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1

【关键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

在线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运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就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而言,在线课程教学途径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学生灵活安排自身学习时间,同时不必拘泥于短短的课程时间,对相关知识随时学习与了解的需求。但是,当前这一教学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挖掘,继而给予改善。

一、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进而不断对课程内容、讲课进度等进行随时调整。例如,在讲授财务报表的填写内容时,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疑问,就会给予必要的举例说明以及深入分析。但是,在线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视频画面,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只能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对于学生在知识接收上不能得到客观的反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就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但是,这种文字形式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总之,在线课程教学无法使教师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性以及接受程度,故而难以不断对课程加以优化与改进,从而降低在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网上课程教学枯燥、僵化

就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这可以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体现。首先,在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口述结合PPT展示为主。这种形式较为枯燥,主要以语言与文字形式呈现,缺乏立体感与灵活性,往往导致学生滋生倦怠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这种方式呈现出大众化特色,毫无个性化,也难以区分教学重点,不能满足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总之,当前单一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根据学生统考的成绩、平时的作业成绩综合表现状况以及平时的课堂纪律等。当实施在线课程教学后,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同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评价上,除了学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没有相关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措施

1.借助技术手段,尽量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以充分互动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不断优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在平台设计上加上视频互动、信息交流等相关支持软件,同时可以借鉴当前企业应用的视频会议形式,开启在线的视频教学。通过上述技术创新,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通过视频的“面对面”教学。

2.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有效避免枯燥感的产生,在相关在线课程教学中,应当从在线学习材料上着手,提升其吸引力。设置在线教学内容时,尽量避免应用篇幅较长的文本叙述形式,适应融入一些较为灵活的教学元素,如案例演示、动画设计等。即借助科学手段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其学习兴趣。此外,在设计课程时,应当突出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不同的学习环境供学生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再者,可以增设评论板块,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与评价

不管任何专业,评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最终的考试成绩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对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教师应积极开拓多种方式来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线课程教学为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首先对这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单一以及缺乏学习过程反馈与评价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与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使得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琬.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重庆电大为例[J].软件导刊,2011,10:175-176.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模块衔接 校本课程

一、前言

本轮新课程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三个方面,新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就是每位学生都要学习的化学基本知识,也是化学课程改革中基础性的体现,希望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并能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另有6个选修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新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但是课程模块设置是一种人为化的课程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优化,课程试验和实践是课程模块优化的基本途径。新化学课程打破了传统化学课程的系统性,如何在模块学习中较好地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是我们迫切要研究的问题。

校本课程学习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像力。校本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不是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们以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例如我在校本课程中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的教学过程中与《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关注营养平衡》相衔接,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资料,既加深学生对油脂、糖类、蛋白质在人生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校本课程课上作了《实验化学》模块的《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与《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化工生产中的基本问题》相衔接,在校本课程课上介绍了硫酸的工业制法。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又衔接了《纯碱的生产》,等等。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初步研究,反思了各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渗透问题。

二、案例

1.课程设计目标

本课程内容《甲烷》内容将《化学2》第三章第1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和初中化学相应模块以及《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相衔接,由选修课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包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口头讨论、制作课件、撰写论文、课内演讲等内容。锻炼学生面对实际,动手动脑、查找资料、收集素材、分析整理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将所学各模块知识相衔接,使相关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课程实施过程

校本课程《甲烷》的教学前,我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任务组(按学生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如材料发展史组、实验探究组、环境保护组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小组首先介绍“对有机物的印象”并播放一段有关有机物种类和用途的影片及家庭厨房图片,使学生感受身边的有机物的普遍性、多样性。

再由问题“哪些热点事件与甲烷有关”,学生小组展示一系列图片:“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矿难”之瓦斯爆炸事故照片、可燃冰的在手中燃烧的照片、甲烷与温室效应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营造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

再回顾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提出问题“甲烷中的氢原子是以平面正方形分布的吗”,通过学生分组模型操作,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甲烷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正四面体模型,得出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结论。并探究制作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的球棍模型,并写出结构式。通过模型操作:CH4C2H6C3H8C4H10。学生归纳烷烃的结构特征,并巩固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知识。通过在选修课上小组模型操作来巩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衔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相关内容。

三、结论

通过《甲烷》等校本衔接课的教学实施及初步分析结果使我们认为,化学教学各模块的衔接应该建立在丰富的教和学的资源基础上,而衔接教学的设计也要更贴近实际生产生活,而不能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这样学习活动环节才能顺利地进行,学生才会对探究问题更感兴趣。

第一,明确高中化学各模块的功能、区别和联系,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内容的知识编排顺序,清楚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清楚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模块衔接的教学中,要学生都能达到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不要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

第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择和组织模块衔接学习内容,注意学习需要(指学习者当前的发展水平与预期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教学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

第三,模块衔接教学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3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一切学习活动都要同过学生自己去完成、去实现。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观念。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我们要去欣赏他们,呵护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改变“三缺少”――缺少关怀,缺少理解,缺少倾听 。强调“三个词”――尊重,宽容,理解。目前在新课程逐步深化过程中,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协调。

新课程理念下要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要能够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手把手教学生写字,面对面和学生交谈。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更好地达到了的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在其中享受成功和喜悦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示范,师生互评,然后再改正不足,这一过程中和以往不同的是要先进行激励和表扬,让同学们学一学其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自主进行完善,气氛和谐,效果显著,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在平等地切磋、研讨、交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另外老师在学生讨论难以深入的情况下,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使学生主体性的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环节中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

3、要注重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这是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改,教学中自己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训练。例如作文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要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才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4、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

以全新的心态和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善于活化教材,必要的话,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活化教材,可以对教材有取有舍,对教材内容加以改造。只有善于活化教材,教学才有活力,才有创造,才有效果。另外可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掌握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5、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教学。

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持续性发展。特别是方言比较重的地方,更应加大重视力度,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意识和听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素质过硬,目前教师资格认证要求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水平能力比其他教师要高一级别,充分体现了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6、要努力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作文教学要多样化。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克服传统的作文死记硬背、训练单调、随意、枯燥的弊端。

7、在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4

一、语境化的实现

多媒体(本文主要指以电脑控制台和投影仪为主的电教室)的运用,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如在课堂上采用与课本相关的图片信息,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甚至是播放《百万支票》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原版电影的片段等,这些图片及音像资料呈现给学生真实的交际场景,对于语言输入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如发音、语调、面部表情特征等都形象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书本或冗长的语言材料生动得多。便于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入量、使语言输入内容具体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深化对语言信息的记忆痕迹。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途径。创设语境需要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材、教具、电教设备、多媒体资源和环境等)的共同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领悟语境,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3]

笔者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以讲解为主,学生就提及的重点做笔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脱离了真实的语境,使学生为了考试而学,多数学生都面临开不了口的窘境。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色彩、声音、视频图像等信息综合,图文并茂,有极其丰富的视听享受。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合一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提供了真实、贴近自然的语境,从而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怎样将语境与多媒体结合呢?首先得通过大量的图片信息和知识点的衔接将真实语言材料输入,再通过反复操练和实践运用,给学生制定具体的目标语,逐渐转化成学习者内在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下载英语本族语国家人们使用与所授单元知识点中重点词汇或短语的真实例句,播放影像资料,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经过对目标短语和句型的反复的练习,学生实际上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这些重点,还提高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5

【关键词】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实训;典型课程

一、典型课程:平面广告设计

1 《平面广告设计》的课程特点

《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讲授需采用到大量的图片,因此必须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并结合学生在图形图像实训室实际操作来进行。

2 《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2.1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图文并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应在理论内容的讲述中,穿插大量相应的经典案例图片,如国内外获奖的广告影片和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借助图片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全面感受到专业平面广告设计的真正含义。另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结构清晰,课件中的文字要精练,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阐述不必重复出现,即使要出现,也尽量浓缩,以浅显、精练的文字归纳出要点。

2.2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具有时效性

广告设计是时效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一年大大小小的广告大赛后都会涌现大量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这些最新的设计作品都代表着当下的广告界最新的概念。因此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精选便于学生理解的图片,并且力求所有图片都是当下最新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这要求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定期更新信息,认真地重新设计多媒体课件。

2.3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重课堂互动

本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一些国家的文化和广告设计的排版、字体、色彩等表现形式以及图片文字的处理手法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要带着鉴赏的眼光来看这些平面广告设计的作品,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评价它们的优劣,假设这个产品的广告主找到他们的话,又该怎样进行设计?把评价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要比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许多。

3 学生在计算机实训室里完成《平面广告设计》的课程作业

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作业也必须要运用到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不同软件之间的穿插、配合,协调使用可以使学生对各类软件的操作更加的熟练。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专业广告设计的制作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

3.1实训内容的前期准备

在《平面广告设计》这门专业必修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务必已经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学习各种图形图像处理的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并且对这些软件有了一定程度的熟练,这样才能应用到实际项目操作当中。

3.2利用广告大赛作为实训平台

本课程在中后期,让学生们在计算机实训室里以参加正规广告大赛的方式完成作业(如大学生广告节、时报金犊奖等各类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广告大赛)。让学生们知道,除了创意要独特外,还要很好地掌握各类设计软件的应用,才能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大学生进行竞技。学生们在这个集体的实训室里,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相关软件,并且真切地体验了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全过程。因此,对项目的实训教师应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精力,尽可能得辅导到每一位学生,力求让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更强地掌握平面广告设计行业不可或缺的软件应用的能力。

二、典型课程:影视广告设计

《影视广告设计》是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商品广告功能的认识,同时也是一次行之有效的去外地采风锻炼机会,更是把同学们设计水平引向更高层次的最好机会。本课程的任务可以通过摄影机、摄像等多媒体技术术手段形式表达出来,使技术语言和设计语言在同一画面中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根据课程的特征,《影视广告设计》课程目前基本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采用摄影机分组完成取景拍摄,最后在计算机实训室里把影视广告设计作品剪辑完成。

1 《影视广告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1.1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以影片播放与鉴赏为主

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采用理论结合影片播放的形式,例如,影视广告的分类部分在理论讲述的同时,可以结合观看已的影视广告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仔细对这些影片分好种类,以便于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去讲述影片分类的应用范围。这样,学生除了能更加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广告作品,从而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还能对影视广告的分镜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课堂大量观看国内外影视广告片的方式可以达到一种审美的累积,为往后的自我创作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丰富课堂的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中外影视广告设计作品的特点,我给学生播放并讲解了教学课件《中外优秀影视广告设计》。通过观看大量的国外影视广告片,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尤其对于他们平时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的国外影视广告作品,对国外创作人开阔的创作头脑和开放的文化也只是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和概念,这样的课外知识使得学生不会因为接触实物的局限而成为“井底之蛙”。

1.2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换位思考

首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备课时,对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做一次精选,如一些有关校园生活或者搞笑的影视作品,这样的影片播放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其二,把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出外拍摄的机会,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2 学生在计算机实训室里完成影视广告设计作品的后期剪辑

2.1 采用业界普遍认可的视频编辑软件

学生根据课程完成了影视镜头稿绘制和拍摄后,需要利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进行剪辑。Premiere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优秀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历经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视频编辑软件之一。学生在熟悉该软件后,可以对影视广告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影视的分镜头的安排有着更加创新的见解。

2.2 体会团体合作的精神

根据影视广告设计课程的特征,完成一个影视广告作品必须需要一个小团队,学生分小组整体完成了一套影视广告片后,就集中到计算机实训室里,集合小组成员的意见,运用Premiere这个软件来完成后期的剪辑还有配音。这样的创作过程、创作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位一体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三、重视学生独立设计与计算机制作的之间关系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衍生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发挥计算机设计的优势,为广告设计专业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影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每位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的倾向,应该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永远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就像笔和尺子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教师要引学生学会想,才会学会做,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产品,而是生命,原创更是设计的生命。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不可否认手绘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这对设计思维的开发训练十分重要。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能使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但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独立设计与计算机制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专业创作思维的能力,才是新时代本专业的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小学课程在线教学范文6

>>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 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如何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初探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研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构建“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趋向深度融合 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 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1,2012-09-05.

[4]韩锡斌,朱永海.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海啸的根源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5]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程建钢.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