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1
关键词:医学生 人际沟通
Th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
Yang Yuqin Zhao Zongyi
Abstract:The medico communicates ability to have certain problem interpersonally,needs to strengthen them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May use humanities medicine curricula and so on increas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elects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trai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Takes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pay attention to medical trouble i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o on emotion sex act.
Keywords:Medic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4-02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者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看作与技术不相称,是医者无能的一种表现。“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7大领域之一。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指出的国际医学教育七项基本要求中就有一项是“交流技能”。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目前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
据报道,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1],其中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咨询中占近50%的比例[2],已和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共同构成影响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3大问题。人际关系困扰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3]。国外研究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要比一般综合院校的大学生高,人际关系也较一般大学生敏感。7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际关系困扰和沟通障碍,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4]
陈军[5]对20所医院1000名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发现,对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感到非常满意的人数9.7%;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一般47.3%;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与患者和他人沟通时感到困难的24.4%;74.8%被调查者对礼仪的概念模糊,不知道礼仪包含哪些内容。
尼春萍[6]对医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对202名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7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际关系困扰和沟通障碍,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9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选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92.9%的学生建议授课突出实践,93.9%的学生希望采用情境模拟或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论文考核;97.9%的学生感到学习有收获。
马伟光[7]发现,83.3%的护士对与病人交流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病人的不同情绪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
2.医学生人际沟通不良的原因
根据调查,全部接受过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医务人员只有 15.4%,70.8%的医务人员部分接受过人文学科的理论教育,13.9%没有接受过[8]。目前,我国重视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在本科教育和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医学生和医生们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医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人文知识的教育及实践(这些学科都涉及医患沟通问题),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医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病人没有爱护观念,态度冷漠,而且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3.改善医学生人际沟通的建议
3.1 增加人际沟通等人文医学课程。
美国、德国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而我国一般为10%或者更低。医学院校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的《与病人沟通》、《病人》、《医患沟通的艺术》以及英国医学院校开设的《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及《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情商教育》等课程。开设医患互动和人际交流的专门课程,让医学生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以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经验分享进一步探究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相关内容。反思自己人际交往的缺点和障碍,通过自我反省和分享他人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达到不断提高自己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的目的。使他们逐渐掌握人际沟通技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他们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同时把人际关系发展策略以及沟通技巧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中来,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2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医学院的经验,如对学生开设共情课程,系统地训练医学生如何观察病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如何从语调中理解病人的感受,与病人进行有效交流,如何更好地感知病人的痛苦和需要。二是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葛焕琦[9]等在医学生培养的早期阶段接近临床实习之前,利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 利用SP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对医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如是否有耐心,反应是否敏捷,言语和肢体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坦诚和气等,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健康人,经专职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教学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SP参与教学,甚至还用于住院医生的毕业后教育。
我国一些学者如张泽洪[10]对医护人员进行敏感训练。敏感训练是利兰•布雷德福(LelandBradford)和他的同事在进行无领导者团体的研究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一种进行人际关系训练的技术。”就医务人员而言,敏感训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受训的医务人员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合理且能办到的,要尽职尽责地给予满足;合理但客观上办不到的,要耐心解释;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以求得病人谅解,使病人对医院有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3.3 重视培养学生关注医患沟通中的情感。
李娟[11]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研究,发现医学生在沟通内容上“只重视疾病”。医学生与病人沟通内容上没有完成从“只重视疾病”向“重视病人”方向的转变。在信息收集上。多数学生对影响疾病的社会、情感心理因素问的不多或不全,问及疾病对生活影响的更少。有研究表明在言语沟通方面,89.9%的医务人员认识到和患者沟通时语言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沟通的比例高达 94.4%[8]。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此时是一种任务的工具,从解决问题出发,以技术性为基础的技巧,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医护人员使用的是工具性言语。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进行医患沟通,达不到沟通的基本要求和效果,患者很可能感到他们的病情和感受等没有被医护人员理解和认识,患者对沟通信息的一知半解,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有时还会造成误解,引发纠纷。
应该重视患者需要的沟通还包括和医护人员进行社会情绪性的情感性沟通。即需要医护人员视患者为一个个体,而不是一个个案。情感性的言语包括具有鼓励性、令人放松、友善地、开放与诚实的、表示关心、给予信息、表示赞同、对病患介绍自己、称呼患者的名字、与患者聊天等。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力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青年研究,2000(6);41}5
[2] 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等.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1~212
[3] 姚晓燕.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03,8(1):110~111
[4] 雪晴.应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内蒙占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6);30~31
[5] 陈军.医学实习生对公共关系技能需求的调查与思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0月第28卷
[6] 尼春萍等.为医学生开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选修课的调查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7期
[7] 马伟光、李继平.医院场所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23~25
[8] 冯军强.某综合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引导的研究,第三军医大2008硕士论文
[9] 葛焕琦.谈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12月第29卷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2
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纷纷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在校学生开辟创业教育活动体验阵地。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创业园除了能为部分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提前“实习”的实战平台,孵化优秀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更是培养软实力,打造良好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的摇篮。针对这种认识,我们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为例,对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软实力”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材料及个案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得出一些理性认识,对今后的实际工作能有一定指导作用。
1.软实力的内涵
近年来,“软实力”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多个领域进行广泛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学生的“软实力”已成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十分注重学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忽视“软实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低下、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存在缺陷、人际协调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方面。
2.调查背景、对象和方法
作为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之一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无偿提供场地,投入师资,搭建实践平台,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这一载体。自2002年第一家创业公司(学生营销公司)成立以来,这一创业平台迅速发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学校就业部门在连续几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曾经负责或参加过创业实践项目的毕业生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自主创业、求职、晋升和生活等各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人生规划更加积极明确。目前创业园每年可提供30多家学生创业公司在校运作,每年培养30多名“公司负责人”,提供800多岗位供在“读”员工参与实践,体验创业和工作的过程。
我们从品德素质、人际沟通、诚信、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克服困难六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群体共328名学生(已经毕业就业且参加过创业园实践的往届创业公司经理和优秀员工100名、以及目前正在创业园实践的在校生和其他未参与创业实践学生)进行抽样调研。收集2010—2012年学校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反馈情况,同时访谈1-2名职场人士,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尤其是高职学生软实力的评价和要求。
3.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子项目的有机整合,我们分别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归纳。
3.1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生活的一个特点是时间的自由支配性大大增强,如何制定计划,保证自己的行动与努力的目标一致,这对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是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更加充实的占100%,时间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的占65%,有提高的占35%。2011年毕业的王同学曾在创业园有自己的一家广告公司,有10几个同专业低年级学生在公司里“兼职”,经营状况一直不错。这种要求促使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计划,从此学习上更加投入,课余时间安心地打理公司业务。毕业一年后,学校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过程中,跟他所在的一家设计公司取得联系,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员工一进公司就比一般新员工要“忙”,业务接的多,事务参与的多,培训学习多,一年下来,各项考核优秀,公司上下对他印象颇好,并没有出现一般新人容易出现的“顾此失彼”。
3.2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求职择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参加创业园实践体验的学生普遍认为深刻体会到“换位思考”和倾听、表达技巧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在学校各类竞选中,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在面试、答辩、学生互动等环节中优势明显,沟通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自信心。在电脑公司负责技术维护的章同学表示,以前他不善于交流,碰到一些专业问题不敢与老师同学交流,自从被学长物色到电脑公司做技术维护,每周要跟不同的学生打交道,慢慢地也喜欢主动跟别人交流了,人也变的更加阳光自信了。
3.3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能力越来越重要。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他们表示员工的团队协作对团队业绩的提升极为重要。我校参加过创业实践的⑴学生在毕业任职一年后的考核评价中,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一致肯定,优秀率达到90%。在校生参与创业实践,一般是由一个负责人带领一批学生组建一个团队,如何正确对待成败、如何支持伙伴和取得伙伴的支持,以及如何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这些是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不断磨合,很多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合作精神,为在未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
3.4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安排现有的人力、物力,使其构成实现某一系统性目标的能力。我校2009年毕业的沈同学在校期间曾经营一家演艺公司,麾下有几十名模特和司仪等,沈同学本人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于多媒体设备比较精通,但对演艺业务并不在行,一开始公司业务惨淡,员工队伍也很松散。后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从组织管理上下工夫,并研读一些管理书籍,学习领导艺术、企业管理知识等,一段时间后公司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公司内部凝聚力得到加强,人气迅速提升。毕业后沈同学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比一般同龄人更加成熟稳健。调查发现,目前创业园的员工对组织各种活动、比赛和联谊比一般同学更有热情和积极性,在班级和分院里也更加活跃起来。
4.思考和建议
4.1对高职院校创业园功能的认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阵地,其实质是一种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辞海》中对创业的定义:“创业,创立基业”,即指“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包括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创业教育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创建赢利性企业,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向是职业素质教育,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对提升职业素养富有积极成效。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我们需要客观地全面分析,它不仅是自主创业者“练兵”的阵地,更是广大准职业人的实习基地。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培养软实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4.2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在鼓励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但师资力量仍然薄弱,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力量缺口明显。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需要靠自身的实践体验,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指导教师在项目申报、团队建设、营销技术、经营管理等环节的针对性指导可以缩短学生创业适应期,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状况起到监控和跟踪作用。学校可以选派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创业师资类的专项培训,鼓励从企业挂职锻炼返校的一线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指导,引进有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进行辅导,等等。
注: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基于校内创业实践的学生软实力培养——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研究为例”(项目编号:2011R459001)结项成果。
参考文献:
[1]南宫鸿(导师:路军).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9-05-01
[2]辞海[Z].上海:上海辞出版社,1999
[3]赵金华、李宏国、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01-25
作者简介:
陈文霞,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3
[关键词] 多元化 自我管理 课堂改革 艺术教育 网络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所衍生的各类文化娱乐方式充斥着高校的周边。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极大提高,学生可以随意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网络游戏、手机上网、网络小说、动漫书籍等容易上瘾的娱乐产品挑战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一旦无法管理自己,沉迷于上述产品,将会放弃学业,更无从谈起培养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等。今年,因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而导致网络、游戏、小说等成瘾而降级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如何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御各类诱惑,实现自我提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一、开展励志教育,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根据对刚入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初高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最求升学率,向学生传授:大学是学生的天堂,是学生恋爱的温床等,以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网络上所宣传的大学生活多是一些学生的奇闻趣谈,高中生对大学的理解停留于自由、懒散、甚至堕落。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出现不适应症状。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开始寻找能够暂时满足自己精神娱乐方式。为此,在学生刚入大学生时候,要及时的把握学生们的好奇心,开展系列新生课堂,借助专家们的力量,引导学生的思想,解读成功大学生活的每一步,结合生涯规划,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自我定位,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为大学生的成才树立远大目标。
二、改革课堂模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目前,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就业口径,开设了超量的学科课程,课程难度大,而且大多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极少,即使学生听懂了,但是在将所学知识付于实际应用的时候才发现所学的又过于浮浅。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发达国家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所修的学分为90~100之间,一般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为3~4门,一般不超过5门课),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能力锻炼,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大学期间所修学分为150~170之间,学生整日被课堂和作业包围着,被动学习。因此,避免相近课程的重复设置以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课堂,和讨论课堂。课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实践所学知识,增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开设实验课、见习课等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其次,更新作业模式,加大实践作业的分量,或小组或个人进行课程设计、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合作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提供相应的平台。例如,进入教研团队,进入科协社团等。
三、增设艺术课程,保障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弊病日渐显现出来,大学生整体缺乏人文素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心态相当普遍,人们不再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生存的极终目标。总之,当代的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更加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特别是进入非专业艺术院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完善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艺术课程的设置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以下能力:(1)启发和改造;(2)分析和发现;(3)预测和想象;(4)信息和交流;(5)愉悦和宣泄;(6)审美和创造;(7)沟通和综合。
四、把握网络信息导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乃至话语系统。面对海量消息、很多大学生不知所向、不知索取、无所适从,甚至陷于网络以致不能自拔。大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的碰撞和冲突出现了一些信息异化的情况,即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如何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需要我们大力引导。
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的是,“80后”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文明上网,如何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政治鉴别力,自觉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抵制不文明、不健康、有害的网络信息;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论坛交流;针对每个时期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集体网评活动等等,通过电子政工、电子党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适应性;通过短信互动,及时打开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结束语
在多元化的信息获取背景下,学生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何与时俱进,多方面、多体系地改革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跟上学生学习环境变化的步伐,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本文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根据学生环境变化的特点以及现在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策略
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来讲,学习如何处理好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和内容。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热情乐观,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同学关系是和谐美好的,但也有少数学生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有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分析
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部分学生缺乏交往的能力,有的因人际交往问题,无法正常学习。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待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总希望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只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和看待问题,对待事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这类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大学生要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不仅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客观认识他人。
2.自卑心理
自卑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却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缺乏自信,做事胆怯,优柔寡断,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也有部分学生以盛气凌人的架势掩盖心中的脆弱。还有的学生自卑是因为凡事期望值过高,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面对这些情况,大学生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并正确认知自己,增强自信,用积极的态度与同学交往。
3.嫉妒别人
嫉妒是对条件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交织的复合情绪,这是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等。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超过别人,但有些人对超过自己的人不服,自己却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采取报复行为,以此来满足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厌恶,使交往变得困难。嫉妒心强的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修养,用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4.猜疑心态
猜疑是对别人不信任的一种情感体验。有猜疑心理者在思维上常进行毫无事实根据和缺乏合理逻辑的判断推理,经常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和无中生有;在情感上表现为高度的敏感和不安,总怀疑某人某事在威胁自己而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无端地怀疑别人在威胁自己的名誉、地位、声望,把别人的举动都与自己联系起来并看成是自己的障碍。猜疑心理者给人的感觉是心胸狭隘,气度窄小,不坦率,不暴露思想,过分注意自己的得失。如此抱着怀疑的态度与人交往,势必导致多疑的心理障碍,可以表现为自我暗示、缺乏自信等。克服这种心理,要加强锻炼,做到心胸开阔,如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培养豁达乐观的人格、消除对他人的偏见等。
5.性格孤僻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将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封闭的人一般不愿和别人交谈,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出现寡言少语的现象。如出现这种情况,要努力让自己融入集体,其次还要克服自负、自尊或自傲的心态,积极与他人交往。
6.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担心别人不理睬、不热情。当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信心,如果对方也拘谨,不那样热情,就会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否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与异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7.过分依赖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类人可能对某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没给对方一些心理支持;并不愿意也不允许自己依赖的人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结果会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并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这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可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缓解或解除,从而使之学会客观地看待、完善自己,并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品质。
1.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积极、主动、良好的交往观是健康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应培养主动交往的勇气,坦诚自律,互助互爱,平等交往,达到团结同学、自我发展的目标。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大学生应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多读书,读好书。多向阅历丰富的长者学习。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质高,有安全感,能取得别人信任的人。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反之有阻碍作用。
2.遵循交往原则,积极主动交流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训练,提高心理素质,遵循诚实守信、理解宽容、、真诚互助和平等待人的原则。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际关系好的人,一般都诚实守信。在交往中要胸怀宽广,学会换位思考,要把交往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并信任对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热情之手,像雪中送炭一样给以物质或精神的慰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交谈,或和人交谈时没合适的话题,这样很难在短期内赢得朋友。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与交流,寻找交往双方共同的话题来讨论,避免冷场。如社会新闻、体育赛事等,从彼此的谈话中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3.提升沟通能力
有人说:人的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他的沟通能力及影响力。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沟通能力可以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和提升。首先,大学生应当拓展阅读面,选修一些有关课程,如《管理沟通》、《人际沟通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帮助自己了解关于沟通的理论知识;其次,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得体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学会用温文而雅的举止、真诚亲切的微笑等身体语言来强化沟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能有效避免一些可能发生的“不愉快”。
4.学会有效地倾听
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对于交谈的双方,积极倾听能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人,无形中提高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加深彼此的感情。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在与人沟通时,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枉加评论。
5.善于赞美和表扬
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它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适时的赞美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真诚地赞美对方,但是不要夸大,让对方感觉你是出自真心。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6.学会宽恕和道歉
人与人的处境是不同的,所选择的做事方式也各不相同,朋友之间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处处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去看待和要求别人,难免产生矛盾。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就会理解别人的言行。在不涉及原则性的事情上,对别人的选择多一点尊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隔阂,这是朋友关系延续的保证。衷心的道歉不仅可以弥补破裂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感情,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7.学会微笑和感谢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剂,微笑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易于接受,并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总是绷着一张脸,同学肯定就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了。恰当地运用感谢,这也是增近人际关系的细节行为。当别人帮了自己的忙,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应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诚感谢,感谢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三、结语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大学生要积极储备各种交往品质,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大学人际氛围,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02).
[2]杜鹃.关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
[3]姜涛,蔡柏岩,金惠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4]黄潜.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科教文汇,2008,(12).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5
1.就业软实力的主要内容。
1.1“软实力”的内涵。“软实力”在美国诞生后,经历了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概念发展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我国学术界将软实力的内涵大体概括成三个方面:1.由核心价值观、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等组成的要素层面;2.由包括社会责任观及伦理等构成的社会属性层面;3.由道德规范、社会关系等构成的人文层面,亦称为非正式指标。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软实力”指的是一种正面的吸引力与持久的影响力。
1.2“就业软实力”的主要内容。为顺利就业,大学生做了诸多的就业前准备,诸如忙于考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攻读第二学位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硬实力”准备。然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最欠缺什么?企业最注重什么素质?这些核心问题不少大学生却茫然不知。经走访、座谈、问卷等调查得知:当今用人单位往往更在意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软实力”,对与工作相关不大的一些证书要求倒不怎么在乎。大体归类,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抗挫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2.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2.1独立学院品牌认可不足。独立学院是一个产生才十余年的新生事物,品牌认可度有待提升。独立学院尽管从理论层面已经历了“依附期”、“过渡期”并正式进入了“转设期”,但其仍处于“儿童时期”,还处在生长发育、蓬勃发展的基础阶段,其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等诸多方面均需通过市场及社会的检验,其专业学科建设还处在维系阶段,还未真正进入打造特色、提升水平的阶段,科研能力在独立学院更是成了附属品、奢侈品。
2.2独立学院专业特色不够。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是复制母体高校,自身特色欠缺。[1]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往往都是参考母体高校的简单复制,专业设置大多是简单雷同,尽管所设置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市场需求之热门专业,但缺乏自身特色。[2]包括独立学院的师资也是以从母体高校返聘为主,而自身新引进的教师普遍年轻,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对现有专业的教学亦难以真正发挥师资队伍优势。
2.3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决定其学生的经济高投入,高投入之后更易产生就业偏差。在较高投入基础上,学生及学生家长往往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在就业观念上往往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就业观念严重不当。主要表现在:较为盲目追求薪酬待遇优厚、工作环境优越、工作地理位置及地域条件优良、社会反应较好的工作;“等、靠、要”的被动就业倾向较为明显,自主就业与创业意识淡薄。
2.4独立学院就业指导队伍流动较大。在独立学院就业指导队伍整体比较单薄的情况下,队伍年轻、队伍流动性大是显著特征。当前独立学院中,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主体除了几位少数专职老师外,其余大多为院系党总支书记及毕业班辅导员,队伍流动性的现象较为严重,加上他们平常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事务就十分繁重,自身不一定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很大一部分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
2.5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误区。独立学院在初期普遍存在误区“重招生、轻就业”。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导致对生源的迫切需求,在建校初期就大规模甚至超规模进行招生工作,规模效应在独立学院身上体现的比较突出;独立学院办学较晚,刚开始也没有毕业生直接就业,把精力放在了争夺生源上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办学是伴随独立学院产生与发展的,投资就必然与效益挂钩,观念不同导致杆秤有所倾斜;对就业指导主体及对象的认识不够,心理辅导不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更多的是共性教育与指导。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口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
3.1提炼学校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衡量一个学校办学的最终指标,是看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毕业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独立学院毕业生要想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稳步立足并有所作为,学生需要努力,学校发挥办学特色,凝练学院内涵。充分依托母体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的实际应用性;优化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做好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等课程的开设工作;加强品牌内涵建设,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努力提升独立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凝练出符合自身特点及学生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内涵。
大学生如何培养沟通能力范文6
如何克服目前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近些年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从设计选题、组织形式、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1选题以机电类为主
兼顾多样性现代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都是机、电、液、光、微机和控制的精密结合体,机电类题目对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应以机电综合类题目为主,题目来源于真实课题,强调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选题在以机电类真实课题为主的同时,须适当兼顾多样性[3],如结构设计类、软件开发类、控制类、工艺类、仿真类、探索类课题。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扩大,每个教师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新的机电类真实课题不是很现实。教师的科研工作除了熟悉的领域外,还需要从事一些领域前沿的探索性研究。这些工作对于教师也同样是未知的、有很强的挑战性,却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教师安排少量涉及领域前沿动态的题目,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做,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即便都是机电类学生,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培育和发扬个性。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和改进,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类选题由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乐于投入精力,易于产生创新性成果。
1.2组织形式以课题小组为宜
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宜以3~5人组成毕业设计小组,一组一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中的查阅文献、方案选择和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所有成员共同完成,而局部计算和结构设计等分工进行。设计小组在每人分别调研的基础上经讨论得出统一的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将方案确定下来,然后明确分工,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这个过程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一人一题的形式相比,课题组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因为几乎没有项目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一个人哪怕是天才,如果他不能融洽的和他人沟通合作,一味的孤僻自傲,那么他的价值将大幅度下降。
1.3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4,5]。
1.3.1严格过程管理确保设计质量在第七学期布置题目,使学生放假前就能够带着课题和问题学习。督促学生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研究课题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每周两次课题组集体讨论,开展以学生交流沟通为主的交互式研讨。通过集体讨论,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个进行分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和减少风险的方法。方案确定后,要求课题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制定出任务进程表,并严格执行。讨论过程中,教师作点评和提问,既要对学生的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及时指出方案和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同时,要注意个性教育,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闪光点、创新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每个设计阶段末,即在开题阶段末、方案确定阶段末、设计阶段末等,都要及时要求学生将所做的工作形成文字,整理成为毕业论文的章节初稿。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问情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情况、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教师都要做详细记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提供较全面的依据。
1.3.2组织阶段汇报和专题讲座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答辩都要求学生整理资料,制作PPT,进行汇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工作进度的有效控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PPT展示能力。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经历的第一次综合设计训练或第一次科研项目活动,教师可以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开展一些讲座活动,如关于文献查找、阅读和整理的讲座、关于科技论文写作和排版的讲座、关于课题相关领域前沿的学术讲座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3.3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内容,它要求设计者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进行总结、分析论证和说明。指导教师要重视学生论文的撰写过程,要求学生撰写提纲并审查,应对论文的结构、内容、格式、规范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归纳问题、阐述问题,应对论文初稿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的毕业设计成绩考核多侧重于知识的终结性评价,教师主要关注结果展现,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动手能力、发展潜能和个性特长等项的评估。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很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是依靠专业知识以外的某项特长而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才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所以,有必要构建设计结果和实践过程并重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多人多角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价,体现成绩的公平和公正。“多人”包括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多角度”包括文献查找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表达展示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绘图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等。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并不是苛求所有的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遍地开花”,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对于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如论文立意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特强的学生、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并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应该评优,并且要设法给他们以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