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课程教学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1

摘 要:随着MOOC的发展,我国MOOC平台数量及其推出的课程日益增多,然而MOOC的课程质量如何,有待调查与考证。本文以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三大平台中的1000门课程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60门课程为调查对象,借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尤瑟夫等人的MOOC设计质量标准,并根据两两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对每门课程进行评测分析,从而确定MOOC的课程教学设计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大量MOOC的教学设计质量偏低,尤其是在学习分析以及学习社交上的设计环节比较薄弱。基于此,作者提出课程改进的有关建议:即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改善评价机制、优化用户界面、提供学习与社交工具、设计学习分析工具等。

关键词:大规模在线课程;教学设计;MOOC;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01-07

一、引言

随着MOOC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高校、企业等纷纷加入到MOOC浪潮中,关注并且参与到MOOC的发展中。从2013年10月起清华大学设立了“学堂在线”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以及网易和爱课程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也上线,吸引了无数的MOOC用户注册登录学习。随后国内出现了很多的MOOC平台,同时MOOC课程的数量也在逐日增加。MOOC资源的免费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给学习者带来了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然而,由于MOOC的课程质量标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定义,导致很多MOOC课程质量堪忧的局面。因此,本文通过考察国内MOOC教学设计的现状,较为客观的调查与评价其教学设计质量水平,以期为我国从事MOOC建设与教学的同仁提供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意见。

二、相关研究

国内外根据现有MOOC教学设计的研究来看,可以将现有研究分为教学原则、教学特点以及教学模式三种研究。

从教学原则来看,罗芳等学者从课程视频、随堂小测验、交流讨论3个方面总结了MOOC课程的特点,认为MOOC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人本主义原则、行为主义原则以及建构主义原则[1]。李曼丽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MOOC的设计原则是人本化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的综合运用[2]。Anoush Margaryan等人以梅瑞尔的五星教学法为指导原则以及专家反馈的附加原则,从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展示、应用、综合、集体知识、合作、分化、真实资源以及反馈等十个原则对MOOC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3]。

从教学特点来看,蔡成莲等学者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教育共享课程教学设计思路[4]。李秋菊等学者针对教学视频设计的要点从界面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对 xMOOCs 视频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 xMOOCs 教学视频的九个设计要点[5]。

从教学模式来看,王志军等学者指出教学目标与教学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两大关键[6]。郑勤华等学者为解决MOOC教学模式能否真正促进在线教育的变革这一问题,得出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xMOOCs 依旧是当前国内 MOOCs 的主导课程模式,现有 MOOCs 学习支持服务力度相对薄弱,教师参与是MOOCs整体交互水平提升的关键[7]。孙洪涛等学者认为MOOCs的交互状况对课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我国 MOOCs 课程教学交互水平总体偏低且严重不平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交互状况较好,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的课程比采用其他类型视频的交互水平更高; 提供丰富学习支持和评价认证方式的课程交互水平较高[8]。任友群等学者针对目前MOOCs距离个性化学习还有多远的问题,认为要实现MOOCs的大规模和个性化统一,需要在优化学习资源设计、加强学习终端自适应内容建设、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完善学习评价制度和创新自适应平台系统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9]。LE Stanley提出如何将教学模式应用于MOOC的设计与开发中的问题,借助5位有丰富的教学设计经验的博士,_定了具体的MOOC环境的教学设计问题,给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MOOC环境中应考虑的教学设计要素,包括提供学习者内容分析,理解学习管理系统的现有技术和局限性,以及教学设计师有必要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建立高效的课程教学设计[10]。

上述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的MOOC建设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此,采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尤瑟夫(Ahmed Mohamed Fahmy Yousef)[11]的MOOC教学设计质量标准对我国的MOOC课程进行评测,以分析和评价国内MOOC课程的教学设计质量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1.教学设计质量标准的选择以及指标权重确定

德国的MOOC教学设计质量标准分为教学标准层面和技术评价层面两个维度,对教学标准和技术评价方面评价具体全面。虽然该标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指导进行评价,但是由于该MOOC教学设计质量标准,着重于MOOC课程设计,能较为完整地体现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能做为课程教学设计质量的一个参照标准,本研究采用该质量标准作为检测课程教学设计的测量工具。

该教学设计指标有74个指标项,每一项的描述都很长,为了方便统计给每一个指标项进行简单的命名,例如教学设计层面下的课程组织下有9个指标,则课程组织中第一项指标是“在每节课程开始前明确设立目标”,将此指标命名为“课程组织1”,其他每项的指标命名都是如此。由于国内MOOC的实际情况,几乎所有的MOOC课程都以中文进行授课,截止日期与日历都是采用北京时间,国内无法链接到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工具;另外由于研究的局限性,无法获得关于“提供课程活动的数据”、“预测学生的表现”、“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可视化”、“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技术以识别与可视化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提供老师报告的选择”等一些后台的数据,因此去掉了这8项指标,剩下66项指标。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利用yaahp软件对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和技术评价的两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再对二级指标的教学设计、考核层面、界面设计、视频内容、学习与社交工具以及学分析进行重要性判定。重要性的判定是根据约瑟夫(Ahmed Mohamed Fahmy Yousef)在文中的对每项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平均数来判定,评判者是来98名教授与107名学习者,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因此该数据具有可靠性。

由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中,有决策目标、中间层要素以及备选方案三层,指标备选方案中“电子考核”、“用户界面”、“视频内容”中有超过9个直接影响因素 ,但是可以直接进入判断矩阵继续执行。因此根据解决办法采取在指标的重要性平均值差小于等于0.03的两项之间的重要性视为同等重要。得出MOOC教学设计标准的层次结构模型。

(2)采用教学设计指标,根据两个指标之间重要性的对比,建立判断矩阵

该教学设计标准每项指标的重要性的判定,Yousef AMF等人曾对此进行调查,利用李克特量表由1代表不重要到5代表非常重要,参加此次调查的人员是曾参加一门或多门在线课程的107名学习者和98位至少教授了一门MOOC的教授,最终得出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判定的平均数作为两两指标进行比较的依据。

由该指标体系建立了13个判断矩阵。利用yaahp软件对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和技术评价的两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根据1-9对此进行标度,如果两者同样重要,则标度为1,如表1。再对二级指标的教学设计、考核层面、界面设计、视频内容、学习与社交工具以及学习分析进行重要性判定,最后对66个指标项进行逐一判定。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实,yaahp 层次分析法软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分析工具,经过该软件的运算得出最大特征值λmax、权重向量W和一致性比率CR,如表2。从13个判断矩阵中,一致性检验指标CR都小于等于0.1,并且不小于0,就说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如果CR大于0.1,则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是不可接受的,就需要重新构建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检验。该教学设计标准每个维度中的指标权重,还进一步得出每个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

由于MOOC教学设计评价的模糊性,因此本研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MOOC教学设计标准评价模型。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首先构建MOOC教学设计评价模糊集合,根据表3,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Wi。最后,设立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隶属度,对各个评价选择等级的隶属度赋予相应的分数,即100分、60分、30分和0分。

将该模型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价,首先选择某平台的一门课程,利用AHP计算结果作为权向量,将模糊评价等级分别指定为100分、60分、30分和0分,形成MOOC教学设计质量问卷,由两名评测员进行打分。

课程评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分为有与没有,有该指标项得100分,无法体现该指标项得0分,例如“提供测验 /考试报告,让学习者了解他们表现情况”,有测验或者考试报告得100分,没有测验或者考试报告得0分。另外一种是根据程度高低来进行评分,0分表示该课程无法反映该指标项的内容;30分表示该指标在课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少于30%;60分表示该指标在课程中有较多程度的体现,反映在31%到60%;100分表示该指标在课程中很大程度上有所体现,反映在61%到100%。例如“在每节课程开始前明确设立目标”,整个课程几乎没有课前目标得0分,有课前目标但是在整个课程中占比少于30%得30分,有课前目标但是在整个课程中占比在31%到60%之间得60分,课前目标大于60%则得100分。

为了保证评分的可靠性与一致性,两名评测员共同评价6门课程(三个平台中随机抽取分布两门),针对每项指标进行讨论,比较彼此的分数,对每项指标进行评分说明,对指标项理解有误的再仔细进行修改,一直对每个指标项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完善教学设计质量的评分说明。根据子样本的6门课程中,评判一致性约是82%,基本上是66个指标中,有54个指标是达成一致的,其余的课程评价就两门评测员定期对该课程分数进行讨论审查,确保打分的一致性。数据收集结束后,由教学设计专家规定时间,两名评测员对课程一起审查,向其他评测员解释自己评测分数的理由,最后得出可靠一致的得分。

2.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在我国MOOC建设影响度较高的三大平台为样本抽取的数据库,即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其中中国大学MOOC课程总数是1289门课程,好大学在线课程总数是291门课程,学堂在线课程总数是1080门课程。在2016年5月到2016年7月统计时间内,统计正在开课的课程中,学堂在线是538门课程,中国大学MOOC是316门课程,好大学在线课程是146门,共计1000门。统计的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平台,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设机构、主讲人、课程模式、共几周、每周几小时、开课时间、结束时间。在统计的1000门课程中采取平台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课程,随机抽取60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分析,其中学堂在线课程33门(自助课程11门和随堂课程22),中国大学MOOC课程19门,好大学在线课程8门(随到随学1门和随堂课程7门)。由于在课程评测阶段,有些课程已经结课,无法访问到课程的全部信息,为了保证平台课程以及学科类别的比例,则在该课程平台的相对应的类别中抽取一门替代的课程进行分析,最终的课程数据汇总在excel中汇总编码,然后用spss软件对此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

所有课程平均一堂课程开设10周,一周平均学习时长3个小时。大部分MOOC的总体评价得分较低。对于每一个评价分数可能的分数范围是0-100分,0分表示在课程教学设计各项指标中没有任何的体现,100分表示课程教学设计质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我们发现,60个 MOOCs总体样本的平均分是42.31,见表3。从表中看出,中国大学MOOC和好大学平台的课程教学设计优于学堂在线平台的教学设计,但是总体来看,MOOC课程的教学设计质量是总体偏低的。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教学评价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两个维度上,教学评价层面的平均分为18(总分50),标准差为7.658,技术层面的平均分为23.88(总分50),标准差为4.862,具体见表4。根表4的数据显示,发现教学设计各个维度的评分都呈现了层次不齐的现象。

1.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组织层面

在教学组织层面中,“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设立目标”有超过一半的课程(31/60)没有教学目标,有11门课程仅仅只有1个课程目标,有11门整个课程中只有少部分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学目标不明确,有7门课程大部分课前是有教学目标的,课程目标较明确,见图2。所有的课程都有讨论区可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然而有29门几乎不互动。有46门课程MOOCs系统几乎没有提供指导和引导。包括目标、主题以及时间表的课程只有4门课程。有4门课程可以根据视频内容中进行记录的关键词来帮助学习者搜索相关视频。只有8门课程提供以形象化图形展示的课程进度时间表。所有课程中,没有课程是可以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并让学习者对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负责的。

(2)文化层面

在文化层面上,课程中所举的例子几乎能被所有人理解,视频课程也都考虑到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小心使用各种标志,如实物、动物及每个日常用品。这些指标大部分的课程设计标准都可以达到。没有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参与视频会议讨论的机会。

(3)电子考核

电子考核中,有21门课程在测试中没有提供学习者反馈或正确答案。有15门课程不提供测验或者考试报告,从而学习者无法了解他们的表现情况。有29门课程测试中仅仅采取一种测试方式。在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平台中有自助课程和随堂课程,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的自助课程几乎没有测试,好大学在线的随堂课程结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但是不能参加测试。另有16门课程(26.7%)不采用电子考核的方式进行测试或者没有测试。在讨论区中,有18门课程几乎没有任何没有互动。

(4)同伴考核

有47门课程没有同伴考核,在13门有同伴考核的课程中,只有1门课程为审阅人的评阅任务提供明确的指导准则和评分标准,剩下的课程是给予一些评分的指导要求,并且含糊不清,不明确,见图3。有同伴评分的功能,每个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进行审阅后,都要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才能提交测试的评分,见图4,同样同伴考核的得分也作为MOOC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2.课程技术支持

(1)用户界面层面

所有的课程都被分类以方便检索,几乎所有视频剪辑控制功能都能满足播放效果。仅有5门课程(占8.33%)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功能来帮助学习者查找不同的学习资料,其中有2门课程的搜索功能不是非常准确,经常搜索不到相应的内容。在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平台上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者ipad通过APP下载视频,但是电脑上无法下载,好大学在线平台的课程无法下载观看离线课程视频。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有帮助中心,帮助中心能较好地减少用户错误。

33门课程(占55%)没有提供幻灯片视图和教师视图,并且学习者既不能从视频中看到一个叠加的教师镜头画面,也不能从视频中同步看到学习材料与老师的解释。所有的视频都不能在幻灯片视图与教师视图间进行切换。提供视频的相关信息,如浏览次数、排名等情况中,很多课程都只有视频标题,其他相关信息都无。

(2)视频内容层面

在20门课程中,教师授课由于普通话不标准或口音重等原因导致表达不清晰。大部分课程规定授课对象是不需要有课前知识的,设计的主题内容面向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有10门课程中学习者面对这样的课程学习感觉或易或难。

情景导入和课程小结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但是有51门课程(占85%)中几乎没有情景导入(见图5),有50门课程(占83.33%)在课程的结尾没有对该视频内容进行小结(见图6)。

视频内容的文字记录可以辅助学习者在不方便看视频的状态下观看学习,也可以在学习视频后观看文字记录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仅有6门课程的大部分视频内容有视频文字记录,15门课程中只有部分ppt对视频内容进行记录。给出讲义的课程中都能同步讲义与视频。目前的视频内容分流畅、标清、高清和超清等分辨率,好大学在线有些课程无法改变课程的清晰程度,目前学习者追求高清的分辨率,标清的分辨率可以在网络不是很流畅的情况下观看。有19门课程没有用不同的颜色来突出关键信息。一半以上的课程对于视频剪辑都做得很好。视频中的文字应当设置在整个屏幕 25% - 40% 的空间内,有39门课程(65%)的视频文字设置不是很合理。

(3)学习与社交工具层面

所有的课程都有可协作讨论的工具讨论区。课程学习过程中,只有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19门)会运用电子邮件提供重要新闻和截止日期等等重要信息。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平台的重要新闻与截止日期都是在课程页面的主页上显示。在教学设计标准中,所有课程都很少有学习与社交工具。所有课程没有可以允许不同学习者学习的视频会议工具,没有提供可以获取更新的视频与讨论的订阅功能,也没有帮助不同学习者同步讨论的在线参与者列表,没有视频标注工具,没有提供包含讨论小结与推荐视频标注的“最后一分钟工具”,也没有视频平台提供“喜欢与不喜欢”的排名工具。

(4)学习分析层面

大部分自助课程和没有提供作业测试的课程(16门课程)是没有提供学习者表现报告的。所有课程没有提供帮助他们改进表现的学习者建议与反馈。所有课程也没有提供学习者用于自我反思的分析工具。

五、MOOC教学设计质量分析

通过上述的结果分析表明,我国的MOOC教学设计质量是偏低的,技术层面高于教学标准层面,在教学标准层面上课程组织、文化、电子考核以及同伴考核存在很大差异。目前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线教育课程追求个性化学习设置,然后在技术层面很少涉及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学习与社交工具和学习分析层面的功能。

1.忽视教学设计

在课程组织层面中,课前教学目标是课程活动实施方向和预期到达目标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是一门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研究的课程中,仅有7门课程(11.67%)在课前有较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授课大纲不完整,仅有4门课程(6.67%)包括目标、主题以及时间表。在所有课程MOOC系统中,虽然现在课程设计理念中都重视学生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但是几乎所有课程设计都很少注重这些因素。

在文化层面上,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都能听懂,为了避免文化冲突,所有课程举的例子要通俗易懂,使用物品标志方面也都要注意。在数据统计中发现没有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参与视频会议讨论的机会。然而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就是师生分离,从而导致不能面对面交流,因此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定时举行视频会议能促使MOOC课程进一步发展。

2.缺乏明确合理的评价方式

众所周知,评价是确保学习成果的质量的措施。评价反馈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题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另外提供学习报告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有21门课程(35%)在测试中只有选择题或者单纯论文的这种测试方式,测试方式过于单一。然而测试方式的多样性也会吸引学习者,让学习者更愿意参与到测试中。没有测试或者在测试中没有提供学习者反馈或正确答案,这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在讨论区中,有18门课程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中国大学MOOC和好大学在线平台中的部分课程,将讨论区的交流也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方式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讨论。虽然这种强制性要求会经常会有水贴出现,但是助教定时对水贴进行删除,教师参与度高,学生的交流积极性也会高,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会促进学习者的深度思考与学习。

面对MOOC课程的免费开放,大量的学习者涌入而来,一些主观性题目的即时反馈也显得很重要,因此同伴互评的评价模式也应运而生。但由于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背景,很难达到教师的评判标准,因此评价标准与指导准则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所有的互评测试中,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与指导准则。另外除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外,在互评阶段会有互评训练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互评训练中,当评价的分数与教师相似,便可以对自己以及其他学习者进行互评。当然评分结束,给分的原因以及一些提升建h的解释也很重要,最后最好有评分人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

3.技术层面

在用户界面中,课程应提供关键词搜索功能,方便学习者准备查阅不同的学习资料以及视频内容。视频的相关信息如浏览次数、排名等情况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视频内容。在课程视频播放界面,三大平台在电脑上都无法下载视频内容,不能实现随时随地观看下载的离线视频。

视频内容是MOOC中的重要元素,设计与授课对象相符合的视频内容,要求授课教师语言表达清晰,视频录制分辨率高,播放流畅。并提供与视频相关的文字记录。视频内容长度应小于20分钟,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视频的课程应该有情境导入和课程视频小结,情境导入恰当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视频小结能对这个视频课程做一个知识的梳理。

虽然在研究的所有课程中都有可协作的讨论区,但是很多讨论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协作学习、课后答疑的真正作用。虽然目前的网络课程越来越注重协作学习,但是促进学习者学习讨论的工具除了讨论区,视频会议工具、视频注释工具以及社交网络服务仍然没有涉及。

另有一些学者建议用学习分析工具监控学习过程,找出困难,探索学习模式,提供反馈和支持学习者反思学习心得,但是由于学习者数量庞大,很难提供个人反馈信息。但是在学习分析中,给学生的建议与推荐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调查中,除了提供学习成绩,并没有关于学生的建议以及对学习者学习反思的工具。

六、MOOC教学设计质量改进的相关建议

对MOOC教学设计进行评测分析,对国内在线教育的发展以及MOOC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国内三大平台的MOOC课程教学设计的质量问题,从教学设计、评估、用户界面、视频内容、学习与社交工具以及学习分析六个教学设计评测维度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1)明确设立目标:在每节课程开始前,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每个短视频设立不超过三个教学目标,促使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并设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含目标,主题以及时间表在内,让学习者能了解这门课程的大致框架。(3)视频内容关键词:设置视频内容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找到相关的视频。(4)提供以形象化图形展示的课程进度时间表。(5)考虑到MOOC课程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参与视频会议讨论的机会。

2.改善评价机制

评估是MOOC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评估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促使学习者更愿意参与测试,测试作业能使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1)无论是随堂课程还是自助课程,对课程都要有电子测试,并且给出及时的反馈以及测试报告,从而学习者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表现情况。(2)在测试过程中涉及同伴考核的测验,设计互评训练,评阅人要通过互评训练才能进入互评阶段,同时同伴考核过程中要给审阅人的评阅任务提供明确的指导准则和评分标准,促使评阅人更加客观公正地评阅其他学习者的作业。(3)每个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进行审阅后,要对评价结果做出认真的解释才能提交测试的评分,另外同伴考核的最终得分也作为MOOC课程总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3.完善用户界面的建设

(1)提供搜索功能,根据关键词就能搜索到相应的学习资料。(2)提供下载视频功能,以便用户能在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离线下载观看。(3)提供幻灯片视图和教师视图,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4)提供视频的相关信息,如浏览次数、排名等情况,这样方便学习者根据视频相关信息就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

4.提升视频内容的制作标准

视频内容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因此视频内容的质量至关重要。(1)声音清晰,普通话标准,无地方口音。(2)视频内容都要有情景导入和视频小结。(3)视频课程视频长度最好控制在5-15分钟,并提供视频文字记录。(4)视频中的文字在整个屏幕中设置应在25% - 40% 的空间内,用不同的颜色来突出重要信息。

5.提供学习与社交工具

(1)提供可以允许不同学习者学习的视频会议工具。(2)提供可以获取更新的视频与讨论的订阅功能、视频标注工具,提供包含讨论小结与推荐视频标注的“最后一分钟工具”以及 “喜欢与不喜欢”的排名工具。(3)提供帮助不同学习者同步讨论的在线参与者列表。

6.设计学习分析工具

(1)提供学习者表现报告,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知识内化程度。(2)提供学习者建议与反馈,从而帮助学习者改进自己的学习表现。(3)提供学习者用于自我反思的分析工具,从反思中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

[1]罗芳,杨长兴,刘卫国. MOOC课程教W设计研究――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J]. 软件导刊,2014(09):183-185.

[2]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6):34-41.

[3] Margaryan A, Bianco M, Littlejohn A. 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80):77-83.

[4]蔡成莲,吴春华.MOOC 与网络教育共享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119-123.

[5]李秋菊,王志军,陈丽.xMOOCs 中的教学视频设计要点: 基于案例的视频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6):95-102.

[6]王志军,陈丽,郑勤华.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 (7):25-33.

[7]郑勤华,李秋菊,陈丽.中国MOOCs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 21(6):71-79.

[8]孙洪涛, 郑勤华, 陈丽.中国 MOOCs 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 22(1):71-79.

[9]任友群,赵琳,刘名卓.MOOCs距离个性化学习还有多远――基于10门国内外MOOCs的设计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6).3-10.

[10] Stanley L 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J].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2015.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2

一、“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建设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领域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为依据,重点满足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企业、自学者四类对象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强调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联合行业、企业等优势群体,利用现代数字化营销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包含学习手册、教学课件、图片、漫画、文本等图文资源以及动画、微课教学视频、示范视频等非图文资源在内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三阶递进式课程资源和符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的专业资源。建该精品在线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和发展的营销策划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一)课程主体结构

联合深度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媒体素材、优秀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搭建课前、课中、课后开放的、可扩展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企业标准灵活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大纲、学习内容、课前课后作业、测验、任务等,通过对学生成绩和学习行为的统计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支持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使用PC端和移动端课中签到、实训、课后提交测验、任务、互动交流,问题与解答,相互评价及分享学习笔记等。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情况下,围绕数字化汽车营销与策划关键技术、方法,以产教融合实际工作项目内容为导向,设计项目情境,加强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与实践性。同时深入调研,分析行业发展状况,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营销服务一线的实际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资源搭建。

(二)建立营销策划综合实训平台

1.线上学习——基础学习模块。用于汽车营销策划知识内容的学习和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下达”明确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查看配套多媒体资源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在企业实际工作情境中的处理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在项目实施中,完成该流程的相应工作任务。此外,基础学习中还设有知识拓展内容,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核学生对于方法的运用及掌握能力。经过完整任务环节的学习,系统将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情况的选择,自动生成基础策划方案的素材,用于学生展示汇报方案PPT的制作。基础学习模块的系统化设计,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教学组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真实的企业案例,掌握市场分析目标,确定策略选择的七大核心工作任务的必备知识及关键技能。2.线上线下结合——综合实训模块。该模块用于汽车营销策划方案制作,实训学生需完成淡季促销、试乘试驾、车展等多项汽车营销策划实训任务。教师在综合实训模块,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行设计实训项目,综合实训中,学生已制作汽车营销策划方案,为任务目标分析相应的背景信息,进而完成促销目标的确定、实施计划的确定、场地布置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和任务的理解,可以做出各具特色的汽车营销策划方案。同时,综合实训模块也可结合实物沙盘配套使用,学生在完成场地布置、策划方案讨论等工作后,可利用实物沙盘进行展示,并通过系统完成策划方案录入,系统会根据策划方案的可行性给出客观评价。3.线下——方案汇报模块。该模块用于汽车营销策划方案PPT展示,要求学生对方案策划活动人员安排、活动预算等信息进行讲解,旨在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和分组学生可扫描展示汇报PPT对应的二维码获取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系统通过主观评价+客观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策划方案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三)建立营销策划技能竞赛资源模块

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引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学校连续承办多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数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技能竞赛资源模块的建立,促进汽车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共同就汽车营销策划新趋势、新方法、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使课程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工作任务,符合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

二、“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实践具体做法

(一)通过企业调研,推进校企资源融合,夯实精品课程资源基础

资源融合是校企利益共同体存在的条件,企业岗位规范、标准、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实际案例资源等是精品在线课程的综合基础和实力的重要标志。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训室等相关资源要与行业、企业最新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通过企业调研,掌握企业、行业前沿资料及技能标准,课程资源对接企业发展方向,企业融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线上精品课程学徒制合作,推进校企人员融合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双师教学,为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认定等提供课程服务,节约投资,相得益彰。使学生在线获得企业名师指点以及多方位的实践和学习体验,增加实践技能;企业员工可以在线获得完善、先进的继续教育。

(三)推进产教协同创新,主动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企业、课程教师团队围绕数字化营销关键方法、核心技术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主动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与企业、数字化营销运营商合作,面向企业营销策划创新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教学方法创新,激励教师将创新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用于人才培养。同时,重视加强未来技能研究,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开发的前瞻性。

三、课程建设成效与创新

(一)课程教学资源应用及学习效果

通过课后任务评价,任务统计分析学情,改善教学资源及教学组织模式,增强在线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宜性。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趋势和需要,调研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的营销策划知识、能力、素养提升水平;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率;企业、行业、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及满意度等指标。总结调研结果,修改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学校及企业搭建高起点、高标准、大空间的学习平台。

(二)课程教学的实践创新

第一,采用任务驱动法、营销策划沙盘软件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企业现场直连、营销策划技能竞赛等教学方法,在高仿真的环境中组织教学,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第二,利用垂直媒体、自媒体、汽车企业官方网站、新兴宣传平台等进行汽车网络推广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时下热门的营销策划手段,既达到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实现了内容的有效拓展和延伸。第三,学校教师、企业教师线上教学接力,在课程师资层面上创造条件交叉教学,合作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深入企业实践之前,线上获得企业实战指导。通过在线企业实训,对企业营销策划工作流程、标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方面初步了解,双方共同推动对学生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美萍.后疫情时代高效线上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3

[关键词]实践课程;在线教学;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50-02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多所大学率先将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1],内部分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在线实践类课程的远程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线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优势正慢慢凸显,国内外学者基于在线授课模式的相关改革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部分论文主要从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建设等技术角度进行介绍,而基于在线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制度改革措施等并无详细的研究。作为新型的实验授课模式,在线实验不是传统实验的简单网络化[2],围绕在线实践课程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应将重点落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等的各项能力上。

一、实践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发生了很大改变,电子产品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远高于老师的“苦口婆心”、“老生常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现状是学生人数多、实验老师人数少、教学班次多、实验室资源严重缺乏,实验教师和实验室设备每天连轴转。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由于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老师采用同样的方法讲授同样的内容,布置同样的试验项目任务,且任务内容以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设置,基础差的同学在有限时间内全部完成有难度,基础好的同学很快做完,觉得太简单。[3]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吸引力。

(二)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利于能力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老师所说的条条框框中,思想不活跃,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未完成的实验项目或者自己所设计的创新性课题却没有渠道和平台来解决。

问题出现的原因与不具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及开放式在线实验课程网站有关。因此,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还是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项目为主,对于难度大的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无法开展,学生在空余时间难以进行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练习,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锻炼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4]

(三)不利于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目前各高校间尚未就优质资源进行开放共享,仅宜昌地区的电力专业本专科院校就有三所,三所院校均有各自的特色实验室,却由于相隔距离较远,无法就某些课程进行委托培养。

此外,由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高电压、大电流、高温度、强电场等极端危险的环境,学生在硬件实验系统上开展实验时面临高成本、高能耗、高风险等问题[5],因此同校的不同专业间也无法共享实验室资源。而新时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非本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考虑到安全性等因素,只能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一般性了解,无法深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二、在线实践课程授课模式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在线网站,资源开放共享

目前我校所获批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教学网站上能开展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和水电站虚拟仿真实验,水电站虚拟仿真实验是以龙滩水电站为原型,水布垭电站及大岗山电厂的仿真软件也将相继开发完成。此外还将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呈现设备内部结构及真实场景动态过程,使实验过程更生动直观。

要形成以水电发电为特色、教学资源丰富的在线实验教学平台还需要整合本学科相关的专业资源,加大虚拟仿真软件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实验器件软件化、网络化。如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的在线实验平台,可加入PLC、电工电子、工业控制等仿真软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为全面,辐射面更广的电类专业实践平台,既可供学生正常学习使用,还可供师生进行科研以及各类专业竞赛时使用。

(二)科学分析学生特征及企业需求,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体需求等均不相同,在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时需分层进行。可设置普通实验和个性化实验,普通实验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实验,个性化实验更有难度,更具挑战性,学生根据自己完成情况再选择预约个性化实验。个性化实验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工程实例情景模式,从易到难,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每门实验课程设计1-2个综合设计型课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可分组讨论进行,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课件资料等,介绍实验系统设备、一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将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科学研究中,把最新的思想方法、技术手段和科技成果引进实验教学中。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 混合学习;课堂;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103-02

Blended Learning i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pplication//Yan Ku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 proposes that class teaching and online learning could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in such course lear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class; online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Hebei, China 063020

1 混合学习内涵

混合学习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是人们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对媒体适度地选择和组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

2.1 教学内容庞杂但课时不足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该课没有统一标准、材,且本身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有限课时内很难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2 实验教学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使实验设备更显不足。为克服困难,许多院校或增加实验小组人数,或使课程演变成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演示为辅的教学形式,甚至省去实验。没有了实验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2.3 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

该课现有教学或偏重理论讲授,使学生仅停留在对本学科粗浅认识上;或偏重技能层面的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技能,也难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优化促进作用。

2.4 学生能力差别显著

学生在专业、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学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最大发展。

3 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优势互补

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中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利于知识系统化,师生面对面交流能发挥情感因素作用。但师生间交流在时间、量和度上受到局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此外,课堂教学进度统一、内容一致,教师难以顾及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正好解决课堂学习中内容多课时少、实验多设备少等问题,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动作技能类教学效果不好。

总之,只有通过混合学习能实现各种学习方式互补,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4 面向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实施

设计混合学习时,需考虑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因素,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4.1 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设计

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等不同,导致对教学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存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选择倾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认知工具;提供针对多学科的案例等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2 针对不同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不同领域和层次的教学目标宜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组织合适的学习活动。

4.3 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设计

不同特点的内容有其适宜的教学策略,应针对学习内容的类型设计合适的教学媒体、方法和学习活动。

1)认知类知识分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宜采用讲授、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获得大量信息。智力技能宜采用讲授、协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习得概念与规则。认知策略可通过计划、讨论等方法来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动作技能类知识需在实践中学习。可开发虚拟实验平台,弥补实验多、学生多而设备少、教师少的不足。平台上提供实验讲义,允许学生交流协作。学生可随时多次重复实验,彻底打破时空等条件限制,尽可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类内容可通过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实现同异步讨论,再通过课堂进行总结点拨;也可上传优秀视频,让学生在声像并举的案例熏陶下端正态度,培养情感。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混合学习,既拓展了学习的应用领域,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资源与学生时间资源紧张的矛盾,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传统高校教学结构改革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5

【关键词】Sakai;远程教育;英语在线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85―06

引言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由过去的面授和远程辅导参半的形式转变为更多依赖于远程教学的形式。其中,在线课程的建设则是远程教学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一环。一些开源的学习管理系统 (LMS)如Moodle和Sakai的出现使得在线课程的开发有了坚实的平台支持。利用这些免费的开源平台,远程教育机构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二次开发。由于Moodle基于PHPMySQL+Apache架构而Sakai基于J2EE架构,所以“从技术的角度讲,它比Moodle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可复用性和安全性都更强。”[1]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最终选择利用Sakai来开发自己的第二代网络课程平台。自2007年以来,北邮网院已经基于Sakai开发了十几门完整的在线课程。本文介绍的就是其《大学英语第二册》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

一 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在线课程在开发之前首先要对其框架做整体构思,其中一环就是找到适合的理论架构,恰当的理论架构可以用来指导整个开发过程。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外语教学课程,所以在开发过程中结合了相关的课程设计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分述如下。

1 相关的课程设计理论

我们在开发在线课程的初始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使课程适合学生的自学,真正摆脱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其实,教学设计模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争论。不过,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目前则又出现了颇为流行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明显是要融合前两种模式的优势。这种双主教学设计模式使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的教学分支[2]。可见,在线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有学者指出“大多数教学系统都忽略了学习者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方面的差异” [3]。这种“无差异教学”的模式难以照顾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初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做一个综合分析。学习风格指的是学习者在获得和处理信息时具有的特点、优势和喜好[4]。如果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着严重的分歧,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5]。本课程采用了流行的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FSLSM)来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这一模型包含四个维度,即“感官/直觉”(Sensing/Intuitive)、“视觉/口头”(Visual/Verbal)、“积极/思考”(Active/Reflective)和“连续/全面”(Sequential/Global)[4]。Felder和Soloman(1997)则基于这一模型开发出了一个学习风格量表(ILS)[6]。我们将这一量表进行汉化后,通过电子邮件分发给一些学生,并对回收后的量表进行了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多为感官型(偏好具体、实用和程序化的信息)、视觉型(偏好图表和图像,寻求信息的视觉体现)、积极型(偏好尝试,喜欢集体协作)和连续型(偏好直线有序的信息表达方式,通过细节来了解整体)。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在线课程的时候要多使用直观的媒体表达形式,知识模块最好是直线型有序地安排。另外,由于远程学生多为在职人员,他们经常是利用较短的空余时间来学习,所以模块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一般来说每个模块提供10-20分钟的内容即可[7]。

2 相关的语言教学理论

本课程的设计不仅借鉴了一些课程设计理论,还考虑到语言课程的特点,参考了最新的语言教学理论。我们主要借鉴的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8]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9]。根据Ellis(1990)的观点,判断教学活动的交际性程度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看。一是交际目标,即交际活动必须具有真正的交际目标,而不是训练语言本身;二是交际需求,即交际活动必须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渴望;三是注重内容而非形式;四是语言的多样性,即交际活动必须让学生使用各种语言形式,而非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五是没有教师的干预,即交际活动必须在学生之间开展,而非在师生之间开展;六是不控制语料,即交际活动不控制学生使用的语言[10]。这就要求在线课程要多设计和实际交际相关的活动,而非单纯的语法、词汇讲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本科学生需要参加统一的学位英语考试和网络教育英语统考,所以在线课程也有必要兼顾到这一点。这就需要课程设计者平衡好“应试”与“应实”两者之间的关系。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则是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只是更强调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该教学法相信,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之上,而不是正在使用的语言上时,他们会学得更好[11]。这就要求在线课程包含恰当的任务,使得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基于对上面这些理论的研究,我们确定了本课程要达到的几个目标,即“易用性”、“模块化”、“实用性”、“交互性”、“趣味性”和“形成性”。最终我们完成了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图,如图1所示。 br>

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课程之初先要学习“课程导学”,从而掌握课程的学习流程,然后进入“单元学习”,最终参加“期末考试”。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单元学习”这一环节,这也是在线课程的主体。单元学习由7个栏目组成,分别是:①预习模块,②课文学习(因为课文较长,所以把课文按照意群划分成了好几个段落模块,这样就可以避免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过长),③复习模块,④实时课堂,⑤统考直通车模块,⑥学位英语练习模块和⑦阶段作业。图1中的红色线条连接的内容为必修内容,绿色线条连接的内容则为选修内容。这种设计缘于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的考虑。

二 课程设计目标的实现

下面具体介绍本课程从哪些方面来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而具体的平台开发步骤则不在讨论之列。

1 “易用性”的实现

由于网络教育的生源复杂,英语水平高低不一,且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这就要求网络课程突出“易用性”。易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首页有课程导学,对课程的总体情况做了介绍,见图2。 br>

其次,每个单元基本上由“Preparation(课前准备)”、“Text(课文学习)”和“Summary(总结)”组成,其中的“课前准备”模块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做了介绍,并设置了“课文前测”用以检测学生的现有知识,见图3。

第三,文章里的重要词汇用红字显示,鼠标放在其上则会显示中文释义,并对某些重要词汇、词组做了进一步解释。每个段落都有中文释义和语音朗读,点击按钮即可浏览,如图4所示。

第四,课文学习模块由“问题引入”、“听读段落”、“精讲课堂”、“词汇总结”、“趣味活动”和“模块后测”组成。课文学习模块之后设有课文总结模块(Summary)和课文后测,对文章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练习,见图5-6。

第五,阶段作业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给出反馈,让学生可以做针对性的训练,见图7。

2 “趣味性”的实现

“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讲解中大量使用音视频资料,力使讲解生动形象,见图8。

其次,课文学习的每个模块都设有“趣味活动”,寓教于乐,见图9。

第三,在“课外学习园地”栏目下设有“英语歌曲”、“英语新闻”和“影视片断”等内容,这些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另外,课程还设置了交际英语动画栏目,见图10。

3 “模块化”的实现

由于本课程的课文较长,再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故而将每篇课文按照意群分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形成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就是课程的“模块化”。如图11所示,第一单元的课文被分成了4个模块(Part one-Part four)。

4 “交互性”的实现

基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要求,本课程在很多环节中都体现了“交互性”。

首先,在课文讲解中穿插交互活动,见图12。其次,每学期都设有大量的网上实时课堂,见图13。第三,课程还提供在线论坛,QQ群等交流方式。

5 “实用性”的实现

由于网络教育的本科学生要面对两大英语考试,即“英语统考”和“学位英语考试”,所以本课程每个单元的最后两个模块就设置了相关内容。另外,我们还开发了统考模拟练习系统。课程的阶段作业系统会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反馈、解析,见图14。这些都突出了“实用性”。

6 “形成性”的实现

课程考核强调“形成性”。网络教育时空分离,很难监控学生的自学情况,单靠期末考试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质量,故而本课程突出“形成性”考核。每学期设置10次作业(8次客观题,网上提交,可以反复做;2次主观题,邮寄给相关教师)。课程总评由阶段作业(30%)、出勤(10%,主要包括实时课堂出勤、登录在线课程时长、论坛参与情况,由平台系统自动记录)和期末成绩(60%)组成。图15显示的是是总评成绩的构成情况。

三 课程使用情况与结语

本课程开发历时一年,自2008年投入使用后深受学生的喜爱。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非常适合自学。这也是我们开发课程的初始目标之一。在线学习的学生比以前使用简版课程的时候有所增加。从近几次的期末考试成绩

来看(见表1),本课程的通过率稳定在80%左右,而未使用此在线课程之前,通过率才为60%左右。再从学生参加网络教育英语统考的情况来看,使用此在线课程后学生通过率有着稳步的提高。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本课程的建设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借鉴了很多先进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限制,有些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比如,有些学生具有强烈的应试情节,所以只关注应试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习。还有些学生基础太差,根本不愿意参加课程布置的活动,从而一直作为“旁观者”而存在。所以,即使我们已经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学习风格”,但是在线课程也很难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翟菁.Sakai与Moodle的比较研究[EB/OL].

[2]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 Ford, N., & Chen, S. Matching/mismatching revisited: an empirical stud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1,32 (1): 5-22.

[4] R. M. Felder & L. K. Silverman.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Engr.Education,1988,78(7): 674-681.

[5] Oxford,R.,M.Ehrman,&R.Lavine.Style Wars:Teacher-Student Style Conflict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 In S.Magnan(Ed.),Challenges in the 1990’s for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C].Boston:Heinle and Heinle, 1991.

[6] Felder, R. M.,&Soloman, B. A. (1997).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aire[EB/OL].

[7] 葛子刚,杨丽华,马焕新.利用Sakai平台建立在线课程初探―以一门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 145-148.

[8]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

[9] 交际语言教学[EB/OL].

[10] Ellis,R.Activ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teacher preparation.In J.C.Richards,&D.Nunan(E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案例 教学 保险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以例激趣一以例说理一以例导行”。对传统《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弥补《保险学》教材一些内容滞后于保险业发展的不足。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课程是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学科,实务性极强,无论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讲授保险学课程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保险的种类繁多,内容、特点各异,但在授课过程中,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大同小异,如果教师授课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式,则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师生互动。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把案例带到课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复杂且难以理解,案例能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原理,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提出方案,处理问题。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实施寰例教学法应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要清楚地知道通过本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精选教学案例。要本着典型性、理论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来选择案例。二是要注重正面引导。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将正、反面案例相结合。

(三)正确设计教学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注意将问题引向深化。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首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全班交流、辩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二是注重点评总结。教师应及时归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把各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

开展案例教学仍须坚持“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思维方式,它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等。

1 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2 要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要合理使用教具。比如在讲到保险合同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等单证,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白保险合同的格式、作用等相关知识。

4 要开辟第二课堂。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增进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