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1
趋势一:社区概念成为普适模块
在过去的一年,SNS、微博成为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大热门。数据显示,2010年11月,Facebook全球独立访问用户数已经高达6.48亿,8月Twitter独立用户访问量为9600万。与此同时,中国的SNS、微博市场也如火如荼,截至2010年第四季度,QQ空间活跃用户达4.8亿,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用户数达到5000万。
移动互联网行业,社区概念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数据显示,40%左右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空间和微博。空间和微博的风靡,带来了愈来愈明晰的“即时通信异步化”的趋势。基于此判断,多个平台的手机QQ2010版都已经将QQ空间、说说整合到手机QQ主页面,方便用户查看好友动态,更贴心地与空间好友交流;而手机QQ浏览器上也加入了微博、QQ空间入口、农场牧场等登录入口,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网时便捷的与微博好友、空间好友充分互动。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明星产品陆续植入社区概念,尤其在那些未来希望实现整合品牌效应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中,社区概念已经变为普适模块。随着这些产品的普及,可以预见未来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置身于社区化网络之中,大大满足了用户参与互动的需求。
趋势二:强耦合平台化趋势明显
随着移动终端用户行为的逐渐成熟,短时间、便捷享受多种服务的整合需求开始成为主流需求。而手机本身在性能、操作上的局限性,使得服务提供商们纷纷聚焦如何提供“尽可能减少操作次数、简化上网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这种希望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一站式服务”,要求未来产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客户端软件,更是一个强耦合平台。
以手机QQ浏览器为例,用户使用其登录腾讯旗下的门户网站、QQ空间、QQ邮箱、腾讯微博的时候,手机QQ浏览器可通过导航栏提供这些产品的快速入口,并利用QQ通行证功能使得无需二次输入帐号密码;在植入异步聊天功能“QQ消息盒子”和搜搜热词后,一个强耦合平台功能尽显。
强耦合同时还意味着开放平台,为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服务。2010年,腾讯无线推出的QQ service平台,采取与手机制造商进行开放合作的方式,帮助手机厂商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差异化服务。近日,腾讯与华为合作的HiQQ手机将腾讯的十九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植入其中并统一管理,为用户带来崭新地上网体验,广受“QQ控”认可。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强耦合平台化意味着,在满足用户千差万别的需求、不断拓宽产品自身的服务范围的同时,还将客观上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趋势三:体验的“轻快好省”仍是主旋律
无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如何的变革和进步,“聚焦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可谓一条亘古不变的公理。2011年,腾讯认为体验的核心仍旧是“轻快好省”——产品轻、速度快、内容好、流量省。
当前,手机上网速度受制于网络质量、手机配置等诸多客观因素:高配置的智能机价位仍在2500元以上,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可花销在手机上的部分仍旧有较大的距离;3G网络的大面积普及,并未从本质上改善多数用户处在2G-2.75G网络的局面;在2.75G网络下手机上网理论速度仅有384K,实际网速会更低,所以移动互联网产品必需担负起提升手机上网速度的重任。
节省流量则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运营商的需求。一方面,国内手机用户上网主要采用限量包月的模式,也让手机用户对流量控制非常在意;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流量消耗和信道资源的占用,也是腾讯无线在长期思考的问题。QQ Service的推出,未来将会部分缓解相关问题和困扰。
事实上,腾讯全线移动互联网产品中,均使用节约流量和极速浏览技术,让一些性能一般的JAVA平台甚至MTK用户也可以快速、便捷体验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QQ空间、手机腾讯网等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同时,兼顾省流量。对于网络环境和终端环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本质突破的现状,行业已经形成共识,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产品必须从自身出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进行优化,尽可能的帮助用户实现“轻快好省”,给用户和产业链带来更大的价值。
趋势四:安全屏障是必备考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可兼容APPS大幅增加。最新数据显示Android market软件数量已经突破10万,苹果App Store软件数量超过30万,再加上未登录软件商店的各大智能手机平台软件,手机应用数量惊人。
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短期收益而透支整个产业的未来,让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早早开始遭遇信任危机。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关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绿色、安全性:一方面,能够贴心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安全产品将赢得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有信誉和品牌的官方产品将越来越值得用户信赖,与此同时,也会积极构筑安全屏障来为自身软件和用户利益提供充分保障。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业务 网络基础设施 移动终端能力 Web App 能力开放平台
1 前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在巨大的市场价值面前,各行业主体包括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纷纷涉足移动互联网,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期分一杯羹。业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成为各行业主体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各种类型的业务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接入为王、内容为王进入“业务为王”的时代。
随着3G网络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Web 2.0的兴起,以及用户对多方位、个性化、“碎片化时间”享受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手机游戏、阅读、即时通讯、社交、电子商务等业务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规模呈良好的增长态势。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3月在主流应用商店中,App Store有55万余款应用,Google Play有45万余款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吃穿住用行各层次的需求。友盟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累计安装量Top100的应用的活跃用户数和日启动次数均增长了5倍多,可见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使用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趋势,将形成下一代产业浪潮,那么移动业务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本文首先从本质上分析了业务的源起,结合时间和产品形态维度分析移动终端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然后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移动终端能力的发展等多角度揭示创新业务发展的推动因素,提出并分析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
2 移动互联网业务概述
2.1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源起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两个行业(电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两种核心业务(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的融合和创新[1]。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源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延伸和移植,如视频、即时聊天、电子商务、手机游戏、阅读、浏览、搜索、证券和手机电视;二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元素和属性(位置、用户信息、传感器等)形成的创新业务,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手机支付、体感游戏等,使得业务创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类业务是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三是移动业务的互联网化,如VoIP、Kik类业务。
2.2 移动终端业务的发展历程
3G网络的部署、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推动着业务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产生的时间和产品形态特征两个方面,笔者认为移动终端业务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基础业务阶段、增值业务阶段和创新业务阶段。每个阶段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都有很大的突破,各个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1)基础业务阶段
2004年以前,移动终端处在基础业务阶段,支持基本语音和短信业务,仅能满足用户的基本沟通需求。运营商是唯一的服务提供商。
(2)增值业务阶段
随着手机WAP浏览器的发展,2004年到2009年间,手机处于增值业务阶段,也是移动互联网的萌芽阶段。移动终端支持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互动与分享,典型业务包括MMS、彩铃、手机报、本地游戏和手机QQ等,满足了用户下载和简单娱乐的需求。传统互联网服务商、终端厂商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
(3)创新业务阶段
2009年至今,移动终端处于创新业务阶段。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业务在产品类别、设计和运营模式方面与移动互联网萌芽阶段均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移动互联网服务多元化发展,桌面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业务,极大地丰富了业务类型。
第二,新技术的发展如终端软、硬件配置的不断提升,满足了业务的类PC体验。
第三,应用商店模式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开发者及用户下载/安装软件的方式。
第四,各种具备移动互联网属性的业务不断出现,GPS、传感器等开始成为移动终端的标配。该阶段的典型业务包括游戏、音乐、阅读、LBS、社交、电子商务、手机证券和应用商店。
游戏、音乐、阅读、社交作为移动互联网主流业务的代表,向精细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满足用户全方位的功能和体验需求。分别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游戏从2D向3D发展,虚拟现实游戏成为可能;
2)音乐向更高音质发展,与游戏深度融合;
3)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屏幕推动阅读体验的提升;
4)社交与LBS、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
3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因素和趋势分析
国外之所以会产生很多优秀的业务,如愤怒的小鸟、Facebook,而国内的业务存在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发展瓶颈,主要是由于国外业务的开发和设计对终端能力的发挥较充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较深刻、对业务新技术的应用较普遍。下文将从技术、产业链、用户需求等角度分析影响创新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业务发展趋势。
3.1 创新业务发展的推动因素
业务发展推动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2]: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移动终端能力的发展、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参与者的活跃度和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 流量经营;智能管道;聚合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便携、及时、高隐私性等特点。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于运营商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多元化和终端多样化,数据流量正在爆发性增长。这种爆发性增长模式下,运营商应该如何做好流量经营并实施以较优的流量经营策略呢?
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1.1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特征分析
在全球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数据流量也在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用户的普及率增长,也推动了互联网业务发生了变化。
1.1.1 移动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
各互联网开放的应用入口及系统平台,适合移动护理网的应用和服务内容迅速充盈起来,且越来越多地采用免费方式向收集用户开放,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由于移动应用的不断丰富,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粘性和活跃度持续增加。
1.1.2 固定互联网业务移动化
原有扎根于固定互联网体系的业务,随着WLAN/Edge/3G等网络的建设,逐步将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带入了移动化时代,并将随着LTE等新一代网络的建设,除了将语音等传统业务等带入互联网业务行业以外,还将衍生出更多的业务模式。
1.1.3 终端与用户行为越来越主导业务发展
智能手机结合功能更强大的应用平台,推动新兴业务的不断推出。iPhone与Android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已充分说明终端用户对智能手机接受度的提升。
1.2 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相应的用户行为特征是相辅相承的。
1.2.1 终端智能化和业务接入广泛化带来用户上网行为的时间碎片化
目前地铁、公交、街道上,随处可见使用手机上网打发无聊时间的用户,上网时间的碎片化也带来网络流量模型的变化,传统的忙时规律再呈现新的曲线趋势。
1.2.2 用户对网络粘性进入新的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媒体传播、信息服务、生活娱乐等社会生活领域中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深入,产业规模不断升级,用户对网络粘性进一步提高。
1.3 数据流量发展趋势
首先,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是高速增长。各大运营商的城域数据网络早已经进入业务接入层面万兆级、骨干核心出口层面T级的水平,充分说明数据流量的增长速度。
数据流量伴随新兴的业务爆发。相较以往语音、即时通讯等业务带来的数据流量远不及视频、图片等流量带来的冲击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新兴的业务平台开发,将使数据流量的增长进入新的阶段。比如视频内业务从内容分发发展到实时的视频监控、视频教育、视频医疗等领域,用户不在满足与视频娱乐的非实时收看,也更深入到点滴的生活之中。
从数据流量发展的两大趋势看来,运营上不得不面对流量经营的问题。流量经营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对移动网络的流量进行用户级的精确管理,来实现管道的流量控制和流量的价值化。
2 数据流量价值趋势分析
数据流量价值趋势可以从网络和用户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网络方面包括流量规模、流量收入和建设成本,用户方面包括应用流量、内容流量和终端流量,从网络视角分析纯管道的价值,从用户视角分析管道增值价值,结合网络现状,最终分析得出数据流量价值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思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和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寻找流量经营的价值趋势。
3 流量经营部署策略
从网络的层面来研究流量经营部署的策略,首先需要分析网络与用户流量价值的关联性。如表1所示,注重应用与终端的发展对流量经营有“开源“的作用,会激发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注重内容资源建设对流量经营有“节流”的作用,可以降低网间成本,并为“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好基础。
作为运营商,需要基于流量和用户的深度洞察,以智能管道和聚合平台为基础,实现管道与经营的深度配合。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部署。
3.1 智能管道建设策略
积极配合四网协同发展,通过WLAN热点全覆盖、WLAN接入自有业务、APN融合等手段,改善无线网络利用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用户移动上网体验,激发用户数据流量需求。
提升网络管控能力,通过搭建PCC架构、优化城域网缓存和流控等手段,结合市场营销策略,以“疏导为主、控制为辅”,对大量占用无线资源、城域网出口的低价值流量进行管控,提高网络投资效益和用户上网体验。
完善网络感知、分析和运营能力,通过网络探针及时了解用户业务体验,通过完善全流量分析系统、部署层次化QoS,实现端到端流量经营策略的统一决策和执行能力。
3.2 内容资源建设策略
发挥视频基地优势,大力发展IDC内容资源,同时配合通过IDC+CDN建设IDC内容服务节点,实现资源灵活调度和高度共享,充分发挥内容价值,降低对外网资源的依赖。
推进业务网向SDA架构演进,逐步实现主流应用能力的开放(如流服务能力、流转码能力、位置服务能力、终端适配能力等),形成快速的用户需求响应能力和业务生成能力,提升自有业务的竞争力,在流量上实现附加价值。
大力投入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规模化内容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并积极引入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基础能力和技术储备上打好基础。
3.3 需求跟踪和引导策略
完善支撑手段,以VGOP系统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业务行为分析系统,构建用户需求的快速跟踪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数据业务计费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用户终端与增值业务发展趋势,以个性化定制应用和终端入手,优先满足移动用户综合信息类应用的需求,提升用户粘度和流量价值,逐步掌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价值。
4 流量经营的应用展望
面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持续爆发性增长,移动运营商需要争取的是建立智能化的管道运营与业务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如何协调好利用好不同的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速率更快、种类更丰富、体验更好的移动数据业务,并维护运营商的投资收益,是未来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经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
[2]陈素芳.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研究[J].设计院技术通讯,2013(3).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4
可以说,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运营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咬合乃至博弈、制造商之间的争夺更多是对产品和应用的体现,智能手机系统之间的攻城拔寨更多是对未来用户群体的抢占,而开发者之间的纠结是对各系统平台发展以及财富效应堆积的一种预判和期待。
Android、苹果两强相争,当前市场很热闹
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近日表示,在智能手机市场,Android已经领先于苹果iPhone。颇有意思的是,在施密特发表该言论的房间里充满了iPhone、iPad和Mac。听闻施密特的这句话后,在场听众突然沉寂片刻,意味着他们对施密特的言论感到怀疑。对此,施密特表示,“巨大的出货量、高性能的Android 4.0、较低的价格,以及众多手机厂商的支持。”显然,谷歌很在意Android是不是可以超越iPhone。
当初谷歌推出Android的时候,就是想在智能手机系统领域做到最大。事实上,Android一度把市场老大诺基亚Symbian挤出历史舞台,而其在超越诺基亚Symbian之后就将实现这个目标。但苹果iOS带来的虽然就是那么单一的几款产品,几乎完全封闭的系统却让iPhone、iPad获得了强大的市场机会以及庞大的利润源泉,这都是谷歌所羡慕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Android的发展变得略有些迷离,当然这种迷离更主要的是合作伙伴对谷歌而言的,其有理由为自己的未来多筹划一些依托。这也是微软芒果系统或在市场上占据第三角的有力依托。
对于谷歌而言,最终的竞争对手还是苹果。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Android发展迅速,但与苹果iOS相比,明显的劣势是还没有成为开发人员的首选平台,这不能不令谷歌尴尬。谷歌旗下Android应用商店Android Market的累计下载量达到100亿次,不过苹果应用商店现在的下载量大约在200亿次,还存在差距。来自《福布斯》的文章显示,苹果iPhone的利润有58.5%是归苹果所有,来自中国国内的代工仅仅获得1.8%的利润。而Android手机的利润率也远远比不上苹果。对于Android来说,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一个方面,同步带来的利润如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其中有一个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因为Android更在意的是市场份额和开源性,而苹果iOS是封闭的,再加上模式决定了其获得利润的机会更多一些。
高端争夺,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曾经看到一则消息称,iPhone高额利润的背后,制造者却获得非常可怜的最少利润,而更多的利润被苹果等高端链路攫取。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芯片自然也是高端价值链的最直接受益者。事实上,我们看到ARM的异军突起就是沾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光,可以说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火爆也就没有ARM今天的强势。因此,对于产业链来说,制造业的高端价值链里少不了芯片商的利益。
近日,高通正式了面向大众智能手机市场的参考设计(QRD)生态系统计划,并通过新浪、腾讯、百度、阿里云、小米等18家合作伙伴产品展示了基于QRD开发平台进行优化的创新应用。这也意味着面向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累计销量将达到40亿部左右;在中国市场,2011年第三季度,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58%,达2400万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Gartner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中档及入门级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增加9倍之多。
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加大对入门级智能手机市场的投入,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入门级智能手机的设计方面经验有限、日新月异的产品换代和技术更新增加了上市压力、硬件和软件元器件的增加加大了开发、集成、测试和批准的复杂性、成本及所需时间。将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差异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同样重要的是以最低的开发成本迅速进入市场。移动芯片市场未来的争夺将更加直接,ARM是不是可以继续领跑,要看高通、英特尔以及AMD是不是会加强在这个市场的投入。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力量不可小觑
当智能手机开始流行之后,笔者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到这个市场,并且表现出越来越强悍的融合力度,把自身本来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上运行很好包括在移动互联网起步阶段的走俏产品积极地和智能手机联系起来。当然,大家都在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是最好的途径,毕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当小米手机、阿里云、百度易、新浪微客、腾讯手机等等产品出现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场的积极态势。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5
>>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 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 简述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及其热点技术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探析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现有技术及未来发展 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 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及对策 试论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及策略 淘金移动互联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Mobicents Project. [EB/OL]. [2013-07-15]. .
[8] simpleWebrtc [EB/OL]. [2013-08-17]. https:///HenrikJoreteg/SimpleWebRTC.
[9] Webrtc.io [EB/OL]. [2013-09-11]. https:///WebRTC/Webrtc.io-client/blob/master/lib/ Webrtc.io.js.
[10] 李琳. 基于Web浏览器的P2P实时通信的安全性分析 [J]. 计算机安全, 2012,06:54-56.
[11]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EB/OL]. [2013-04-19]. http:///rfc/rfc3261.txt.
[12] RFC5245-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EB/OL]. [2012-11-17]. http:// /rfc/rfc5245/.
[13] RFC3489-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EB/OL]. [2013-06-16]. http:// /rfc/rfc3489.txt.
[14] RFC5766-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 (TURN): Relay Extensions to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EB/OL]. [2013-08-22]. http:///info/rfc5766.
[15] draft-ietf-sipcore-sip-Websocket-04 [EB/OL]. [2013-08-22]. http:///html/draft-ietf-sipcore -sip-Websocket-04.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应用这种技术,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开发,本文主要简绍移动互联网技术。
2.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声音是相对于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相对固定。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判断其概念,即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宽带IP核心技术,开放基础电信网络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和其他服务从用户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可以在这里被认为是了解手机也可以被认为是上网本,PDA、数据卡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手机,包括,其中前者是移动互联网的狭隘理解,后者是一个广义的理解移动互联网。
3.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实现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技术支持。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支持,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持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技术创新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一个重要的手段来增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粘度。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的过程中移动Web2.0技术,辅助技术移动服务实现,因为这两种技术是相对较新的,所以重点如下:
3.1 web2.0技术
WEb2.0的主流技术是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有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与联系是基于移动Web2.0技术。顾名思义,包括移动Web2.0技术建立基于Web2.0技术,移动Ajax技术:富Internet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移动Mashup技术聚合,移动部件技术支持桌面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促进用户参与定制WiKi技术。
3.2 移动业务辅助技术
为了支持新的业务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无线网络面对稀缺的资源,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与技术应用,如手机视频压缩技术、移动定位和搜索技术。
4.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支持,根据报道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谁)访问和无线广域网(WWAN)访问。WPAN主要用于家庭网络等个人区域网络应用程序,基于IEEE802.15,称为接入网公里“额外的”。其中,蓝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WPAN技术,通信距离10米,带宽是3mbit/s;其他技术,如超宽带(UWB)技术集中在高速传输距离;和无线个域网技术是专门用于低在短距离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主要用于商务和休闲和企业校园网络环境,还是太慢标准,依据IEEE802.11标准的基础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wi-fi网络,移动支持静态和庸俗。现年54岁的802.11g的覆盖率约100mbit/s的带宽。wi-fi技术成熟,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机场,酒店,学校,等等。
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首先是由英特尔提出的概念。作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新产品形式,移动互联网设备是针对消费者想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有一个4~6英寸大小,消费者可以把它放在你的口袋里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很小,但最小尺寸是7英寸显然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和今天的手机显示屏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小,不能提供最好的互联网体验:表现不佳,不兼容,不稳定的沟通等。
就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IDF上,英特尔将UMPC的概念进行了延展,将其扩展为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两个分支。英特尔正构想着一个充满各种尖端设备的计算环境,包括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英特尔亚太区超移动部门总监黄承德表示,UMPC和MID的界定不在于硬件,规格和软件,而在于应用。他表示,UMPC强调的是全功能的小型随身计算机,面向移动商务人士;移动互联网设备针对的则是一般的消费者。
5.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了两个最大的业务之一,世界上最快的发展,最大的市场潜力,最有吸引力的前景。
他们的增长率预测意料之外。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超过1500000000手机用户,互联网用户超过700000000。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超过360000000,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00000000。这段历史从未有过的现象反映出快速增长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流动性需求和信息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把事情做好。所以,移动和互联网现在看来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作,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消息、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丰富多彩的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新的。
6.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6.1 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集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特点,这不仅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但还包括许多参与者手机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为了抓住机遇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控制的用户第一次接触点为主要竞争的重点和方向,并积极开展企业的转型,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未来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终端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据美联社报道,领导者在芬兰诺基亚公司在8月29日,2007年推出了Ovi移动互联网服务,旨在全球手机用户数十亿为基础,扩大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年11月,谷歌建立了一个开放手机联盟(开放手机联盟),促进其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 Windows mobile,直接挑战微软商业许可模式。美国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与iPod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音乐手机iPhone正式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惊人的销售
6.2 产业特点的开放与协作性
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开的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开放的目标。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传统的电信产业链相比呈现不断裂变和细化特征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的整个产业链的独立控制,为了赢得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时代,产业链的企业,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双赢,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7.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和成长的趋势却非常快,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技术人员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戴静,万彭,周兰,王琳.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