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1
(一)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局限。体育新课标的颁布,给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面临着挑战。以往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各个年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体育教师只要能以纲带教,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而体育新课标只给教师提出了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各个领域目标及所应该达到的水平目标,具体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则给体育教师留下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调查显示:在被调查教师对象中,28.5%的教师接受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培训,并且对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实施起来问题不大;31.8%的教师接受过新课程方面的培训,对其理念也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但是认为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有40.1%的教师虽然接受过新课程方面的培训,但是对其理念却没有深刻领会,对其实施没有良好的思路,认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还有19.7%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上的新课程培训。这充分说明了目前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他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各项工作重心的偏重。因此,体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它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高低与学校领导对待体育的观念直接相关。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调查显示,认为新课改后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明显提高的占10%,表面重视的占53%,根本不受重视的占37%。由此可知,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学校领导班子都是其他所谓的“主科”专业出身,对体育的认识不够。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体育课在学校领导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把体育课作为学校开会、考试、打扫卫生的时间而被占用。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新课标实施的预期结果就很难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难以深入师生的心中。
(三)新课程课程标准本身的原因。对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5.7%的教师表示认为在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感觉比较顺手;认为实施起来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可以克服的有13.2%;认为太复杂而难于执行的有70.8%。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过于复杂无法实施。所以有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各体系层面多(尤其“内容标准”)、结构复杂,影响操作;二是内容不够具体,难于执行。如学习领域目标中参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在每个水平目标中都有出现,都通过不同的文字表达其不同的要求,但是,其要求在教学的实践中却很难区别,因而难以实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没有具体的规定,意在给学校有更大的机动灵活性,却也容易使教师迷惘或造成他们消极的理由;教学评价内容广、形式多、运作复杂,教师难以接受。因此,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难题。
(四)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传达者和实施者。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提出,不但给教师的数量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据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1所中小学中,一共有在校学生146874人,而配备的体育教师的数量只有366人,其中每个教师需要带400多学生,有的教师甚至一个人能兼两个年级一、二十个班的体育课。而新课标则要求每名体育教师所带的学生不能超过6个班(大概300人)。这就说明了河南省中小学目前的体育师资力量与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工作量大,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势必会影响体育课的质量,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另外,有的小学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则是由其他科的教师代教,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不开体育课。
二、建议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程;小学;体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实施情景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色彩的生动场景,来引起学生一定得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小学体育的教学严重缺乏实践性,没有一个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降低。只有不断对体育的教学进行改革,小学体育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能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1、课堂缺乏互动
小学体育的学习最讲究的是探究与合作,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学是缺乏互动的。没有了课堂互动,学习效率也是会比较低的,质量也不会提高。在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只会一本正经的给大家讲解理论课本,然后再进行实战训练,这种如此单调的教学模式,只会使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差。因此,课堂上没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没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只会越来越差,课堂的学习质量也会越来越差。
1.2、培养目标设置的局限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些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会被这样的培养目标误导的。一些学生以为自己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学生只是通过考试,没有学习到一定的体育技能知识。这对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是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的。
1.3、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从小学起,学生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教师也按照应试教育进行教学,利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学校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才能改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4、教材内容单一
教材是一门课程中最实用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果小学的体育教材总是内容是单一的,那么将会严重体育的教学效果。教材内容的单一,也说明教学内容的落后,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缺乏教育性是很难实现教材创新的。教材内容的单一,只会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使课堂的学习气氛会十分的差,这样,体育的实践性就不能体现出来,只会成为一门缺乏实践性的学科。
2、情景教学的优越性
2.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景教学能够把教学素材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给学生很多自由发挥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轻松的学到知识
2.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景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性。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在情景中不断锻炼自己的体育技能。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3.1、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立一个故事情境的体育环境。比如,在教师教给学生“单、双脚跳”时,结合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进行训练,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法
问题得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通过这种探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在学生有了讨论结果后,教师再对讨论的结果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小组合作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体育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测和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3、构建生活化课堂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因此,生活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与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小学的体育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体育教学只有实现了生活化,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改革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学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长期以来,各地各校体育情况杂乱不一,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难以反映职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很容易使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使21世纪全民健身效果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现对现行职高学校体育进行改革作初步探讨。
1 职高学校体育现状
1.1体育课教学中(以多数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例),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和传统的考核评定办法,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发展。学校体育的任务,短期而言,是提高学生的体质;长期来讲,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的发展。传统的体育项目不能给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完学,学生只能与这些项目说再见。如铅球的教学,试想:通过小学到职中毕业“一投到底”,多次重复学习铅球技术,学生在毕业后又有谁能应用铅球去锻炼身体,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铅球的起源、发展等体育文化知识,于是在体育理论界存在“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争论也不足为怪了!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学校体育在不断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学校体育的宗旨是发现人才,为国家争荣誉,取金牌,所以就要在“金字塔”的塔底,大面积地学习比赛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以筑出塔顶。
1.2学校体育被竞技教育所取代
理论上讲,职高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终身体育在这些劳动者一生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教育与体育交叉点、结合部的职高学校体育来说,应该具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事实恰恰相反。绝大多数职中把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等同,那么体育的重点就是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拿金牌、夺冠军,当然这些与我国体育轻全民健身,重竞技运动的大气候有密切关系。随着对学校体育认识的不断深人,如何处理两者关系、重新调整两者的位置,成为体育工作者们将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2 职中学校体育应如何进行改革
2.1要重新对职中体育任务进行认识
2.1.1职中学校体育任务。职中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常识,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培养出1~2项自己喜爱的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并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身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2.1.2从职中学校体育任务的理论到方法论到各类体育活动这三个层面来认识职中学校体育文化,明确了学校体育的任务所在,就可以此为原则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各种体育制度和工作方法,对以往缺乏科学理论作依据的行为应该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否定。例如,学校体育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考试”和“比赛”,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一些思考:考试、比赛究竟为了什么?为排名?为第一?在绝大多数人思维中,排完名次,拿到第一名,任务也就宣告结束,但如果对照学校体育任务,这显然相差太远。笔者认为,比赛和考试应该是为了促进更多的学生投人到自我锻炼中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据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对于职中的大型体育集会―校田径运动会,应该将原来的纯竞技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条件允许的话,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到运动中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职业学校有了理论的支持,各种方法和依据这些具备科学性的制度和方法来开展职中的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组织职中的各项体育活动,也就具备了构成一种文化的三个理论层面。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适合我国职中的完整的学校体育文化,而这种文化与纯竞技体育文化相比较,两者具有部分的兼容性,但职中体育文化更具备教育性和大众参与的特性,综合个人接受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倒是具备了普高与高校学校体育中的共同点。
2.2改造体育课教学现状
2.2.1教法上引入新的单元理论。单元本身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相配套的教学内容的集合,后来发展成二种形式:一是在原有的单元概念上向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向扩展,形成了如“理论单元”、“运动处方单元”、“题材单元”等理论与实践,欧美等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体育所走的是这一条路;另一种是向教材的体系方面扩展,将单元理解为某一教材的“部分”或“分节”,重点在于教材分析和技术的系统性,我国与前苏联的学校体育属于这一种。如投掷铅球,这二种表达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人与体育实践,后者注重教材内容与竞技体育,根据这不同的侧重点,对照新的职中学校体育任务,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到:长期以来,以教材内容为主体,重视竞技体育,忽视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单元教学观念应该向以多数学生为主体,注重体质教育实践的单元观念转化。
2.2.2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建立职中体育教学大纲调整或扬弃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体育教材内容,结合职业特点,建立有职色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由竞技技术型教学向实用健身体质型教学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在健身、保健、娱乐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
2.3改进体育成绩评定办法
2.3.1对在考试中某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附加分奖励。这种奖励每奖一次要给学生分析一次,让所有学生明白为什么老师要奖励他,体育运动中哪些行为是提倡的,这样可以助长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褒扬优秀的体育行为,同时培养学生正常的运动心理品质。如篮球比赛的考试中,一方摔倒在地,另一方能主动伸手帮助对方的行为……
2.3.2职中学生新的体育成绩组成。为学生成立“专项课分”,此分中凡能用数值衡量的部分都可用二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当时的水平分,另一部分是进步分,之所以设立进步分,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无论你基础如何,旨在鼓励参与和锻炼的行为本身,这种进步分的设立,是对“考试是促进全体学生参加锻炼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3 结语
3.1在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更加详细的职中学校体育亚目标,使职中学校体育工作更加明确和利于操作。
3.2职中体育课应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改变过去一切服务于竞技的局面。
3.3课余活动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特点,逐步与社会体育接轨。
3.4改革体育成绩的评价办法,建立以增强体质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
3.5对职中学校体育进行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参与探讨,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人,早日形成科学的职中学校体育体系。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在锻炼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要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快乐,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对于体育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相应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并且能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例如,在体育课上学习仰卧起坐的基本要领时,有的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甚至于有损身体健康,这时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在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时,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体育教学的场所虽然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户外场所教学为主,但教学中的主要关系仍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这时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其树立体育运动的自信心。这样,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高效的体育锻炼。
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依据,但是仅根据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较为单一,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教学内容的丰富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当下学生更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展开教学。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交流或者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骑单车、打排球等,这时老师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1.合作学习教学法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克服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游戏教学法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选择不同的游戏,同时游戏的难度和强度都要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更好的运动状态。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锻炼,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跑步,学生会感到枯燥,这时老师就可以在田径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进行追逐游戏来完成田径锻炼,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田径兴趣,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
五、全面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面客观的评价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所以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要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对他们习惯、品质、态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尽管经过10余年的持续改革与快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凸显出有别于高校的自身特色,学校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英语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远低于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快速地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起切合中职教育特色和就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体系,重新思考英语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明确目标和方向,实现课程教学的合理创新和规范有序。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求中职英语课程发展必须在考虑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环境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
(一)“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核心、就业为方向”的课程标准
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英语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的理念。《大纲》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采用“能做”行为目标表述方式描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将“语言+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始终。可以按照英语基础课、行业英语选修课和英语文化选修课等模式划分,涵盖语言基础和行业英语应用技能。
1、语言基础课程是中职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积极性,在基本语言交流能力上做到全面提升;同时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为将来就业、升学、终身教育做准备。
2、行业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则显现中职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等岗位一线需要的,能直接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考虑英语教育的职业特色,按照岗位所需有针对性地设置行业英语课程,将学生未来职场所需的英语应用技能纳入范围。
3、提升语言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还应紧密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一些针对英语学习所需的英语文化知识与人文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
(二)“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的建立还需要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多元化和弹性化评价体系。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评估考核学生的方法仅仅是英语卷面考试,主要内容是趋同于高校的知识性和基础语言性考核,标准则是分数的高低。这样的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无法适应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
(三)“宽渠道、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大纲》还提倡教师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内容、途径和手段,改变单一地以课本为主要学习资源的状况,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宽学习和英语运用的渠道,构建与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四)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纳入课程标准范围。
英语课程标准的建立还应该将英语教师纳入课程标准构建的规范之内,对其提出合理的要求,让教师规避教学的盲目性和授课的随意性。从基本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等几方面对教师进行理性规范,让教师明确职责,从而形成“教师—课程—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键,让教师自身通过各种培训和自我提升,提高专业技能,真正成为区别于本科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中职特色。
三、结语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构建应该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要贯彻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把“能力本位、素质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自身特色。参与课程标准构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理性探讨,结合国内外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依据专业、社会、企业要求,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或行业)标准融合,构建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英语课程标准体系,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郭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框架及其开发[J].职教论坛.2006,(22).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范文6
论文摘要:语文课堂要提高效率,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精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坚实的教学平台。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课程标准学习,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阅读新课程标准,积极接受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注意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学习同行有益的经验成果,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带学。
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充分研究、挖掘现有的资源,确定合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科学巧妙的教法和学法。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首先要挖掘教材资源。教材好比是一座矿山,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金、银、铜、铁、铝,如何进行选择,这务必要想清楚。不同的需要必然催生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必然又产生不同的效果。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其次要挖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创造、使用生动形象的现实资源,让抽象、枯燥的教学活动形象生动起来。以“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为例,图书阅览室让《名人故事大家谈》变得丰富多彩;微机室使《月球探索》成为可能;校同背后的山坡把“感悟秋天”落实为现实;代课教师形象可以成为教学“细节作文”的模特;体育活动能够胜任“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或“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作文教学。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第要借助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的力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作认真深刻的反思,进而完成自我的完善。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第四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学生的知心人。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聪明智慧,大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教育教学,完成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切实转变。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第五要实现教师自我知识、经验、教训的积累。长期教育教学的经历,教师丰富了自我知识,也积累了经验和教训。需要指出的是,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可以成为教师以后工作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只要一不注意,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又会极大地局限教师的视野,束缚教师的手脚,泯灭教师创意,消磨教师的进取心。实现教师自我知识、经验、教训的积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经常性地对已有知识、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善于接受最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适时更新自我认识和积累,增强时代感,与时俱进,不做坐井观天的教师,不做夜郎自大的教师。
三、精心运用交流艺术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能够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精心的设计、运用交流艺术则是成功语文课堂的关键。
笔者曾见过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导课极尽“豪华奢侈”,形式追求新颖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用语追求考究到“句句引经,字字据典”的程度,感情追求炽烈到无以复加、无从升华的高度,内容追求丰富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广度;也见过这样的语文课,多媒体运用的五花八门,课件设计的五彩缤纷,过程穷尽了说学逗唱;还见过这样的语文课,教学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教学问答进行的一帆风顺,整节课里百分百的学生小手似红旗不倒。新颖的导课当然无可厚非,但也不要弄得惊天地、泣鬼神:多媒体的使用也是潮流,但教学的媒介辅助又岂能如同韩信将兵;流畅的教学进程当然让人好生艳羡,但学生什么都会,还要教师干什么?
笔者认为,成功的语文课堂关键在精心的设计,运用交流艺术,从而巧妙地疏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目标。这就要求:
第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前文已论述。不再赘言)。
第二,设计科学、具体的问题,为顺利、有效开展课堂活动作铺垫。科学,即符合学生学段、学情,符合教材实际,符合教师实际,统筹兼顾,三位一体;具体,即强调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三,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设计疏导、解决预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理解偏差的重难点问题而设计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谨慎,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学生可能在哪里会出现理解偏差?可能会出现哪几种偏差?每一种偏差怎样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而获得正确的认识?怎样做才能使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变得轻松愉悦?这些思考都是必须的,都是精心设计、运用课堂交流艺术的体现。
第四,要有自信,有魄力,敢于让语文课堂自由起来、随意起来,甚至说要不怕把语文课上得“乱”起来,把课上“砸”也在所不惜。语文课不同于数理化学科,仅就一个问题的答案而言,它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作“祖宗家法”。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被备课时接触的教学资料之类的东西束缚自己的手脚,更不应该在自己“束手就擒”之后还要强制学生也“卖掉自我:’,做他人的“奴隶”!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钻研提高业务水平。所谓艺高人胆大,没有金刚钻,哪敢揽那瓷器活?教师业务水平“稀松”,上课当然“胆战心惊”,遇到公开课、示范课,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要敢于“信马由缰”,善于抓住学生瞬间即逝的智慧火花,积极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发散思维,对更多“意料之外”的“不速之客”报以“热情的招待”。这样的课确实存在失败的可能,但失败与成功同在,与其在平淡无味中“忍耐”45分钟,不如“加强自我武装”后放手一搏,做几次破釜沉舟的尝试。教师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心态和清晰的思路,把握住教学目标的方向不转移,紧扣教学重难点的中心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