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1
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后勤与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效率,更好地做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规范各项教育收费制度。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更新与配置必须的设备,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各类设备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进行校园绿化和环境建设的构思与初步实施,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步实现校园环境的人文化和现代化,达到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称号。结合目前的后勤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后勤工作的社会化,调整与完善岗位配置,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清洁、门卫、网络、绿化等岗位管理,加强岗位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后勤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现有基础】
1、学校现16个教学班,专用教室28个,其中包括学生网络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多媒体等功能教室,电脑94台、校园网交换机4台,服务器1台,投影机1台,学校建筑面积7153平方米,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
2、根据现有的各类设备统计,目前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整个校园网络带宽只有4兆,学校没有无线上网设备,电子阅览室硬盘内存不足,跟不上信息化的进程。
3、学校校园文化布置已有一定的特色,学校目前已经申报“宜昌市花园式学校”,校园的绿化布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护。
4、校安工程在区教育局的统一协调下,安装了红外预警装置,门卫处安装了校园安保监控。
5、学校的食堂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正常,清洁人员为夜班门卫人员兼任。
6、学校后勤管理已经纳入考核机制,但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需要进行调整。
【具体措施】
1、依法办学,校务公开,继续规范教育收费制度。
2、加强管理,节约能源,深入开展节约校园创建。
3、定期检查,排除隐患,保障硬件设施设备完好。
4、积极主动,服务一线,不断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5、奖惩分明,完善制度,结合岗位完善后勤考核。
6、结合校训,美化环境,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
7、规范管理,账物相符,不断规范学校财产管理。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2
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市、县政府等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努力构筑全员参与、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平安、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创建目标
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平安校园”有效工作机制,使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有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切实做到管理制度体系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师生守法自觉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有序化。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从公安、司法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同志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要求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聘任法制副校长率达到100%。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规范化,把法制教育纳入必修课,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法制教育形式多样化,采取法制课、主题团队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2、举办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宣讲活动。邀请公检法专业人员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作报告,普及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剖析当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3、家校联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召开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家长会或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如何在中小学生中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分析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
4、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普及师生交通安全、交通法规、安全用电、防火等安全知识。要加强溺水、触电、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及体育运动损伤、火灾、地震的避险救护等基本急救常识教育。要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通过举办以“我为家人讲平安”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组织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二)维护校园治安,优化育人环境
1、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学校安全责任人,逐步确立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制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实施演练,建立校园报警点,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
2、加强校园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提高安全防范设施的使用效能,建立完善校园报警系统或视频监控系统,提高校园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和实效,形成人防、物防、技防、心防于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
3、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和校园值班巡逻、登记制度,严格实行来访登记,必要时实行验证检查。要经常对校园的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交通工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安全标志醒目,安全通道畅通,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封堵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防火墙”,把校园网建成健康安全的绿色网络。
(三)加强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积极与公安、城建、工商、文化等有关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对周边各类商业网点、娱乐场所、小摊点、流动商贩等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学校和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与维护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领导,主管领导要承担具体责任,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和班级,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科学安排,强化落实。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创建工作方案,统一规划,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创建活动期间,要大力宣传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意义,要充分利用主题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团队会、主题班会、手抄报、校园广播站、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为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五、工作步骤
本次“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4月20日——4月3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具体规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广泛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创建“平安校园”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平安学校”、“平安班级”、“平安宿舍”、“平安食堂”等活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
第二阶段:(5月1日——11月30)为组织实施阶段。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围绕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排查学校内外各种不安全隐患,要针对存在影响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完善校园及周边整治工作各项制度,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综合防范工作水平。
第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为总结验收阶段。教育局将成立专门考核小组对各单位进行考核验收,评选出“平安校园”示范校,评选结果将作为申报上一级“平安校园”和单位奖惩的重要依据。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3
一、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临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颗绿色明珠,生态是临安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我市核心竞争力之所在。2003年,我们确立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目标。但这一战略从提出到逐步被接受,再到成为临安经济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思想统一和再统一过程。2000年,我们提出发展生态经济这一构想时,没能得到广泛认同。有的同志认为,强调生态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主线,不利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有的同志把生态经济片面理解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等。针对分歧和争议,我们请来专家学者,对全市广大干部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并掌握有关生态学、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努力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随后,全市又广泛开展了发展战略调研,通过调研,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逐步得到统一。2003年,在临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并作出了以生态市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决策。
二、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努力实践循环经济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临安已经初步构筑了一个包含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城镇四方面在内的生态经济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是一条符合临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和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大力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工程,打造“百里绿色经济长廊”,加快建设木、竹、桑、果、药等十大绿色农产品及原料基地,培育发展竹业、畜禽、果品、蔬菜等产业。二是打响生态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主导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以生态牌来不断提高临安农产品在沪杭宁市场的知名度。三是延长产业链。按照经济生态化原理,总结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提供竹、木、茶叶、蚕茧、药材、果品等农产品及原料的绿色生产方式。四是规划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制定林地利用规划,建设了140万亩钱塘江、太湖流域生态防护林,实现了“以林蓄水、以水养林、以林富民、以民护林”的良性循环。
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致力做大做强生态工业。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坚决淘汰印染等行业,关停并转污染大的企业,加大对中小环保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行新产品、新工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培植一批市场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业集群。二是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以青山湖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骨干和11个工业功能区块为重点产业集聚平台,推进生态工业集聚点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生态型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空间布局,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同时,加强对入区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定期产业政策导向。及时出台有利于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获取产品环境标志。
深化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二次创业、资源整合、品位提升,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建设休闲度假基地,使旅游业成为临安的支柱产业。一是突出生态主题。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建设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度假精品组团,打响“天目”、“钱王”两大品牌,把临安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二是创新市场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泛吸纳民资办旅游,促进旅游经济迅速成长,着力开发沪、杭、宁游客所喜好的旅游产品。三是优化外部环境。在推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开展旅游促销,以中国天目山森林旅游资源博览会为载体,烘托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打响“农家乐”旅游品牌,使之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观赏和养老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
着力打造生态城市。临安被誉为“森林中的城市”,主要得益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一是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城镇。结合区域特色,遵循生态规律,超前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生态城镇的经济载体特征,发挥生态城镇的经济辐射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村已基本完成生态规划。二是以“创建”活动丰富城市内涵。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力推动。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和生态市,通过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按“环”、“线”、“块”的布局绿化城市。“环”就是保护市区周围天然林;“线”就是沿杭昱高速公路建设一条生态公益林风景线;“块”就是在市区建设一批高档次的绿色精品工程。
三、创新举措,综合施策,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从试点示范入手,创新举措、综合施策。当前,要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内容,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1.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洁、宁静”五大工程。“蓝天”工程:全面削减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解决废气和粉尘排放污染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监测和回收利用,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积极实施酸雨控制规划,扩大城市烟控区范围;加快城市管道燃气项目建设步伐,推行城区集中供热等。“碧水”工程:通过全面植树造林的森林重建工程,逐步改善内陆降水循环和控制洪水泛滥;推行清洁养殖,减轻畜牧业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过度压力;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行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系统工程,切实做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城市污水厂的截污纳管工程和城市污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建设。“绿色”工程:认真实施百公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交通主干道植被修复工程和废弃矿山植被复绿工程;树立城市大生态园林观,做到青山碧水与城市建筑、园林小品、公共绿地融为一体;全面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绿色社区、绿色人居、绿色企业等各类“绿色”创建活动。“清洁”工程:加强城市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一工程,加大农村改厕,改水工作力度,推行农户粪便的三格式密封和生化处理。“宁静”工程:完善嗓声达标区建设工程,加大对道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企业噪声整治和管理,合理调整各专业市场和客运站,完善交通设施。
2.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一些机制和制度,如生态转移支付机制、污染配额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政绩考评机制、干部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建立和完善,使生态市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政府推动,更是一种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保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动。
3.创造良好的环境,实施大区域协同战略。实施区域协同战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取向。区域合作主要应该抓两手:一是抓好市域生态建设,构筑生态经济,依托产业转移,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寻求资源要素制约因素的化解途径;二是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协同与配合,在更大区域范围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区,转化生态资源为生态生产力,把青山碧水蓝天展示给世人,留给子孙后代。
4.加快推进生态产业集聚点建设。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区块的划分,合理定位,整合提升,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11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集聚点,有效推进产业整合和要素集聚的形成。下一步,我市将在《生态市规划》的基础上,侧重谋划生态产业集聚点(区块)建设的思路。通过生态产业集聚点内产业的横向耦合,使不同工艺流程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通过产业的纵向闭合,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及能力建设于一体,使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块内部形成完善的功能组合。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4
一、爱国卫生创建工作情况
(一)健全“创卫”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健康教育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政教处、教务处、各学部作为“创卫”工作的主要负责科室,各班主任为活动的组织者,各班为清洁卫生的参与者。“创卫”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作了分工部署,明确了分工和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努力形成全体师生参与创建爱国卫生单位行动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创卫”工作的制度建设。
为了切实做好创卫工作,学校制定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健康评价方案》等工作条例,所有制度上墙并得到贯彻落实,形成了天天搞清洁,人人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1、卫生包干制
“创卫”工作实行划区包干,明确职责,坚持每天打扫,做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学校办公室、宿舍、走廊、厕所等,保证无卫生死角。
2、检查评比制
对学校的各个包干区清洁卫生情况进行每周不定时的抽查,每月公布评比成绩,促进全校各年级、班级卫生管理工作的尽职、尽责。
3、考核奖惩制
把卫生检查评比的结果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内容之一,作为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4、宣传报告制度
认真宣传除四害、讲卫生、防疾病、保健康的卫生常识。要求全校师生以身作则,做到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
1、在校内设置“校园文明监督岗”。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集中和分散、有组织和自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下课和放学期间以及晚上休息前,文明监督岗的执勤人员要出现在全校的各个角落。监督学生日常行为,例如:维持打饭打水秩序、不随地扔垃圾、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等,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2、坚持一天二清扫,一周一次卫生大扫除的长效机制,全校师生要人人动手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办公环境打扫干净,学生会、学部卫生负责人、校卫生监督员、校值周领导小组层层监督,负责每周的例行检查和突击抽查。
3、学校继续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等五化建设。在绿化校园方面,学校指定专人重点护理路旁绿地,花草树木,清理绿地杂物、碎石砖块,及时更换办公区内枯萎死亡的绿色盆载植物;同时,学校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形式不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的大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今校园整洁美观、绿意盎然,环境生态效益良好。
4、在学生中开展“我手拉你手”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用学生们的“创卫”知识和行动带动和影响家长,我手拉你手使全社会人人宣传创卫、人人参与创卫,形成良好的创卫氛围。学生们利用假日和家长共同开展环境治理、搞卫生、清理家庭卫生死角、进行卫生防疫、消灭“四害”等。
(四)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
我校成立了食堂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食堂进行硬件改造和软件建设,对学校有关的供水措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并坚持学校领导不定期检查,值日领导、食堂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值周班学生天天检查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学校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卫生防疫、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并要求每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学至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良好,没有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五)按要求开展学校“除四害”工作
灭鼠方面,由后勤科牵头组织,各位班主任配合实施,按要求投放灭鼠药饵,对室内外的下水道,通风管道和线路管道进行了实施勘察,防鼠网已损坏的部位重新安装防鼠网,同时对门窗缝隙和室内地面作了检查,暂未发现鼠洞,鼠粪和鼠咬痕,并着手再添置一些灭鼠用品。
灭蝇方面,安排专职人员对公共部位的垃圾箱,日产日清,同时对校内暴露的孳生物和堆积物组织人力进行了清理。
灭蚊方面,每日安排专人定时对室外的排水沟进行喷洒药水及疏通,投放灭蚊药,保证无幼蚊孳生的水体。
二、学校“创卫”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学校设有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他科任教师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
学校邀请多位专家到校给全体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同时,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等讲座。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5
关键词:高校 节约型校园 指标体系
高校是资源占有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还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及校园设施建设中遵循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为目标,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1健全节约型校园制度
学校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协调和整合各学院、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审查、运行监管、节约采购、需求管理、节能奖惩、考核评价等制度,不断提高节约型校园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1.2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
新校区建设和既有校区改造,要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在编制节约型校园规划中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校园规划;二是设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改造既有建筑;四是绿色施工。
1.3节约型校园监管
根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楼宇建筑要采取节约专项措施,利用节能智能化监控平台,使节能制度与能耗管理并重、节能教育与考核监控并举、节能设施与师生行为并行,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和奖罚分明的激励作用。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付费”的原则,对水电等能源实行指标化分配,建立学校、学院(部门)和个人合理分摊费用机制,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挖掘水、电、气等资源的使用潜力,充分调动各单位当家理财积极性。
1.4智能化监控平台建设
智能化监控平台不仅具备普通监控平台的功能,而且将“智能视觉”的新概念引入了大型监控平台来,让“智能视觉”从概念和设计进入实际应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地协助管理人员处理电耗、水耗、油耗、气耗情况,进行能耗分析,为实行能耗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1.5推广新技术节能
推广和使用太阳能和绿色照明等新能源、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范围,采用节水节电器具和设备,将非节电灯管更换为高效节电灯管。做好校园中水回收利用工作,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蓄水池,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提高中水回收利用能力。对校园地下水管网线进行水平衡测试,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地下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结合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实现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统一布局、埋深按照行业规范、质材按标准配置 、排列和走向有序,使地下管线符合住建部规定要求。
1.6落实行为节能
鼓励和支持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能源浪费现象,将广大师生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节约型校园评比,对节能成绩显著者进行奖励,对浪费行为实施处罚。从建设节约型校部机关开始,减少各项日常开支,特别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基建设计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做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基建维修用材选用节能、环保、质优、价廉的材料,保持保量完成基建维修任务。
2.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
2.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总体要求
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想贯穿在课程体系中,而且还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理念作为师生素质的内涵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堂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节约意识、爱护校园环境和公共物品等方面的教育。各级领导都要把合理配置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永续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作为学校工作的使命。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粮、一分钱的“六个一”工程,将建设节约型校园深入人心,做出贡献。
2.2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内容
第一,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健全落实情况;
第二,校园规划。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建设节约型校园;第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要求,利用监控平台,实施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第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开设节能减排相关公共课程、发动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节能宣传周,节水日宣传活动和文明寝室等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
3.节约型校园量化指标
3.1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
一是量化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纵向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横向与同类高校比较,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与标杆对比进行评价考核;二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2.年),(附录1)。三是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按年度统计、计算;四是分项电耗考核的对象是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置有空调采暖系统的大型单体建筑、以及大型特殊用电的科研设施及建筑物。
3.2生均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附录2)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二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学校年度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对用水总量、市政自来水耗量、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利用量分别统计。
3.3校园碳排放、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附录3)。考核对象为校园各类建筑设施、校区、整个校园的年度碳排放指标;二是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10],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生均比2005年减少15%[11]。
3.4建立学校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指标
一是考核内容有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等。二是由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冷)的校园,按单位建筑面积统计供热(冷)量考核热能消耗状况。三是校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状况,按生均交通燃料消耗量考核。四是纸张消耗指标,按生均纸张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纸质资源消耗状况。五是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标。考核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率、废纸回用率和再生纸利用率指标。六是校园危险物安全管理率的指标。
4.节约型校园评分标准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为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分值为100分(详见附表),如下:
①制度建设15分;②校园规划8分;③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7分;④校园能耗指标评价24分;⑤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0分;⑥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6分;⑦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10分。
5.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保障
5.1加强领导,健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体制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织、协调全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具体责任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筹办工作简报。各学院(部)、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5.2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落实各项节约措施
校长与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中层领导班子考核和学校经费预算结合起来,实行问责制度。考核办法应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对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经费保障、节能规划计划、宣传活动及人员培训、能耗统计、节能项目实施、节能制度落实、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八项工作制订考核细则。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健全节能激励制度,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5.3以后勤为重点,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营造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社会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社会企业以及后勤实体有序竞争过程中,发展壮大后勤实体,使实体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要逐步减少后勤用工数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运行成本,预防各类风险,率先在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取得成绩。
改进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按照“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要求,从餐饮企业准入条件、准入程序、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积极改善菜肴的品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改进供餐方式,推行“半价菜”、“小份菜”制度等,通过对食堂“食物垃圾量”的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提倡“光盘”活动,改观餐桌浪费现象。
实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集中统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学生公寓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和中标品目,供学校和学生自主选购。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防堵“黑心棉”等劣质产品进入校园。
多管齐下,完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任务。第一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能耗统计、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和奖励考核优秀单位。第二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遴选和评审。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外,还加大了对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以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并能对其它单位的节能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第三开展人员培训和能耗统计培训,专业人员抓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管网普查和能耗数据统计,掌握各单位能耗指标的升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能耗出现上升势头的及时地预警提示。
附表 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考核评分表
附录1:一次能源换算。为对不同的种类的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我国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耗量。
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6
一是制定了全县2014普法教育工作要点。按照全市2014年普法教育工作要点作出的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印发了《2014年县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从而指导各单位和部门开展普法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建设一处县青少年法制教育警示基地。由县司法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和县看守所参加,在县看守所建立县青少年法制教育警示基地。我们每年将组织二次这样的活动,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由各学校将那些重点学生进行摸底和统计,县普法办统一组织到看守所进行现身说法教育。
三是较好落实了全县专业法主管部门的普法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全县有主体法部门的积极性,督促和指导各专业法主管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由政法委牵头的综治宣传月活动,由工商部门牵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活动,由食品药品监督局牵头的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举报活动,由矿产局牵头的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由文广局牵头的侵权盗板及非法出版集中销毁活动,由安监局牵头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等。据统计,上半年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1次、摆放板52块、接收现场咨询830余人,法律六进活动15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5000余份。
四是认真开展了三大系统电子显示屏公益法制宣传动。我们及时按照市普法办的要求,对全县金融、通信、教育三大系统单位电子显示屏进行了全面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并进行了工作协商和对接。据统计全县三大系统共有电子显示屏14个单位,有显示屏19块,其中教育系统有3个单位3块;通信系统有2个单位2块;金融系统有9个单位14块。这些部门都按照每月更换二次,实行滚动播出要求,进行了公益法制宣传活动,并做好了活动记录。做得好的有共青农村商业银行,银行支行和人民保险公司支公司。
五是开展了民主法制创建工作。我们按照全市普法办主任会议的要求,及时落实了民主法制创建工作,把创建任务安排在基础条件好,班子有战斗力,能办事会做事,对创建活动有愿望的地方。经过调查和综合考虑,在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县宝塔乡杨桥村开展了“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在蒲亭镇雁家湖社区开展了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这些活动正在按照创建标准有序开展。
六是继续办好《法治》电视品牌栏目。今年上半年已播放22期法治节目,在节目内容上做到紧贴法理,紧贴生活,紧贴基层,紧贴心声。在节目拍摄上做到文字与图片相一致、相互动。达到实景、生动、图文并茂。在节目播放上在黄金时间进行播出。《法治》电视节目现在已成为全县群众一档喜欢看的一档电视节目。
七是印制“六五”普法书二种。2014年我们已落实全市普法书箱征订任务500册。又自筹21800元资金,印制普法书籍二种共一万册,内容是县法律进校园读本,面对中小学生,另一本是县以案说法普法书,面对农村及社区。
(二)人民调解工作有新特色。
结合维稳工作,狠抓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县15个乡(镇、场),81个行政村、12个社区均设立了调解委员会,全县共聘请了260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截止5月底,化解矛盾98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预防民转刑案件2起、群体性上访2起、防止群体性械斗1起,为我县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法律援助工作有新成绩。
今年初,县局党组把法律援助作为服务民生的实事项目来抓。为落实好该项工作。县司法局依托乡镇司法所和相关部门设立了2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81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系点,明确了司法所长为法律援助信息员;组建了专业化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人员纳入志愿者队伍行列。县法律援助中心紧跟上级部署,进一步完善了“青少年维权中心”、“劳务输出维权工作站”、“妇女儿童法援工作站”、“维残法援中心”、村法援联系点网络体系建设,制定了全县法律援助工作方案,规定了法律援助任务数,完善了案件质量评查和奖惩机制,为弱势群体寻求法律援助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今年以来,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94件,接受法律咨询983余人次,接受群众来访1145人次。
(四)公证、律师管理、司法鉴定及法律服务工作有新进步。
今年,结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年检注册工作,狠抓全县法律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秩序。在五月份,组织了全县1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了《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律师事务所及法律工作者共办理法律服务案件43件(起),其中:刑事辩护35件,民事案件29,办理非诉讼案件23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41起,担任法律顾问21家;公证处办理各类国内民事公证212件,民事类209件,经济类3件,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85人次。另外,司法鉴定部门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71例。
(五)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有新起色。
截止6月底为止,全县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3人帮教率100%,安置率在90%以上,衔接100%。远程会见5人,会见率100%。按照“衔接好、监管好、引导好”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98人,已解除43人,目前在册人数55人,其中:管制12人,缓刑39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0人。
(六)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有新突破。
重点加快对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完成全县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任务。目前,全县13个司法所已完成办公用房的修建任务,配齐了办公设备。按照省定标准,着力加大了司法所的内部规范化管理。
(七)信息报道宣传工作有新进展。
为更好地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今年制定和完善了鼓励干部职工上稿的激励措施。并出台奖励办法。到目前为止,在省级媒体上发表法治方面的文章4篇,在市级媒体中发表法治方面的文章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