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1

在上网浏览查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英语教学网站。我们可以用一种新型的手段去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制作网络课件来促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但是当前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网站太少,如何充分发挥本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学科网站,构建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学校内网建立了“英语家园”学科网站,利用网络技术给教师、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平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

1. 英语课文网络课件

如高二英语保护地球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搜集大量配有英语说明的照片、英语视频素材以及配有英语解说的视频材料(影片)。按照课文内容,把这些素材整合成环境污染、动物濒临灭绝、采取措施等版块,然后制作成网络课件,上传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供教师与学生上网教学、自主学习和浏览。

(1) Warming Up.指导学生上英语家园,打开本课的网络课件。学生自由观看麦克尔·杰克逊的MTV《地球之歌》,并谈谈从MTV中可以了解到什么,进入本课的主题。

(2)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 Discussion.学生自主观看图片栏目里有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What kinds of problems are human beings facing? What kinds of pollution can you think of?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上网查找有关这些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同时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展示本组查找的结果并适当总结。

(3)Watching & Acting.学生自主观看电影《后天》的片段,并讨论破坏环境对未来人类造成的影响。然后两组同学表演小品并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

(4) Conclusion.老师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并布置学生课后写文章。

(5)Evaluation.学生在英语家园的BBS论坛对本网络课进行评价,交流学习心得。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和制作网页课件),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总结检查)。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做到人人有收获。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 在线英语训练课程

中学生在六年的英语学习中,听力及口语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科学研究早就指出,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个体感受不同。因此,在传统的教室或语音室里,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大量听力、口语训练放到网上来进行,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或家里通过自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以《新概念英语》为例。准备工作:把《新概念英语》的视频材料制作成网络课件,放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上去,并作好链接。实施过程:学生上网,登陆“英语家园”的“英语在线”训练课程,打开相关课的网页,点击音频或视频链接,播放录音或录像,即可自学《新概念英语》的任何一课。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师生的角色改变了,由在普通教室,一台录音机,教师掌控,学生“坐等听”,变成学生每人一鸡(耳机),一猫(调制解调器,指网络),一鼠(鼠标),亲自动手,在线播放声音、视频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手看”和“动手听”。从教学角度讲,这样的听力课解决了大班听力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力测试的情况,自主选择重听的内容,自己决定重听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3. 网络英语阅读课程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是高三总复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要组织学生精读范文,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泛读;要提高学生阅读所必需的概括大意、认定细节、推理判断、领悟隐意等各项能力。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若能借助网络技术,定能更加方便有效。出于这个考虑,我也设计了这样的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搜集在“英语阅读”栏目里的文章都是极具训练价值的经典篇目,或最新的国内外英语文章。在计算机教室里,可以由老师操控,选用典型篇目,进行简短示范性讲解。然后学生自行选择篇目,进行阅读训练或者上网搜索跟文章相关的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训练。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最突出的优点是:高考英语阅读教程既是一个动态的、可随时增添修改内容的阅读训练题库,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阅读训练平台。

二、网络课程的优势

网络课程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使用者只要点击相关链接,即可进入有关页面浏览,实现网上收听收看学习,而不需下载整个课件。网络技术不但提供了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新型新课程英语课堂的形成,还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只要我们把英语家园网站挂在外网,教师就可以在“在线课堂”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讨论教学经验,也可以为千里的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交互性之外教与学,在网上收发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在线课堂”自学英语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2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力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繁多,被学生反映为不好学的一门课程。如何使学生学好工程力学课程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重视第一课堂

工程力学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当老师第一节课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会问很多问题,比如,“这门课好学吗”“学习这门课有何用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一是要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大家熟知的力学名家。讲解科学家是如何勤奋学习,最后获得成功的。这样对少数迷茫的大学生有一种平稳心态的作用。二是内容的组织要有条理。教师首先要阐述工程力学在学生所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工程力学的重要性。

二、修改教材内容,引入新工程力学分析内容

现行工程力学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知识构架亦不完整,内容更新势在必行。在课程教学中必须从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有一个新体系的教材作保证,因此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关键所在。2002年我系有经验的老师编写工程力学教材,教材中引入反映学科发展水平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这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1.探究史趣,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工程应用性广泛,有部分学生对力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力学课程的正常心理。鼓励学生探究力学史上的前因后果,分析工程和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既能增强课堂讲解的生动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材料力学部分,通过探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分析魁北克大桥塌陷之因,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到学习工程力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以课堂讲述为主,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学生不能事先掌握学习内容,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高数大学物理已讲过计算重心、惯性矩的计算内容不必重复,而是要求学生课前自己预习。

3.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上好课的关键

工程力学中定理和公式较多,如果一一推导,教学时间不够,另外学生对烦琐的公式推导方式也不感兴趣,所以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清公式推导的思路,简化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记住结论即可。比如,讲解刚体的平面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都感到难学。这时候可以采用边演示动画边讲解,让同学们了解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知识。又比如,材料力学部分中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是一个难点,但又是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中转轴设计所必需运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力学模型―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强度条件计算,逐步突破难点,使学生能真正从中学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将微课方式引入教学过程

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因此应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在微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配合具体的讲述行为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的且集视、听、读、写、做为一体的创造性综合学习环境,而教育变革不是通过改造课堂而实现的,而是通过发展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才能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3

【关键词】瑞典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

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策制定者对于成人教育体制期望极高,以满足以下三方面的需要:第一,利用灵活教育的模式,来满足受教育年限少的人们,补偿他们早年错失的学习机会;第二,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缩小劳务市场在供需之间的鸿沟;第三,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教育机构需要为人们提供快速增长知识的机会,用新的学习形式充实自我和解释社会,从而创造终身学习的社会。

教育体系是经过几个世纪形成的并形成了稳固的机构。目前的大部分教育机构并不能满足以上提到的三方面社会和个人需要。以瑞典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育决策就是基于单一目标,随着不同的教育机构重新组建,他们将从提供单一的教育模式发展为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包括校园内的培训、远程教育和混合式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瑞典全国讨论是否建立一所类似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机构时,结论是否定的,瑞典政府继而决定由普通高校提供远程教育。对于那些由政府资助、一直提供中学后教育的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专门开展远程教育),议会的决定是赋予其新的职责,即改为面授教学机构(2001年),同时,要求公办成人教育机构也开展远程教育,同时满足在校学生和在线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为了达到50%的适龄人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瑞典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必须组织起来以适合各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这不仅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学院,高中和其他各种机构都需调整,采用新的教育模式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迄今为止,瑞典政治家视教育政策为国家主控之一,政府的态度是:国内发展为先,然后创建国际性网络,最后是展望全球。可以看出,政府还是勉强地认可教育的全球化,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于国际化和以利益驱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的政治上的控制。

在瑞典的社会发展中,教育逐渐承担起重要的角色。现在瑞典教育模式的特征是各教育层次上的高度分权制。对于课程、组织构、教学楼、薪水、聘用等事宜在基于大范围通用的框架内,由地方单位决定(参见网站:si.se。高校介绍:hsv.se;中小学和成人教育介绍:skolverket.se;民众非正规成人教育介绍:folkbildning.se)。瑞典政府一般通过政策制定、一定程度上的研究、资金提供、为政府及实施单位之间建立调解机构等方式促进其变革。这些协同机构起着教育体制中变革人的角色。

瑞典的教育模式

以国际视角看瑞典教育系统,有几点值得特别关注,概括如下:

强大的中央力量(政府)制定广阔的目标;

强大的地方自治(学校、大学等)落实这些目标;

大量机构充当激发、监控和评估的角色;

强调教育平等机会。反对在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态、地域、种族及残疾等方面的歧视;

促进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和大学具有同等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研究资料显示,除了目标和政策不同外,不同的中小学和大学在质量和效果上有些差别,但这一差别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小的(Daun,Slenning and Waldow, 2002);

国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大力投资中小学、成人教育及大学(参考例子见网站:itis.gov.se/english/ index_about_itis.html)。瑞典政府曾投资17亿克郎(相当于1.85亿欧元)开发一项名称为“学校中的信息交流技术”的国家行动项目工程,这是瑞典迄今为止发展和改进学校、在内部实施服务培训的最集中的一项投资。这一项目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萨阿米人(少数民族)学校、高中、公办正规成人中等教育,以及2002年间的非正规大众成人教育等各类学校。其他近期的例子有瑞典大学联盟(参见netuniversity.se / Default.asp?c=63),还有瑞典灵活学习协同机构(cfl.se/english/index.htm);

免费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均免收学费;

除教师之外的许多员工参与教育活动,如图书馆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助理等,强调团队精神;

不只是“讲授”被视为教学。教学工作还包括计划、方案和管理等,有一些教师的工作专门是开发、引导、监控及评估教育,而非任何正式讲课;

教师的某些能力的发展,如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学生在各层面上强大的影响:在评估和组织中让学生充分参与;

开放系统:在不同的课程中,提供新的机会更新知识和从事补充性研究;

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的教育结构。瑞典成人教育虽然有悠久的传统,运用教育技术也是现实可行的,任何年龄的成人都可以追求学术性教育及通识教育,政府鼓励人们进行在职学习和业余学习(参见skolverket.se/english/ system/adult.html:2002年“瑞典成人学习模式—学习圈—百年庆典”活动)。

瑞典政府设定的一个总目标是50%的人在25岁之前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瑞典的高等教育正在广泛地扩充。现在的研究生比50年前高中生都多的事实,清楚地表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浓厚兴趣。目前数据显示,32%的人口接受过某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而17%接受了三年或以上的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已经从少数人关心的话题发展为大众所关注的事情,大学生的数量从1950年大约1.6万人增加到2000年大约32万人(数据来自瑞典统计网scb.se/default_2154.asp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网eng.hsv.se/en.jsp?home=location)。今天在劳动力市场上对教育和技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对人员的教育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只有基础教育水平的人难以找到工作。教育政策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确定不同人们获得社会必需的教育机会。教育的投资需要面广,不能只投资在高层次教育。1997-2003年间,高等院校获得的资源分配是大约10万个学生名额,同期,政府拨款66亿瑞典克郎(合7.3亿欧元)予高等教育。1997-2000年间,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资金增长超过10%。政府举办的成人教育启动项目使许多没有接受过中等教育的成人得以获得高中教育。在资格职业训练实验方案里,瑞典政府提出了一套新方法,让在职人士利用业余时间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这些还只是整体政策的一部分,目的是使瑞典成为一个领先的知识社会,而远程教育是达成国家目标的主要模式之一。

瑞典的函授学校始于19世纪,那时起就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远程教育。早期它以函授教育形式出现,为那些无法在瑞典有限的几所校园里学习的人们提供机会,也为那些由于居所远离校园、财政困难、有家庭职责或其他原因没能进入传统院校的人们提供第二次机会。第一所英美的远程教育机构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而在瑞典,这种类型的远程教育是在1898年,以瑞典南部马尔默市的赫莫兹函授学校的建立为标志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赫莫兹有10万学生入学(Svensson,T. & Widmark,J. 2004),与当时瑞典的人口相比是一个很大的数字(1960年的人口是748.9万人,tacitus.nu/svenskhistoria/ befolkning.htm,2004.08.30),当然与中国人口相比是一个小数目。事实上,瑞典是北欧国家中人口最多的,现在是900多万。相比之下,中国的上海市已经超过2000万居民(2003.12.05《中国日报》)。瑞典是西欧第三大国家,有4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对来说,居民居住并不很分散(sweden.se / templates / Common P2707.asp,2004.09.04)。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典国会下了一道法令,对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给予免费或高额补助金,同时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公办的成人教育)。它们成为早期的大众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为成年人提供正规的初中和高中教育机会。最早的函授学校发现很难与其竞争,有些停办,有的活动非常有限。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建立了两所国立远程教育学院,第一所于1957年在瑞典南部建立,第二所是约十年后在北部建立,两所都是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学院,只提供单一远程教育课程。四十多年来,它们一直在远程教育领域积累远程教学、学习及管理的经验。当政府想要实现灵活学习政策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当许多国家建立“开放大学”的时候,瑞典的选择是不建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而是建立一个极端的分权自治系统,由各普通院校提供面授教育的同时,由各个院系独自负责实施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双重模式系统产生了。70年代的大学教育政策导致了明显的小规模远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当时规定每门课最多只有30位学生,在90年代初期,在大学里标上“远程教育课程”的大概有800门,然而多数课程根本没有或只有极少远程教育成分。它们通常是一个纯粹自学和压缩的面授组合,大部分学习安排在周末。当他们应用远程教育方法时往往是采用邮寄、传真或电话传递学习指南或联络信息。无疑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瑞典大学远程教育的分权制和小规模组织。数年过去仍只有微小变化(Holmberg,1994),而且存在的方式也根本没有达到当局期望的标准。

在1994和1995学年,注册远程教育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2.58万,也就是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增长了60%(SCB,1996),占学生总数的10%。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致力于增加远程教育,陆续转向包括采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同教学模式。以时间划分,用于改善这一领域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对各种策略的尝试:

1.于默尔(Ume?觟)大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作了第一次大规模尝试,把精力和资金集中在于默尔大学的一个开发项目上,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稀疏的北部区域乡村的教育发展。由于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于默尔大学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和其他大学追随的领先者。然而,这一项目的期望并没有能真正实现。

2.大学联盟。第二阶段是政府利用资源来刺激大学之间的合作,通过聚集来自不同学院的专长,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多种观点,新而有力的远程教育组织得以形成,促使了以开发合作项目发展远程教育为目的的若干大学联盟的建立。众所周知,在独立自治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间合作是很困难的,除此之外,此联盟在构建必要的知识基础以有效地提供和传递远程教育方面也还有很多困难。

3.远程教育委员会和远程教育全权机构。第三阶段是建立远程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长在1995年委任此委员会,并指令作出远程教育政策策略概要。委员会的主要提议是为远程教育建立一个新的协调机构,称为远程教育全权机构。这个机构1999年开始运营而且辅有资金以供发展和研究工作,它建有一个国家网站作为工具进行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也用来宣布在远程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事宜。这一机构在运行两年半后关闭。

4.瑞典大学网络联盟。第四阶段是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大学里所作的尝试,特点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多元化。政府决定通过大学网络联盟把高校建成双重模式或多重模式大学,以这些综合性大学和大学学院原有的课程和学历课程为基础,各所高校是否加入网络联盟完全自愿而且所有权明晰,联盟成为综合性大学和大学学院传递课程的场所。为了支持这个计划,瑞典建立了大学网络联盟机构,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协调瑞典各类大学所提供的不同课程,并建立一个网站(netuniversity.se / Default.asp?c=63)传递这些课程。机构也将支持为提高远程教师及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并确定能受益于远程教育的课题和领域。这一阶段促进了已有的远程教育工作走向制度化,加上这一项目的种子资金驱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开始几年政府对招收网络课程的大学生比校园上课的学生给予高校更高的回报,这是因为在开始的两年为此已投入3.71亿瑞典克郎(相当于4100万欧元)。

5.瑞典灵活学习机构。对于普通高校之外的成人教育系统,国会决定自2002年建立一个新的权力机构:瑞典灵活学习中心(cfl.se)。这一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促进公办成人教育和大众成人教育(民办高中、学习协会)对灵活学习的发展和利用。在2002年,正规成人学校中注册学生有33.2万人。除了为正规成人教育系统服务之外,也包括在瑞典被称作“民众互助修养”的非正规成人教育,这是所有年龄段民众都可以自愿参加的非正规教育系统。瑞典灵活学习中心下设11个学习协会,每年组织大约35万次各类学习小组活动,参加者达300万人次;安排20万次的文化活动,吸引大约有1500万人次的参与者及参观者。全国有147所民办高中,每学期大约有10万人次参加短期课程。

灵活学习中心的任务是:

项目支持;

发展及传播在灵活学习领域的方法;

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深造机会;

提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软件资讯;

担任资讯科技支持的远程教育的网络信息提供者;

监察及提供与远程教育和灵活学习有关的研究和发展的信息。

灵活学习中心活动的范围已扩宽,目前它还协助建立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是为成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资源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非正规学习的特征,改进方法和系统。

远程教育开始以函授的形式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那必然要求有高效并且发展比较完善的邮递传送系统,这也正是19世纪末期瑞典的状况。现在,这种形式已经改变。传统的邮件通信几乎完全被更快速、廉价、多形式的电子邮件所代替,相对而言,这种转型在瑞典更快,因为瑞典的信息技术设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02年1月《欧洲统计》杂志的数据:90%有上学孩子的瑞典家庭有计算机,70%的家庭至少有一台计算机,并且大部分可以与互联网相连。这个数据一直还在上升。收音机和电视技术已被用于远程教育,但在瑞典不是很成功。这正像最开始预测的那样,是由于缺少双向交流,需要打造昂贵的产品,需用特殊的设备并且提供适合所有人的教育(面向大众),这样的课程内容缺乏专门和深入的学术领域知识。然而电视和收音机为瑞典提高人们的基础知识和水平作出了贡献,并且仍是非正规学习的一个主要渠道。现在,电视和收音机技术正进入数字化世界,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希望。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电视和收音机的使用终端,如选择看什么,什么时间看,跳过或停止播送,录下节目,添加、剪辑或创作等,数字世界还能提供基本的双向交流。更多的数码相机、网络摄像镜头、网络收音机和互联网视频会议都已用于教育领域。如今这些技术相当廉价并广泛流行,因此,可以制造、发行和接收的视听材料也能大量使用。另一方面移动产品的发展是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认为这将是计算机的未来。在智能电话方面,可储存文本信息、电子书刊、文件夹、录像机、视频对话、游戏、互联网都可装入一个可携带的装置内。这些发展改变了教育的领域并使其全球化,去向地球另一半的人咨询并不比去邻居家咨询需要更长时间。

新概念——新现象

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全新的教学互动方式。新模式和方法论导致了从不同角度产生的许多新概念,其目的是为了抓住新现象的本质。然而新事物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现象的新概念的出现。

概念如同过滤器,它帮助我们有选择地看待事物,给予一种不带有反映价值取向的看法。因此,对概念的调查分析就很重要。那些概念文字往往来自于英语并不加翻译就应用在其它语言中,如果将这些新概念文字翻译成其他语言,就会产生翻译错误等问题(Quine,1960)。这意味着所有翻译在意义上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翻译,这些新词作为外来语在其它语言中被借代使用,然而在意义上是会有转换的,因为这些新概念被转换到了另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中了。

在不同国家,尤其是教育系统,教与学的方式等都很不同。因此,同一个词在新的背景下并不能涵盖相似的现象。关于新概念,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它们怎样很好地描述一个现象?在不同群体和文化中它是如何被诠释的?它们来自于怎样一个背景?现在又是被用于什么背景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它的涵义是如何转换的?这些问题比较重要,是因为如果我们彼此不了解,那我们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能力当然就会受限制。因为这是跨国的、跨学科的领域,相互误解的风险极大。许多项目会失败,因为参与者在进程中逐渐发现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目标,而起初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对目标的诠释是一致的。

本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讨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概念。对于新概念的诠释是从瑞典的观点来探讨的,但为了解其他解释,其他视角也将考虑在内。右上的概念表格显示了在总词汇里又新近加入的一些新词,并包含一些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尝试去把这些概念以一种或另一种复杂模式排列,但结果是不太可能。许多概念在所表述的领域没有确切的含义,即使同在一种文化背景下也是如此。我们最终展示出来的是把这些概念分为三个类别,划分依据是在教育政策、教育技术或组织,以及教学理论方面的联系。

“B-学习”和“C-学习”这两个概念并不曾真正使用过,只不过是造词或玩文字游戏。“B-学习”表示二等教育,“B”(与“A”第一等相对),就是远程教育有时也被人责备。但这并不是真实的,低等质量的教育在各类模式的教育形态中都能找到。而“C-学习”也可以表示“在教室里学习”的形式,C这里是指的班级,是与远程教育相对的面授教学。

非常明显,大家可以争论一个具体的概念应属于哪类。总起来看,我们认为在“政策”栏下列的概念是意识形态的表述或政治意图的展示;在“组织技术”一栏下的概念有着如何组织教育或一种具体技术应怎样根据教育目的而使用的含义;第三栏的概念出于教育学理论。大部分概念在下文中都有讨论。

在线学习:注重电子化

电子学习目前可能是在全世界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了。在欧共体中它作为重要概念之一与其它如电子欧洲、电子商务、电子健康等带有电子的词一起使用。与此并行的,欧共体在不同的策略文献中也用“强化技术的学习”,同时注重移动学习(M-学习)。此外,电子学习在商业生活中广泛应用,因此,电子学习涵盖了许多含义,在欧洲不同地方被翻译的也不一样。

直到最近,北欧国家还没有广泛应用电子学习。在瑞典公立教育机构中,人们只是把电子学习作为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商业模式,他们常常以一个不用光盘的、孤独的学生作为例子来设计电子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瑞典很少有追随者。一个芬兰研究组完全排斥这种学习方式,并称它为“旧式的电子学习”、“一个过时的模式”。他们争论说一个孤独的学生与技术主控的课程内容在以设定的方式下互动,是无用而过时的,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那种技术能力和知识。能识别并解决团队中的真正问题,能运用通信技术能力的人才是雇主寻求的类型,这一学习方法称为协作式学习。

以上提到的五个新概念都是以学习为重心:①电子学习;②旧式电子学习;③协作式学习;④应用技术增进学习;⑤移动学习(M-学习)。这意味着在思想上的又一改变,从教学转到学习,就是从系统或教学角度(输出)转到个人角度(输入)。也可以理解为从以教育提供者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变革的另一观点和重心反映在“灵活学习”这一概念上。

灵活教育:不仅仅是技术

灵活教育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不是很广,但在瑞典政策中受到偏爱。由于电子学习的流行和普遍发展,使灵活教育的提法正逐渐失去地位。然而,灵活教育是比电子学习更基本的概念,不仅意味着在教育方面应该使用技术,也提出教育机构和管理方面的改变,重点在于提供学习支持,并使更多群体能依据他们自身条件接受教育。瑞典远程教育委员会在2000年提出了对灵活教育的定义“灵活教育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进度、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教育机构的规划、组织及教学都应以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为目的。”因此,从学生角度来看,灵活教育的特征为以下情况提供了可能性:

在家或其它与教师分离的地点进行学习和跟随听课;

自由选择时间学习;

自己选择学习进度;

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或单个学习。

教育机构应通过以下方式使灵活学习成为可能:

发展和改编教学材料;

发展和改编支持学生学习的材料;

发展和改编评估学生知识的方法;

使用信息交流技术消除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在学生学习期间随时提供服务:指导学习;学生学习支持与交流;制定学习管理结构。

以上概念关注的是教育和教育机构的责任,另一方面,学习被理解为是学习者个人而不是他人的责任,学生学习只能是个人管理而不是由他人来支配。

与此相关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是1990年由罗斯·保罗提出的开放学习,它是指为没有接受过早期正规教育的人们提供的开放教育系统,让人们以任何方式学习,因为在工作、生活中间接地也能提高能力,以更多努力和动力去获取资历。这是一个政治敏感性改革,已采取了几项措施为新的群体提供开放高等教育。2004年,政府委员会探讨了一些办法来确认人们过去有效的学习,并试图找到能够转换成学历教育可接受的学分( valideringSdelegationen.se)。英国可能是成功地实施开放教育的最好例子,尤其是英国开放大学(open.ac.uk/)。

瑞典的各级教育都不用付学费,这就是一种开放策略,使收入少的群体同样接受教育。但问题在于没法扩展,这是由于国家有限的资金只能给有限数目的学生,而新增的学生只能在学校没有增加资金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教育免费当然对于个人是有益的,但今天瑞典的多数高校都负债累累。

混合式学习是指使用的教育模式是混合的,有面授的课堂教学,也有远程教学。我们的经验是首先注重面授教学,以降低远程学习的辍学率。关于纯粹的在线课程,很少学生能完成所有课程,原因之一是缺少同伴及真实接触。在混合式教育中最理想的是有最好的课堂教学并结合最好的远程教学。目前的趋势是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灵活性相结合,以下用图1作解释:两种不同教育范式的融合就产生了灵活教育。

无国界教育和采用技术增进学习

国家教育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受全球化影响,瑞典政界缓慢地接受了这一观点。许多国家也同样处于转型中。这一进程在瑞典之所以缓慢的原因在于:①失去监测和指导部门的权力;②失去对社会化过程、社会标准、价值观和知识再生产的控制。信息技术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它,国家也不能控制跨国间的信息传递,国际化可以发生在各个不同层面:国家层面;机构层面,如公司和大学;个人层面,如学生和教师。前两个层面是正式的、官方的,第三层面是最广泛的,包括正式接触(参与或教授远程课程)和非正式接触(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电话、网络相机等进行交流)。因此,有时“无国界教育”的概念也会被引用。事实上,跨国界学习已不是像许多人想像的是一种新现象,它并不一定要与科技相关联。例如,中世纪瑞典学者通过去欧洲其它国家旅行,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大学就读,获取知识。那时的通行语言是拉丁文,用一种语言交流和写论文非常容易。如今,无边界教育不仅仅使精英学生学习国外知识成为可能,而且任何拥有计算机并能联入互联网的人,都能在这个“全球教室”里做教师或学生,全新的教育学习网络可以不以国家为基础而建立。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个人可以一起开设课程,并提供给上互联网的任何人。在计算机世界还存在边界吗?

打破了学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大学在几个世纪间都是高质量的知识提供者,但这种垄断是理所当然的吗?现在的大部分研究都在私营机构里完成,至少在某些学科像制药学和技术领域如此。这样的机构有必需的知识,也有最好的方法和理由去教授。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新现象,以公司为基础建立的大学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提供他们的课程知识,这对于传统大学就有了新的竞争者,并且他们往往有着更充足的资源。

打破了私营和公立企业之间的界限。大学与个人出版商、媒体公司、技术供应商或其他补充合伙人密切合作,这个趋势在瑞典不是特别明显,因为瑞典仍是个体与公立部门分离,但从全球角度看,尤其在美国,这点是可以观察到的。当然这也产生了大学独立权力的问题,要提供高质量、采用新的媒体的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及补充的技能。

打破了日常生活和学生学习的分离。教育中的技术应用和灵活性为个人提供学会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学校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学习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真正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欧盟已认识到这一点,在电子学习概念应用的同时,“应用技术增进学习”的概念也被引入。这个概念指出技术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提供各种场所(工作地点、学校、家庭等)的学习,应该采用这个概念。采用技术进行学习不该被看作只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关的独立的学习形式,而是与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有关。这与虚拟学习和虚拟教育的概念相反,不是关于虚拟世界而是真实世界的。

芬兰虚拟大学是芬兰普通高校的一个网络组织,合作提供资讯科技支持的教育,这个机构最显著的是其门户(virtuaaliyliopisto.fi)。在瑞典相应的是瑞典大学网络联盟(netuniversity.se),名称中强调网络,是指互联网和全国大学间的网络组织。网络学习是被一些瑞典大学采用的概念,它强调用互联网学习,没有距离或教室的限制。“计算机辅助学习”这一概念有时也被采用,这个概念听起来已有些过时,它强调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或学习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习让人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的行为主义思想,当时推广所谓的简单思维即程序教学。灵活传递注重教育的接受者,通过新技术发送信息和提供便利的学习,这与以前提出的注重教育提供者的学习角度相反。在欧洲和南非一些地方关于通讯系统的术语是指在技术上支持远程教育的概念,而在瑞典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大部分用于机构之间的国际通讯系统领域的合作。

在线学习和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

基于网络的学习和在线学习注重互联网活动,而忽略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这些概念与虚拟学习有密切联系,在虚拟世界可以实现许多新的学习机会,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的、无效的、危险的、昂贵的或非伦理的训练,在虚拟世界可以模拟和在测试情景中练习,比如外科手术、飞行、枪战、军事操作、替换动物实验等。尤其在手眼协调学习中,这种模式一直非常有前途,在将来能得到更好发展,“电手”(在此创造的新词)是对电视、身体移动、远距离监控事物技术的有力附加,不仅仅有视听,电子医疗正向这个方向发展,专家能用“虚拟手”在远距离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情心和照料可以通过科技习得吗?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子照料。像“学习实验室”这样的词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控的实验设计上——自然科学的范例。更普及的词“互动学习”则注重:①教师与学生间;②学生与学生间;③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互动。新的媒体特别适合不同水平、纵横方向的互动性。依据Lev Manovich(2001)的观点,新媒体有五方面的特征:

1.数字表现:数学化的描述;媒体可程序化,包括自动和手动。

2.模块化:独立的部分物件,能删除、替换,不需改变整体结构就可以增加新物件。

3.自动化:能进入和再使用现有媒体物件,并创造新的物件。

4.变化性:新媒体物件的特征是:由计算机自动创造的非固定、适合所有需要的多种不同版本。

5.代码转换:包括两个层面的互相影响:文化层和计算机层。

新媒体提供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新的教学技能和评估能力,同时,关于知识的概念也正在改变。

教育娱乐。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是另一个新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以吸引人的、刺激性的娱乐产业形式和讲故事的方式,用于有时是枯燥的学习内容,创造出一个成功的学习环境。与此概念紧密相关的是“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即将叙述、计算机的哲学以及视频游戏引入严肃的学习内容中。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者是Marc Prensky(2001)。年青一代在数码世界成长并吸收与环境相关的新型关系,因此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数码时代的一代人在其游戏世界的特点是:

能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强;

能平行处理几个渠道的信息资源(不是线性处理);

能用文本解释图象;

能同步或异步地联接信息和社会关系,他们以与上一代人不同的方式检索信息和交流;

能主动地检索信息;

能定向性地解决问题;

立即奖赏回报;

幻想的重要性;

对技术持积极态度。

当这样的新一代人进入学校系统时,对于教育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他们有能力处理复杂的科技。培养他们态度的那些数码游戏都是基于行动的,并给予反馈,鼓励发现其中规则、策略和规划,合作和交流,解决问题,他们的故事都有叙述性并有情节,他们会产生沉浸其中的感觉,计算机游戏中的其它成分是竞争、得分、红利和速度,其它多少与数码游戏学习相近的概念是严肃游戏、政策游戏、为了训练的游戏、能教学的游戏及学习游戏。

这种数码文化已经在瑞典得到很好的传播,并自然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系统和教学开发及设计的体系中,需要考虑正在增长的数码文化,它是教育系统和不同课程的社会背景中起作用的新的复杂元素.

总结评论

回顾瑞典远程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到自1898年第一所函授学校建立以后的重大变化。根据目前状况及政治家、学者或多或少无法控制的全球化力量,发展前景可以从不同方向进行规划。瑞典106年远程教育某些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见表二。后面将对瑞典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总结性评论,并对未来发展作思考性的预测。

政府的角色是资助。最初是私人组织在中等教育层次上创建第一批函授学校,20世纪50年代瑞典开始组织成人中等教育函授学校,后改为面授教学。事实上,政府的这些行动使私人组织难以与之竞争。今天在民众成人(非正规)教育及中等成人教育方面有可喜的改变,政府通过特别委托机构联合起来支持这一工作,通过知识传播、咨询工作和对发展项目的支持,这些机构帮助教育机构向更加灵活的模式发展。

处于高度自治的瑞典的大学,从未自发地对远程教育感兴趣,原因可能是远程教育没有以精英学生为目标群体,它需要花费额外多的时间和技能,使得教师从事研究的时间减少。然而,用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的大量投资最近引发了所有大学的兴趣,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继续投入,不知道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是否会降低。制定一个不同的瑞典高等教育财政系统是急需的,因为大部分大学在运作中有很大的赤字。未来的资本将包含一个混合经济体:公共和个人资源。其他的选择是让远程教育私营化,使高校成为研究、教学及远程教学的多元化大学。这一看法也是有争议的,学者和政治家间看法有分歧。然而,新的挑战要求新的经济方面的设计考虑。

交流。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间小规模的交流。在瑞典很少人信任无校名的、自动化的大规模网络大学,他们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学生的数量。不能由于经济现状不好,需求又很大,就把学生群体推向从没有过的如此高的学生与教师比率。早期的远程教育交流是通过通信,而现在,比较面授教学,教师需要花费7至10倍时间去准备远程教学材料,这种让教师进行“疲累战”的策略,根本不是可持续的教育。文本交流的其他缺点是不断增加的教师和学生回答的“复制粘贴”,最终结果是没人去读所交流的内容。教师复制他们早期写出的答案给学生,而不是新写的相似答案;而学生在互联网上复制这些答案,这难道是学习吗?今天比单一的文本更多的形式已经采用,发展越来越丰富的交流方式,但基础仍是文本,只不过现在是通过电子邮件。教授形式也越来越讲时效,当然,小规模对话不可能发生在大量学生间。同时,我们也提到质量方面的问题:谁是教材的开发者呢?学生是否可以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文本内容交作业?而在面对面交流中则不一样,学生必须了解学习内容,才能回答或辩论。教学对话,讲授和视听对话的结合可能在将来应用于高质量的远程教育中。文本的另一个问题,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争论的是与现实世界的模糊的稀疏联系,依赖文本,只会严重限制教与学。新技术使我们有了远距离视觉和听觉以融入多种丰富的远程学习环境,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网络相机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也可以传送我们自己环境的照片等,现在我们交流的速度是100年前所不能想像的。

语言。瑞典语从100年前至今是教学语言。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媒介语言越来越重要,现在用于瑞典高等教育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英文的。研究人员必须用英文发表成果以遍及更多的读者及被“接受”。大学的核心教学人员都是用英文撰写论文的博士,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学是用英文进行的。如果瑞典远程教育要走向全球,它必须采用英文。像前面提到的国际化的第一个障碍是现行的系统不赚钱,瑞典大学不允许收取学生学费,可以预测,瑞典高等教育逐渐会以英文教授课程,与新科技相关的语言问题在另文有深一步的探讨(请参见Hasson和Vande Bunt-kokhuis,2004)。

范围。长期以来瑞典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本国学生,主要是边远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的群体,政府从政治角度考虑的是残疾人士优先,实际上这些群体更偏爱并需要面授教学而不是技术为媒介的学习,因为远程教育要求独立学习和先期预备技能。而从高校的角度看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他们希望最有才智的学生能够成为顶尖级研究者。政府期待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与大学偏爱的少数人的精英高等教育间的价值冲突,可以在大学的国家政策调查中清楚或暗示的议事日程中显示,在官方的国家政策中识别出来(Hansson & Holmbery,2004),这个问题与社会地位有关,后面再进行分析。

学习地点。瑞典100年前是一个非流动社会,而当今大多数人一辈子搬家好几次,国际旅行和国外工作成为平常。早期函授学习主要在家中进行,实际上瑞典远程教育还是想把人们留在他们的出生地,以防止农村人口的减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移动性很高,人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包括家里、专门的学习中心、工作时、旅途中。通讯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小而便于携带,设备的微型化将进一步发展,科技将会无处不在,而且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家里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更加重要。如果说远程教育是一种让人们留在他们成长地方的手段,那现代远程教育则实现其相反的目的:它将促使人们流动,在任何地方都能在导师指导下以结构化的方式学习,以及获得远程教育提供者信息。

社会环境。典型的函授学生是单独地和孤独地进行学习,主要是通过写信给老师进行交流。现在的远程学生可能是单独的,但远程教育的组织者逐渐意识到学习的社会因素及同伴学习的优势,老师用整合的小组组织课程学习,小组成员的互动可以是在网上或在现实聚会中进行,同伴审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这种互动可以减少老师立即回应的需要,有时从学生们得到的反馈更好、更快、更有关联性。在瑞典,学习中心都提供技术和社会支持,工作场所和图书馆可以承担作为学习中心的角色。教师的社会环境是另一个主题,教师常常是单独工作,缺乏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回报感。由于工作缺乏社会背景,难以吸引许多学术人员,尤其是比面授教学更费时间,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以及需要学习新技术,另外,在薪金和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额外的回报。

研究。瑞典远程教育的重点在于提供教学和实践,这在早期私营机构和后来的公立机构都是如此。瑞典多数的教师没有接受过远程教育专业的训练或没有工作经验就开始工作,这种尝试错误的方法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它产生了双倍的辍学率,学生放弃这些蹩脚设计和教授的课程,教师由于以前的失败放弃教远程教育课程。造成这种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远程教育的复杂性。远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但许多决策者却认为是简单的,这能解释为什么最近远程教育研究仍只能获得较少资金在小规模范围内进行。造成的结果是,基于瑞典远程教育实践的理论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活跃在这个领域内的研究者人数很少。研究和反思性实践对于发展远程教育领域十分重要,从经验丰富的国际方面“进口”及吸取知识同样重要。

社会地位。函授学校和远程教育长久以来被视为二流,这种评价并不公平,因为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以面授还是远程教育而划分的。新技术、大量投资、多学科技能要求已经提高了远程教育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招收最优秀学生和教师也能增加远程教育的地位。科研、研究性杂志和国际会议也为提高远程教育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本文描述了在瑞典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的尝试,远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数量和提高教育的质量。然而,这些变革仍然缓慢,如本文所述,比较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中走在发展前沿的仍是成人教育机构,公办成人学院和民办高中采用双重模式(Holmberg Karlsson 2004)。问题在于这种变革过程的社会背景与高校系统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差异。在成人教育系统中,关键的活动是教学,而在普通高校中,研究是最顶层的,其次才是教学。成人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职业化,要求的是教学方面的开发和质量的提高,而在普通高校只有研究才是成功的指标。

为了在高等教育中加快引进灵活教育并提高学历教育和课程的质量,必须考虑不同层面上区别对待。尽管在瑞典这种观点从政治上来讲不是完全正确,然而这是从瑞典的经验和国际视角得出的一个结论。

大学活动的区别对待。政府一直持的观点是所有大学都去做同一件事,现在看来那并不真实,并且不现实,也不是人们想要的。区别对待远程教育的大学和普通高校是一个解决方案,这并不是说让一些大学垄断远程教育,而是让某些大学重点发展远程教育。

报酬激励的区别。从学术的观点看,教学是花费了从事研究的时间。教学成就与研究相比较低,无论怎样解释,远程教育地位仍然很低。然而,要将远程教育做好,它需要相当多额外技术和能力,而不只是如同在普通高校中准备教学内容,远程教育需要花费很多另外的时间获得技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和指导远程学习者。准备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术人员仍然很少,有的试着去做,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们认为学术人员在额外工作中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应该获得相应的回报。不仅教育机构需要额外的补偿,个人也需要得到报酬,应给予远程教育的教师更多的报酬。

收费和免费学生的区别。教育免费一直是瑞典值得骄傲的传统,经济困难的人也可以容易地接受教育,使得社会平等。但在国际化的社会中,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推广。瑞典大学有着很大的预算赤字,通过在线学生可使大学得到学费,并增加兴趣,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教育质量。如果没有足够资金,就没有动力走向全球化。对瑞典国民免费教育和对非瑞典国民收费的网上教育系统对所有人都比较公平。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全世界都存在,瑞典要充当这个角色,但只有现行系统是不可能实行的。

精英学生与大众学生的区别。通过基础教育大面积地为学生服务,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必需的。通过远程教育,招收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让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加盟,那对于学者和优秀学生来说都是鼓舞人心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理念、项目和国际合作的最初想法,这也将会提升远程教育的地位。(高淑婷译张伟远校)

[参考文献]

[1] Daun, H., Slenning, K. and Waldow, F. (2004) . Sweden. In H. D?bert, E. Klieme, and W. Sroka (eds.). Conditions of School Performance in SevenCountries. A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of PISA Results. Münster: Waxman.

[2] Hansson, H & van de Bunt-Kokhuis, S. (2004). E-learning and language change - Observations, tendencies and reflections. First Monday - Peer-reviewed journal on the Internet. Available at: firstmonday.org/issues/issue9_8/hansson/index.html

[3] Hansson, H & Holmberg, C. (2004). A European and Swedish perspective on ICT -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in education.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pathways: crossings, blind alleys and uphill slopes. Journal of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Available at: iiisci.org/Journal/SCI/

[4] Holmberg, C. (1994). Reflexioner kring distansutbildning och pedagogik i Inpidanpassning, tillg?nglighet, flexibilitet. Rapport fr?n en distansl?rarkonferens i Ume? 6-7 juni 1994. Ume?: Ume? universitet, Distansutbildning i utveckling, Rapport nr 10.

[5] Holmberg, C. & Karlsson, C. (2004) Vuxenutbildning i f?r?ndring. Uppf?ljning av hur flexibelt l?rande introduceras i Sveriges kommuner. H?ssleholm: Nationellt centrum f?r flexibelt l?rande.

[6] Manovich, L. (2001). The Language of the New Media. The MIT Press: London.

[7] Paul, R.H. (1990) Open learning and open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integrity in distance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8]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 Mc Graw-Hill: New York.

[9] Quine, W., O,(1960) Word and objec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0] SCB (1996) Data om informationstekniken i Sverige 1996. Stockholm, Statistiska centralbyr?n.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4

第一辑:看不见

我们一直朗朗上口着一个原本高端而近来被大众娱乐化的词汇,那就是“跨界”。当然,这也不是新概念,早在2005年前后的营销领域已经大打跨界牌,国内的“创维+华帝”案例是2007年最深度的跨界联合。但是有多少人在娱乐之余考虑过跨界的价值呢?今年,更亲民的“融合”概念从跨界这个高端概念中脱颖而出。商界是逐潮的,教育界是滞后的。滴滴打车软件一出,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经典。教育界呢?严重呆滞的教育思维,加上门派林立的教育阵营,以及三流或不入流的教育公司的恶意运作,对云计算、计算思维、3D打印、创客、电子书包的价值泛化,让更多人不是看见而是模糊了其价值与优势。出版界呢?教材是教育的根本,其发展是左右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由于集团利益和地方主义的限制,不少教材的视野极不开阔,思维深度与创新趋势缺乏。不用说对历经深入研究的任务驱动、主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盲目抛弃,对稍新的项目学习、STEM、微课程不甚关注,对融合因特网的手机阅读、作业帮等小东西更不入法眼。

总之,在教育界,因没有太多利益,或因要守着利益,所以不易看见。由于看不见,所以新兴的物联网教育局限于小范围的实践活动的观察、记录等课外应用,而缺乏向科学设计方面的进展;由于看不见,所以引进的创客教育,局限于少部分人在重复机器人教育走过的从学习操作、模仿制作、组合创意三步曲,重在学习而缺乏创造;由于看不见,所以对社会化的微信等终端教育环节缺乏应用……还有很多诸如智能穿戴等最新发展我们更看不见了。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有没有去看新发展的开放心态、创新思维?

让我们援引企鹅智酷新的《2014年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融合与碰撞》中的一幅图,可以看见教育的跨界还远未开始,试看谁能在这信息与效益的融合中先胜出(如图1)!

第二辑:看不起

技术到底能不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怎样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学习?这正是传统教育看不起技术的一个盲点。而作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这样的盲点就十分不应该。因为,我们并不完全着眼于技术对学习的意义,更应着眼于教育学生现在如何合理应用新技术,未来可能参与创造新技术,至少现在应具有一些创新意识的启蒙。

我们继续回播这一年应该看得起的几个画面:一个“脑(计算机思维)”、两条“路(创客与物联)”、三个“融合(课程、工具、活动)”和四类“模式(传统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教育渠道架构、教育软件等,如图2所示)。

我们不仅不要看不起技术对教育的改变,更要看得起信息技术课程要尽快融入到这些发展之中,不论是基于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新兴技术的应用,积极参与融合是课程的必要选择。例如,对计算思维,现在我们并没有在课程中很好地引入,也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这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思维本身只是一种对原来的数学模型构建、算法设计结合现代技术与管理学的融合的新认识,也可以理解成对原来算法概念的一种更有工程统筹设计意义的发展。对我们来说,计算思维的显性表现自然不是在算法上的教学,也不仅是编程教学,学会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工具,如网络在线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等有效挖掘数据进行决策这类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效、快捷、民主等诸多新思维也是基于计算思维的应用。

从对计算思维概念的误解,就能看出我们存在看不起新概念的根源之一正是没能有效地去应用它,要看得起就需要在实践中体现技术价值,从而把这种价值落实到教学中。

第三辑:看不懂

看不懂很正常,任何新事物的学习、接受、应用、反思、发展的过程都是漫长并且是反复的。这一方面,更需要专家们多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清晰阐述,让一线教师容易看得懂。当年,任务驱动因为概念难懂,后来的信息素养也由于概念难懂,让一线教师游离于理论与实践中间,盲目探索,走入了相当多的误区,有形的代价常见在课堂教学中,无形的代价是巨大而隐性的。

例如,计算思维虽然也不是最新的概念,但它本身难懂是因为它更接近计算机内部特征,它也许并不适合初学者和低龄者深入学习,但其表现出来的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科学性和哲学意义是值得关注的。要更明白一个概念的内涵,我们尽量去寻找其发端,从学术初心才能更懂深度价值。以下引用微软副总裁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21世纪的计算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人机间的信任理论”中的原话,从此再次理解。

“在我看来,计算性思维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计算性思维能够将一个问题清晰、抽象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切入的角度。现实中针对某一问题你会发现有很多解决方案的切入角度,而我所提倡的角度就是计算性思维角度。计算思维我认为它包含了数学性思维和工程性思维,而其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就是抽象话语模式。”

“2006年,我就在《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也称计算性思维)一文,将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和普适思维方法提出。它的运用将引导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去推动社会变革不仅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如当前各个行业领域中面临的大数据问题,都需要依赖于计算算法来挖掘有效内容,这意味着计算机科学将从前沿变得更加基础和普及。”

限于篇幅,我们只取两段,您如果上网阅读其全文,就会发现作者并非是把计算思维当作一种唯一的解决方案。她首先是确认计算机科学是主体,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部分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去应用,仅是从大学本科进行了阐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涉及。如果在基础教育领域借鉴,还需要根据实情和对未来的预计而进行合理评估与优化。

再如,物联网在中小学中应起怎样的作用?是用一部分物联技术进行植物观察等实践活动即可,还是需要针对物联网的科学与技术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些数据采集方案设计,或者涉及传感器等关键元件组合应用,提高物联网教育的内容品质,让物联技术更切合课程学习而非局限于活动的工具性,也需要在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的基础之上研究,我们才能看得懂。

第四辑,来不及

科学教育永远没有过时,不会来不及,问题是不能新科学技术来了我们不着急。明年,或许后年,或许若干年之后,会不会是创客走进教育创造新时代呢?很多人会说,创客早已有之,孔子时代杏坛讲学开创平民教育模式即是创客教育。这么说,创客已是历史久远,那为什么我们教育越来越缺乏创新了?为什么我们又把创客视作新潮呢?可见,不是来不及,是不着急。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来源于百度百科)

2014年,某些地市的教育会涉及了基于3D打印的创客表演,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教育创客工作室,这为创客理念进入教育开了先河。既来之,则安之,这样的活动如何持续下去,如何真正去影响教育,还需要更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接纳与发展。

创客活动来源于社会,不仅基于3D打印、机器人制作,在国外更多涉及工程机械等实体创意与创造;创客教育也要有更宽的视野,让创造也要深入到理化、文体,让创客成为一种创新的文化和创意的信仰。这样,我们的课程接纳创客,也不仅仅局限于是不是有争议的机器人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是不是受到有条件局限的3D打印。今年已经有教育先行者开始发挥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媒介和工具作用,向平面设计、手机编程、手工DIY等领域尝试,这都是给课程增加活力的积极探索,他们是跨界融合的先行军。

作为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在2014年里,大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探索,如对生活算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水准大幅提高;如对信息哲学的可行性论证;如对微课程的积极推进;举办的各类课程融合大赛;对深度思维、计算机说服技术、大数据的认识与实验,这都如一祯一辑的影像记录在我们课程发展的年历之中。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院;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Hybrid Teaching Study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He Qin

(Jiangxi Chemical Industry Technical School,Nanchang330039,China)

Abstract:Mechanic college teaching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the mechanic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computer teaching the test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killed workers to carry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teaching,in order to carry out teaching computer technicians out of college.Here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rough hybrid to ful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se two features,by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o obtain a good teaching results.Institute of computer education for technicia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Mechanic school;Computer basis;Hybrid teaching

一、混合式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是指将面对面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它是对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混合式学习”是对“网络化学习”的升华与提高,它是将网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其产生“化学反应”―提高学习效率。

在国内,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还不能算是一个新概念,因为这种说法多年以前就己经有了。不过,近年来它之所以受到关注并日益流行,却是因为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新概念。”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标志,“这一概念的重新提出,不仅反映了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学习方式看法的转变,而且反映了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大提高、大转变。从表面上看,这种转变似乎说明当前教育技术理论是在回归,是在怀旧;而实质上是在按螺旋方式上升,说明人们的认识在深化、在提高,说明教育技术理论在不断向前发展。”他认为“混合”思想使四个方面的认识得到深化:一是对建构主义认识的深化,二是信息传播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三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认识的深化,四是对教学设计认识的深化。

二、技工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

在我国,技工学院有其独特的特点。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梦越来越容易实现,上大学成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技工学院的生源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大多数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对于学习没有感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就是上网。但对于技工学院的学生来讲,毕业后绝大多数是毕业就上岗,如果不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那他们将成为社会的负担,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而计算机知识是现今社会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如何把学生充分地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掌握这一门技能,是这门课程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要求,采用传统的教学明显不适用,而如何来让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加生动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技工学院与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结合起来去解决。

三、混合式学习的应用

在这里我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网上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这里设计一条学习线路。

(一)必要的课堂学习。对于教学来讲,课堂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学习首先要理解知识点,课堂学习它可以让教师以即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且把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技能整理出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展示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与知识。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提是要将学生领入这个课程;其次是实践能力,教师对于实践过程需对要点点到为止,不能从头到尾演示,只是让学生只要模仿就可以完成,这样达不到学生学习的目的;第三实践总结,它主要是让学生回顾这节课他所学习到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总结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点。而对于教师有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不应该完全依赖网络,还要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来为学生在进行自定步调学习时提供学习资料;其次辅助学生进行技能实践,教师对技能的介绍要避免面面俱到,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第三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传统课堂方面、网络等途径。

(二)课堂外的学习。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倡导自定步调与同步的学习体验,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课堂外的自定步调学习。而课堂外的学习是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得到的,这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优点,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学习内容。应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上课内容的提醒,教师可以将即将上课的主要内容、提纲及学习要点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些要点进行相应的预习,更好地在课堂中抓住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其次学习内容的扩充,教师提供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和较新的计算机技术动态,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随时阅读学习。第三博客的应用,学生能够在博客中分享学习感受、探讨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及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并将自己的学习快乐分享给大家。第四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邮件和在线通信等网络功能进行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沟通,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辅助工具。

(三)必要的学生评价。评价是对学的一种激励,应合理利用对学生的评价,让其起到督促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

总之,合理地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对于技工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应用的研究,选择一个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流畅,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能充分地加入到学习中,对于学习掌握好这门技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新概念的在线课程范文6

【关键词】高效化教学;线性代数;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应用意识

线性代数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课,几乎全部的本科专业都已开设该课程,这也能体现其实用性.线性代数从研究抽象的逻辑推理、科学计算再到实际应用,处处都能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数学能力.最为关键的是,线性代数已为其他教学提供了有益、实用的数学工具与手段,更有利于不同教学门类之间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学好线性代数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线性代数的教学现况出发,通过简要地分析若干教学例子,就线性代数的高效化教学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推进线性代数教学的高效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1.缺乏背景知识的讲解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必修课,其理论体系日臻健全,不过因科技进步与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近些年来,对于线性代数背景改革的探讨也在日益发酵.就目前而言,高校虽普遍开设线性代数教学,但教学的内容未有实质性的创新,数学的重要背景知识被严重忽略,证明例题与重要定理依然占据教材的相当版面,致使学生不知“为何而学”,教学效果不见起色.

2.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现今高校片面地注重科研、轻视教学,这也让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学的重心放到科学研究上.诚然,科研会极大地推动教学,不过,教学毕竟用于实践,更是知识与技能的升华与释放;而科研仅是汲取和革新知识的过程.假若不能正确地对待与处理两者的内在关联,则会损害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3.教学中未体现其实用价值,影响高效化课堂的打造

一方面,线性代数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占据绝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习题,虽习题是本着强化知识的原则而科学设置,然而,习题本身也未能同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学生们常感到解答题目无多大意义;另一方面,在大学生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情形下,学生难免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期盼着学以致用.一旦线性代数的学习内容与就业或生活相脱节,大家会立刻丧失学习的基本兴趣与热情,甚至对枯燥的公式与定理产生抵触情绪,教学的高效化也就无从谈起.

二、线性代数高效化教学方法分析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在教育界已深入人心,多媒体也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传统意义上,教师与学生仍延续“一对多”的低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无论从教学效率还是课堂氛围都是不符合新课改原则的.长此以往,教师因不清楚学生对抽象的线性代数概念、定理、公式的认知与把握,便会阻碍教学进度,妨碍师生之间的有序沟通与互动.基于此,借助于多媒体这一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教师与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均能实时交流,每一教学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们均能化“抽象地听讲”为“清晰地理解”.同时,教师采用在黑板上列出课堂笔记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相融合的方式,从知识点细微处出发,从结构上捋顺,学生们便会学有所获,通过丰富有趣的课件打破死气沉沉、压抑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线性代数奥秘的兴趣,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效地集中起来,引领学生在趣味教学的氛围中独立思考,及时解决问题,凸显课堂的高效运作.

例如,学习“行列式与矩阵”时,由于学生常把两者的定义相混淆,将其符号或计算方法混为一谈,教师便要借助于多媒体展示信息量大、直观、清晰优势特征,将行列式与矩阵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和例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观察,便能解开学习过程中的“死结”,从课件中更清楚地理解行列式的本质是在明确某一类运算规律之后经由计算得到的一个数,而矩阵则代表由若干数字形成的一个表.当然,通常意义上,行数不等同于列数,仅两者相同的矩阵才拥有相应的行列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知识点的梳理与对比,大家不但能纠正、避免上述错误,还能懂得线性代数教学中,善于总结、高效学习的意义所在.

2.创新教学手段与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诚然,线性代数抽象性较高,逻辑推理十分缜密,原本机械化的讲解与程式化的理论让内容变得更难于理解.教师需换位思考,意识到创建高效化课堂需打破陈旧的、老套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需从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与学业能力出发,不失时机地变革与创新教学途径和手段,变过往“被动地讲授”为学生“主动地探究”,彻底摒除“一言堂”式的落后教学模式,时刻让学生扮演教学的“主人公”.

例如,高等数学中有一类很重要的思想——数形结合,这便离不开数学建模的引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建模融合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鼓励和鞭策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探究未知知识,切实把抽象的线性代数知识通俗化、简易化.讲述矩阵的“特殊向量”及“特征值”时,学生通过研究例题与教师讲授,仅知怎样求特征向量与特征值,对两个概念的含义认识不清.教师不妨从几何意义,通过画出椭圆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图形之中,促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加深对两个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这样一来,大家在学到新知识、理解新定义的同时,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获得了提高.

3.巧妙引入教学的背景知识,注重知识点的介绍方法

学生们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线性代数在引入新概念时,如若沿用纯粹定义和推导加定理的方式,会严重挫败学生探究、掌握知识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有鉴于此,现今不少学生在线性代数的学习时,便会纯粹地应付题目,对教学中的背景知之甚少.为缓解、避免这种教学现象,教师需对线性代数的背景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学生们通过了解线性代数中概念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激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对这些概念与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扩大知识范围,提高数学修养.

例如,行列式是学生初学线性代数时所接触的概念,如若教学处理不当的话,教师直接讲述抽象的定理与计算方法,那么学生会对线性代数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线性代数教学的后续开展,更不必说教学效果的提高了.从这个视角上看,教师需向学生们补充一些关于行列式起源的故事.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欣赏莱布尼茨与关孝和的历史照片,大家对这两位行列式“先祖”的生平与数学成就有一个宏观认识后,学习兴趣会大增.教师要“趁热打铁”,活跃课堂氛围,告知学生行列式是为解答线性方程所引入的数学工具.由此一来,大家获取知识的热情会进一步上涨,教学氛围会变得异常生动活泼,学生们也不会漫无目的地学习、训练,大家会以两位数学家为榜样,汲取和吸收他们身上高贵的科学精神与气质,在学习中主动把行列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同生活实例相联系,更能体现教学的实用性.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今,高等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的考核与培养,线性代数无疑给全体高校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应用平台.实际上,线性代数隶属于数学,但其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数学领域,在密码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中均有广阔的用途.所以说,教师需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应用案例的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例如,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密码学和图形学等现实技术无一不以线性代数作为理论根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方面颇感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在线性代数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相应的知识要点,并重点让学生理解和熟知线性代数在这一系列学科中的应用状况,为其做一些点拨与导向工作.

5.引入实验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可通过线性代数软件鼓励学生设计和解决若干问题,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深化、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规律,了解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而完全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知识.经由这样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们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熟能生巧,有所创新.数学实验便是一种借由实际操作获取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实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结语

总而言之,线性代数教学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师生共同努力与良好课堂环境的形成.教师应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正视阻碍线性代数高效化教学的问题,积极尝试各种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教学措施,力促线性代数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璐.普通高校“线性代数”教学方法探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肇慧,王晓丹.课题研究式教学:线性代数教学的新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3]邬桂芬,屈思敏.线性代数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4]于妍,董波.浅谈农业院校线性代数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4).

[5]于勇.工科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4).

[6]袁慧.线性代数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