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政 存款 建议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范围界定不清。一是资金范围不明确、不具体。人民银行对财政存款缴存的资金范围只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中》(银发[1998]118号),指出“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存款和发行国债款项等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对资金范围界定的比较笼统,未进一步明确地方金库存款都包括那些资金。之后,再无文件对资金范围进行界定或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基层人行在 执行监管时,难以掌握界定依据和确定资金的真实性质,从而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对其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资金性质、来源进行甄别二是会计科目范围与金融机构会计报表不一致。人民银行总行不定期印发文件,核定金融机构缴存款范围,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依据文件审查、考核、办理缴存款业务。但是,由于金融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业务的推陈出新,会计科目的更换也较为频繁。当人民银行收到金融机构报送会计科目变更信息后再印发文件,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收到文件就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人民银行核定的缴存款范围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划缴财政性存款会计处理手续亟待规范。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人总行在《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会计处理手续》中,仅对一般性存款的会计处理手续进行了规范,对于财政性存款仅在第五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存款的缴存款范围调整后,其划缴方式仍采取现行做法不变。”此后,人民银行未印发任何规范存款准备金会计核算手续的文件。
(三)占压财政性存款处罚依据不足,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管理处于两难境地。目前,基层央行对占压、迟缴、少缴财政存款的处罚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是人民银行总行在1984年以(84)银发字(70)号文明确了处罚标准,即欠缴行为处以“罚息率为日万分之二”的罚息,迟缴行为处以“日万分之四”的罚息。而在以后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和利率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性缴存款的违规行为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1985年1月1日试行)和《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85]银发字第281号)中对欠缴、迟缴财政存款行为规定的处罚标准分别为“按欠缴金额每天万分之二计收罚款”和“根据迟缴或少缴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1998年准备金制度改革后,对金融机构占压、迟缴、欠缴财政存款行为,没有做制度性约束。因而人民银行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举步艰难。
三是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对金融机构占压财政性存款的处罚予以了明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2条规定﹕“金融机构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规定人民银行可以对违规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进行处罚。但是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银监局的分设,这一法规已不适合人民银行现行管理的职责权限。
转贴于
(四)基层人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监督效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部门负责交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营业部门负责办理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即使发现问题也只做一般性处理 。上级行对会计部门检查只明确了账户管理、反洗钱等职能,这样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各部门间横向分散,而且,基层人民银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的监督管理,仅限于审核金融机构会计报表科目反映的财政性存款是否全部缴存,对金融机构迟缴、漏缴和转移财政存款很难形成有效监督。
(五)“法律条文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等行为进行检查监督,而是否有权对金融机构的其它财政性存款及缴存行为进行检查监督未作任何规定。至此,对金融机构国库以外吸收的财政资金的检查监督,因法律规定之盲区而无法正式开展,导致对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监督检查工作裹足不前,更为财政性存款的核算管理难上加难。
二、加强财政性缴存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规范财政性存款会计核算手续。现行财政性存款会计核算手续已不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缴存财政存款会计处理手续,制定并完善财政性缴存业务的实施细则,人民银行应把财政性缴存款的具体核定原则、划缴方式及相关处罚规定编入实施细则中, 以便做到严格规定办理缴存业务, 杜绝此项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
(二)修订和完善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政策依据。明确界定资金缴存范围,并对资金范围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基层行业务人员严格掌握缴存范围并及时调整科目代号及名称,从而保证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在会计科目及名称上保持绝对一致。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2
【关键词】基层财政;存在问题;参考建议;分析研究
基层财政是我国财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运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基层财政体制受到了一定冲击。如何转换职能,在实践工作中创新管理机制,管好财、理好财,是当前基层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现阶段基层财政工作存在问题,探讨基层财政工作创新策略,为我国基层在基层财政工作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基层财政工作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基层财政工作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漏洞大。基层财政支付拨款是要经过多个部门以及多层环节的,甚至需要经过中央、省、市、县、乡等层面,由于各个层面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与沟通问题,使得基层资金使用较为分散,重点不够突出。第二,资金管理不规范。基层政府是资金管理的关键,由于基层政府体制不完善,职能交叉较多,使得基层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加强缺乏必要的监督,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无法准确评估。第三,农民增收减支不明显。我国尽管取消了农业税,按时农民自身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成本价格上涨,农民实际收入增幅不明显。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才缺乏,基层财政收入增幅大大降低。
二、基层财政工作创新策略
(一)加大基层财政来源建设
加强基层财政来源建设,这是做好基层财政工作的关键。从较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有基层乡镇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基层财政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得到解决。目前来看,我国的基层乡镇的经济主体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对于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是极为有限的,为此,基层政府可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入手。例如,通过科技进步,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扩大特色农业的发展空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另外,基层政府还可以加快本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尤其是要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于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从而保障我国基层财政来源的可靠性。
(二)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
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是近几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在我国基层逐步推广的新型基层财政管理方式。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主要指的是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财政管理体系,努力取消基层单位对于基层财政的管理,这种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在减少基层资金沉淀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努力妥善处理国家、省、县三级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同时对于相应的责任也应该做好区分。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基层财政“省管县”制度的巨大优势,支持基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强化基层财政支持力度
除了要在财政来源建设以及制度方面作出调整以外,基层部门还需要强化对于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有些基层财政经费比较紧张,基层财政收入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基层财政的上级主管部门还应该做好统一的管理,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富程度,对于基层地区的经费进行区别对待。对于确实比较落后的地区,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适量增加专项经费,加快基层乡镇职能转变,解决基层乡镇所面临的财政问题,使得基层财政更好的为基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四)健全基层财政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财政监督体系,这也是做好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为此,基层财政管理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行基层财政离任审计制。对于发现的基层财政审计问题,有关部门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严肃处理,保证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发挥纪、检、审等机构的功能与作用,做好纪、检、审等机构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合理分工以及协调合作,加强对于基层财政的有效监督。最后,强化新闻舆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单位的作用,强化基层财政管理的知名度,聚集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力量对于基层财政的监督与检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财政是财政经济的基石,我们要着眼于财政体制改革,结合实际大力发挥财政职能,加快基层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督,不断探索财政工作新思路,使基层财政管理走上良性循环之路。我国基层在基层财政工作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基层财政工作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深入研究基层财政工作管理现状,创新基层财政工作管理策略,是今后我国基层在基层财政工作管理方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吕勇刚.浅议基层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3(04).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3
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夯实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核心体现和基础。只有把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社会管理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加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1)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权责,特别要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适当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实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2)建立和完善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地方财政能力均等化,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确保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平衡不同区域间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异,从宏观层次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能力。(3)可以考虑开征物业税、改革资源税、将地方国有资本纳入财政预算等途径,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培育基层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稳定财源。(4)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强化省级政府调节地方财力分配的责任,调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结构,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及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逐步形成合理、平衡的纵向与横向财力分布格局。(5)优化公共财政资金对不同公共服务领域与项目的分配结构,重点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投入,把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基本公共卫生保健、基本社会保障方面,强化基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6)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方式,选择具有部分竞争性或部分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服务,通过委托、合同外包、许可经营、用者付费、内部市场等多种方式,构建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能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公共服务社会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就其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解决,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适应城乡关系的变化,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必须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1)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原则,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基层社会管理行政机构,通过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机构建设,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将本地农民逐步纳入到统一的市民公共服务管理和福利待遇系统之中,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与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3)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城乡社区是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理顺基层政府与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尊重城乡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4)推进社会治安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加剧,社会经济关系、利益格局迅速发生变化,社会不同群体间利益加速分化,因利益关系引发的矛盾日渐增多,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时有发生。提升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合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健康运行。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4
(一)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领导不重视决算和会计基础薄弱
各预算部门普遍存在对财政决算不够重视的问题。部门领导一般认为预算重要,而决算不重要。因为部门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财政预算获得的,部门获得的资金规模直接受预算编制质量的影响,而且预算编制的质量也可以影响部门策划谋事的能力。所以各预算部门都非常重视预算编制。而财务决算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它只是对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汇总,对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不会影响到部门的实际利益。同时,在基层部门中,由于一些高薪会计机构在地方上成立,以及基层部门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减少,导致一些高水平会计人员转职或转岗,最终导致基层部门的会计角色逐渐被一些不具备会计业务知识的人员所取代,这些人员不了解财务管理,只求通过审核拿到支票就行,不关心是否合规等问题。虽然在二零一一年,恢复了部门的会计职能,但各方面的提高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
(2)部门决算与财务管理脱节
决算报表编制应该是建立在部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准确、真实的反映部门财务状况。但由于部门的财务体系和决算报表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将部门财务数据转化为决算报表数据存在一定困难,转化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不易被发现,这就造成决算数据编制与部门财务管理脱节。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会计核算不细化。决算既要求按功能科目进行填报,又要求按经济科目进行分类,而部门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对功能科目不太重视,大多只是按经济科目进行核算,同时,部门虽按经济分类核算但与财政支出经济科目口径还有所不同,从而造成部门在填报决算时,既不能在功能科目之间准确拆分数据,又不能在经济科目上真实反映部门真实情况,影响决算质量;二是资产管理不规范。基层部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漏洞百出,部门资产账得不到及时更新,决算要求按资产账报表,而支出按现有资产发生费用,这就造成决算不能如实反映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
(3)决算工作不扎实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部门决算基础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对账不及时,对不上账。部门要进行决算就必须对账,因为这是基础和前提。然而各部门在对账时不能认真核对各科目的使用情况,只是对拨款的金额特别关注。这样往往会对不上账,给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麻烦。基层部门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基层部门的财务人员,在对财务进行核实分析时比较粗心,态度不认真,经常出现一些逻辑性和核实性错误,比如错误的使用功能科目、经济分类随意性大等。
(二)基层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不够细化和决算成果没有被利用
基层部门在经济科目使用上灵活度较高。基层部门一般采用综合预算编制,具体的支出项目和经济项目没有做细化,导致决算时具有较大空间的科目调整,从而使决算的准确性不高,真实性不强。基层部门的财政决算就是要反应这一年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和决算是部门资金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部门做预算时,应该依据上一年的决算。决算是对预算使用情况的检验,也是对预算情况的使用情况的评价。但在一些基层部门的实际财政工作中,做下一年的财政预算时,根本不参考上一年的财政决算。有些部门的预算超支了,就私自让超支的部分转到下一年的预算中。这样决算编审的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决算审核要求与目的不匹配和编审参数变化大
在基层部门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决算审核要求和目的相脱节的问题。因为设置了过多的审核参数,即使审核系统具有很强大的功能,但决算系统的准确性依然不高。上级下达编审参数的次数较多,使得基层部门和编审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基层部门会在每年年底把这一年的财政决算上报给财政部门,可是上报后,上级财政部门需要更新一些审核参数,基层部门也需要相应的更新审核参数,而随着审核参数的不断更新,部门为满足审核公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修改决算数据,最终导致决算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
(3)专款对账不及时和决算组织协调性不强
一般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上级还会不断下拨资金。基层部门为了满足考核和评比的要求,这样财政支出一有变化,就需要对决算课目进行调整。在上报时间紧和对账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账不及时的情况。我们知道一到了年底,决算工作都是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决算上报以后,决算部门只是会指出决算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对问题进行分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提高决算编审质量,加强基层部门财务管理
(一)转变观念重视决算编审工作
以往部门对决算编审不够重视,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疏忽。由于对决算编审不重视,所以决算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行为,比如故意瞒报、虚报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地影响了决算编审的质量,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基层部门要转变财政观念,对决算编审工作加以重视。明确部门的决算编报责任,明确财务人员在决算工作中的责任。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相应的部门和责任人要依法予以处罚。
(二)规范基层会计基础工作
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一些财务工作量大的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比如水利、教育等部门。这个中心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二是对基层人事管理进行规范。基层财务人员是基层会计工作的核心,要规范对基层财务人员的管理,包括选用、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层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三)做好决算基础工作
只重视决算工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做好决算基础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重点指标的执行情况,在一定考核要求和计算方法的指导下,对重点指标时时进行监控。二是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因为决算工作往往要牵涉到各科室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和支持。三是及时探讨部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四是建立合理的对账制度。部门定期要核对收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确保数据准确、决算时对上账。
(四)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
决算编制出来,不能把它搁置起来。财政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预算、执行和决算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预算执行把预算编制付诸实践,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情况,就可以形成决算。决算可以为下一年的财政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影响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所以,基层部门应该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
三、结语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5
(一)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的基层监督机构的岗位人员配置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在很多的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存在着“同班人马,两块牌子”情况,甚至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并没有建立相对的财政监督机构。缺乏专业的监督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势必会导致基层监督工作的形式化。
(二)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
目前,国内的财政监管制度的构建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监管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还无法有效完成。其中,部分监督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常出现权责不明等问题。这些制度上产生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基层财政监督部门的执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监管真空带”。
二、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
财政部应该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为指导思想,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行分门别类地加以规范。同时,将《会计法》等作为监督的重要依据,对质量监督的重点会计信息进行明确。金融企业亦是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金融企业特定规范。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监督过程中,要将监督的重点放到政府采购以及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等方向。
(二)提高内部监督工作的交流与指导
目前,在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规范,省市级财政部门应对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结合出现的监督问题,进行适当地工作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内部的监督工作会,增加基层监督人员的交流,从而使其对监督制度了解的更为深入,执行时更加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进而提高监督执行效率。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经典的执行案例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从而帮助监督管理者对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设定一定的考核目标,以此来督促基层财政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监督管理职能的达成。
(三)对专项资金加强研究,实现绩效监督
将专项资金进行类型划分,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方案。对财政部门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聘请相关的评审专家来弥补监督人员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监管人员进行专项资金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地配置适当的业务培训工作,进而更好地提高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在监督管理开展过程中,为了鼓励监管人员积极地投身到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应采取一定的绩效机制,设立明确的绩效监督标准,从而有效提高绩效监督管理质量。
(四)积极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就近就地监管
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是财政部门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双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加强基层财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组织网络,推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形成财政所长负总责,镇(街道)财政资金联络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镇(街道)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规范运行;开发系统软件,推动就地就近监管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事前管控、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机制,各个主体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一环扣着一环,从而实现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三、结束语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范文6
关键词:乡镇财政;内控建设;会计
基础工作提到提高乡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不难想到如何才能提高这一水平呢?显然我们是在加强内控建设的这一背景下来提高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的。那么什么又是内控建设呢?内控建设其实也是一种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形成具有具有规范化、系统化较为严密的体系。加强乡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形成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所在。
一、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所谓专项资金就是指用于专门的项目中的资金,不同于一般的资金。乡镇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体现在专项资金的滥用,管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严格的专项资金的监管,对于使用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说明。乡镇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督它的使用方向以及核对等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对专项资金的一种挪用、挤占、代管等现象。这无疑就是一种监管不到位而带来的严重后果。试想一下,专项资金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那么真正的专项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这是对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警示。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作为财务管理部门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基层的乡镇工作也是如此,也应当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就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账目混乱,导致财务工作很难进行交接工作。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一个基层乡镇的财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要想加强基础工作水平至少要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三)乡镇的财政收支不平衡
所谓收支不平衡,是指乡镇的收入远远低于支出,带来的便是乡镇财政的负债累累。那么造成这一想想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我觉得是乡镇机关的人员制度不合理,作为一个基层的乡镇,所需要的劳动力并不是多么庞大,在人员的任命上也不是有求必应,更不需要去养一些并没有实质作用的人,人员过多,势必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乡镇为了效仿其他乡镇的建设,而大搞盲目的乡镇建设,并没有经过可靠的分析和实地调研,这种建设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就开始盲目地动工,到最后才发现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这对乡镇的财政无疑是一种打击,这种资金的浪费是不可逆。以上几个原因都是导致财政资金过度浪费,负债累累的情况。
(四)缺乏约束机制
机制就是一种规则,起到约束作用的规则。没有规则人们很难按照一个有效的道路去实施工作,很容易走偏了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为了少走弯路,建立约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不断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五)会计人员法制意识不强
人总是自私的,大多数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那么就难免会受到利益的驱动,做出违背意志的事情,比如贪污等等问题,甚至是借自己的职权之便做出违法行为。这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法制意识。
(六)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化不够
乡镇作为一个基层的单位,他们的工作人员有些是没有收到专业的理论培训的,在这种情况下上岗位工作出现的问题的漏洞就比较大,比如他们对业务不熟悉,缺乏该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主观方面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学习就能够学会的,这是一种精神的积淀,这与自身的素质有关。发生职权滥用、贪污受贿的问题也是与自身的素质不能分开的。乡镇基层的财务从业人员的各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七)乡镇财务信息化管理落后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那么乡镇的财政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运用科技来对财务进行信息化处理,这种简便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对于整个乡镇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由于受到科技的限制或者是人员水平的限制,它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加强乡镇财政内控建设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对策
上文通过对乡镇财政内控建设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健全乡镇财务队伍建设
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缺少有才能的人员,乡镇财务队伍的建设也是如此。有些乡镇为了减少开支让一些没有经验没有能力的人员来任职,无论是从现在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这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做法。乡镇作为基层部门也要对工作人员重视,基层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有基层财政做的好,国家的财政才会做的好。那么人员的任用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乡镇应该不惜使用重金选择有能力的人来任职这一职位,这是对广大百姓的负责更是对国家的负责。现在所投入的在不久就会成倍的返还给你,要善用贤人。还要对老龄化问题和人员过多或多少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有了体制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规则,很多事情有就因此有了袭击运行的规则,管理体制的制定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员的各方面来进行制定。一个完善的财政管理机制会对乡镇财政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整个乡镇财政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还对提升整个乡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财政干部培训
培训对于乡镇的财政工作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这个血液会延伸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通过加强财政干部的理论培训,让他们的思想上有一个进步改观,首先起到带头作用,用心的思想引领者乡镇不断向前。但是这种理论培训不单单局限于干部,更应该涉及到所有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思想的交流,一个学习的机会,上上下下都要明白理论和实践应该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用党的和政府的思潮不断引领着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
(四)增加财政机构经费投入
虽然说财政就是所谓的管理资金的,但是为了保障财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财政办公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只有提供了从充足的物质保障才能更好的推动乡镇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建立乡镇财政服务平台
建立乡镇财政服务平台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的重要办法。通过建立财政服务大厅,让会计的人生价值得到有效体现,让他们在与人沟通甲流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良好的办公环境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六)加强监督,保证专款专用
钱敏提到由于监督不力,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混乱,通过不断加强监督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上级的监督作用,明确监管职责,深度追究资金的使用,防止出现专项资金滥用的现象,真正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我们不难看出,乡镇在内控建设的背景下,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有问题我们应当去解决,正确的做法是在问题中找到突破口不断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这才是乡镇财政所要追求的最终结果,也是社会对它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萍.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2]唐有标.乡镇财政的会计基础工作亟待加强[J].当代农村财经,2013.
[3]郭灵娥.关于推进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思考[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