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1
简答题
题目22
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绿色农业、循环农业
b.
特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
c.
化学农业、未来农业
d.
工厂化农业
e.
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f.
精准农业、信息农业
g.
可持续农业、物理农业
题目23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农业资源的无序性
b.
农业资源的整体性
c.
农业资源的未来属性
d.
农业资源的有限性
e.
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f.
农业资源的关联性
g.
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
h.
农业资源的地域性
题目22
无土育苗是现代育苗的方式之一,有何优点(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缩短育苗天数
b.
有利于促进城镇化
c.
利于育苗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立体化
d.
减轻土传病,提高秧苗质量
e.
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f.
可省去大量床土和节省劳力
题目23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b.
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c.
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d.
防风固沙
e.
保护生物多样性
f.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g.
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
h.
减少社会生产成本
题目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一体化经营
b.
使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c.
解决盲目生产、产销脱节,生产大走大落问题
d.
扩大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
e.
实行生产(种养)、加工、销售三结合为一体
题目23
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都市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b.
都市农业经济的未来化
c.
都市农业收入的集中化
d.
都市农业空间的地域化
e.
都市农业服务的信息化
f.
都市农业经营的国际化
g.
都市农业功能的多元化
答: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在构成大农业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三大细分产业中,种植业是基础,畜牧是延伸,渔业是拓展。渔业历史源远流长。它就像一条滚滚东去的长河,结绳记事,可以划分为原始、传统和现代三个拾级而上的技术模式。渔业文化博大精深。它就像一条起伏连绵的山脉,它由种植型、畜牧型和水产型三大类构成,每一类型还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都是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伫立在水产养殖这一坐标系前面,从业者要充分结合实际,准确把握自己水产养殖事业所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刻苦钻研,努力经营,积极进取,最终就能收获一个大丰收。
一、种植型养殖模式
即原始的水产养殖。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水土尤其是像江河湖泊、浅海滩涂之类的大水面、大水域和大水体具有强度的基础生产力,即在光热气的负荷和水土植被承载下,同一水体不同养殖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互补关系,主要是食性,在一定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种共同生长,这就是原始的水产养殖模式,同时也是种植型养殖模式,即天生地养的原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模式不但能优化改良养殖场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生态平衡,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的社会经济效益。集中表现表现在低密度放养苗种即平均每亩放养数十以至数百尾苗种,粗放式养殖和优质单位低产即平均亩产数百至一千斤上。放养少量的苗种,而且还是多品种立体混养以及一次放足,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轮养以及生态种养,通过施肥或者培育基础生物饵料,实施原生态养殖,完全靠基础肥力和天然饵料把苗种养至成品。该养殖技术模式具有三大类表现形式:
一是立体混养 即在同一水体中开展鱼虾、鱼虾蟹,鱼鳖、鱼虾鳖混养,该技术模式能够充分运用残饲,降解、分解粪便,防控疫病。
二是综合种养 例如鱼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种植蔬菜,水体中养鱼,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里放养虾、蟹、鳝、鳅、鳖等水产养殖动物,或者一造种植,一造养殖,实施轮作。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2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为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污水,水质见表 1。
1. 2 实验装置
1. 2. 1 曝气生物滤池
装置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为了便于观察滤柱内水流状态和微生物生长情况以及反冲洗时滤料的运动状态,选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柱作为试验滤柱。有机玻璃柱高 120 cm,直径 10 cm,内装陶粒填料高度 115 cm,进水箱容积100 L 的水槽,由恒流泵把水打入 BAF 底部或上部,在出水口进行采样。生物陶粒滤料购自江西省某公司,具体参数如表 2 所示。试验装置采用空气泵通过 8 cm 气盘石进行曝气,曝气部位位于柱子的中下部,目的是营造一段厌氧/缺氧区,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硝化的同时能实现部分反硝化。另外厌氧部分有利于聚磷菌对污水中易于降解的有机基质的储备和对磷的释放。
1. 2. 2 启动方式
本生物滤池采用的是自然富集培菌挂膜法,即向 BAF 中贮满养殖污水闷曝 3 d,每天更换一次养殖污水,然后采用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的方式进行生物膜的培养,约 3 周后挂膜成功。
1. 3 分析项目与方法
试验阶段,水力停留时间( HRT) 为 4 h,气水体积比为3∶ 1,温度为25 ~30 ℃。每3 d 采样一次实验所分析的项目包括化学耗氧量( COD) 、氨氮( NH3- N) 、硝酸盐氮( NO-3- N) 、亚硝酸盐氮( NO-2- N) 、无机氮( DIN) 、活性磷酸盐( PO4-P) 等。COD 采用重铬酸钾法; NH3- N 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NO-3- N 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NO-2- N 采用重氮 - 偶氮光度法; PO4- P 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DIN 为 NH3- N、 NO-3- N、NO-2- N 含量的总和。
2 结果与分析
2. 1 UBAF 和 DBAF 对 COD 的去除效果
UBAF 和 DBAF 的 COD 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 2。系统进水 COD 变化幅度为 7. 62 ~ 8. 20 mg/L,平均浓度为 7. 85 mg/L。开始 6 d 去除效果不好,这是因为在起始阶段系统尚未稳定。6 d 以后系统表现出稳定的 COD 去除效果,UBAF 出水 COD 浓度稳定在 4. 30 mg/L 左右,平均去除率约 45. 2%;DBAF 出水 COD 浓度稳定在 4. 94 mg / L 左右,平均去除率约37. 0%,有机物经过 UBAF 和 DBAF 系统均没有取得预期较高的去除效果,这可能与水产养殖污水中 COD 含量相对较低有关。COD 的去除主要靠异养菌的作用,生物陶粒表面的生物絮凝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截留部分有机物。下向流的水流方向向下,已经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在运行时有可能随水流一起流出,再加上沟流或短流现象存在,从而影响对 COD 的去除效果,而上向流水流方向和曝气方向均为向上,可以有效地抑制该现象的产生。所以,从整体的运行效果来看,上向流的COD 去除率略高于下向流去除率。两者出水 COD均比较稳定,说明 BFA 处理养殖污水均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2. 2 UBAF 和 DBAF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强,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快速降低氨氮浓度是非常关键的。UBAF和DBAF 的氨氮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 3。系统进水 NH3- N 变化幅度为 0. 62 ~ 0. 65 mg /L,平均浓度为 0. 63 mg / L,比较稳定。UBAF 出水NH3- N 浓度平均值为 0. 07 mg / L,平均去除率88. 9% ; DBAF 出水 NH3- N 浓度平均值为 0. 15mg / L,平均去除率 76. 1% ,UBFA 工艺对 NH3- N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 DBAF,说明即使在低进水NH3- N 负荷条件下,UBAF 组合工艺仍然可保证较高去除率。但是二者出水 NH3- N 的值均不是很稳定,变化幅度较大。在相同的进水水质条件下,UBAF 工艺对 NH3- N 的去除之所以优于 DBAF 工艺,是由于该工艺本身所特有的气水同向流特性,在滤料层中形成较好的均分和推流作用,拓展了滤床的作用空间,使曝气更加均匀,从而增加溶解氧的传递和对生物膜的穿透力,增加了活性生物膜的比例,相对 DBAF 而言更有利于处于生态竞争劣势的硝化菌繁殖。本系统较高的 NH3- N 去除率也得益于进水相对较低的有机物负荷,反应器内溶解氧较充分,能满足硝化菌和异氧菌的最大需要,两菌之间的竞争不明显。氨氮的去除主要依靠滤料上自养性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实现的,系统对氨氮的截留作用很小。
2. 3 UBAF 和 DBAF 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UBAF 和 DBAF 的硝酸盐氮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 4。从图 4 可以看出,进水 NO-3- N 变化幅度为0. 54 ~ 0. 59 mg / L,平均浓度为0. 57 mg / L,比较稳定。UBAF 出水 NO-3- N 浓度稳定在 0. 23 mg / L 左右,平均去除率58. 5%; DBAF 出水 NO-3- N 浓度稳定在 0. 29 mg/L 左右,平均去除率 48. 7%。尽管 BFA 工艺对养殖污水 NO-3- N 的去除效果一般,但已经明显高于其他文献所报道的去除效果[8],推测系统在净化水产养殖污水的过程有着与其他污水净化完全不同的过程和机理,养殖污水中除了富含 N、P 营养素外,还存在着大量细菌、原生动物、浮游生物等微型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同化作用( 增殖为有机氮) 使得 NO-3- N 大量消耗,降低了出水中 NO-3- N 的含量。再加上反硝化细菌将NO-3- N 还原为 N2,使得 NO-3- N 增加的量小于NO-3- N 消耗的量,总体浓度下降,去除率为正值。UBAF 出水端溶解氧浓度较低,兼性反硝化菌利用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同时,反硝化菌体内某些酶系统组分在低溶解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反应过程,NO-3- N 去除率较高; 而 DBAF 出水端溶解氧偏高,反硝化菌利用水中的氧进行呼吸,在反硝化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过程中氧成为电子受体,阻碍硝酸盐的还原[9],NO-3- N 去除率较低。
2. 4 UBAF 和 DBAF 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是强烈的致癌物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致病根源,是衡量养殖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UBAF和 DBAF 的亚硝酸盐氮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5。系统 进 水 NO-2- N 变 化 幅 度 为 0. 23 ~0. 27 mg / L,平均浓度为 0. 24 mg / L, 比较稳定。UBAF 出 水 NO-2- N 浓 度 变 化 幅 度 为 0. 04 ~0. 06 mg / L, 平 均 去 除 率 78. 8% ; DBAF 出 水NO-3- N浓度为 0. 085 ~ 0. 104 mg / L,平均去除率61. 8% ,去除效果均中等。NO-2- N 没有 100% 去除说明生长缓慢、时代周期长的硝化细菌的积累还不够或工作效率低下,硝化过程受阻。开始 6 d 硝酸盐菌的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没有达到最佳,去除效果不佳。整个处理过程出水浓度变化较大,可能因为影响 NO-2- N 去除效果的因素较多( 比如溶解氧、温度、pH 值等)[10],特别是硝化细菌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造成NO-2- N 浓度改变。由于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比增殖速率和氧饱和常数等方面的不同,使其在生物膜中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11],在生物膜体系中,异养菌和氨氧化细菌对氧的争夺能力都强于硝化细菌,故硝化细菌的代谢优势区域只能存在于亚硝酸盐浓度和溶解氧较高,而有机物和氨氮浓度较低的区域。试验没有出现文献[12 -13]报道的亚硝酸氮的积累现象,这可能与进水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低,溶解氧浓度较高等有关。
2. 5 UBAF 和 DBAF 对无机氮的去除效果
无机氮为 NH3- N、NO-3- N、NO-2- N 含量的总和,综合反映了系统对氮的处理效果。UBAF和 DBAF 的无机氮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 6。从图 6 可以看出,系统进水 DIN 平均浓度为1. 44 mg / L( 其中 NO-3- N 占 39. 6% 、NH3- N 占43. 8% 、NO-2- N 占 16. 6% ) ,UBAF 出水 DIN 平均浓度为 0. 36 mg/L( 其中 NO-3- N 占 65. 9% 、NH3- N 占 19. 8% 、NO-2- N 占 14. 3% ) ,平均去除 率 75. 3%; DBAF 出 水 DIN 平 均 浓 度 为0. 53 mg / L( 其中 NO-3- N 占 54. 3% 、NH3- N 占28. 5% 、 NO-2- N 占 17. 2% ) , 平 均 去 除 率63. 0% ,去除效果均中等。结果表明,出水 DIN中的主要组成为 NO-3- N,是影响 DIN 去除率的重要因素,DIN 较好的去除效果应归功于系统较好的反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同化作用。
2. 6 UBAF 和 DBAF 对活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UBAF 和 DBAF 的活性磷酸盐去除效果随时间变化见图 7。图 7 中,进出水水样的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动趋势。进水水样中活性磷酸盐的浓度为0. 243 ~ 0. 285 mg / L,平均进水活性磷酸盐浓度为0. 263 mg / L; UBAF 出水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幅度为 0. 179 ~ 0. 212 mg/L,平 均 去 除 率 25. 1%;DBAF 出水活性磷酸盐浓度为 0. 152 ~ 0. 219 mg / L,平均去除率 28. 4%,总体来说去除效果均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进水中的有机磷经微生物氧化分解后转化为了磷酸盐,而 BAF 对磷酸盐去除率又不高造成的。关于生物除磷的机理,一般认为除磷是通过聚磷菌的生物聚磷作用或生物诱导的化学沉淀作用。在本系统中利用聚磷菌的聚磷作用除磷的可能性较小,而通过生物诱导的化学沉淀来实现磷的去除的可能性也不大,决定了这种利用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很差。从图 7 可以看出,DBAF 的除磷效果要略微好于 UBAF,这与其他污染物的去除规律不同,可能因为 DBAF 水流向下,使陶粒的堆积更加致密,强化了截留作用; UBAF 中陶粒处于微悬浮状态,其间的空隙不易被生物膜填充,同时水流的冲刷也不断地将部分生物膜剥落,截留作用较弱。前 6 d 由于 DBAF 的堆积还不够致密,所以去除率小于UBAF。由于脱氮和除磷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硝化菌及反硝化菌的繁殖,它们对聚磷菌的拮抗关系逐渐凸显,也抑制了聚磷菌的生长繁殖,在脱氮和除磷相结合的系统中对除磷是不利的。在 BAF系统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在脱氮过程中同步除磷效果较差,磷的最终去除是通过富含磷的剩余污泥的排放。有效的除磷方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试剂( 如无机絮凝剂和石灰石) 使磷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除去。
2. 7 BAF 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可行性分析
国外学者 Losordo 等[14]提出循环水养殖所必须达到的一些主要的水质指标。其水质要求如下: 氨氮 0. 02 ~ 0. 5 mg/L,亚硝酸氮≤0. 2 mg/L,生化需氧量( BOD) ≤5 mg/L,硝酸氮≤1 000 mg/L,pH 6 ~ 9。GB3838 -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限值(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为: COD≤20mg / L; 氨氮≤1 mg / L; 总磷≤0. 2 mg / L; 硝酸氮≤10 mg/L。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气水平行上向流,防止气泡在滤层中的凝结,氧利用率高,持续在整个滤池高度上提供正压条件,可更好地避免沟流或短流,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 UBAF) 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以上要求,满足循环回用的要求。经改进后可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3
中卫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黄河中上游。黄河流经中卫市182.4公里。自流灌造就了引黄灌区111万亩优质高产农田,形成了富集的水域、滩涂和湿地,是西北重要的水产养殖集散地,中卫市正在向“塞上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中卫市是自治区渔业生产重点地区,素有“丝绸之路、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人们“菜篮子”,建设了高标准商品鱼基地,养殖产量从80年代的500余吨,发展到2011年的1.2万吨,渔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渔民人均收入6800元。渔业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经。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其中池塘1.4万亩、大水面养殖1.5万亩,稻田养蟹面积1.6万亩,养殖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鲢、花鲢、鲫鱼、甲鱼、锦鲤、泥鳅、珍珠、匙吻鱼、大鲵等。
二、当前渔业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我市渔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水产养殖业需要良好的水环境,但近十年来水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好转,局部地区恶化,不少池塘、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渔业重点区的渔业水质标准超标。我市水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污及农业生产,水产业作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一个特色产业也对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尤其是近几年大面积发展水产养殖,过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渔用饲料、药品、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在养殖过程中大量排放富含无机、有机物质和生物、药物残留的废水,流入到敞开水域中,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引起水域水质的恶化,不仅影响工业、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对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危害,阻碍水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1.中卫市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质①对水环境污染影响的投入品。主要是饲料、肥料和药品。②养殖水域富营养养殖用水的排放。主要是养殖过程中为改善池塘水质的定期排放,每亩产生废水量1300吨。③水产养殖排放水体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无机物:主要是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硫化物等。有机物:动植物尸体、排泄物、残饵、悬浮有机碎屑、腐殖质等。生物:动植物活体、浮游动植物、致病性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药品残留:各类药品残留及代谢物留存在生物体内及废水中。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含量指标大大高于天然水域水,水色呈黑色、或灰白色、或深蓝色、或深绿色,有别于天然水域水色,透明度低于30cm,溶解氧低于2mg/L,化学耗氧量(COD)10-50mg/L,非离子氨氮高于0.1mg/L,亚硝酸氮高于0.2mg/L,水中有机物及生物量均高于天然水域水。2.水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近几年来,排入自然界的废料愈来愈多,而节能减排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我市水产养殖业还基本保持“资源投入—产品—污染排放”传统生产过程,从长远看水域水质日益恶化,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①水域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用水。水域水质被水产养殖污染后,往往富营养化,蓝藻繁殖过度,对水源造成危害,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用水有一定影响。②水质污染引起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变化及衰退。③水域渔用药品及化学品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动植物的健康。④水域污染影响环境景观及人们居住质量。
三、生态环保型渔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我市渔业生产发展基本依靠加大资源的投入来达到增加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并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剧,走的是一条“物质投入—生产产品—污染排放”的粗放型路线。发展现代渔业就是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目前的生产模式,转变经济渔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节约资源的使用,减少渔业面源污染,保护水域环境,使渔业生产与环境和谐统一,倡导“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再生循环”的生态环保型渔业发展路线。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 辽东湾虾姑;人工育苗;放流
中图分类号 S9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78-02
虾姑,学名口虾姑(Oratosquilla oratoria Dehaan),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壳纲口足目虾姑科口虾姑属,又名东方虾姑,俗称虾爬子、爬虾、皮皮虾、螳螂虾、皮虾、虾姑弹、虾虎、琵琶虾、虾拨弹、虾钩弹、虾公驼子、尿虾等。
虾姑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朝鲜、韩国、日本、东南各国海域、夏威夷群岛、俄罗斯大彼得海湾均有分布。虾姑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世人认知广等特点,是目前很有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水产发展项目。虾姑为渤海三湾特有主要品种,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量在1万t以上、资源量在1.5万t以上。
近几年来,渤海的一些主要品种相续减少和灭绝,致使虾姑成为主要的捕捞品种。虾姑产量逐年大幅度减少,因此虾姑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及放流的研究与实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科研任务。
1 虾姑的繁殖习性
辽东湾虾姑一般生长繁殖在5~20 m的海域,秋后逐渐游向30~50 m的深水海域越冬,在60 m左右的水深也能生存。虾姑喜欢穴居海底软泥中和礁石裂缝里,不喜欢沙子。虾姑喜欢晚上出穴觅食,觅食半径为20 cm左右。虾姑具有穴居性,既能避暑抗寒,又能减少风浪灾害损失。虾姑具有繁殖能力高、抗病能力强、生存域境广的优点。辽东湾纬度较低,水温较低,故当地虾姑更鲜美于纬度较高海区的虾姑。
虾姑为一年生海洋动物,雌雄异体,均分为头部和腹部2个部分,共20体节。一般雄性个体略大于雌性个体,表皮较雌性也略硬,最大的差异是雄性个体胸部最后一对布足内侧有一对棒状交接器,雌性在繁殖期其胸部第6~8胸肢腹表有白色“王”字形胶质腺。虾姑期在9―11月雌虾姑蜕皮之前;亦有说在产卵前不久;更又说在产卵前数月前。虾姑繁殖期主要在5―7月,卵巢有部分色素,精巢呈现乳白色。虾姑产卵量最高可达20万粒,平均3万~5万粒[1-4]。
2 人工育苗技术
2.1 育苗设施
2.1.1 育苗室。一般用透明玻璃钢瓦或透明无滴膜盖制。在亲虾姑产卵期应用草帘子或篷布遮盖房顶,门窗用篷布遮挡,室内光照度小于500 lx。
2.1.2 亲虾姑暂养池。亲虾姑暂养池为长方体水泥池,大小不限,只要够用即可。使用之前要进行彻地消毒,然后注入30 cm过滤的新鲜海水,备好充气石待用。
2.1.3 亲虾姑培育池。一般为容积6.0 m×5.0 m×1.5 m的长方体水泥池,池底倾斜度应≥3%,室内光照度小于500 lx。
2.1.4 产卵孵化池。工厂化育苗应根据虾姑生活习性,将水泥池设计为圆形,直径5~6 m、高1.0~1.2 m。底部铺上采自潮汐带的软泥10~20 cm,再加入海水30 cm,然后用次氯酸钠浸泡消毒24 h,使池内海水与过滤海水的pH值保持一致,后用黑布遮盖备用。
2.1.5 幼体育苗池。幼体育苗池多为不漏水的长方体水泥池。育苗池,一般为6.0 m×5.0 m×1.5 m,池底铺10~20 cm的铺上采自潮汐带的软泥,以排水孔为中心留出1 m2空白地或在排水孔上加接与软泥同高的塑料管。为控制池中水位,池底需设置直径为10~15 cm的排水孔,且其应通过管道通往池外,同时需配备集苗槽及泄水道。幼体育苗池消毒后加水,用黑布遮光[5-6]。
2.1.6 充气设备。主要由充气石、塑料管道及鼓风机组成,且分钟充气量应达到各种水池总量的2.5%。
2.1.7 供水设备。主要由蓄水池、高位沉淀池、砂滤储水池及配套的供排水系统组成。它们分别为育苗水体总量的10.0、2.0、1.5倍。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含量太高,可加2~5 mg/L EDTA钠盐处理。
2.1.8 增温设施。每3 000 m3育苗水体,应配备2 t/h蒸汽锅炉1台、45 m3左右的加热池2~3个、配套的供热管路;还要配备1.5 kW的电热棒20~40支。
2.2 环境因子控制
2.2.1 水温。虾姑的生活水温7~33 ℃,最适宜的水温为20~27 ℃。水温低于7 ℃,虾姑会钻穴;水温高于35 ℃,虾姑会死亡。虾姑受精卵至孵化,水温25~30 ℃。
2.2.2 水质。将海水黑暗沉淀24~72 h,再经过60~80目筛绢网过滤,使其pH值保持在7.8~8.6,虽然虾姑在pH值6~10的海水中能存活,最适pH值为7.5~9.0。
2.2.3 盐度。盐度范围为12‰~34‰,适宜盐度一般均为21‰~25‰,最高不得超过35‰。
2.2.4 溶解氧。一般为5 mg/L以上,透明度30~50 cm。
2.3 亲虾姑的选择、运输、暂养
2.3.1 亲虾姑的选择。雌性虾姑的体长达到8 cm时已经具备繁殖能力,但若体长11 cm以上,则其产量质量提高。亲虾姑的选择标准:性腺发育良好,无伤痕,活力强,体色鲜艳,身体健壮,出水时间短,对外来反应敏感。
2.3.2 亲虾姑的运输。选择好的亲虾姑要尽快运回育苗厂,争取在10 h内放入暂养池中培育。运输方式有带水充气船运、塑料袋充氧车运、帆布桶充气车运、水箱充气车运等。无论选择哪种运输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3.3 亲虾姑的暂养管理。亲虾姑放入暂养池前,经甲醛药浴3 min后入池,加入过滤的新鲜海水。亲虾姑入池后,应立即充气,分钟充气量为池中水体的2%;水温前1~3 d可比自然海区提高1~2 ℃,日增温1 ℃。水温提升过快,容易造成亲虾姑早产或流产。3 d后,以0.5~1.0 ℃/d的速度逐渐提升到21~22 ℃。投饵:当水温小于22 ℃时,繁殖期亲虾姑基本停止摄食,肠胃几乎是空的。繁殖期个别亲虾姑尚有摄食现象,可以投少量的新鲜沙蚕、小毛虾、杂色蛤肉等;当水温大于22 ℃时,多为团形卵粒,性腺系数达14%以上,即为成熟卵。
2.4 亲虾姑的培育
亲虾姑的培育主要是指促熟培育和抱卵孵化,其主要目的是使亲虾姑卵巢发育基本同步,产卵、排幼整齐。培育中能得到较大数量的假蚤状幼体,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一般在亲虾培育池中进行[7]。
2.4.1 水质管理。虾姑作为变温性凶猛的甲壳动物之一,环境水温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虾姑属于广温性种类,生活区域在6~31 ℃,最适温度在20~27 ℃。水温是虾姑性腺发育的抑制因素,在20~30 ℃内水温越高发育越快。在水温25~30 ℃,卵自受精至孵出幼体,需7~15 d。其他条件:pH值为7.8~8.6;盐度一般为21‰~25‰;溶解氧一般为5 mg/L以上;透明度30~50 cm。
2.4.2 饵料管理。亲虾姑的摄食范围较广,鱼、虾、贝类均可,但以贝类为佳,可减少污染。饵料以小块散均为好,可避免虾姑因争食而相互残杀。根据虾姑昼伏夜出的特点及抱卵情况、水温高低、饵料种类等实际,每天于傍晚投饵1次,投饵量为亲虾姑体重的10%~20%。为促使亲虾姑性腺发育,前提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亲虾姑抱卵时大多数钻穴,基本不摄食,应适量减少投饵。亲虾姑孵幼后用网笼诱捕出池,以防其干扰其他抱卵虾姑。
2.4.3 日常管理。在亲虾姑培育期间,必须日夜巡池。仔细观察亲虾姑活动情况和摄食多少、水质变化、充气大小,及时排换水。将发现的假蚤状幼体入池。
2.5 亲虾姑的产卵和孵化
亲虾姑产卵繁殖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洞穴、底质、光线等。因此,挑选性腺系数在15%以上,个体大、活力强、附肢齐全的亲虾姑。虾姑挖掘洞穴能力很强,只要底质和环境条件适宜,“U”形洞穴很快就会挖掘成。“U”形洞穴是一大一小2个洞口,相距20~30 cm,洞穴最深距洞口可达7 cm。大洞口直径5~7 cm、小洞口2 cm左右。当水温提升到24~25 ℃时,亲虾姑开始在洞穴内产卵抱卵。
卵直径一般为1.5~3.0 cm,呈黄色,一次性排完。排完卵后,若不受外界条件刺激,亲虾姑会用颚足抱在口上不停转动。表面卵裂是亲虾姑受精的形式,在26~28 ℃的水温条件下,经20 d左右流水孵化,培育至虾姑假蚤幼体(虾姑幼体)。在此期间,水流要加以控制,不使池中冲混为宜。出进水应等量,用100目筛绢换水。池内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 mg/L。当幼体离开洞穴及母体,在水中浮游时,即为变态的虾姑幼体,这时幼体应从产卵孵化池中分离出来。
2.6 虾姑幼体培育
自1期假蚤状幼体入幼体育苗池到出池的这段培育过程为虾姑幼体培育。刚孵化出浮游的幼体用虹吸法从孵化池分离出来,直接移入幼体培育池继续培育,用黑布遮盖池顶避光。幼体培育池的海水,是经过砂滤沉淀和纳盐消毒处理的,保证水质是育苗的重要环节。水温控制在26~28 ℃。投饵,每天分4次混投单胞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扁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其3项饵料投喂密度分别为5~10×104个细胞/mL、10个/mL、5个/mL。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1/3。经过22 d的培育后,再将虾姑幼体移入另一个幼体培育池。移池前要注意幼体培育池的水温、盐度,保持相同或相近。移池后,要以0.5~1.0 ℃/d的速度逐渐将温度降至自然水温。前期以投喂轮虫5~10个/mL、卤虫无节幼体5 wh/mL为主,辅投少量蛋羹。每天换水为池中水体的1/3,分钟充气量为培育池中水体的1.5%~2.0%,保持微波状。后期随着虾姑幼体的发育,改投卤虫成体、小虾类、蛤肉碎块及人工配合饵料。幼体换池培育后,几天后会逐步变态发育成仔虾姑。当池中的仔虾姑比例超过50%以上,即可出池放流[8-9]。
3 虾姑苗放流
3.1 充氧打包
目前,主要采用聚乙烯袋充氧运输,先将用冰水浸泡好的稻壳捞出,控净水备用。在空塑料盆中加入两捧冰水浸泡好的稻壳,然后掺入蟹苗2 000~3 000只,轻轻拌匀。拌匀后装入规格为20 kg的聚乙烯袋中,再充氧入袋约3/4,即刻把袋口扎紧,一般可保证10 h内的安全,如果将聚乙烯袋放入纸盒箱内更佳。
3.2 装车运输
为防治袋子损坏,严禁高抛乱扔,要轻装稳放;装车时为减少袋子受压,不宜超过3层;装车完毕后,为减少日晒升温,用篷布遮挡。运输装卸应尽量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
3.3 卸车装船
最好采用人力传递进行装船,也可用袋溜子。装船完毕后,使用水泵喷洒降温,后用篷布遮盖。若袋子破损,要及时倒入水中,以减少死亡。
3.4 选址放苗
选择潮汐流畅、无工业污染、盐度适宜、水深3 m以上、温度恰当的近岸海域,将袋子贴近水面进行放流。
4 参考文献
[1] 杨春,苏秀榕,李太武.口虾蛄的繁殖和人工育苗[J].齐鲁渔业,2004(3):9-11.
[2] 王春琳.黑斑口虾蛄的繁殖生物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3] 王春琳,叶选怡,丁爱侠,等.虾蛄繁殖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2(3):58-64.
[4] 王春琳,郑春静,蒋霞敏,等.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3):67-70.
[5] 谷德贤,洪星,刘海映.口虾蛄的繁殖行为[J].河北渔业,2008(1):37-40.
[6] 孙丕喜,张锡烈,汤庭耀,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黄渤海海洋,2000(2):41-46.
[7] 范国宾.中国对虾繁殖习性及工厂化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87-288.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渔业)项目—渔业节能减排宣传与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黄一心(1969-),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信息与战略、渔业装备、科研管理。Email:huangyixin@fmiri.ac.cn,电话021-35310961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8.019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淡水网箱迅猛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网箱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地方采取了限制和禁止的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淡水网箱养殖现状的介绍,对网箱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网箱养殖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重要手段之一等方面,提出了网箱养殖要走可持续化道路,并给予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网箱养殖;状况;探讨
网箱养殖起源于19世纪末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后传往世界各地。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网箱养殖,由于网箱养殖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可机动、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及水库蓬勃发展[1]。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箱养殖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强,网箱养殖带来的水体营养化现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此,2014年我们先后到浙江、四川、海南等地开展了淡水网箱养殖状况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对网箱养殖的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我国淡水网箱养殖现状
为了发展农村多种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丰富优质水产品供给。我国的淡水网箱养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当时主要在一些水库、湖泊中利用网箱培育鲢、鳙大规格鱼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淡水网箱养殖的方式、种类和产业结构有了新的发展,从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的大网箱粗放式养殖转变为投喂配合饵料的网箱精养,养殖的鱼类品种多达数十种。由于网箱养殖产量和成品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原始的粗放式养殖和自然放养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网箱养殖,全国各地的可利用水面被大量网箱占领,也使得网箱养殖对水面的影响凸现出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对周围水环境加强保护,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针对淡水网箱的整顿治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见表1。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肥水养鱼等活动
虽然各地禁止和取缔声不止,但2013年我国的淡水网箱养殖面积与2012年相比仍增长了4?64%,养殖产量达到了1388340t,远高于围栏养殖和工厂化养殖[2]。
2淡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各地采取禁止和取缔的措施,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箱养殖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可否认,网箱养殖对环境确实存在影响。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投饵网箱区的TP、TN一般均高于对照区,透明度和溶氧低于对照区,pH和水温则无明显变化。底泥沉积物显示高硫化物、COD、无机氮和无机磷的高含量特征,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发生相应的变化[3-5]。网箱养殖根据投饵情况可粗分为滤食性网箱养殖与给食性网箱养殖2种方式。滤食性网箱养殖主要是利用水域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水流不断交换水体补给饵料,不投喂或少投喂人工饵料的养殖方式,对水体污染小,适合养殖鲢鱼、鳙鱼等。投饵给食性网箱养殖是饲养过程中必须不断投饵的养殖方式,适宜养殖品种多,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但是容易增加水体悬浮物和营养盐,降低网箱区和环境水体溶解氧,造成水体环境污染。
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残饵、排泄物、化学药品等。
2.1残饵
用网箱养殖给食性鱼类,需要投放大量的人工饵料。由于投饵量过大,超过鱼类摄食量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不能被网箱养殖的鱼类所摄食的人工饵料会沉入水底形成残饵。国内外有关文献表明,投喂的饵料只有25%~35%用于增加鱼类体重,65%~75%残留于养殖水域环境中[6]。残饵中通常含有氮、磷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分解转化为溶解态营养盐,增加水体污染[7]。
2.2排泄物
鱼类摄食饵料,一部分被消化用于增加体重和活动消耗,而另一些未被消化吸收的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又有一部分转化为氨和尿素被排泄出鱼体,二者都溶入养殖水体中。一般认为摄食的饵料中有20%~30%被鱼类以粪便的形式排入水中。大量的氮磷进入水体,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8]。
2.3化学药品
网箱养殖鱼类密度大,一旦发生鱼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预防鱼病的发生,消除敌害生物,需要向水体直接泼洒漂白粉等各类化学药品(或通过挂袋的方式)和含药品的饵料,当水体的药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甚至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危害到整个生态系统[9]。
从网箱养殖对水体的影响来看,残饵和排泄物是主要的污染源[10],而且未被及时分解的残饵和排泄物沉入水底,在厌氧的作用下,还会发生二次污染。
虽然淡水网箱养殖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但与其他污染源相比,对总体环境的影响是较小的。根据国家《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统计水污染情况(见图1),我国水产养殖业对COD的排放量为55.83万t,远远低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更是远远小于同是农业污染源的畜牧养殖业,如果假设不同水产养殖方式产生COD的总量与产量相关,那么仅占水产养殖产量3%的淡水网箱养殖所产生的COD,还远远地低于垃圾处理厂的渗透水。
3淡水网箱养殖应得到合理的发展
淡水网箱养殖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网箱养殖该怎么办?我们认为淡水网箱养殖应走基于养殖容量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1网箱养殖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鱼类水产品属于优质蛋白源,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时,以人均50kg计,还有2000万t水产养殖品的缺口,需要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来弥补[11]。淡水网箱养殖是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比之传统池塘养殖,自然放流养殖等方式具有更强的集约化、机械化、经济价值等优势,而且食用口感也较好,因此也将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
3.2网箱养殖带来污染可通过养殖技术和装备的改进大幅度降低
为降低淡水网箱养殖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各地纷纷针对产生污染的残饵、排泄物、化学药品,开展环保养殖技术研究和环保网箱的研制,目前可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套养技术套养技术目前广泛地用于各地的网箱养殖,所谓套养技术就是在大网箱内套若干个投饵网箱,在大网箱内养殖鲢、鳙鱼等滤食或刮食性鱼类,用于消耗投饵网箱漂出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刮食网箱的藻类,从而有效地消化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实验证明,网养鲤鱼配养鲢鱼后,对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总磷、细菌、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开展网箱套养养殖模式,每生产1kg鱼的用工成本降低了12.3%,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7.8%左右,饵料系数降低8.6%[13]。这表明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节省了养殖水体空间,减轻对养殖环境的内源性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效益好。
3.2.2投喂控制残饵是网箱养殖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因此有必要对投喂量进行控制。可采用自动投饵机,根据鱼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进行事先设定,实行少喂、多投、自动的方式,达到定时、定量、定点的要求,从而减少饵料的损失。通过采用自动投饵系统的精准投饵控制,可节省饵料10%~20%[14],相应减少残饵的产生量。当然,也可以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在网箱内安置食台,将饵料投撒于食台上方,方便鱼类充分摄食,通过人工观察,减少饵料损耗,同时也可定期对食台进行清理,捞去残饵和腐烂物质,从而大大降低了残饵给水体带来的影响。
3.2.3网箱集污装置网箱集污装置就是在网箱底部安装集粪漏斗和集粪桶,大部分鱼类的排泄物由于重力的原因落入集粪桶,再定期通过泵将粪便抽离水体进行处理。这种装置通过物理收集方法对鱼体排泄物进行收集,可降低网箱养殖产生的污染70%以上,减轻因投饵带来的氮磷对环境影响。经测试与传统未安装集粪系统的网箱相比,鱼体增重多27.0%~32.2%,死亡率低11?4%~25?8%,饵料系数低15.6%~19.9%[15]。
3.2.4可封闭网箱可封闭型网箱是采用不透水帆布类材料制成可封闭流水式网箱。当密封布袋上防水拉链拉下时,网箱呈流通状态,此时水流能够自由进行水质交换。当密封布袋上防水拉链拉上时,网箱呈封闭状态,能够隔绝网箱与外界水的交换。它的最大优点是当养殖的鱼类已经感染疾病时,可直接将网箱变成密闭的空间,对鱼进行药浴。治疗结束后,将药水直接输送岸上处理,避免污染外界水源[16]。
3.3网箱养殖应在养殖容量的许可下得到合理的开展
网箱养殖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千岛湖湖区网箱养殖曾带动相关就业人员2万多人,经济效益巨大。事实上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网箱养殖也是一种碳汇渔业,养鱼的废物排放量在一定水平时,能够促进水体生物生产力的提高。经研究,千岛湖要想保持好的水质,必须常年保持440万kg以上的鲢鳙鱼资源蕴藏量,才能遏制藻类过度繁殖[17]。而给食网箱对水质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改造网箱养殖设施,使用环保网箱养殖,推广环保养殖技术,是可以减少外源污染,甚至可以养水。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网箱外种植水生植物既可进一步减少影响,还可增加附加值,进一步为碳汇做贡献。我们在享受网箱养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把养殖规模控制在养殖容量许可的范围内。近年来,我国水域养殖出现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控制,养殖户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密度过大,使水域容量达到饱和状态,使部分水域局部或全部水体水质变化严重,富营养化速度加快,严重的变为劣质水。安阳市彰武、小南海水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按照最低500∶1的自我净化比例,2006年水库网箱养殖面积为9.53km2,已超标,但仍继续发展,到2012年已达到32.5km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库水质属于劣Ⅴ类[18],最终导致网箱养殖被禁止。
4对淡水网箱养殖发展建议
我国的网箱养殖要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管理协作,完善法律建设。目前在淡水养殖环境治理上,涉及了很多部门。如渔业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等都有一定的职责,由于考虑的角度不一样,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因此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努力寻找经济与环保的平衡点。此外,我国有关水环境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没有直接涉及养殖内容,同样养殖相关法律也基本没有涉及到水环境的,因此也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
其次,确定总体规划,加强养殖管理。养殖水域是否规划合理是该水域水产养殖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关部门应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预先进行规划。要严格按照规划,对网箱的养殖区域、密度等进行控制。规范水面使用证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改“群众渔业”为“商业渔业”,推进养殖实体公司化,以利规范管理。对养殖人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水域得到合理利用。
第三,加强减排技术研究,推进环保技术的运用。应加强科研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广大科研单位开展网箱养殖减排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评价标准的研究,为网箱养殖管理提供依据。要大力推广环保网箱,可将环保网箱与环保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努力降低网箱养殖排入水中的氮、磷含量。据研究在投饵网箱外套1个养殖滤食性鱼类网箱,可提高鱼类负荷量1.6倍,加网箱集污装置则可提高4倍以上[19]。要加强饵料的营养搭配和质量的研究,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利用率,从而减少排泄物和残饵量。
第四,加强水质监测,开展养殖容量的研究。加强对水质量的监测,控制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美国、东欧、日本等先进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对网箱养鱼的水质情况作了较详细的监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各区域的水质监测工作,建立水质监测档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确实保障养殖生产以及安全水域环境。同时还要开展大水面的养殖容量的研究,养殖容量是网箱养殖发展的重要依据,70年代日本科学家就开始注意到容量对养殖的影响,而我国到90年代才对养殖容量有一定研究[20]。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规定静水水域中,饲养给食性鱼类的网箱总面积应小于水域面积的0.25%[21],也有许多专家建议网箱养殖容量控制在1‰~3‰以内,但由于环境存在差异,具体到某一大水面的库容量还要深入研究。只有了解了,才能既使水面充分发挥养殖功能,又保护水体的其它功能(如旅游、饮用等)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振晶.概评网箱养鱼对水体环境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53-254
[2]农业部渔业局.201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陈小江.三峡库区万州段网箱养殖区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徐昕荣,温琰茂,舒廷飞.海水养殖对海区水环境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03,30(5):204-206
[5]吴庆龙.东太湖及其网围养鱼区的底栖动物以及环境质量的初步评价与区划[J].海洋湖沼通报,1991(4):64-71
[6]程素珍,许尚杰,刁汇文.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1):30-31,147
[7]陈丁,郑爱榕.网箱养殖的氮、磷和有机物的污染及估算[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S1):57-62
[8]徐胜强,邢国新.网箱养鱼对东武仕水库水质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9):33-34
[9]王旭.浅析网箱养鱼对大北沟水库水质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4(S1):209-210
[10]黄洪辉,林钦,贾小平,等.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场有机污染季节动态与养殖容量限制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2):101-105
[11]唐启升,丁晓明,刘世禄,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任务[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1):4-9
[12]陈友山,田作佳.改善水库网箱养鱼水质的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7):131-132
[13]李昌茂,石安刚,周文琴.浅析网箱养鱼对乌江流域水环境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1(12):7-9
[14]焦仁育,王先科,吴小军等.自动投饵机——淡水网箱养鱼的好帮手[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2-18(005)
[15]吴宗文,张健,张羽熙,等.网箱鱼类排泄物收集碳汇系统与生态效能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28(5):85-93
[16]刘平,徐中伟,江涛,等.封闭流水式网箱鳗鱼养殖新技术[J].渔业现代化,2011,38(3):28-30,34
[17]中国有机农业网.千岛湖的水和千岛湖的鱼都是纯生态[EB/OL].(2012-10-26).http://cnoa360.com/news/19113162.html
[18]赵文武,庞显炳,葛彩霞.加强水库网箱养鱼资源调查和保护促进生态渔业健康发展[J].河南水产,2014(2):35-36
[19]谢巧雄,姚俊杰,周路,等.龙滩水库八达村库湾水质变化及网箱养鱼容纳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159-162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优点范文6
关键词罗非鱼;生活习性;食性;营养需要;饲料;病害防治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其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疾病少、肉味鲜美等优点,而且能在淡水、咸淡水乃至海水中养殖,成为我国广泛养殖的鱼类品种。1976年,FAO推荐罗非鱼为“最有希望的养殖鱼类”。目前我国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等几种。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及稻田养殖等,其养殖既可在淡水中进行,也可在半咸水中养殖。
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与食性
1.1生活习性罗非鱼属于广盐性鱼类,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海水中。这类鱼对水体中盐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别。莫桑比克罗非鱼从一般的淡水到盐度30‰的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长及繁殖,但在30‰~40‰的高盐度海水中虽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将罗非鱼从淡水或低盐度海水移到纯海水中,须经过由低盐度到高盐度的逐步驯化过程,才能适应高盐度的海水,否则会引起罗非鱼死亡。但从盐度很高的海水(30‰以上)中可直接移入淡水里,鱼能适应而正常生长[1]。
尼罗罗非鱼喜栖息在水温较高的水域,其生存水温为12~40℃。最适生长水温24~35℃,当水温在14℃以下时便不吃食,水温降到11~12℃以下时即死亡[2]。
罗非鱼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溶氧量0.7mg/L时仅表现出轻微的浮头,但仍能摄食;低于0.1mg/L时才窒息。保证它正常生长的溶氧必须在3mg/L以上[3]。有研究发现,在气温和水温22~26℃条件下,即使离水后,只要鳃部保持潮湿,它还可以生存3~4h,比一般鲤科鱼类耐低氧强。罗非鱼在密养情况下水质很肥的池塘、水坑中都能适应生存,并不影响其生长和繁殖[1]。
1.2食性幼鱼时几乎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个体的长大,逐渐转为杂食性。在天然水体中,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主。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也是常被摄取的对象。有时也吃些水草、浮萍等;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且能获得显著的效果。一些对于鲢、鳙鱼来说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而罗非鱼都能较好地消化利用。根据这些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投饵施肥的办法,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
2营养与饲料
2.1营养需要能量不是营养物质,但是要维持生命就需要能量进行能量代谢,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生长。一般鱼类饲料的能量蛋白比在35.53~52.25kJ/g蛋白质,罗非鱼饲料的适宜能量蛋白比为40.59kJ/g蛋白质[4]。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维持鱼体生命和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试验表明,罗非鱼对饲料蛋白质适宜范围为20%~30%,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8.5%~29%,生产中视鱼种规格及养殖水体情况,可在以上幅度内进行适当调整[5]。脂肪是鱼类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同时,脂肪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减少颗粒饲料在水中的散失。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罗非鱼饲料中脂类的适宜含量为6.2%。一般罗非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4%~6%[4]。维生素是一类需求量甚微,但却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活性物质。到目前为止,有关罗非鱼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不多。研究显示,罗非鱼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2和泛酸的需求量分别为50mg/kg饲料、50~100mg/kg饲料、6mg/kg饲料和10mg/kg饲料。在配制罗非鱼饲料时,维生素的添加量可参考一般温水性鱼类饲料[4]。矿物质是维持鱼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它在鱼类营养上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般认为,罗非鱼需要一般鱼类所必需的矿物质。尼罗罗非鱼获得最大生长对饲料磷的需求在0.9%以下,适宜的钙磷比为1∶(1.1~1.5)[4]。
2.2饲料罗非鱼饲养在天然池塘里,能很好地利用微生物和水藻等水生生物作为营养来源,比循环水池单喂颗粒饲料效果好。据报道,在天然池塘里,罗非鱼生长发育所需的50%~70%营养成分来自水生生物,只需要投喂一部分饲料。然而,在大多数人工池塘里水生生物极少,故依靠投喂配合饲料,尤其是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更需要投喂优质颗粒饲料[6]。
目前我国罗非鱼饲料形态有2种,一种是普通颗粒料,另外一种是膨化料。在生产普通颗粒料时,饲料调质温度最好控制在85~95℃,使饲料调质充分,糊化度好,水中稳定时间较长,饲料外形光滑美观。生产罗非色膨化料时,最好采用超微粉碎。80%以上过80目,这样生产出的罗非色料外形美观,而且对膨化机的磨损小,延长其使用寿命。无论是普通颗检料还是膨化料,其直径大小基本上在1.5~5.0mm[7]。
3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高密度养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特别是在循环水系统,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的工厂化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
3.1水霉病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在罗非鱼表皮内引起。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和搬运操作不小心,造成表皮损伤,以致水霉菌侵入伤口大量繁殖所致,在低温季节冻伤皮肤,亦容易感染水霉病,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3%食盐溶液或3ml/L二甲基蓝溶液进行鱼种浸浴5min。在捕捞、搬运鱼种时要格外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8]。
3.2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此病在水温16~18℃时,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鳃丝充血呈暗红色,体表、鳃瓣和鳍条上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游动迟缓,逐渐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200~250ml/L冰乙酸浸洗15min或用80ml/L的甲醛溶液浸洗鱼体20min。也可用干辣椒3.75kg/hm2,干姜1.5kg/hm2加水375kg/hm2煮沸后全池泼洒,连续2d。还可用1%~2%食盐水或8ml/L硫酸奎宁浸浴[9]。3.3急性肠胃炎病此病多发于夏季。其症状是充血,体表及鳍条失去黏液,尾鳍干白,厌食,游动迟缓,体色变黑,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发炎积水。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注意均匀投饵,防止鱼暴食。治疗可用痢特灵4片加水0.5kg,浸花生麸0.5kg喂鱼。也可用穿心莲粉1份加糠粉20份拌匀喂鱼,每100kg鱼投药饵2.5kg[9]。
3.4爱德华氏菌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腹部膨大,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有的病鱼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鳍条末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脾、肾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病灶,有腐臭味。此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原体是迟钝爱德华氏菌。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主要为7、8月份高温季节,范围较广,是罗非鱼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危害严重。多数是慢性死亡,持续时间较长。
防治方法:①注意合理密养、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②发病时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g/m3。③同时内服捣碎大蒜,按5%与饲料混匀,每天1次,连用3d[10]。
3.5烂鳃病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鳃丝肿大且色泽变淡。急性感染时,病鱼鳃丝呈紫红色,黏液多,发生腐烂直至死亡。流行季节为5~11月,主要发生在罗非鱼苗种培育期,规格为2~5cm,发病水温在25~30℃。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高,鱼池水质老化。生长季节水质调节不及时,水体透明度过低,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导致罗非鱼烂鳃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①避免过密养殖,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排污换水。②发病池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g/m3。③用0.3g/m3聚维酮碘全池泼洒[10]。
参考文献
[1]王鑫.罗非鱼的人工养殖技术[J].生物与特产,1990(6):10-14.
[2]余同章.尼罗罗非鱼的养殖[J].中国农村科技,1996(6):46-47.
[3]张铭汉.浅谈尼罗罗非鱼的试养[J].重庆水产,1993(3):89-91.
[4]吴锐全.罗非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2-25.
[5]李江,黄凯.罗非鱼的营养需要[J].科学养鱼,2003(3):40.
[6]朱钦龙.罗非鱼的营养和饲料[J].上海饲料,2000(5):20-21.
[7]余伟明.罗非鱼的营养与饲料[J].科学养鱼,2002(4):54-55.
[8]廖国璋.罗非鱼疾病及其防治[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