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前言

中学体育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体育教育与体格训练,传授科学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过程的许多心理特点,都是由此产生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娱乐性活动,而且具有一定的紧张、困难,甚至危险性的活动。这些特点不仅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而且还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做事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则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下的练习,会影响到教学训练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去激发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体育教学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难免有顺利和曲折、成功与失败,而不同遭遇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则能及时调节自己的状态,把自己从困难中摆脱出来,想办法去解决好难题,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则表现出垂头丧气,甚至产生自卑心理,什么事也不敢做,什么事也不愿意去做。在上体育课时,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都乐于参与各种活动,课堂练习很活跃,精神状态较好,掌握内容较快。相反,心理素质较差的总躲在人群后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跑也不想跑、跳也跳不远,对体育课也不重视,认为体育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对这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对艰苦的体育锻炼也会有影响,再加上体育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不同,场地多种多样,气候变化无常等因素,更是增加对体育运动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这样的心态,不仅对体育训练不认真,甚至由此还可能发生责任性事故。结合以上几点,说明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极大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上的作用

当体育教师了解了班上学生的心理特点后,要掌握了哪部分学生能自觉刻苦,哪部分学生怕辛苦而偷懒等具体情况,由此根据不同的学生定下不同教学计划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防止出现“合格就算”的懒惰心理。当然,如果忽视了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关联性,就会产生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只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练习、盲目性练习,而忽视进行心理、品德和非智力性的教育。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较强,向师性心理突出,练习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将来,甚至一生。

我们在上课时应注意教学心理特点,无论是知觉、感觉、情绪、意志、运动感知,还是心理因素和特点等,都跟我们体育教学的知识传授有极大的影响。在练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形成新的运动概念之前,视觉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直观地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因此,尽可能形成准确、完整的动作知觉,激起学生求知心理欲望。但在实践练习时,多余动作往往较多,不能正确练习。例如:初学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动作、滑步后的最后用力环节往往是较难掌握,动作不协调,顾此失彼,我们体育教师应明白此阶段的特点,做到示范讲解相结合,详细说明动作的要点与难点,多点表扬学生的进步,不能嘲笑和讽刺学生,多给点自信给学生,让学生多点成功感,特别是中学自尊心强,对言语比较敏感,教师应诚心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继续学习其余的动作。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心理特点起到较大的作用,体育教师应了解心理特点的各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四、利用心理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理解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同时,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巧妙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利用体育心理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其人格完善和身心全面发展,把锻炼身体与教书育人密切结合起来。体育教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对中长跑的“极点”现象的克服不仅是对体育的挑战,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利用接力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学生公正、诚实态度和竞争意识;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对学生进行作风培养;通过安排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等。

五、结论

所以说中学体育教育的心理特点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结构上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上新的档次、新的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3

一、充分发掘课堂信息资源

教材内容信息量巨大,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以忽视这样良好的资源和时机,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例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我首先让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尤其是对的大量史实,以及火烧前后的圆明园的图片,并且了解了当时世界的局势,许多同学对英法联军在暴行感到无比的愤怒,也为自己国家的落后及当时的政府的腐败感到悲哀,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感受交流。并且站在作家雨果的立场去体会作者的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让学生从更高一层次去体会,什么是爱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

二、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氛围

所谓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情感、心态和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期望值、评价方式等),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又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点燃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要求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表现出一种好奇。好奇,使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奇心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在课堂中随时抓住注意力,学习起来不觉得疲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它本身又是重要的良好心理品质。 2.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具体选用哪种教法。应该视它是否有利于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力和学会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应依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而不断改革。

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关键,教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心理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会教,更是教学生会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练习、复习等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阅读、思考、操作、实验,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珍惜时间,如何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成功与挫折。要根据教育心理的规律、根据科学学习的方法、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经常指导、教育。要重视个人指导,特别是对有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更要及时帮助、纠正。学生有了正确的学法,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爱护学生,沟通情感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方法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4

一、我们谈一谈“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在小学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自卑、其二是自满、其三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转变这三个问题的方法现分述如下:

1.自卑的转变。

产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例如:某同学因某一科学习成绩差,而放弃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因为自己身体肥胖,从而否定了自身其他各个方面;再或者因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而放弃了自己的体育、德育等。

转变自卑的方法就是要克服“以偏概全”错误思想。具体的办法是:多想想,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照原因中的例子我们来找一找你的闪光点。

(1)比如某同学语文学科差,那么你想一想其他学科差吗?哪怕只有一科不差,也就找到了你的闪光点。想想办法,加把劲,语文能赶上。(后面我们将给出你办法)

(2)再如某同学身体胖,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想一想你的学习、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是否优秀。如果有,那么它就是你的闪光点,它就是你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如果能把体重减下去,就更好了。

(3)再比如某同学学习成绩不够优秀,那也不能连带否认其他方面。因为小学阶段你的其他方面很不错,你却没有发现。

2.自满的转变。

产生自满的原因,主要是犯了“坐井观天”的错误。例如:某同学这次数学小测验取得了班上第一名的好成绩,于是看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我认为这名同学坐的“井”是“班”,观的“天”还是“班”,你不觉得你的目光太短浅了吗?

转变自满的方法,主要是克服“坐井观天”的错误思想。具体做法是往大的方面和范围去比一比,不能仅停留在某科、某班,要比一比多科、多班、校级、县级、甚至更高级。这样你就能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了。

3.听不进别人意见的转变。

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或极度自满的同学,其原因是没有体验到听取别人意见的益处。例如:某同学平时和其他同学关系特别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因此同学们选举他当班长。当上班长以后,他听不进去同学的意见,班务工作独断独行,同学们不能接受,对他的意见特别大。没过一个月,他就自动辞职了。

转变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对别人的意见多想一想、多试一试,如果有效,那么就应该积极地采纳。这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注意,不仅仅班干部要这样,其他同学也要这样。

二、我们谈一谈“正确的学习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拓展教学

六年级自助读本第三课《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小儿子胜过了大儿子的原因在于“讲究砍柴的方法”。在这里我要问,小儿子采用了什么方法?同学们可能都会说,他的“刀快”。实际则不是@么简单。

你先看:有过砍柴经验的同学会知道,如果你一味的横向砍,树杈不容易被砍断。应该先纵向砍,再横向砍。重复这个过程,才能砍得快。这也就是说“要讲究砍法”。

你再看:小儿子如果选择了一棵一人多粗的大树来砍,恐怕半天也砍不断。因此还要“选择砍的对象”。

最后看:小儿子以上三种条件都具备了,但是他没有毅力,砍几下就放弃了,那么他也不会取得胜利。所以说还要“有毅力”。

简简单单的砍柴还有你不知道的这么多的内容,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停留在好好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等口号上吗?

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找问题

2.认真听讲,解决问题

3.积极回答问题,及时体验自身的学习习效果。

4.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地巩固学习效果。

5.积极复习,多比较、多梳理,使知识形成体系,最大限度防止遗忘。

6.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三、我们来说一说“低中年级差等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矫治”

他们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上只停留在“只想不干”和“净说不练”的层次上,也就是说,他们对待学习只停留在“想”和“说”上,从来也没塌下心来学。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没有完成从幼儿班到小学生的转变,学习品质仍停留在幼儿班的水平。

这一问题的矫治教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教师要从严要求学生、用进取心打动学生、用爱心引导学生,并且要坚持持久,从而为学生提供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在校条件;家长要时刻提醒和监督自己的孩子,那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并且要从严要求他,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好的家庭条件;学生自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他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这三者的共同努力下,不出三个月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肯定能养成,随之而来的将是学习成绩的上升。

四、我们来讲一讲“高年级差等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缺点多、瞎干”。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教和学失误的积累,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差,甚至不知荣辱,于是缺点增加,因此遇到事情有意识地“瞎说、瞎干”,更有甚者和老师对着干,从而满足其出风头的欲望。有的教师会觉得这样一名学生比管理半个班都费心。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5

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突出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大力倡导创造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成为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下面谈谈体育教学中实施创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认识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内部动力,每个人只有对学习的内容和探索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热情,并注意力集中时,才能调动起自己的创新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人只有对学习和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把学习和创新作为一种内驱力,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感兴趣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应开展创造教育。学生的兴趣、求知欲都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求知欲,不能靠干巴巴的说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引人人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开而弗牵”。要启发学生思考,从中给予指点、引导,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开辟学生智力发展的广阔天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例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我没有采用原有的先示范讲解,再练习的形式,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先体验弯道跑与直道跑的不同姿势和感受,通过鲜明对比,揭示其异,探索其间之联系和规律,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让他们谈感受。学生们有的说:“弯道跑身体要向里倾斜,否则就跑到外道上去了。”有的说:“右臂要比左臂摆动的幅度要大。”……针对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弯道跑的要领。这样,在热烈的探理求知气氛中,学生们满足了求知欲。“教”与“学”和谐自然融为一体。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引,突破教材约束,走向课外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

二、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几年了,但目前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唱主角,独霸讲台,在课上老师尽展其所能,进行单独表演,而把学生当成一群被动的观众。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怎么能产生创新教育,更不会形成创新能力所必要的素质。实际上,学生是目标的实现者、成功者,他们理应是教学中的主人。教学活动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必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性格。教育功能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无视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为了使高中生成为“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小学教师”,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师的职责主要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仅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变“教”为“导”。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见解的思考能力。比如,有些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就不要多讲,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研究讨论和帮助完成动作,教师不要过多的参与,只要“旁敲侧击”。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巧设提问,诱发想象,师生共讨论解决。在学生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时,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其情、引其疑,教师要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吸取,并饶有兴趣地探求未知世界。教师通过讲解提示、重点示范、启发质疑,让学生自己去多练,主动探索,给他们适度的练习“自”,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马克思曾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广阔天地,为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习中,教师给予点拨启迪与纠正错误,让学生展开思考,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让学生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学贵自得,激发创新,发展创新。教师要对学生激情、激趣、激志、激疑、激思、激智。教师实际上是学生思路的导游者,教学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教学能够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习的心灵和情感都有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一定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大道上起引路、搭桥、开窍、点拨、评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范生。

三、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那种教学中不讲民主,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课堂上,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练习。学生跟着教师“教学指挥棒”转,指东向东、指西向西;即使讲点民主,引导学生思索,那也是顺着教师设计的“条条”、“框框”去想去练;教学中奉行灌输原理,学生成为灌注知识的“大口袋”。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不但无创新能力而言,就连学生原始的创新欲望也终被扼杀。这种氛围必然压抑学生的理智、思维发展,使其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创新精神萎缩,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前提就是教师须有创造性的工作,自觉优化教学环境,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热爱、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好奇激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要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高中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这是他们情感冲动的表现,是一种促使其走向成功的自我激励机制。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满足,获取自信心和力量,努力去追求新的成功。

在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学生们积极主动、认真学习,很快掌握了动作。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有的做“纵箱分腿腾越”,有的做“斜进助跑直角腾越”,练习内容方法各异。教师没有横加指责,而是鼓励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横箱分腿腾越”动作,就可以做和“跳箱”有关的练习,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创新。教师在一旁启发引导、巧设悬念、叩其两端、触类旁通。学生练习兴趣大增,求知欲旺盛,一边积极实践,一边探理求知。教师循循善诱在前,学生孜孜求索在后,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局面。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和发扬他们主动探索进取的精神开路,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就要引导他们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

四、发展鲜明的个性特征

传统教育的弊病是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一个人的个性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提供学生个性化得以自由发展的舞台,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6

1初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

1.1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年经常关心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情况,常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感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初中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他们对体育课和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及选择,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经、体操等;女生则更爱好动作强度不太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基于兴趣爱好一致的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来”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对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着少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不同项目的选择。

1.2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初中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与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为比赛的顺利而感到兴奋、满足,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信心十足;为比赛的挫折或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强烈和鲜明,也就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那样肤浅,易于动摇。

在少年情感发展中,开始出现对异性互感兴趣的现象,有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但这种情感在少年身上却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矛盾形式,外表上表现出对异性的“轻视”“疏远”甚至“挑衅”,如不愿男女同桌,站队时故意离得很远,有意和异性争运动器材或场地,故意不理睬或挑剔对方等。对此,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长,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他们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1.3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

初中生一方面由于生理发展和性的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和成人关系的改变(如成人对他们的平等态度和信任等),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成熟感”是少年个性结构中新的中心因素。它表明少年在社会关系方面新的立场;决定少年的巨大社会积极性及其内容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新的意图、体验和激情等。与“成熟感”紧密相联系的心理特点是少年的自尊心,初中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个性尊严、独立和平等等;要求信任和友谊,要求和成人建立新型的同志、朋友式的关系。如果教师还把他们当成小孩而处处加以监护,不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见,他们就会抱怨甚至反抗。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不再无条件信任和服从教师,要求独立活动,甚至喜欢另搞一套,但往往又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显得很稚气。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强勇敢,男孩好逞能和冒险;有时把不经思考当作果断,把蛮干胡闹当作勇敢,把执拗当作坚定等。少年心理特点的幼稚性表明,他们虽然力图摆脱成人的监督,客观上是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关心的。教师能按同志、朋友的方式,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把少年当作自己的助手,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能机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使其维护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少年就会把教师看作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顺利地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通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或人际关系。

2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保护初中生喜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针对少年学习动机、兴趣和认识发展的特点,加强引导,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适宜的动机水平,克服错误动机。要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方式,不断巩固、加深他们学习、锻炼的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少年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以发展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创造精神。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全面发展他们的柔韧、速度、灵敏素质,以及协调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当发展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2.2针对性成熟特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