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1
【关键词】物业管理;管理模式;反馈机制
前言
高校物业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很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不断调整和增设,相对应的是老校区改、扩建和新校区的筹建,高校物业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物业管理模式从无到有,服务范围由简到繁。在一些经济地区发达和基础较好的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管理服务不仅初具规模,而且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应该说,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由于学校物业具有重教育、重服务的特性,因此,在不断倡导专业化物业管理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复杂问题和困惑,高校的物业管理必然要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概述
1.高校物业管理范畴广泛
高校物业管理是个广泛的服务行业,包括广大教工、学生的所有后勤工作,覆盖教学管理、居住、餐饮等部分事务。这些事务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涉及教学管理的服务范围有:教学楼房维护、教学设施的维护维修等。其次,涉及生活的服务范围有:宿舍管理、餐厅餐饮、美容美发,学校超市等,体现在安全、卫生、实用、美观等几个方面,例如,食堂主要包括教工学生伙食的质量、卫生状况,餐饮价格等等;再次,涉及到校内交通的服务范围有:校内班车的运营,学生交通工具的管理等。当然还有其他重要事项,校园绿化,校办工厂的运营等等。
2.高校物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1)安全至上的原则。例如,教学楼、宿舍楼的维护维修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房产设施包括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校内后勤房产等等。不论是学生宿舍的涉及还是教工家属宿舍的管理都要把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事项放在首要位置。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方便学生、服务教师的指导方针贯穿于其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物业管理的规章应方便教职员工和学生联系物业管理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及时处理相关事务。
(3)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在物业公司还尚未完全独立化的前提下,物业管理既不是完全免费的福利服务,也不是追求效益至上的市场服务,必须讲求二者的平衡。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比较特殊,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人文环境的高校。因此,物业管理要遵循教书育人的宗旨,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并且还要创造平安、优雅的校园环境。物业管理始终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然后才考虑实现经济效益,最终努力实现和谐双赢的管理效果。
二、高校物业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学校后勤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滞后、规模效应差、费用偏低、职责权限不明确等方面。
1.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存在多种模式,由于各高校在引入社会参与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发展就体现了不平衡性和多元化特点。目前,有社会物业竞争管理型,有学校后勤主导性,还有二者共同管理型,但从长期来看,高校物业管理独立化是个大方向。由于制度体制落后,现在仍然有部分高校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名义上虽然将物业管理从学校分离出去,但其仍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因相关的产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和学校继续存在附属关系,在资源分配关系上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有些高校虽已组建了物业管理企业,逐步增加保洁保安、绿化养护等服务内容,也实行了象征性的有偿服务,并签订了相关物业管理协议,但在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方面往往受到学校的行政约束。缺钱先办事,钱少办多事,没钱也办事,既不执行行业要求和标准,也不考虑成本和效益,其运行方式带有的行政命令的特点。
2.物业管理方与被管理方责权不清晰
首先,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内容之一,其管理体制尚处于摸索中,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因此管理过程必然出现随意性强、盲目性大的现象。长期以来,物业员工的思维在“事业单位”思想惯性的影响下,对自身工作范畴没有搞清,既没有明确自己的义务,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权利,原有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缺乏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仍持有“到时上班,到点下班”的心态。由于,物业部门负盈不负亏,因而市场运作化程度低,完全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时常出现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服务效率和质量跟不上学校管理的问题。
其次,目前,仍有不少高校职工对物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物业就是环境维护、卫生清理、简单的门窗桌椅维修等。不少职工还停留在过去行政型、福利型管理模式的思维上,尤其对有偿服务等现代市场消费观念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对物业管理的过分要求,希望物业管理不收费、少收费、多做事。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3.缺乏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现有员工有的来自本单位后勤,有的来自高校附属企业的下岗职工,有的是单位职工的家属,他们虽然长期从事后勤管理和服务,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大多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系统的培训,故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再加上长期以来高校后勤职工的平均主义思想影响,其服务意识相对淡薄,市场观念和企业经营理念都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高校为了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普遍采取了学生勤工俭学的形式,由学生来负责学校的许多后勤服务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管理松散、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近年来,高校职工的境遇大幅提高,因此,他们要求居住工作环境应大幅改善,加之,目前,学生的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对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
4.长期以来物业管理经费短
由于物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高校物业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少量的房屋租金及学校行政拨款。由于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而且学校住宅的维修工作量很大,因此,常常造成物业管理经费紧张的局面。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基建项目相应增加,投资管理的费用也会不断增多,成本收益可能严重失衡,届时学校负担将越来越重。因此如何缓解经费短缺问题也成为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完善新的管理体制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是高校物业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我国高校物业由行政事业型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转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努力坚持物业管理面向社会,逐步推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其法人独立地位的大方向。坚持“规范、和谐、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树立“服务教学、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公共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为重点,采取科学的市场运作原理,逐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物业市场化运行与服务育人的双重职能,为高校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完善高校物业管理制度
规范合理的制度是高校物业健康运行的前提和保障。物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安全、节能、高效三项,其中应特别强调安全、例如建筑安全检查,水电设施安全,校车运行安全等事项,务必做到事务细化、责任到人,避免管理工作中的真空。其次,突出成本收益相结合的方针,讲求资金利用效率,从资金的筹集、分配到使用是个有机过程,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再次,注重管理质量和效率,坚持物业管理人人有责的信念,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3.提高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只有广大教职工对物业有了正确认识,并加强自身的自律行为,物业管理才能事半功倍。高校物业的作用非常重要,内容也比较广泛。全校职工、学生的教学设施、居住环境、饮食卫生质量、校车的合理调配、校办工厂的运营等等都是物业的管理范围。物业的职能不仅是提供基本的服务及便利,而且也涉及到个人息息相关的日常事项。广大教师员工学生既要维护自身的权益也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对于物业合理的计价收费标准应认真执行。
4.坚持低碳物业管理的原则
物业管理与节能降耗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年前,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就曾提出要推行绿色物业管理。根据国外的资料显示,建筑物在建成后寿命期间的管理费用是建设成本的7倍左右,而国内则达到了12倍,其中,能耗费用占比最大。由于大学是广大师生聚集的场所,因此,物业管理与节能降耗高度相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校区是项重要举措。通过统筹兼顾,信息共享,进一步抓好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就能够达到节能、节水、节电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从而为保护环境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作出积极的贡献。
5.吸收高学历的物业管理人才
物业人才应专业化、年轻化,要逐步提高完善物业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随着部分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设置,物业人才能逐渐满足高校的需求。高校物业公司应重点吸收建筑设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人才,这些专业人才适应性强,所学专业对高校物业管理比较对口,能大幅提升管理的水平。
6.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反馈机制
没有良好的反馈机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物业管理活动,物业管理方式的改善依赖于大家的积极共同参与。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反馈机制,及时对物业进行信息反馈,物业相关人要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对策建议必须主动采纳。另外,还要和同行兄弟院校积极交流物业管理经验,积极吸收其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尹成志,崔逸山.浅谈高校物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J].高校后勤研究,2007(2).
[2]董贤钧.物业管理新十年发展畅想[J].中国物业管理,2010(1).
[3]程志巧,陈冬虎.引入物业管理营建“绿色学校”[J].现代物业,2009(10).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2
关键词:基础;管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65-01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文明和谐学校是文明、向上、创新的学校,是宽松、协调、包容的学校,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创造一个平安、健康向上的文明和谐学校,是每位同学的心愿,更是各位家长、全社会的心声,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基础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一个学校自然环境应该是优美和谐的。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心情灿烂,生活阳光,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享受花样年华的幸福。宽敞、洁净的校园,高品位的绿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爱的教育。同时,绿色生态校园让生活在这里的老师心旷神怡、工作愉快,促使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努力学习意识,而且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营造优美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阅报栏、张贴名人警句、班级黑板报等营造文明的气息、人文氛围,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学校开展各具特色活动比如:趣味体育比赛、演讲赛、歌咏比赛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创办并开播校园电视节目,全方位拓展校园文化宣传工作,丰富了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融教学,娱乐为一体,活跃了学校气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产生了强大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
二、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
一个学校的发展与未来,领导班子是关键。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文明和谐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民主决策,健全体制,完善机制,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
健全学校中层管理机构,增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带头讲学习、讲工作、讲奉献,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有领导的示范作用,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建立一支勤奋工作、科学决策、廉洁自律、富有团队精神的领导班子。
坚持管理以人为本,努力创设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管理氛围。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奉公的要求, 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要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好管理责任和管理质量,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稳定教学秩序。进一步加大校务、财务公开力度,建立公正、透明的管理机制,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
三、以教师发展为本,提升教师素质,营造和谐的师资队伍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以教师发展为本,就要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力量的核心。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学素养,而且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抓好继续教育工程,积极参加岗位培训,提升教师学历、素质,通过学习,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对教育发展的形势认识更加透彻,激发爱岗敬业热情。充分发扬民主,强化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实行签到制度,定期举行校内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活动,有的放矢促使教学常规的有效实施。切实加强爱生,依法执教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扬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健全教师管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为利益所诱;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四、规范办学,依法治校,实行民主化管理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提高规范办学行为,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社会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依法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对国家的、学校内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执行和监督,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学校管理应广泛吸纳校内、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意志和利益。学校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的监督;坚持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开展办学、教育教学活动。完善工会、教代会工作章程和制度,保证学校改革发展和决策事宜的公开性、透明性,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轻松、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五、创设“三位一体”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3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市民族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蒙古族学校和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上。
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建于1979年,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一所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管理科学严谨的12年一贯制民族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95人),代课教师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在校生1444名。该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三语”教学实验基地,自治区绿色环保学校、盟级文明单位、盟级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__、20__、20__年的学生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全盟蒙语授课学校的前列。
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建于1998年,经过8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教职工28名(专任教师20名),临时代课教师7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在园幼儿258名。该园是自治区一类甲级幼儿园,全盟校园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幼儿园,盟级文明标兵单位。
二、民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族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锡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二连浩特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目前,市教育局未设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暂由教育科负责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二)全面落实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自治区、盟级文件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关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和位置来思考,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解决。
(三)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
我市财政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今年4月份已拨付10万元民族助学金。5月份我局向自治区申请20__年民族教育专项资金100万元。
(四)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落实民族学前教育阶段补助资金。根据《锡林郭勒盟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要求,我局按照年初教育统计报表人数为准,受助人数为258人,20__年春季补助资金9.03万元,其中40%由锡盟财政支付,即3.612万元,每人每月补助28元,资金已全面到位。同时,我局加大对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范围,对牧民子女免去全部保教费和管理费,对城市蒙古语授课幼儿补助每人每月70元,二连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达25.20万元,资金将于近期到位。
2.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我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助学金10万元,补助住宿生生活费。20__年春季自治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还未到位。
3.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助学金。20__年秋季,我市就读的牧区户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阶段学生共有277人(其中我市牧区户籍高中阶段46人,一类3人,二类文秘站:9人,三类34人),补助资金26.08万元,全部到位;享受城镇低保家庭高中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的10人,20__年秋季共发放了0.72万元;享受国家、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的172人,其中74人享受国家助学金,21人享受地方助学金。20__年秋季共发放助学金8.975万元;20__年春季补助资金还没有到位。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4
一、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必要性
(一)人本理论基本内容
人本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后期发展,发展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人本理论认为: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是完成管理任务的根本,即“以人为本”。概言之,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人的问题始终是管理的根本问题。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要强调以人为本,显示人的自觉价值。那种把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的强制性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特别是高科技生产管理的需要而必将逐渐被淘汰。
2、管理者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管理活动的全部要素和整体过程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没有人在整体上对其他管理对象的合理使用,就不可能实现管理目标。
3、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发挥程度与管理的效应成正比,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管理的效应就越大;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低,管理的效应就越差。对人的管理,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管理目标。
4、管理必须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必须按人的行为规律(即行为科学)进行管理。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根本,使全体人员明确整体目标、自己的责任、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等,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促使组织总体任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必要性
1、提高小学管理水平的必要。小学管理,就其管理对象(人、财、物)和管理目标(教书育人)而言,并非象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低于大学和中学层次的“小学”层次管理。甚至从某种角度而言一一诸如小学生较之大中学生要缺乏理性和自觉性;小学的教职员工较之大中学的教职员工其素质一般也低一个层次,因此小学管理其难度更大,因而就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做好管理工作的指导,人本理论虽是发源、发展于西方国家,但由于其具有科学理论的普遍适应性特征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共性,对改进和提高我国小学管理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尤其考虑到小学的教职员工较之大中学校的教职员工来说,还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即是女性教职员工多。一般而言,从表面上看,女性教职员工比较听话,容易管理。其实并非如此,实际情况是:女性教职工整体而言比较敏感乃至多疑,即常言所说的“心眼小,疑心重”,且女性教职工较之男性教职工更争强好胜,更具自尊心,更想自我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管理如果仅采取简单、生硬、甚至粗暴的“硬”办法,肯定难以奏效,甚至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而采用人本理论的方法进行“软”管理,即主要是通过让被管理者在满足展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欲望的同时,于不露管理的“痕迹”中,去达成管理者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才是寓管于不管,寓治于不治的最好管理方法。近几年来,我校的管理工作之所以能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获得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国家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究其原因,是同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较多较好地运用了人本理论作指导分不开的。
2、是提高小学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必要。众所周知,小学的教学环境及条件较之大中学要差,小学教职工的工资待遇较之大中学要低,而小学教职工担负的工作较之大中学还要琐碎、繁重。在这些客观不利的条件下,要把小学各方面工作做好,达到党和人民期望的要求,就必须在人的主观方面多下功夫,讲究管理艺术,靠卓有成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去弥补小学物质条件方面的不足。一般而言,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注重“物质出精神”,所谓“嘴巴说起泡,不如一张大钞票”,还有更多的人强调“管理出效益”,所谓“严字当头,效益就在其中”。当然我们承认这些说法,确有其一定的适应性或正确性,但若把它们当成普遍性,尤其是绝对性的“管理教条”,那就肯定错了。实践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的单位“物质”(工资或奖金)发了不少,但人的“精神”(工作积极性)未必就增长了多少,甚至由于盲目攀比,反而人的积极性还下降了;相反,我们也常可看到“精神转化成了物质”,如“铁人精神”打出了石油,“雷锋精神”孕育出了千千万万个活雷锋。即使是“管理出效益”也只是相对的,因为管理并非万能,管理也有死角或盲区。如果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管理,什么时候都要管理,那么承担管理的管理者就一定会“累死”。更何况实际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事项”,是无法都用管理“条文”去明确规定的,这也就是说,许许多多的“事项”是在管理的“辖区”之外的,因而管理的“失灵”区域就必须靠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弥补或取代。人本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而且更是追求精神满足和自身成就实现的“社会人”,光靠以强制服从为特征的“x理论”去管人,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的日益觉醒,管理者若侧重于用“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的“y理论”去管理,则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收到管理即是协调一群人去达成“组织目标”的本来效果。笔者认为“人本理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如我校刚创办时条件十分简陋艰苦,但由于学校领导充分尊重、依靠教职工,想方设法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教职工在学校的本职岗位上感到“有想头,有奔头”,因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强。学校的许多工作并非一定要靠领导去“推”才“动”,而是人人找事故,个个为学校分忧,学校领导的管理工作真正感到了“无为而治”,学校的各项荣誉也一个接一个的获得。由此,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也随之大为改观,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小学中环境设施条件最好的学校。实践证明人本理论的运用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小学管理上台阶,学校各项工作出成效的得力工具和有效武器,确有必要在学校管理中强化运用之。
二、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本理论的有效性使不少小学校长乐于接受,并在管理工作中实施运用。但总体来看,目前,接受和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发展不平衡,主要还存在有如下问题:
(一)重物不重人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要办出名气和上档次,只有靠充裕的物质条件才能搞出“名堂”来,因而过分地追求硬件建设,过多强调客观条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搞硬件,而忽视对“人”这个软件的培养和开发。结果“硬件”是出来了,但“软件”不配套,“硬件”的效率就大打折扣,甚至成了一堆“摆设”,学校不但没有成名上档次,反而负债累累,形象受损,若不堪言。
(二)靠权力不靠人
目前,很多小学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为特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长拥有了比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集决策、指挥、人事、财经等诸权力于一身。为此有的校长借此机会权力独揽,权力滥用,搞官僚作风,忽视提高管理科学水平,忽视做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结果干群关系恶化,办学效益降低。
(三)见钱不见人
目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注重发挥金钱的作用,他们采用以奖代管,以罚代管,对工作做得好的教职工进行重奖,对工作中出现失误者则进行重罚。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种管理方法对某些人或某个时候可能行之有效,但对相当一部分人或大多数时候却行不通,甚至有的教职工还对此产生逆反心理。
(四)靠制度不靠人。
有的学校目前还是坚持按“x”理论的管理观念来对待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制度订得细、订得多、管得严、卡得死,使教师的自主性少之又少,而不考虑多给下属一些主动权,使他们发挥积极性,得以显示自己的才干。结果是把时间空间管死了,把教职工的积极性管掉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只能适得其反,制度再细,总有漏洞,人的主动性越少,管理效果就越差。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据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薄弱。目前有不少的学校校长由于过分忙于一般性的事务,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不够,因此,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只能是凭个人经验管理。
2、认识误区。由于某些校长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因此对管理中很多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譬如前面所说的有的校长目前仍然坚持用“x”理论的思想观念来看待教职工,认为管理越严越好。
3、制度不全。我们反对过分强调用制度管理人,并不是不要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学校管理,必须的制度是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学校,管人的制度很俱全,但如何去调动教职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制度却少而又少,如教职工如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多数学校就没有,即使有,也没有真正落实。
4、机制欠活。机制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及由此产生的功能。小学的管理要效果好,必须要靠管理内部各方面的有机配合,相互支持,如学校党政工青妇组织的共同协调配合。但现在不少学校是行政领导说了算,其他好比是“配像”。而行政领导往往重视行政命令,人格示范少,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难以充分展开和发挥。结果必然是x理论行为(强制)多,y理论行为(激励)少。
三、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主要对策
坚持用人本理论做好现代小学管理工作,总的原则是必须根据各自小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人本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运作,其主要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完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管理
管理机制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内部都存在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任务和权力机制,即管理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把各方面的人员按照一定的联系组织起来,才有了组织的属性和功能。因此要把学校办好,必须运用人本理论根据学校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科学地确立好管理机制。具体就我校而言,在完善管理机制上即是采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方法组建行政领导班子、年级组、教研组,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学校办学总目标制定出各项工作的分目标,即《德育目标》、《教学目标》、《教务目标》、《领导职责目标》、《教师职责目标》等。然后在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强化“全员参与”的实施。所谓“全员参与”,其最主要特征就是精简管理层次,将能够下放到基层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最大限度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让教职工全方面参与民主管理。从学校计划的构思、制订,到实施检查、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让部属积极参与。这种方法在小学管理中很实用,尤其适应小学女教师多,好胜心强,更需要尊重的特点。正是由于校长对她们的信任并不断地征求她们的意见,她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就会大大发挥。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办好,就一定要发挥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校长在制定计划、执行制度及进行学校的重大决策时,让教职工广泛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校长要充分依靠和相信教职工,把一些重大决策项目交与他们讨论,经过他们的审议通过后再执行。二是校长要深入“民间”,体察民意民情,尤其是特别注重听取教职工的反面意见,能够把反面意见视为决策的“另一方案”。这样由于学校的计划、制度是大家亲自参与制定的,因此,无论学校遇到任何风险,都可以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理解。相反,如果还是实行传统的控制型管理方式,校长用权单干,采用个人说了算的方法,那么当学校遇到风险时,校长会变得孤立无援。
(二)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要发挥小学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还必须察其人,识其才,用其长。为此,校长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素质,要有“伯乐相马”的高超识人本领,即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德才,全面的观点析长短,发展的目光看潜力。在正确识人的基础上,校长再根据学校工作特点巧用人,用好人;具体而言,一是量才录用,职能相称,各尽所能。要善于根据教职工的“长”与“短”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如果某人的短处足已抑制其长处的发挥,或与他本职工作要求相冲突,那就不能迁就容忍,而应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用人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善于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专才和偏才组织成互补结构,利用群体结构的优势,来弥补个体素地质的不足。如我校在组建行政班子时,就是采用此方法进行的。教导主任擅长教学、教研;总务主任擅长财务;学生处主任擅长做思想工作,外交关系好,协调各种关系能力强;辅导员擅长活动设计,能唱会跳等,各个部门的成员各有自己的专长,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了整体的效益。三是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校长要用人不疑,要充分相信人才,依靠人才,让他们多担重任,鼓励他们大胆负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关心爱护,坚持原则。校长要关心每一个教职工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的痛痒时刻记在心上,特别是对个性有缺陷的教职工,更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同时要讲原则,要敢表扬,也要勇于批评,两手都要硬,相互配合好。
(三)健全体制,科学实施
要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不仅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行体制去组织落实。就我校而言,即是建立了校长室、各处室和年级组相互配和制约的“三级管理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既有利于达到管理的高效率,又较好体现了管理“人本”性特点要求。它从纵向看,是一级管理一级的“条条”,从横向看,则是各履其责的“块块”。具体而言,校长负责组织制定全校管理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而年级组则具体负责实施目标。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我们特别赋予年级组长相当大的权力,包括优化组合权、考核评定权、民主监督权等。年级组对本年级的各项工作负责,对每位成员的思想、行为、表现负责。这种管理权能的适当下放,强化了年级组长的权威性,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管理目标能得到高效率的实现。此外,在“三级管理”体制模式的组织动作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合作精神和淡化金钱意识。实践证明:教职工是否有合作精神是“三级管理”体制运行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总目标,执行各项制度的关键。而培养教职工的合作精神,又必须淡化金钱意识,如我校教职工接受临时性突击任务和参加义务劳动等都不以金钱论酬,遇有老师生病,同年级老师主动代课,不计报酬,而是以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为最大满足。通过健全体制模式和科学组织实施,目前我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被动制约已为超越的主动行为所取代,各项工作由过去的“要”变为了“我要干”,教职工从被管理者成为了自觉行动者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热心参与者。
(四)营造和谐环境,激发职工潜能
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学术民主,整体进取的和谐人际环境,能使一个组织的成员相互激励而乐意为集体出力,从而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为:一方面,在和谐的内外部人际环境中,“人”的潜能能充分激发,创造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所以,营造“理解、尊重、信任”的内外部人际环境是学校管理达到高效益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领导与领导之间,做到互相尊重信任,采用分权型领导方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既做到思想活跃,又能够行动一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对教师发扬民主,关心尊重教师,知人善任,公平公正,鼓励教师对领导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爱字当头,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最后在领导、教师与家长和社会之间,要不断加深对家长和社会的了解,实行承诺制,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家长、社会。另一方面,在和谐的内外部人际环境中,“人”才能强烈地感受到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从而形成做好工作巨大动力。为此,我校为放大教师提供了优雅的工作条件,如办公室都配有矿泉壶,为教师免费提供饮用水,节日旅游,发放纪念品,统一制作校服,规范着装等。这几年由于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得教职工思想上无包袱,凡事开诚布公;工作上无后顾之忧,可以大刀阔斧、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工作也由此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总之,在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对我们而言,尚属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的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学界同仁予以更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宏主编《人的成功管理》解放军出版社;
2、唐子晨编著《行为科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3、欧阳仑编著《管理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5
*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想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加大“普九”力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职能。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中和幼儿阶段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初中升入高中的入学率,办好优质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人才的激励和完善机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促进全县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年全县教育重点工作安排
(一)做好“两基”迎国检后的各项工作,大力宣传、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继续抓依法治教工作,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程度,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效益。
(二)大力加快高中学校建设,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除建好*一中新校区外,全力推进世纪学校建设,并保证07年秋季按时招生。
(三)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整合颍城教育资源,创办优质学校。落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建设好实小北校、扩建*三中、城关二小,做强*一中原校的初中部。
(四)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正常的教育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好教师招聘计划,解决农村教师缺编的问题。
(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完成县教育局机关机构改革基础上,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的竞争上岗制度,定期交流制度,试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七)继续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管理,开展好三年一次的教师节表彰工作。
(八)全面加强教育管理和学校常规管理,促进学校管理上台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开展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用示范和典型引路,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九)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新课程改革等重点工作。
(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普及,充分利用农远工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挖掘教育潜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研,提高教育的品位和档次。
(十一)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大力推进成人教育发展。改革职教办学模式、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瞄准我县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两大煤矿”“生态旅游”等方面培训各类型专门人才,开办各类成人教育短训班,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十二)争取上级项目,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项目建设,力争改造D级危房20000平方米,新校舍21000平方米,争取上级经费30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学校项目建设,提高初中阶段的办学效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完善农村中小学配套建设,配备和添置一大批教育图书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十三)进一步规范招生考试工作,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做好高考和中考的招生考试等工作。
(十四)继续加强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加强教育的收费管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
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6
1.1系统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区综合服务、餐饮服务、公寓管理服务、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水电保障服务以及供热、空调、电梯、洗浴和开水供应服务等项目,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较,服务内容种类很多。这些内容都是高校为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是高校后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2专业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内容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对象的构成决定了它的专业化要求高的特点。因为在这个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中实施规范的管理服务,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水平很高的经营管理人才,否则很难协调、运作这个系统。而且种类繁多的房屋建筑设施、公共建筑设施、供水供电、热力和空调、电梯、洗浴和开水等设施设备,要求具备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
1.3创新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确立高校后勤服务新型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的阶段,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丰富服务内容,在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是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期,要探索符合高校教学科研活动需要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努力实践高质量、低成本的新校区后勤保障服务方法,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二是后勤管理与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当前高校后勤服务从高校剥离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高校后勤保障的特殊性,研究高校后勤保障的规律性,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三是后勤管理与服务内部的管理创新。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要注意创造符合高等教育保障服务体系要求的新结构、新形式及新方法。
2、当前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2.1新校区后勤人力资源陷入困境。多年来,多数高校后勤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源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新校区后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从新校区后勤管理主体上看,后勤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工亲属、学校改革分流的部分员工,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参差不齐,使得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另外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保守,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坚持着传统观念,而且他们大多缺乏现代后勤管理的系统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此外以前的计划经济用人机制仍然在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深蒂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不注重人员开发,缺乏创造性,同时后勤人事制度也不能很好的促进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2.2新校区后勤机制不健全。新校区后勤机制不健全是有历史原因的,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执行力度不大,使很多高校处于徘徊、观望的状态,导致我国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后勤机构没有从根本上与学校分离。一是导向机制不健全。多年来,后勤管理的导向目标是平均主义,没有竞争意识,以致出现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不能有效地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对人的多样需求的研究,忽视了其他激励手段的运用,造成了部门、个人都没有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三是制约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后勤管理更依靠的是制度与道德的制约,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和有效的评估机构,没有专门的监督反馈机制,以致出现了决策者多、执行者少,监督与反馈者无的怪现象。
2.3新校区后勤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学校管理环境。后勤管理也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的数字化,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新校区建成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固定资产大量增加,校园维护面积增大,后勤服务的范围和难度更大,对吃、住、后勤物业服务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校区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构建信息化的高效后勤管理体系,使后勤管理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建设和服务意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3、对当前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3.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随着高校和高校后勤的不断发展,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知识性、创新性、服务性后勤队伍,以满足学校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新校区后勤队伍建设一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聘用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全员聘用制,建立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要大胆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后勤队伍,实现后勤队伍结构的改变。二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后勤人员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后勤人才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业务创新的能力,学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新近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员工的岗位再培训等工作。三要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由于后勤工作的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抓好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工作程序,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后勤企业文化。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新校区后勤各项工作有章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首先分类完善各后勤各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效益分配激励机制。结合新校区后勤实际,分类管理,逐步完善各部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积累发展等目标责任制,明确后勤各部门服务标准、服务要求,建立健全后勤各部门服务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各部门年终效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效益分配的透明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自觉接受学校纪委、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使后勤的经济活动在体制和机制上始终处于有关部门的参与监督之下。三是严格实行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管理,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四是在认真核算后勤各部门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定额费用,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部门管理费的定额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