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1

1.国内对民营银行界定

国内学者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主要集中于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公司治理结构论三个方面,其中产权结构论是基于所有权的角度,在银行股权结构中,只要民营资本占多数比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主要是由民间资本控股;资产结构论是基于资金的配给方面的角度,即以资金流向是否进入民营企业为标准,即资金配置是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银行是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论是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具备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应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本文综合多角度对民营银行分析界定,认为我国的民营银行是指民营资本主要控股,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并且股东具有相应的经营权责。

2.民营银行经营特点

民营银行本质特点即资本构成民营化;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基础,对于提供良好稳定的内部环境尤为重要;前期多民营银行的资本构成全部是民间资本,股权结构较稳定,企业资金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治理法制化是民营银行实现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基础;民营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加大投入制度设计,实现公司治理法治化最终达到符合公司健康运营并且维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

经营管理市场化是民营银行的最突出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是衡量真正的民营银行的标准;市场定位差异化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才能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6年1月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民生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视为国家向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信号。之后中国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暂置了长城金融研究所提出的设立五家民营银行的建议。浙江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民营银行的发源地,伴随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并于2006年城市信用社改组成立三家民营银行之后,民营银行成为浙江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

第二阶段发生于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这个条款对于推动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之而来国务院与银监会通过相关文件逐渐放宽银行业资金准入门槛使得民营资本纷纷顺势流入村镇银行。

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对发展民营银行提出政策支持之后,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接踵而至,推动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2014年3月,真正意义上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首批五家试点银行开始经营;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投资设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标志民营银行发展从此进入常态;同年第二批试点银行已有超过40家递交申请,截止2017年6月已有17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

2.宏观环境分析

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银行业也作为金融服务行业蒸蒸日上。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能够推动多元金融主体的构建,为市场带来活力,增强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要发展民营银行,是因为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问题,对推?M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存在强势政府行为。政策性干预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企不分是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促进银行业金融改革需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民营银行的发展正是这场改革中的一部分。同时除了市场体制,我国有关金融的法规和细则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否则缺乏法律保障会阻碍民营银行发展。

信用环境是影响民营银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都具有市场中充斥国家信用的特征,这带来的问题就是由国家信用衍生出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个体荣誉和社会道德风险都具有不利影响。银行受到国家过度的干预会导致银行业不健康发展,缺乏对风险应有的防范和控制。所以银行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来降低道德风险。

近年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互联网金融开展的业务大致可分为结算业务、小额贷款业务、销售基金产品、构建投融资的信息平台。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其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3.存在问题

除了外部环境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影响外,从民营银行自身来看,和其他性质的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竞争还处于弱势地位,深入分析发现民营银行自身存在问题如下:

(1)资金成本偏高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使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是互联网金融开启了小额金融领域的市场抢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市场也是与民营银行的主要市场目标,所以,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并且在竞争中无形提升经营成本,负担加重。其次,低息揽储已经成为过去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也是有利有弊,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来吸收存储,但由于网点数量和市场信任度等劣势使得民营银行必然要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储,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最后,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缺乏安全保障、其目标客户是小微主体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所以民营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加大投入提升民众信心,对风险管理的投入也就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提高。

(2)业务和经营范围受限

虽然已有政策开始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同时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民营银行的业务规模不能超过一定的资产限额,经营范围也被规定网点不能随便设立,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营等等。对民营银行的诸多限制都是对民营银行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民营企业需要依靠特色化经营逐步打开困局,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会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3)特殊风险较多

首先是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民营银行起步晚缺乏经验和为追求高利润可能存在的违规经营造成的。其次是流动性风险,这是由源头民营资本的不稳定性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证吸储能力造成的。最后是信用风险,这是由民营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前景探讨

1.前景展望

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以及政策一直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民营银行由其特点,作为我国金融体制补充,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并且其设立对于推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改革有重要意义;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对于双方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民营银行发展仍面临挑战,在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的未来迫切需要克服自身经营发展不足。可以预见在于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较,机构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尚处萌芽状态,未来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2.发展路径分析

减少金融抑制,建立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民营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首先是建立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这对于民营银行和其目标客户都具有保护作用。其次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和建立新的利率形成机制来实现。最后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这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引入社会资源和加强信用宣传从而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2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四、结论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现状;规范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50-02

一、概述

民间金融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同时,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迅速,无论是规模还是成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引起了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实际上,民间金融一方面能够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对促进市场机制发育的积极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实际上可能干扰信贷政策,对金融秩序维护也有一定的挑战性,还容易引致金融犯罪,导致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风险。

鉴于此,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探讨如何规范民间金融的监管具有现实意义。从行文思路看,本文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规范监管民间金融行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思路。

二、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997年之前,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过,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规模迅速膨胀。无论是从全国的规模看,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民间金融都可能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具体模式看,我国民间金融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是“浙闽模式”,它以间接金融活动为主,这种模式产生的地区一般市场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比重较高、闲置资金的存量大。二是“北方模式”,主要以企业融资为主的。这种模式是民营企业向社会非公开集资。三是五色土经营模式,即通过牵线搭桥促成借贷关系,化解民间借贷风险。这种模式将业务定位在对民间借贷两端进行服务的基础上,相对于其他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它促使民间借贷服务业成为真正的产业。

不过,目前我国民间金融存在较多违法金融组织和金融行为,导致该市场存在着一定风险。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看,社会资金需求与正规金融组织供给存在错位,非正规性和隐蔽性的民间金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留下的市场空白。不过,民间金融组织规模过大,或这些组织与违法犯罪活动的结合,将可能引起金融体系的波动。一方面,民间金融的投资渠道较为隐蔽,不具有可持续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很可能为非法经济活动利用,正常的金融秩序可能受到威胁。其次,民间金融不受目前既存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竞争处于无序状态,金融市场存在巨大风险。再次,民间金融的超常发展,影响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地下通道”,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三、规范监管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的政策建议

第一,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注册登记,这样有利于对其按正规金融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也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对民间金融组织而言,可以要求其持有一定的资本金数额,但可按地域进行规定。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要规定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资格。在业务范围方面,要对民间金融经营风险大的金融业务做出限制,进行严格监管。同时,要健全市场契约制度,促进其合法规范运作。同时,政府要随时监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第二,要大力发展与完善正规金融机构,鼓励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服务创新。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保证资金能用于农业领域。要改造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比如,正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专项贷款,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拓宽融资方式和筹资渠道。

第三,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上,有效的市场约束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保障,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要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促进公平司法制度的建立,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消除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维护金融机构进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我国现行的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情况,投资者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积极按照市场供求促进利率的自由浮动,建立一定的资金价格机制,促进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市场细分和金融服务。

第四,国家要消除对民间金融的种种歧视,适时出台政策,确定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实际上,金融体系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革,一方面要有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民间信贷活动。这两种金融制度安排促进了资金的流动。国家要以法律形式确定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允许民间金融的合法化,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国外经验看,美、日等国家都曾走过了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过程,因此要加以引导管理,改变二者的对立局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五,要尽快健全有关民间金融政策法规。一是要建立关于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对其进行扶持性管理,促使走向契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从法律上合理确定民间融资和社会集资的界限,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三是要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融资和社会集资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承惠.非公有资本应当成为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生力军[J].中国金融,2005,(15):4-16.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国民经济;林业资源;关系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1.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查,现在世界森林总面积达到了3454亿m2,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m3。而在我国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4%。现在人口的增长,对房屋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森林的大面积的减少,导致了很多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1]。

1.2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市场加大了对木材的需求,林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木材的缺乏,恶化了生态处境,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2林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联系

2.1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作为一定的物质基础,从传统的林业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是为了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这为即将要获得的林业产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林业经济只是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环节之间的运转,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森林资源遇到危机。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将林业合理定位,由以前单纯的木材生产,转向兼顾着三方的效益,并使得生态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往的林业单一的发展模式,并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缩小之间的差距[3]。

2.2林业经济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分析。国民经济自2002年以来经历了一次较大的经济周期,同样的,林业经济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一次波动,这都说明了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波动将会受到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种潜在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林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其特殊性,在实际中,要将这个特殊性考虑进去,减少落差。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具体的计量分析,选择林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来量化不同时期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情况,林业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系,它属于国民经济的范畴之下,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推动,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总的来说,林业的总产值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关系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同国民经济水平相互协调,这同林业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又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有关系。

3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优化产业结构

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转变林业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优势,使其结构特征向着复合型的方式转化,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发展。对于森林资源和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3.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3.2.1做好示范工作,进行由小到大的全面推进。在实际操作中,将林药、林菌和林禽3个方面的林业产品抓好,发展复合林业经营模式,为培养下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做好基础,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3.2.2进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扶持。向相关的政府机构申请,要求多些森林方面的补助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保证资金投入,为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经济做好铺垫。综上所述,林业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林业发展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影响。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林业不仅仅是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生态产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林业经济同国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但要重视,更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兰泓言.实行生态型的林业经济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三区联动;农村经济意义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15-01

前言

在农村,新型的合作型经济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从刚刚出现开始,农村合作经济就体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出现了农村出现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相互交错的格局。在新型的农村经济格局下,如何构建农村经济的崭新模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课题,我国各地农村也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一直以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相当重视。然后因为农村资源相对较少,交通相对来说还比较闭塞,人们的经济发展意识还比较薄弱等原因,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乡村工业发展缓慢,在农村几乎没有几家象样的乡镇企业,即使有几家比较有规模的生产型工厂,也是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劳动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低。农村的土地分别掌握在农户手中,田地也因此划分各自的单元。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型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乡镇企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管理无序,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这种分散生产,各扫门前雪的模式不利于乡村治理,农村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步伐。

二、“三区联合”模式在新型农村经济中的意义综述

“三区联合”的概念,是国家基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具体来说“三区联合”是一种农村经济的新型治理模式,其内涵,就是在农村的工业区、农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建立高效的联动治理的模式。以农业区的生产资料来为工业区的生产提供保障,以工业区的产品来为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支持,以居住区的先进管理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双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喜人,在城市中很多的传统工业已近于饱和,这种过饱和的状态,除了造成了制度的环境污染之外(如雾霾天,污水),还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在我国某些地方的农村中竟然出现了农田荒芜的现象。另外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我国贫富分化的程度。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提倡在农村中建立农村合作型的经济组织构想。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合乡并镇”的举措。农民的居住区被渐渐集中,而农业区渐渐连接成片,这些都为农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发展环境,并为农村人口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可行性的方向。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探索出了农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工业园区统筹联动的“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治理模式主要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1、多元化治理的主体形成了

在过去,我国农村的治理模式很简单,乡镇政府管村支部,村支部管村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农村,过去的治理模式主要是对政治方面的治理。基本不涉及乡村经济的概念。而在新型农村经济的“三区联合”模式下的治理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加侧重于农村人口居住区的管理,对乡村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乡镇政府村支部更象一个经济管理组织。其工作重心在逐渐的向发展经济转移。

2、乡村经济的管理权利和资源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传统的乡村经济的管理中,政府部门对乡村的的管理权力是垂直式的管理。对境内的组织以及资源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支配权。而乡村的资源客观上却存在在水平分配的特点,这种垂直的权力架构,不利于资源的配置,也不利于“乡政村治”的理念。实质上削弱了,村治的效果。当前“三区联动”模式下的乡村经济管理权力有所下放。它更注重以居住区为中心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立体调动和分配。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治理机制由以往的单核心向多核心进化,强调了基础村组织在农村合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适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更适于对境内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的综合治理。

3、着眼于农村型工业区建立

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的,虽然我国的农业是第一产业,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工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现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缺乏成型的工业区构建。新型的“三区联动”经济发展新模式,对工业区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强调。更加注重于农村经济中,农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平衡的基础上立体管理。将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构建成一个有机经济体。

4、“三区联动”模式格外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当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市场永远是对的。在这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共识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样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也这个经济规律中运行。只是在过去,经济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在农村比较薄弱和淡化。“三区联动”的模式从国家的高度对市场规律的作用进行了界定。新型的农民合作型的经济组织、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目前正在我国多地的农村纷纷建立。这些新兴的治理主体的出现,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平、平等、竞争的色彩。这些组织的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无疑会对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三区联动带来巨大的活力。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道路交通;发展;现状;管理体制;运网结构;途径

道路交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发展程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假如说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则在很大程度上道路交通经济可以稳固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反,道路交通经济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滞后的现象,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根据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必须探究有效的发展途径来改善现状。

1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处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却无法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很多需求上也不能充分满足,导致实际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造成了道路运输量的大幅度增长,但是实际的道路交通运输能力却无法满足这种大量道路运输量的需求,导致滞后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经济发展处于疲软期时现有的交通管理体制又呈现出动力过剩的现象,起不到对刺激经济回暖的作用[1]。因此只有针对目前相对落后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2道路交通滞后于经济发展

除了上述的道路交通管理经济体制相对落后以外,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相比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虽然通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仍然有着很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运输网络规模十分有限,并且在运输网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网络设备以及先进的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水平不够先进有待改进等等,都造成了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

1.3道路交通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行业还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需求,不仅相应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同时道路交通行业内存在着普遍素质较低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道路交通行业无法完全融入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这一现状也直接阻碍了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为此必须针对造成道路交通行业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的因素进行逐一解决,从而实现我国道路交通行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得二者能够处于一个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实现道路交通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2]。

1.4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交通在运网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在大城市中最常见也是最难控制的道路拥堵问题,道路车辆的日常通行不畅,在一定程度上给道路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道路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设计,不仅对于道路建设和运行方便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会给后期道路通行方面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也阻碍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严重的影响了道路运输物流时效,对于城市建设也具有严重的影响,给我国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阻碍。

2新时期发展道路交通经济的重要途径

2.1明确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目标

在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让道路交通经济能够有一个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实施以目标先行为原则,根据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综合各项因素明确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目标,根据相关政策的指导再结合所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的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策略来开展这一段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要做好道路交通管理的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对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3]。

2.2增加道路交通投资资金

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道路的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的管理以及各种设备的供应,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在道路交通行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也是制约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增加道路交通投资资金方面首先要获得相关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也是道路交通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当然要想有效增加投资资金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道路交通行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投资和支持,只有调动社会力量才能给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从而给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

2.3优化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

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是道路交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现阶段在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更加需要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来有效改善诸多因素对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来制定有效的道路交通政策作为相关的管理依据,同时要根据现实的道路交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制约和规范;另一方面,我们在结构层面需要有效的针对运网结构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2.4对道路交通系统实现全面战略性调整

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缓慢其关键因素在于道路交通结构方面存在着高耗能、低效率的问题,这种消耗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严重的阻碍着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对道路交通资源进行重新合理的分配,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秉着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环保的优化措施,从而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前提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也要做好道路交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能够保证道路交通行业在战略性调整后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需求。

2.5加强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

由于道路交通路径本身具备牵涉广、内容多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十分必要,一下具体举出几方面的管理措施:(1)强化网络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电子仪器以及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尤其是对于道路交通各个方面的监控要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实时监控。(2)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素质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个性化服务培训,在不触犯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合理性要求,从而实现道路交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3)加强安保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一些基础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交通运营单位的考核力度,保证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能够有效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道路交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