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庞熏栗与现代设计起源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当下,重温庞熏桨关于艺术思考的点滴,使我们反思工艺美术的整体性和历史境遇,有助于我们跳出“现代设计”的陷阱,探寻缘起于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本质。
距离庞熏栗先生逝世已经有24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曾经受众人尊崇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奠基人在今时今曰新一代学者和知识分子心中的印象已经逐渐淡化。历史悄然步入21世纪,在整个2o世纪中国酝酿勃发的“工艺美术”也随着庞熏栗先生的离去于世纪之交谢幕了。有趣的现象是,赋予工艺美术以深刻意义的时代似乎仅是历史中的昙花一现。也许,工艺美术在过去还未充分发挥其内在固有的力量便夭折了。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已经没有必要刻意讨伐今天的“现代设计”,因为人们几乎不再对工艺美术抱以特别的关切。工艺美术在当代的观念是“老古董”,设计却成为与之相对的时髦语汇。现代性的建构在美术领域似乎表现为以艺术和设计来界定纯美术和实用美术,而且这两个领域的分化愈发呈现不可调和之势,因此在近年的中国美术杂志上以“对话”为主题的文字层出不穷。如果稍微留意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不难发现从中央工艺美院的创办之初到现在,经历了5o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实质是将工艺美术这套传统概念彻底消解,重新建构一套现代主义的叙述。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将所谓现代主义叙述模式在大学教育中体制化、合法化。提及现代观念,我们很容易将其与抽象的传统对置,并先验地预设世界范围内现代主义的普遍合法化地位。在此,笔者并非质疑我们对现代主义普遍性的认识本身,普遍性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中确立的。在整个国家热衷于2o世纪末全球化背景现代性建构的同时(我们通常将现代性等同于现代主义),工艺美术其自身的历史性也被掩盖起来。
主流的艺术史观认为,庞熏栗理应被视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开创者。但这个普遍性的常识背后却隐藏着认识论上的颠倒。庞熏栗先生法归来后为何由绘画转向了工艺美术,这在中国2o世纪的艺术史中实际上是非常独特的议题。1929年庞熏栗留学法国巴黎,恰逢12年一次的巴黎博览会。在其自传中他写道:“参观巴黎举行的博览会,使我第一次接触到工艺美术。”“这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美术不止是画几幅画,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美。”“也就是从那时起,使我对建筑以及一切装饰艺术,开始发生兴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在艺术领域掀起手工艺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浪潮,在巴黎举行的博览会是新时代实用艺术观念及其成果的展示。这次博览会真正冲击庞熏栗的是西方现代主义实用艺术的观念。实用艺术(当下我们将其扩大膨胀为设计的概念)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产物,正如同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产物一样。从词源上看,无论在传统的西方世界还是中国,都不存在实用艺术、工艺美术或装饰艺术。此前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中只有诸如陶瓷、壁画、文人画、雕塑等分门别类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还有很多门类尚未浮出地表。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只有绘画的形式才是艺术,民族传统中各种类的手工艺都被排除在艺术领地之外。因此,不难理解庞熏栗第一次从西方世界接触到工艺美术,并对装饰艺术发生兴趣对其归国后选择工艺美术的影响。他认识到“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主要是由于它的装饰美术影响了当时整个世界……人们始终是跟着它变。”在庞熏莱看来,工艺美术或装饰艺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世界艺术的主流。他主张在中国发展工艺美术及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出于民族主义情感,在他的身上也没有产生类似于林风眠和徐悲鸿所经验的中西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我们注意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样的二项对立式充斥着整个中国20世纪的历史,包括艺术工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整体性地陷入某种文化认同的危机、焦虑和冲突当中。许多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开始质疑自唐王维肇始的文人画传统,提出中国画改良,革王画的命,在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出现了写实主义与现代派的争论。这些讨论从另一层面表明,在当时,实用艺术并没有进人中国主流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视野。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在中国的国情下是不受重视的,处于边缘地位。庞熏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丝毫没有将自己置于某种认同当中,或在主体性(启蒙运动所建构的价值观念,是现代性的核心)中寻求身份认同。他拒绝从属于任何一个中心论述或范畴当中,正如他在《自剖》中所揭示的,“矛盾的人生,矛盾的社会,构成了矛盾的我。”一庞熏栗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革命狂潮,世界艺术也必将走向一个较之文艺复兴时期远为伟大的时代。身处这样裂变的时代,在东西文化互通有无的大世界中,庞熏栗感到了自我的渺小。他自觉于启蒙神话的虚假主体性,将真理置于理想的艺术之彼岸。他冷静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也许,我只能像流沙一般,被洪流吞没。但是我明白,这原本是我的命运。这些水底的沙石也许有一天会被拿来筑成往那光明的境地去的大路;这些沉默的沙石,会微笑地看着别人从他们身上踏过,去收获丰富的果实。”
在这段自述中,一个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但这样的认识论始终无法划定庞熏栗的自我认同,正如民族主义的知识分子也无法简单将其收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庞熏栗却将其一生投身于民族国家的艺术事业,在多次出国机会面前仍然矢志不渝,这点足以说明庞熏某的民族情感。但他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没有止步于民族传统的价值认同危机中,而是跳出这个认识论的怪圈,主张中西各有所长。
庞熏栗倡导在中国建立工艺美术学校,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当西方的价值观念以不可抗拒之势瓦解旧世界时,庞熏栗却在西方现代价值观念中发现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柄谷行人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论述道:“现代这个概念十分暖昧。不仅日本包括非西洋国家的人们,在他们之问现代总是和西洋相混同。当然,这种混同是有理由的。既然在西洋也有现代和前现代之别,现代与西洋当然应该是不~样的概念,可是现代的起源在西洋,所以两者不容易简单地分开。”柄谷行人的这段叙述指出了我们认识中的“颠倒”,由此在20世纪产生了诸多错觉。一方面,认为现代主义的启蒙是不证自明的。因此,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先验地将传统与现代对峙起来,将现代的物质性进程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普遍化和扩大化,导致现代主义在精神领域成为不可逆转的价值诉求,从而通过“启蒙主体性”引发认同危机。另一方面,将现代与西方混同起来,认为现代性的诸种表现都是西方模式或西方式的建构,从而消解了现代性的历史性,建构了现代主义的神圣性和普遍性。因此,在西方现代主义神话的话语权力中,民族和传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排挤。颇有意味的是庞熏栗不谈西方现代艺术和工艺美术运动而谈中国少数民族图案、传统手工艺和壁画艺术,恰恰是通过西方现代艺术及实用艺术,他发现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风景”。对他来说,无论是西方的现代艺术、实用艺术还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都是非实体性的,是被设想为艺术所固有的、某种不确定的、无归属的内在力量。他在随笔中写道:“画家自我,我想不该有什么派别的成见,派别只是~种束缚,一种障碍。画家谈主义,更可不必了。我国古今好的作品,我们应该要研究,世界各国好的作品,我们也应该研究。但是,不一定呆板地模仿。”
他直接指出“工艺美术说到底是一个美学问题。”。工艺美术虽然是产生于现代的艺术观念,但在庞熏粱看来却并不专属于中国或西方、传统或现代,而应该归结为艺术和美学问题。庞熏梁质疑了出现在20世纪知识界和艺术界的认识的倒错,“我国工艺美术历史上从来没有拒绝外来文化影响,也从没有囿于外来影响而失去民族性”,这里所说的民族性不同于民族国家所建构的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排除异己,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与无产阶级和政党政治相结合的),民族性指的是民族传统,即工艺美术自身的历史性。庞熏梨静观西方世界的变化,深信实用美术的时代已经来到,生活q1无处不需要美,那么如何寻找中国工艺美术失落的历史昵?他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装饰艺术在2o世纪的裂变当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固有力量。因此,他积极搜集少数民族装饰图案、研究历代装饰画、倡导工艺美术教育、兴办工艺美术学校,最早迈出了探索实用艺术的脚步。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2
就我国传统文化构造与发展来看,不仅包含了多项内容,同时存在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传统工艺美术这概念。针对这一名词,追本溯源就其实就是手工工业与手工艺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果单单将工艺美术视作为物质类抽象表现,其实并不全面。综合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就是物质类抽象与精神类产物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学科随之产生。这两者相互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二、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相似点与区别
其实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产生的时期不同,在社会历史中需要完成不同的社会使命。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又具有非延承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实可以将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包含在内。简单来说传统艺术美术就是我国审美情趣的经历。但是艺术设计则不同。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文明,无论是从图案、构成还是装饰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从这就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而传统工艺美术则是在本土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还强调了手工业的重要性。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两者其实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更多是重视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这一点共同凸显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中。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称谓发生了改变,深层的含义就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与感悟一个过程,也是主体倾向的表达。工艺美术这一个名词即使是通过外文直译而来,但是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该名词就已经准确的概括了我国传统手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实本身就涵盖了非常浓厚的经济特点。而艺术设计则是由着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现代文明更迭。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业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其实就是传统工艺美术朝着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表现。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严格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其实并不像名字变换那么简单。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其实并不能涵盖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也不能将艺术设计表达出来。简单来说,这两者其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而这其实也就说明了艺术设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不能完全取代工艺美术所含有的历史价值。从名词的涵盖范围来看,设计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都被包含在设计范围中,但是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主要属于美术图案、手工工艺以及装饰工艺等。从这就会发现,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试图实用设计来涵盖工艺美术的内容,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误区。传统工艺美术大部分属于民间工艺艺术的传承,在风格表现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特点。而艺术设计从设计的结果就会发现,其讲究的是正规教育下产生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将创造性的思想表现出来。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在产生之后就一直由教育延续下来,通过教育将艺术设计朝着多层次、多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引进来,促使教育者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简单论述就说明了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念其实就是现代工艺与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手工工业。导致手工工艺赖以生存的工艺失去实际的用途,手工工艺也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即便如此,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手工工艺中的美术开始逐步走向复兴,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如,我国已经将多项民间工艺划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手工工艺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市场逐渐开发,收藏市场逐渐升温,促使多种手工工艺渐渐获得市场认可。
四、结语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3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
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二、苏式工艺美术的艺术内涵及影响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
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4
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内蒙古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品种。
(一)绘画工艺美术
绘画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皮画、毡画、沙画、树皮画和木浮雕画。皮画选用优质天然牛皮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艺技术手法,经手工多次绘制、刻画、雕塑而成,题材多为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传统图案,风格淳朴、粗犷。羊毛毡是游牧民族的特有产品,当代毡画继承了蒙古包用毡绣的传统,又吸收了木板烙画工艺,产品充满了异域风情,且容易携带,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二)雕塑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包括牛角雕、驼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兴安石雕、麦饭石工艺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丰富高雅,深沉润泽,内容丰富,俏色取意,深浅皆宜,是观赏石中的精品。
(三)金属工艺美术
金属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金银制品和铜制工艺品。蒙古族的金银制品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银碗是蒙古族传统的餐饮用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角镶嵌银质的牛角结盟杯、镀金的马等金银摆件及蒙古族银餐具系列。手工錾花工艺铜制火锅纹样细腻、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
(四)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
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别具一格。蒙古族服饰艳丽美观,有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饰是最受人瞩目的装饰。诸如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均由兽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鱼皮衣的古老传统。蒙古族刺绣源远流长,应用范围广泛,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强烈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艺美术
其他工艺美术主要有皮革工艺品、牛角工艺品、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品、艺术挂毯、剪纸、仿辽瓷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发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当我们在庆幸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快捷便利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民族工艺美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发生了极大的动摇。现代工业文明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无数珍贵的民族工艺美术正在逐渐消亡,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已十分紧迫。然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摘要: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独具艺术特色,有着珍贵的价值,我们应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让民族工艺美术走进课堂。本文从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原则谈起,论述了如何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有效运用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和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四是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流失严重。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刻不容缓。而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利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传承模式。为此,把民族工艺美术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代表性的传承人进入到相关院校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充分发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加强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办出自己的区域民族特色,对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意义重大。开展民族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施于专业教学中,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将其文化内化,使学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后,从而更加珍视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产生传承、保护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使其发扬光大。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之,民族工艺美术要得以系统的传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美术师资队伍去探究民族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艺;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高校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的课程教材资源。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平台,播下民族工艺美术的“种子”,使高校成为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前沿阵地。
(二)有助于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设计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地区传统的民间美术和色彩意识知之甚少。民间造型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民族工艺美术以其质朴的造型、深厚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选择优秀的内蒙古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把这些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感受和了解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深化、补充、延伸专业知识,让学生熟悉和热爱本地区的民族工艺美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水平。在教学中要将内蒙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们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术思维方式,培养和树立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调查与采访、设计与制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学习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主体。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关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在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保持地方资源特色,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是传承、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将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使民族工艺美术得以更好的传承,现针对我区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有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答疑、考察与调研以及实践与创作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而后两个部分属于实践教学。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来使学生了解其品种、艺术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最后,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
(二)实践教学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5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教育、结合
设计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是创造某种事物之间的想法,如今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设计,它是一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艺术,正是因为如此现代设计教育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5千年文化历史发展的传承和体现,在每个工艺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的宝贵内容。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概述
设计的起源发展非常的早,自人类有劳动力以来就有了设计,那高超的技艺和传授活动也随之诞生,后来人类文明进入了手工业的时代,设计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师傅传授徒弟的一种教授模式,随后工业革命大爆发,在工业化兴起的大背景下,工业生产促使产品设计逐渐发展起来,慢慢的现代艺术也作为一个学科独立存在,随着工业生产的加快发展,现代设计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在现代除了存在现代设计以外,传统的民间工艺也依然存在,它是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和象征,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民间工艺有着这样的特征,所以它不应该被充满现代化的现代设计所替代,而是应该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并没有矛盾和冲突,现代艺术设计和民间工艺之间可以有机的结合,这一点很多老的设计前辈已经给我们做了充分的证明,因此作为培养现代具有超高技艺艺术设计人才的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理应建立一起一套完善的现代设计教育机制,使学生掌握设计的方式、技巧,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
1、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是共通的
在过去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中,民间工艺和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总是处于相对立的一面,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纵观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建立、到因受西方设计教育思想的影响的改变、再到现在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新思考、定位和改革,其实不难发现,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教育设计它不是完全对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都与材料、工艺、设计、制作、包装息息相关。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包装离不开超高的工艺技术,而工艺技术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艺和材料,工艺和材料两者是辅助关系,工艺需要材料才能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材料也因为工艺生产而得以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最后制成工艺产品。可以说材料、工艺、设计、制作、产品他们之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因此无论是现代工艺化产品生产还是传统的产品生产也都是通过上述的生产原理进行生产,在这方面他们之间是具有共通点的。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共通点。
2、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是相铺相成的关系
民间工艺美术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生产产地,也不需要太精良的设备进行完成,甚至一些相对简单的工艺产品都可以在高校内的实验室中实施简单的生产过程演示,高校教育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工艺、设计、制作、包装等生产流程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懂得一件工艺品的生产过程是如何的。另外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开设雕刻、琉璃、等等这样的实践课程,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的广阔,并且打破长久以来艺术设计高校比较片面和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意识的对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通过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研究,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发现工艺美术的美,这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高校,促进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现代化设计是一种和实践息息相关的、具有经济性、产业性、文化性、艺术性,现代艺术设计不能摒弃过去传统优良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必须拥有民族性的存在,如果现代艺术设计没有了民族性等于没有了文化底蕴,就会缺少艺术价值和内涵,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历史传承的现代设计教育是无法长远发展的,只有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把民间工艺美术加入到教育体系中,有助于打造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特色的高校,这样就能突出学校的特色,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的发展。其实,在早些年间,我国一些高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院校通过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早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民间工艺与产品设计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等等。而在这几年间,很多民间工艺院校也是拔地而起如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等,在同等高校中早享有盛誉。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有利于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不仅对现代设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保留、传承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前景的不得不令人堪忧。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让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挥它应用的作用,其实就是对它的最好的保护,并且通过现代设计教育的传授功能,能使民间工艺美术的所体现的文化底蕴、生产过程、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得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不至于流失,学生通过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研究,会更加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喜爱民间工艺美术。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有利的。
四、总结
要想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就必须尝试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寻找民间工艺美术与经济历史、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如今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都是倚靠西方的现代教育,也比较偏重现代化的设计教学,教育模式呈现比较单一、片面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学生学习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更应该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去探索、研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促进我国艺术高校的教育模式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素模式发展,同时,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也必须融合本土的传统、文化,注重民间工艺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设计教育风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匡双艳.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2] 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J].民族论坛,2007(02)
[3] 刘伟,曾明.略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取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工艺美术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哥特;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家具设计
前言
一种风格的兴起和衰亡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背景等客观历史原因,哥特式艺术从中世纪中后期的起源和繁盛,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的没落,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在19世纪的中后期,从英国兴起的伟大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又将它重新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并在这段期间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工业设计领域,尤其是室内家具设计。
一、哥特式艺术的概述
(一)哥特艺术的历史背景
在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宣扬可以通过虔诚的信念、理性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与伟大的上帝进行沟通,并最终得到感召,死后的灵魂将进入天堂。而人类的无论起源与否,最终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世俗权力的支撑,这和中国的佛、道、儒如出一辙。西方的基督教在这时亦与欧洲的封建势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禁锢人性、桎梏思想,使此时的欧洲犹如陷入永夜般的痛苦和停滞,是欧洲历史上社会生产、经济发展最缓慢的时期,故又称为“黑暗时期”,但这一切并不妨碍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缓慢、社会压抑的状态下,诞生了伟大的哥特式艺术。
(二)哥特式艺术的概念
“哥特”本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部落民族,第一次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在艺术史上,则是源于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拉斐尔写给当时的教皇立奥十世的一封信中。在信中,拉斐尔将中世纪后期即罗马式后兴起的建筑样式称之为“哥特式”,与“野蛮”一词同义。此后到了16世纪又一位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瓦萨里将它的时间范围扩大到整个中世纪,认为它们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自此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哥特式”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被赋予了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中世纪的哥特部落;黑暗如中世纪的社会环境;神秘如地狱般的恐怖和未知。
(三)哥特时期的家具
人们所熟知的哥特式风格设计多集中体现于哥特式建筑之中,如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主要特点就是高耸而直立的尖拱、修长挺拔的立柱及又高又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它们整体给人一种高而直的向上趋势,故“哥特式”也被称为“高直式”。而当时的家具作为建筑中的一部分,自然与这种哥特式建筑相雷同。如哥特时期流行的高背椅、餐具柜、顶盖床等家具,均具有这些特质。在中世纪,家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椅子。椅子的靠背做得特别高,顶端多设计成火焰型,有的还加有高耸的顶盖,座面多为封闭的箱形,整个家具采用嵌板结构的窗花格。(见图1)这个时期的餐具柜是用来展示主人精美的餐具的,而餐具柜的层数与主人的地位是相吻合的,高耸的餐具柜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顶盖床是在床的顶部安装一个顶棚,增加床的体积感。床的顶盖大小也彰显着使用者的地位。这些家具都具有体量庞大、线条直立的造型特点,在装饰上采用尖顶、尖拱、窗花格、浮雕雕刻等方式,给人一种挺拔严谨、庄重宏伟的气势。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各国先后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它对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均起到重大影响,在工业生产领域开始出现劳动力的分工和机械流水线的广泛应用,于是大量的机械制品涌入市场,传统手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出现两级变化:一种是极力推崇的纯手工制品,在工艺和造型上毫无突破,是传统风格的模仿,并且价格昂贵、装饰繁复,仅为富人阶级服务;一种是机械制品,价格低廉,为中下层人们所使用,但造型雷同、外观丑陋、做工粗糙、质量低下。这些显然都不是理想的商品设计,为此英国政府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开展相关的设计活动,比较著名的就是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因在“水晶宫”展览馆举行,故也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本是为展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并试图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制止对旧有风格的模仿,可结果却让人始料未及。这次展览会陈列的展品大多是机制产品,不少是为参展而特制的。这些展品将装饰作为其产品设计的重点,将功能与形式分离,且形制守旧毫无创新,将整个市场上的产品设计弊端完全暴露,激发了一些思想家的思考和认识,掀起了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三、哥特式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的影响
(一)哥特式风格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联系
工艺美术运动与哥特式风格的联系主要是从英国建造师普金开始的。普金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小就对哥特式风格痴迷。在他出版的《不同之处》中包含了对当时的建筑和对中世纪高贵的建筑的比较,并认为哥特式是先进的,从而批判贪婪的僵化的19世纪的城市生活。其后又出现一个重要的人物———拉斯金。他在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里强调建筑家应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真实而真挚的目的,也就是形式和功能统一。在他另一部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中更是深入研究了威尼斯的哥特风格,认为中世纪建筑伟大而崇高。拉斯金的思想最后在莫里斯的宣扬和领导下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莫里斯带领着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包括罗伯特•阿什比、沃赛等通过对不同设计项目的完成,实现着对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实践,将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推广到世界。对于哥特风格为什么会几百年后的英国重新风靡和提倡,笔者认为主要是哥特风格自身拥有纯粹的精神化特征,这与中世纪的教义精神是紧密联系的。它之所以被后世冠以“黑暗”、“野蛮”、“神秘”等精神化的词汇,皆是源于中世纪人们在认识上的缺陷,对种种自然现象不解而产生的神秘、恐惧、敬畏之感,体现在设计中往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而在19世纪机械文明发展下,机械产品对于人们生活的冲击也使当时的人们感到恐惧与无助。面对混乱的市场现状,人们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指引,而艺术领域亦迫切要求寻求到一种不同于现有所流行的历史风格的设计形式,以此来扭转艺术设计界的精神匮乏和粗制滥造。这就好比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这些在不同时期的复古风潮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二)哥特式风格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在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莫里斯的极力推崇后,对当时英国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室内家具设计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家具的形式根据前文所说的哥特式风格,不难看出哥特式风格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一种直线线条的运用,具有向上的动势,简洁有力而清瘦挺拔。那个时期的英国家具设计师正是将这种哥特符号多次运用于他们的设计当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威廉•莫里斯在1862年设计的系列椅子(见图2),其扶手和靠背的下部就分别由三根平行的横杆组成,靠背的上部则由一系列的垂直短杆组成。沃赛在1889年设计的橡木高靠背餐椅(见图2)则具有更为明显的哥特特征。从椅腿到椅背均采用直线条,椅背狭长而高直,椅背顶端的立柱高耸。家具通体上除了在椅背中间雕刻的桃形靠背板,便无任何装饰,将哥特风格的简洁、挺拔、稳重的特点发挥到极致。2.家具的制作方式哥特艺术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还有家具的制作方式上。正如前文所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正是机械化迅速发展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生活的机械制品,艺术家们从厌恶到恐惧,而传统手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此,莫里斯等激进的艺术家们便开始组织各种设计事务所进行实际的设计改革,但这些事务所却被他们冠以“行会”的名号。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等人之所以会如此称呼他们的组织,可见其反机械化的决心与勇气。在莫里斯的设计主张中可以明确看出他已经将哥特文化与手工艺合二为一,将哥特风格理解为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那么显然这些艺术家组织的“行会”所设计的家具均是由手工打造而成,无任何机械运作,与市面上的工业制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家具设计师还会学着哥特时期建筑者在设计作品上镌刻自己名字的习俗,也将自己的姓名刻在自己的每一件手工作品中。这些标记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凸显出手工艺品的独一无二。这表面上是设计者对中世纪艺术热爱,实质上依然是一种反机械化的表现。3.家具的设计理念著名美学评论家和符号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符号。哥特时期的家具装饰简单、造型简洁且重视功能性,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产力水平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家具制作水平和社会财富都有限,家具的使用仅限于少数富有的贵族或宗教组织。但哥特家具却因此具有一种自然、淳朴之美,而这正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所缺失的。莫里斯的设计原则中的曾明确要“忠实于自然”、“提倡实用艺术”,这些主张在当时的一些重要设计作品中亦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图4中的靠背扶手椅正是出自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重要设计师———阿什比之手。家具通体无多余的装饰,通过矩形的面与直线产生强对比,并故意将家具的卯榫结构暴露,起到一种变化和装饰性。白色织物与原木色材质交相呼应,产生一种自然、质朴的设计效果。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