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与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一方面它可以有助于增加消费者看重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使客户获得长期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高于其他企业的超值利润。企业增加价值行为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和价值创新。
2.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一般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掌握。
3.渐进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他是企业的知识、人才、技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积累、整合的结果。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也充分表明,核心争力的形成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4.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是指企业可以使这项能力延展到技术和产品等领域,衍生出一种或多种核心技术,进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核心产品,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种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超越了任何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先单个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上升为了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其寿命远远超过了任何具体的产品和服务。
2.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其战略意义远远超越了某种具体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对于企业获得稳定、长期的超额利润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不是单纯某项技术的发明和创造,而是需要知识、人才、技能等要素的积累和沉淀,因此,即使当前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他仍然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理念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上相对落后,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管理。例如,虽然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但是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官本位思想,无法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企业核心竞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营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依然不清,权责依然不明确,政企依然界定不清。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企业管理者如何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个人既得利益,从而严重打击了他们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我国很多企业无法具有自己的专业核心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都是通过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造出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立足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长远眼光,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我国企业受过去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成为研发投资的主体,因此也就难以形成核心技术能力。
(四)企业家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家经受过艰苦的创业历程,但是较少主动接受企业工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较少主动接触世界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此外,企业家在创业后对取得成绩的骄傲和自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接受新鲜事物,推动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企业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少高层次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市场开发、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的人才,这大大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企业家缺乏战略性眼光,只追求短期效应,对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我国企业家缺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人才的开发、培养、激励和约束等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的机制引导员工提升自身素质。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积极打造企业人才资本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大力引进专业技术、市场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同时,加大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功有所酬、人事相宜,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加快培育企业技术能力
加大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建立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选送企业员工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技术创新,激发员工技术创新潜力;坚持产学研合作,走合作技术创新道路;充分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设计、研发、实验、检测等服务,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努力形成特色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业务特点、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的思考和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适合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管理模式构建方案。主要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同时,增加亲情管理模式,友情管理模式、温情管理模式、随机管理模式中的部分有利因素,弥补制度化管理模式所产生的管理过于呆板,缺乏柔性的不足。
(四)大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要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细致的市场调研,明确企业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品牌定位;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品牌的个性化、独特性,同时,做好品牌的申请保护。
(五)加快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要确立符合时展、企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中深入人心;指导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将员工个人愿景与企业的总体愿景相统一,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创造“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加强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企业文化理念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六)认真创建学习型组织
大力倡导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学习理念,大力营造尊重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员工岗位素质培训、加强班组(部门)建设,努力激发员工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毅力、挖掘学习潜力,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使团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虽然不会像有形资产那样,长期使用后产生老化的现象,相反,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增强。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进行管理,以保持他持续的生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部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论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基层员工都需要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没有取得广泛共识,那么就无法积极地管理好这些竞争能力。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组织企业的各个不同职能机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二是要组织这些机构,共同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三是要组织这些机构,共同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的拥有者,也就是明确核心竞争力建设的责任人;四是要组织这些机构,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相比较,明确提升的重点。这其中,需要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即企业家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目的是让全体员工都能够充分重视企业赖以发展的技能,了解今后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和方向。
(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相比较单一、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长的寿命,但是同样具有周期。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仅仅将消费者的满意度高、产品质量水平高、产品更新速度快等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远远不够,周期也显得越来越短。这就需要企业加快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下去。
(三)部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I核心竞争力的部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关键所在。部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载体是员工,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署其实是对员工进行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过程。这是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变化,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就必须对当前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更为优化的组合配置。
(四)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对拥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员工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熟知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拥有员工,并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增强这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同时,要消除这些员工所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本位主义思想,确保这些员工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流动、重新组合。
2.加大研发投入,自行设计生产核心产品。由于核心产品是企业自行设计的,因此,其中的核心技术能够相对安全的保留在企业内部,有效防止核心能力轻易扩散泄露的情况发生。
3.要建立健全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和预警机制。定期召开企业核心能力评估会,对现有的核心能力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对是否需要增加和增强的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对核心能力实时动态了解。
4.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监管、协调机制。及时、有效处置拥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素的员工的离职、换岗,拥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素的部门撤销、重组等事宜,确保核心竞争能力要素不流失。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企业经营理念相对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家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企业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我国企业应该积极打造企业人才资本、加快培育企业技术能力、努力形成特色管理模式、大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加快建设先进企业文化、认真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从而培育和提升我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要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部署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竞争力保持长期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宣斌.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
[2]王媛媛.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07.
[3]冯俊华,王靖.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6,05.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2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涵 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90-01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能否及时获取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最新信息,并在组织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处理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面对的是如何从变化环境中寻找机会,不断创造竞争优势,生产出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优秀产品,这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持有的核心能力和专长,它是指完善的企业制度、科学的企业管理、领先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竞争上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企业长期创造更高价值,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超值利润。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沉淀形成的。它为本企业所独有,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并能提供持续竞争优势。
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对企业的一系列能力或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它犹如一个“能量源”,通过其扩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终端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二、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是要重视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实践表明: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1%,企业生存困难;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2%,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5%,企业才有竞争力;世界500强,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大多在10%以上,所以有强大竞争力。二是要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就是开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企业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同时要设计出一套合理、明确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创新的行为。三是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凭借他们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成果,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2.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应树立信息化意识,采用当代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信息化成效。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率,获得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质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有助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竞争优势不再限于成本、企业的差异性和企业目标的确定,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知识优势,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
3.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的不断壮大,客观上都要求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管理创新就是指企业在要素运用上,采取新的组织过程。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处于变化中,只有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有效地组合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环境提供的机会,避开风险,寻求企业最佳效益。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一些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创新应朝着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组织结构优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方面发展。企业要保持持续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不断创新变化。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永恒的活力。
4.用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行为准则和文化氛围,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保持企业竞争力,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上。而内部凝聚力中最重要的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认同。建立一个企业员工共认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共同愿望,树立共同价值观,既能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更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其次,要培养企业团队精神。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企业的团队精神能提高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再次,体现在创立企业的特色品牌上,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知名企业的品牌使企业赢得了客户,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5.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在当前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必须以全新的学习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像人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现实中有的企业寿命很短,其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智障”,这种缺陷使得企业在环境改变时不能迅速应变。因此,只有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善于不断学习。一是终身学习,即组织成员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阶段坚持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各个层次的所有人员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四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企业织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企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调整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50-02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和配置资源、以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它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企业获取信息、知识、技术及相关资源并将其集成、转化为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调动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各职能、各环节、各系统处于协调统一、高效运转并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
(1)“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利润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发展战略随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2)“企业的R&D能力”是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而这些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都必须具备独特性、个性、不可仿造性。在企业内部资源中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而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也是明天的“核心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
(3)“组织协调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这种能力表现为:一是将企业的生产、科技、经营、管理、文化各个部门、各种系统、各种组织机构、各种职能、各个环节、各种流程、各个岗位、种类人员等有机地组织、整合、集成,使企业运转高度协调、统一、高效、体质、安全;二是能随时适应环境的变化,自动协调,实现企业经营、创新的动态优化。
(4)“企业核心营销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必须拥有充分的用户价值,才能保证企业具备独特的营销竞争力,为企业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供竞争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客源保障,化解各种潜在的威胁。
(5)“企业规模扩张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少部分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成为本行业中少有的大企业。企业在目前的无序市场竞争中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具备竞争力。这种规模不是一种企业自己的生产规模,而是一种通过资本经营、“品牌”经营,所能控制的一种生产规模、市场规模、资本规模,是现代意义上的规模。
(6)“企业文化凝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企业独特的创业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背景,具备这种背景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市场激烈竞争中才能做到拖不垮、战必胜。
3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目前建筑企业众多,规模与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和复杂化。因此,要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的地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面对现实竞争的唯一出路。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仔细的工作,首先是要取得对培育核心竞争力一致的认识,并将其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中;其次是要保持负责培育核心竞争力工作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再次是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做保证。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技术开发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鉴赏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居住理念和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理念和技术中落后的部分。就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而言,技术开发应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3.2 动态创新能力
建筑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积累尤其重要,包括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3.3 综合转化能力
转化能力是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发明创造的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效益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主动地把握转化能力的技能和技巧,是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这些技能技巧有:
(1)组合:把各种有关技术、方法组合起来系统化,形成一个可实施的组合方案。
(2)移植:将其它领域的方法、技术、知识、构思移植到建筑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中。
(3)改造:对现有的建筑技术、工艺、流程、工具、设备等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进行改造和创新。
(4)重组:将现有的方法、步骤、技巧、流程、程序、机构、组织等,随发展的不同时期及竞争的需要进行改组、整合,达到更有效、更优化。
(5)集成:用现代集成思维模式,结合现代化辅助设备,开展技术集成和管理集成,使企业运作规范化、现代化。
3.4 组织协调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为:一是将企业的生产、科技、经营、管理、文化各个部门、各种职能、各个环节、各类人员等有机地组织、整合、集成,使企业运转高度协调、统一、高效、优质、安全;二是能随时适应环境的变化,自动协调,实现企业经营、创新的动态优化。企业加强协调能力就是要将以上说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在优化的资源配置中取得最优的投入产出。
3.5 先进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先进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使企业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先期发现机会,把握机遇,赢得市场。建立企业比如对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市场机遇、客户来源、用户评价等信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获取并及时处理,将赢得竞争优势。获取及处理行业信息的速度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能力的关键。
3.6 资本营运能力
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一旦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来,便充当着资本角色。企业的资本运作就是以它们为对象,将其价值化操作,其目的就是确保资本增值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建立企业的资质和以往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企业信用、信誉、形象、文化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可将它合理利用,在承揽工程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这就是将无形资产物化的一种资本营运。
3.7 独特的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4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能力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进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为谋求自身之生存、发展,在中国特殊的盐业专营环境下,盐化企业应整体出动,通过组建盐化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经营模式,抵制非法盐业经营、削减盐业集团专卖垄断,且将此作为目前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补充内容,并在一般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培养保持,开拓创新,获得盐化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盐化企业
盐化企业是制盐化工企业的简称,就是利用采集于海水、岩盐、盐湖或地下天然卤水等中的盐卤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制盐工业于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是化工业基本原料,在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及农牧渔业中也用途广泛。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2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以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协调和整合此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内容:它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和企业文化等四部分内容。
要素:它具有培育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获得及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技术的能力才能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生存及发展所必需的企业信誉、比制造技术所更为重要的营销技术、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产和扩大经营范围及提高竞争力的管理能力以及以行为导向和行为激励及行为协调来整合更大的范围内资源而迅速地提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文化。
特征:它具有能为顾客提供根本好处和效用核心价值的价值性、在企业发展中长期培育的积淀过程中所成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向更具生命力新领域所延伸的延展性。
1.3核心竞争力在盐化企业中的功能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盐化企业得以持久发展,是盐化企业经长期发展形成的该企业所独有,且能在长期竞争中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推动盐化企业的发展,支撑盐化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上永葆其竞争优势。
2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1更新观念独立自主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盐业专营需要更新观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盐业进行专营计划管理,此举措利于普供碘盐,但存在负面效应,似乎盐业可游离市场之外,不需竞争也能发展。但盐业专营的降价竞销、私盐侵销及伪劣食盐冲销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广大盐化企业及群众强烈要求下的盐化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就是坚持国家专营、坚持政企分开,和统一专营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食盐品牌,及落实国家专营政策、建立国家专营品牌、推行盐行业股权多元化、促进多品种盐开发、建立碘盐供应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食盐专卖法》、促进工业盐全面市场化等。上述则就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首要前提。
2.2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而言“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因此,推进企业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实行企业的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特征现代化经营战略,而现代化管理战略的重点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依靠文化驱动,给品牌披上文化色彩参加竞争,就会增加竞争力度。所以盐化企业的产品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文化内涵,就可企业参与竞争的产品一举成功。企业的文化战略实际上就是竞争力战略,企业文化是企业 “人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培养、发挥、挖掘员工在生产、创新、管理、营销等上的积极性;同时又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起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
2.3思想政治工作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以食盐专营作为核心的盐业制度管理由来已久。食盐专营成效显著,有效保证了碘盐供应,具有经济的合理性。它确保了城乡食盐有效供给,促进了氯碱工业持续发展。从政治意义上看,一是食盐专营消除了碘缺乏病,二是稳定了市场供应,三是大量查处劣质私盐,维护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而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锁定在利国利民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提炼企业精神,能确立企业的目标,能塑造企业的形象,能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保障。
2.4人才资本的提高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市场的竞争核心首先是人才。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取胜,必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家参与企业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发展,因而企业家独立人格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各盐化企业的企业家之间需要结成一个盐化企业联合集团,向国家盐业集团的垄断缺失提出更改意见,选择和激励盐化企业的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再者,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性的市场开发管理人才,以技术及管理创新的知识与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切断非法盐业经营,确保人民人体健康,促进盐化企业经济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基础。
2.5多元化发展思路是盐化企业的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是企业优秀的发展战略,它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是企业有稳固产业地位;二是行业前景光明;三是新行业与企业间有一定关联,即行业资金、人才及管理经验等具有保障。它能提高投资报酬、规避风险、增进效益。盐业属于国家专卖,但专卖仅占据10%左右的食用盐,其它工业用盐的90%需企业自己开拓市场。所以,多元化经营可以以通过利用内部优势及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最终获取盐化企业经营效益。
2.6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关键是核心技术,它能使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生产。新技术培养要立足创新,形成专利技术,加强技术深度力度,以特色管理模式,贯穿整个生产及流程的各环节,实现创造准时生产、自动化、自律化等多概念管理。盐化企业更需要采取上述技术能力的这种特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生产的合理化,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专营垄断的不利形势下,真正地做到先到为主,夺得经济发展先机,形成企业优势。
3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
3.1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核心竞争力认知程度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前提是对现有核心竞争力清晰认识且达成共识,否则无法积极管理。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一是对此核心竞争力定义认同的程度,从而界定其具体竞争任务;二是明确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组成从而便利于要素整合与使用;三是把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的企业比较,提高竞争敏感性,从而便于开拓新的业务道路。
3.2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程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之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要长,性质稳定。在长时期内,产品质量、上市快速及顾客对服务满意的程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生命周期客观要求企业要不断地发展核心能力,否则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发展有三步骤:一是明确新的要素组合的战略意图,以此构成要素发展的新途径;二是确立战略结构;三是组织战略实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有效发展过程。
3.3 不断重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部署
为满足核心竞争力在范围经济上人尽其材,把优秀人才配置于最具潜力竞争方面,企业使多种核心构成的技术、技能要素从一个战略的部门或单元转移移到另一部门或单元,重组并形成新核心竞争力。建立此种机制,必须要改变观念,打破部门割据,推进横向联合;使企业与员工服从企业的整体能力需求,而非服从个人或单个业务部门。建立健全企业最简捷的组合结构,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4不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巩固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的开发培育,许多情况下可能丧失。因此,企业必须有持续而稳定的支持及资助以保护和巩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识别携带核心能力的人员是的者,他们是企业不可流失的宝贵财富。一要培养此人员对企业忠诚的程度,二必须清除各个业务单元主管的本位主义,使其明白携带者是企业整体性资源,可在企业内部随时重新分配调动。企业自行设计核心产品,避免技术秘密的扩散,确保核心能力在公司内部实现。实行核心能力评价,使得核心能力得以保持,进而确立再发展其它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能力动态控制。不要草率处理经营不善,此中可能潜在核心能力要素或要素携带者的流失。核心能力管理者要一步到位,保证核心能力先进性的正常发挥。
4结论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取胜的源泉。但此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独立自则是企业取胜的至关保障。本文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入手,从独立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保持两层面上,探讨了独立自在盐化企业发展过程上的作用,最终确立了独立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决策的前提的结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完善作出了一种实践性证明。
参考文献
[1] 郝利花,李永红.“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建立”[J].经济管理,2002(9).
[2] 刘元煌.“高科技:创造服务品牌的捷径”[N].中国经营报,2001-11-6.
[3] 李晓东.中国企业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4] 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5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的崛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显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强弱的关键,长远来看,是企业存活的根本。但是很多民营企业自成立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本文就针对于民营企业的现状,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作用,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做强、做大。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为企业进入各种市场提供潜在机会,借助于最终产品为所认定的顾客利益重大贡献,而不容易为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以战略管理为中心、市场结构为中心和以企业素质为中心的竞争理论是企业竞争理论的三个阶段,而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其第三阶段的核心理论构成部分。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这多种解释:1、核心竞争力是某个企业所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2、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通过各方面的培育,形成的有别于竞争对手且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向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能力。
归根结底,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集合体,既包括对已有的知识等资源的融合和利用,而且包括对市场需求反映的灵敏度,适时准确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能力和服务。
二、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这些年来,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也存在着层次低、竞争力缺乏、提升难度大、生命力不旺盛等情况,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具体表现在: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再发展的不同阶段,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与之对应。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期阶段,大多是资金短缺,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短期效益,形成了“重战术、轻战略”的发展特点。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缺乏核心的经营理念,在经营过程中方向性不强,常以能否盈利作为投资与否的准则,导致经营领域模糊,把有限的资源分布在多个业务领域,从而损害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的企业甚至把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
2.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
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技术有两个重要职能:一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是可以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0.4%左右,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额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此外,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致使企业发展后劲差,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3.管理理念与手段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卡耐基曾说过“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二十年后还是钢铁大王。可见,智力资源在企业众多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智力资源的竞争。
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稍微逊色。民营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大多集中于家族的长辈或主要成员手中,主要依赖于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长而久之,如果其自身的素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会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外,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民营企业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家族成员。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人才使用不当,员工流动率高、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是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4.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力量单薄,资源有限,所以其关注的重点是发展、盈利、壮大。在自身文化建设上重视不够,没有强烈的意愿――在所有员工中间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没有持之以恒的投入人力、物力,以在员工中形成永恒的企业精神。从而导致部分员工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工作上不能精益求精,甚至于推诿、扯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正是由于缺乏“爱厂如家”的意识,致使稍加留意就可以避免的小问题屡屡发生,表现在形式上就是企业效率低下。
三、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长久的工程,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不同的企业个体之间侧重点也是略有差异的。结合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1.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的行为有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民营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要在战略上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制培养。这样可以在经营过程中把主要的物力、财力、人力集中起来,一方面围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下功夫;另一方面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即围绕自己的主打产品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核心经营领域,从而也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避免出现经营领域分散,仅有的资源围绕短期盈利运转,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发生。因此,民营企业应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战略管理,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形成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持久的为其发展壮大服务的优势。
2.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所以民营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技术分布结构,即哪些是大家共有的,哪些是自己独具的,然后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明确重点,分清主次。
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来源比较狭窄,在国内没有形成良好的融资渠道、对风险基金的利用度也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仍然需要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技术研发投入费用占到销售额的5%左右,并把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自己独特的技术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上。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专款专用”,这样就可以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等方式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3.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当今,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针对于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很多还没有弄清楚人力资源的概念,没有明白如何让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作用。鉴于此,首先,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会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去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从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其次,改进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工作标准制度化、细化职责分工、实施规范化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管理等。另外,民营企业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建立一套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提升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让各种人才加入到企业中间来,并且注意业务能力与个人素养的培养,在任用提拔时,要用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
4.重视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缔造者哈伯曾经这样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你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是惊人的,是竞争对手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对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提炼,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于民营企业,就要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并提炼出适合于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信念、符号等虚拟的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再经过服从,认同,最后达到内化等过程来形成一只属于自己的“看不见的手”,即企业文化。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都可以为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石,当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决不是照盘照抄、食古不化,而是要立足于现实,古为今用,赋予其时代生机,把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文化之中。
企业文化除了具有传统管理方法的作用外,还有一些其无法做到的功能,如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通过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就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时,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云.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2]李铁民,滕华英.浅谈多元化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J].煤炭科技,2009(1).
[3]施煜.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途径[J].思想战线,2008(s4).
[4]张宏伟.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cultivation of chain enterprises. Hopefully it is helpful to our country's chain enterprises bigger and stronger.
关键词: 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Key words: chain enterprises;core competitiveness;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60—02
0 引言
纵观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发展,连锁经营几乎出现在所有领域之中,遍及商超、餐饮、医药、家电、服饰、钟表、眼镜、加油站、鞋业、美容美发、保健器材、宾馆酒店等,可以说,已呈现出无业不连锁的局面。
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连锁企业内部长期实践探索积累形成的竞争力,具有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等特性,能为连锁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能力。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概括如下,希望有利于推进我国连锁事业的发展。
1 连锁企业先进科学的经营战略是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连锁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其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略或计谋,是决定连锁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是连锁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有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凝聚力的作用,是连锁企业及其所有员工的行动纲领。但是,有人做过统计,我国90%的企业没有制定经营战略,没有较系统的行业预测及发展前景、发展方向分析,发展目标也不明确。企业没有经营战略,就是没有发展思路,没有思路也就没有出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本土连锁企业亟待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战略,培育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特有的制胜利器。
1.1 连锁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具有科学性。连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必然依赖于企业活动的主体——员工,因而,客观上要求连锁企业应作出符合时展的、具有人文内涵的发展战略规划。
1.2 连锁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经营发展战略在行业核心技术采用上要突出先进适用,实现战略目标所需条件及各项经营指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达到,这样的经营战略才具有经济可行性。
连锁企业的经营战略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员工指明前进的方向。连锁企业只有具备一个科学、可行,而且具有前瞻性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才能为连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前提条件。
2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育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连锁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是其商品质量、服务品质的承诺,更是吸引消费者青睐,增加销售的根本,也是连锁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取利润的关键。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连锁企业由于有其品牌作为保证,消费者、加盟商对其商品的质量、企业的声誉有充足的信心,开拓市场所需要的宣传推广费用就比创立一个新的同类企业要少得多。同时,由于由总部的培训、指导和支持,建立分店或加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因而,连锁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对连锁企业来说,建立起成功的品牌形象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据估算,在20世纪末的美国,要为一个小品牌建立起好的品牌形象,需要花费大约3000万美元,历时5年时间。由此可见,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实施,需要资金支持和较长时间进行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过程,很多知名企业都把品牌建设和管理作为战略重点来抓。
连锁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品牌规划、设计、运作、传播等活动,引导目标消费者对品牌形成良好的印象,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连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大致可以分三步来进行。首先,确立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其次,设计和组织品牌形象要素。具体包括设计企业形象、消费者形象、商品或服务形象、消费者利益、品牌视觉识别标识、品牌个性等品牌形象要素。第三,品牌沟通和传播。将连锁企业设计的品牌形象在企业内部达到全员对自身品牌的统一认知,并向外部形象一致的进行宣传和沟通。只有通过长期的经营运作,以优质的商品、精细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去赢得市场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才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品牌形象足以获得消费者、潜在加盟商的信赖,从而有利于连锁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
对于连锁企业来说,任何一个终端门店在市场中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公司总体的品牌形象,因此,在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开拓市场时,还必须加强对所有的连锁经营网点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加大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宣传与维护。
3 科学的选址系统和高效的连锁网络体系是打造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