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

心血管病也称循环系统类疾病,是一种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通常与动脉硬化有关[1]。心血管科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高危疾病患者居多,且该科患者往往通过一些药物或单一手术治疗难以治愈,治疗过程比较反复,通常需要结合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才可全方位控制疾病[2]。为探究心血管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方法及其效果,我院对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以希为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0.7±11.5)岁,其中12例冠心病患者,2例脑出血患者,8例高血压患者,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例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2.4±12.6)岁,其中13例冠心病患者,3例脑出血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例心力衰竭患者。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科的常规专业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对护士层级培训,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根据护士的职称,能力,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次利用,将科室护士分为两组,设立小组长,护士长根据每名护士的能力,病人的病情分管具体的病人,一般一名护士分管6-8名病人,并主管该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每组又由小组长督促指导每日的工作,护士长严格落实一日五查。

1.2.2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一般久治难愈,严重消耗体质,普遍存在焦虑现象,伴有失落感,患者考虑到家庭压力,觉得自己给家庭增添负担,常谴责自身[3]。此时护理人员需多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帮助患者了解心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让患者对其治疗过程有全面了解,纠正患者错误认识。宣读和讲解身边已康复的案例,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帮助其树立信心,建立战胜心血管病的积极心态,认知医患配合的重要意义,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2.3药物护理

按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指导患者熟悉使用各种心血管病药物,知道药物的剂量及不良作用,使药物疗效得以提高[4]。护士应按照不同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如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患者是否出血;应用利尿剂应用时,注意患者尿量与电解质变化;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时,准确掌握用药剂量,用药前后应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等变化。若出现心悸,血压不稳,心率失常及神志不清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同时进行恰当的抢救,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

1.2.4饮食护理

心血管病病程比较长,一般为消耗类疾病,在饮食方面应严格要求,要控制患者以清淡为主,忌食过咸、辛辣食物,每天尽量摄入大约20%的蛋白质,25%的脂肪,55%的碳水化合物,应选择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减轻胃肠负担。禁饮咖啡、浓茶等,鼓励病患多喝水,均衡膳食,确保身体营养。戒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作息时间。

1.3效果评估及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的评估标准。显效:病患的心电图检测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病患的心电图检测基本正常,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有所提高;无效:病患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未改善,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经护理,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的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28例患者对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的满意率,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3 讨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2

个案追踪是一种关于过程管理的方法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概念,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和先进过程管理方法[1-2]。追踪方法学自2006年自美国开始广泛应用后,我国于2011年正式把追究踪方法学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一个引入方法,并出台了相关标准,可见追踪方法学在临床的重要性[3]。笔者对呼吸科住院危重患者运用追踪方法学,对照护理全过程14条,对护理制度、护理流程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患者住院全过程的感受,从患者的感受去改善护理服务,强化护理内涵,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呼吸科专科特点,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病例,如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栓塞、大咯血等在护理中有一定难度的60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7~91岁,平均(75±10.1)岁。患者中呼吸衰竭患者38例,重症肺炎患者12例,肺栓塞患者3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7例。这些患者除了呼吸科疾病外,28例伴有糖尿病、29高血压,20例伴有心脏病,9例为股骨颈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1例为断肠综合征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为Ⅰ级护理。病重患者46例,病危患者14例。

1.2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意配合护理调查工作;(2)高龄患者,不能很好地表达意见和回答问题,患者及家属均沟通困难;(3)住院时间过短(

1.3 方法 本科组织主持开展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全过程追踪式护理查房60次,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请内分泌、心血管、ICU、消化、神经内科、普外科等不同专科的护士长、专科护士、资深护士参与了本科个案追踪查房,这种多专科的合作,更专业更全面地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照护。

1.3.1 追踪的目的 通过对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的检查追踪,了解医院各科室职能部门与呼吸内科相关的流程是否存在缺陷,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4]。医护人员对相关操作包括无创辅助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及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吸呼内科专属操作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操作。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是否存在与医生病历不符等情况进行改进。促进护理更加完善,减少医疗差错,增加病患满意度。

1.3.2 成立追踪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大内科护士长,呼吸内科护长,以及高年资护士及组长,下属护理。由于部分护理涉及到医护配合,故也包括了部分医生[5]。综合多部门医护职称资历包括了: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护士1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

1.3.3 确定主查者 主查者在追踪查房中起核心作用,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各项核心制度、流程、指引,对护理全过程14条的要求理解透切。主查者一般由护士长、责任组长或者高年资的护士担任[6]。

1.3.4 追踪查房准备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由责任护士整理患者资料,内容包括:(1)患者病史如:咳嗽,咳痰,气喘几年,有无夜间呼吸困难,是否曾行肺功能检查;(2)主要治疗包括平常用药,目前治疗用药,检查评估患者是否能自己应用舒利迭等吸入性药物,用药后的反应等;(3)异常检验检查报告,肺功能检查的严重程度;(4)存在的护理问题:如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是否配合,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如何,神志是否清醒,痰液是否增多,血气分析结果是否好转;(5)针对目前病情已采取的护理措施等;(6)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为现场查房做好准备。

1.3.5 现场追踪 由主查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现场观察住院环境是否安静舒适、利于康复;床位安排是否与病情相符;特殊细菌感染的患者,是否有很好的隔离措施;是否备有隔离衣;痰多难排痰者,床边吸痰机的准备情况。床边查看患者信息,核对患者身份,查看手腕带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信息与实际是否相符,观察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内容是否个性化,是否关注患者的需求,访谈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重点关注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感受。

1.3.6 追踪问题设定 查看病历,根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包括做好入院患者护理、协助医生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和安全、提出护理诊断、增强治疗成效、立足病情和自理能力的生活护理、督导患者康复训练等方面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由科护士长、主查护士共同商讨,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第2版)、《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全程护理14项指标、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服务满意度为考核标准,通过查阅病历和护理记录,考查护士等形式,发现护理隐患或者不良事件。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对科内整体查房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护士、护长为对象,以追踪方法学为依据,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和患者对服务效果评价为标准依据,从患者的角度对笔者的服务进行评判[7]。

1.3.7 系统追踪和不良事件整改 通过对现场追踪,严格按设定问题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交流获得的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立刻整改,严堵医疗漏洞,对护理环节,文书工作,进一步疏理,最后全部执行并改正[8]。通过对危重病例进行追踪检查,将追踪结果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专业标准、指南等结合起来,共发现在护理文书、患者安全、病情掌握等问题共238例次,其中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跌倒、压疮等高风险的评估及预防为前三位。发现的问题由护士长督促并进行整改,由追踪查房实施至今,修订制度57次,修改流程23次,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结果显示,病区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特一级护理方面分值均得到提高,而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最明显,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注重环节质控,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应用追踪方法学,从护理全过程14条进行追踪查房,从患者住院期间各个环节实施质量评价,确认出现问题的环节,前瞻性的找出潜在的风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物品安全和环境安全”[9]。

3.2 改变护理评价观念 传统认为,卫生局对医院或是医院对科室的评价是一个服务的肯定。但是它忽略了很多细节和患者的感受,追踪方法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由患者对笔者进行评价,指出笔者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一些笔者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使笔者切实地感受到患者的需要和心声[10]。

3.3 多专科合作,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呼吸科危重患者往往并发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追踪查房邀请其他专科的护士长或高责护士参加,他们对专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通过这种跨专科的指导,能够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

3.4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追踪查房的内容涉及专科护理、药物的正确使用、不良事件类型及上报、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危急值报告、医院感染与控制、健康指导、康复指导等,通过查房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采用评判性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及查阅文献的积极态度,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危重患者应急处理、抢救协助、交流沟通、主动服务,专业知识运用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3-02

前言:病理学作为中职医学生重要的课程之一,其理论和专业技术对全部医学生都比较重要。原有的病理学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基础知识牢固,实际操作能力却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对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病理学学科概述

病理学主要是对人体疾病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疾病诱发原因、出现机制、患病机体等等,此学科是探究病理本质和根本规律的学科[1]。其实连接基本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载体,涵盖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为多种临床医学的治疗、诊断、预防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特别是对患病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学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学涵盖的理论比较丰富,学习难度较大,由于其并不是非常具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住知识会比较难,尤其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且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习难度更加大,部分学生还存在厌恶、对病理学失去兴趣的问题。所以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掌握病理学知识和相关技能。

二、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教学存在问题

1.缺少学习情况研究

中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本体,对学生的相关状况缺少了解,并未注意到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碍。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中职医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心理不够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且自控能力较弱,对于学科学习缺乏积极性,多数没有长远的计划。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未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2]。

2.理论实践脱轨

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病理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间更多。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临床实践,而病理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复杂的学科,缺乏实践的教学让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赋予难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理论与技能。这样的教学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学生积极性不高

病理学学科理论性强,内容复杂,且很多知识和理论并非具象,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无趣、枯燥,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表示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学生失去对学习病理学的积极性,课堂上不积极主动,严重者出现厌倦情绪,无法很好地投入到病理学学习中。

三、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材内容

依照新课程要求,病理学课堂时间为50分钟,而由于其学科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教学则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内容涉及。教师应结合病理学学科特征,联系实践,优化教材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设计教材,将“肿瘤”、“传染病”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常见病则应结合实践教学,如临床案例等,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学习技能,自结构到能力,依次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3]。

2.结合PBL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明确PBL教学概念,了解其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重点。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医学生看情况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大约6-8个人,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优、良、差的学生,每组选择能力最强的作为组长,组织学生共同合作讨论学习;第三,设计教学情境,结合案例。如学习《炎症》时,为学生讲述“某男士,38岁,务农。出现心悸、气促......”此类案例,并针对案例加以提问,如“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血栓常发人群”等等。

3.引进新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多媒体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在中职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4]。如将乏味无趣的教学理论以图片、音频、视频、动影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播放病理学短片,在PPT软件中做出病理学知识幻灯片为学生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中职病理学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病理学是中职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复杂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病理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璐.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中外医疗,2011,11(24):112-113.

[2]侯鹏鹏,李姣锋,孙建勋,等.PBL联合L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9(13):1805-1806.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4

眼病理学 眼科学 地位 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怎样才能掌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发展方向、跟上时代潮流、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眼病理学是重要的眼科基础学科,作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对深入认识眼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眼病理学诊断几乎是眼科临床的最后诊断,因此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大量边缘学科的出现及各种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眼病理学者认识到引进新技术、促进本学科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眼病理学的起始

1928年我国北京协和医院有由Fuchs组建的眼病理室。50~60年代以来,由于眼科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眼科医院及眼科中心相继成立,眼病理学也由于眼球这个组织器官的相对独立性,相继从普通病理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眼病理室,眼病理专业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我国最早的眼病理室由林文秉教授在50年代组建,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眼病理学》专著。我国早期眼病理专家有林文秉、郭秉宽、潘作新、李凤鸣、倪 、郑邦和、易玉珍、何淑芳、费佩芬、夏瑞南、于纯智、孙宪丽等,以后从事眼病理工作者逐年增多,其中多数兼做眼科临床。由于眼病理与临床密切结合,造就了一大批新时代的眼病理研究者,他们曾在期刊上发表过许多临床与病理研究的优秀论文,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眼病理学的研究现状

1979年全国眼病理学组建立以后,每隔2年举办一次全国眼病理学术交流会及学习班,至今已举办6次。会议内容丰富,除了临床病理外,众多学者将基础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为疑难重症的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80年代以来,电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NA计算机定量病理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已引起眼病理学者的重视,并应用于各种眼病的研究之中。如近年来已有我国自己培养成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株SO-Rb 50(广州)、HXO-Rb44(湖南)等,并进行了抗癌药物敏感性测定。Rb分子遗传学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告。Rb细胞凋亡分子病理学及自发退化机理研究也有报告。视网膜组织移植的抗原性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吞噬机理-受体、配体的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眼部恶性肿瘤癌基因及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基因蛋白等)的表达、致癌机制的研究等也在逐步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功能失代偿、兔眼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的实验研究及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研究均有报告。正常人眼筛板发育结构研究、牛眼小梁网体外培养及吞噬功能研究、牛眼小梁网组织糖胺多糖的分离和测定等,均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三、眼病理学的发展前景

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是本世纪继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革命后的第三项技术革命,其中有一些技术已引入病理学研究领域,例如(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比较接近病理形态学的一项技术,从传统的以显色反应的特殊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进步到能专一检出靶组织内的抗原或基因表达产物。目前我国除应用多种国外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外,也可以自己制备和推广一些单克隆抗体。(2)核酸杂交技术可结合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细胞或组织内核酸(DNA、RNA)的存在或表达上的改变。可将疾病的病因、特异性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研究推进到基因分析水平。(3)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是一种特异性DNA序列体外酶促合成方法。系简单自动化反应(经过变性、复制、延伸),能生成和修饰一定长度和序列的DN段。在检查疾病的过程中,只要已知待检基因的序列或部分序列,即可合成一对与两条靶序列3′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反应,循环多次则可扩增上百万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或结合核酸探针分子杂交、DNA序列测定技术,可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及RNA检测中,具有高特异性、快捷、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采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定量检测技术,可对石蜡切片内单个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细胞核的形态特征进行简便、快速的定量测定,从而获得各种生化和形态特征的定量参数。将病理学诊断由形态学定性发展至计算机定量,特别是对一些良、恶交界性及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性病变能早期获得信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眼病理学科作为眼科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其研究人员对临床疾病较熟悉,有条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常规性科研工作。日常的病理报告可根据需要尽可能包括免疫组化染色、电镜检查、DNA定量分析及基因检测等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及结果,以利于临床应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料,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眼病理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能坚持开展常规眼病理研究工作的医院均集中在南北几个较大城市,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仅限于少数有条件的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及各种原因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和交流。特别是在当前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年轻眼科医生在希望多做手术的同时,不要忽视对眼病理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要意识到这些临床基础研究工作对提高医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四、眼病理学科的人才培养

要培养从事眼病理学诊断的专门人才,必须使已具备眼科医师资格的人,再经过普通病理学培训,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及病理诊断技能。在常规工作中要提高眼病理诊断的正确性,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所见。对病变组织取材时,部位要准确,应细心、全面观察切片,避免误诊和漏诊。目前我国眼科学有很多领域尚需深入研究,如各种遗传性眼病、恶性肿瘤、视网膜变性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眼部组织移植等,均需要认真进行临床观察,系统总结临床资料,设法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尽快深入探求常见致盲眼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由此可见眼病理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各级医院均应重视对眼病理学科专门人才的培养,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开展眼病理工作,不断充实和壮大眼病理专业队伍,逐步提高眼病理诊断水平,真正做到病理为临床服务,为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提高医疗质量服务。从事眼科临床和病理研究的工作者要团结协作,共同携手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5

 

烟草作为我国特殊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烟草种植规模扩大化,田间生态单一,烟草病害呈现局部加重趋势,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经济损失严重。为响应国家提倡的两减一增计划,如何防治烟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提高产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需加强烟草病理学的基础研究和烟草病害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保证烟草安全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烟草病理学作为烟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及烟草主要病害症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等,对烟草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植物病理学科不断发展,新概念、新成果不断更新,面对知识的持续不断更新,技术改进与发展,探究新的教学思路、方法及授课方式成为高校老师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通过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的探索,我们结合烟草的特殊性建立新的初步教学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实践,强化解决烟草病害防治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烟草安全生产的植物病理人才。

 

一、明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制定教学大纲

 

烟草病理学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同时也满足当今社会对烟草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根据青岛农业大学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规划,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烟草专业的重要任务。

 

烟草病理学作为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烟草专业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为满足烟草公司在农业生产中对烟草专业人才需求,经过植病教研室和烟草公司共同调研和科学论证,制定了烟草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中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规范等内容有很大变化,要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加大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烟草病理学基本理论和重要病害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对烟草病理学新知识、新动态和新技术的了解,使学生满足当前现代化农业安全生产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

 

目前烟草病理学的植物病害理论知识部分内容陈旧,很多内容参考《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内容讲授过多的陈旧概念和理论,而忽略了新理论概念、新技术和宏观策略上的思考。目前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学科之间的交叉,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引入生态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新知识。

 

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植物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给出的定义较为空洞,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在“烟草病理学”授课时将IPM这一重要概念以具体病害为例来阐述,以丰富学生的新概念和新知识。

 

在讲授烟草黑胫病与烟草互作时,结合现在研究比较成熟的致病疫霉与马铃薯的互作,介绍烟草疫霉及其他疫霉的基因组,疫霉无毒基因,以及疫霉与寄主(马铃薯晚疫病和马铃薯,大豆疫霉和大豆)基因对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在讲授病害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治时,介绍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的“稻米基因多样性和病害控制”(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科研论文内容,来加强学生在病害防治上的生态学概念。

 

我们在讲授病害防治时给学生注重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如美国已有4株枯草芽抱杆菌生防菌株,得到了美国环保署(EPA)商品化或有限商品化生产应用许可。其中QST713为美国AgraQuest公司开发出来的活菌制剂,商品名Serenade,不仅通过美国环保局(EPA)的登记而且还得到食用作物病害应用的审批和认可,通过叶面施用能防治蔬菜、樱桃、葡萄、葫芦和胡桃多种作物的白粉病、烂根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病害。

 

GBO3由美国Gustafson公司开发注册,商品名为Kodiak。GB03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或者拌种可以预防棉花、豆类和花生等由镰刀菌、曲霉属、链格孢属和丝核菌属所引起的根部和种子的真菌病害,其分泌的挥发性物质还可以直接促进植物生长。这些新知识、新进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新概念和新技术的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理论知识是烟草病理学重点,因此在病理学基础知识授课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由过去板书,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转变成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形成教与学相互交融的方式。在制作烟草病理学课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把大量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典型特征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在教学中穿插视频和动画,将教学中的枯燥知识理论以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也会播放国外著名教授讲授的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制作课件过程中,不断改进课件相关内容,补充新概念和理论,促进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上关于植物病理学和烟草病害的知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制作授课课件时,添加图像、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和掌握知识。“烟草病理学”教学初探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了烟草病害相关网站。网站中有烟草病害分布、主要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及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目前市场上最新有效药剂)。另外对一些主要病害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均有介绍。此外,还不定期更新与烟草病害相关的新闻与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另外推荐给学生一流的国际植物病理学网站,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它有力地激发烟草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知识的容量。

 

五、考核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知识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检验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但传统考核方式以试卷笔试为主,从试卷中很难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与方法上进行改革初探,采取了学生分组课件讲授及课件制作,课堂课下问题讨论,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衡量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和老师授课质量。

 

1.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由于烟草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在学习烟草病理学理论知识之前,因此学生对烟草病害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讲授烟草病害知识时,可将部分主要烟草病害分给学生,让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一种病害,组内学生可以分别负责不同内容。课件内容主要包含症状、病原及相关研究动态进展,病害循环及现在大田中的防治方法。并且在病害研究进展中需展示最新的相关文献。课堂上每组由一名代表讲解15分钟,然后讨论5分钟,然后教师再点评和补充相关知识。

 

2.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为加深学生对烟草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能力。在课堂或课下,通过课堂提问、课下QQ群、微信群等互动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烟草病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与烟草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可就实际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提问老师,形成师生之间相动讨论,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增强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针对烟草病理学的重点问题,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最后老师总结。

 

3.期末考试。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烟草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并评定成绩。试题内容采用多样化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填图、判断、简答和问答题,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而不是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功夫。

 

以上措施在烟草病理学课程改革效果中发现,学生主动学习性要高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在学生课件讲授中表现积极主动,课件制作精美,讲解认真,课堂讨论气氛活跃,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实践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结束语

 

烟草病理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授课艺术,将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学研究动态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滞后于时展。通过初步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这说明我们的烟草病理学初步改革是成功的。以上只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究,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目前知识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不少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病理 互动式教学 复合型教学 问题式教学

一、转变目前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对目前的病理实验课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理学主要是处于医学的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发展和继承,病理学主要是研究致病的原因以及机体之间产生代谢和导致患者原因的研究的学科;此外,其还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特别是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理学的性质以及作用,病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医学和病理学的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必不可少。所以,能不能有更高、更宽的视野去对待病理实验课教学以及能否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是平均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2.从古至今,病理学主要是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目前的状况,结合对病理学历史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病理学逐渐的成长是随着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适应全人类社会的必然需求。病理学是一门兼容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强的学科,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前进。

3.这些年来,随着病理学理论课的开展,病理实验学也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病理学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就必要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对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及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要以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教学模式去教导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创新,为病理学的快速发展贡献出力量。培养出一批会想问题、善于想问题、会解决问题的人才。

二、转变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1.对以往单科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是向复合型教学的模式进行发展,病理学不仅是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且还吸取了与致病有关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的丰富成果。然而,在以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去展现出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现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更新,主要向复合教学的模式发展,在实验课教学中,给学生教授多学科的知识,这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2.将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进展转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教”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非常的被动,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1.对以往的单纯式的横向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主要是要向横纵向交叉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将整个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众多疾病的共性,各论就是对每一种疾病进行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按系统来对病变进行分类,它的主要重点就是以横向思维模式为主来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就忽略缺乏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交叉。对单纯横向教学模式教学的转变,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对疾病的分类也是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进行纵向性的分类,这样的针对性强,更能贴近临床的实际要求。

2.对现存的教学内容状态进行创新和改进,病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它还有强大的兼容性,所以,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要并且具有极大的兼容性的学科,因此在病理学实验中,要能够及时的反应出现社会的最新状况,包括新出的病种以及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实验课教学有它自己的灵活性,受教学大纲约束比较小;同时还能够及时的掌握社会上疾病发展的动态,能够将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但事实上,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却是一成不变的现状,有部分疾病已经发病很少的,目前还在教学上进行讲授,然而一些发病率高且常见性的疾病,却容易被忽视,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束缚性,因此使得实验课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

3.转变只注重病理诊断,不懂实验技术的观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疾病种类繁多的严峻挑战,在病理学实验课上,要增加一些实验技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往对于病理学研究,只是用肉眼和显微镜去观察,但随着新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4.对实验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以往病理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先观看镜片然后画图,然而这种方法有这么一些缺点:学生看片少,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效率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形势下,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住最多的知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做以下几点要求:在课堂上,对画图的数目以及时间进行适当的减少,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去自我充实,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来继续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观念进行转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丽萍.病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3):92-93.

[2]叶锋.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14):120-121.

[3]叶锋,贾小丽.提高中医药高专病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