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ERP;保险行业;SAP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33
The Application of ERP(SAP) in Insurance Industry
LIU Shu-ying
(China Life Insurance Limited by Share Lt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000)
【Abstract】erP (SaP) as an important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ost obvious in its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stability data strict logic, this article on erP (SaP)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ppli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erP (SaP)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make contributions through this study.
【Key words】erP; Insurance industry; SaP
0 引 言
随着技术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竞争已不仅停留于传统的产品销售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也已经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显著标志。相应的,ERP软件应运而生,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企业的广泛运用,作为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有着其独到的特色,最明显之处在于其高度的集成性、稳定性还有数据严密的逻辑性。对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保险业作为一个潜力无限的行业对于ERP(SAP)的运用也变得迫切了。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ERP(SAP)在保险行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1 ERP(SAP)的概述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基于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SAP的一整套程序是针对所有企业的一种数据和应用集成方法,它将业务和技术进步融入了一个综合性的高品位的标准系统,即商品化软件系统。SAP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它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自1972年起,其软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被数十个国家的上万家用户所验证。
2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研究意义
继电子商务的热潮过后,ERP(SAP)又再度成为各行各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ERP 中的SAP已经被80%的世界500强的企业所采用,SAP已经成为全球一流企业的管理软件的首要选择,如此优秀的ERP软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力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的普遍接受与认可。
在信息化与经济化的建设过程中,每个行业的企业客户都希望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产出,保险行业特殊的行业形势所带来的巨大的风险性对于成本-效益的产出方面的要求似乎更为严苛,因此ERP(SAP)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也显得如履薄冰,举足轻重。一般来说,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有三项,即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对于我国寿险公司来说,由于死亡率的设定基本上要依据保监会公布的生命表,所以无法获取很大的死差益,或者至少不能在目前确认未来可能产生的死差益。费差益的获取更加困难,因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不可能大幅低于设定的费用率。实际上,很多小的寿险公司由于没有规模效应,一直在背负着沉重的费差损。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在过分求大求快的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不重视盈利模式的研究,在盈利及偿付能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所以,选择合理、成功的盈利模式是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寿险公司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情况下,计算每个险种、每个区域、每个销售渠道的费差益显得很重要。所以,ERP在保险行业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成本-效益的估计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保险行业的风险程度,从而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减小损失。
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是关乎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成本的降低永远是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转轨期间的中国的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4]。
3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内容3.1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背景
在未进行行业信息化之前,保险行业为什么会诉诸于ERP(SAP)在行业中的运用?其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
首先是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因此保险行业必将在未来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5-9]。
其次,从市场体系架构来看,原保险市场较大,再保险市场很小;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监督和法规的发展速度较慢,保险中介混乱,违规现象严重,权力运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险主体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地位[5-9]。而且这种低效率的行业内体系,使得保险行业无法实时获得利润和成本的准确数据,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行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而,ERP(SAP)系统的出现也给信息的传递、交流与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此外,企业与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险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增强了对保险的选择意识,对保险行业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引入ERP(SAP)系统在确定借助行业信息化改造以应对挑战之后,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选型工作就成为了主要议题[5-9]。
3.2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项目实施
保险行业保单生命周期长,对人财物信息集成度要求高。全球保险行业的普遍选择就是针对保险行业特点的、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套件[10-12]。其中,SAP系统具有功能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适应性、价格等进行全方位的功能特点。此外,SAP系统功能触及操作层面,功能强大,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拥有科学的管理工具。财务系统实施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资金管理模块;资产系统实施资产管理模块、物料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租赁模块;人力资源系统实施人事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工资核算、时间管理、培训和和商务事件管理、招聘管理、人事发展、薪酬管理等模块。通过引入信息时代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实施会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重组,优化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IT环境,实行财务、资产、人力资源集中管理模式。由于SAP公司在国内保险行业实施经验比较少[10-12],SAP在保险行业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以及先驱性。
SAP多账套一般是多数据库实现的,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账套; 会计原则是处理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是在长期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形成的。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种会计原则[13],并不是一般会计原则,即《美国习惯称为公认会计》原则。多会计准则并行管理、可以实现同时出具多准则,如中国大陆准则、香港准则的会计月报。
财务集中管理就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集团和成员单位完善的财务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财务内部资源,防范决策风险,提高效率。通过定义规范、设置权限、授权操作等,达到集中的资金管理、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集中的内部审计管控、集中的数据分析的目标[14]。
此外,SAP R/3财会子系统提供了特殊分类帐模块,可为保险行业提供特殊的计算功能。在此模块中,一个特殊分类帐可以通过对科目的设置(如成本中心、产品等),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映科目的余额。保险企业可以对每一个分类帐进行计划、分配和货币转换处理。这些特殊分类帐也能自动根据实际业务的发生实时进行更新,满足我们对不同的报表的要求。利用上述功能模块,根据企业对保单生命周期费用分析的不同需求而进行不同的处理。在SAP系统中,各级财务人员可以将不同性质的费用,详细的分配到不同等级的保单生命周期费用类之中,同时输入费用发生至成本中心。在记帐到成本中心会计模块的同时,该费用则会从记帐到特殊目的分类帐中(其中,特殊目的的分类账是指带费用分类信息和成本中心等信息)。信息在进行费用分析以后,在特殊目的分类帐中,我们可以利用SAP所提供的便捷的报表编辑工具来定义各种所需要的费用,形成报表来进行保单生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这样就实现了从不同程度对保单进行了获利能力分析。
4 ERP(SAP)在保险行业中应用未来前景的一些建议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发现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以及保险行业面临的巨大风险,这使得ERP(SAP)在保险行业中的运用呈现出燃眉之势,本文将从下列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方面,要加强保险行业对ERP(SAP)系统的重视程度。保险行业中相关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企业运用ERP(SAP)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这项系统的实施体现在各方各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部门之间需要在统一的计划下,协调地开展工作;企业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重大调整;协调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的阻力等[10-12,15]。
另一方面,要加强保险行业的相关组织管理结构,为ERP(SAP)系统的使用奠基准备。保险企业应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成立专职项目小组,主要在于形成适合关键用户、最终用户与专项小组三层组织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的每一个功能小组的组成都是由保险企业和SAP员工共同组成,这样才更加全面完备的实施ERP(SAP)系统在保险企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正波.浅谈ERP项目实施与会计角色的转变[J].华章,2009,(05).
[2] 陈秋兰.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02).
[3] 杨从印,陈金银.企业应用ERP存在的误区与应对策略探讨[J].理论月刊,2003,(04).
[4] 胡楠.寿险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08.01.
[5] 蒋永辉.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N].上海金融报,2001-04-07
[6] 蒋永辉.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J].海南金融,2000,(07).
[7] 金融保险业_互动百科[DB/OL].hudong.co.
[8] 郭颂平.广东财险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华南金融研究,2001,(04).
[9] 袁宁.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04.01.
[10] 张宏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策略及选择[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8.
[11] 杨金萍.ERP实施七关键[J].每周电脑报,2004,(44).
[12] 杨金萍.ERP在新华人寿的应用[N].中国保险报,2005-05-11.
[13] SAP R/3系统的财务会计结构[DB/OL]. fanwen114.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2
东大保险经纪:保险中介整体落后于保险业
上海东大保险经纪公司获得五颗星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马坚面对记者,表示中介信用评级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要引起更加广泛的效应,需要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和舆论的共同推动。马坚坦言由于保险经纪的进入门槛很低,整个保险经纪的发展落后于保险业的发展,可谓是“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在整个市场不平衡的状态下,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诚信体系首先基于政府管理层制定的严格科学的政策准则,然后才是保险行业按照游戏规则去做。现在的情况是,行业本身的约束力不够。
保险经纪公司的核心是为客户进行服务,对于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马坚表示上海八十多家保险经纪公司,此次信用评级的公布对于致力于建立品牌的经纪公司是一个利好。据悉,上海东大保险经纪公司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三家保险经纪公司之一。七年间,东大保险经纪成功地为上海市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和众多中外企业进行了保险安排、保单维护及风险管理服务。作为全国性经营时间相对较长的保险经纪公司,内部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既懂保险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财产险、寿险、工程险、水险、精算等专业险种方面,具有深厚的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实,东大一直本着为客户服务的诚信态度去发展自身的”。马坚对记者强调。
在内部管理的推陈出新上,就能充分反映这一点。东大公司创新建立了几种询价制度、客户回访制度、过程化服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部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客户对东大的信任度。
电气保险经纪:当导向变成一种利益驱动
“目前保险行业最可悲的就是信用问题”。同是五星信用评级的上海电气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党明明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保险卖的本来就是一份保障,可是对这份保障都没有安全感了,还谈什么保障呢。党明明认为,虽然市场竞争惨烈,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不能够用不得已为之的借口来推托自身的责任。“诚信”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对自身道德行为规范的一个挑战。在目前的这种初级阶段,高管层的监管力度尤其重要。
据悉,上海电气保险经纪公司是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企业,公司的客户大都是集团下属企业,服务好集团的企业是电气保险经纪的宗旨,并不完全以盈利来考核。党明明认为,以她十几年在外资保险公司工作的经验判断,在目前的这个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上,如果保险经纪人没有客户资源,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对这个行业有一定认识的股东的理解和支持,那么这个经营团队就会进入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状态。目前电气保险经纪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做中国制造装备专业保险经纪的领头羊。党明明对专业中介信用评级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个行业,很多人是带着一种对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跳出来去做,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中介公司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一定要创造价值。这个市场不诚信,归根结底,还是人员的素质的问题。
”
泽安保险:中介最大的价值在服务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 险资管理 美国经验 启示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100-03
[作者简介] 姜茂生(1974 —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保险、国际投资。
一、资产配置结构合理
美国保险资产投资方式灵活,资金运用渠道广泛,主要投向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和不动产、保单贷款四个方面。在寿险资产中,债券一直是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占比在50%以上;股票占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上升,最近十年保持在近30%的水平,超越抵押贷款成为第二大投资品种;抵押贷款份额一路下滑,2002~2011年间平均占比6.7%;保单贷款和不动产投资占比不高,较长时期维持在3%和1%以下。美国寿险公司资产分为一般账户和独立账户,二者资产配置结构显著不同。2011年,一般账户股票占比2%,债券比例为72%;独立账户则与之相反,债券比重为14%,股票比重高达79%。上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账户资产管理规模大幅度上升,这是美国寿险公司股票配置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资金运用收益稳定
美国保险行业投资效率与稳定性较高,以寿险行业为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寿险资产净收益率在8%~9%区间变化,90年代大体维持在7%以上,进入20世纪,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影响收益率有所下降,在5%~6%区间波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进一步降至5%以下,2009~2011年三年平均净收益率为4.43%。虽然寿险资产投资收益从1980年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如果考虑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利率周期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目前收益率与其他国家和行业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和稳定状态。美国保险资产长期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和稳定性,原因是保险公司具有拥有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先进的投资理念,高效的投资策略、技术手段和风险控制能力,兼顾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三、投资监管制度严格
美国是对保险业严格监管的典型国家,实行以州政府为主、联邦政府协调指导的双重监管制度。联邦政府设有保险局,主要负责联邦洪水保险、农作物保险和犯罪保险等特定义务;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作为非盈利组织,也承担保险监管职能。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加强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监管协调功能不断增强,在信息交换、最低偿付能力要求、财务评价制度、技术法律援助及监管协调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国各州政府是辖区内保险监管主体,均设有保险局,依照本州保险法,行使以偿付能力和保护投保人利益为核心的保险监管权。建立了多层次投资监管制度,严格实行渠道管理和比例限制,如纽约州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在普通股、合伙股份等股权方面的投资占其可运用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20%,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不得高于20%,海外投资不得高于10%等。严格的渠道管理、比例限制和偿付能力监管,保证了美国险资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基本合理、投资收益高效稳定的基础。
除上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保险监管体制之外,美国保险业立法和最终争端解决分别由议会及司法系统负责,形成了“双重多头”监管及保险立法、司法、行政分离状态。
四、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构建适合本国险资管理发展的监管制度
美国保险监管制度遵循权力制衡的秩序,“双重多头”的严格监管方式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对保险投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借鉴其对行业规范发展和风险控制严格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和险资管理行业特点,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专业机构评估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按照“积极审慎”的监管原则,简政放权,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固化思维,坚持制度先行,适时拓展投资渠道,强化风险动态监控,推进险资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始终坚持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重点
美国保险制度从开始就重视偿付能力的监管,确保保险公司有财力兑现保险承诺,维护保险投资安全与市场稳定。目前,我国保险监管制度正在由市场行为合规性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转变,也已制定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条例,但总体而言尚未建立完备的辅助配套系统,缺乏财务状况跟踪、风险监控预警及风险处置的手段和技术,仍然处于事后“救火”的被动状态。有必要总结借鉴美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深入研究分析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险资管理实际,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尽快完善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三)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险资管理机构体系
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均通过专业化组织进行运作,一般包括保险公司内设专门投资部门、专业化资管公司和外部委托投资三种模式,提升了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能力。在险资管理行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继续依照准入条件增设险资管理专业机构,特别是支持达到标准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法人治理完善、股权结构合理的险资管理公司,进一步丰富多元化市场主体;针对险资运用渠道已基本放开,不同类别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研究设立专业化的险资管理机构,满足创新业务和另类投资的需要;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探索组建险资管理产品专业交易所,搭建险资管理机构、托管行、登记结算公司、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对接平台,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行业效率。
(四)全面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投资结构的政策引导
美国保险承保业务多半微利或亏损,能够维系长期赤字经营的原因是险资运用带来了稳定的投资收益,或者说保险业利润来源主要依靠险资管理,其中的关键是通过政策引导建立了高效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结构。我国保险业盈利来源目前仍以承保业务为主,险资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这与保险业盈利模式与发展趋势相悖,也不符合险资管理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仍需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一是在已相继放开境外投资、基础设施、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等领域的基础上,引导行业用好投资政策,实现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转变。二是尽快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积极通过业务创新和结构优化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三是逐步降低我国险资运用结构中存款比重过高的状况,有效拓展资金运用渠道调整投资结构。四是深入探索保险资金用于保单贷款、抵押贷款及金融融衍生品投资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增强险资管理的盈利能力。在有效监控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放宽保险资金贷款和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限制。
(五)妥善应对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险资管理发展的新挑战
金融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来自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公司的激烈竞争,对险资管理投资策略、技术手段、人才团队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各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设立监管论坛等方式,加强信息共享与监管协调,强化对控股公司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对我国险资管理行业而言,应对金融综合经营有两个方面需要把握:一是监管层面要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可由保监会主监管,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在资格审查、业务管控、运作监督、风险处置等方面强化综合监管能力,形成信息数据共享和风险防控互补的监管模式,确保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二是险资管理公司要牢固树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经营理念,严格管控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六)逐步完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信息化建设
美国保险监管经验表明,监管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监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监管指标的标准化科学化、监管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等多方面因素。我国保险信息化监管相对滞后,虽已建立了“三网一库”并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但现有监管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手段和监管指标也没有统一标准,智能分析功能及监管人员经验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实现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我国应借鉴美国信息化监管经验,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手段在保险监管中的作用,尽快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和集中统一的保险行业数据库,规范保险公司财务核算方法和统计指标,健全保险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提高保险业监管效率和风险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忠敏,王力主编.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DB/EB).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孙建勇主编.中国保险资产发展报告(2011)(DB/EB).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 华宝证券研究所.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2012年度报告(DB/EB). 2013年1月。
[4] 张越昕.“大资管”时代下保险资管公司的挑战和机遇[N].中国保险报,2012-10-16.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4
早在去年12月,幸福人寿便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一亿股股份(占股本的4.31%),信息显示其挂牌日期自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2月29日止,但还未到截止日期,股权转让方中国中旅便申请了项目中止。今年10月,中国中旅再度将其所持的幸福人寿股权以每股1.7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但至今仍未成功交易,由于乏人问津,挂牌很可能继续延期。
与此同时,从今年10月份开始,百年、中新、华泰等多家中小险企股权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但有意向收购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市场份额总有个先来后到,在一个市场,小企业不是探路者,它出世的时候就已经是追随者了,所以追随者只能一直追在别人后面,是永远不能当领头羊的,除非你有特长,跟超常儿童一样。”针对幸福人寿股权转让遇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如是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两度挂牌
作为幸福人寿第股东的中国中旅希望能转让其所持全部股份,彻底退出幸福人寿。
成立于2007年11月5日的幸福人寿,股东实力并不算弱。其中信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8.81%,海南万泉热带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及中经信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7.26%,此外还有奇瑞汽车(8.63%)、陕西煤业化工集团(8.03%),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7.42%)、上海中房置业(4.31%),北京世纪汇丰投资(3.62%)及大同煤矿集团(2.59%)。
此次中国中旅转让4.31%的股权,标的企业的其他原股东不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
自去年11月挂牌以来,幸福人寿一直未寻到中意的买主。今年2月17日,幸福人寿召开股东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标的企业增资的事项,要求今年4月30日前支付增资款,会上通过的增资方案基价为1.7元,高于中旅挂牌转让价1.6元/股,随后作为转让方的中国中旅于2月21日对该交易项目发出中止申请,公告称“待导致项目中止的情形消除后,再行恢复交易”。
据该交易项目的一位相关人士称,中止的因由是新的增资方案使得交易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由于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价格预期,所以就把项目撤下来了,在重新评估后将很快再次挂牌。”10月份,中国中旅以每股1.7元的价格再度将幸福人寿一亿股股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但价格变更后的幸福人寿并未在交易市场上产生较大反响,到目前仍未能成功交易。
中国中旅从幸福人寿撤出的态度似乎非常坚决,有分析人士指出,很可能是因为其想专心做主业旅游业,同时幸福人寿近年来业绩状况也不乐观,中国中旅看不到获得投资收益的希望。
转让文件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幸福人寿净亏损6.3亿元;此外年报显示,幸福人寿2010年净亏损达到4.5亿元,2009年净亏损2.44亿元,2008年则净亏损1.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幸福人寿总资产为25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但负债也十分庞大,约为254亿元。该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69亿元,折合每股净资产0.01元,与挂牌价1.7元相比,出现近170倍的溢价。
多家险企股权遭抛售
幸福人寿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遭到抛售的险企。仅10月以来就有4家保险公司股权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中除了幸福人寿还包括:10月1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华泰保险股东沈阳热电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拟转让其所持700万股股权;11月1日,东方资产正式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百年人寿1亿股股权;11月2日,中新大东方25%股权再次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保险股权转让热火朝天,直接诱发因素是行业基本面的变化。一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保险公司股权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吸引投资者,自2008年以来,保险行业新增保费较差,且出现负增长,尤其是目前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估值非常低廉,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该分析师指出,“整个行业开始反思,本应该做风险保障和抵御风险的长期储蓄产品的保险,却偏离主业,从事短期理财产品,这反映出一种行业急躁心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寿险市场持续低迷,保险公司寿险经营现状均不算理想,股东的投资回报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国中旅等一批股东选择退出保险行业。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保险业正面临痛苦的转型期,要实现可持续均衡发展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盈利模式。
但另一位保险业资深分析人士则认为,幸福人寿等中小型保险公司股权遭遇抛售和冷落并不足以反映整个保险行业的大势。“幸福人寿并不是上市公司,产权转让交易是其内部机构来处理,这种处理会因个人想法不同而出现变数和差异,而且它是在市场排名倒数的小机构,出售的股份只有4%,并不具市场代表性。”该分析人士如是说。
郝演苏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中国保险市场有将近160家保险公司,排在前十位的占据了市场近90%的份额,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其它150家所占的比重仅10%左右,加起来也无法反映整个行业的整体态势。”
对于股权转让,郝演苏则表示,股权变更不仅仅是在保险业,在金融界乃至任何领域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其中不乏有挂牌两年无人问津的企业或机构,但这并不足以说明是行业性的问题。“有时候就是小股东想要卖个好价,卖不动就放着,而买家的态度则是品牌好就趋之若鹜,品牌不好就挂着。所以如果要看行业大势和整体问题,关键还得看这个行业的大机构,尤其是排位在前20位甚至前10位的大机构。”郝演苏强调。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劣势明显,预计今后产权市场的保险股权转让将持续活跃。而幸福人寿作为中小险企的代表,近年来的业绩确实令人堪忧,2011年亏损额高达7.3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半年度净利润为亏损2.11亿元。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移动出版 广告 盈利模式
移动出版是指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后,运用先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以及传输设备进行传播,使用户能够通过各种便携式移动终端阅读相应的数字内容。近些年来,移动出版迅猛发展。纵观整个移动出版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移动出版负载了新兴业务的巨大期待。围绕这块业务,已经有多家技术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合围进行产业渗透。产业链环节不断裂变和延伸,使得移动出版产业已经不光涉及到传统出版行业。科技行业,移动运营行业包括IT行业都加入到了产业流通环节中,形成了一些领域上的交叉和空白。而众多的赢利模式就蕴藏于这些还远没有被清晰认识和开发的空白地带中,等待着被创新和拓展。广告盈利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广告盈利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国当前数字出版环境下人们的付费意识淡薄的情况。它的出现,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和心理预期,是一种尤其适合在中国推行的运作模式。
一、广告盈利模式可行性分析
满足广告盈利模式,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移动阅读器已经达到了临界质量。临界质量(criticalmass)是指知识技术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新技术就会跟裂变反应一样爆发,并剧烈扩展。只有移动阅读器达到了临界质量,用户量形成“井喷”,广告商才会考虑在通过阅读器来投放广告。这也意味着吸引巨额广告收入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当前的移动阅读器中,手机、掌上游戏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阅读器已经普及,唯独电子阅读器还处在预热阶段。要达到这一临界质量,电子阅读器只能依靠批量生产,在价格上大幅度下降,在价格上大幅度下调。总之,移动阅读器必须要像其它媒介一样获得足够的流行,如移动电话,达到临界质量,才会有企业考虑在这些设备上做广告。
第二,广告商愿意以阅读器为广告载体。多年以来广告一直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多年来,它主要的特点是伴随着媒体的传播内容来传播商业信息,广告主在投放广告之前必须考虑载体的宣传效果和广告呈现质量。对于广告主来说,阅读器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传统书报上打广告,流通率高。而作为阅读器的所有着,谁愿意把自己昂贵的阅读器到处传阅呢?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阅读器有着其特定的用户对象,且商家可以通过阅读器的用户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投放,免费了广告投放的盲目,在一定程度了也大大降低了广告投放的成本,并能提高广告的宣传力度。
第三,阅读器用户愿意接纳广告换取免费或低价的资源。在不十分影响阅读的前提下,把书里放进一些广告,再把书价往下降低一点或者完全免费,对于消费者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网络免费模式的草根人群,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广告商还可以替用户担负部分阅读器的费用。目前的移动阅读器一般造价不菲,尤其是电子阅读器。如果阅读器制造商在嵌入了广告后能够降低阅读器的售价,相信会受到不少用户的认同。一切的商业模式不外乎两大类:向用户收费,向用户免费而向广告商收费。作为阅读器用户,用部分广告换取免费或低价资源,何乐不为。
二、移动出版的广告体系及环境
与传统的书报杂志相比,阅读器里的广告在自身内容、方式和传播宣传载体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此外它要受到自身体系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约束,如图1所示。
外部环境包括载体环境和人文环境。载体环境除了包括以手机、掌上游戏机、多媒体播放器、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主的硬件载体,还包括适用于阅读器的电子书、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等软载体。人文环境则指广告的读者受众和广告提供商、阅读器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
在这个体系中,一方面,广告的特点决定了移动阅读器里面的广告必须需依附于电子报纸、电子书籍以及杂志这样的内容之上。另一方面,移动电子书报为主的内容载体并不能独立存在,它们还需要一个物理载体,即阅读器设备。因此,作为电子书内容与广告共享的平台,移动阅读器要适应阅读需要,将电子内容与嵌入的广告以较好的效果展示出来。
而人文环境中的两个群体之间,也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关系:首先,内容提供商与阅读器制造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希望能大量加载广告。反过来太多的广告影响到了读者的阅读效果,必将导致读者的厌烦,以至于拒绝订阅加载了广告的电子书内容。电子书销量不佳,商家就会减少在该媒体上的广告投入,该媒体的广告收入也会相应下降。如此一来,读者与广告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构成了一个博弈的关系。因此在加注广告时,必须先考虑读者的感受,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移动出版的广告投放策略
为了在不影响用户阅读的前提下将广告的效益扩展到最大,商家在投放广告时,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基于对移动阅读器的广告体系及环境要素分析,笔者将阅读器广告投放的策略分为了人文策略,内容策略和更新策略三种。这三种策略既相互区别又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人文策略还对另外两种策略具有反馈与指导作用,如图2。
人文策略。人文策略是现代广告最重要的策略。它强调以人为本,在坚持服务至上的同时强化人性诉求、彰显公益理念。因此这种策略更注重消费者的意见、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满足,重视买卖双方的感情交流和沟通。而广告投放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使得商家与顾客的双向互动成为可能。由于移动阅读器是一个提供双向交流的平台,用户的访问和阅读信息可以被企业记载下来,建立起相应的用户个人资料库。该资料库反映出了用户的消费偏好。商家可以根据这些用户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广告,激起用户的潜在购买欲。比如向喜欢阅读旅游书籍的客户推送打折机票信息,就能引起用户的关注。
另一方面阅读器用户也可以通过交互媒介查询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登陆相应的界面,从颜色、款式、质地,功能等各个方面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产品。这些交互信息可以被纳入市场调查的范畴,在未来决定阅读器广告的投放策略。
此外将用户进行等级划分也是人文策略的一部分。例如根据读者的个人资料或付费方式将读者分别划分为铂金会员、金卡会员、银卡会员等不同级别,再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定制不同的广告推送策略。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享有不同级别的广告,比如铂金卡会员看到的广告会少而精,且都是档次较高的商品。此外,商家还可以根绝用户的级别在广告频度、强制程度和关联程度上作出调整。
内容策略。基于移动阅读器广告投放的内容策略包括广告本身的内容、广告在电子书中出现的位置、出现的节点以及阅读流的转换。如图所示,内容策略还受到人文策略的指导。基于手持设备的电子广告利润由内容提供商和阅读器制造商共享,因此在广告的投放中,商家要权衡两者之间的投放比例与站点分布,此外还要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避免投放过多适得其反。另外在阅读器系统中投放的广告形式更为多样,除了常规性的商品、服务类广告外,也可以包括移动阅读系统的说明和帮助,或者是一些通告警示等。广告的媒介也是多样化的,除了一般图片和文字,还可以插入音频或视频。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适合在设备上阅读,否则事倍功半。
广告必须依附于读物呈现出来,因此商家在投放广告的时候,要注意选好投放的位置和节点。常见的读物节点包括封面、封底、扉页、正文、插图等,商家投放广告的节点选取要以不影响阅读为准,要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感受。例如广告遮盖了读物正文,打断了读者的阅读,会引起读者很大反感。因此广告的投放节点应该选在读物的左下、右下、底部、顶部等空白位置。
更新策略。如果说广告的内容受到人文策略影响较小的话,那么更新策略则受到人文策略的很大影响。更新策略是针对用户的反馈信息定制的,它包括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对广告关联、强制程度、出现频度以及配置进行更新和调整。因为读者的阅读状态呈现动态性,实行更新策略很有必要。
更新策略中的关联策略又可以分为与读者的关联、与内容的关联。由于读者是广告活动的支配者,可以选择关注广告与不关注广告。而广告活动又是为读者服务的,是以适应读者的需求为前提。不同的读者需求不同,广告的投放也应该有所不同。商家应该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决定向不同用户推出不同的广告;另一方面,广告内容应当与电子读物呈现的内容相配合,这样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和共鸣。例如在某介绍手机选购的文章中插入手机的广告就会吸引读者,引发其关注,若此时插入一则洗洁精的广告,传播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出现频度与强制程度也是与广告传播效果息息相关的策略。人文策略中谈到商家可以将用户人为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广告强度和关联设置。例如针对一些高端用户,可以推送一些高端产品或服务的广告,甚至对于一些特殊用户,可以完全屏蔽广告。
总而言之,根据一定的广告投放策略,可以达到最好的广告传播效果,而传播效果的强弱又直接决定了商家的广告投放意向。如果广告的投放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无论是对读者,对商家,还是对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也必将促进移动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镜镜.移动出版的发展模式及其评价[J].科技与出版,2010,(08).
[2]夏芳.广告主看好移动视频2013年投放额或达10亿元[N].证券日报,2013-01-30.
[3]徐楠.视频网站广告涨价成定局[N].北京商报,2010-07-26.
[4]陈昕.美国数字出版考察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庆诚,刘海松,刘嘉欣.基于手持阅读设备的动态广告引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
(1)深化对发展网络车险的战略意义的思考。鉴于中国网络车险销售尚处于最初级阶段的限制原因主要是保险公司对于网络车险的认识不足,要想发展网络车险首先要使保险公司深化对发展网络车险的战略意义的思考。保险公司需做好网络车险的发展规划,拟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保险公司可通过在车盟等汽车网站、会和电视广告等媒体来宣传网络车险的好处、增加人们的认知、提高网络车险的知名度。
(2)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在使人们知晓了网络车险之后,应该努力消除阻碍网络车险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人们对于网络车险的“恐惧感”。网络系统安全建设是保险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任务,特别是网上支付的安全建设,确保客户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安全性,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完善车险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使网络车险“名副其实”,避免因其他不必要的过程而增加的不安全性。
(3)共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的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保险公司各自为政,而凭借一己之力难以与电子交易支持机构展开平等对话,这使得销售端用于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的中间费用相当高,对业务量相对较少的网络销售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保险公司联合起来互通有无地共同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是保险公司涉足网络车险的尝试之路。各保险公司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遵守相关的行业基本准则,为整个系统的规范运行提供保障。
(4)加大政策制度支持。现在的电话车险已经有了相关的牌照,网络车险何时才能具有相关的“牌照”?现在网络车险的筛选仍具有很大的盲点,有关单位应尽早出台相关的法规进行规范如网络车险管理条例,保险公司开发网络销售渠道的条件及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及客户对于网购车险有法可依,从政策层面上保证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车险的安全性。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对于网络车险的监管应采取鼓励式监管,鼓励网络车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平洲,尚勇涛.汽车保险经营的精细化[J].中国金融,2005,(4).
[2]叶小义.构造价值网是车险经营创新模式的必然选择[J].保险研究,2007,(10).
[3]陈力华,杜建耀.汽车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8,(10).
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范文6
一、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后,传统保险营销渠道增长乏力,难以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银行网点人队伍也已基本达到行业上限。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业务却开始跨人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数量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增幅达810%;客户数量从816万人增长到5427万人,增幅达566%。相比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互联网保险起步虽晚,但增速迅猛。
日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主要以保险公司白建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第三方中介平台和专门的网络保险公司等经营模式为主。其中,以保险公司白建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等在近两年表现尤为突出。各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保险公司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和牌照优势,电商平台具有流量优势等。在互联网发展的渗透作用下,各个平台之间也开始逐步开展合作,融合各自优势,分销、代销渠道快速增长,并提供了电话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多种快速支付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为投保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之所以能在近几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与保险业特殊的业务产品以及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更多的只是集中体现了由传统的业务渠道向互联网业务渠道的营销方式的转变。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二、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优势
相比传统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集中体现在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服务上。客户信息、产品业务需求等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更强,从而推动对日标客户群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和组合,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互联网保险更是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限于营销环节,在理赔服务等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2.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劣势
互联网保险改变了业务员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和交易的方式,在流程和程序上存在着很多相对不够人性化的地方,对于客户的问题也不能直接和形象的给出解释,对于新产品的营销来说有一定影响。此外,互联网保险同样面临一些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共性问题,比如支付安全、客户隐私信息保护等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3.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机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保险已具备相当规模。随着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保险仍是各方关注和未来加大投入的重点。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落实,网络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网络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也将继续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潜在客户群。日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由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移动及企业终端安全组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为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4.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威胁
国外保险业的大公司大举进入和国内新晋公司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产业竞争。国外公司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新晋公司则在优惠费率等方面力度更大,对市场的分割均有一定的冲击。此外,未来互联网的未知变革对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影响,如去年由“打的”引发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线下支付市场争夺战即是对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
三、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综合上述分析,有关发展建议如下:
1.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市场抢夺已趋于稳定。投保客户对“价格优惠”、“活动赠品”等商家策略逐渐不敏感,而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能力等越来越注重。
2.强化产品创新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支撑使得个性化产品成为可能,也使过去无法满足的保险需求成为可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产品需求挖掘和产品设计创新是互联网保险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