更是第一名,照相机出口达到全球50%,洗衣机出口占20%,冰箱出口占20%。更为重要的是,中欧贸易关系一直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稳步向前迈进,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欧盟东扩:给中国带来新的商机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原来的15个增加到25个,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欧盟东扩,会给世界贸易的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对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有何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Beseler博士认为,从贸易上来看,欧盟吸纳了10个东欧国家,这对于新老欧盟成员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却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机会。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已由原先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Beseler博士说,欧盟的扩大,标志着中欧贸易质的飞跃。首先,欧盟扩大后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能量。扩大后的欧盟拥有4.5亿消费者,市场规模超过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总和。欧盟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25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了世界的1/4。其次,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降低了中国与欧盟的交易成本,因为原中东欧各国的贸易壁垒已被欧盟统一的贸易政策取代,关税同盟的优势开始显现。欧盟东扩之后,原来存在于东欧各国的种种不同关税都将随着加入欧盟而统一,所以进入欧盟市场更为容易。还有,扩大后,欧盟对新成员国财力上的补贴和政策上的扶持,改善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环境,也间接为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促进了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
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 欧盟持欢迎并赞扬态度
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需要修订、清理大批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经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因此与中国入世配套的法律法规“修、立、改、废”的工作就成为全面履行入世义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Beseler博士在高度赞扬了中国入世后逐步地、及时地按照日程表的要求下调、削减了关税税率后,对中国法律法规修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别提到了我国今年4月6日通过的新《对外贸易法》,并依次分析了该法在程序和实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开放透明的政府审批、管理、规制程序完全符合世贸规则
中国新《对外贸易法》修订的三个主要方面之一,就是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实施机制和程序进行具体规定,为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统一的透明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体现政府适度管理的职能。
Beseler博士首先高度赞扬了新《对外贸易法》在程序方面所做出的修订和安排,他指出这些规定使得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审批、管理、规制方面更加开放、透明,这完全遵守了WTO三大原则之透明度原则的要求,也很好地具体落实了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对外贸易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的更加统一透明的承诺。欧盟代表团和欧盟在中国的商会都对此方面的规定表示了欢迎,在欧盟内部法律也有类似的规定,它使欧盟看到了中国稳定、透明以及更加国际化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为欧盟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经贸交往创造了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
充分认识到贸易自由化原则的重要性
Beseler博士说,欧盟高兴地看到新《对外贸易法》在实质方面所做出的修订,中国对外贸易经营和管制方面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欧盟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遵守贸易自由化原则方面比二三十年前所取得的巨大改变,指出其实在三十几年前欧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国能够从过去禁止个人成为外贸经营者而只允许特殊机构在特殊时期享有外贸经营权,到如今新《对外贸易法》将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范围扩大到依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个人,确立了非常灵活的事前贸易权审查机制,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只要求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为国内各类外贸经营者创造了平等条件,细化了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协调统一。新《对外贸易法》的修订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了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自由、便利程度。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Beseler博士认为,欧盟还特别关注到中国新《对外贸易法》的修订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新《对外贸易法》在第五章的重要位置专门规定“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使得欧盟看到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利益。Beseler博士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以往的实践中做得有所欠缺,这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也是“中国―欧盟支持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项目”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此次中国新《对外贸易法》增加这一章的专门规定,使欧盟看到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付出努力的决心和勇气。
尊重国际法规则是促进各国间交流的剂
新《对外贸易法》第16条和第17条列举了在一系列具体情形下,出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考虑,中国政府可以限制、禁止、规制货物、技术等进出口贸易行为。对于该规定欧盟认为其中有些方面是与WTO规则不符合的,欧盟认为中国在尊重国际法规方面还做得不够。Beseler博士认为,从法律角度来讲,国际法规则也就是WTO规则,要得到成员国的充分遵守和尊重,作为国际条约的成员国,一国应首先适用国际法规则的规定,在制定本国法律时,不仅仅只是参照,还要准确、正确地将国际法的有关规则纳入到其本国法律中。他认为,欧盟在国内法的制定方面就充分注意吸收国际法的规则,使得欧盟企业甚至公民都能够熟悉国际法的规则,而公民企业个体也是应该有权在法庭中引用国际法规则的。
进言中国纺织业:利用优势,承担责任,多元化发展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将如期取消。很多人认为,中国作为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国,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可以自由进入任何国家,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中国纺织品服装会遭受长时间的歧视性待遇。对此,Beseler博士认为,《多种纤维协议》的取消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优势,中国可利用这个优势,但是他也特别给与了警示:“中国不要扩张得太厉害,应该注意到中国在纺织品出口上所应承担的责任。2003年,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赤字已经上涨到历史最高水平640亿欧元,预计今年将可能超过这个数字,达到650亿至700亿欧元。”
Beseler博士所说的“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建议中国保持现实的态度,避免重复其它亚洲国家20年前一味扩大出口,保护当地市场的错误。“这只会产生更多的贸易争端。”Beseler博士说。如果中国继续无限制地扩张其纺织品的出口,就可能会面对美国的压力。如果美国关闭市场,那么中国的纺织品就会大量涌入欧盟市场,这样欧盟势必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但是拉米先生强调欧盟不愿再重新启动多纤维协议,因为这样会对中国不利。所以中国应尽量多担负责任,实行出口多元化发展,多元化意味着企业不再生产同一种产品、只出口到同一区域或国家。这样就不会造成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产品产生巨大的恐慌。
在前不久,欧盟贸易委员拉米先生曾提出要结束对于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引起中国纺织行业的高度关注。对此,Beseler博士为拉米“辩护”说:“普惠制”的初衷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优惠政策,而到目前为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对“发展中国家”给出一个标准的定义。欧盟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南部非洲的一些极度贫困国家、孟加拉等一些南亚国家。而对于象中国、新加坡等国家,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和上述那些国家是不同的。所以,拉米先生是对于一些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新的政策,而并非针对某一个国家,比如中国。
关于如何增强欧盟与中国纺织业的交流,Beseler博士说:欧盟希望拉近与中国的距离,特别是和纺织产业的联系。欧盟不希望重新实施《多种纤维协议》,所以愿意和中国纺织产业界加强对话。具体的合作项目可以向欧盟委员会的纺织品专家咨询,我个人认为鼓励更多的欧盟纺织企业在华进行合资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方式,值得推广与发展。
部分领域:欧盟希望中国更多的开放
中国正在履行降低关税的承诺,但是在消除了一些关税壁垒之后,又有一些新的非关税壁垒出现。以欧盟与中国商务部就焦炭配额问题的讨论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焦炭生产国,这不仅为欧盟带来收益,更为中国每年带来上千万欧元的收入。而中方现在单方面宣布削减焦炭生产量,所以欧盟在过去几个月以来一直在与商务部积极地就焦炭产量及配额问题进行磋商,希望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内可以和中方达成协议。欧盟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报以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事关双方的利益。
建筑服务市场的限制
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召开,欧洲的许多建筑商对此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为奥运会的建设贡献来自于欧洲的力量。但是对于外资建筑企业最低投资资本的要求以及对于外国建筑师逗留的时间,我们有许多疑惑。与银行、保险业相比,对于建筑业,最低投资资本的要求似乎并非是最为重要且必须达到的,但是我们对于此项规定还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于外国建筑师在华逗留的限制,我们希望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进行讨论。
金融业存在未适用“国民待遇”的情况
中国对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低资本要求居然是欧洲银行要求的12倍,而对于广大中国银行来说,并没有这么高的资本要求。与此同时,每一家欧洲银行在华设立新的分行,都要求存入至少是日常工作资本的30%作为保证金。保险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的汽车才是中国定义下的“整车”?
在汽车分销领域,对不同车型分类进行分销,这对于欧洲销售商来说是一种折磨。而在合资领域,中国现在规定一个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所选择的合资伙伴不能超过两个,欧盟认为,合资伙伴的数量应该由制造商来自主选择。
还有一个让欧盟困惑的问题就是关于“整车”的定义。中国目前要求:只有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40%的组装汽车才是中国制造的“完全整车”,这种车可以享受到关税优惠,而其他的车以及零部件就不能享受关税优惠。Beseler博士发出疑问:难道整车和用零部件组装的车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进口化妆品应享受更为便利的检验检疫程序
现在中国每年从欧盟进口7500万欧元的化妆品,但是相应的检验检疫程序却极为繁复,不仅要通过中国国家检验检疫局的检验,还要通过各地检验检疫局的检验。而中国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却不用接受这么繁复的检验手续。便利的检验手续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女性,更有利于中欧经贸的发展。
采访行将结束时,当记者向Beseler先生询问作为即将离任的欧盟贸易委员的特别顾问,是否有继续留任的意愿。在记者再三追问下,Beseler先生用他所擅长的“外交语言”回答道:我对于拉米先生即将卸任虽然感到遗憾,但是我知道即将到任的Mandelson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有经验的政治家。尽管贸易委员的特别顾问通常由贸易委员来决定,但我很愿意和新任的贸易委员一起工作。
相关链接:欧盟公布七项措施应对纺织品配额取消
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七项措施,以提升欧洲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应对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
1、 拟定战略计划,搭建技术平台,鼓励先进技术及高附加值纺织服装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2、 欧盟将资助纺织服装工业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者适应变化和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
3、 欧盟建议成员国预留一定的结构性资金用于应对纺织服装工业调整和现代化及开放带来的影响,减轻对一些纺织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4、 欧盟将建一欧洲知识产权网站,促进咨询交流和传播,协助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5、 欧盟将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要求除最不发达国家外的成员降低纺织产品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商务英语 对外贸易 应用
英语是世界性语言,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会说英语,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官方用语。在对外的贸易往来中,英语成为职业化用语即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主要是针对商务方面,其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应用于贸易磋商与谈判、贸易广告、贸易函电、贸易翻译等商业用途。新的时期,商务英语在应用范围、应用模式、应用程度上都与以往相比发生很多变化,需要人们以新视角、新思路来看待商务英语的应用。
一、商务英语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定义为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国家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易活动。本质是一类交易,就离不开交易的各项要素。交易总有宣传产品、讨价还价、互利互信的过程,离不开看货、验货、付款等初级步骤。如果没有语言充当媒介,交易行为就不可能发生。国际交易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只有熟悉他们的用语――商务英语,才能谈妥一笔交易。商务英语就是这一专业化的,完全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职业化语言。这么说来,商务英语就是由国际贸易活动而应运而生的,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必然产物。
商务英语,英文Business English,定义为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单纯应用于对外贸易领域的商务英语又叫Foreign Trade English。商务英语除了应用于对外贸易,更广泛使用在其他领域。商务英语体现于三部分:商务背景、商务语言、商务交际。商务背景主要在于对商务知识的积累,商务语言则是体现个人语言魅力的艺术性发挥,而商务交际更是以商人的头脑,分析商业化信息。商务交际是各项的综合,跟个人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商务英语是一种语言媒介,它应用于各类商业活动,其中包括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学习商务英语,既是学一种语言,又是学相关的商业知识,商务英语可以说是结合了商务交际、商务知识、语言技巧等综合语言体系。商务语言不单单是用来交际这么简单,与其说揣摩语言用法,不如说是语言技巧的应用更为合适些。同样意思的词汇在不同的商业情境中代表不同的意思,简单说就是讲究商人智慧的实战。这体现商务英语的一大特点――实用性。不同的商务活动有不同的处理过程,在细节的把握上略有不同。特别是近年来对商务英语的广泛应用及深刻理解,商务英语不单成为国际贸易的交际语言,更成为国际贸易达成的切入口。随着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要求的越来越高,商务英语还成为了学习外国企业管理理念、规范制度的有效手段。商务英语已经逐渐从过去对专业化英语的要求到注重如何与外国人更好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得到他们的信任等,其中包括更多的是谈判的智慧,对商务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越加频繁。我国的货品出口量是支撑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如何在对外贸易中取胜成为中国各大企业竞相招募商务英语人才的理由,因为唯有通过商业交际,也才能让外国人理解中国企业文化。所以,商务英语是完全服务于国际交往中,且在对外贸易中是普遍应用的。在对外贸易中,可将一项交易行为分两个组成阶段:其一是寻求合作期,其二是维护合作期。交易的两个阶段对商务英语的应用侧重要求各不相同,在寻求合作期,主要是通过谈判技巧来得到合作计划。而在维护合作阶段,谈判人更主要在于从理解文化、人性角度维护合作结果,稳固团队的合作。
对外贸易谈判中的商务英语的具体作用:商务英语有利于对外贸易中谈判的顺利进行。谈判作为对外贸易中关键步骤,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活动能否成功,而且在对外贸易谈判的不同类型的谈判中都显示出商务英语的应用。国际贸易的目的说到底,是企业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是买卖合作双方围绕交易中各自利益的问题展开角逐、博弈。没有商务英语作为基础,根本实现不了谈判过程。谈判中的商务英语的应用,除了语言修饰的规范、得体外,更注重商业上的谈判技巧如何透过语言的作用传达。这就需要在商务英语的使用中,对合作对方的文化背景、交易内容的阐述形式选取、促进合作的有效手段上考虑,体现的更多的是商业谈判技巧。谈判过程中,还应注意到有意避开强调文化背景差异、自身利益如何得到满足等敏感问题,更多时候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要考虑到双方合作中,自己企业如何在众多企业中突显优势,如何为合作方创造更大利益,以及自身克服挑战的能力水平等等。在谈判技巧中,对商务英语的准确把握很重要。众所周知,英语中有很多俚语、俗话,运用得好,增添说话的幽默感。但运用不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甚至误解都有可能,所以对商务英语的运用水平要求很严格,具体到以何种句式、哪类词汇、甚至到口语语调上。谈判中还要正确处理文化上的差异,在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对合作对方的文化特征、、工作作风等有很深的了解,过于忽略则得不偿失。再者,对外贸易的谈判中讲究商务英语的尺度和深度的把握,有些问题上处理得意犹未尽比较好,特别是冗长、乏味的大段发言是需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在谈判时,要给合作方塑造真诚、可信的企业形象,这就是如何发挥运用商务英语在细节上的智慧了。
对外贸易中对提升工作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的能力的作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易行为,与一般交易往往不大相同,它考虑的更长远的合作关系。现今,许多中国企业寻求国际伙伴共同牟利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在开拓海外事业的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面临着融入国外的文化、适应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对消除沟通上的障碍很有帮助,避免意见分歧太大,是对企业长足的合作关系的维护。项目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要注意避免由于企业管理的文化差异导致与合作公司的摩擦,这是对外贸易中常见的挑战之一。通过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差异因素,学以致用。商务英语中学到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对两国企业的交流和协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除对企业决策者和项目经理的严格要求外,普通员工也要适当学习商务英语,特别是有机会和外国工作者共处工作的员工。如果不懂得如何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信息无法传达,造成对正常工作进程的妨碍,也就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所以说,一个企业想要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打响名声,只有高度重视企业上上下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也就是,企业在朝着国际化目标迈进时,企业文化先得国际化。
三、结语
随着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层次化加深,为实现在沟通交流上古训智慧的运用,现提出几点针对贸易策略上的实际战术帮助:1.声东击西。这种军事战术亦适用于谈判桌上,具体指有意识的强调对己方实际不重要的方面,让对方产生己方很重视此方面,并且逐步实现在这方面对方利益的满足,以达到实现真正自身利益的满足。这是转移计和缓兵计的运用。2.疲劳战术。遇到咄咄逼人的谈判对手时,从对手的性格弱点上下手,在尤其缺乏耐心和忍耐力的对手面前,使用疲劳战术的多回合拉锯战。由于因为反反复复议题弄得谈判对手头昏脑胀,找不到北时,正是我方利益得逞时。3.有限权利。谈判一方在一些方面做出让步时,既可维护自身利益,又能留足对方面子,迫使对方在道义上不得不做出让步。巧妙运用此法,不但能不着边际,看似控制权移交对方手中,其实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对方还不轻易发现。4.双赢策略。这是双方最容易达成的共识,既然协同合作,单方面获利显然不符合合作目的。真正成功的谈判在于让谈判双方各感信心满满、利益得逞。如果谈判双方都满意谈判结果,交易才能成立。所以以何种谈判技巧,实现商务谈判目的是讲究战术与灵机应变的智慧的。不过,这些战术实际上并不好运用,过于工于心计反而适得其反。除了对商务英语水平的严格要求外,还是谈判者自己智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志敏.商务英语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商贸.2010
[2]田静.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1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外贸管制; 体系
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科学合理的外贸管制体系,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具体外贸管制体系内容分析如下:
1、 禁止进出口的管制措施
在我国外贸管制体系中列出的禁止进出口货物或技术,主要来自《禁止出口货物目录》、《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以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等。我国采取禁止进出口的管制措施,主要在于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安全和健康、国家安全等。另外,为了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我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个别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
2、进出口许可证的管制措施
进出口许可证是我国采取管制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针对我国限制进出口的各种商品。一是进出口许可证的管制。主要指商务部配合发放的,允许商品进出口的证明文件。从定义来看,进出口许可证仅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更多规范文件,共同规范进出口业务;二是进出口配额管制。主要针对我国规定数量的进出口商品,实际上就是对进出口商品数量的管理,而非种类管理。进出口配额管制可分成进口配额与出口配额两大部分。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承诺,我国已在2005年取消进口产品的绝对限制数量,而只采取相对的数量限制,即关税配额管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种惠国惠民的关税配额管制,在其包含范围内的产品,可以根据配额中的税率征收,然后再进口;如果不属于配额范围内的货物,则仍然按照普通税率征收。以当前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环境与特点来看,有关出口配额管制问题,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相悖的前提下,我国还可以适当绝对限制商品数量;而在外贸过程中,出口配额管制问题体现了出口配额分配管制与出口配额招标管制两种形式,针对不同商品采取不同的管制策略;三是其他许可证。除了以上提到的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管制等证件外,由我国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在各自权责范围内签发的特定种类产品的进出口证明文件,具有一定灵活性。
3、对外贸易的经营资格
从事对外贸易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权,由对外贸易企业或者经营者组织开展活动。在我国,有关对外贸易经营权,采取备案登记方式。也就是说,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之前,必须在商务主管部门依法登记备案,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之后,才可在允许范围内开展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目前,我国针对一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进出口产品,采取国营贸易管制,也就是由专门授权企业经营,例如白银、钨制品、锑制品等。
4、进出口付收汇核销
当前,我国采取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对实际产生进出口的商品进行付收汇核,避免出现偷套外汇、防止偷逃等问题。由于我国人民币并不能自由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出口就是创汇,进口则是付汇。出口商将产品出口后,赚取的利润必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比率卖给银行,兑换人民币;而进口商的进口商品,必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比率购买外汇以支付价款,同时,外贸企业还应将出口创收或者进口支付的外汇在银行办好核销手续,达到外汇管制目标。
5、出入境检验
出入境检验管制制度主要包括进出口的商品检验、国境卫生监督、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我国为了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健康等,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当地进出口商品采取检验检疫制度,如果进出口商品不能达到标准,则不准许进口。
6、技术管制措施
技术管制主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或者非强制性政策、手段等,确定进出口产品的特殊规定、法律法规及其标准,这样在检验商品时,需判断是否符合技术法规要求,确定产品的数量、质量,规范相关性能的审批、认证与试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采取的技术管制措施应呈现多元化、灵活性,例如通过提高环保技术标准来限制进出口等。
7、贸易救济措施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允许成员国在进口产品出现过激增长、倾销等给我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适当采取反补贴、反倾销等保障措施,以维护我国国内产品的合法权益。采取反补贴、反倾销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公平竞争或商品数量激增等状况。
总之,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外贸管制措施,应以国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避免盲目管制,切实维护我国国民、企业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春燕.论贸易自由化与国家对外贸易管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4)
[2]徐元国.从外贸管理向外贸管制转变:外贸管理刍议[J].改革与战略.2009(11)
[3]杨国彪.关于对外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管制问题探讨[J].天津经济.2010(7)
[4]许英.外贸管理对合同效力的具体影响研究[J].前沿.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