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绿色建筑发展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我国于2006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试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规划设计部分) 》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运行使用部分) 》等评价技术标准体系文件,指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五年的实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 年启动修编工作。同时各类绿色建筑的标准已在陆续编制。各地也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写了更加适宜地方建筑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截至目前已有14个省市颁布实施了地方标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管理制度基本形成

2007年原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管理、申报程序、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做出规定。2008年开始,又根据标识工作实践,对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或修订,了相关评价管理文件。2009年6月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了对于具备一定绿色建筑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地区,经申请审批通过后,可以开展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截至2011 年底,我国已有江苏省、浙江省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继成立了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颁布了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三)绿色建筑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 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m2,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地区从过去的18个省区发展到28个,其中,陕西、福建、湖南、吉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云南及香港实现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零的突破,陕西和福建各达到8项,湖南7项。通过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的绿化率可以达到38% ,平均节能率达到58% ,节水率达到15.2% 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前十位的省市如图8所示。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 年获得明显的加速 [1]。

(四)通过LEED认证项目日益增多

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7日,中国大陆通过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的项目已达到200个。这表明,LEED在中国的应用,已初具规模,并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当前USGBC网站上登记的中国大陆的项目总计为850个,认证项目与注册项目的比率约为1: 4[2]。从认证项目数量上看,中国LEED认证项目的数量,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之间数量日益增多,达到年间认证量85个的规模(图10)。从认证类别来看,LEED-CI(绿色室内装修)、LEED-NC(新建筑)认证项目在全部已获认证的项目中占据主体,具体如图11所示。

(五) 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日益增多

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发展绿色建筑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针对绿色建筑的专门立法

现行的《建筑法》颁布实施时间较早,也没有任何关于绿色建筑的规定,仅在第四条规定:“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建筑活动的法律《建筑法》对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和建筑科技等工作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而是采用了“支持”、“鼓励”等的文字表述,明显缺少强制性,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作为部门规章,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法律地位较低,推动实施与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3]。

(二) 认识理念仍有局限

绿色建筑消费需求不旺,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除少数专家、研究人员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绿色建筑就是多点绿化。正因为如此, 如果让人们增加投资去接受绿色建筑, 显然会阻力重重。所以, 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就显得很重要, 只有开发商、民众、政府都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投资回报和长远利益, 绿色建筑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 激励政策相对滞后

尽管目前已经实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绿色建筑缺乏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有效的激励,很难提高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

(四) 技术选择存在误区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上还存在误区,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与产品集中应用在建筑中,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个建筑里。一些项目为绿色而绿色,堆砌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过分依赖设备与技术系统来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高水准,建筑设计中忽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难以打开局面[3]。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发展研究,2012(5):1-4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食品 概念 辨析

在食品包装袋上常常可以看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保健食品”等字样,这几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本文仅从下列方面对此进行辨析。

1.从其概念和产品具备的条件上看

(1)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以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而来的,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作为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食品。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③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及规范性标识。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化学上“有机”的概念。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由我国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④产品的包装、储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我国首先提出来的,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说法,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以“绿色”二字,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等,我国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在颜色上既有绿色的(如绿茶、深绿色蔬菜等绿色食品),有黑色的(如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绿色食品),有白色的(如燕麦、白萝卜、牛奶等绿色食品),有红色的(如西红柿、红葡萄等绿色食品),还有黄色的(如南瓜、胡萝卜、黄豆等绿色食品)。这就是说,绿色食品的颜色并非都是绿色的,即使是绿颜色的食品,若没有获得我国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也不能称为绿色食品。这里的“绿色”应是一种理念,着重强调保护环境和贴近自然。

(3)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健康允许的范围并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标准的安全、营养的食品。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偏远、封闭的地区所生产的食品不一定都是无公害食品,即就是野生的、天然食品也未必称得上无公害食品。是否为无公害食品,关键是其食品的生产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标,食品是否经过相关机构认证。

(4)纯天然食品纯天然食品是指自然生长,未经人工培植的食品。一些人极易相信天然食品,其实许多天然植物都多少带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况且可能由于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气及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害成分会残留在植物的体内。另外,天然植物在种植、收获、储存、制作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也难以保证它的食用安全性。许多纯天然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生物碱、农药残留、天然植物自生杀虫剂。经检测,茴香、肉桂、丁香、花椒、咖啡、芥末、桃、梨、杏等食品中都含有天然杀虫剂,有些还可能是致癌物。况且,目前我国并无纯天然食品的认证标准,纯天然食品并不能等同于绿色食品,媒体上宣传的“纯天然食品”说穿了只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

(5)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除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给人体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特定的色、香、味、形外,还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并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又不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一个食品种类。因此,保健食品既不同于一般食品,也与药物有所区别。保健食品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必须经动物或人群功能学评价,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功能。②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要时需对产品进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确保产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③配方和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④标签、产品说明书及广告应真实,应符合《保健食品标识规定》的要求,不得宣传疗效。这就是说,药品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而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是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一个人生病后还是要吃药的,仅食用保健食品是不起作用的。

2.从其产生的背景来看

有机食品在国际上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由发达国家在出现农副产品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及环保主义运动推动下产生的。而我国则是在政府倡导和推动下,并于1994年成立了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从2006.4.1起正式实施;绿色食品是由我国农业部针对食品污染问题提出,于1990年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其初衷是为国民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并在1993年《绿色食品标准管理办法》;无公害食品是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结合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放心菜”、“放心肉”工程进行的,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纯天然食品是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影响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便私自在其食品包装上印着“天然”、“纯天然”等字样,这其实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行为;保健食品的产生是社会进步及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显著标志,我国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保健食品标识和标签的管理条例》、《保健食品卫生标准》、《保健食品评审标准》、《食品安全和管理评估程序》,1997年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评审程序和功能检测方法》,这标志着我国保健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从产品质量标准来看

有机食品因国家不同,认证机构不同,其标准不尽相同。如美国于2000年公布了有机食品的新标准,日本于2001年公布了有机食品法,我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也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有机食品的标准具有国际性,其产品需要有三年的过渡期;绿色食品的标准由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制定,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和农药等,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相似;AA级绿色食品则对应和接轨及等同的是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的行业标准,产品也要有三年过渡期;无公害食品在我国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的一类食品。纯天然食品在我国目前并无其相关的认证标准。我国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只有22种,即: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利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治疗作用。凡是超过上述22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

4.从认证机构及认证方法来看

有机食品标志的认证机构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我国的认证机构是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在认证方法上以实地检查为主,检测认证为辅,重点是农事操作的真实记录和生产资料购买及应用记录等,产品证书有效期为1年;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证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以检查认证和检测认证并重的原则,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在环境技术条件评价方法上,采用调查评价与检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方法与有机食品的认证方法相同。产品证书有效期为3年;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是我国各省、市级政府的相关认证机构,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方法与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方法相同;纯天然食品在我国目前没有认证机构;保健食品则是由我国卫生部对其实行审批制度。

5.从其产品标志来看

有机食品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认证机构是不同的,但在我国却有统一的标志(图1),有机食品的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我们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呵护,人与大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绿色食品在我国也有统一标志(图2),由特定图形表示,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和蓓蕾组成,并有绿色食品字样,产品外包装上还应有激光防伪标贴;无公害食品我国也有统一标志(图3),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纯天然食品目前在我国无统一标志;保健食品在我国有统一的标志(图4),其专用标志是上下两部分椭圆形类似草帽状的弧线中夹着一个圆球的图案,意为对人体的保护。图案连同下方“保健食品”四个字以及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均为天蓝色。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营养成分表、保健功能、配料表、食用方法、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厂名和厂址必须与卫生部签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内容相一致。

总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都是属于安全性食品,有机食品是质量最高的食品,它对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销售以国际市场为主;绿色食品是次于有机食品而优于无公害食品的过渡性食品,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无公害食品则是绿色食品在发展初级阶段的食品,在国内以大众化消费为主;保健食品是既不同于普通食品又不同于一般药品的一类特殊食品;纯天然食品既不是有机食品,也不等同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1]张先云,张艳芳.绿色食品摭谈.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2期.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3

2001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三绿工程”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绿色消费影响广泛,深入人心。老百姓购买食品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从价格优先向价格与**全并重方向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有些企业自筹资金购买检测设备;各级政府机关都从执政为民高度,把食品**全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形成了推动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舆论监督氛围。二是绿色市场发展迅速,把关作用增强。主要表现在加强硬件建设,实现设施设备现代化,购物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建立索证、索票、检测、认定、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有的还建立了业户档案,加强了市场把关。三是绿色通道的数量不断增加,流通效率得到提高。**市已开辟8条绿色通道。其中,跨省通道2条、省内通道3条、市级通道3条。四是食品**全总体状况逐步好转。据市三绿办对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2002年平均为93.5%,2004年达到98.3%。五是创建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目前我们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了26个,无公害农产品已经到了50个,绿色食品到了11个,**徽省名牌农产品到了20余个。六是建立起了三层检验机制,这三级检验就是企业检验,第二层就是社会检验,第三层就是权威检验;七是开展了“放心豆腐”生产的专项整治。

三绿工程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地区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实施三绿工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三绿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2005年**市将在三绿工程方面重点作这么几件事: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食品**全为目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行基地、检测、索证、索票、检测、认定、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反弹琵琶”的思路,从提倡绿色消费抓起,积极培育绿色市场,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引导绿色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思路:一是“反弹琵琶”,从消费抓起,通过引导消费者增强食品**全意识,并在市场提供简单易行的食品检测手段,使污染超标的食品无法销售,从而引导生产;二是实行全程卫生质量控制,运用法制、经济、行政手段,在每个环节都建立食品**全保障体系;三是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先以抓好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等卫生质量为重点,再逐步扩大到所有食品。

(三)工作重点:总体上是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全法制保障、技术支撑、政策扶持、社会信用、组织保障和舆论监督六大体系。具体目标:一是通过宣传和政策引导,使政府、企业、消费者增强食品**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确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科学消费模式。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市场,严把市场关,尽快形成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三是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使进入绿色通道的食品都能符合卫生质量标准要求,鲜活食品运输采取保鲜措施,公路运输的白条肉实行吊挂、封闭运输,冷却肉实行冷链运输,面向社会的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得到较大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强化政府对三绿工程的领导。五是根据国家已经颁布的《绿色批发市场标准》、《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和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及实施规则,加大培育创建绿色市场力度,加强硬件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六是继续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的建设。05年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真正成为**市农副产品供应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继续抓好“放心豆腐”生产基地建设,2005年力争建成1—2家豆制品集中生产基地,使基地日产黄豆原料18万吨(约占市民日消费量的50%)。七是继续强化市场检测体系建设。一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农副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二是进一步完善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检测的时效性和扩大检测面,争取检测面达到60%以上;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建立蔬菜市场农残检测点,加强企业自检和自律。八是继续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一是结合三绿工程宣传月,积极做好蔬菜、肉食品、酒的畅销品牌推荐工作;二是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并争取05年**市在食品质量最高层次---有机食品上有所突破;三是继续开展“绿色餐饮消费工程”活动,扩大参评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市餐饮行业的一个品牌工程;四是大力推进周谷堆农产品市场“放心菜”配送工程、**天恒食品有限公司“徽商放心肉”连锁店等一批流通领域食品放心工程龙头品牌的建设;五是大力推进“放心豆腐”建设,争创“放心豆腐”品牌。九是继续加强三绿工程法规制度的建设。一是加大推进已经出台的市政府各项法律法规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等的实施力度;二是争取尽快出台《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实施细则》;三是鉴于商务部等部门即将联合颁布出台《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此,我们也将结合我市实际,拟订《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确立法制依据,从而使我市的流通行业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十是推进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在05年在已完成的供需双方申报基础上实现其对接,实施试点方案,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建立供需双方信用档案,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最终实现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信息网络化流通模式,提高食品质量**全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十一是进一步深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肉品市场准入制度,扩大肉品监管范围,提高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开展肉品检验,促进定点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工作再上台阶;做好定点屠宰场的规划工作,合理布局,以逐步提高屠宰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档次;继续加大力度,强化生猪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基地;“三品”生产;质量安全;探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几年来,龙江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生产基地为依托,采取政府推动、科技带动、龙头拉动和基地互动的有效措施,坚持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三品”产业为目标,建基地、抓认证、拓市场、强监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4万hm2,认证绿色食品23个、有机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431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原料年产量150万t,产值30亿元。质量是食品产业发展的保证,在规模和数量增长的同时,始终把质量监管紧紧抓在手上,以“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为中心任务,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全力保障绿色食品质量,为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成立机构,健全工作体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战略部署,龙江县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单独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的常设机构——绿色食品办公室,级别为正科级,编制6人,具体负责全县“三品”产业的开发和质量安全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健全了队伍工作体系。目前,全县已拥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80余人,其中县里7人,乡镇48人,村级231人,在全县上下组建起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服务优质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队伍。

2 规范基地,统一生产标准

为了确保基地原料生产质量,从统一标准入手,着力规范产地生产。

2.1 统一技术

制定了龙江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此作为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技术标准,并统一下发到各基地,要求乡村两级必须按照规程严格组织和指导生产。

2.2 统一培训

认真制定年度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技术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县训师资、乡镇训骨干、村屯全员培训。全县每年举办各类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培训人数超过6万人次,实现了每个农户都有1~2名明白人,增加了生产的科技含量。

2.3 统一档案

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有记录、工作有档案的统一标准的要求,印发了龙江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户种植卡和生产登记薄,指导农户按年度认真填写,并要求乡村两级都要按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工作安排等分类作好记录,定期整理,统一装订,归档立卷,并录入微机,进行微机化管理。几年来,龙江县年均装订种植卡、登记薄、工作纪实、技术指导等各种资料110多卷,累计700多卷。

3 强化监管,保证产品质量

为了提升“三品”产品质量,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强化监管。

3.1 制度监管

结合生产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龙江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管理办法、投入品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责任制,六统一管理制度和十户联保制度,生资业户不经营违禁投入品承诺制度、经营投入品备案制度和外来肥源检测制度等多项监管制度和办法,并以县政府和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转发到各基地村,要求基地乡、村的绿色食品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落实、严格执行,用制度来管人,约束工作、规范基地建设。

3.2 投入品监管

在每年备春耕期间,在全县生资经营场所张贴公告,并向经营业户发放公告,公布允许经营投入品和违禁投入品的清单,提醒消费者和规范经营者;与农业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单位联合,对县乡农资市场进行2次以上的联合检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相关农业执法部门经常深入到农资市场、产地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定期执法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查处经营和使用伪冒假劣投入品、违禁投入品等问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3.3 企业监管

对已获认证的“三品”企业,由县绿办牵头,会同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环保局等部门常年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平时与年度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产品送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其产品原料与基地是否相符,生产操作与规程标准是否相符,产品认证的标识与使用是否相符,以及企业的厂区环境、卫生等内容。通过检查,严把了企业生产关和用标关,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

3.4 市场监管

通过市场巡查和建立举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县外。同时,重大节日开展市场抽查,对超市、便利店、专卖店、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进行检查,查看“三品”标识使用规范情况。对伪造、冒用、过期等不规范用标的商品,要求马上下架,限期整改,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方可允许经营,到期仍未整改和整改不了的产品,责令经销商返回给原渠道,不得继续经营,规范了“三品”质量,净化了农产品市场,强化了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了“三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4 搞好创新,探索质量追溯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5

这正是10月22日在天津召开的首届“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实践――2015绿色供应链论坛”论坛讨论的重点。论坛由天津绿色供应链服务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发展联盟联合举办。

消费端到生产的可持续影响

“我们如果一天喝两杯咖啡的话,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行为,一年要消耗掉129升咖啡, 8公斤咖啡豆和5公斤肥料,还会产生很多化学杀虫剂污染的危害”。蒋南青举例认为,“要实现可持续供应链,就要让公众了解从消费端到生产是如何影响的,在每个环节消费者如何通过购买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带动这个需求。”

根据联合利华的测算,大部分对环境的影响发生在消费者使用环境,比如,就一瓶洗发水来说,耗能最大的环节是消费者用来洗头的消费环节。如果希望把环境影响降低,企业还要通过品牌的力量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联合利华北亚地区沟通与可持续总监吴亮的建议是:“要影响消费者行为,必须容易理解和执行,同时要让消费者有意愿、设置奖励。”比如,联合利华推出补充装沐浴液,消费者购买后会得到购物券奖励重复购买,而补充装可以节省70%的塑料。

供应商的绿色认证

在会议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了“2015年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报告”,对167个开展在华供应链管理的品牌进行了识别。报告显示,一批全球领先品牌绿化采购和生产的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多数品牌仍有巨大改进空间,同时绿色供应链建设正在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更多认同。

绿色认证管理办法范文6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政策

1.起步阶段(1971年至1989年)

1945年到1970年,台湾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伴随着70年代工商业的突起以及80年代半导体科技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滞后。1984年,台湾农发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台湾农业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除了主管农、林、牧、渔、粮食等第一产业外,对于地方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宜亦有指示、监督之责。1989 年 4 月农委会与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

2.成长阶段(1990年至2001年)

1990年,农委会制定《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培育核心农民,建立农民离农年金制度。预定于1994年完成农民年金立法,以此加速农业人力新陈代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降低农民与农地的比例,扩大农场经营规模,提高农民企业经营能力。……实施直接所得补贴,分离生产政策与所得政策,籍以提高农民所得,缩短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所得差距,维护从农意愿。”同年,农委会制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1992年农委会颁布《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1996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做出区分。休闲农业区是指为供休闲农业使用的地区,主管机关对休闲农业区给予公共建设的协助及辅导。休闲农场是指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经营休闲农业的场地。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的休闲农场,须申请使用主管机关注册的休闲农场标章。主管机关对休闲农场给予协助贷款或经营管理的辅导。1999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发展办法》,采取资金补贴形式,大力发展民宿。

3.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

2002年台湾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贸自由化、国际化潮流下传统农家逐渐转型为休闲农场与民宿。2002年交通部公布《民宿管理办法》,使民宿走向程序化和正规化。2003 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成立,受农委会委托制(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业辅导、资讯传递,宣传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等工作。2005年农委会颁布实施《中国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2009年农委会制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方案》),将精致农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台湾当局重点推动的产业。《卓越方案》提出,农业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作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理念,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验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

二、台湾休闲农业代表类型与规模

1.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游憩、教育、环保、文化传承等功能。台湾休闲农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各具形态,按照其功能侧重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观光果园型:农园在第一产业基础上经过对特色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简单开发形成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特征的初级发展型态。“自1981年至1994年,台湾农委会及农林厅共同在台湾省辅导办理48个乡镇市设置完成16种观光果园,包括柑桔、杨桃、葡萄、梨、荔枝、龙眼、桃、李、莲雾、番石榴、百香果、草莓、茶及蝴蝶兰等,总面积1700公顷。”

乡村度假型:农场利用乡村的森林、山峦、溪流、草原、水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各种游憩设施,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例如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和飞牛牧场。

生态教育型:农场利用其产业资源,生动展现树木瓜果的名称种类和昆虫的蜕变成长,成为户外学堂,是培养环境伦理最好的方式。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制作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种植了多种蝴蝶所需食草和蜜源,规划建设了蝴蝶生态馆,是一座极富生态教育意义的自然教室。

农耕体验型:将城市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业余时间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这种市民农园因距离城市近,旅游资源差异性小而发展不理想,几近消失。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8月12日,台湾获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有311家,其中具有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的场家46家。台湾未取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至少还有2000多家。

2.民宿

台湾休闲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人文、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台湾民宿的创意起源于欧洲的B&B(Bed and Breakfast)式旅馆,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

21世纪台湾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由传统的耕作型向休闲型转变。加之台湾周休二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交通部观光局公布实施《民宿管理办法》,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台湾民宿函报的年营收入超过上亿元。截至2014年4月,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全台民宿业者有5064家(其中4608家已经登记,456家尚未登记)。目前,已经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496家。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代表着民宿的合格设备与友善服务,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台湾民宿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民俗、建筑特色,使得民宿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台湾民宿与乡村美景相融合,以其精致、文化、创意成为世界自主游客的最爱。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与趋势

1.主题突出 体验经营

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颁发许可登记证的休闲农场大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有异域风情主题、人文艺术主题、修学养生主题、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主题、田园乡村主题等。

当我们走入一个主题农场,正如跨入一个拥有主人品味、内涵和理想所建构的国度。从建筑外观、内部装潢到园区规划、产品设计,无不体现着农场独特的韵味芬芳。例如彰化县“魔菇部落休闲农场”,以“菇”为主题。农场除生产外,还开放“太空包生产过程”及“菇草类种植过程”供参观。体验活动方面,以“菇类制程导览”和“菇类主题DIY”两大方向为主轴,项目种类丰富。餐饮方面,充分利用农场菇类优势,开发研制了以“菇”为主角特色的菜品,有菇噜噜、杏鲍菇饼、菇菇寿喜烧、灵芝雪茸养生饮礼盒等。再如苗栗“猫头鹰生态休闲农场”,以猫头鹰为主题资源,是由一群猫头鹰爱护者共同打造的生态园区。在农场规划的“猫头鹰生态课程”中,除能藉由室内多媒体视听导览,认证猫头鹰的形体特征、生物习性等知识外,还可透过户外森林教室的走访观察及野放活动,进一步了解猫头鹰,进而体认到如何与这类保育动物相处的观念与常识。

体验经营是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核心经济模式,也是世界休闲农业产业价值的新取向。体验经营不仅可以创造出新产品,还可以创造出新服务,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体验项目丰富众多,几乎所有的休闲农场都设有体验项目和内容。可供开发体验的农业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三大类别。农业耕作文化、民俗风尚,农民物质生活、精神风貌,农村生态环境、景色风光都是游客观赏、体验的资源。台中大里“文山休闲农场”是台中第一家以“体验农业生活”为特色主题的观光果园,农场主要分为农业生活体验、自然生态探索、回忆儿时游憩、可爱动物园区、大自然创意DIY五大区块,更能藉由动手做竹筒饭、?土箜、搭牛车、灌蟋蟀、喂食小羊等活动,感受淳朴的农家风情。

2.标章认证 提升品质

在农委会的支持与辅导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规划的《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孕育而生,不但确立认证评价的架构、方法和标准,同时纳入专家评价与神秘客体验诊断,以达到专业与公正客观的标准。通过认证的休闲农场,即意味着具备“在地环境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产业与人文风貌”、“提供专门对口教育人员”等重要元素,是提供游客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认证制度的实施,对休闲农业主来说,不仅藉由认证获得评定,更可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身优缺点,采纳建议,多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对旅游者来说,藉由完整而严谨的认证制度,不仅提供选择的参考依据,而且能在有所质疑时,获得专门的申诉通道,使旅游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台湾民宿亦有“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凡是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其服务品质与设施设备水准较高,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有效期为三年。

台湾透过建构作物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吉园圃安全蔬菜、有机农业、CAS优良农产品及产销履历农产品(即运用QR code技术于产品履历追踪与认证标章),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可追溯生产供应体系,强化安全把关与推动国际接轨。CAS优良农产品是台湾为提升本土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并与进口农产品区别而推动的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标章制度。“目前,CAS验证产品类别有肉品、食米、蛋品、水产品及林产品等14个大类,计有296家业者之6053项产品获得CAS验证,年产量达70万公吨,产值超过420亿元”。

3.绿色乐活 永续发展

2010年台湾绿色旅游协会提出“游客以对环境冲击最小的旅游形态,秉持节能减排精神,享生态人文的游程体验。”绿色旅游的范畴包括:生态旅游,即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替代旅游,即让不同的旅游类型串联成为一系列的游程,增加游客与当地环境的互动性,将旅游行程导入尊重环境的概念;低碳旅游,即旅行社透过游程设计或游客自行选择旅游地、环保的交通运输、具有环保认证的住宿、吃当地饮食或有机食品等方式,达到较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绿色旅游的概念可以导入到各项活动中,如交通(步行、人力车、大众运输工具等)、住宿(绿色住宿)、饮食(当地食材)和购物(当地产品)。提倡3R的概念,即减量化(Reduce)、回收(Recycle)、重复使用(Resume),减少物质、能源的消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以台湾民宿为例。绿色民宿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顺应当地人文风俗,对环境持续关切且愿意实行节能低碳的环保措施,符合社区永续发展,以逐渐改善环境负担的能源、建材、餐饮及耗材所建造经营的民宿。台湾将规划绿色民宿的原则概括为“停、看、听”:即“停”下追逐潮流的奢华建筑,善用现地资源,就地取材,省运费,遵循生态法则;“看”自家多余空间作设施,维持旧有风格为诉求,自己动手修缮整建,符合地方文化设计;“听”专家建议节能及生态保育的方式。

四、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1.休闲农场方面

台湾休闲农场大多由传统农业转型而来,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加之难觅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使农场经营管理无法走上正轨。部分农场主经营理念有所偏颇,过分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农场资源优势与发展特色,无法与其他休憩区形成有效区分。台湾休闲农场绝大多数是独资经营,农场面积小、资金匮乏,制约了农场的规模与发展。台湾休闲农场的成功代表飞牛牧场就是台湾为数不多的由两位农场主合作经营的休闲农场,其牧场营业面积约50公顷,经营面积(含牧草种植、乳牛养殖)约120公顷。

2.民宿方面

台湾民宿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未合法登记民宿以等待合法申请为由继续经营;民宿房间数申报不实与网络照片争议问题;民宿增建、侵占国有土地问题;民宿安全、卫生、环保、消防检查困难;民宿稽查管理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金钱;民宿过度发展对于当地环境造成冲击等问题。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