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
中央财政部自2012年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后,2014年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按要求实施了内控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保护国有资产,规范财务管理,预防违法违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意识方面,对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行政事业内部管理意识较薄弱,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没有必要。在职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也较淡薄,有的认为与自己无关,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与财务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按照预算执行公务支出。1.2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依法制国,按章办事。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处理事务需要执行的准则与保障。有的单位至今也没有建立单位内部制度,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与惯例处理相关事务;有的单位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对涉及到资金支出范围、用途与标准进行了规定,而对于资金收入等环节没有专门的说明,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涉及到所有的收支环节;还有些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内控制度,制度涉及的范围也较全面,但与本单位实施情况脱勾,实效性不强。1.3不相容岗位设置执行不到位由于受到单位编制的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经常一人多岗,容岗、混岗现象经常出现,如:没有明确设置记账人员、保管人员与经办人员,出纳岗位与核算岗位由一人同时兼任,采购岗位与保管岗位同为一人;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同时管理财务章与法人章,出纳同时管理支票、财务章与法人章。这些人员的设置与内控制度中的不相容岗位之间要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的规定不相符,没有坚持“内部牵制”原则,不相容岗位之间没有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法有效落实。1.4会计核算与业务实施脱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多数只起到会计核算与资金支出的作用。对于单位日常项目管理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参与程度较低,造成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与日常项目运行支出相互脱节,造成日常项目实际支出与财务部门数据不一致。此外,账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如应纳入账内收入的资金,没有在账内体现,而是纳入了账外账,成为了单位私设的“小金库”;还有些单位没有及时上缴非税收收入,而是直接作为资金支出;有的单位将年终专项资金的剩余当成经常性结余,为专项资金的挪用提供方便。1.5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的前提。但由于预算资金管理科学化程度不高,对于预算科目支出明细设置的精细化水平不高,导致不能对每一项支出都能做到合情合理,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刚性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促动力不足;对于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通过虚开发票等方式套取账内现金,对于不合理的支出进行掩盖,私设“小金库”;对于政府采购商品,对于货物的验收管理工作不细致,采购方式选择与、与招投标环节评审方法科学公正性有待于提高;对于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只重视如何分配资金,不重视管理资金,有些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与浪费;对于单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一些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情况严重;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不规范,存在利用虚构合同套取、挪用财政预算资金的现象。1.6缺少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补充,现阶段各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还不是很全面。一些单位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与人员;有些单位虽然设置的人员与机构,但却缺乏独立性,没有赋予相应的职能。把内在监督的重点只限于资金拨付的财政资金,没有监督自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2.1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识从领导到职工,要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的思想氛围。首先,单位领导从思想上加强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调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成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监督内控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其次,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强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在领导的指导下,逐步参与具体的控制工作,对于内控制度的监督起到直接与间接的作用。2.2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的执行力依据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各单位内控制度与集体决议机制。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的执行力,使内控制度的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开展及财务制度相配套,使单位内部各项业务与管理活动都符合国家对于内控制度管理的要求,提高各项内控制度的实效性。2.3强调不相容岗位的人员配置在明确部门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的业务相互分离。在一些重要岗位之间必须分离,不能由一人承担,例如:会计与出纳必须分离,而且不能兼任稽核岗位;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不能由一人办理,必须由两人以上相互制衡;办理实物资产的全过程必须由单位的两个部门或个人以上协同办理。2.4强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会计核算应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向业务领域拓展,确保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合法性。在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实行登记与审核管理的标准化,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2.5建立业务全过程防控制度通过预算控制将预算、资金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及合同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能范围、权限及审批程序,分清各自职责,提高防预财务风险的能力。2.6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济活动透明度内部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证。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与配置的专职人员要协同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培养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内控制度的顺利有效执行。
3结语
新形式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平稳、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拥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4(7):132-133.
[2]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5):54-55.
[3]王鲲鹏,姚钢,王蔚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2):6-7.
[4]郝春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6):241.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 内控管理
农业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先驱力量,对农业生产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前、产中以及产后服务,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下,科技的进步跨度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科学技术,而科研项目经费则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对经费进行规范化的内控管理,不但能够保证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还可以杜绝经济腐败与犯罪的发生。所以,分析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应用效率,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以及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已经成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
一、农业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特征
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的研究及应用的过程,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为农业生产上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以及农作物气候环境与条件依赖性比较强,因此,风险较多。而农业科研活动的风险性,会对科技创新的速度、发展方向以及创新结果造成严重影响,而这就会使其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前几年我国大量引种的失误,是由引种材料的适应性引发的。另外,农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增加了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的难度,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必须要市场接受,才能够完成转化以及成功应用。同样,农业科研的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反过来增加了农业科技投资的风险性。
二、农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范性差
农业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科研经费上的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说明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所实行的现有制度规范操作不细。这种情况下,使得违规成本比较低,监管制度落后。我国目前采用的经费项目管理模式多为课题制管理模式,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是由课题负责人或者单位负责人所决定的。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课题相对于科研单位的独立性起了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课题负责人的权力因为集中而过大,无法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进行有效约束。另外,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中,实际操作要远远高于实际需要的费用,浪费以及挪用科研项目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国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所执行的文件,一般多为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义与衡量尺度等强制性的执行标准。
1.科研项目成本的列支不合理
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管理比较薄弱,对科研项目的各项成本要素的有效支出无法做出准确核算,对于一些直接费用上,含糊不清现象多有存在。另外,科研项目在实验用房、科研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如交叉使用以及界限模糊问题等现象。而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把与实际科研情况不符的票据列到科研项目的费用之中,缺乏合理性,明显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无端流失,使得经费运行成本增加。
2.项目经费的使用存在浪费现象
科研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是可以通过不同项目组共用来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为完成项目预算指标,有些课题组重复购置仪器设备,使得仪器设备被闲置,而实验材料也大量囤积,这都会造成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的浪费。
(二)科研人员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善
我国农业事业单位的科研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结束,多数单位没有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而多是将传统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以及研究内容作为标准,而对经费使用的有效性缺乏分析计算。而科研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极为淡漠,进行设备的大量重复购置,增加了科研成本,使得其市场竞争力低下。
(三)经费使用未遵循预算规范,支出比较混乱
有些科研项目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子题科研经费,列为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没有进行细化的预算,而因为经费的充沛,在支出上较随意,造成了支出名目繁多,支出混乱。
(四)预算的约束力不够
因为预算是由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编制的,而他们不熟悉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预算的编制以及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编制预算比较随意,并且和实际执行有很多差异,造成实际支出和预算严重不符。其次,一些科研人员因为对预算法律意识的缺乏,以及不熟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使得他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随意支出,不按照批复的预算进行执行,从而让预算丧失严肃性和约束力。同时,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与内部控制上也缺乏完善。
(五)横向课题经费使用缺乏规范
科技体制改革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市场经济也活跃,而横向科研课题经费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国家对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上,没有出台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多数事业单位,在对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上比较滞后,只是将其作为科研创收管理。而科研单位对横向科研经费的数量与金额比较重视,但在科研成果的成本核算上则不够重视,对经费支出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造成经费的开支范围扩大。而大多农业事业单位,在对不同性质和来源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标准上,没有把握准确,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散。
三、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责任问责制,经费管理严格化
要对责任追究进行强化,使得违法成本增大,并加强科研人员的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大追责与处罚力度。再者,要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使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将结题方式由原来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向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转变,进而对科研课题结题而不结账的问题进行解决,让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得到再次加强,进行经费的合理使用,并减少漏洞的存在。另外,通过对横向科研经费严格管理,对其收支行为进行规范,并制定出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让科研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及自觉遵守财经规章制度,最后将科研成本核算办法进行积极探索。还有,应该将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加以考虑,将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引入,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最终发挥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高效。
(二)发挥预算作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应该做到对预算科学性的提高以及预算严肃性的维护,使得部门间的协调得到加强,并完成科学高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建立。其次,应该进行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对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机制进行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同时,各个部门应该联动监管,规范经费的流程;要对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进行强化,而财务人员更加应该注重学习,要与科研人员积极接触,对业务进行熟悉,并参与到经费预算以及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中,从而促进项目经费规章制度的履行,增强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责任感,使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的严格性是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农业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以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英.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6(5).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
[3]张晓彤.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学家,2014(11).
[4]冯旭.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核算的若干问题浅析[J].福建稻麦科技,2007(4).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措施;会计内控管理;管理制度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单位的资金运行的安全,进而确保单位的长久发展。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容易出现问题以及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使得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更加的合理与科学。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1.结构上的不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中,财务会计管理架构普遍都不是很完善,进而将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一定的麻烦。在影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效果的因素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就是管理架构以及控制流程,如果没有一完善的管理架构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事业单位在有关的授权、审议部门以及经办执行部门之间关系没有进行明确,使得整个工作流程的混乱,职责不明,进而就会到账模糊现象出现在经济流通当中。由此可见,会计控制流程在会计工作当中表现得过于简单化,并且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的被动化,因此就加剧了财务内控的薄弱性。
2.岗位职责上不明确,在国家的行政机关当中,对于岗位的设置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的冗杂的,特别在在管理岗位中,在岗位相关的权限和职责上都不是非常明确。通过现实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就可以发现,许多岗位职责就有交叉的现象存在,进而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产生了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情况。其中还存在非财务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而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资金管理的实际经验可能出现不足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了一岗多人的现象。在岗位职责上的明确,进而表现出来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的不合理,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旦进入编制,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大,岗位上也缺乏竞争力,进而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危机感。因此,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3.会计内控管理系统不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不够健全的,内部的控制方法以及单位的业务流程的控制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方法和业务流程控制会对内部控制管理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这就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有着必然联系的。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或者制度一般都很杂乱,在体制上就不完善。因而,在开展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国家所制定的相关章规和程序都没有被严格的执行。在有关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项目支出上没有按照规定来,也没有细致的进行研究,在工作中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做事,譬如,在有效单位虽然已经执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但是,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一遍,在实质上没有建立职权明确的绩效评价组织,进而就没有达到进行绩效评价的效果。再如,在某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的管理上,他们只重视事前的监管,却缺乏对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管,虽然在对资产的采购上有了样的审批程序,在采购和执行政府招投标的过程当中,杜绝了在采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资金的流失,二是腐败问题,但是对于采购之后的资产管理和资产的报废处理上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进而使得单位的实际账面资金难以和事务资产相对应。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财务资金的管理是由财务进行决定的,在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以及有效的沟通,将不能为单位在内部控制上起到具体作用,反之还会为单位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支出,譬如因职位的重叠,就会增加单位的不必要的开支,进而在会计内控上就更加的麻烦,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所以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上出现薄弱的原因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要制度上的建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当中,对于财务的管理还不是非常的完善,主要还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而在财务机制改革上还不完善。近年来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上都在尝试着进行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因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如今的经济发展的节奏。很多单位将自身的财务机构依附到其他的部门,此外制度仍然由领导来进行控制和安排,因而,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就不能够独立的行使管理的职权,进而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就显得非常的混乱。
2.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理念上比较落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上,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单位或者企业在管理上都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管理模式中吸取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通过对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加强使用单位在会计内控管理上的完善,最终做到在工作流程上顺畅,管理上井井有条。
四、应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的措施
1.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会计内控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在管理上都要进行有效的规范,通过逐步在控制机制上的健全,进而实现单位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管理能力上的提升。
2.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于任何管理岗位而言,要想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是在管理制度上要能够与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管理人才。对于制度上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或者改革来实现,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或者通过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两种方法来实现。
3.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有效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在这个评价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在各个项目支出当中一步一步的展开,其次是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经验和教训,进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方法,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作风的提高以及在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进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管理,只有通过制定出能解决会计内控管理的相应对策来改善管理上的不足,才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的发展。(作者单位:拱北海关财务处)
参考文献:
[1] 袁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6:47-48.
[2] 朱莉.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与其对策探析[J].商,2013,22:172.
[3] 唐晓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 王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 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 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 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风险管理细化和延伸了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早已出台,相关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呼之欲出,但是,对于国内庞大的事业单位群体,却没有一个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于事业单位并不受企业破产法等的影响,且人员经费等多为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相对于企业来讲风险较小,风险种类也相对简单。作为社会服务组织,它必须要有端正健康的形象,所以它更需要有健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调控体系。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风险防范能力,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法规制度控制;(2)组织机构控制;(3)人员素质控制;(4)职务分离控制;(5)授权控制;(6)目标计划控制;(7)内部会计控制;(8)财产管理控制;(9)业务程序控制;(10)内部审计。各单位事业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的愈发多元化,但各单位仍然存在资产管理混乱、预算管理随意、财务监督不力、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控制程序紊乱等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现象,导致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单位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结合单位实际的情况下,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时一般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单位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受到单位各层级人员的影响,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单位的运行系统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其内部控制系统也应与之相适应,如果有一环节缺失,则控制链会断裂,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和高风险事项。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应侧重于资产管理和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相互牵制,牵制是一种约束行为,有约束才能防范风险,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保证目标的实现。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与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环境的变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加以调整。别人的成功经验,全盘拿过来不一定有用,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活动的调整等,内控都要随时地修订和完善。
5.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制度的建设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在建立和实行单位内部控制时,要根据单位特点和单位规模,制定适合的内控办法。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事业单位在现阶段仍无法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而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关于本单位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认识理念,对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起到绝对关键的作用。但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内部控制,对内控知识也了解甚少,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内部控制大多数时候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事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较少。
2.组织机构设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弱化了财务管理
单位内部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组织机构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财务部门与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财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了解很少,没有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一些单位的岗位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存在记账、保管、决策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出现管理漏洞。
3.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有的单位虽然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有章不循、有律不依”,将已制定的制度挂在墙上,变成应付检查的条文,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比如未按用途使用资金,日常支出挤占专项资金;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也比较普遍;经费支出不按开支标准执行,仍是实报实销。另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比如领导层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于各种内控制度的执行应付了事,更加忽视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没有发挥起到自身岗位所应有的责任,使内控制度的威慑力下降,单位其他成员也不重视。又如,有的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
4.预算控制薄弱
编制预算时基础数据不够准确,使得预算不够科学;尤其是在编制专项预算时,文本内容不够规范、完整,明细编制较粗,资金调剂空间较大。预算执行时较随意,与预算脱节,降低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尤其在专项预算执行时,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突击花钱,列支范围比较模糊。缺乏及时有效的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实现动态的监督管理。
5.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和外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是立—执行一评价一反馈的动态循环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定的再完美也失去应有的调整反馈的作用。对于内部控制的反馈,最有效的是进行内部审计,但作为事业单位往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内部审计是事后监督,是被动的内部控制。很多单位缺乏规范的内部监督机构,有些已建立的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着眼点主要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领域。虽然我国已形成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但其监督效果有限。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主抓重点,针对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抓本单位的薄弱环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增强内控意识,更有效地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第一责任主体,因此,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且使其有效实施,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程度,强化“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有关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自上而下的推行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内控制度纳入日常的工作意识中间去。同时,关注组织机构和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切实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2.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对于已制定的制度单位领导层要带头执行,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员工树立一个表率。一个成功的单位可以不是最智慧的,但一定是执行最到位的。
3.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素质,挖掘员工的积极潜能
事业单位要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就要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让员工有与事业单位共同的价值观,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强化风险意识,提高业务能力,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使其能够有效地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来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比如通过学习,财务人员能很好地按财务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能有效地进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它员工的素质建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全局参与的工作,不是靠某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全员参与到内控建设中,才能提高内控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发挥员工的积极潜能、主动抑制消极因素,使内控管理落实到位。
4.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基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据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掌控作用。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各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效果进行研究,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务部门对预算实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管理,强化决算编报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5.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这项控制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有效,都应由内审机构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在确保内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对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每月进行审计。同时,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
总之,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自身的特点,要从管理层认识、制度执行力度、人员素质、预算管理、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提高内控的效果和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可以不断规范单位行为,对单位经济活动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玉荣: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我见[J].理论研究,2011-11 P102.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6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是以会计和计算机两门学科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属于信息经济会计,其核心职能为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随着电算会计的发展,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财务管理风险与日俱增,电算会计的核算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核心。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对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谈一些粗浅想法。
关键词 :稳步加强;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活动,是指单位为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电算会计业务处理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大庆自全面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之时起,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使用国库集中支付3.0 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步入电算会计时代。为防范电算会计处理风险,确保预算资金和会计信息安全,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一、电算会计实务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改革前,大庆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到支付局报账、支付资金。改革后,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一)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
日前,市财政局组织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动态监控执行情况检查,发现个别预算单位处理会计业务只有一名会计,且该会计同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完整。有的预算单位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齐全,但是,该人员是非财会专业人员,还有些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对电算会计不熟悉,对使用用友U8软件记账操作不熟练,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特别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会计人员素质有新的要求,所有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会计机构不独立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会计实务处理不准确、会计专业软件使用不完全,会计核算不完整的主要原因,继而出现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针对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加强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注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
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科下达的预算指标,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按照项目支出进度、基本支出安排分别向业务科室和国库科申请月度用款计划。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对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管理规定不够熟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界定不清,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申请不准确,影响了正常的业务资金支付和会计实务处理,甚至给年度部门决算带来很多麻烦。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对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申请时,功能分类、支付方式等项内容填写错误,用款计划被退回,在处理直接支付业务时,没有用款计划,五险一金等款项都不能及时支付,影响了单位职工的正常生活。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每一笔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账务处理等内容都能够及时查询,各单位不能做到对本单位支付账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被发现并加以纠正,财务管理职能缺位。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拆分支付额度或超过规定额度通过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违反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规则。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仍然依赖传统财务支付方式,对差旅费、油料费、办公费等项支出较少使用公务卡支付,违反了公务卡使用有关规定。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等问题,要加强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流程操作。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
电算会计业务处理对原始凭证有新的要求,原始发票应当合法合规,填写、印章齐全。除原始发票外,会议、培训、考察等项支出,要附有相关通知文件。货物类、服务类采购支出,要附有采购手续、合同、验收报告、购买明细等附件。工程类支出,要附有发改委文件、发改委计划、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进度表等附件。工程尾款支付,要附有工程评审报告、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书等附件。会计人员应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附件是否齐全,有些会计人员不会审核或审核不到位,致使原始凭证不合规,各种附件不齐全等问题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不会打印总账、明细账、往来账页,打印出的账页不齐全,纸制账页资料保存不完整,致使审计人员无法核对账务收支情况。有些会计人员会计凭证、账册装订不规范,各种数字章、名章印章不全,会计档案保管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主要原因还是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关于会计基础工作层面的内部控制必须健全。
(四)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大
随着电算会计的深入开展,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有所增加,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增大。经济业务发生时,电算会计通过用友U8软件直接操作、自动记录,会计信息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专业软件的人性化设置使各种会计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非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可以浏览、查询全部数据文件。可能出现各种存储的数据被篡改,重要的会计数据随意被复制、伪造、销毁,还不留任何痕迹。总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舞弊和腐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被发现的难度大大增加,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更大。因此,电算会计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更加复杂,必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控制。
二、加强电算会计内控管理的几点想法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各单位应遵循内部控制原则,明确经济业务办理环节,梳理会计操作流程,分析确定电算会计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督促工作人员执行内控制度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进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第一,实行会计机构控制,没有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操作流程及时进行财务事项处理、正确进行会计核算、认真编制权责发生制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部门决算,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第二,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事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第三,实行会计实务和资金支付控制,建立健全电算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电算财务主管、电算会计、电算出纳岗位相互分离,电算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应当分专人保管。实行支出审核控制,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部门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应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各项财务支出应当严格履行授权审批和签章手续。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申请月度用款计划、严格授权支付标准、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属于公务卡结算范围的,应当严格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规定办理业务。单位业务部门应当将原始发票、合同、文件、采购手续等原始单据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支付凭证及时准确进行电算会计实务处理,逐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必须认真对本单位支付和账务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每笔支付和账务都符合部门预算和财务规定。同时,根据预算法和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规定公开单位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有关经费支出情况。
第四,实行资产保护控制,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保管、使用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各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做好电算会计资产录入、登记、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向财政局资产科汇报资产管理情况,实现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实行软件系统控制,建立电算会计系统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用友U8 软件操作权限、操作规程、账务处理程序,防止非会计人员操作使用该软件,保证电算会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各种会计数据真实、有效。建立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明确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密、会计数据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管理操作规程,重点加强会计档案资料管理,实行纸制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资料双重管理,确保会计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建立电算会计软件系统维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请财政局国库科专业软件人员到现场进行系统软件维护,设置防火墙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做好各种会计数据加密技术、查询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保护性措施,确保浏览、查询时不能对电算会计数据和软件系统有任何改动,解决软件操作流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正确操作使用软件,确保软件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电算会计职能作用,确保部门预算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效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全面,为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打下良好基础,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分析、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编辑组.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国会计网[2014.12].
[2]宗禾.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J),中国财经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