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盈利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的盈利方式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医院管理;影响

在费用控制中,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给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医疗费用控制的整体效果,最终在合理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基础上,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

对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其与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等有着极大联系,从而在医院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根据支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其主要包括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支付两个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面一各部门,即对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支付方式等进行研究,从而为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国家不断加大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给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由后付制向着预付制方向发展

根据医院各种费用的支付情况来看,采用预付制来进行费用支付,可以使预期性成分得到增多,从而转变服务供方制定的激励机制,对于降低医疗服务供方的风险系数有着极大作用,是一种优化配置医院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着预付制方向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从单一支付方式向着混合型支付方式转变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单一的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医疗费用支付的发展需求,给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了极大阻碍。同时,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等的不断应用,给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灵活性提出了更要要求,必须注重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才能更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从单一支付方式向着混合型支付方式转变,对于提高医疗费用结算的工作效率、实用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可以采用按项目进行费用支付的方式;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等时,可以采用总额预付制来支付费用;在专科医疗机构进行重病治疗时,可以采用DRGs-PPS方式支付费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实际效用,最终减少支付方式不适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医疗管理方面

在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各种发展战略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制定,对于提高医院管理的整体效用有着极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医疗管理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注重医疗质量提升在DRGs-PPS支付方式不断推广的情况下,医疗质量方面的监控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目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与其评级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对医疗费用、就医条件、医疗服务水平、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用,最终促进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断创新。2.注重医疗成本控制在采用DRGs-PPS方式进行医疗费用支付时,患者支付的费用与医院的实际医疗消耗没有直接联系,并且,部分数据显示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加大挑战。因此,医院想要更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尽量扩大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并制定更有效、更经济、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检查方案等,才能真正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根据医疗费用的结算情况可知,药品费用占据着极大比例,需要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有着极大作用。3.注重医疗效率提升在医院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情况,与医院的医疗效率有着极大联系,必须注重医疗效率的不断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由于医疗效率的衡量标准是从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两个方面体现的,因此,医院必须极大这两个部分的管理,提高全体医务工作的管理意识,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需要注重临床方面的质量提升,才能促进医院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从而在提升医院治疗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医疗费用无效支出的有效控制。因此,在我国医疗改革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临床路径的合理应用是提升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医院组织方面

1.病案室的管理在患者进行医疗费用的支付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案来确定费用支付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等。因此,病案数据的有效管理,是各种疾病分组付费的重要急剧,对于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可靠性有着极大影响。一般情况下,按照病种来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主要依靠的是患者的病案数据,如果数据的质量较好,才能降低患者支付费用的总额。在采用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的情况下,其需要分析三个方面的数据,其中,病人的数据占据着关键地位,通常是体现在病案的第一页。因此,医院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全面实施,需要加强病案室的管理,让病案室的每个工作人员明白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才能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实现病案的参考价值和提高病案管理效用。2.信息中心的管理在采用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后,医院、医保部门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医保部门必须及时完成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需求,从而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加强信息中心的管理,才能保证医院各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在合理调整信息中心的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中心和病案室的互动,最终在完善患者电子档案的刚从恒指,实现各种信息的动态浏览和管理。3.医保办公室的管理在电子病历不断完善和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不断推广的情况下,患者支付费用与医保部门不再有直接联系,可以在病案室与医保中心直接沟通的基础上实现费用支付。因此,医院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合理调整,必须加强医保办公室的管理,快速转变医保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等,才能真正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最终推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改革不断创新。

(三)医院其他方面

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很多医院中,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已经获得一定成效,对于保障患者的权益、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等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医院病案室、信息科、医务科、质控科医保科等多个部门还需要强化医政、药品、耗材管理,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程度,才能真正减少医疗保险费用滥用、挪用等现象。首先,要求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诊疗常规》的相关内容对病人的病情实施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种诊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达到保证医疗质量、减少药品浪费等目的。其次,合理进行医院药品种类和结构的调整,在药品拥有同样疗效的情况下,医院应首选国产适宜药品,才能在限制进口高价药品种类、数量的基础上,保障医院的运用成本,从而降低医院的生存压力。例如:在加强药品用量监控的过程中,需要每月对高用量药品的种类进行严格监督,并科学分析医生高频度用药种类,对于实现医院用药量、种类等的有效控制有着极大作用。最后,注重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合理调整,加强各部门实践工作的考核,是医疗保险费用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进行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调整时,必须合理确定药品、耗材收入等在医院总收入的占比,并在考核体系中加大药品比例、耗材比例、医疗服务质量等多种指标的权重,才能在医院自查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不合理的检查治疗问题,从而在增大扣罚力度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经济奖惩手段来实现科室医保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不断转变,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根据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注重各种费用支付方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合理调整医院各科室的组成结构、智能等,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最终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俊江,胡丹.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化解“看病贵”探析——以长春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9-53.

[2]王阿娜.医疗费用的控制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J].宏观经济研究,2012(5):76-79.

[3]蒋灵,黄崇超.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费用控制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2012(5):48-51.

[4]廖进球,聂思痕.基于“医患同盟”预期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5(1):59-67.

[5]黄星云,禹文沂.浅议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1-16.

[6]郭文博,张岚,张春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研究评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1(10):23-26.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2

关键词:财险公司;盈利模式;辩证分析

文童编号:1003-4625(2010)04-0092-02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财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争取实现财险行业承保盈利,作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已被监管层和各家财险公司提上议程。随着保险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以及资本市场在爆发式的增长后呈现的持续低迷,如何建立未来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财险公司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分析

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经营模式、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型。

一般来讲,财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其利润来源体现为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因此其盈利模式归根到底就是承保盈亏和投资盈亏的不同组合。总结目前国内市场上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投资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其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再加上资本金、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等其他资金来源,作为保险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股票、债券等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亏损,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

(二)走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之路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的综合经营是指在财险的基础上成立控股公司,再进入或直接进入其他金融领域,如寿险、银行、证券等,通过发挥范围经济、交叉销售和综合理财的优势,实施更多的金融创新,实现保险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此模式已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

(三)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减少销售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承保利润,以此带动公司的成长。如目前市场上的车险专业公司、责任险专业公司等。

(四)以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从国内财险公司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即通过增设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短时间内将公司规模扩展到全国各地,以期通过保费规模的扩大来扩大市场份额。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实现规模效益,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实现长远盈利。

(五)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通过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价值链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归结到根本上就是实现承保利润。

以上几种盈利模式是目前存在于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主要盈利方式,多数盈利模式是以一种混合的方式贯穿于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转换。

二、财险公司的现金流模型及盈利模式探讨

财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外,还具有金融属性。因此,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的探讨不应止于主营业务类型(即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还应该深入到其现金流模型来分析。下图是一张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的简要演示图:

其中虚线表示的是承保业务因收入在前、支出在后的时差而留存在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现金流,巴菲特称之为“浮存金”。浮存金的资金获取成本取决于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浮存金的大小视公司业务规模、现金流管理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讲,其占承保收入的比例为40%左右。

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财险公司盈利主要取决于:1.承保业务的盈亏;2.承保业务的规模和现金流管理水平;3.投资收益率。

三、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的相关建议

对目前的财险公司而言,缺的不是对盈利模式的认识,而是如何更好地处理一些关系和问题,如: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关系、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的关系、保费规模与业务质量的关系、两核管控与营销的关系等。基于对这些关系和问题的思考,以上述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的辩证分析为基础,笔者对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有如下粗浅建议:

(一)坚持“两个轮子”走路,“一个方向盘”带路。“两个轮子”是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历史地看,尽管保险资金运用对于提升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承保业务长期亏损,单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持久。财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确定资产配置战略,努力在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间寻求平衡,必须两者并重。“一个方向盘”是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预算管控、考核奖惩都必须以综合成本率为核心指标。

(二)保持适度的保费规模和合理的增长率。一方面,摊薄职场费用、人力成本、行政开支等固定成本需要一定的保费规模,否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适度的保费规模及合理的增长率所贡献的现金流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适度的保费规模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测算得出:

盈亏平衡下保费规模=年最低运营成本/1-(赔付率+保单获取成本率+管理费用率)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财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财险费率的市场化、财险行业的高税负已经极度压缩了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根据上面描述的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如果没有现金流,财险公司将很难实现盈利,而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则有助于增大公司的盈利空间。

举个例子,假设某年度保费为100,浮存金占保费收入比例为40%,年度可用资金平均余额为浮存金的50%,年度投资收益率为6%,则浮存金当年的投资收益=100×40%×50%×6%=1.2。不要小看这1.2,其对降低综合成本率的贡献将直接达到2.4个百分点(假设按1/2法计提责任准备金),这还不考虑这部分浮存金在以后年度的收益。如果进一步强化现金流管理,以提高浮存金比例的话,其对降低综合成本率的贡献将更大。

有效的现金管理手段包括资金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减少资金在途和沉淀以及运用IT先进管理工具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高浮存金比例。

(四)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企业的经营方针,归根结底始终是围绕着“生存发展,开源节流”八个字。开源是增加业务来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产能,降低成本费用率。节流是合理降低费用开支的绝对额。两者是成本管控的两个方面,要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有必要合理降低成本。

1.号召全员培养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对有效益的投入要积极大胆,没有效益的投入则要坚决杜绝。

2.成本管控制度化和日常化。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开支有据、管控有度。

3.建立成本管控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光荣.民族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第二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3

关键词:利率;利润;利息;商业银行

一、现状分析

在我国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中,利率市场化是关键。利率市场化要求市场供需控制经营融资的利率高低,而不是政府控制,其市场化包括利率控制、利率传导、利率构成以及利率决定。金融公司对利率进行主观调控,创建一个立足于央行基准利率,由市场利率作为纽带,金融公司利率受市场供需控制的利率创建体系和市场利率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既复杂又敏感的话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目前,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如今进入了重要环节,随着存款保险规定的颁布,存款利率已经全面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就是利率市场化,这个环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风险。虽有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但在国家不再兜底的情形下,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后竞争加剧,尤其是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大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的前行,长期以来靠吃利差占主要收入的银行核心被触动,此举对银行的利润收入造成重大影响。目前世界上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日本,而对比美国、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难发现,在此过程中,银行受到冲击,倒闭并不是新鲜事,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应该及时认清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可能带来的各种冲击,做好应对措施,保证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以“利”为本,银行当然不能例外。因此,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润收入。银行净利润为收入与支出之差,商业银行的收入有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分,利息收入主要是指贷款、债券投资和同业拆出之类的普通收入,至于非利息收入通常说的是中间业务收入,但是目前佣金和手续费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同业拆入和存款是利息支出的关键来源,在存款利息中,支出的比例较大,另外如果银行活期存款比例较大,那么它的存款成本一般较低。我国以前的商业银行受到严格的利率管控,导致利润的收入来源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大客户,没有充分发展中小型客户”、“过度依赖对公业务,没有充分重视零售业务”、“非利息收入比例较小,主要为高息差的利息收入”等。传统的盈利方式过于粗放,不具有长久性,在对利率加速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在当前形势下,依赖利差进行盈利的方法已经受到了影响,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对其盈利方式、收入构成以及业务结构进行改变,这也是金融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实证研究

我国央行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将全面取消对金融单位的利率掌控,取消其贷款利率下限为0.7倍的规定,这就使银行的优惠政策政策瞬间消失,银行无法利用贷款利率的优惠吸引客户来贷款,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允许进行上浮范围扩大,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存贷息差的收窄,也就是利息收入部分的降低,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因为我国还没有完成利率市场化,所以准确全面的研究其对银行利润的影响是不需要的。不过我国对利率进行的是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会经常协调对利率的掌控,我们要对比协调前后的利润情况,以此来表示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所以,我们提出假设一。假设一:“银行的利润收入情况”与“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进度”呈负相关。

为了准确的衡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利润收入能力以及利润收入来源的影响,研究利润收入时,我们通常将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作比,该方法在现有的参考文献中已经被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该假设的深层含义就是,存贷款利差水平与银行的利润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存贷差越大,那么银行利润收入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我国的银行主要在利率水平上分为三个梯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国有银行天生具有政策扶持以及定价优势,所以在利率上浮中并不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积极。由于现今互联网以及手机支付的普及,在几乎无皮鞋成本,同时各家银行的服务几乎无差别的情况下,顾客肯定首先考虑存款利率高但规模小的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规模较大的银行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

三、被解释变量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解释,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利润收入能力的影响用“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作比”来表示。

四、解释变量

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其结果是银行的利率首先受到了影响,导致利差的变动从而影响银行利润收入,所以,我们主要选择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另外,银行的规模我们主要以银行的资产总量来衡量。除此之外,考虑其他原因对商业银行的收入造成的影响,如果把它们都划分为扰动项,则会增加扰动项的方差,降低模型估计的吻合程度。因此,要想获得准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需要在模型的控制变量中增加其他影响因素,使得我们能更加准确的了解商业银行利率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情况。我们以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来代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考虑了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样本数据及模型:由于2007年至2013年我国的利率变动次数极不规律,有时两年调整一次,有时一年调整数次,为了方便统计以及为了与银行的年报数据相匹配,我们同意选用每一年年底即12月31日的利率差作为衡量存贷差的依据。考虑到数据的公开以及公正准确,银行的统计数据选择了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存贷差和银行的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以及wind数据库。五、结束语由于时间仓促以及学术水平有限,本文对所选数据的代表性以及科学性并未进行深层次的论证,其中难免会有错漏或疏忽之处;本文仅仅进行了FE模型、RE模型、Hausman检验,并没有进行其他方面例如对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分别影响到何种程度的分析。为此,本小组今后将会对此课题进行持续关注,以期能得出更为科学性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周琳琳.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2]王珏帅.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08,第8期:73-77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4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之一,2012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三马”试水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十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分别开设网上综合商城等。互联网社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友和生意方式,实现了虚拟社区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虚拟货币、虚拟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直接匹配平台,与客户实现开放、交互和无缝接触,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框架。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二维模式,延伸至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传统银行的概念正在被颠覆,传统金融生态链面临重大变局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重新审视金融战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模式,积极创新,将在一些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形成竞争力。传统银行业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变。一些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只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而是凭借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信贷等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二)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

客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基础。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24亿人;我国互联网用户为5.65亿人,网购人数1.93 亿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与自身战略结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户;另一方面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贷款对象如违约,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信息,提高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贷款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资金借方报价,贷方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央行的基准利率指导,应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利率基准。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如果还能够深入研究挖掘数据,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指数”,从而完善贷款定价基础。

(五)加速金融脱媒。

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5

(一)情况更复杂。利用理财产品作为幌子违规揽储,很多银行都借由发行理财产品这种方式来掩饰违规揽储行为。虽然绝大部分理财产品不计入银行存款,但理财产品到期时则进入活期账户。因此,各银行都在季末和年末那几天加大短期理财产品发售力度,以“高收益、百分之百保险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噱头来吸引存款,其实就是变相的高息揽储。(二)任务更繁重。调研发现,2012年以来,各家银行的违规揽储行为有所抬头。多家银行除了存款外,还有理财产品、信用卡、保险、基金、外汇等业务,这些业务也基本量化到了每个银行员工的头上,并与平时的绩效挂钩,如果完不成,罚款不说,甚至面临下岗的风险。(三)手段更隐蔽。2011年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市场竞争、严禁高息揽存的通知》。为了规避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违规揽储的手段上更加隐蔽。揽储通知或任务下达不出任何通知纸样;高息揽储只做熟客,不做生客;用购物卡、代金券等代替现金奖励,违规揽储的费用在银行内部的操作下也列支得“合理合规”;还有银行委托一些中介机构拉存款,这样就能以劳务费用的名义给予资金方高额回报。这些隐蔽的手段使得监管部门很难对违规行为进行取证和查处。

二、违规揽储主要原因分析

(一)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的压力。一是贷存比考核的压力。近两年大量的信贷投放使得许多银行的贷存比都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存款压力倍增。不少银行为改善贷存比指标,纷纷以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很多银行已对这种手法习以为常,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二是贷款新规实施的压力。执行“实用实贷”、“实贷实付”后,由于贷款不能再派生为本行存款,且与集中贷款分次使用相比缩小了收息基数,银行在吸收存款与增加盈利方面受到相应影响。这也是近年以来,银行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行为有所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二)银行考核机制缺陷。尽管银监会一直以来都要求各银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并严禁银行对非存款部门和个人下达存款考核指标。但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上,存款考核仍然占较高比例。通过向所属分支机构下达存款指标、与网点负责人和员工薪酬、聘用挂钩等办法,迫使下属机构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这就必然会使分支机构和个人出于考核压力,不惜采取各种违规揽储行为以完成考核任务。(三)银行盈利结构单一。以指标“合规”为借口的揽储“违规”,本质问题出在银行单一盈利模式上。目前,国内银行的盈利结构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利息收入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国内银行面临完成存贷比指标要存款,银行实现盈利也要存款的两难处境,难免要违规。从深层次看,违规揽储背后是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困境。(四)银行同业竞争加剧。随着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居民投资渠道多样化也分流了银行资金,银行主要流动性来源趋于减少,存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在业务相同、产品雷同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创新服务来吸引客户,而是以有奖储蓄、赠送礼物等违规揽储手段来恶化竞争。

三、遏制违规揽储的措施建议

保险的盈利方式范文6

4月9日,富德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增持金地集团(600383.SH),持股比例分别达12.9%、5%;在一路增持追逐战中,截至9月末,双方在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分别上升至29.99%和18.83%;12月,安邦保险再次出手,手中股权升至20%。

“伦理剧”过后,年末的佳兆业违约破产话题更像一出悲情戏。主角仍然是险资――持有佳兆业股权29.96%的富德生命人寿,正在这场违约风波中四处奔走救火。

时间到2015年初,剧情重回主旋律。以86.25亿元成交总价刷新北京地王纪录,并让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直呼北京楼市进入6万元时代的丰台区花乡白盆窑村地块,主角正是华润、首开和平安组成的联合体。

而就在此拍的前两天,“招商华润九龙仓平安”组合一举拿下了北京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一期的两宗地块,总共花了86.9亿元。

整整一年,在进军房地产的话题里,险资都透露着一股“有钱任性”的气势。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2014年是中国保险资金介入房地产的元年。 凶猛“入市”

显然,早年间被政策捆住手脚的险资军团,如今开始了裸的房地产资源肉搏战。原来低调、曲线投资房地产项目,现在已经转变为直接购买公司股权,以争取公司话语权,并通过提前参与项目获取更高的收益。

据万得资讯统计,截至2014年底,133家A股上市的房企中,保险资金进入前十大股东的房企数量达到21家,渗透率为15.8%。此外,占据21家房企前十股东行业的保险机构达15家。

以股权投资方式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这种方式并不鲜见,平安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信托和平安置业投资入股国内多个商业地产项目,或者持续认购房地产公司的股份,增持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股份,作为战略投资,间接控制房地产项目。

合众人寿副总裁时宝东对《英才》记者表示,更多动力来自于其背后股东的战略布局。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对记者表示,大举增持上市公司股权的目的仍旧是财务投资,“调控下的地产股估值一直不高,要抄底也说得过去。”

在时宝东看来,尽管房地产行业从黄金十年进入白银时代,但行业本身并没有问题,会一直往前走,毕竟城镇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暂时来看,房企只是告别了过去的暴利模式,进入平稳发展的常规状态, 囤楼模式

根据保监会截至2014年11月的资料显示,保险行业总资产达到9.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62%,如果按照15%的比例上限,将有1.47万亿资金可以用于房地产投资。

1.47万亿是什么概念?2014年绿地集团一整年的销售额也只不过2408亿元。不过,尽管监管已经将投资比例放开至15%,但实际上目前多数险企真正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仍旧不到3%。在这不到3%的投资量中,购买成熟物业、间接参与房地产项目开发、投资房地产企业股权及资产证券化产品,被称作为险资投资房地产的三部曲。

据统计,自2006下半年开始,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民生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就以自用名义分别在北京CBD、金融街和中关村等商圈购买了大量写字楼,或者与其他公司合办专业公司曲线进军不动产。

在黄金地段购买现成的商用物业,除了能为险企获得合适的办公场所和借助标志性物业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外,通过写字楼租金收取不菲的现金流以及物业本身大幅升值也会让投资方获利匪浅。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回报率高于2%就能产生收益,而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商用物业动辄7%、8%的收益率,如果不以年度物业市值变动计投资收益,那保险公司买不动产基本上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这种被称为“囤楼”的模式是当前险资参与方式最多的一项,除了回报稳定,获利快捷,还有一个原因是保险资金以自用名义购买写字楼纳入固定资产,只需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不必上报监管部门批准,这对讲求效率的险资来说无疑充满吸引力。

这种相对简单的投资方式目前正在被险资运用在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大棋盘中。

自2013年10月保监会印发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可选择部分国家或者地区进行以来,险资通往另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去海外购置商业物业,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经营,更多是为了资产合理配置,稳定长期投资收益率。”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规划发展中心总经理付强对《英才》记者说。

作为中国险资出海的最早一单,2013年6月,平安集团以2.6亿英镑从德国买家手中购得伦敦金融城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劳合社保险大厦;次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财富基金卡塔尔控股以7.95亿英镑收购伦敦金丝雀码头一处办公楼;2014年10月,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落锤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纽约公园大道上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拿下险资海外投资不动产第三单;紧接着去年11月,泰康人寿联合香港基汇资本出价2亿英镑竞购位于伦敦金融城的Milton Gate办公楼。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险资投资不动产的最初级状态,“囤楼”并不是险资投资的最佳选择,“囤楼有固定资产的比例限制,达到一定比例,就要想办法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和方式,否则,单纯业态的投资方式将大大阻碍保险资金在不动产领域的资产配置和回报收益。”

除了“囤楼”,早年间保险企业涉足房地产的另一惯用方式便是借道旗下信托公司。多年过去,这一方法仍旧被广为运用。“险资旗下一般都会有很多投资平台,信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现在它的占比已经越来越大。”资深地产研究员傅硕向《英才》记者表示。 直投模式

随着险资投资形式的成熟化,在对房地产市场有了一定的掌控力之后,保险企业开始利用自身在各地兴建地标建筑的影响力,频繁成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局的座上宾。

自2012年5月中国平安第一次以平安人寿出面拿地以来,此后的两年多里,又借平安不动产频频出击,先是参与了南京G16地块的开发,而后单独拍得了广州华美牛奶场两地块;同年12月,平安分别以26.8亿、27亿和7.8亿元的价格,联手金地竞得上海宝山宅地以及杭州余杭区两处商住地。

平安不动产是平安集团为发展不动产投资业务而设立的专业子公司。截至2014年8月,平安不动产的资产管理规模近500亿元,业务范围涵盖商业地产、旅游养老地产、工业物流地产和住宅股债权投资等。

按平安集团早前表述,平安不动产与其他开发商的区别在于其不是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为房地产开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因此,其主要的策略是借助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直接拿地开发或以投资者身份对项目投入资金获得后期盈利。

如果说从拿地阶段进入对于险企来说仍旧要求比较高,那么选择有专业优势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开发,既可获取投资收益,同时也能减少经营风险。因此,在当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养老地产开发上,中国的险资正在努力地进行实践,试图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商业地产因其稳定的收益率备受险资青睐,在养老地产上的圈地占位,被豪赌的是这一产业的未来空间。作为国民经济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的保险业,毫无疑问将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目前,已经拿到投资不动产牌照的众多险企均已开始了养老产业的试水,用时宝东的话说就是“谁先进入谁就有优势,谁就能赚钱”。

2010年1月13日,远洋地产宣布中国人寿向其股东中国中化收购了4.23亿股,一跃成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此后一度增持,被解读为人寿的养老地产蓝图开始从战略高度进入实操。此后,远洋地产与美国合作伙伴共建的首家示范养老机构椿萱茂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业,并迎来首批入住老人。

此外,在养老产业最为名声显赫的两家险企――泰康人寿与合众人寿,也已经早早开始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