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建模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21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模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的认识到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和意义,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建模类型有: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或三角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等.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升,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个角度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的教学手段能否更加适应教学需求,这一点是从多个角度展现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建模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来讲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地对数学教学工作进行建模构造,提高建模能力,对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
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建模教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开闸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建模教学工作整体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师对于建模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建模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并没有完全推广和实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建模教学的实践应用比较少.教师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从建模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上来讲,通过这种手段进行教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考验教师个人对知识的把握效果.因此,建模教学对于初中数学工作而言是一次比较大的教学考验.一些教师对于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建模教学的效果一般,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认为建模教学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对于建模教学的理解存在偏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很多教师不喜欢运用建模教学方式.同时,对于这种教学的认知存在偏见,运用起来也就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教学效果.
其次,建模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还表现在一般层次,教师建模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对于建模教学方式的理解也面临着影响.很多教师在建模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模型的构建可行性论证不到位,采用的建模方式和具体的知识之间存在偏差.学生对于建模知识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突出表现在,学生对于教师所设计的模型的理解不够到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挥
三、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建模教学的对策分析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数学建模,如何提升数学建模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这对于数学教师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分析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未来,数学建模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展.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2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
近几年,随着数学建模教育的运用和扩展,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认可。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专家就对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的概念,并对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很多高中学生、汉语理解能力较差、社会阅历较浅,做不到把实际问题和数学原理相结合,造成许多数学题目学生无法理解题目真实意义,更不用说建模和解题了。为此,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建模教学思想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建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来解释现实问题。教学建模的目的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全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团队的合作,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上得到有效的提升,知道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的具体分析方法主要有:①关系分析法,通过寻找关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方法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②列表分析法,通过列表的方式探索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③图象分析法,通过对图象中的数量关系分析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在高中阶段通常利用另外一种数学模型来解应用问题:①建立几何图形模型;②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模型;③建立三角函数模型;④建立函数模型。另外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创新学习,这种学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其中的价值和作用所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实际问题中出发并加以提炼,从而强化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建模的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它主要包括;一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二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求解;三是结合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的问题。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小明拿着20元钱去打长途电话,电信部门规定,通话前3分种内收2.4元,3分种后每分钟按1元收费,小明这20元最多能通多长的电话?这道题目知识点是考察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认识及函数解析式的应用,那我们建模可以利用函数图象建模或列表建模,并利用图象模型或列表模型得出题目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图象和列表模型检验问题的解。再例如:学校要举办一次篮球比赛,如果全校共有24个班,每个班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问:学校一共要组织多少场比赛?另外为公平期间,各年级之间每班都举行一场比赛(高三9个班级,高二7个班,高一8个班)问需要多少场比赛?这是一道排列组合题目,在第一问中我们先假设高一(一)班先和其他班级比赛,那么高一(一)班共要比赛23场[数学公式(n-1)]场那么全校要1/2x24x(24-1)[数学公式1/2*n(n-1)]场,对于这一题目我们也可以利用图像来分析演示(仍然是数形结合思想),并还可以用图像来分析判断所列代数式正确性。第二问我们同样可以用第一问中相同的数学方法来求出答案(解法略)。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建模教学尽量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何帮助,以及怎样将知识和实际相联系等。
三、数学建模教学要结合实际和有因地制宜的思想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数学建模教学。首先要选择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这样:一是容易使学生建立比较好的、考虑比较周全的数学模型(只有熟悉问题,才可能考虑周到);二是容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其次要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原则,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深入、提高的过程,应该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逐步提出更高的教学目标。再次要根据每个人的认识结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法施教。
四、数学建模教学要提高认识和先行思想
数学建模教学活动是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效果。为此,数学建模教学可以看作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另一种模式。目前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虽增加了部分利用建模来进行研究的探究问题,但实际教学中除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外,“现成”的数学建模内容非常少,再加上数学建模需要一定的汉语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构造能力。为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具备数学建模教学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意识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利用现有的知识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3
数学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探究体验,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促进知识内化,也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建模教学的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将数学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实践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建模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探讨科学有效的数学模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1改革传统课程设置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数学教学课程,为了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教学,首先就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分课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的单一枯燥,主要强调的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将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目标。而数学建模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主要强调的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只是少部分的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思维。有效开展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强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和数学模型应用,增强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为了促进数学建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展开,教师需要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并根据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需求以及建模教学的开展需要设置多样化的数学课程:
(1)兴趣课: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让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参与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当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实践课: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需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外出调查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区举办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等。
(3)综合课:引导学生将社会、环境、科学等不同领域的问题转化成实际的数学问题,并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数学建模学习中运用探究和体验的方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加强数学探究性学习,同时也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增强对数学建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2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教学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把握,需要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感悟和体会知识的形成以及数学模型在解决数学问题当中的应用。因此,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强调的是体验性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更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过程中,彻底改变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将不同的知识甚至是不同的题型一点一滴地注入到学生的头脑当中,而是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学习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把握住数学知识形成以及应用的来龙去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模型的形成和应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成效,充分发挥数学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数学建模学习情境时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真正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两辆汽车在弯曲不平的马路上行驶的情境,并在情境当中突出“同时”、“相向”、“相遇”三个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将曲线变成线段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建立相遇问题数学模型,得出相遇问题模型是:路程=速度和×时间。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数学建模学习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的探究热情十分高涨,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建模学习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索的过程,同时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到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3丰富数学建模活动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方法进行验证和应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数学建模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建模活动丰富多样,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习题进行恰当改编,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模型进行延伸应用,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将习题中求解周长的问题改编成为同学挑选一条最回家路线;将数据的统计习题改编成要求学生对社区交通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建模方法。第二,加强开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应用题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将2×8=?变成答案多元化的开放性问题:构造答案为16的数学算式或者是16元钱的几种组成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春游中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建模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如班级总共有39个人来到风景点春游,门票购买须知上写道:单人票价每张三元,团体票是18元1张,每一张票可以进入10人,请问怎样购票更加合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找到不同的方案,并最终通过比较的方式选择最优的方案,并从中使得学生认识到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而这同时也是数学建模的实践应用。第三,引导学生将身边的复杂是不学问题纳入到已有模式当中,在数学建模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数学建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改编成数学应用题,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深入的对复杂问题进行剖析,并最终将问题简单化,有效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其解决。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顺应数学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而实施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更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数学建模活动内容,提高数学建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丹丹.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促进小学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24):85-86.
[2]陈淑娟.浅谈小学数学建模[J].读与写杂志,2011,5(21):51-52.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4
【关键词】 浅谈;数学建模竞赛;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WC78)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培养目标,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影响还相对较弱,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来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总结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对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意识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职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有所裨益.
一、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首先诞生于美国,在1985年美国几所高等院校的推动下建立了全球首个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出现在神州大地是在数学建模竞赛诞生四年后,国内几所高校数学建模教师组织并推动了我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并与当年参加了美国的数学建模大赛,在参与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师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得到了极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数学建模研究效率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在我国相关单位的组织推动下,首届中国数学建模大赛召开,参赛队伍达到了惊人314支!数学建模研究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壮观景象.截止目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以20 % 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共有来自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区的共计1,137所院校和15,046支参赛对于参与到了数学建模竞赛之中.
二、当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的一般特点
1.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性较强
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性较强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自主性较强,学生可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按照学生建模的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利用一切可兹利用的工具、资源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处理,在数学建模比赛过程中队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解答,自由发表个人意见,队伍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多变;其次是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形式比较多元化、自主性较强,数学建模是一种分析思想,因而其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分享,在数学建模组织制度上也较为灵活多变.
2.规模庞大,数学建模研究广泛分布于各类高职院校
从1992年首届中国数学建模大赛以来,数学建模竞赛的影响力随时间而与日俱增,参赛队伍和参赛院校越来越多,参赛学生的质量稳中有升,数学模型也日渐合理科学,各院校和社会各界对数学建模也更加重视,我国数学建模大赛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屡创佳绩,取得骄人战绩,数学建模大赛已然成为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训时间较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其灵活运用、口套表达和语言逻辑思维都要求较高,因而各院校在遴选参赛选手时都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从人员组织到人员培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过程也是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法选择更优秀的参赛选手,没有很好的组织培训工作,那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上去优异成绩无异成了天方夜谭.因而做好参赛选手选拔、组织和培训工作成为数学建模竞赛成功的前提.
三、数学建模大赛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1.数学建模竞赛的团队组织形式有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
数学建模大赛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学生组队模式,高职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大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伍是一个整体,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和优点让学生分工完成整个数学建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很好团队意识,保障每个参赛学生人尽其才使之发挥各自最大优势和长处,保证数学建模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用.
2.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临危不乱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挑战性的项目,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应对其他参赛选手的质问和评委们的问答,数学建模竞赛成就的确定除了数学建模本身更加符合实际、更有逻辑性以外,也取决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表述使评委和其他参赛选手能够很好的理解参赛小组数学模型的含义,这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参赛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许多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甚至于说是基本上接触不到的,因而在组建数学建模参赛小组后参赛成员往往需要自己去不断摸索和参阅资料来掌握数学建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在参与资料、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的过程无疑是枯燥而乏味的,对学生的坚毅的求知品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四、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跳板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分析
1.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数学建模思想
在高职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建模本书就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过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数学建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创新思想,其运用数学工具和数学逻辑达到特定的研究分析目的,对原有的特点现象或者理论进行创新研究.
2.以参加数学建模大赛为契机,加大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实践力度,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加大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宣传力度,强化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努力践行数学建模思想,不断夯实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使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成为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活的思想源泉.加大对数学建模的宣传,使更多的高职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对于提高其创新思想和能力的认识.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活动.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数学建模研讨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吸引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建模的探讨活动中;还可以在校内开展许多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多样化的宣传组织活动可以有效的帮助高职学生认识数学建模思想对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营造必要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夯实高职学生数学基础
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借助于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日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灌输给学生创新性思想,使学生不能仅仅只限于对建模知识的掌握、吸收以及运用,还需要对现有知识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实证主义要摒弃以往本本主义思维,使学生能够按照数学建模的需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扬弃,使之能够适应数学建模的需要.除上述以外,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是实现以数学建模为手段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保证,如果连最基本的微积分都不会运用何谈数学建模,因而务实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浩:加强数学建模 推动创新教育[J] .高等数学研究 2006(06).
[2] 朱家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问题的探索[J] .职业时空 2008(09),
[3] 伍艳春:浅谈数学建模竞赛与工科数学教学[J] .广西高教研究 1997(04).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建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3-01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用于指导实践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科学已然成为了当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也成为了数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必然离不开建立数学模型,而在学生们最初开始认识数学的小学阶段,事实上就是一个由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建设数学模型和使用数学模型的过程。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
数学建模的本质含义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模型。而模型就是为了批量生产某一类产品而专门制作的模板,针对不同产品的制造,所使用的模板也各不相同。一旦将某一类产品的模板逐渐定型,使其专门作为该项产品的制作标准,便能够将它的作用发展到最大化。而将这种科技理论与数学教学进行结合就出现了数学模型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数学研究的领域方面尚未对数学模型做出一个权威性的普遍定义,但是相关科学研究者均对其具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也就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在数学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完成某一学术实验,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亦或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相关原型,再运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相应的数学结构。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结合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和应用,这意味着数学科学的学习不能仅仅追求最终结果,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我国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价值认识不足。一些老师没有明确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得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学生学习数学缺少生活基础,对于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学习无法充分理解。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正确理解,在课堂设计方面明显不足。第二,数学模型的运用能力较弱。即便是老师对于数学模型能够具有相应认知,教学内容能够与生活产生一定联系,但是更多的只是为了联系而联系,存在浅表性,淡化了将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的处理过程。将数学模型的建立看作是动态化的分析过程,数学建模教学无法发挥其实际意义,缺少共性分析而无法形成稳定模型。
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点,开展相应的建模活动。小学数学教材中虽然已经有意识得进行了建模内容的编写,但很多方面的知识单单凭靠教材是难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学习的,因此,老师要从多个角度对数学建模进行传授,充分发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建模思想,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结合现实情境,引领学生们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体会数学的趣味,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应以有关理论作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作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与此同时,还应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其次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情境,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置一些多样化的问题,以此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探索,以此来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设置必须要遵循着创新的原则,并且要具有新奇性以及针对性,以此来诱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利用自身的铅笔、小刀以及橡皮等不同物体去进行数学书长度的测量,之后让学生记录号数据,这样学生发现书的长度没有一个统一的单位。这时教师顺势引入可以统一长度单位的教学,构建出统一长度单位模型来为学生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应当予以适当的数学建模思想的灌输,这种方法不仅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独立思考能力。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组织领导的角色,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对课程设计与习题编排予以精心调整。唯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240.
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6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在中职学校中,数学课作为非常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数学课的学习既担负者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任务,又担负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任务。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弱,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数学教学,这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创新,这也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笔者根据自己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建模的做法,以期对中职数学教学有所借鉴和参考。
1中职数学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
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对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问题可以用一个比较确切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来说明它们的规律或关系,从而把这个实际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数学的问题,我们把这个数学问题就叫做数学模型。如,零件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银行存款、借贷、投资收益、城市规划等许多问题都可用数学模型进行设计。为了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让学生从单纯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又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强烈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就可以提高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和数学问题中所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会提高,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得到提高。另外,要培养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视角去考虑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对实际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要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满足现实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新的需求,要实现这些想法都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
2数学建模思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2.1能培养学生的协调处理能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加以认证或检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培养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协调能力。同时,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和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比如,解决立体几何习题时,可能会遇到数学中的向量知识、三角函数等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来综合处理这些知识点的运用和协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
2.2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弱,对数学课的学习都存在害怕情绪,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是普遍不高。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做法,就能让数学教学变得容易,能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能结合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学生就会对数学教学不再恐惧,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数学建模思想和做法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提高教学质量。
3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应用
在中职学校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在这个阶段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更多的是应该开展进行专题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建立一个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和结构,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共同探讨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比较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把实际问题描述成数学语言的基本能力。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初步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教师可设置数学建模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教学内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展开联想,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把教学情境转化成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建模的方法。
3.2课堂教学阶段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阶段应用数学建模,教师主要是采取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要是把建模的思想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树立建模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际问题的建模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构建模型。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建模、师生共同建模、学生交流合作建模等形式开展建模。例如,让学生根据手机上网流量与费用来建立数学模型,以选择适合的套餐。某移动运营商上网有两种套餐可选,第一种是每月20元、200M流量;第二种是每月35元、500M流量。如超过套餐流量后,则按每100K流量0.02元收费。建立手机收费y(元)与流量x(M)数学函数模型。套餐一函数模型:当x≤200时,y=20;当x>200M时,y=20+0.2(x-200);套餐二模型:当x≤500时,y=35;当x>500M时,y=35+0.2(x-500)。根据函数模型,求某同学每月上网400M流量,选哪种套餐更合算?通过计算得出套餐一的费用是60元,套餐二的费用是35元。显然套餐二更合算。以此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
3.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学会了建模思想和方法之后,教师要注重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让学生亲自实践数学建模的应用。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建模,并对学生的建模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评价,以便学生对建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可以让学生到电器商店调查平板电视的行情,然后建立平板电视成本(或售价)与时间的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收集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假设,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把实际调查数据转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关系式,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对建模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并求出最佳答案。总之,对我国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只要教师能有效地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更适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欣.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2]胡峰华.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