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中职现状;问题;课程设置;新兴方向;企业需求

中职教育,一个被无数专家、学者、老师及其家长们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个被降低和扭曲了的在社会上应有的形象――“打工预备场所”。不过当前的“普高热”持续给力,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日益高涨。一般认为,进入普通高中就等于有了高等学府的门票,而接受职教则断送了高等院校的梦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家长及其子女已不满足于中等层次的教育,而把目标投向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有就业的功能。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们不仅要消化吸收,更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产出新颖、独特、个性化、高技术含量、优质低价;受人信赖与赞誉的产品,以及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面对这种新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观念上必然要发生大的转变。企事业用人单位要求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埋头苦干、遵章守纪,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与不断学习深造的条件,素质全面。

这对于我校乃至其它中职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纵观这几年该专业升学与就业这两条路子,并不乐观。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非常的活泼、好动,思维的跳跃,个性的张扬,网络对学生的刺激都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加之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认为职业中学的抬不起头,完全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就业不对口,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高速发展的计算机领域相对落后。这一系列都致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该专业及前景,使学生停留在这个学了有什么用,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上。

为此应是否考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使学生能明白我不仅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认知上来。当然,学校得花力气跟上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师资的培训,让学生在讨论、尝试的过程中有设备可操作。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及市场相应岗位的分析,个人认为网络应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现对网络课程的开设作如下的些需尝试,望同行们给予指正、批评。

网络专业精细化方向

1.网络的组建与管理(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网络集成、综合布线技术、互联网设备配置调试技术 (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与测试、服务器集群管理)、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结合RG-LIMP 加强训练, 联系本土的网络公司,采用1+2/3(1个师傅带2至3名学生一起)组网的模式,达到双赢。相应的网络机构相当于1个人完成了3个人的活,利益得到了最大化;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经验有所积累,价值也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重拾自信心。并在后期通过相应的认证体系使外界认可你的能力。

2.网络操作系统(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win2003 server、Linux(redhat)、Unix、小型机操作系统(HP-UX、AIX、Solaris)、基于各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典型服务应用)

3.网络数据库方向(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Oracle、 DB2 、SqlServer 2008、Sybase、Mysql、informix、Access、VF

教学内容:数据库的安装与管理,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设计、关系运算、关系规范化、关系查询(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4.中大型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新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Sqlserver、Oracle、 javascript、ASP、(C #)、JSP、PHP、Css+Div、HTML5(IE9)、XML。认证体系:网页设计师

5.网络程序设计(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C、C++、JAVA、JSP、PHP、 (C #)、、WINDOWS 程序设计、基于Linux/Unix的C/C++开发

6.网络办公自动化方向(传统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OFFICE办公自动化、 EXCLE财务报表 、财务、税收基础知识、精美行政PPT的制作、 行政管理、图片处理、photoshop、FLASH、3DMAX

7.移动互联手机开发(新兴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基于Andriod的移动应用和增值服务业务开发、手机游戏开发、手机视频开发。

8.电子商务(新兴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基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服务开发(B2C、B2B、C2C), 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函写作、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营销策划、网页配色、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Web标准与网站重构、Flash Action Script动画设计、UI设计、Asp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管理务实、会计电算化、Photoshop、经济法、ERP与客户关系管理。典型案例:阿里巴巴、淘宝、亚马逊、EBAY易趣、拍拍、京东等。

9.社区、论坛、搜索技术(新兴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基于社区、论坛的搜索技术应用的开发和搜索技术的优化(SEO)。典型案例:Google、Baidu、SoSo、so等。学习网站内容增加的一些方法,网站内容的原创性,一定要为网站添加较多原创性的内容,这也是符合搜索引擎的喜好来的;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的话,伪原创和粘贴复制别人的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比率,这里给出一个供参考:原创>伪原创>复制文章=50%>30%>20%,需要学习网站内外链接的建设,最后要学习优秀站长的超猛执行力。

10.SNS平台与简易游戏开发(新兴方向)

核心支撑课程:基于SNS平台的简易游戏策划、开发、推广,如基于Flash/Javascript的架构方案,基于 Django 简单地进行一些封装。

典型案例:Face book 、开心网、人人网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软件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57-03

1引言

如今IT行业发展迅速,各部门需要大量的高职应用型软件人才,“IT蓝领”的人才招聘缺口极大。如图1所示的“金字塔”型是大多软件企业的人才组成结构。从结构分析可见不同人才在需求量上也存在差别,对于从事项目管理的项目主管及从事系统架构设计的系统分析师需求较少。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软件产品更具有行业特色,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程序员来完成。软件企业所需求的程序员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及系统架构分析设计能力,而是要求具备软件的模块化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优良的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包括面向岗位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程序员。[1]软件人才紧缺制约着行业的发展,2016年7月初在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中仅对部分热门城市搜索程序员的岗位14311条,其中PHP程序员3341条,.Net程序员1549条,Java程序员1282条。由此可见目前软件产业发展迅速而软件人才相对匮乏。作为担负着培养软件一线人才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现有IT产业的需求,尤其是课程设置作一些探索与改革,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软件人才。

2 软件开发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具有优良软件技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力军。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国内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但大部分院校的专业方向差别不大,培养目标不明确,仍然使用学科型的教学体系。[2]主要突出以下两点:其一提出以实训为中心,加大实训内容。然而其实践性环节,只是单纯录入课堂讲授的代码,作为一种验证手段,并没有得到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效果。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训课时,学生的上机内容停留在课堂讲解的例题,没有实质的变化;其二,各课程设置没有综合考虑如何为培养目标服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技能。各门课程都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理论课时多于实训,甚至理论与实训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是“通才”的培养方式。这也是导致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软件行业人才短缺的一个原因。面对这样的困境部分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开始考虑自己的突破口。[3]如前几年出现的定制式培养模式,学生与就业单位签订委培协议,或者是高职院校根据软件企业的行业需求,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融合在一起。[4]现在这样的定制式培养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的主要优势存在的不足,内容更新缓慢,知识技能局限性突出等。

3 软件开发课程设置的原则

对软件开发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研究目前软件行业的就业岗位,对其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及岗位能力进行抽象分析,明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设计思路上突出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各方面的要求。[5]可以按照以下原则:

3.1就业导向原则

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应于行业的工作岗位或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在确定专业岗位及岗位群时,可以聘请该行业的一线专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本学科的专业负责人等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参与,开发指导教学计划。以职业岗位群工作内容为基础,对其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及职业技能进行抽象分析,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此结果映射课程开发,设置教学内容。

3.2 课程应用原则

课程内容紧随社会需求,突出课程的应用型、实用型。在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以突出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完成学生与就业岗位在职业技能方面的顺利接轨,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以“必需”和“够用”作为根本。

太实际了,而脱离原理性的内容,使学生只会简单地模仿,变通能力差。只是看到程序运行结果而不管过程,没有良好的算法基础。计算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使学生失去了自学拓展的能力。实用性讲究避免大而全,如何分清和掌握“必需”和“够用”是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3.3目标定位原则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应为培养目标而服务。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充实和实现目标体系。[6]在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相互衔接,适当增加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认证内容,使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软件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

4.1目标明确,与时俱进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计算方法;教学;数值算法;实践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069-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作为科学方法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科学计算在人类生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选用计算方法作为整个科学计算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程序设计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的依据和基础。计算方法课程作为工学本科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相关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各类科学或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自身的学科基本能力与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课堂教育,轻视算法设计与实现综合训练,以及缺少与科学、工程实际相关的教学案例等倾向,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1 计算方法课程的定位、内容及教材选用

计算方法是从计算机的角度考察计算数学,形成“面向计算机”的数值算法设计学,它以数学问题为对象,研究各种数值算法及其相关理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即针对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理论设计相应的算法,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最终上机计算求出结果。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最常用、最基本的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计算方法课程包括插值方法、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非线性方程的求根、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与直接法等内容。它们构成两大模块:①数值微积分模块,讨论将微积分方法化归为代数问题或解方程,包括插值方法、数值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法;②方程(组)求解模块,致力于讨论方程(组)的解法,包括非线性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与直接法。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借助计算机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学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必须具有可靠的理论分析、理想的精确度、收敛且稳定,误差可以分析或估计,计算复杂性好(该特点通过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两个指标衡量,即节省时间与空间存储量),并通过数值实验证明算法行之有效。

课程内容可安排在56课时内完成,其中课堂讲授40课时,上机实验16课时。教材选用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王能超教授编写的《计算方法》。该教材完全摒弃了依据微积分知识设计算法的传统做法,代之以几种富于概括性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原则,概念清晰,结构编排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2 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方式与顺序

2.1 教学重点

学习计算方法课程,不必追求数学理论的完整性与严密性,重要的是进行算法的设计,它是科学计算成败的关键。合理地选择算法是建立在正确的算法分析基础之上,通过算法分析掌握算法的适用性、有效性、收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部分内容可以不作为重点。课程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上,教会学生掌握各种算法的设计机理并灵活运用其进行算法的设计。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合理设置了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

1)插值方法。

使学生明确插值过程实际是直接利用所给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基于代数精度的概念将插值公式的设计化归为确定平均化系数的代数问题。教学中应重点讲授多项式插值,包括Lagrange插值及Hermite插值,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通过线性插值的重复化得到高阶插值公式的Aitken逐步插值算法与Neville逐步插值算法,并重点介绍分段插值的基本思想与公式。至于样条插值,可不作考核要求。

2)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应强调数值积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若干个求积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加权平均生成平均高度,数值微分则是将导数计算化归为若干个节点处函数值的加权平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在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目标下进行求积公式的设计,且设计求积公式时可利用对称性原理减少待定参数。具体内容以等距节点上的Newton-Cotes公式、非等距的Gauss公式为重点,明确Gauss公式的精度较高,但需同时处理求积系数和求积节点,并能利用对称性简化处理过程。对于固定步长、变步长的复化求积方法及Romgerg加速算法也应给予足够重视,而数值微分及其加速方法只简单介绍即可。

3)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法。

重点介绍常用单步法的Euler方法和Runge-Kutta方法,线性多步法的Adams方法,它们又分为显示和隐式两种差分格式。具体实施中,使学生明确Euler方法的不同差分格式实际上是根据近似区间上导数方法的不同而得到,重点掌握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两步格式与梯形格式以及Euler预报校正系统。对于Runge-Kutta方法,关键在于寻求求解平均斜率的方法,重点掌握二阶及经典Runge-Kutta方法。为设计多步格式,需掌握如何将所给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并基于代数精度概念,具体地列出方程组。

4)非线性方程求根。

重点介绍根的存在性、根的范围和根的精确化,明确其基本思想是将隐式的非线性化模型逐步显式化、线性化。实际应用中,应通过运用基本的算法设计技术,舍弃高阶小量,将难以处理的非线性方程加工成容易求解的线性化的校正方程,逐步校正所获得的近似根,迭代误差逐步缩小,以保证迭代过程的收敛性,并对每一步迭代出的新值与老值进行加权平均(松弛),得出精度更好的改进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Newton法及一系列改进的Newton方法。对于非线性方程组只需简单介绍Newton方法,但由于理论的复杂性,故不作考核要求。

5)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和直接法。

对于迭代法,教会学生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加工成对角方程组或三角方程组求解过程的重复。重点介绍Jacobi公式与Gauss-Seidel公式,在此基础上掌握超松弛迭代加速方法,以及通过矩阵分裂导出上述两者方法的迭代矩阵。对于直接法,使学生掌握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矩阵分解技术通过运算手续直接将所给线性方程组加工成某个三角方程组乃至对角方程组来求解,掌握利用求解过程的“追”手续与“赶”手续。重点讲解Gauss消元法、列主元与全主元Gauss消元法、LU的Doolittle与Crout分解方法,然后使学生掌握通过LU手续利用追赶法求解三对角方程组、利用Cholesky及其改进方法求解系数矩阵为对称正定阵的线性方程组。

2.2 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中,我们牢牢把握了1条主线、2类基本方法和4种基本技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快速掌握数值的校正量,要求校正方程具有逼近性和简易性;逐步求精是指继续迭代与否取决于改进值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若不满足,则用改进值作为新的猜测值重复上述步骤。

(3)松弛技术:松弛过程也是加速迭代的过程,即通过对两个与目标值精度相当的近似值的加权平均得到精度更高的改进值,其设计机理可表述为优劣互补、激浊扬清。运用松弛技术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松弛因子,当近似值有优劣之分时,松弛因子一正一负,松弛技术称为超松弛技术。

(4)二分技术:它是缩减技术的延伸,也是一种高效算法的设计技术,其设计机理变慢为快,即每一步使问题的规模减半,规模按等比级数(1/2)递减,直至规模变为1时终止计算。

2.3 教学顺序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1 条主线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复杂计算化归为一系列简单计算的重复。

2 类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法与迭代法。它们均按照规模缩减的原则进行演化,主要区别在于直接法是正整数规模的有限缩减过程,而迭代法是实数规模的无穷缩减过程。

数值算法设计的基本与一般性技术(包括缩减技术、校正技术、超松弛技术和二分技术)是直接法与迭代法的设计基础。其中,二分技术是缩减技术的加速,超松弛技术是校正技术的优化。

(1)缩减技术:适用于通过有限步计算可直接得到问题解的直接法,其设计机理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事化小即通过设计结构递归,将所考察的问题加工成规模压缩了的同类问题,使每一步加工后的问题规模相比之前小1,最终达到规模递减之目的;而小事化了则意味着问题的规模变得足够小,可直接计算或能方便地得出问题的解。

(2)校正技术:是指对于无法大事化小的问题只能通过无限的逼近过程——迭代近似求解,其设计机理可概况为以简驭繁与逐步求精。以简驭繁是指通过构造某个简化方程(校正方程)近似替代原先比较复杂的方程,以确定所给预报值

课程的讲授顺序应科学安排,循序渐进。

1)数值微积分模块。

该模块的3部分内容都是从简单出发、基于平均化原则,都归结为某些离散函数值的加权平均,最终归结为确定权系数,将含有多个权系数的代数模型加工为每步确定一个松弛因子的递推过程。

其中,插值方法讲授函数的近似表示,由其构造出的插值函数可充当某种简单的近似函数。插值逼近是数值微积分方法的理论基础,如果用插值函数近似替代被积函数,可导出数值求积公式。而数值微积分讲授积分与微分的近似计算,基于数值求积公式可以导出差分格式,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讲授常微分方程的近似求解,形式上可表示为积分形式。作为承上启下重要环节的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是数值计算的核心内容,其定解问题包括初值问题与边值问题,其中,初值问题的隐式格式需要求解函数方程,边值问题的差分方法化归为大型线性方程组。

2)方程(组)求解模块。

该模块的3部分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方程(组)求解所用的迭代方法是本模块的基础,即都是将函数方程或线性方程组划归为一系列递推算式。迭代方法不仅可用于非线性方程的求根(逐步线性化),而且还可进行线性(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而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与直接法互为反方法,它们分别对矩阵施行矩阵分裂(矩阵相加)与矩阵分解(矩阵相乘)手续,基本的处理策略都是将所给的线性方程组化归为三角方程组逐步逼近所求的解。

对于上述两大模块,数值微积分模块讨论将微积分方法化归为代数问题乃至于解方程,而方程(组)求解模块致力于讨论方程的解法。因此,课程的教学顺序应为:插值方法、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非线性方程的求根、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与直接法。

3 计算方法课程实验环节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精选实验内容,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数值算法的运算过程,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最终能用于解决科学、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实验内容设计时,我们将计算方法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精选一些贴近工程或科学实际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文献,分析研究,建立模型,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以及分析运行结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同时培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基于Matlab计算平台,深入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内涵。

为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可借助一些数学软件使问题简单化,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编程转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实践中,选用了Matlab作为实验平台,利用Maflab软件平台强大的计算功能与图形处理功能,将复杂抽象的定义、理论与算法简单化、具体化,既能进行数值计算,又能实现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于好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课程致力于探索适合在计算机上使用的理论可靠、实现可行、计算复杂性好的数值算法之设计方法。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值算法设计与实现能力为核心目标,总结并提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顺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目标。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能超,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及其Matlab实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邓建中,理工科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若干分歧问题的我见[J],大学数学,1992,8(2):84-86

[3]陈延梅,张池平,李道华,大学工科数学计算方法教学之探讨[J],大学数学,2005,21(2):29-31

[4]陈瑞林,徐定华,计算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觉下的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33-937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实践;培养方案;开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90-04

1引言

未来5年,中国软件从业人员将从目前的90万人增加到250万人左右,有望推动我国IT产业的更加快速发展。然而,我国IT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1软件企业现状

随着计算软件规模和复制度的增加,我国的软件企业正在从“手工作坊式”向“软件工厂式”转变。许多中小型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十分退后,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它们要么成功转型,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而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形成一个合理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根据文献[0]的论述,我国项目管理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格的项目管理人才。可以预见到,我国软件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1.2软件人才现状

在近几年内,尽管中国软件从业人员将会大大增加,但是中国软件人才目前仍然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人才梯队结构[0],即中端人才过剩,高端和低端人才缺乏。从目前国内的软件高端人才数量现状与软件业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未来五年,国内软件业高端人才至少缺口20万人[0]。而且目前国内的软件高端人才中却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和“管理缺乏规范性”等问题,执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不强。这更加重了软件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

1.3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软件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软件项目管理的培训机构。虽然这类培训一般都是费用高、时间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因为项目管理人才供不应求,这类培训仍然很有市场。

然而这类“救火式”的培养只能算是临阵磨枪。因为培训时间短,学生除了完成一些案例分析之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换句话说,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主要获得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项目管理的理论不能固定不变,况且项目管理课程的历史较短,其底层理论尚未定型。文献[0]详细论证后指出,项目管理底层理论已显得陈旧,需要更加广泛和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持。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软件项目管理的培训不应只以理论为主,而需要伴以更多的实践内容。

在我国软件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依赖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各高校应增加投入,承担起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在各高校中开设“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至今已经五年多了,其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完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与程序设计、算法分析、数据库设计等其他软件类课程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没有参与到一个软件项目中而去谈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然而,学生在工作之前很难有机会参与软件项目,要体验规范的软件项目管理就更加不可能。所以,为“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增置相应的课程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1.4相关研究以及本方案的特点

文献[0]提出了一种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管理培养方案,内容包括了教学与实践,但是实践的比重偏低。文献[0]则提出了一种让学生在虚拟的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的新构想,并对实践效果做了简要分析,但是并没提及项目的来源和去向,以及项目的难度问题。本文延续了笔者在文献[0]中提出的“开源教学”思想,补充了文献[0]中未提及的内容,强调Learning by Doing的模式[0],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方案,包含了情景演练和项目实践这两大重要内容,可以与文献[0]的培养方案结合,形成一套更加完整的,符合我国新形势要求的“软件项目管理”培养方案。

2实践方案概述

2.1培养目标

作为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一部分,本实践方案的目标与整个课程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即培养学生对项目管理和控制能力,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则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协同开发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使其具有开阔视野,合作、创新的精神[0](如图1所示)。事实上,这五方面能力也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2.2培养模式

本实践方案强调Learning by Doing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卡奈基・梅隆大学提出的,目的在于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0]。“Learning by Doing”的意思就是从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对客观知识的最直接认识,再经过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从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这种模式将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文献[0]提出了将Learning by Doing的模式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软件模拟了现实的软件项目管理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方便易用、仿真度高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类似于游戏的方式来体验软件项目管理,能够尝试各种不同的决策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他们以这种方式成功地将Learning by Doing的模式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

3课程实践内容

3.1情景演练

情景演练是设置于课程实践前期的实践内容,由老师或助教虚拟一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的设计

这种虚拟情景并非纯属虚构,而是由任课老师或助教根据实际的软件项目管理案例而设计的。此外,还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项目背景,以及情景的上下文,争取让学生“身临其境”。情景演练的内容则贯穿软件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组和九大知识领域,可以为学生提供软件项目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演练的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演练,每个组员扮演情景中的一个角色并完成其特殊的工作。必要情况下,需要老师或助教扮演辅助角色。演练的时间视具体情景而定,演练一个项目的收尾也许只要一两天,而演练一次项目计划的时间则至少数倍与前者。演练完成之后,学生将向上台报告演练结果,并听取老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意见。

在多次情景演练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项目管理中的不同工作,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下一步的学习重点。

情景演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项目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仿真度高于案例分析,是下一步项目实践的必要基础。

3.2项目实践

相对于先前的情景演练,项目实践更加“真刀真枪”。在项目实践中,学生仍然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软件项目。

实践的形式

在整个项目实践中,任课老师或助教扮演项目的甲方,而学生团队则为乙方,乙方按照甲方的需求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此外,任课老师或助教仍然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当一个学生团队接选定一个项目之后,他们自发地选择其中一位成员作为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主持完成系统分析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位的任命。任命的过程需要参考学生在情景演练中表现,争取让每个学生才能展现自己的特点。接下来,学生团队就可以在项目的五大过程中发挥他们所学的九大领域的知识,利用他们在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练中积累的初步经验来解决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依然可以更换角色。有的学生可能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有的重要角色(如,项目经理)可能会实行“轮岗”机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该角色的工作。

项目收尾之后,老师将组织一个报告会,让每个团队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分享经验与教训,讨论项目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经验交流会使得整个项目实践得以升华,是学生的一次宝贵经历,即便是对于软件企业中的项目经理,这种经验交流也是十分难得的。

项目的来源与去向

项目的选题是项目实践中比较重要的问题。首先,所选项目必须贴近实战,这就要求不能凭空想象一个没有实际需求的项目,因为这会导致项目的范围难以界定。最好就是任课老师正在负责某个项目,可以将其中的子项目交给学生实践。但是这样做风险较大,项目经理不便由学生来担任,而且项目的时间、规模和难度也不一定适合。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项目来源是开源社区,上面有大量的开源项目,而且资料齐全,有足够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时间、规模和难度都适中的项目。

还有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本身有了很好的构想,希望开发某种软件,只是有待实现。这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实践项目。最后如果实现了这种新的软件,何不将其开源,从而将好的构想发扬光大呢?笔者提倡从开源社区获得实践项目,并把项目实践的成果贡献给开源社区。

3.3开源教学

笔者在文献[0]中首次提出了“开源教学”的想法,而在本软件项目管理实践方案中,“开源教学”的思想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

当前IT行业中有许多非常成功的软件都是由开源软件发展过来;有许多软件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也都纷纷加入到开源社区之中,使得开源社区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免费软件项目宝库。在国外,开源社区的一大主力就是大学生。大批的学生本着学习和交流的目的在开源项目中工作,不仅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可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软件财富。当前国外的开源社区不但带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软件人才,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国内的开源软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急需大量的高校学生投身开源事业。

本文软件项目管理实践方案的项目实践部分提倡从开源社区中选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参加开源项目,加快我国开源事业的发展。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践引入“开源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1) 开源社区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选题空间。国内外的开源社区中都有大量的软件项目,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开源项目中去,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作为实践。

(2) 有齐全的技术资料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只要加入到开源项目,学生就可以获得详尽的项目文档,并且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开发者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学生团队完成了自己得意佳作之后,完全可以将其贡献到开源社区,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以可以让其他人共同参与完善这个作品。

(4) 壮大国内开源社区,带动软件产业发展,同时培养高素质的软件人才。

在课程实践效果分析中将会给出开源项目实践与一般项目实践的对比。

4课程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本软件项目管理实践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能够起到督促作用,激励学生认真完成课程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考核与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的效果,发现自己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长处与不足,对将来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或在软件项目管理领域深造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课程实践的考核与评价并非在实践结束之后进行,而是贯穿整个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从课程实践开始,老师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考核和评价,直到学生完成所有的实践内容。整个考核与评价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情景演练的考核、项目实践过程的考核和项目实践结果的考核。三个部分的比例如图2所示。

1. 情景演练的考核

情景演练中考核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由于每个学生可以经历多种情景,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核比较全面。这个阶段的评价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25%,在下一阶段确定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职务的时候,这个评价也起到关键作用。

2. 项目实践过程的考核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每一项活动都会被记录,作为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如果说情景演练侧重于在多个“点”上考核学生的能力,那么项目实践过程则是在多个活动主线上考核学生。相对于情景演练,这种考核更加全面和有参考价值,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5%。

3. 项目实践结果的考核

在项目实践的最后有一个项目报告会,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汇报项目实践的结果,并分享经验和教训。学生在报告会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这部分考核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20%。

5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本科的一个班中实验了这种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方案,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10人。其中A和B两组的实践项目来自开源社区,而C组则选择实验室中的实际项目作为对照。

在选题过程中,因为开源社区中项目资料丰富,A组和B组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C组只能在实验室范围内选题,可选范围比较小。

另外,C组实践的项目是真实项目的子项目,关系到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所以C组项目经理的决策需要经老师或助教的批准,受到较多的约束,锻炼机会较少。

而从项目的结果上看,C组的项目完成效果较好,A组和B组项目则是基本达标。课程实践结束后,三组的学生均表示希望在所做的项目中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但C组因为实验室项目的保密因素,不能在原基础上进行研究。而A组和B组则可能会将实践的成果重新贡献到开源社区,让更多人参与该项目。

总体来说,参加课程实践的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部分学生能够较恰当地运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知识。开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选择开源项目的组实践结果稍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更加自由,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发展,各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责任。而培养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重视这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介绍的软件项目管理实践方案坚持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模式,以开源教学为手段,是课程实践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庆艳.我国项目管理滞后的原因及发展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5,(5).

[2] 中国软件中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口20万[EB]. 搜狐教育./20070709/n250962964.shtml 2007-07-09

[3] 泽琳,李红,杜卿.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与软件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5,(8).

[4] 刘发贵,李育成. 论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5,(8).

[5] 实战模拟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践与考核[j]. 计算机教育,2007,(3).

[6] MVarcio de O. Barros, Alexandre R. Dantas, Gustavo O. Veronese, and Claudia M. L.Werner. Model-driven game development-experience and model enhancements in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 Softw. Process Improve. Pract. 2006; 11: 411-421.

[7] Learning by Doing. west.cmu.edu

[8] Koskela, L. and Howell, G.. The Underlying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Obsolote. Proceedings of the PMI Research Conference, 2002:293-302.

作者简介

刘发贵,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工程系系主任、计算机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地址:广州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510640

电话:020-87110893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5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学科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IT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招生规模较大、培养学生人数众多的专业之一。各类用人单位十分看重该专业毕业生的项目实战经验和动手能力,希望所招聘的学生像带USB接口的外设一样,“即插即用”,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体系基本上参照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相关专业而制定,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办学特色不明显的现象,致使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不强,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用人单位招聘难的问题。

地方高校如何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对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 “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形式

精英教育注重厚基础和广谱适应性,大众化教育更应强调特色和适应性,强调学校和专业的准确培养定位,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应具有一定的差异。襄樊学院属于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教育管理论文,在专业定位上主要是围绕鄂西北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地方院校受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专业发展难与知名高校相抗衡,需要站在新的角度立足地方本科院校的特殊性重新审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不以学术型、研究型为取向,而是以地方区域经济及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工程型、应用型为取向。

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中职学生在两到三年内学到知识并且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跟课程的设置息息相关。目前,中职计算机的课程教材、师资专业程度不够,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不够,学校对学生的定位不明确,往往一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设置同一门课程。 “以学生为本,以技术为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专业技术是否与行业岗位相吻合,是我们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决定学生在校区间学到的知识。目前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在课程设置上没能及时的跟上社会需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习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使用的是win7+office2010来考核,而大部分学校还在使用的教材是office2003或者office2007;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各个方向的计算机课程,从计算机应用基础到C语言程序开发,从图形图像处理到数据库原理,从计算机组装到计算机网络实训。涵盖了太多的专业课程,学生两年学习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好像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会。这根本没有体现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跟学生带来的改变。

计算机应用正快速地朝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文化课程过多, 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这跟在高中差别不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不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其次,根据社会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我校为例,除了电子技术应用等零星几个专业有跟企业有签订培养计划,其他的都没有。最后,对专业岗位能力课程重视不够, 因为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而开设课程,导致课程对岗位特殊性体现不明显。课程涵盖方向太广,无法形成针对性的学习,导致专业知识不过硬;专业没有细化,导致专业方面不够突出等等。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得到足够重视,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分析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目前的困境是:现在就读中职的学生普遍都是文化课读不下去,整体素质较差,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 合适的人选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学校不清楚社会各行业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年的行业招聘趋势来看,专业性强、基础扎实、工作思路清晰、拥有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是行业最需求的。各行业需要的中职计算机人才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一是普遍具有较高行业认同度的核心能力, 即基本素养, 如自信、挑战精神、沟通技巧、开放思维和行为方式、学习方法等;二是岗位能力, 即专业知识或者通过学习能快速掌握具体岗位技术操作能力, 如网络管理员应掌握的工作技能、软件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等。

(二)根据需求和目标, 重构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应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明确定位在行业需求的岗位人才培养上, 重视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具体措施如下:(1) 细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现在的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太广,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计算机应用应分多种方向,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网络编程等。细化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技之长”,提高对特定行业的适应性, 可以避免知识广却技能不精所导致的就业困难。(2) 拓展计算机专业的方向性。计算机专业方向大而广,若只设置少数方向的计算机课程,会导致学生在某个行业扎堆,减少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突出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特点,计算机专业必须朝专门化方向拓展,如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包括应用程序和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维修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包括网络应用和管理)、计算机图片动画制作等。(3)以计算机为介质,开设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专业。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 开拓学生从业范围,如将计算机与财务结合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将之用于相应岗位又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说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结合中职教学时间特点安排课程。

中职教学时间一般要求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行业实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需要结合这个时间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专业课程的取舍、课时的安排等。遵循“拓宽基础,强化专业”的原则,具体安排为:(1)建议减少每周文化课的总课时,够用即可。(2)打基础、重方向的专业课程安排。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例如: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f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3)合理安排专业课程。过多或过少的专业课程开设都是不可取的。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比较讨厌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多以应用软件为主,注重学生的操作,理论课程可免则免。很多专业性的操作其实并不需要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持,反而 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学习。(4)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专业素质,为其奠定良好的工作态度,并有助于今后就业、适应社会及自我发展。可适当开设诸如团队合作、职业指导等这类的课程,但也不宜过多。

参考文献:

[1]张峰.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