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1

关键词:社会发展;媒体网络;家校教育;现状调查和思考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络和电视广播等媒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些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可以轻松的通过媒体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见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性格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差,对于相对宽松的家庭教育来说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两者不能很好的协同将会对小学生的正常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潍坊市城区的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教学的状况进行调查,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对小学生家校合作进行改进创新。

1.潍坊市城区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潍坊市城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潍坊市的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潍坊市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现在的小学生在校教育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完和发展。针对不同的小学生不同的家教状况,对当前潍坊市城区部分学校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以对当前城区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本次共发调查问卷100分,主要对潍坊市城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条件和环境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当前潍坊市城区小学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家庭教育方面:

(1)经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有31%有着大学教育经历(含专科及本科以上),37%有着高中教育经历,32%有着高中以下的教育经历,这表明潍坊市城区的家长文化程度虽然以高中教育经历为主,但是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群数量也较之以前有所增多;

(2)经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的家长工作情况和工作时间与教育经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一般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家长一般工作较为繁忙,工作时间较长,缺乏对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虽然但学习方法指导和教育方法上有着科学的手段和合理的方法,但是缺少对孩子的监管,而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这样导致家庭教育状况并不好,这一比例在接受大学教育的父母中占到78%。而有着高中教育及其以下教育经历的学生家长一般时间相对宽松,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力不从心,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也使得家庭教育状况较为糟糕;

(3)经调查问卷显示,在所调查的五所小学校中,仅有两所存在着家校合作制度和管理实施办法,这说明潍坊市城区的小学家校合作状况并不良好。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学的教育还是更加的侧重学校教育,而对于学校之外的家庭教育状况,学校并未制定完善实用的管理手段;

(4)经调查问卷显示,两所进行家校合作的学校在一些管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学校成立的家委会虽然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和家长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改革的作用,但是对于校方的一些重大决定也起到了干预的作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其有着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学手段,家长的参与目的是为了更加完善这种教育手段,初衷是改善而不是改变。但是家委会的存在有时会强制的干预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

(5)目前潍坊市城区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手段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这种不健全的制度使得家校合作中问题频发,不能及时处理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校合作管理的正常化进行。在缺乏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使得在校教师或者家长不能及时的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状况进行沟通交流。这种缺乏完善统一的合作管理制度使得家校合作大大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6)调查问卷显示,较多的学生希望家校合作教育,但是现实的状况会出现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管理手段相悖,使得学生产生迷茫感,不知道采用那种方法或者听谁的话。这也是当前潍坊市城区小学家校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2.对调查现状的思考。潍坊市城区小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家校合作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和家长对孩子教育时间的不同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质量的要求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了改善家校合作的现状,首先针对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的现象,应当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培训工作。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在合作教育上达成一致,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既使得学生家长能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生管理中来,又要明确家长的权限范围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可以使得教师和家长能够定期的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状况,并对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解决。

结语:潍坊市城区今年的发展促进了小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新的社会形势下随着家长对学生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家校合作教学管理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潍坊市城区在家校合作方面尚存在着些许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及时了解到城区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以及所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育;家校合作;问题;建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重视和支持。然而,对于教育体系中重要成员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对“家校合作”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这里就中职生的现状、“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往往只有16-19岁,其身体发育逐渐趋于成熟;情绪上自尊与自卑感并存,也是心理发展最为矛盾的时期。这种身心的不平衡状态往往使学生变得容易激动暴躁、我行我素。内心的孤独寂寞渴望着朋友亲人、师长的关心和理解,而往往表现出来的却是对这一切不屑一顾甚至对立。因此,对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如果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让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教育理念,往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中职生的生源质量差。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考失败后无奈的选择,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类学生中有在中小学就被老师视为“学”者或部分已经被中学劝退者,在社会上游荡。学校、家长皆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们往往不容易服从家长、老师的管理,性格粗暴或放荡不羁,有说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

3.学生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德育是中职教育中突出的问题,与中小学相比,没有更多的考试或升学压力。但往往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而放任自流,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因此,学校与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与实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二、?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多数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家庭无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托管”;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更具有专业教育水平,而家长自身学历、能力水平不够,把学生的教育全权交给教师;个别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减少负担,推托教育责任的行为,一家长以“忙”为理由而不能积极配合;少数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对孩子实行“不管”、“不问”、“不出现”的原则,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很少关心孩子;有些家长为孩子隐瞒错误,替孩子撒谎欺骗老师,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不能以客观的心情对待,甚至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合作更无从谈起。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方面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处于平等位置的认识而开展的活动。目前学校单方面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开家长会成为学校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必然占据了学校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所以有些学校老师也认为少开或不开家长会更好。此外,由于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学校,一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多者两次,家长学校实则有名无实。

2.具体合作方式存在不足

(1)实质性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层面多,真正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应更加强调的是“合作”,同时调动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行为出现异常之时,家校合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解决问题式”的层面上,只有“问题”出现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而且家长是在学校强烈发出邀请时才出面,很少有家长主动提出与老师交流。

(2)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较少谈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于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来说开家长会就是一种心理的煎熬,回家必然把满腔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教师很少对家长给予教育方法上的引导,家长也较少关注学校的发展、办学模式、教育特点、教育计划等。

(3)合作频率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工作繁忙,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频率一般为每学期一次,还限于本地学生,有些家长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也没有参加一次家长会。由于开家长会次数较少,往往累积了大量问题需要解决,导致每次开家长会时间都比较紧张,领导讲话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老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时间较少,家长会的效果甚微。

三、?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建议

1.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1)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它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参与和教育影响的力量,家长的配合参与是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家长和学校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的未来。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所蕴涵的巨大作用,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2)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明辨是非、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并且保持“家校合作”教育合力的连贯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 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环境,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协调,孩子会无所适从,势必使孩子教育不连贯、不完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探索合作途径,完善合作方法

(1)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应把本学期的教育计划,班会主题向家长汇报,征求家长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家长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同时家长也应心无芥蒂的介绍孩子的情况,使老师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另外,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请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家长讲座,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促进家长间的相互学习。

(2)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家长学校”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定期免费为家长开课,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教给家长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完成对孩子的共同教育的方法。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3

关键词:小学家长会;问题;对策

本论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的研究子课题《关于有效开展小学家长会的研究》论文。

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小学家长会一直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陈旧的家长会从形式、措施和体制都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鉴于此,我们明确认识到,家长会开展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

一、问题的症结

找到小学家长会开展形式、方法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相对更有效的对策开展家长会,才能实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直接沟通。笔者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小学家长会的调查,得出:64%的家长认为家长会没有实在意义,76%的学生认为开家长会对自己心情紧张,不愿向家长如实反映情况。调查研究大多数小学家长会的开展情况,整体看来“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是当前家长会最为突出的问题。

具体分析其开展性质几乎可以概括为“以会开会”,流于形式居多,大多数家长会已变成“新闻会”“告状会”“工作布置会”“培训会”等。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整体上均想把家长会作为承载校内教育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遗留问题的形式和载体。学校是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引导主体。不论在道德素质,还是在智力素质上,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而过分依赖或者想一劳永逸地通过家长会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上述现象的思想根源和形成原因。笔者认为,除必要的告知、通报、培训外,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家长会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和渠道,不是结果和总结,而应该是开始和启发。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把家长会作为家校联系的“焊接”点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修养还在不断养成阶段。所以,在课内外的生活学习中他们往往存在学习目标不清、方法不适、思想意识波动性较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教育难题需要家校双方长期不断的紧密合作,以培育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但由于种种限制,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不可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及其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是摆在家校之间的现实难题。而家长会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具有单一、笼统、不及时的缺憾。因此,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更多良好的互通交流方式,并适时地进行信息交换与沟通,使家庭、学校全面掌握孩子的第一手成长信息,协同教育,以不同的形式促进家校联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终把家长会作为弥补漏洞、解决突出、普遍、棘手教育问题的形式和手段,“焊接”住一些漏洞和缝隙,实现家校信息无缝隙衔接,这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二)把家长会作为家校共同教育的创新点

近年来,小学家长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家长的参与率、参与热情不高,或者是不能持续给予支持和关注。原因是家长会模式陈旧、内容空泛、目的不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以提高家长会的开展水平,丰富家长会的开展方式。简言之,就是要创新家长会的开展模式,把家长会作为家校共同教育的创新点。

首先,学校、班主任要解决小学家长会在召开过程中的盲区、误区,提高校方、教师及家长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把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个别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侧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宏观和微观探究,剔除简单认识的盲区、误区,进而总结出家长会上的要探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对策,以实际解决问题,使家校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如:借助家长会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特长,并以此为契机对家长进行恰当的教育理念引导,让家长真正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其次,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家长会的开展模式。如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以互动交流,问卷调查,专题探讨,心得体会,报告,学习先进教育事迹、实例、成果等形式完善、丰富家长会开展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合作、共进的原则,切忌“一言堂”的训话模式,以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热情和智慧,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把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的评测点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智力、道德品质、人格进行不断塑造的过程,而教育者把教育成果、失误加以总结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我们可把家长会作为总结、探索教育成败的一个评测点,这是对整个教育总结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在家长会开展前、中、后期,学校要实行过程监督、指导,教师要有专题记录、总结和报告,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并努力使其具有互动性、适时性、适用性,形成实实在在的可借鉴、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家长会和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践,整体上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家长会开展环境和氛围,教育效果会不断提高和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及时完成学前到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教育的过渡,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使家校双方及时调整、改进教育举措,掌握学生接受教育的动态变化信息,彼此间增进信任;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开展小学家长会将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不仅能为家长之间、家校之间互相交流创建良好的平台,也能为提升整个小学阶段教育水平、拓展教育模式做出贡献,进而为构筑和谐的小学教育环境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4

一.问题分析

随着高中生寄宿现象的日益凸显,寄宿生的学业生活环境需要更加引起关注,他们在高中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行为,必然对其学业状况产生深刻影响。高中寄宿生由于寄宿而助长产生的种种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寻根究底,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宿舍集体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家校缺少一致的沟通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误区等是其主要诱因。 寄宿生在宿舍学习生活中既有针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正常需求,必须满足他们在学习,通讯交往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更有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他们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障碍必须及时予以缓解和疏导。寄宿生在宿舍生活中既要矢志不移成就学业,也要努力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集体责任感。那么,城镇高中存在哪些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呢?

1.不良习惯多,做人意识不强。

由于家校普遍存在着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不正确看法,所谓的“一俊遮百丑”,高中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甚至是恶习。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差、懒惰,脏话连篇,贪吃贪睡,吸烟,有网瘾,缺乏集体荣誉感,自私狭隘,冷漠,缺乏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2.无视校规校纪,违纪现象频发。

我们知道,中学生除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外,还应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中学生在校内置身于学校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社会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社会公德、法律与法规的约束。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不是不知晓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伦理道德的存在,而是思想意识里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中,漠视法纪的存在,违纪现象频频发生,以打架斗欧、早恋最为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磨擦,然而,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谦让与宽容。

3.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目前,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令人担忧。很多情况下,相当多的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学习,明显是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相当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没有理想与信念,不能着眼于未来,也不能着眼于将来的生存与发展,一些学生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过早地产生分科倾向,一些学生总以为是在为家长学习,把学习当作交差,当作是向家长交差,是向学校交差。

4.心理疾患严重,亟待加以纠正。

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许多家长却对此不以为意,认同的极端。面临学习任务的加大,刚刚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祖辈、父辈的呵护,最容易出现孤独、思家、自闭的心理毛病,有的同学甚至想到辍学。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与失败以后,有的选择了颓废,消沉,甚至出现抑郁、失眠,也有的同学产生心理逆反,抑制与暴发的矛盾逐渐突出,明显表现为一些学生的攻击性增强,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冲突不断。也有的同学选择了早恋,以此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情绪。

二.成因及背景

高学生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着广泛背景甚至是深层次的背景,只有充分分析与研究这些背景,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分析情况,解决问题。当然,分析这些背景,主要是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爱心与责任意识培养的缺失。

当前中学生的道德缺失,其根本原因是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结果导致了一些中学生缺乏爱心,从心理上养成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受到的所有厚待都是应该的,再加上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孩子们的这种意识。特别是一些孩子从小至大,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所惹的祸,最终都是由家长的来扛,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摆平,再加上家长没有在出现问题时现时地加以引导教育,直接导致了一些孩子的某些错觉在不断形成。

2.不良社会影响。

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约束,我们周边环境的不良场所对高中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中学生追求新奇、抵抗力不强的特质,决定了许多中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饱受影响,一些经不住诱惑的中学生沉沦、颓废,甚至滑向泥潭。一些不法经营者,直接把网吧开到学校的周边,再加上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导致了网络鸦片泛滥成灾,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网络的俘虏和牺牲品。因此,中学生问题诱发于社会,特别是学校的周边环境,同时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也已经成为久拖不决的难题。

3.家校缺乏配合,是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学校与家长配合不好,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当多的家长认识是到位的,主观上也是愿意积极配合的,但依然存在着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如学校要求学生学做学问必须首先先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家长往往是认为做学问是第一位的,千好万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家长与班主任勾通不及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及相关情况,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补救与教育,由于勾通不及时往往会使家校双方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家长与学校在时间衔接上产生脱节,使在对学生有效监控的时空上产生空档,一些学生正是在这些空档里发生情况,出现问题。

三、解决思路

1.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由于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单一的依靠学校教育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要让家长明确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但绝不是唯一的育人场所,社会及家庭也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使家长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如果说家长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教科书的话,那么学生对家长的模仿与效法就是课后作业,最终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看家长给孩子示范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最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学校的培养目标绝不可能靠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必须在一 定程度上也依赖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与熏染。

2.取得一致的教育目标

学校要教给学生最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家长要教给他们自食其力、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双方都有责任防止孩子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负担。家长与学校要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家校双方必须设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5

1.调查研究背景

(1)实践背景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并朝着校企一体办学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又要看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历史不长,积淀不够,职业院校对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学校和企业对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共识不足,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2)政策背景

2010年11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把“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进计划”列为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十大任务之一,提出“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指南;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计划的实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调查研究目的

课题调研旨在研究促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制度化、规范化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成果展示和推广的办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科学思路,为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探讨我国在校企一体化办学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寻找调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或以观点或论据形式,提供一些与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关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问卷。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企业发放校企一体化办学调查问卷,了解校企合作影响制约因素,校企合作现状和将来合作的领域和意愿,总结有关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在校企一体化办学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研究时间: 2012年 3月18日~4月16日

5.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企业60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8份,涉及机械类17家、电子类16家、餐饮酒店11家、新能源2家、信息技术4家、现代服务业6家、零售业2家。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对校企一体化办学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 “贵公司校企一体化办学对企业发展是否重要?”有 93%的企业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校企一体化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是否重要?”, 100%企业都选择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调查显示,不论企业所属何种产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校企一体化办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校企一体化办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校企合作影响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化一体化办学积极性的因素中,九成的受访企业选择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半数企业选择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合作机制、缺乏校企交流平台,选择学校缺乏主动性的只占7%,说明近年来学校在校企一体化办学中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但是不解决政府层面政策引导,以及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在保证企业利益前提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3.校企合作现状及将来合作的领域和意愿

调查显示,企业有着积极的开展合作意愿。现在企业合作意愿仅停留在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习机会、为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学校提供专题讲座、开展校企文化交流。只有少数企业对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联办职工培训中心、联办职业学校、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可以接受。对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提供设备支持、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方面没有意愿。

不愿合作原因有学校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技术领先而学校师资技术力量不足。企业不愿意提供资金和设备,原因集中在规模小、刚起步、设备贵,但也显现出企业成长后有意愿合作的倾向;说明企业和学校在先进技术掌握上的不对等以及企业对资金、设备投入的谨慎和追求回报。但调查还显示企业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培训经费,体现出“校企一体化办学”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4.政府政策引导因素分析

八成学校选择在税收优惠、经费补助方面要求政府给予政策倾斜,以及七成企业在以奖代补、宣传企业形象,给予荣誉称号方面表示要求,说明在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也能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提升企业在其中的积极性提供新的思路和办法。而且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这项工作将事半功倍,扭转现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尴尬局面。

5.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校企一体化办学影响因素中八成企业选择学生安全和学生管理是企业最担忧的方面,其次是生产效益、设备损耗以及劳动报酬,在其他说明中有五家企业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学生的稳定率、流失率以及企业付出后相应的回报无法保证,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深入展开。

6.合作对象的选择因素(即对合作学校的要求)

调查显示,企业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时,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注重的因素主要有,学校能否为企业培养一定数量的合格技能人才、学校与本企业产业对接的专业建设水平。地方政府对学校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支持力度、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如是否是国家级重点或四星级学校)、学校是否与本企业有合作基础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

三、调查显示问题和建议

(一)宣传“校企一体化”内涵,争取企业共识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指导;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84

以往在孩子教育这方面,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职责,将孩子交给了教师进行教育,自己完全不插手。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孩子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助才能完成,但当前众多现实问题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存在很多沟通和合作的盲区,以至于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解决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听教师的电话,甚至不愿教师来家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害怕教师对自己进行抱怨和说教,责备自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害怕在老师面前丢失面子。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拒绝参加学校的活动。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充足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指导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教师教育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部分教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差异,以至于造成了合作不顺利的问题。如有些教师认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职责,与任课老师没有太大关系,对于家长的想法,从来不去进行主动交流,以至于他们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因为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缺乏所导致的问题。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

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最有效也最常用的一种合作交流方式是开家长会,而家长会的开展模式主要是校长或者年级领导发表言论,然后各班主任在班级里对家长进行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总结陈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应改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着重将学生的各科成绩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这一部分主要是各科教师的试卷分析,很少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家长会上,家长的发言权相对有限,很少有机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与学校、班主任特别是任课教师之间的真正对话。

二、解决策略

(一)促使家庭与学校合作,建立平等的关系

为了能够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学校就必须改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双向流动的交流。教师不能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好坏为标准来直接评价家长,甚至是抱怨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导,而应该客观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与家长平等地交流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教育孩子,同时虚心向家长请教学习,不定期进行家访,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二)家长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是学生最直接的责任监护人,应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指导中来,以有效弥补学校单一性的教育教学的不完善。具体做法:家长要与学校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协助关系,并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提出意见的权利,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向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主动、定期向学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科任教师进行教育合作的配合与交流,更好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另外,家长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与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主动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加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以增进对教师、自己孩子的了解,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与时俱进,创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多种不同的衔接配合方式,如为了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召集,把自己、学生以及家长之间连成一个团体共同参加互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主动讨论和交换教育教学的意见,也可以向家求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接受家长对一些学生有关问题的咨询。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初中阶段,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与合作尤为重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