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京津冀 养老产业 盈利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该地区各种养老资金的筹集也多是采取家庭自我筹集(包含退休人员退休金、子女供养资金等)和政府社会养老资金专项财政扶持的方式。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产业在过去几年发展也较为迅速,各种养老医疗、地产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方式正在逐渐出现①。但是,京津冀地区各种养老产业盈利状况非常不乐观,大多数养老产业出现不盈利、甚至亏本经营的状态。2014年,笔者对京津冀地区36家养老服务机构(北京、天津两地10家,河北16家)抽样调查显示,71.6%的养老机构出现亏损现象,其中38.2%已经连年亏损。尤其是在河北省部分边远落后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甚至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发展态势。京津冀地区抽样调查的养老产业盈利现状分析具体如下:
北京市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北京市当前采取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民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各种社区养老机构为辅的方式。虽然10家抽样养老机构中有8家经营老人福利院等养老专业场所,但是真正入住情况并不乐观,以北京顺义区某私立养老机构为例,共有养老床位530多张,实际使用床位为410多张,空置率达到22.64%。其他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空置率虽然没有这么高,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床位空置现象。只有1家养老机构在2014年提出房产养老方案,但是并没有真正实行。分析北京市抽样调查的10家养老机构盈利状况,5家养老机构收支基本平衡,4家养老机构自2015年养老资金支出明显大于收入,出现亏损状态,1家养老机构自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虽然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适当财政补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1家养老机构运营状况良好,出现一定盈余现象。
天津市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在天津市抽样调查的10家养老机构中,其中实现养老盈利的仅为3家,其余7家养老机构都出现养老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其中2家养老机构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如果没有当地政府财政扶持也许早已倒闭。在盈利的3家养老机构中,仅有开办家庭医疗养老服务业务的2家养老机构实现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持续盈利,另外1家养老机构只是收入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河北省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河北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多,养老情况比北京、天津复杂的多。因此为了公平起见,主要选择河北石家庄市(6家)、张家口市(5家)和秦皇岛市(5家)三个省内较为发达的城市作为抽样数据的来源地。但是抽样调查显示,这三个城市在养老产业发展中,采取的各种养老服务方式与北京、天津两地大同小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6家抽样调查的养老机构中,全部以社区福利院养老服务方式为主。但是6家养老服务员的床位空置率相对较高,个别养老机构开设的福利院床位空置率甚至超过3成。唯一做得较为突出的是秦皇岛市,该地作为国内旅游养老圣地,接待外来养老人员多,各种新型的度假村养老方式、以房养老等方式比其他地方较多。河北省三个不同城市的养老服务机构的盈利状况差距非常明显。其中,河北省会石家庄市6家养老机构中,只有1家出现收支平衡,其他5家出现一定养老赤字。张家口市5家养老机构中,1家机构2015年出现盈利,1家机构出现收支平衡,另外3家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亏损。秦皇岛市5家养老机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3家机构出现明显盈利状态,其中2家养老机构由于涉足旅游养老、度假村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已经连续多年持续盈利。另外2家养老机构在2015年出现亏损现象,但是亏损额度不大。
可见,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非常不理想,传统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②。京津冀地区必须根据当地老年人养老消费市场趋势的变化特点,对原有养老产业盈利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完善。
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滞后于京津冀地区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地区目前养老产业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还是比较盛行。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采取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各种养老资金主要是由家庭自我筹集与政府社会养老财政专项扶持方式进行。这种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适合在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或者老龄化初期阶段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滞后于未来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我国当前人口结构中,年轻人人数占比呈现日益下降趋势,一对年轻夫妇承担两对老人养老的家庭养老现象已经比较普遍,这给我国现有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带来严峻压力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退休人员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会达到64:100的峰值。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面临发展的瓶颈期。如果不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京津冀地区和我国其他地方一样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未能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近些年虽然国外一些新型养老盈利模式逐渐传入中国,给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并未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发展现状非常不理想。江苏南京市早在2005年就借鉴美国“以房养老”的做法,建设了汤山鎏园养老公寓,提出“以房换养”新型养老方案。但是最终该方案运行两年多并无一人签约,最终在2009年宣布失败。京津冀地区在2010年开始也逐渐采取“以房养老”的试点,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在医疗养老、异地养老、养老度假村等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探索中,京津冀地区也进行了尝试,但是大多数地方的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探索最终归于失败。
京津冀地区政府缺乏扶持当地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政策。京津冀地区政府在当地养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总体上看,三地政府制定的各种扶持当地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过于保守、固态化,未能结合自己所处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特点制定可行的针对性养老政策。以河北省为例,在上述调研的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多是对中央政府、省政府等政策的简单执行与贯彻。而京津冀地区如果不能够根据自己地方养老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未来三地养老产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养老产业普遍亏损现状不会得到明显改观。
京津冀地区建立与时俱进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建议
转变传统养老产业运营模式,提高养老产业盈利水平。京津冀地区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要根据当地老年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养老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完善。因为,随着京津冀地区养老趋势的日益严峻,再靠传统“养儿防老”等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和未来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新型的“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新型养老模式。尤其是随着我国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化、商业化养老模式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要大力扶持当地养老企业发展,为各种社会资金进入当地养老领域提供更多便利,要适当降低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准入门槛。2015年我国提出城乡养老并轨的发展战略,这更加迫切呼唤商业化养老模式的介入,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养老专项财政资金扶持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发展战略目标。未来只有建立像美欧等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社会化、商业化养老运营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产业盈利状况不佳问题,进而提高整个养老产业的盈利水平④。
加大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地点与推广,提高社会公众认可度。对待一些国外已经运行比较成熟的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京津冀地区应当大胆地予以引进。要做好各种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尽快让社会公众接受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以近几年我国养老产业界比较推崇的“以房养老”方式为例,京津冀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地方特点,推出自己的“以房养老”发展策略。要畅通各种“以房养老”的信息渠道和融资渠道,让以房养老这种全新的养老方式真正在京津冀地区生根发芽。再以“投资养老”为例,京津冀地区应当扶持一些大型专业“投资养老”基金机构的发展,让各种专业投资人士为百姓做好“养命钱”的投资保值和升值等业务。再以“医疗养老”为例,京津冀地区应当建立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结合的全新医疗养老体系。
地方政府出台适合当地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政策。要想保障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当地政府必须要制定适合自己地方养老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地方政府在严格遵循上级政府养老产业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应当更多发挥自己地方主观能动性,深入调研自己地方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真正立足当地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如北京、天津作为我国两个直辖市,可以更加侧重于养老医疗、养老投资增值、养老护理等养老服务型产业的发展。而河北省不同地区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地理、人文等特点制定出台差异化的养老政策等,如河北承德、秦皇岛等旅游发达城市可以更多开展异地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建立更多高端养老度假村、养老圣地等。总之,只有建立更多差异化的、与时俱进的地方性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前瞻性政策法规,才能为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未来京津冀地区几种新型养老模式的畅想
“以房养老”盈利模式。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未来京津冀地区建立的“以房养老”盈利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做法:一是京津冀地区居民把自己多余的房产通过出租方式,获取租金以赚取养老金的方式。相关养老产业主要做好居民与租房者之间中介与桥梁的作用;二是建立“以房换老”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合一些寡居无子女的老人,可以把自己房产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换取养老资金,在自己去世后把相关房抵押给相关金融机构,或者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老人生前与其签订合同代为管理房产,如出租、贷款抵押等运营方式,获取的各种收益双方共同分享等方式;三是“房产置换”养老方式,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人的原有住房与各种老年公寓住房等进行等价换房,到老人去世之后,再将原置换的房产折价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四是采取美国等国家“反按揭”等养老方式,如房产转换抵押贷款、住房保留计划、财务独立计划等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与上述三种方式存在部分重合之处⑤。当然,京津冀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地方“以房养老”养老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更加新型有效的盈利模式。
“医疗养老”盈利模式。“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近几年我国各地政府和养老产业界也比较推崇的养老模式。由于老年人晚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体健康就医问题,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保障京津冀地区未来养老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方面。未来京津冀地区建立的“医疗养老”盈利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建立“家庭+医疗机构”的医疗养老方式,实现医疗资源与居民家庭的直接对接,如可以大力扶持各种“家庭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等;二是建立“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养老模式,就是在居民社区直接建立各种社区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等方式,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就近获得医疗服务等⑥;三是建立“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的立体式医疗养老体系,可以实现上述三者之间的直接对接,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满足老年居民医疗服务消费需要,同时让各种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可能的利用等。其中,第三种“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未来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最佳选择。
“投资养老”盈利模式。“投资养老”盈利模式,严格来说不是直接针对养老的一种做法,其主要是通过养老资金运作实现资金的增值,为老年居民提供更多养老资金保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常规的社会养老资金管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上缴的养老公积金进行的一种投资管理方式,如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投入股票、债券等二级市场实现保值增值等,这种养老方式的管理主体应当逐渐由政府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管理、政府监督方式转变;二是居民自我购买的养老商业保险等资金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让相关商业保险公司为其提供养老保障,这种养老方式的主体是居民自己;三是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国内金融投资专业机构负责相关基金的运作,以实现养老资金的不断增值;四是居民自我购买相关投资产品实现的资金增值等。但是,京津冀地区要想建立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有序的“投资养老”盈利模式,需要我国健全各种投资政策,保障投资场所公开透明,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相关基金管理人员、保险管理人员和居民自身投资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要想在未来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养老产业盈利模式,必须要重视深入分析当前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现状,查找制约当地养老产业盈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养老产业盈利政策。未来要特别重视各种新型社会化、商业化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与推广,这样才能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均为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6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异地养老意愿对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456103D)
【注释】
①马艳林,李艳杰,张贵祥:“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都市圈养老一体化模式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第189~190页。
②赵培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养老产业服务也协同发展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9月。
③张蕾蕾:“河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8月。
④闫希成:“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9月。
⑤许连颖:“发展现代老年服务业 打造京津养老‘后花园’”,《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28~30页。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2
目前,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社会,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1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国内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养老地产是一项复杂的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分析国内养老地产发展动态基础上,注重探讨了养老地产的服务模式与规划设计,以期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养老地产服务模式规划设计
养老地产是一种新兴地产形式,涵盖了房地产、保险、医疗、旅游等行业。这种地产与养老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具有“养老”和“地产”双重属性,体现了养老的社会主题和地产的商业主题。其依靠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适老房产,以寓居于乐的形式,来充分满足老年人居住和生活所需。
养老地产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保险资金建设的升级版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为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开发商建设的养老地产项目,以环境优美的商品房小区辅以针对老年人特点专门设计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其建筑设计、规划和装饰标准接近高端住宅产品,并融入了适老化设计,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娱乐、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都实现了品质地产与优质健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不仅很好地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新特征,也有利于老年人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老龄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养老地产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强烈关注,并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开始发展养老地产,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养老地产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并面临较大的市场、融资、政策等风险,契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住宅建设也尚缺少经验。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养老地产的服务模式与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一、国内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动态
我国在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现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本世纪中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5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产业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十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加快养老产业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转型,促进养老服务尽快实现专业化、舒适化、知识化。然而,在实践中,完整的老年服务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也没有制定单独的老龄产业政策,导致国内养老机构与服务能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所需,养老地产市场的缺口比较大。目前,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国内养老地产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收费较低的公办养老机构;二是以社区敬老院为主的民营小型养老机构,这类机构享受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拥有专门的服务团队,不过多数都经营效益不佳;三是民办大型养老机构,这类养老机构多存在于一、二线城市,投资者包括地产开发商、保险等企业,配备有医疗、娱乐、生活等完善的设施,收费较高,一般采用会员制或销售形式回笼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经过试点后,现已在全国开始推广。它依托社区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日间居家养老服务,不过因刚刚起步,服务专业水平不高,社会知晓率也比较低。
国内养老地产盈利模式采用的是“长期持有”、“出售”和“出售与长期持有相结合”的方式。投资资金主要由开发商自筹完成,融资渠道主要有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国有资本(政府财政投入和国企投入的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信托融资和众筹融资等。政府也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养老地产开发建设进行一定的扶持。另外,也通过金融、政策等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但要推动养老地产健康、稳定地发展,还需要政府从更深层次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国内养老地产服务模式优化思考
养老地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立足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实际,在借鉴国外养老地产成功经验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量产品区位、客户群体、盈利模式等,同时,将地产与相关配套设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开发,以实现养老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寓式居家养老地产服务模式
根据我国当前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建设综合型老年公寓、规划养老社区,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比较青睐的一种方式。这类老年公寓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除建有适老性住宅外,还配套建设了社区公园、健身场地和康复医疗活动中心、娱乐中心等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了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同时,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社工提供的服务,也更易被老年人和家属接受。公寓式居家养老地产服务模式在服务上注重创新,在投资上大都具有多元化特点。万科、保利等一些知名地产商,其麾下不少地产项目中,都相继增加了适老性设计,不仅使很多老年人享受到了健全、幸福的夕阳人生,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上海万科全龄社区是栖城与上海万科共同打造的项目,采用的是新都市主义风格,其中56%为涉老化产品,有适老化住宅、自理型老年公寓、介护型养老公寓及涉老配套设施等,分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上海万科标准化理想养老社区典范。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养老地产;发展前景
1、前序
养老地产是今后房地产投资的一大亮点,也是今后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发展投资的领域十分广阔,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最佳方式,更是研究中国老龄化的一项新课题。
2、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养老地产是一项房地产开发与各项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就拿我们永济市来看,目前房企的开发建设经验缺乏,开发理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尚不确定,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习惯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消费观念仍有待转变,真实的消费需求有多少还不可准确测算。在这一方面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就迈开了养老地产的第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新建养老中心,在我市房产业还是第一家,现在经营状况还是很好的,不仅解决了永济市外出开饭店无人照料老人的现实问题,还探索了我市养老地产的新路径。
3、养老地产的类型:
3.1按地段区位划分
3.1.1城区型:利用一些废弃的厂矿生活区、新建单位老旧址等闲置地方建设的养老社区,占据生活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城市交通、医院、公园、学校、超市等公共设施,但城区内地价较高,养老住宅产品优势不明显,因此城区内建设养老项目较少。
3.1.2城郊型:在城市郊区地价较低地段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社区,一般环境优美,养老设施相对齐全,较独立,与其他社区隔离。如;永济市福禄敬老院,它依托永济市最大的公园―舜帝山森林公园和永济市旅游景区―神潭大峡谷,该敬老院也叫永济市水峪口福禄敬老院,创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66670平方米。现有公寓楼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的广场一个,公寓楼内单独设置了厨房餐厅,文体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洗浴房、会议室、库房等活动场所;安装了有线电视,无线电话,电子监控器,联网防盗器,紧急呼叫器。新型移动马桶等设施。现已具备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全方位服务功能。在今后五年内将发展成为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护理科学、管理规范、专业话强的老年乐园,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理想胜地。
3.1.3休闲度假型:邻近景区或与休闲度假项目结合设置,以休闲享受生活为主,多为高端产品。今后在即将开发的伍姓湖湿地应建一座敬老院,依湖而建,环境优美。
3.2按服务对象划分
3.2.1自主生活型:针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活动,增加娱乐交流场所和应急照料服务等。
3.2.2辅助生活型:针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社区提供起居帮助、家务料理、医药监督等基本生活照料。
3.2.3辅助医疗型:针对患病需要治疗和恢复的老人。社区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医药治疗、康复帮助等服务。
3.3按开发建设类型划分
3.3.1独立型养老社区:配有较齐全养老设施,与其他社区隔离,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如:现我市农村已建成了10余个乡村敬老院,将农村留守老人、孤老老人和孩子外出开饭店老人无人照顾等群体集中在一起。
3.3.2混合型社区:适当配置老年服务设施,有部分老年居住套型或老年邻里单位的社区,是普通社区和老年社区的综合体。以我前年去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为例,我大致给大家简绍以下情况,该公寓位于北京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疗养区,总占地面积近42公顷,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2万平方米如意形的人工湖,绿化率高达50%。功能定位上,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产品形态上,为了实现全程化养老的目标,同时考虑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健康状况建有多种型式的住宅及相关医疗、购物等商业建筑来满足养老的需要,其中配套设施包括太阳城医院、购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阳光水世界和物业管理中心等。
4、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以我市为例,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2005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4.4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1%。从户籍统计的资料来看,2006年,蒲州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16.9%,65岁以上人口占11.2%;韩阳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也给养老带来不小的影响,劳动强度增加。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5、小结
通过以上的浅议和一些浅薄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养老地产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种新型服务产业和阳光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也是今后房地产业投资的亮点。在这种大前提下,我认为应该准确的把握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优化养老地产设计方案来促进养老地产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4
曾几何时,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渗透至每个人的生活的时候,保险产品销售似乎仍依赖传统的银保和人渠道,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所谓“野蛮人”异军突起,对包括保险在内的传统金融领地不断掠夺蚕食。在新金融势力的挑战下,金融业态伴随着人们的行为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革。当余额宝用了半年多时间使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成为中国第一大公募基金时,保险业的变化微乎其微。
但新华保险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淡然处之:董事长康典2014年年初把新华保险所有省级分公司的老总都叫到一起,告诫他们冬天还远远没有过去,传统的“打游击、靠忽悠、轻服务”的卖保险的业务模式必须改变。
面对互联网新金融模式的冲击,康典显得尤其淡定:“什么叫O2O,有本事你就在online上待着,别offline,只有online没戏,你得下地,在天上不行,最终你要落地,因为客户在地上站着。就凭现有的技术手段你想颠覆?不可能!因此,我的致股东函标题就叫‘敬畏传统,拥抱变化’。”
康典还纠正了业界的一个流行观点,认为“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化就是将保险在网上销售”。他坦言,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卖,保险产品就是其中之一。毕竟,保险产品有它的特殊性。
“如今的现实是,大量有知识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网上来完成一些采购、消费行为,并且习惯于这种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变化。但具体像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怎么销售,仍值得探讨。如果没有offline的配合,单纯靠online,很难完成得很到位。”康典如此解释传统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养老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除了互联网金融,发生变化的还有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不争事实。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为所有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总和。巨大的老年人口,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机会。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区别在于不是人人都能平等地把握机会。自2013年以来,包括新华保险在内的众多保险企业都已经纷纷在各地竞相拿地,涉足养老地产。但一年后往回看,成熟的养老社区并不多。面对一个尚未挖掘的大金矿,保险公司几乎个个都小心翼翼。
问题的症结何在?康典给出的答案是:商业模式不清晰。
康典表示,新华保险为这个事情测算了无数个模型,设置了很多参数在里面一点一条地进行测试。这里的核心是,在养老业务上设置一定的固定资产投入,然后和它对应的或是租金或是其他收入,如果养老业务本身赚钱很难,达不到我们预定的投资收益的时候,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作为一种附加的收入,最后使得我们这个项目还是可以赚到钱的,起码不要赔钱,这很关键。几十亿元就算赔百分之一,都不是个小数目。
对于养老而言,究竟何种商业模式最合适?康典说,如果养老地产最终走的是一条“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品房盈利模式,那肯定长远不了。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只是在尝试,摸着石头往前走。
以新华保险为例,其已将北京六里桥附近的原公司总部,改造成一栋全新的养老大厦。这栋养老大厦将主打“护理”概念,专门接待行动不便、需要完全住院的老年人。
康典称,现在我们想得比较明白了,全护理这一块的需求是比较刚性的。上述养老大厦那个楼现在大概只有两百多套房间,还附带着一个康复医院,有的老人需要一个功能的康复和老年病的维持,这需要引进国际上一些非常成熟的、前端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结果是对老人的服务流程就不一样了,这个已经比较清楚,如果能做好,我们就能在其他城市复制此种模式。
目前,新华保险的养老业务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己掏钱拿地;另一方面,也尝试分担风险与其他地产商合作。一旦科学有效的商业模式被证明可行,就会迅速铺开。
康典说,当然,新华保险还在探索一些其他的模式,比如跟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你开发建设成一个区域后,我们在这个区里把一些健康服务的、老年人生活支持的功能放进去,使得小区里的老人能够得到服务。这个模式还在探讨阶段。
一体核心两翼齐飞
备受各界关注的保险版“以房养老”已于7月1日正式启动试点,然而相关产品仍未成型,各保险公司也观望等待,保险公司为何如此谨慎?
康典表示,新华保险对于“以房养老”一事持积极心态,目前正在研究。“以房养老”涉及寿险行业以前不太熟悉的一些领域,因而对于这些东西该怎么进行技术上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际上,无论是全护理模式,还是以房养老模式,抑或其他新的模式,均凸显出养老在新华保险战略宏图中的重要地位,这恰好与新华保险提出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相吻合。“一体”是以寿险为核心,“两翼”则是指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
其实,在养老社区的投资上,新华保险提得比较早,但是推进却比较慢。对此,康典坦言,之所以走得比较慢,主要是因为对寿险参与到养老的模式还没有看太清楚,而新华保险是希望能够探索一个纯养老的模式,而不是像某些机构以养老的名义去做商业地产。
近日,保监会了首份《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预测,至2020年,仅养老领域,保险业直接投资规模预计最高可达4500亿元,补充养老院床位缺口225万张,同时可提供1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每年为国家增加税收330亿元。
面对巨大的养老市场,保险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也在不断加大。近日,保险业投资养老社区再获进展,据了解,7月9日,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管委会在无锡签署太平无锡养老社区投资协议,中国太平将在无锡投资建设该公司的第二个养老社区项目。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共有5家保险机构投资11个养老社区项目,占地面积3298亩,计划投资额达到163亿元。在保险业投资养老社区方面进展比较快的是合众人寿和泰康人寿,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等公司虽然都投资了养老社区,但整体进展并不像一些同业那么快。
康典坦言,新华保险上市时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险业务,但实际推进比较慢。推进慢的重要原因是寿险参与到养老的模式还没有看太清楚,养老资金的投入和其他的投入不太一样,比如搞一个养老园区,一投就是几十亿元,新华保险是希望能够探索一个纯养老的模式,而不是像某些机构以养老的名义去做商业地产。在政策和规则的界限之内,新华保险投资养老社区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客户可接受;二是公司可盈利。
据了解,2012年新华保险启动了在延庆和密云的两个养老社区项目,2014年在海南的养老社区项目也已启动。此外,新华保险还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进行项目调研。在康典的心目中,稳步推进比铺项目更重要,他希望一个养老社区项目能做到既有客户需求,又能使公司可持续经营,目标是做一个可以复制的项目。
康典透露,虽然对寿险参与到养老的模式没有看得太清楚,但新华保险对全护理这一领域看得比较明白。因为这一块的需求比较刚性,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这一代(421家庭),上面有4个老人,甚至是4个老人的上面还有更高龄的老人,即上面有两层老人。这一代人面对的养老问题非常尖锐,若是这些老人中有一个进入到卧床状态,或再有一个出现疾病缠身的话,那将是一个“灾难”。
他认为,一般情况下,老人60岁退休到80岁之间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进入到80岁以后,这种全护理就有需求了。
构建生命周期全链条
健康产业的投资主要针对生活能自理、对医疗要求并不大高的老人,比如新华保险在海南开发的项目,预计2014年能进入销售,主要针对北方老人在冬天可以到海南换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再配合一定的医疗保健服务。“如果海南的项目尝试成功了,我们也希望在广东、福建的福州、厦门等地进行推进。”康典说。
2012年,新华保险设立的武汉、西安健康管理中心率先开业,这两家健康管理中心的注册资本均为2000万元。
作为新华保险 “一体两翼”的战略之一,新华保险是通过专业公司进行健康产业的投资管理。据了解,新华保险全资发起设立了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医疗投资等健康医疗产业。目前,新华保险已在武汉、西安、青岛、成都、长沙、重庆、宝鸡、郑州、烟台、合肥、呼和浩特、济南等地设有健康管理中心。
对于健康门诊,康典表示,目前的健康管理中心经营情况还不错,新华保险希望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从开业到盈利的时间是三年。他透露,目前新华保险的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养老和健康两个产业上,其他方面的投资会比较审慎,但并不是完全不做。
而如何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新华保险2014年要解决的课题。
在康典看来,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指望新一届政府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主基调是调整和调控,而且是治理经济、社会及生态中的失衡问题,保险业面临的挑战更大。
“有的赌土地,有的赌股票,眼看无法落地就左脚踩右脚,又飞起来了。我们没那个功夫,就是老老实实从客户入手,建设体系,这是基本功。我们要改变作业模式,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草吃光了就啃草根,最后变成沙漠,羊也变不成骆驼。典型的‘狗熊掰棒子’,结果是死路一条。你误地一晌,地误你一年。我们要当好农民,把土地经营好,客户就是我们的土地。”康典的表述十分形象动人。
曾经的新华保险满目疮痍,人心浮动,业绩不佳,前董事长被抓,公司超过三年无董事会。在“救火队长”董事长康典的努力下,公司不仅A+H股上市成功,多年的积弊也被一个个化解。
新华保险发展有三部曲:上市、初步绘制蓝图、全面推动战略转型。康典要求,2014年是最重要的一年,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要全面推广到各个渠道,各级机构。
“我们就是脚踏实地,不当外星人。没有地面扎实的基本功,飞起来也得摔下去。”康典态度很明确。
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目标已经在逐步推进中。除了新华养老管理公司外,新华保险还控股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尚谷(北京)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华家园檀州(北京)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保险武汉门诊部有限公司、新华保险西安门诊部有限公司等,形成医疗、养老等涵盖人的生命周期全链条保障服务。
审慎稳健投资为要义
截至2013年底,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为4.8%,净投资收益率为4.6%,其中四家上市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均站上5%。据新华保险内部人士解释,新华保险的投资资产规模中没有减去回购规模和相应的回购成本,以及投资资产中未剔除应计利息。若采用其他几家保险公司的统一口径,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将达到5.23%。
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3年保险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04%,为四年来最好水平。
“寿险资金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如果单看上市寿险公司的投资表现,新华保险的投资业绩还是不错的。”康典表示。
从新华保险的资产配置来看,截至2013年底,债权型投资占比为55.6%,定期存款占比为29.7%,股权型投资仅占7.6%等。“新华保险整体投资风格一直比较稳健,不仅现有的资产配置是稳健的,对每一项投资也很稳健。”康典指出。
新华保险在上市之初就设立了“以寿险为中心,发展养老、健康产业”的战略,因此股权方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养老、健康两大产业。“首先要想清楚的是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战略布局还是单纯为了盈利?”康典说,“我们也曾有多种设想,但除了对养老、健康产业的投资,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动作,因为我们认为布局养老、健康产业更符合公司战略,能与现有的寿险业务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
康典强调,新华保险并不排斥创新型的投资渠道。2013年,新华保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认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和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共计114亿元,但并未主动发起过相应的投资计划。
“对基建投资,其实我们力图找到这样的投资机会,比如和广东市政府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北京市也曾做了很多次沟通,我们非常渴望能够投资一个效益良好、能带来可接受的回报,同时风险不太大的基建投资项目。”康典表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项目的要求太高了,到现在还在努力寻找。目前,和广东省政府的合作仍在磋商中。”
2014年,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相继启动保险资金市场化委托投资,金额均为200亿元,是保险资金引入外部竞争、提升投资收益的创新手段。康典表示,“新华保险亦有此计划,该计划是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提出来的,目前,董事会对委托投资的批准程序已经走完,正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考虑到保险资金对流动性的需求,新华保险对养老产业的投资非常审慎,希望能找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目前新华保险在股权投资方面集中于健康和养老领域,同时也在与多个地方积极商讨投资城镇化建设项目,以寻求可接受的投资效益。”康典指出。
康典认为,新华保险现有资产配置是稳健的,投入到其他相关产业也非常审慎,在股权投资方面比较大的动作集中于健康和养老两个领域,因为它们可以与寿险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养老;现状;对策
1 老年人养老现状
1.1 机构养老问题
我国养老护理员短缺,专业化程度低,且素质普遍偏低。而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那么养老护理员就需要1000多万名,而当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1.2 空巢家庭问题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一些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生病也无人照顾,老人独自外出活动的不便等等问题,是老年人养老的一大隐患。
1.3 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目前,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与此同时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
1.4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社会角色转换,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子女忙于工作等原因疏于照顾老人,会导致老年人精神空虚。尤其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焦虑忧郁、自卑、失望、嫉妒、怀疑等,从而患上抑郁等精神疾病或其他身体疾病。精神赡养问题成了养老问题的新挑战。
2 原因分析
2.1 子女方面
近年来,空巢老人数量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居家养老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子女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在老人身边,老年人长期缺乏慰藉,独自在家易产生孤独感;而对于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子女方面,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2.2 养老院方面
首先,是养老院的费用问题。现在就算是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想要住进养老院,都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养老院。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老年人只凭退休金根本无法入住,更别说退休金少或者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了。其次,是养老院的床位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有的养老院已经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了。“一床难求”、“排队等号”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老年人戏称“等到自己死了也住不进养老院”。
2.3 政府方面
政府在养老问题上的投入不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养老金空账问题的不断扩大。政府的养老责任除了给退休人员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养老金外,还应该积极建立和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当年政府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就是因为预见到了将来会出现家庭照顾缺位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
3 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措施
在借鉴国外养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化老年服务与代养机构”计划以下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措施。
3.1 临时看护。
中国现状为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两人负担四位老人,子女平时由于忙于工作或者公务出差,并非所有家庭的老人都进入养老院中接受看护,导致老人独自在家,无人照顾。因此,临时居家服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居家养老服务员上门看护老人,服务时间的长短,可由老人家属和服务人员协商确定,短则两三小时,长则10小时。这样可避免老人在遇到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情况时,无人发现延误治疗的情况,以此来解决子女及老人临时之忧。
3.2 陪伴旅游。
目前,老年人退休后普遍有外出旅游的意愿,但由于自身状况和子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等原因,导致很大一批老年人无法完成旅游意愿。陪伴旅游主要是派专人陪伴老年人外出旅游,以此解决老年人旅途行程中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享受外出旅行的快乐,丰富晚年生活,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3.3 候鸟式养老。
特殊的气候环境,让“候鸟型”异地养老成为了一种养老新模式。这种模式必将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加快社会福利化的步伐。建立适应不同类型异地养老的照料服务设施,兴办各种服务项目,发展老龄产业,与黑龙江省与山东省、海南省等地的生态宜居城市开展养老服务交流。打造黑龙江省特色“候鸟型”异地养老模式,实现三地一院、流动养老的新模式,即夏季黑龙江省消夏养老、秋季山东省金秋养老、冬季海南省避寒养老的“候鸟式”黄金路线图,使老年人实现享有“一处入院、三地养老、随季而动、尽享人生”的新模式,提升舒适度和幸福感。
3.4 提供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
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就某个事情或事物会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因此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同时,老年人之间也会有一些摩擦。这些都会让老年人心理产生不愉快,影响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就是设置专门的心理师,对老人进行心理的疏导,让他们有一个舒坦的晚年生活,让晚年生活更幸福。
3.5 推出“反按揭”制度。
拥有房屋产权的老年人,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会综合评估办理“反按揭”老年人的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机构)所有。
3.6 代养老人。
为一部分高素质人员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要形式,是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的一种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在盈利模式上,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龄化、一站式养生养老产业的综合平台。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莉,曲振涛,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19).62-63.
[2] 章刘成,张莉.省属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初探.中国电子商务.2013(6).
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范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业起步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整体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方面,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不清晰。传统上的养老服务业由政府主导,资金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补助,行政色彩浓厚。另方面,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设立带有盲目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缺乏财政“断粮”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存在项目搁置或人员解散的风险。再者,居家养老方面,缺乏长期、稳定和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较大,市场上尚没有具备成熟管理经验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尚未形成功能定位明确、服务模式成熟、人员稳定、监管到位、行业标准化完备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二)政策缺乏灵活性,未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资金的绩效考量机制。目前有关政策法规对于些具体事项的规定过于呆板,面对各地的复杂情况,采取刀切的处理方式,不太符合地方实际,容易造成“有需求的无床位,有床位的无人源”的尴尬状况。另外,大量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业发展上,各种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也纷纷建立。但部分地区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绩效考评机制,未充分评价项目发挥的社会效益,资金使用效益难以考量,“重投八、轻效益”的状况较为突出。
(三)养老机构比例不合理,城镇养老床位占比较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床位面向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人员、农村老年人,面向城镇区域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占比较少。过去,我国大多以政府为主体,建设敬老院、养老院等福利性养老机构,面向的是经济困难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侧重于“福利性”;这种单纯性的福利性、救济性养老机构不能满足现在老年人对养老的要求,并影响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发展模式的接受程度。
(四)未有效实现市场化运作,养老机构产权不清晰,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民办养老机构相对较少,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多为政府投资设立,产权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究其原因,一是养老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未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不够活泛,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部分养老机构生存困难。二是养老服务业行业中,市场化运营需要的法规、行业标准不够完善,面临政策瓶颈,不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三是行业组织不够健全,不能做到行业自律。
(五)社会化养老优势未充分体现,尚未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认同。由于社会化养老行业尚未发育成熟,加之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参差不齐,部分养老机构设备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护理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性的老年护理和心理知识等原因,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另外社会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老年人体检、就医等需求,以及专业化养老机构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归宿感和社会化养老的规模化优势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也导致社会化养老的模式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二、对策建议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状况的改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剧。就目前而言,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福利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矛盾,不利于社会发展。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引领民间资本进入,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第,政府筒政放权,改革切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减少政府行政性干预,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培育和规范养老市场。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研究建立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这行业中来。第二,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国内养老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融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第三,积极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尊重市场规律,明晰产权关系,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养老机构结构,促进多元化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养老机构,避免造成养老设施资源的闲置浪费。除部分养老机构重点保障特困群体及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外,鼓励发展医养型、护理型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机构,发展包含中高端在内的多元化养老机构,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力推进机构医养融合,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注重居家养老系列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服务等,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