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1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特点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他们思想活跃,好动,且动手能力较强;二是他们有较强的自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但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淡薄;三是希望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能有一个出路,但与此同时,缺乏毅力,不能坚持。特别是他们大多数人有一定的自卑感,普高与职校分流,他们是落选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初中起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差,学习积极性低,厌学情绪严重,文化基础薄弱。
1、要熟悉和掌握中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贯彻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否则仅凭自己的经验来教学,就可能导致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背道而驰。
2、要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行业最新动态。专业教师必须要熟悉本行业的状态并深入了解其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最新动态。专业教师应成为学生进入本行业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应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动态,使学生具有专业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要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专业教师更应该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要积极地进入生产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和扩展,并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教师还应注重研究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课题,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技术。
4、要涉足广泛,博学多才。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宽度,对其他相关专业也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熟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能使教学过程更加丰满,更具趣味性和灵活性。要引导学生在看问题时尽可能做到全面和系统,把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
5、要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与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气质、修养、性格以及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教学管理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专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确保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计算机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塑老师的主导地位,加强教学的全程管理,合理组织教学,加强以能力训练为主,开展小组合作,从而提升成为技能并逐渐形成职业品质。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都坚持不断的看书学习,还经常上网查找优秀教案课件学习,同时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注意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从中汲取教学营养。在备课过程中注重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几年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了课前多方查找资料、课中精讲精练,课后加强辅导,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我还坚持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也从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幼师专业 计算机基础教学 PPT
我是一名工作在中职教学一线的教师,工作已经十年有余。在这十年来,一直担任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任务。今年我即担任高三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又同时担任两个高一幼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现在我来谈一谈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幼师专业教学的心得及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中职院校已经成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无论哪个专业都要学习这门课。这是时代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我采取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课的第一天就和学生讲清本课的学习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一)学习目的,为了学到真本事真东西,为了工作的需求,不会word排版、不会简单的Excel表格操作、不会PPT在企事业单位是无法工作的。在工作中,用word进行排版已是最基本要求,她们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对PPT的熟练掌握也是基本要求。因此,学好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本门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应用word进行排版;熟练应用Excel电子表格;熟练使用PPT进行课件制作。
二、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是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每堂课都安排一个或多个任务要求学生去完成,当堂课进行考核并附分值。本门课程的学习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刚刚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上机实践,实现知识的掌握及巩固提高,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接受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
三、侧重专业特性
我所担任的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2个班级共66人,其中男生1人,65名女生。将来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行列。她们面临的会是幼儿。那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领域中,用的最多的会是PPT,其次是word,再次是Excel。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侧重PPT的教学。
计算机的全部课时为一学年,每周3节课共120课时,其中课时安排如下:
计算机基础知识:15课时;windows操作15学时;PPT操作和应用40学时;
Word操作和应用30学时;Excel操作和应用20学时。
我校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黄国兴和周南岳主编的计算应用基础教材。本教材PPT教授内容相对其它章节内容偏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许多内容。
由于大部分学生首次接触PPT,想让学生从毫无基础到制作专业版的PPT是有很大距离的。为了学好PPT,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达到目标。
第一个层次为学会PPT的基本操作。基本操作包括认识PPT的界面,会创建、打开、关闭与退出演示文稿;会编辑、保存、浏览演示文稿;会更换幻灯片的版式;使用幻灯片母板;设置幻灯片主题与背景;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声音、图片、动画等对象;在幻灯片中建立表格和图表。
要做出一个既美观又被小朋友喜欢的PPT,光会以上PPT的基本操作是万万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其它技能。
第二个层次是“美”。既做出的PPT要“漂亮”、“好看”,同时符合幼儿的风格,即卡通风格。这个要求是较难达到的要求。为了达到该要求,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包括:配色方法、图片的使用、背景及背景音返氖褂谩⒍画的使用等。学生要达到此目标绝非易事。
幼师专业的学生优势在于学习美术,音乐、钢琴、舞蹈,这些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美感。
第三个层次就是创造力的培养。这个目标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是大量练习,首先模仿别人,然后制作自己的作品。
四、科学设置考核机制
首先本课程学校有考核机制:即每年2次期中考试和2次期末考试。这4次考试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卷面考试。但是学校的考试无法体现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此,除了学校考核,我指定如下考核方法:
(一)课堂考核机制:课堂考核机制分为基本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基本操作能力即教师给出案例,制作出和案例相同的作品即可。做出后教师给学生记分值。创造能力考核,教师给出主题,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网络帮助,课下课上制作。小组作品出来后赋予分值。
(二)作品展示:每个学期最后两个星期,每人制作一个大作品出来。教师筛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向学校申请奖品资金,分层奖励。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专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2
Brief Introduct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Non-computer Major
Li Man
(Shandong Huayu Vocational&Technology College,Dezhou253034,China)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large degree field of vocational college non-computer specialty,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computer basic course appear.This essay analyzes the nee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n each professional post and put forward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which starts with specialized training goal and combine the basis with specialty and service for specialty,getting better effect in teaching.
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Specialty combination.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工具之一,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标志之一。在高职各专业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为后续开设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各专业改革过程中,计算机公共课的课时量在不断压缩),使学生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并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一)现状分析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各专业开设的课时数在60-90之间,各院校非计算机专业,不管文、理、工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目前教学改革中多数也是采用同样的案例和任务进行教学,采用统一的考核方式,用同样的标准进行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多数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不懂其它专业。
(二)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弊端。1.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要求,而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肯定达不到相同的教学效果。2.各专业都采用相同的案例进行教学,不能和专业结合,使学习和专业脱钩,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专业服务的目的。3.任课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不能很好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进行讲解。4.考核方法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二、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一)对各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及以“专业服务”为核心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基础实验体系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了解各专业职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及后续课程对计算机基础课的需求,找出各专业对基础课的共性需求和特殊要求,制定分类教学大纲,确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及以“专业服务”为核心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基础实验体系。
(二)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地位,选择基本任务进行教学,使学生长期受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息息相关。计算机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计算机学科还有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和物理、数学等课程一样,作为当代大学生通识教育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让学生能够长期受益的内容,选择典型基本的任务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独特的思维方式、内在统一与外在差异。
(三)面向专业应用,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相融合,选择特色任务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根据每个学校专业群的情况,把非计算机专业进行大的分类,如: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建筑类等。针对不同的专业大类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任务进行教学,如在Word教学中,对制造类专业可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工程技术要求等,而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可选择产品设计说明书、电子工艺浏览图等,做到基础与专业的有机融合,从“学中学”改为“用中学”,不仅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三、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一)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重在应用和操作,而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练、用”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练中学、用中学,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根据入学时学生的基础,选择合堂上课,“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
新入学的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几乎都摆脱了“零起点”,但也存在地域、城乡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的差异,使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合堂上课,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既不忽略任何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又照顾到基础较好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的会、用的会、有的学”。
(三)根据课堂特点,采用“1+2”的教学模式
所为“1+2”,就是一节课配备三个教师,一主讲教师,两辅导教师。因为采用一体化教学,合堂上课,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师资一定要跟上,配备三位教师,分工包片,对学生加强实践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教师指导。
(四)根据课堂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把学习变为一种志趣
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机械听教师讲、应付教师的要求,不可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是被动的,无乐趣的,低效率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把学习从负担变为乐趣。如,创设和学生专业、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选择新颖、有趣的学习材料,采用讨论、启发、提问等多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方法和竞赛、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并通过及时反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逐渐地由兴趣、乐趣转为学习的志趣。
四、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考核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看是否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对计算机的“认识能力”、判断和选择计算机“工具与方法”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的能力;“共处协作、共享知识”的能力;发现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能够自觉遵循并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考核内容要注重能力和应用。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操作技能。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考核内容的改革,考核形式也要相应变化,才能对学习效果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单元考核综合考核相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和学业评定相结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项目任务的能力标准,评价内容、标准及能力评定等级进行过程考核,期末根据综合评价内容、标准和能力评定等级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进行综合考核。
五、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整个基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和为专业服务的目的,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专业发展所需,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幼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科技资讯,2009年13期
[2]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4
论文摘要: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受学科劣势、用人单位对传统农业院校的认识不当及学生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传统的、通用性的就业指导模式已很难适应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需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引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讨构建目标定向机制的就业指导模式。
作为高校本科专业中人数最多的计算机专业〔,,,业界发展高速,专业知识更新速度也随较其它行业迅速,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更新速度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传统的就业报导模式也不能快速传导市场信息,故在计算机类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信息失衡的问题。广东省虽然是我国计算机专业人长需求最大的省份之一,但广东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及其它省来广东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也相对较多。作为传统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受学科劣势、用人单位对传统农业院校的认识不当及学生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因此,传统的、通用性的教学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已很难适应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需要,就业指导应改变过去单纯的就业技能、就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模式,与高校的教育模式紧密结合,互为指导,贯穿到学生的培养计划、综合素质拓展、就业观念、职业意识构建和就业技巧等方面。同时,就业相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我成才、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目标动机气氛,为学生提供全程性的指导与教育,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本文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引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试图为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统提供新的视野和工作框架。
i当前学生对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的认知与现状
为了了解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知情况,为构建目标定向机制的就业指导模型提供感性的认识,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新思维,针对zoos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 1)毕业生就业仍不够积极主动。调查结果显示16. 8%的学生通过供需见面会获得就业信息,48. 4%通过网上,14. 7%通过亲友介绍,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帮助获得就业信息。这说明了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欠缺主动,就业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与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不相适应。
(z)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在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认为个人最大优势为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新精神的比例依次为16%, 12%. 56%及14%,认为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新精神是个人最大劣势的比例依次为为16%,64%. 6%及22%。这说明大多数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继承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足,应是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有调查显示缺乏对社会和IT行业的了解及自身专业知识匾乏,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因素之一〔n。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的限制,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业界的机会较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业界的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的介绍也较少,致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规划造成一定的滞后。与此同时,学生主动参专业技能锻炼活动的积极性也严重不足,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毕业生很少或基本不参加“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
(3)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模糊,缺之职业生涯的规划。据调查结果显示,热爱所学专业的有占42%,感觉一般的占48%,余下则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直观的说明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度一般,在这样的消极的“掌握回避”动机当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好专业既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的目标定向。同时,造成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是有两个原因的:一是在教学当中,缺少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以及没有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二是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和成就趋近目标的教育。这都使得学生对与本专业产生消极的情绪,继而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z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动机是个体活动的主观意图,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与成功、失败以及成就追求的相关研究中,特别是志向水平与目标定向方面的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中心〔2}。对于目标,一般认为,目标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不同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认识,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如具有较强目标定向者有利于自己建立适应的动机模式,对活动有积极的态度与认识,在面对困难时有较强的意志力:而自我定向者则反(3]
譬如,学生在掌握目标(成才)动机气氛下,学生提升对自身锻炼(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力,并在实际行动中主动地认知和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相反,学生失去了目标的导向,削弱了其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破坏了自身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体系当中,我们分析了传统的教学和就业的需要与不足,总结出教学和就业指导的互为指导的观点,并提出了“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见图n。
该模型将学生的目标定向和学校的教学与就业指导分成了四个阶段,表明了“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过程。模型的每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掌握目标与掌握目标动机气氛、成就目标与成就目标动机气氛、成就目标长期效应与专业目标动机气氛以及职业目标与职业目标动机气氛等四方面的就业指导意义。
3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棋型分析
3.1掌握目标与掌握目标动机气氛
学生在高校里面对新环境、新专业、新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需求、背景以及环境因素下进行目标定向。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学习任务定向者有利于自己建立适应的动机模式—掌握趋近,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追求,在面对新环境和困难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掌握了对活动的内在兴趣。而自我定向者则反,其动机模式表现为掌握回避。但无论是任务定向者还是自我定向者,都需要学校透过本专业认知教育、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拓展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掌握目标动机气氛,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定向,正确地认识专业,认识人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后续学习定好基调,打好基础。
3.2成就目标与成就目标动机气氛
学生在掌握趋近的目标定向下,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再学校运用得任务定向机制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成绩趋近的目标定向模式,全程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能力目标的追求。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个体的情绪、行为(如学习策略)等特征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在这过程中的目标定向发生偏离。
在实际当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人生追求的态度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出现存在两极走向,在活动中表现出一些非适应性行为,对失败做出消极的能力归因,不愿学习新知识或完成挑战性的任务,回避表现出低能的情境t创。此类现象就是所提到的目标回避。这时,学校应该为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分析,不应以同一的动机气氛要求学生,激励其在自己的目标定向气氛当中“量力而行”,使其渐进式地融入成就目标动机气氛。
3.3成就目标长期效应与专业目标动机气氛
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显然是成就目标定向的深入发展。因为在目标定向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是否一致,是存在着个体目标坚持度和情境认知不同的差异性。因此,在此阶段中,特别是相对于计算机这样注重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我们应该以能力定向的模式来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来营造专业目标动机气氛,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发展的认知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识得到提高和充实。
在此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加强,在教学和实践环节当中适当于业界需求进行结合,合理的及时增加当前人才培养计划中不足的部分。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动机气氛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的定向,继而做好对面向职业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并且能保持成就目标定向的长期效应。
3.4职业目标与职业目标动机气氛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目标定向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水平较高,但学生还会面对着择业心态、就业成败归因、就业技巧不足和就业信息缺乏等方面的影响。这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向学生提供就业技巧培训、择业观教育和就业信息等相关服务,让学生在职业目标动机气氛下,保持对就业的正确择业观、积极的就业态度。
4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的关键点
4.1就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统一化
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型是建立在就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两者互为指导,在高校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就业市场的态势、学生的需求、学科知识的更新情况作出适应当前阶段的教学与就业指导计划。这就需要在这两项工作中,统一领导,加强沟通,统一规划。
4.2就业指导部门规范化、专业化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Architectural Major
Wei Wei
(Gansu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This class will be focused on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computer-ba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discussion to find a suitable architectural students to develop computer skills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Architectural profession;Computer basis;Teaching methods;Innovation
一、前言
我国高职院校对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源于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或一系列必修课的基础课程,处于与数学、英语等课程重要性相当的地位。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非计算机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宜,才能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针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侧重数据库、多媒体制作和实用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等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而建筑类专业在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为减少工作量常常需要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建筑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适应该专业的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进,最终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建筑类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特殊需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根本无法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与文科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建筑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更深入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比如CAD软件、PS软件、SU软件。
(二)教学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兴趣差异大。这方面的差距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表现在普通高中学生和“三校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和起点不同。前者由于在高中阶段便学习了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与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复,而后者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也已经接受了一部分计算机课程教育,因此学习的兴趣有所降低。另外,还表现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也不同。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部分。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教授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又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计算机基础不同,容易造成听课效果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总体的教学效果。另外,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扩充,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课时的安排满足不了实际教学需求,造成教师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弱。
三、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分级教学法。分级教学就是指在入学之初,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和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班,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进行差别式教学。分级教学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易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则可根据层级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学负担,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等级的划分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学习情况予以适时调整,更大的激发学生热情,尤其是初级班。运用到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设置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教学模块,不同等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并完成相关的课程任务。
(二)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特点是由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和优化,并进行示范操作,由学生负责对项目进行具体实施,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结合的模式。项目驱动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运用到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工程预算项目为例,就要求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在完成投标报价表时需要进行内容输入、基本样式及单元格数据的引用、公式、数据间的运算等。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逐步完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采用的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统考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形式的考教分离形式,对于建筑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各班已经尝试分别制定了与建筑类专业相结合的项目实例。实践证明,分级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地将计算机基础教育融合到专业需求中去,不过二者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完全可以考虑将两种方法的优点予以结合,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泽琛.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48-49
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学科特点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时效性强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