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 PBL教学 SP病人 实习 骨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BL Combined with SP Patient
Assessment in Bone Surgery Teaching
LIN Huabin, XU Shanghua, GUO Bing
(Orthopaedics Department, Fujian 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353000)
Abstract For the trainees who just enter the orthopedic practic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processes of orthopedic surgery in the shortest tim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daily work of the orthopedic ward of the hospital in 2011 and 2012,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thopedic trainees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BL SP patient teaching, and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 to grasp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PBL teaching; SP patient; practice; orthopedics
1 PBL教学概述与设计理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角,自学及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小组讨论模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让学习者自学、查阅文献、同学间交流,通过讨论、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将复杂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①不推荐学生使用固定的教材,知识主要来源互联网和数据库、专业书籍。PBL概念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取消常规大班授课、以问题为中心、保证学生个人有选择课程的自由、实行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进行系统教授,而是个别辅导。其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通过参与、探索,将各种知识融合,更深刻的掌握;二是在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现代医生所必须的能力和素养,包括:终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临床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PBL病例设计与实施
要求紧密围绕既定目标进行,又要与学生整体的学习环境和素养相切合,应把握好病例的时效性(与同期培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尽快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难度系数、知识点覆盖,注意病例整体性,既能达到教学效果,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压力。如何最大可能将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有机统一达到学习意义,“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答案”,在当今知识与能力并重终究是发展方向,PBL在国际上许多医学院校将之作为最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之一,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将PBL应用于医学教育,无疑是医学教育的一场革命。PBL教学法实施:2011年和2012年福建医大预防医学班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组长1名,具体步骤见图1:
图1 PBL基本流程图
3 评估与考核
骨外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目标使学生能具有诊治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无菌操作技能,能对骨外科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认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作出可行的防治措施。骨科疾病复杂,涉及领域较多,临床实际需要学生有足够知识宽度和深度来应对,尤其是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课题采用SP病人进行效果评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定义:通过对临床环境和病人问题的逼真和教学指导途径,能同时起到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的多重作用,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采用百分制赋分值理论考试(60分)和操作考试成绩(40分)两部分。
4 统计方法
将两组学生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统计spss 12.0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采用两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
5 结果
(1)两组考试测评结果比较,在骨科理论及操作两项考试成绩比较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学生骨科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
(2)两组调查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课堂愉悦程度、对教师满意度、自我感觉知识理解程度、解决本科疑惑的自信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6 讨论
6.1 PBL教学优势与教学效果
现有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与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其实用性。将PBL教学方法引入骨外科日常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取知识的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中不再占有主体地位。②我们本课题组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在骨科理论及操作两项考试成绩比较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塑造学生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创新素质是新时期医科大学培育医学生的主要目标。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梳理骨科本科专业教学内容选择了开放性骨折、骨科常见并发症、上肢常见骨折脱位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由老师和同学代表综合提出问题,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临床思维,立体还原基础各门学科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课堂趣味性及生动性。实践证明,PBL教学应用于骨外科教学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6.2 PBL教学存在问题及前景
总结本研究过程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1)问题的深度,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兴趣,太难太超前结果曲高和寡。(2)文献检索:在教学推行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可以定期开展短期培训班。否则学生无法短期内获得高质量文献来找寻答案。(3)注意培养学生团体及分工协作能力,PBL教学最大的新意就是自主与独立,要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系统内来。(4)教师知识储备及引导:指导教师需要足够知识储备,文献检索来很好引导和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但还存在一个棘手问题:如何让学生有足够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体验?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形势下难以解决。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
注释
① Rideout E,England-Oxford V,Brown B,et al.A comparison of problem- based and conventional curricula in nursing education[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2.7(1):3-7.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9.133
引言
在传统骨科护理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不相符,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制定一些代表性较高的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将学生带入问题具体的情景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解决的能力[2]。本文就对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代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期间来我院骨科实习的134例护生,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1至25岁,平均(22.7±1.1)岁,其中89例为本科生,45例为大专生。
1.2方法
在骨科护理代教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选取在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需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在代教中先将案例通过多种方法引入课程内容,教师与实习护生共同对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探讨,根据案例情景的要求对实习护生进行分组,并进行本组资料的收集,再对每个小组提出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依据案例情景让实习护生共同学习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有关技术,对实践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后,再进行本阶段的小结,最后以对原本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导入新案例的方式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教学评价方法:在代教结束后均给所有实习护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护生按照真实感受自主进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代教内容评价与代教效果评价。
2结果
2.1教学内容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认为教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点的护生有109名(81.34%),认为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特点很好结合的护生有114名(85.07%),认为教学内容对知识加深有帮助的护生有112名(83.58%),认为教学内容较易理解的护生有103名(76.87%),认为案例内容生动的护生有115名(85.82%);详细情况见表1:
2.2教学结果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有90.30%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86.57%的护生认为能够促进自己自主学习,有79.85%的护生认为能够提高自己交流沟通的能力,有82.83%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代教方式好;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实习护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提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准备与导入通常会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还原真实的案例情景,让护生感受到自己身临其境,使护生探讨与思考的兴趣被激发[3]。案例的使用能够增加代教课程的灵活性,扩展教学的空间。并且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将护生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本调查也显示,85.82%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的内容生动且有趣,促进了自己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护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在传统代教中,通常是老师一人讲述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护生只负责听老师讲课,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与引导的作用,而代教讨论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案例教学法能使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并能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的代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实习护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护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34);229.
[2]郭赛金.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现代养生B,2014,18(5);283-284.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3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38-01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应用亦日趋广泛,为医学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引入烧伤外科的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动画、视频与教学活动有机融为一体,使得原本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的医学、手术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不仅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部分,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通过该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教学实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媒体表达方式,具有信息处理和综合能力上的优势。
1 烧伤外科临床教学现状
1.1在临床教学安排上过分强调普外科、骨科等传统大外科在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普通外科、骨外科的实习时间往往占到外科总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二,而作为学生来说倾向更加明显,许多实习医生往往以能主刀或一助开展阑尾切除术作为实习主要目标之一。
1.2认为烧伤外科的专业性过强、是外科的非主要专业,因而在实习计划中,把烧伤外科同神经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等专业性强的外科专业同等对待。由于在上述几个外科的实习时间往往只有1~2周,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了实习同学在主观、客观上均难以彻底融入专业实习工作中,因而实习结束时,往往对该专业仅仅是走马观花,个别有心的学生也仅能粗浅了解。
1.3由于烧伤外科专业分布的非普遍 性,安全和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使之患者来源越来越少,从事该专业的医生数量也减少,相当一部分实习医生会产生将来不可能从事烧伤外科工作的想法,从而在主观上对烧伤外科的实习工作提不起兴趣。
1.4患者及家属因个人原因,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包括临床实习医生)知道或查看自己,所以带临床实习生查房、查体等临床教学变为困难。
2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针对烧伤外科教学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及不同群体学习烧伤外科的目的不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归统,制作而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可以提供一个极为有效的教与学的交互场景,使学生通过视、听、以及互动等多种形式调动全部感知系统,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意识,激发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深度,提高教学效率,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对于烧伤外科的教学就显示其非常重要的意义[3]。
3 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烧伤外科教学,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并非简单素材资源的罗列。为了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4]。
3.1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毕竟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的教学功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机交互。
3.2从当前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演示型的教学课件占了大多数,因此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大,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掌握存在着问题,造成学生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课余时间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去复习,因此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及厌学情绪[5]。
3.3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学习的引导者。但不能因为课件的完成,就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员,点击鼠标,解说文字,那就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的艺术、授课思路的贯彻、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只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却不能完全依赖。
综上所述,以互联网络为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烧伤外科的教学是完全可行也是必要的。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主动的学习空间,把教学变成一个不断获取信息、消化信息、反馈信息的互动过程,这对于改革整形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临床教师要努力强化计算机方面知识,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把各种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应适当增加讲解内容的比例,利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讨论,促进教学互动,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77-79.rc{s,
[2] 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17.
[3] 雷伟,夏仁康. 试论教育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3):149.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
2020年初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由于口腔门诊诊疗情况特殊,需要长时间医患近距离接触,口腔涡轮手机等专业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及气溶胶,常用的防护措施不足以有效地阻止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若患者隐瞒病情或者潜伏期患者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到口腔科门诊进行治疗操作,将导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蔓延,所以口腔科成为特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高危学科[1]。中南大学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尤其是临床见习线上带教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最好的教学效果,口腔教研室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针对口腔科学教学特殊性,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学习监督管理三个主要过程着手,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保障本学期口腔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网络时代的进步,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将会成为主流,本文将口腔科学线上教学过程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医学历史与理论知识点的融合
本次线上理论课教学以医学史为切入点,挖掘医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比如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暴发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生命。对于那次的鼠疫,伍连德深入一线疫区,亲自诊查病患,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推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他驳斥外国专家的偏见同时发明了加厚口罩,解剖患者遗体,开展细菌培养试验,锁定鼠疫杆菌,进而发现了通过呼吸和唾液的渠道传播,通过游说铁路部门的当地官员,借调来1300节火车车皮隔离患者和正常人,切断疫情蔓延的途径;通过焚烧疫尸,彻底扑灭传染源……科学的抗击疫情理念使年轻的伍连德初露锋芒[3]。还有俄罗斯骨科医生伊里扎罗夫,他治疗了大量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会有骨断端愈合后缩短的弊端。但是在一次骨折不愈合病例治疗中,他的治疗团队使用了一种外固定加压促进断端愈合支架,他的助手想增加骨折端的压力,使骨断面接触更好,调紧了外固定支架上螺丝,但是把调整螺丝的旋转方向搞错了,骨折断端非但没有贴紧,反而更加分开了。后期X片显示,分开的骨折断端之间却显示有新生骨痂形成,伊里扎罗夫没有放过这一“反常”现象,对这一“失败”手术进行了严密观察和科学思考,并利用动物进行了后续截骨牵引成骨的相关研究,最终发现了“牵张成骨”技术[4],最终使其在骨科和口腔外科大放异彩。融合医学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从重复乏味的知识点背诵中解脱出来,摄取更充裕的医学历史同时寓教于乐。同时,通过深入探索医学历史,学习医学史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我们适当地启迪学生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探索医学的创新思维。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授
教师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输入和渗透,且输入和渗透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5]。既往医学人文精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把医学生誓词强加给学生,学生可能劳而无功,并不能身临其境。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研究中确有偏离,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其回归是十分必要的。相比线下教学,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口腔外科手术时间长、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低,年轻医学生不愿意选择从事口腔外科,口腔外科面临年轻医师培养接班的困局。“树立献身医学科学”这一医学人文精神,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的口腔外科线上教学活动中,将树立献身医学科学人文精神融入口腔医学的外科知识点中讲授,不失时机地结合医护抗疫的视频片段,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支援湖北及武汉一线;武汉一位医生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上病毒,却依然以顽强意志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医护们奋力投身一线,脸上被口罩勒出醒目的血痕、手指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发皱[6],从而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其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思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医者的仁心和责任心,提醒医学生不要在物质世界里迷失自我,树立救死扶伤的工作理想,在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减少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并发症,培养出对生命的热爱、不屈不挠地进行医学科学实验和研究,以他们的医学实践和创新精神贡献给人类健康事业。
三、制作优秀线上教学课件
由于线上教学依赖多媒体展示,均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展现,手机屏幕展示效果与投影仪不同,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长时间使用也容易眼疲劳,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课件字体和版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上课易疲惫。教师在设计线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的字体格式和字体大小,排版布局适合手机和电脑观看[7],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课件网络试课,提前进行在线教学演练,授课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听课和课件批改。我们应该采用多姿多彩的课件形式展现我们的内容,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积,因此,更多采用动画演示、操作手术视频和流程图等手段就非常有必要,这样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多彩,适时变换教学课件模板使线上教学效果更佳,课堂讲解中变换语调、语气和停顿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最终规避线上授课的缺点,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学习效果[8]。
四、课堂语言要求有特色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眼神、面部神情、肢体及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教师线上教学的表达受到了网络的限制,教师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教师需要挖掘更多的语言特色。因此,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具有流利的和充满趣味的语言。教师能够采用有声有色的语言,风趣幽默的用词,结合网络流行段子语录和新词汇,或发挥教师个人特长,激励能够带动课堂氛围的讲授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教学效果。
五、确保线上授课平台运行平稳
线上教学活动依靠教学平台和完备的各种设备和软件的支撑。我们教研室群策群力,开展众多网络教学平台的试课,如畅课、腾讯会议、钉钉等,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多平台提前试课,熟悉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年轻和年长教师一对一合作帮扶,保证年级较大的教师软件正确使用,教研室能够保证多台教学设备同时正常运行,提前进行教学平台故障演练。在实际教学时,保证充裕的时间,稳定的网络信号,安静的教学空间,如有干扰和网络故障需备有其他空间和网络,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空间。同时,教学秘书课前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生听课设备和网络通畅情况,在出现个别学生出现困难时,准备好弥补方案,如备有课堂录像等,确保学生们都能够加入线上教学中来[9]。
六、医学创新科研思维的导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医学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传授,学生容易走神,参与度低。而我们在这次线上教学中,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发放教学大纲,提供讨论案例和学习文献,同时预留一个交流讨论区,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向教师提问或学生之间讨论,教授学生们开始查阅专业文献,学生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就是学会思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得知识,避免了在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们阅读、归纳和总结文献后,对一些医学知识和问题,学生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他们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再加以指引,他们创新精神的科研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七、课前课中课后同步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的教授,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教授模式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迎来了成长机遇,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提前5~10天布置教学任务,将同学们相应分组,向同学们发放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讨论临床案例,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前学习,针对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学习;课前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并向教师请教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习。课堂上我们将不再讲授提前布置学习的内容,只回答学生课前学习的难点、讨论中提出和存在的疑问,对教学大纲快速总结和概括,进一步强调重点,对课前学习中未涉及的问题进一步讲授。课堂学习讨论是重点,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互动内容,采用多样化互动形式,如分组讨论、提问互答和课堂测验等。在课堂互动后,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讨论内容指导。在课后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开展相关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学生课后阅读情况,通过单独交流、成绩总结、课后线上讨论等形式对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反馈和改进并举
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下达后,由于是首次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并无相关经验和设备,我们在线上立刻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学习工具和网络教学要求进行了统计调查,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学生家庭网络信号不佳、流量不足或者线上设备显示效果不佳,经协调后解决问题[9]。教学开始后进行了线上教学的单独交流访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同学们反馈的视频缺乏的缺点,购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视频,并拍摄了部分简短教学小视频;教学完成后再次进行调查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可以满足临床理论课的要求,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满足讨论型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替代操作等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可拓展空间,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后期线下教学进一步补充,医学线上虚拟操作平台的建设也是今后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方向,包括拔牙、麻醉、切开缝合和小手术等[10]。
九、线上考试和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后的书面考试,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考核模式势在必行,线上教学考核模式迎来了机遇,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我们改进了我们的考核模式,本课程总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综合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测评指标如下:一是理论考试:严格按照口腔科学的教学大纲的核心,通过挑选各章节核心来配比题目数,以确保试题覆盖口腔科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期全面而透彻地考核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二是实验考核:以操作视频截图和结构图片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确保同学们能够知晓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其他医学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是综合评价:评价包括课前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线上课程基本情况、线上讨论参与率、线下讨论参与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11]。根据学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对比表明,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支持下,线上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我们在线上教学变革初步摸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反馈,将根据反馈进一步挖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5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医学教育强调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过于死板地遵循传统老三段教学模式(基础、临床、实习)。基础理论和临床课涉及到众多学科,而且每个学科都十分强调各自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学生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全部基础课的学习,从基础课到临床课中间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进入临床课教学时学生们所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已经淡忘。比如,麻醉系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参与胸科肺叶手术麻醉时,基础阶段所学习的肺的组织学如气血屏障结构、呼吸生理学、呼吸病理生理学如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知识很多都已淡忘,在面临如“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处理”这些具体临床问题的时候,常常由于基础知识的薄弱而限制了临床分析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老三段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体现在:①理论课的学习以大课讲授为主,仍延续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②理论课与临床见习、实习存在时间差,课程衔接不连续,容易遗忘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③由于需要全脱产带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④长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式教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2]。
系统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实行系统整合教学是改变上述状况和实现基础与临床教学一体化贯通的重大改革举措。它的特点是应用系统论的观点重组、整合教学内容,遵循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融通;以器官系统重组课程内容,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它所强调的是系统模块内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基础学科之间及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3]。
我院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以临床麻醉亚专业为基础,设立了7个模块:①麻醉学总论;②泌尿外科麻醉;③骨科麻醉;④神经外科麻醉;⑤胸科及心脏麻醉;⑥产科麻醉;⑦小儿麻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相应的7个系统整合课程小组。为达到课程纵向整合,加强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按照整合课程的要求,各个课题组重新编写了整个课程体系全部7个大模块的课程教学大纲,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各相关板块的有机融合。课时分布为临床操作及技能培训45%,学生理论自学20%,专题讲座15%,PBL训练5%,病案讨论15%。将实习学生分为7个小组,在每个课程小组进行1个月的学习培训。
以产科麻醉课程小组为例,该课程组的教师编写产科麻醉实习教材,教材内容整合了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理学、麻醉生理学、危重病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为期1个月的学习期内,从事产科麻醉生产实习,下班后自学实习教材。学生边学习,边接触病人,既可以及时理解、消化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再回到书本上寻找答案,在学习方法上逐步形成良性的循环。鼓励学生在理论自学与生产实习中提出问题,及时与带教教师交流,课程组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两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选择一个在临床中遇到的重症产科病例进行病例讨论。教学目标是实现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贯通,使系统整合模块教学内容成为有一条明确主线的一体化教学内容。这条主线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能力为目的,模块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将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对系统整合课程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超过95%的学生认为授课效果优秀而且非常有必要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学生毕业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来看,总体成绩优于既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说明采用系统整合模式对麻醉系实习生进行教学已初见成效。
外科骨科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 技能培训 教学模式
Presentation of training modality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for medical students
Wang Honggang, Gu Liqiang, Qin Bengang, Zheng Jianw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for medic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in order to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microsurgery and the basic microsurgical skills. High quality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will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It will help medical students adapt to clinical work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training modality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used b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which is availabl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microsurgery and the practical skill, step by step.
Key words: microsurgical skill; training of practical skill; teaching modality
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过程,目前已成为评价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十分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工作。在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连续四届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见学校十分重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显微外科技术作为我校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有30余年的历史,自1989年起,每年开设1期以医学本科生为培训对象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并将其列为医学本科生的公选课,至今,已培养了近千名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本科毕业生。随着显微外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微外科不但成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而且显微外科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技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包括手外科、骨科、神经外科、五官科、整形外科、移植外科、实验外科等多个领域[1,2]。因此,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于多年来显微外科教学的实践,并广泛借鉴国内外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先进经验[1,3-6],逐步建立了一套规范、高效、系统的培训模式,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培训教材及课程设置
显微外科是一门具备完整理论体系的三级学科。学好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显微外科学的第一步。目前医学本科生学习的《外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对显微外科内容叙述相对简单,作为掌握背景知识的一般教材是可以的,但要作为培训的专业教材使用不合适。然而,显微外科学一些专业著作,其内容过于丰富、知识量过大,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掌握。为满足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要求,我们以朱家恺教授主编的《显微外科学》和顾玉东院士主编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为蓝本[1,2],选择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精华,编写了培训教材,该教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既有主要知识点的讲解,又有图片说明显微操作过程,利于初学者快速学习和掌握显微镜、显微器械的使用,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小血管吻合技巧等基础知识。
根据显微外科学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特点,将整个课程设置为40学时,分理论课和操作课,理论课与操作课的课时比为1:7。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加强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基础理论教学
教学采取班主任负责制,由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担任,集中学习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显微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设备(如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器械以及缝合针线的结构、性能及使用)、器械的保养等基础知识。同时,邀请我院显微外科专家对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及概述、断指再植、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领域、常用的组织瓣的制备、显微外科吻合技术以及显微外科前沿进展等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显微外科学内容。通过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演示和讲解显微外科的操作细节,有针对性地为后续操作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一些示范教学手术,如断指再植、皮瓣移植修复等手术,展示给学生观看,让他们直接感受到显微外科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
3 显微操作培训
显微外科是一门对操作要求极高的学科。基于显微外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时,要从基本操作开始,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熟悉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3-6]。显微外科手术是在显微镜下放大数倍或十余倍视野下完成的,学生开始时很难适应镜下操作范围、操作空间的变化,手眼配合不协调,动作幅度和夹持力度也很难把握,甚至将显微器械置于操作视野都很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由低到高”(即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适应过程),“由粗到细”(即由粗线、粗大组织/材料到细线、细小组织/血管的训练过程)的培训模式,使学生逐步适应显微镜下操作,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整个培训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步法”)。
第一步:显微镜、显微器械使用的适应性训练。指导学生调节手术显微镜,掌握目镜瞳距和焦距及物镜焦距的调节,能够在正常立体视野下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适应不同聚焦平面的变换;掌握显微镊、剪、针持等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尽量做到眼睛不离开目镜仍能顺利更换不同的器械,同时做好显微器械的保护,避免意外损坏器械。在纱布垫上用5/0丝线练习夹持针线、进针、出针、收线、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要在同一平面上完成上述动作(如图1~3所示)。
图1 培训用显微镜
图2 培训用显微器械、显微缝线及橡皮膜
图3 学生在显微镜下操作训练
第二步:单层橡皮膜缝合训练。将单层手套剪成5.0 cm×5.0 cm大小的橡皮膜,应用橡皮圈将其固定在直径3.0 cm左右的圆形器皿上,在10×显微镜下,应用8/0无损伤缝线完成膜片的缝合(如图2所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手眼分离配合以及协调能力,基本掌握显微操作手法和技巧。要求操作稳健、动作轻柔,掌握正确的进针、出针角度,要垂直橡皮膜进针、出针。逐步适应不同放大倍数和景深的训练。
第三步:离体血管吻合训练。选用鸡中翼动脉(直径1.0~1.5 mm,如图4所示)作为离体血管,在10×或16×显微镜下,应用9/0~10/0无损伤缝线吻合,注意掌握进针和出针角度、边距、针距等,操作要果断,忌反复,防止针尖刺入对侧管壁,避免夹持血管内膜。学生通过离体血管吻合训练,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巧,克服操作过程中憋气、单眼视野观察、动作过大、过度用力握持器械等不良习惯。
图4 离体鸡中翼动脉(直径1.0~1.5 mm)
图5 SD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 mm)
第四步:活体血管吻合训练。活体血管吻合训练是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从实验阶段到临床实践阶段的桥梁。选用体重250~350 g的SD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 mm,如图5所示)作为活体血管。在16×显微镜下,应用11/0~12/0无损伤缝线吻合鼠尾中动脉,要求掌握正确的吻合方法,保证吻合口通畅,并循序提高血管吻合速度。活体血管吻合时,由于创面组织渗血,缝线常常黏附在创面上,给进针、拉线、打结造成不便,对操作者“稳、准、轻、巧”的吻合技术及与助手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难度明显高于离体血管吻合。因此,要求学生解剖分离血管时,必须做到动作轻快、灵巧,减少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创面渗血。吻合血管时,不要过度牵拉、夹捏、挤压血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影响血管通畅率。通过活体血管吻合训练,学生要掌握操作规范、动作协调的血管吻合技术,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4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四个阶段的阶梯式操作训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通过培训,学生离体血管吻合通畅率可达90%,血管吻合口对合较平整,无扭转畸形,无漏血现象,纵向剪开血管壁,检查血管内无管壁内翻现象。学生活体血管吻合后,1小时通畅率达到75%,优秀者能达到吻合口通畅,吻合口无漏血,吻合口远端血管搏动正常,剪断后喷血有力。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逐步加深,深刻体会到:吻合血管时,一针一线操作不当都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血管吻合失败。每一针的缝合都要力争准确无误,要求针距、边距均匀一致,避免反复针刺增加血管壁的损伤。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镜下适应快,短时间训练即能掌握显微外科的基本操作。通过培训,学生可独立完成镜下活体小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易于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 朱家恺.显微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顾玉东.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 Hino A. Training in microvascular surgery using a chicken wing artery[J].Neurosurgery, 2003,52(6):1495-1498.
[4] Atkins JL, Kalu PU, Lannon DA et al.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Does course-based learning deliver?[J].Microsurgery, 2005,25(6):48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