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1
1.1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学习科目主要内容为广大领域内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1、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培养能应用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3、在计算机领域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基础。该专业主要为信息技术类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培养人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大,可以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管理、客户培训和服务、项目开发、设计和调试等方面从事工作。该培养目标比较简单,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为基准,满足社会对大批量的开发性人才的需要。
1.2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按照培养目标,应加大计算机应用方面课程设置,注重新课程的开设和引入计算机的新技术新应用,使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与时俱进,合乎信息社会发展的节拍。相比当前国内高校的计算机学科各个方向,本课程体系侧重应用性、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分为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两类。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应该为17%;其必修课为国家本科工程类教学规定的。增加了非计算机专业课程选修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能够拓宽视野和扩大知识层面,这些课程主要为文学院、工商学院、信电学院、机电学院和法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限选7门,主要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和个人目标为选择指导。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分为3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其中必修课占总课时的比例38%,选修课占总课时的比例19%,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比例26%。专业课程主要为计算机应用以及软件工程和信息处理课程,包括当前应该掌握的课程如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计算方法、Web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ava和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注重计算机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了计算机硬件的课程,例如模拟电子和电路、单片机原理和微型计算机原理;而是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核心,以课程事例引入嵌入式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内容。按照国际和国内信息社会对软件业发展需求来设置教学课程,以适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应过多强调全面的基础课程,缩小基础,加强知识综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1.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计算机专业具有实践性[1]非常强的特点,设置了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以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按照计算机课程设置,综合设计有高级程序语言综合设计、计算机原理综合设计、操作系统综合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设计、Web技术综合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设计等6门次。综合设计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学,以当前现实的计算机项目开发为目标,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较大的项目则采用多名学生协同完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增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技术技能。毕业设计采用导师负责指导制,设计开发综合应用项目,按照软件工程和信息开发的标准编写文档、撰写程序代码,提交一个项目总结和程序系统,包括开发文档、程序源代码、数据库结构、配置文档和测试文档。在答辩委员会的审核和测试下完成毕业设计,不再进行包含大量基础知识和重复开发文档内容的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实施的若干教学改革
2.1注重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是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施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都设有试验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和学生需求分配合理的试验学时。课程的每个单元实验都是从讲授过该课程一段知识范围中选取的,其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些实验集中反映了各门技术课程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能够加深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当前多数采用实验课程单列方式进行的,要求每个单元实验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试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科技报告撰写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计算机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2.2教学方式改革
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核心的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互动,以灵活掌握技术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增加讨论课、习题课、观摩课、演示课等方式,补充以大量相关技术讲座,自学辅导课相应增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以实践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以大班讲课程内容,采用多媒体和网络,以丰富多样知识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加自然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采用小班辅导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小班辅导为学校划分的自然班级,或者自由组合而成的临时班,但每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以便每个学生能够直接面对教师来解惑,消化并真正掌握课程内容。按照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国家优秀教材和各种专业学科规划教材为主要参考,也可以选择国外着名大学教材。但是一定要以课程体系完整性为核心,不能选择过多以计算机理论和抽象内容等先进性为主的教材,要选择适合专业和学校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注重教材与教材之间的相互衔接,符合计算机工程的课程设置。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核心和课程多数起源于美英等国家。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素质和学科的发展,双语教学教育[2]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能使学生直接和国际接轨,满足IT市场对学生素质的需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此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素质好的学校和学校,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素质比较差的可以实现部分课程选用外语教材,采用中文授课,逐步到位。
2.3考试方式改革
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也可以采用项目系统开发、课程报告等考核方式。当前以多种方式的综合为主,总评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组成,其比例为30%、40%、30%。学生平时成绩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和讨论课的发言,以及作业和专题报告、期中测试等,以此来激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程试验内容减少验证型和演示性,以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主,采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该考核方式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好指导教学方向。
2.4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教学资源包括以学校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数字信息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以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为基准,购买其他高校优秀信息资源和社会商业信息资源为主,本校自己创建信息资源库补充。公共信息资源库以服务公共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计算机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关系到专业方向的发展和底气,以自己建设为主,突出精品课程,按照各个课程的自己特点建设比较全面的数字资源。
2.5开源应用到教学各个环节
开放源码程序就是公开源代码存取访问、软件自由再分发,任何人可以阅读、再、修改软件的源程序,通过让更多人参与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开发速度等。把开源软件应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真正地参与比较大且比较实用项目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培养融入IT市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核心技术和系统开发技术,开拓知识面,积累实际的开发经验把握住计算机新技术和掌握计算机发展方向。学生通过感兴趣的项目,能够在相互沟通中使计算机素质得到大大提升,也可以协同开发和学习中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拥有新的技术,同时也必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2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这可是无数“程序猿”的毕生追求。不光是人工智能,最近火热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正在研发过程中的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5G),都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两个最为典型、最容易被混淆的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计算机:真的不是帮你修电脑的专业
曾经有一个法学专业的同学不怀好意地告诉我,他们老师经常帮“程序猿”打离婚官司,原因往往都是男方不育。他不知道他那超级夸张的表情,已经明晃晃地把“造谣”二字都写在了脸上。我淡定地回击:“没事,我们专业就业率高、薪水高。”“可是你没有女朋友啊!”“搞得好像你有一样。”“可是我们专业女生多啊!”
除了经常能听到“‘程序猿’都是‘单身狗’”这种看似有道理的话,估计我们班的同学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会修电脑吗?”“不会。”“那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吗?咋连电脑都不会修!”“我们学的是编程啊……”我们计算机专业真的不是学修电脑的!请问蜡笔小新到鱼店能买到猪肉吗?
修电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
软件方面:包括软件故障、系统配置故障、系统崩溃等。
硬件方面:驱动故障(设备无法使用)、器件故障(USB烧了、硬盘坏了)等。
那么,计算机专业都学习什么呢?本科的课程大概有两类。
基础课:高数、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统计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课:程序设计语言类(包括JAVA、汇编等)课程以及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算法导论、数据结构、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如果是与编程相关的软件故障,或许计算机专业的人会懂一些,一般软件的问题,比如怎么在Office中插入不连续页码之类的,计算机专业的人肯定不知道。在系统配置方面,计算机专业的人也许会设计一个简易的操作系统(实际上本科生没几个人能做到),至于怎么配置windows,怎么安装windows,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里是没有这些知识的。
在硬件方面,也许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能设计一个ALU(CPU里的一块计算单元),但要计算机专业的人修主板,恐怕没几个人会。
所以,修电脑跟计算机专业的人所学习的内容完全没有相关性。同理,学中文的人不一定认识所有的作家,学生物的人也不一定认识各种奇怪的动植物……
・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一般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山西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冰与火之歌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跟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基本类似,包括电路硬件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但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开设的院校也极少,高校的培养方式也很单一,属于计算机大类中比较冷门的专业。而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开设时间早,开设的院校众多,属于非常热门的专业。
虽然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比较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项目需要依靠计算机工程来开发和完成,而计算机工程和电子工程密不可分。当今社会最急需的计算机人才大多是偏向软件方向的,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培养的是兼具硬件与软件开发技能的人才,其前景不可估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迅速的领域,我国在制定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计划中把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列于首位。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近三年的就业率均超过90%。
就业范围:毕业生可以在邮电、通信、金融、电力部门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基础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通信原理及应用、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楼宇自动化、数字图像处理等。
//推荐院校//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对该专业常年招生,但招生人数少、学费贵,报考分数比其他非联合学院专业的分数要低,只要达到上海交大的提档线就可以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是上海交大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该校在全美高校中研究经费排名第一,其工学院有超过半数的专业位列全美前五)共同建设的工学院,旨在全面借鉴密西根大学的成功经验,快速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该专业采用全英文教学,有50%以上的外籍教授。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3
【论文摘要】针对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人才(IT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剖析了工程项目选题的原则及实施的过程。阐发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 问卷调查;UML;Rational Rose;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233-03
0 引言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在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使用UML为系统建模,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详略程度对系统进行描述。
使用UML对软件系统建模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静态建模包括系统需求获取的用例图,以及构造系统结构的类图、包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部署图;动态建模描述系统元素的动态行为、表示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包括活动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
1 需求分析
建立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系统,主要是为了了解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就业状况、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对就业市场的感受等,从而建立起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同时,也可以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向。为了进一步了解就业市场,也需要对毕业生签约的单位进行一些了解,了解他们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本系统主要以长江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例,系统基于框架,采用三层架构(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模式,系统的用户群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处调查员。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UML统一建模语言从不同角度描述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从系统的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三个方面来完成系统的建模,整个过程体现了UML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以及反复增量迭代设计方法的良好支持,以及UML在需求分析阶段帮助设计人员更快更准确了解系统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孔军,孙怡宁,蒋敏等.基于UML的系统需求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15):44-48.
[2] 谭云杰.大象-Thinking in UML[M].第二版.北京:谭云杰,2012:11-118.
[3] 肖海蓉.UML在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3):107-109.
[4] 高丽军,徐蕾,辛勤.UML的一个应用软件建模实例[J].微处理机,2006,27(1):52-54.
[5]魏燕.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系统的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2.
[6]黄贤英.UML建模过程及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1,27(11):34-36.
[7]李伟.基于UML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J].硅谷,2008(19):43-46.
[8]刘俊莉.颜俊松基于UML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7):53-55.
[9]赵楠楠.基于UML系统建模的研究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4-126.
[10]贾晓辉,韩恺,乐嘉锦.基于UML的系统需求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8):89-92.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高职计算机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必备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 实习岗位专业不符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实习,这不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契机。然而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难以在实习工作中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岗位的认知,这样不但难以提升其专业能力,还浪费了关键的实习资源,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一方面这可能和学生寻找实习机会难度较大有关,另一个方面就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不充分,缺乏足够的实习岗位。只有改善实习岗位专业不符合的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
1.2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相较于其他学科,计算机教学存在自身的特征,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软硬件基础的更新时间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往往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以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软硬件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陈旧,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应用性差,这样就制约了学生的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滞后,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本身是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时效性,技能的应用性对其至关重要。若是教学内容滞后,学生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使其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1.3 课程设置科学性差
计算机语言学习、软件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两个关键部分,而要完成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课程设置问题需要把握重点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就业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目标,课程设置应该以此为导向,理论知识深化、应用能力提升两者虽然都十分重要,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只有把握这个核心,对课程设置进行考虑,才能确保其科学性。
1.4 教学方向制定不准
高职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不但体现在培养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对象的素质、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普通高等院校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基于此,理论认知对高职学生是重要的,然而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更加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方向的制定不准,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上予以忽视,往往将计算机等级证书看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高低与否不关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既没有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也存在欠缺,这样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作用。
2 高职计算机教育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高中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为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2.1 确保实习专业对口
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影响了专业实习的效果,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那些争取不到专业对口的学生解决实习问题,只有使其深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去领悟相关内容,才能检验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对实际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状况的了解,能够使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其得到更好地就业教育。
2.2 改善计算机教学内容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成就,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有对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更新软硬件,改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客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条件,使其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深化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其二,提升备课质量,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善,教师发挥着直接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备课,加强对时下计算机技术、理论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有效性提高。
2.3 优化课程设置效果
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上机课程的比例,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4 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加以区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
3 总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高职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改善当前高职计算教育教育状况,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郭浩.高校计算机教育现状及改进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2]巴哈尔古力.吾吉.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3]王兰英.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企业导报,2012(05).
[4]王洪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2(12).
计算机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GIS;就业;信息管理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717-02
近年来,面对院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日益突出等问题,高校的就业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手工处理明显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就业信息标准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计划、管理和决策分析业务己成大势所趋。各高校在就业工作模式、所处地域、就业经费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起步和发展步伐并不一致。
现行教育部和省毕业办两套系统数据结构存在不一致,无法进行相互转换,各高校业务部门存在重复录入数据的情况,人力物力存在浪费,数据无法达到一致性。而单机版、单用户的操作方式也制约了通过增加工作人员并发输入数据从而提高信息采集速度的可能。
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适应新时期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开发一套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新系统将融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科学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规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先进技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管理,通过统计已有的资源从而建立正确的数据库,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处理、编制后及时地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建立起以毕业生就业网为中心、以各高校就业管理部门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将信息化和传统业务相结合,正规化、效率化,改善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以便能提供决策依据,能够平滑的适应未来就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和新的功能扩展的需求。
1 GIS系统简介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输入、存储、查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表达的内容是和时空相关的地理知识。GIS离不开数据库,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即为数据库中的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但一般MIS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和查询,是以文件的形式对图形进行存储,无法查询、检索、分析空间数据,没有拓扑关系,只具备很有限的图形显示功能。
GIS 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缺乏的优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GIS既可以管理属性数据,还能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各种地理空间信息,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集成,直观、易读,两者能实现互相查询,共同参与空间分析与决策。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 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预测的能力,利用这些分析工具能解决以前传统手法很难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工作层次的提高。
3)GIS软件能对多种数据格式进行识别,从而增加了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渠道,同时对信息处理具备实时性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与相互渗透,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现代化和现实化的需求也推动了数据库的高端化发展,从旧有的专门技术领域向与实际相结合的多技术领域迈进。将强调空间性的GIS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中,既符合人类的认知、思维习惯,更能依据空间信息的数据结构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重组、管理、分析,加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对数据中隐藏的规律进行挖掘,更好地服务于就业。
2 系统架构分析
系统采用组件式二次开发,采用编程语言和北京超图公司的COMGIS软件SuperMap Object 5.0为主要开发工具,采集、处理和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空间、属性信息,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统一存储。系统架构方式为B/S和C/S结合,客户端(浏览器)通过网络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侦听、响应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数据访问层依靠空间数据库引擎和提供的核心组件,从而实现用户访问服务器中的空间、属性数据。
3 网站功能设计
基于GIS的就业信息管理网站设有“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等栏目。对于企业用户,通过“企业招聘”栏目来招聘职位供他人浏览;对于个人用户,通过“个人求职”栏目来个人求职信息,通过这种灵活的交互,达到双赢的目的。“就业政策指导管理”栏目提供了丰富的职场信息,“招聘信息管理”栏目提供了全国各地即将召开的招聘会详细信息,“兼职天地”栏目各种最新的兼职信息。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后台管理模块。作为一个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就业信息平台,既为毕业生用户提供信息方便、快捷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为网站管理员提供最便捷的管理手段。下面对该网站的具体功能进行叙述:
3.1 企业招聘模块
企业首先需要进行用户注册后进行登录,进行职位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及更新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信息,以供毕业生查询和选择。对于系统中的人才信息,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各种条件进行全面的检索,对符合条件的求职简历加入“人才收藏夹”中备用。对发出的招聘意向和收到的求职意向进行管理。
3.2 个人求职模块
求职用户首先需要“注册求职简历”,以用户名登录后,对基本信息、简历信息等进行录入,利用“适合我的职位”功能,筛选出自己满意的职位进行电子简历的投递;可以设置相应的条件,利用“招聘职位查询”功能查找;对于尚未能确定是否投简历的单位,可以先加入“职位收藏夹”中;可以通过“发出的应聘意向”和“收到的应聘意向”功能查看应聘单位有否回复以及是否有单位向自己了招聘信息。此外,个人会员还可以维护自己的基本信息,更新自己的求职简历等。
3.3 就业政策指导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南等信息,为求职者和招聘者提供指导方向,增加职场经验。
3.4 招聘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为添加和维护各地的招聘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求职者提供更多求职机会。
3.5 兼职天地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为各种兼职信息的。
3.6 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注册的单位、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如果不符合本系统的规定,管理员可以删除该用户,具有系统的最高使用权限。管理员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就业政策信息、招聘信息和兼职信息等。网站管理员还可以管理自己的账号,对日志信息进行查询、删除、下载等。
4 结束语
GIS在就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因为其独特的技术特性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GIS的就业信息管理网站为院校、企业、个人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功能完善,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更为科学地为高校的招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法力,乔丙武.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信息系统[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4)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