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1

摘要: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针对现有校企合作不深入、不持续、不连贯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原因,提出构建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该模式的主要举措有:夯实基础,团队到位;突出重点,创新联动;互赢共享,配套保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度对接 职业团队 构建

课 题:宁波2014年教育规划课题成果。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在会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付诸实践。顺应时代要求,国内外教研者围绕着素质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产教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各大院校的前期设想与所呈现的最终结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距,校企无缝对接受到多方面阻挠。新时期,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创新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深度对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教师思考和探索。

一、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深刻认可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贯的教学推进模式加以实施。近年来,“双导师”制、“项目驱动”式、“公司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被相继推出。学生层面普遍肯定其形式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根据抽样调研,92%的学生对校企合作课程表示欢迎,82%认为其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或是较有帮助。教师层面,借校企合作拉近了与行业的关系,在教学素材极大丰富的同时,更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层面,校企合作很好地拓展了人力资源渠道,并为新员工的引入铺垫了道路。

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据调研所得,现有校企合作在深广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绝大部分课程教学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员工授课、企业参观及志愿者活动展开。学生仅能接触到企业或者行业的浅表层。67%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更为重要的企业分工运作、部门核心工作等不了解,实质性的职业素能提升并不到位。教师与企业的直接互动不密切,大部分依托学生实践间接促成。

其次,校企合作不持续。调研显示,校企合作中有半数左右的项目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年,因各种原因中断或取消。再次,校企合作不连贯。专业课程教学是个系统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校企合作则呈现出零散无序的现象,合作项目之间缺少前后的承续。

二、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找出根源所在,并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和完善。结合调研访谈及文献梳理,当前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学者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教师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充分,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往往过分注重“点”的细节考虑而忽视了“线”与“面”的全盘设计,在校企合作引入的同时,没有很好的企业资源评估及分类意识,导致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结合不成体系,常常在时间和活动安排上出现冲突。二是校企双方利益不统一。高校与企业是相互独立、各有偏重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看重企业的行业经验与实操资源,希望借此提升师资,完善教学,从长远上支撑职业人才培养;企业则看重高校的学术与人力资源,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转而较为注重高校专业人才的短期或间断性支持。三是共享激励不完善。深入和谐的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积极互动,而积极互动的可持续保障则是配套支持。目前,宁波高职校企对接激励体系不完善,互为认可的奖励制度未能建立,影响合作的可持续进行。

三、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的构建

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对接建立在“体验-联动-延伸”三连跳基础之上。教学者发挥桥梁作用,联结学生与企业。在整体设计上,从学生层面而言,该模式重视循环渐进,即学生在一年级以职业体验为主,配合基础课程,对会展企业和行业形成良好的认识;二年级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引入企业资源,并实施“职业团队”创新互动;三年级延续教学成果,开展综合实践,使学生在职业素能上更进一步提高。从教师层面,该模式讲究深入互联,以教师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完善和提高。

四、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的主要举措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顺利、有序地进行,以下举措是必要且可行的:

1.夯实基础,团队到位

校企合作需要全盘考虑,稳扎稳打。为了达到预计效果,在具体实施的前期必须铺垫到位,建立团队。与“公司制”不同,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所涉及的团队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教师团队。在合作中,教师要形成梯队搭配合理、分工明确的小组并对接企业。就思想层面而言,教师团队要求与时俱进,在认同其作用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节奏,了解现有校企合作开展方式,不断吸收好的经验与做法,在认知层面不断自我提升。就实施层面而言,教师团队要打破等企业上门的传统做法,积极开展对外联系,在学校支持下主动出击,对企业进行筛选,综合考虑规模匹配、需求对接、合作态度、人力资源等,力求挖掘一批优质企业参与合作。

二是企业团队。单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科学的团队组合往往更能发挥互补优势。突破传统,在课程对接中,若干企业可以以团队形式进行组合,根据其实际情况,分模块负责合作内容。值得指出的是,虽以团队组合,但在与课程接轨时需注意层次,通常一门课程对接一个核心企业,其他则以辅助参与的形式加以补充。在企业内部亦要成立校企合作员工团队,并推选队长。

三是学生团队。学生以4~6人为一组加以组合,参与校企合作。此举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学习,有助于整体课业的提升;另一方面职业团队式的组合也更符合企业与行业的实际,在技能实操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其素质的综合进步。以团队构建为起点,教师与企业间需要进一步展开基础构建:通过交流、访谈等形式明确相互实际需求,借以共同制定或调整课程仿真及全真任务大纲。此外,为更好地配合课程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教材也建议逐步开发。

2.突出重点,创新联动

对高职而言,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借助外来力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使之符合行业时代要求。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要突破原有模式的局限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加以改造。内容上主要突出“循序渐进”与“多样创新”,要从全局上考虑校企合作的编排与承接;形式上则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在实体和虚拟空间共同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在初始阶段,即一年级以企业参观考察、志愿者实践、企业团队代表授课交流等形式在专业基础教学之余为学生创建职业氛围,引起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借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的机会,激发其对行业的自主探究。二年级为校企合作的关键时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建议每门课程对接一个核心企业团队;每位学生职业团队对接一名企业导师。在依照任务大纲推进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线上平台加强互动。企业团队可在与职业或行业相关的案例的同时积极构建任务竞赛平台,根据企业的运作给出真实的专业问题或任务,在分享经验之余鼓励学生团队积极思考,招领任务给出解答方案。企业团队将对结果进行评分,并给予反馈。优秀学生团队不但获得荣誉也有机会在课外进一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另外,企业与教师团队间还可以建立互补性质的顾问制平台:企业为教师提供企业资源和行业资讯,反过来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和职业培训。教师亦可分批进行企业挂职,通过深度参与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素养的跨越式发展。三年级是校企合作的延伸阶段。在前期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教师与企业团队间相互了解,为岗位实践双向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团队可以继续保持与企业导师的联系,进入其所在企业实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新的对象。教师将继续与学生保持联系,为其解决各类疑问。

3.互赢共享,配套保障

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除了措施、手段到位,还需要配套保障的支撑。在实践中,设计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能在提升效度的同时促进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考核首先要体现全面,覆盖学生、企业和教师,并综合考察态度、知识、能力与素质。其次,考核要彻底。就学生而言,应组织企业团队和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在形式上建议与课程改革相符,体现碎片化与系统化,将素质技能掌握分解为逻辑相连的小点,各个击破。与传统的考核不同,校企合作背景下,考核的同时必须强调反馈,明晰地告知学生或学生团队其优劣所在,并给出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实现借考核促进步。就企业团队而言,也要就参与度、配合度、有效度等方面接受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作为后续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依据。教师要注意在合作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建议,加以整理,并借助校企团队座谈等场合施以沟通,使校企合作更趋完善。

激励制度也是保障层面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激励最主要的是突破形式,使各方在实质上均有所收获。学校能借助校企合作获得企业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职业氛围。学生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参与企业实操的机会。教师能深入一线,自我提升。企业基于合作则在分享学校人力资源的同时,低成本地解决了员工职业培训,并借助课程的展开获得创新建议,为工作增添新亮点。此外,对于校企双方的参与人员,以考核为依据,适当的工作补助亦是必要的,要精神与物质双管齐下,激发校企双方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沈时人.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公司制”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2]唐进,龙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1(3).

[3]朱海涛.破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难题[J].人力资源,2010(10).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学生个性;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迫切要求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改进: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满、深刻。初一下学习关于我们的社区一课中,我所教的两个班中,其中,一班未安排他们去调查社区,上课时同学们表情麻木,课堂几乎成了我的独角戏,没有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而在上二班之前,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停了一节课,在放假前,制定了社区调查表,安排同学们调查自己所住的村社(农村社区)、小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放假返校后上这一节课,效果就大不一样,由于有了亲身实践,同学们可以说的很多,发言很积极,对我们政治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可以上得很有趣。

2.利用不合理

不能合理利用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课改后的教材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而且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图片、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

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首先,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上。其次,重组教材。思想品德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适当穿插相关的时政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更轻松地学习知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灵活性,上好一堂优质思想政治课,要懂得根据课堂需要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技巧,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效性,上课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还要看它的最终效果和效益;信息性,可采用电教手段等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志雄.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J].成才之路,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 项目教学;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07-02

0 引言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要求知识面广,逻辑性强,程序编写灵活多样,需要一定的创新思,对学生锻炼抽象思维、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2],同时程序设计课程也是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课,学好这类课程是学生就业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各单个知识点,并能顺利通过考试,而学完整个课程后,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没有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要领,无法独立编写完整的程序。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探索用项目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 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提出项目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如下:

1.1 项目准备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准备的项目最好是自己做过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例子;其次,教师准备的项目应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上课用于展示讲解的项目,另一类是学生课程实训的项目;再次,明确项目产品的功能,实现目标及评价标准;最后,项目还必须具有实用价值,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1.2 项目展示 在项目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就应该把提前准备好示范项目展示给学生,通过展示示范项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学习。

1.3 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应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选择合适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向学生讲解此项目需要的有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识,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步骤在哪里,用到了哪些新知识。项目的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1.4 人员分组 项目小组是项目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在示范项目讲解完成后,学生实训项目开始前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可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等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合理搭配男女生数量,使每个小组实施项目的能力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有利于教学整体进度的把握。

1.5 项目方案确定 学生实训项目可以由任课教师给出,也可由项目组自行确定,但自行确定项目必须经过教师确认。项目确定以后,小组成员根据项目功能要求提出自己的方案见解、实施步骤及工作计划。项目小组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方案确定时间进度表,按时提交软件产品,这也项目教学的目的,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让学生体验程序开发的过程。

1.6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主体与关键。各项目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项目方案确定的实施步骤,完成系统分析、逻辑设计、代码编写、程序测试等工作,最后提交修改完善后的项目产品。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旧知识,模拟企业软件开发过程,完成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

1.7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评价内容应与“知识、能力、素质”的高职教学目标一致[4]。评价包括项目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先由项目进行自评,总结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然后以项目组长为主,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项目产品、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对各项目组的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2 项目教学在“WE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

《WEB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综合了网页设计、数据库、编程技术等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包含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本校08级、09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个班就《WEB程序设计》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根据实际实践情况,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教师示范教学,第二阶段是学生课程设计实施实训项目。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 数学;预练议教练;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及课堂教学建议》中指出:“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的用运”,针对我校学生整体数学基础与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课外学习时间、质量没有保证,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很难巩固,更难以提高,从而使学习进入非良性循环状态,鉴于这种现象,通过研究与实践运用,构建了“预、练、议、教、练”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构建

(一)本模式构建的基础

“预、练、议、教、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旨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当堂解决问题,激发“兴奋点”,减少学习负担,最终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为目标构建的。

(二)本模式内涵解析

1.预:就是学生预习。时间一般五分钟,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纲是教师从学生学习角度,根据学生预习时产生问题的预测设计的,其过程突出个体思维,主要目标是解决“好学易懂”的知识。

2.练:时间一般十分钟,教师出示层次渐进的练习题组,组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从中发现学生暴露的问题,摸清学生的实际,以确定后面“教”的起点,其过程是独立的。

3.议:时间一般十分钟左右,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补、展示。其过程是反复震荡的,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议中,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完善、提高自我。教师在组织中必须有意识的追问、拓展、质疑,对同学们的表现和投入度给予点评,课堂气氛是热闹热烈的。

4.教:时间一般十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的起点,讲解易错点﹑关键点、重点、难点,或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问题的拓展,或常规题规范性书写要求等,主要目标是解决“难学不懂”的知识,这是一个带动集体的环节。

5.练:时间一般五分钟,这是升华、生成的环节,不同于第二个环节的“练”,是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检验学的效果,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使整个学习训练达到。

(三)本模式的特点

在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校情下,要在40分钟内上好一堂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预”的环节中,结合要讲的课程内容,引进与该内容有联系的实际问题时,这个实际问题要简单,有趣,不要过大,过难,在第一个“练”的环节中,练习的时间不要过长,把握好课堂节奏,能收能放,主要目标解决“好学易懂”的问题;在“教”的环节中,教师叙述要准确,提问要到位,就像足球比赛,传球很到位,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突出“细、透、深”三个字,“细”绝对不是把一个问题反复重复,而是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置坡度平缓的梯度,“透”是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原因找出来加以分析,“深”就是对教材例题、习题的拓展,延伸;在“议”的环节中,难点突破的地方一定要坚持让学生四人一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越激烈越好,时间可适当延长一些,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出现的错误或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在第二个“练”的环节中,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难度大一些,开拓性强一些,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对于作业辅导课,体现学生为主,课堂完全开放,让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同时准备同一道题,各有分工,一个念题,一个讲解,形成学生互学,教师关注学生的投入度,教师对问题及时追问,拓展,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评价:声音是否洪亮,讲解是否清晰,两个学生合作中补充是否及时,反应是否敏捷,学生讲解是否有新意。最后选出本节课最佳讲解员给予表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四)实施本模式的支持性条件

1.学校由教科室专门负责此项实验研究,资料设备齐全,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

2.课题组成人员为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足够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二、对本模式的实践研究过程

(一)基本的研究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分析法。

(二)实践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对象,明确课题负责人,确定课题,学习有关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并对“预、练、议、教、练”教学模式的内涵、要求及操作方法深入领会。拟定出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

2.实施阶段。课题组先在我校2011级初一3、5班进行小范围实验。在实践中收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论证,以调查完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又以2011级初二3、5班为实验班,其他9个平行班为对照班,进行全面对比实验研究。

3.总结阶段。课题组对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对教改实验依据作出总结反思,撰写体会、总结、研究论文、结题报告等。

(三)成绩对比分析

1.2006年至2008年期间,学校安排我担任八年级2、6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其中2班是全年级最差的班,平均分低于同年级50多分,学生课堂睡倒一大片,课堂作业不会做,课外预习不可能实现,于是我把“预”的环节移到了课堂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列出预习提纲,起点放的低,坡度平缓,形成了预习提纲引导下的预学习;接着让学生自己练习,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议”的环节中,我发现有时教师讲了,学生不明白,但学生之间讲解就容易懂,于是我坚持让学生互学,课堂上真正出现了“生教生”,初步形成了“预、练、议、教、练”的教学模式,一年后,数学成绩达到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2.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派我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坚定了我对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念,创设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建立在有效教学基础上的“预、练、议、教、练”的教学模式,学生数学成绩两个班平均分分别为109分,106分,名列全年级1,2名。

三、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表明,采用本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极大化,学生再学习欲望极大化,采用本教学模式的班级数学成绩提高是明显的,基本呈直线上升态势,对该教学模式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该模式是科学可行的。

(二)思考

在对该课题的教学研究中,我感到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改进,例如: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对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较难把握,对学生的学习还需要研究和理解等问题。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任何模式只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来转型,都将是成功的。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5

一、自我评价,教师行为转变的原动力

自我评价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从而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新课程改革。为了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评价,我校开展了三项活动。

1.组织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如何制订教师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制订自己发展的长期规划(三年)和短期规划(一学期),要求教师制订的发展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在自己发展的区域内,既不能不切实际又不能太过保守。待教师们填好规划表后,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组织部分干部及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对教师们制订的规划进行逐一分析,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为其完善规划。为了督促教师达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实行跟踪随访、定期组织汇报会等。学期末,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规划查看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撰写总结。在小组汇报交流后,对未完成计划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制订下一步的具体发展目标及实施步骤。

2.撰写教学反思,以反思促评价

反思,特别是经常性、系统性的反思,会使教师认识自我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往我们也曾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但因缺少反思的方法,教师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缺少对课堂教学的认真思考,也没有设想下一步的改进措施。针对此种现象,我们采取了围绕一个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重点改进或提升的问题,抓住两个基本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的内容既要有课堂实录,又要有理论总结,还要提出下一步的设想。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师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创新方法,促教师自我评价更有效

(1)质疑法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质疑:“今天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合理链接,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恰当,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等。”教师的不断质疑,会帮助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就会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2)比较法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或是听一听其他教师的课,教师就会发现自己与其他教师的不同,进而对自己有更新的认识。

(3)对照法

通过学期初的自我规划与学期末的个人总结,或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录像课进行对照,教师就会看到自己的目标是否达成,哪些地方还需进一步加强,新的个人发展目标也随之形成。

二、同伴评价,教师行为转变的助推剂

由于同校特别是同轨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能对教学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和更为准确的理解,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我校一直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校本教研为阵地,结合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同伴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师成长。

1.集体备课、说课,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设计相同课时教案,即教师个体备课——集体议课——反思修改。其中,把集体议课作为该部分的重点。教师独立备课后,与同伴广泛交流,认真汲取他人智慧,再修改自己的教案,在不断地汲取、思考、改进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低年级数学组的一位教师在讲“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如何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先设想女生人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男生同样多的7人”,另一部分是“比男生多出的部分”,求“女生比男生多几人”,就是“从9人里去掉和男生同样多的7人,得到比男生多的2人”。刘老师认为自己的推理严谨,借助“同样多”实现两个转化,把7个男生转化成同样多的7个女生,把女生分成两部分,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而同组其他教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样的推理看上去很严密,但学生不易理解。进而,同组其他教师提出另一种思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算法。先提出第一个数学问题,“女生比男生多几个”,学生在复习题的引领下,就会想到男生、女生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排好后就会看到多出2个。然后再讨论可以怎样算。学生的思考可能是男女生一个对一个,一共有7个一个对一个,所以从9里去掉7个,列式为9-7=2。

这位教师分别采用自己和同组其他教师的方法进行了两次讲课,事实证明,同组其他教师的设计更贴近学生,更易学生接受,且节省时间。

2.共同听课、评课,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此环节采取的是课堂观察形式。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确定观察点,设计观察表,做好观察记录。课后汇总大家观察到的全部信息,分析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教师独立上课,相互评课,既有亲历者的感受,又有旁观者的体悟,通过对照分析,优劣长短更加清晰,课堂实施能力逐渐增强。例如,科学组的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同组的其他教师记录下了该教师课堂上的理答情况。结果发现,该教师不能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信息,错过了鼓励学生的最佳时期。

首先,在学生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之前,教师让学生猜想:钥匙加热后会怎样?一学生说:“会把它烧平了。”教师的处理方式是追问原因:“那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回答出“热胀冷缩”。同组其他教师的处理建议是:“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你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其次,在做完实验后,教师板书总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由于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在“液体”两字的后面画了个“?”,这时教师问学生:“这个问号我可以擦掉吗?”教师的设想是“可以”。但学生的回答是:“不可以”。教师却说:“那我们就说一般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吧”。同组其他教师的处理建议是:“你想得真周到,课下你再验证或查询,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有这个性质,下节课告诉我们结论。”

通过同组其他教师的记录与分析,该教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急于要自己想要的答案,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三、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出发点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都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听取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转变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品社组的一位教师通过跟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对品社课的看法:总讲大道理,内容太枯燥,不是很喜欢。为了使课堂生动活泼,这位教师开始设计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尝试,体会、感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语文组的一位教师通过问卷中的数据发现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位置不理想,便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进行研究,将“吃透巧问,预约精彩”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使学生逐步地喜欢语文课。美术组的一位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的调研数据后,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英语组的一位教师从“教师课前准备所花费时间”的统计数据中,发现自己备课时间的分配存在问题,于是在深刻思考、精心设计上下功夫,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

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存在问题;成因分析;思想认识;小组教研;解读教材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习惯养成不良,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2.对教材、课标研读不深,串课本现象严重

3.课堂教学耗时、低效

4.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5.练习设计简单、形式单调、练习量不足

二、问题成因分析

1.教师对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

其表现为:(1)解读教学用书、教材的能力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把握不准确。(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2.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同科教师之间探讨交流。(3)对自己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的若干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除法为例)

对于上述数学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与策略来解决问题,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

认真将新理念尤其是学案导学模式全方位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深刻认识该模式的特点,操作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的课堂效率。

2.加强小组教研,教研当中切实提出知识问题、课堂问题,以小问题为研讨对象,切记理论性的浮夸内容,通过不断地教研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

同科同级教师集体教研时,探讨问题有:如,632÷21商的个位不够商时用0占位,学生怎样理解;54÷64时,横线上填多少时,商是一位或两位数,学生为什么会把零忘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学生为什么不能正确试商。商不变的规律中如果是加或减时如何教学生处理。学生做四则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原因有哪些,它和简便运算有哪些区别等。

3.认真解读教材,把握北师大教材的特点

加强集体研究备课,使大家的备课能更好地为我所用,尤其是重视自身的二次备课。加强练习课的教研,哪个学段该掌握哪些计算,达到怎样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1)前后知识联系。二年级已学习表内除法以及竖式计算和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五年级将学习小数分数除法。

(2)本单元知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商不变的规律,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体应该思考下列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商的位置;商的个位什么情况下补零占位;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应用在实际问题中;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怎样教学生正确的试商(包括商太大与太小);有余数的除法如何正确地验算;商不变的规律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在计算中运用该规律;如何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把这些作为二次备课的重点进行思考。

4.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学生的数学基本功

长期抓好口算训练,估算能力,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如何读懂题目的要求,找准解题的关键点,做完题目,可以用列竖式、画草图等方法进行验证培养检查的习惯,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常抓好培优扶困工作。

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以及竖式计算和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每天的口算小练习就以已学习的这些内容为主进行训练。从计算能力说,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的重点,也是小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在计算方面要加大力度,因为后边内容是方向与位置,负数,统计,没有涉及计算,所以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继续加入除法的练习。

5.积累查找习题,提高训练力度

反对随意买一本课外辅导书或卷子,任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应该搜集整理针对性强的习题,记录学生易出错的题,建立自己错题集,以达到训练的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