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 核心竞争力 概念界定 影响因素 实施路径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仿核心能力。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及生产整合性。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射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价值领域

1 前言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顾客价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顾客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企业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新途径。

如果企业在实际应用这些理论时不能遵循市场导向,体现出持续创造优异顾客价值的力量,则很难想象可以取得什么成效。企业只有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并为顾客提供优异的核心价值,才能确保他们在超强竞争环境中成功地求得生存与发展,获得和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价值的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 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满足顾客需求,通过建立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来构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联系。

2 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现状分析

自1990年以来,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CV)已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从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实际上就意味着企业营销活动要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企业要获得成功,仅仅靠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竞争的加剧,挽留有价值的顾客和吸引新顾客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为了获得成功,企业必须理解所目标顾客的需求与价值,创造和交付优异的顾客价值,企业方能超越竞争对手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其本质来看,核心竞争力就是为认定的顾客利益做出贡献而且不易为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感知价值。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它在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如何出色,更取决于它能为顾客提供多少价值,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比较。

3 顾客价值的有效管理

顾客价值是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而顾客满意有助于强化顾客忠诚、实现顾客挽留、推动积极口碑、构建有利的竞争地位,最终实现较高的市场份额,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努力对顾客价值进行有效管理。

1)顾客价值增进

首先,针对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是增加顾客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企业确实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能为顾客降低成本费用或提高使用技能的优越质量,力争实现企业提供物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完全吻合;其次,是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难度较大的服务,并且对顾客和合理要求快速反应,顾客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的满意;再次是企业拥有一个出众的品牌名称,顾客将品牌形象融合于文化中,顾客越来越对品牌产生依恋,它们或者意味着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形象,或者意味着豪华与气派。

2)顾客价值管理

实现顾客价值与为满足顾客价值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选择两者之间存在分歧。企业总是希望在不令顾客价值受损的原则下,根据产品成本的要求,寻求较低成本的、功能更优的、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需要企业经历长期的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在这过程中,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顾客价值分析就是对企业在设定的目标市场的顾客价值评估,是对顾客获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利益等满足程度的。

4 案例分析

―英国航空公司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

英国航空公司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2000年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董事长罗德.埃丁顿(Rod Eddington)充分以顾客价值为基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彻底改革。使英国航空公司扭转了2000年高达1.6亿美元的亏损,于2001年盈利5.58亿美元。

(1)按照不同顾客价值明确制定不同的战略

英国航空公司根绝顾客价值的“终身价值”进行顾客细分:

一般银卡会员的终身价值:14万美元;

一般金卡会员的终身价值:34万美元;

(2)终身价值与顾客保留力度紧密相联:

英国航空公司定期估算因失去顾客而产生的成本并按顾客不满的原因进行归类:

例如:

因对供餐服务不满意而失去顾客的成本:1400万美元;

因对座位安排不满意而失去顾客的成本:5600万美元;

由此可见顾客的终身价值是英国航空公司远景目标的核心内容。

(3)始终注重理解客户的需要以改善产品设计,深入的顾客调查有利于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提高客户的让渡价值。例如:旅行目的分为商务和旅游,旅行长度分为短途和长途,总体过程分为预定、登记、候机、飞行、供餐、飞行结束。

(4)制定不同定位的品牌以适应需要

(5)针对各细分机场需求设计完美的客户体验,使各产品线都在为成为最好的航空公司目标做出努力 结论

本文首先是对顾客价值及核心竞争力内涵进行界定,然后探讨顾客价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管理应围绕着顾客价值而展开,并结合案例作出分析和评价,说明顾客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

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和让渡,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价值的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满足顾客需求,通过建立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来构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联系。

参考文献

[1] 范云峰.顾客管理营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解祥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J].企业经济,2006,(12):5―7.

[3] 李先国,曹献存.客户服务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本文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定义的标准是企业员工年平均人数在2000人以上,固定资产在三亿元及以上或年主营业务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根据2009、2010、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进一步得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等37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个数、企业资产总额、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全部从业人员等19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二、模型分析

1.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求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本文的因子分析是利用主成分法求解因子负荷矩阵。由于各个指标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级数不同的问题,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因子分析的影响,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使标准化后的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公式为:

五个因子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4.893,3.773,2.801,2.664,1.933,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325%,根据累积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说明这五个主因子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能够充分反映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各主因子对应R的特征根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2)建立因子负荷矩阵 。对提取的四个因子建立负荷矩阵,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相关系数较大,一些因子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为了便于对每个因子负荷做合理的解释,我们采取方差极大斜交旋转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得每个因子负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级分化,以排除噪音干扰,得到斜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2.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综合得分及排序。因子评分以各因子的解释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所得各行业的综合测评得分,可以构造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F为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分值;wi( ,其中 为第i个主因子对应的特征根(i=1,2,3,4,5))为公因子i的解释方差贡献率,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五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的比值,在此作为公因子 i 解释各师规模以上企业竞争力的权重。Fi为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公因子上的负载,ε为 5个公因子所不能解释其竞争力的部分。模型为:

F=0.305F1+0.235F2+0.174F3++0.166F4+0.120F5

根据SPSS17.0运算的结果,计算出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5个因子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并按照综合得分的大小依次排序。

三、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新疆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区域影响力、综合能力、成长发展力、经营运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不完全一致,具体如下:

第一,在第一主因子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几个行业企业区域影响力因子负载为正值、排名靠前;除此之外,其他行业的第一主因子负载都为负值,远远小于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总计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疆整体规模实力较弱,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较小。

第二,从第二主因子的负载可以看出,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综合能力最强,缴纳利税较多、劳动生产率较大、企业获利较厚,远远超过了新疆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然而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排名靠后。

第三,在第三主因子中,大部分行业都超过负载为正值,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相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的发展潜力较弱。

第四,在第四主因子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经营运作能力排名靠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企业经营运作能力较弱。

第五,在第五主因子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弱。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包装印刷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包装制造大国。包装印刷制品的需求和产能均呈持续的增长态势。但是包装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产能过剩,面临利润水平日益下滑的困境。包装印刷企业突破困境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包装印刷属于配套服务制造业,在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通过提高服务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企业服务能力的竞争,有别于传统的竞争方式,它是企业为满足顾客需要、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市场竞争,服务竞争成为提高包装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关键词:

包装印刷;核心竞争力;改善措施

一、引言

我国包装印刷产业市场规模巨大,预计2015年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完成16800亿元,包装行业社会总体需求量大,已经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撑性产业。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出台,强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淘汰过剩产能提上日程,传统的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面临抉择。包装印刷行业是配套服务制造业的加工行业,总体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包装印刷行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进入技术门槛不高,投资风险相对稳健,过去大量国外和民间资本拥入包装印刷行业,使包装印刷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剧了竞争程度。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核心竞力的竞争,新形势下包装印刷企业生产发展,必须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包装印刷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探析提高包装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措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包装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包装印刷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十分激烈。由于行业制造门槛较低,中低档产品的生产厂家众多,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上游主要是造纸行业,如牛卡纸、瓦楞纸、白卡纸等造纸厂,供应商规模大而单一。与包装印刷相关的下游行业甚多,主要有通信IT及电子行业(电脑、手机等)、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办公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日用化工、食品饮料、医药、轻工及机械产品等等。包装印刷企业呈现出规模大小不一、布局分散且地域发展不均衡、技术设备参差不齐、劳动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盈利能力下降的特点。目前有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依靠打价格战、不正当手段等恶性竞争,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三、提高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探析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会加剧。我国包装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培养适合公司特点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难于为其他企业所模仿和超越的,并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或虽不能为企业直接带来丰厚利润,但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营造有利条件的特质[1]。企业要想适应新环境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竞争战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并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

1、制定出人才资源计划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核心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流程、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去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企业真正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只有人具备了竞争能力的素质水平,才能使企业在行业内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服务,产品、技术、服务的竞争力是人的竞争力外在体现。虽然国内很多院校设置了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等专业,但我国包装印刷企业技术人才仍然匮乏,包装印刷企业需要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企业高层参与并纳入的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系中。包装印刷的工序较多,很多工艺都是靠经验积累来保障的,在招募和培养人才时,要看到企业未来的远景,把员工的发展通道和职业方向做好企业规划,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双赢。因此,包装印刷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将效率、效果和绩效考核三位一体化考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战略:(1)建立人才梯队,新形势下,包装印刷行业吸引力不足,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有梯队,很多有技能的人才逐步老化,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包装印刷行业,很多关键岗位员工年龄偏大,一些技能型岗位人才匮乏,例如印刷机长、印前工艺等岗位,建立人才梯队,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2)人才引进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一方面要利用现有高等院校和各类技术培训学校进行合作,靠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建立保障人才急需的储备梯队机制;建立紧缺人才的引进机制;建立促进人才施展才干的互动机制。企业还可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3)实施企业合伙人计划,企业的的人力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当今万众创新,大众创新的环境下,很多员工都有创业做企业的梦想,实施合伙人计划,允许员工凭借其所拥有的财富、管理和技术入股,参与企业剩余所有权的分配。即满足了员工的梦想,成为了企业主人,形成了与企业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提升企业文化价值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和精神思想支柱,是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其目标在于通过建立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印刷包装企业要重视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增强凝聚力,提升影响力。具体措施建议:(1)营造企业创新学习气氛,包装企业要把经营管理队伍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实现复合型、技能型、专业化的目标,建立经营管理的高水平学习交流组织。在企业推进全员读书计划,开展员工部门性培训或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造就一支技能型、专业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2)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等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外大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培养团队精神。(3)培养企业在行业内形象。一个企业在行业内的良好形象,从一个侧面树立起外界对本企业管理模式和产品质量的信心。包装印刷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产品相互之间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时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非常重要。

3、提高工艺革新和设计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工艺技术、开发核心产品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只为企业提供了参与竞争的平台,但无法保证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服务作为产品的延伸,作为有利的竞争手段让企业能够直面激烈的竞争,能够从服务优势中得到企业价值的实现[4]。根据包装企业规模大小、资金情况、客户资源、生产设备等现实客观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技术革新竞争策略。中小型包装企业可采取模仿创新和与大企业合作创新的战略。由于中小型包装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试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立足于市场,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创新,从而降低研究开发竞争带来的风险。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型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或者中小企业间形成产业聚集群。大型包装企业可采取包装关键技术创新的战略。一项关联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往往可以带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技术群的整体进步。例如在印刷的色彩管理、工艺改进方面形成技术优势,与中小型企业比,大型包装企业金和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拥有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家及技术创新人员、管理人员,应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通过自主开发和与研究机构、高校联合开发等形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举办技能创新大赛来推动工艺和设计能力提高。

4、实施降本增效计划当今的的包装印刷市场已经是完全竞争市场,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的价格水平非常透明,企业获取利润的潜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来挖掘,企业内部实施降本增效是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价值链的理论我们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一方面是价值增加的基本活动,一方面是价值增加的辅助活动。对于包装印刷企业的价值链基本活动就是:原纸、油墨等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制造、库存仓储管理、物流及客服等环节,增效就是要在这些环节尽可能的增加价值,特别是包装印刷的生产、存货、客服的三环节是实现增效的关键,包装印刷的工艺非常复杂,又受到订单的批量、交期影响,生产的排单非常重要,是各个设备既要充分利用,又要兼顾场地和交期因素。减少印刷不良品,减少生产数量不准造成的补单浪费和多做的浪费。对于存货和客服是直接和客户影响,客服是服务企业的窗口,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很好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运输车辆的安排、客户订单的预测和交期等等,对于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包装印刷企业要降低其成本,特别是技术研发部门,技术研发服务与生产制造,减少技术上的失误,技术在进行工艺单制定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各方面成本,例如工艺是否适合加工,是否适合快速有效生产,在运输和交付是如何打包等考虑。通过降本增效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服务、利润,同时降低各项冗余成本,减少浪费,实现包装印刷内部挖潜的目的。

5、提高服务竞争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意识包装印刷企业是服务制造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加工,为制造业和物流部门提供包装制品,制造业越来越重视“通过服务创新竞争”,服务创新是制造业价值获取的重要来源。服务创新创造价值应从改变业务流程、改善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竞争力等四方面进行[4]。包装制品是供应链的最后环节,对于服务要求非常高,很多企业都要求JIT服务,过高的服务成本势必会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这就需要企业和客户形成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战略,提高服务意识和协作观念,积极的将企业纳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形成客户的订单和生产计划共享,这样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服务成本。和客户共享技术革新的带来的成果,同客户形成命运共同体,企业为客户提供解决整体包装方案,有一定的技术支持能力。一体化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关键是服务和供应链的管理,使客户利用较低成本获取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通过较强的服务竞争能力形成企业发展的新的动力。例如参与客户的包装设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包装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加工制造、配套采购、物流仓储、包装劳务等,以顾问式的服务合作伙伴,方便客户的同时也有利包装印刷企业的自身,赢得客户的信任,取得合作双赢。

6、实施绿色环保持续经营社会普遍越来越重视环保,包装印刷制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经营过程既要实现生产场地符合环评要求,又要实现产品的材料、加工过程的绿色环保。低碳、轻量化、绿色环保这是未来包装印刷企业的大趋势,很多客户在供应商选择时把环评都作为了准入门槛的必须项。特别是些知名企业例如GE、IKEA等欧美企业非常看重供应商的环评资质,近年来国家的新环境保护法也越来越重视环评的管理,如果不达标,就面临停产整顿,甚至淘汰关门。包装印刷企业如果有所发展必须通过环评审核,占据先机。同时在产品设计中要绿色环保创新,减少对泡沫的实用,减少印刷品的覆膜,使用环保光油替代,在包装结构设计中强调折叠方便,减少胶水和钉子的使用等等。设计开发纸质结构产品,替代木制品和铁制品,便于回收再利用。通过申请实用性专利提高竞争力,参与包装印刷协会的标准制定,倡导使用绿色包装,增强企业的声誉,提高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四、总结

在激烈的包装印刷行业市场竞争中,提供核心竞争力是包装印刷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包装印刷属于配套服务制造业,提高服务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企业服务能力的竞争,有别于传统的竞争方式,它是企业为满足顾客需要、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市场竞争服务竞争成为提高包装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特点,发现市场机会和企业优势,认识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和企业潜在的不足,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培养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新形势下从容应对包装印刷行业面临的严峻态势。

参考文献

[1]徐万里,吴美洁.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并行实施研究[J].软科学,2013,27(10):45-49.

[2]袁英年.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5):15-16.

[3]周新杰,张素芳.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2):66-69

[4]李曼,陆贵龙,施建军.制造业服务创新应从价值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

[5]金银河.包装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3.3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这种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改革开放近40年中,中国制造业已经养成了通过模仿,依靠低成本竞争,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营的习惯,因而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量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标准落后,创新能力不强。

所以,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依旧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在国际上,更是无法冲击高端市场。国家启动的“供给侧改革”,无疑为企业提升品质,改善产品供需结构提供了重要战略方向。

而这一切,必须通过创新来解决。

尽管本文锁定的是中间制造商这个主体,但创新应该成为任何企业主动实践的。创新能为中间制造商带来什么?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制造业,又会产生怎样的推动力?

创新扩大赢利空间,立足价值链高端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就是给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乃至增值。

如今,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只有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乃至增值来达成,这些价值包括产品的品质、品牌、服务等。而在过去,大量中国企业的成功依赖于投机、模仿、价格战,要获取利润,只能降低成本,如今成本越来越高,因而企业的盈利空间大为收缩。依靠创新,则会为产品或服务带来高附加值,而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也可以使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无论是高附加值还是高效运营,都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盈利空间。

同样,企业通过创新,能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之后,企业才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过渡,从而进入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创新提升产业链品质,改善产业链生态

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它们或是配套关系,或是互相提供服务。而对每个企业而言,既是竞争者,也可能是合作者。而中间制造商,作为供应链的中间环节,纵向联结产业链的上下游,横向联结产业链的其他企业,它的创新不仅能使企业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将会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提升产业链的品质和价值。

而在过去,产业链遵循的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而盘剥压榨对方,如今,这种方式已不再奏效。因为,如今单一企业单一创新并不容易,要想创新,则需要联合公司内外,产业上下游,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研究机构等,进行协同合作。

要合作创新,就需要本着开放共赢的心态,将每一个组织和机构都视为合作伙伴,建立良好而高效的协同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创新可以改变以往恶性循环的产业链生态,从而重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创新创造新供给,盘活产业链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效益,同样会盘活整个产业链,而且还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乔布斯在推出iPhone手机之前,大众对手机的需求是比较模糊的。而自从iPhone推出,就创造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平板电脑也是如此。苹果创造的新供给不仅使它自身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同时带动了一大批产业链,比如依靠苹果发展的供应商,以及它在中国的代工厂富士康。

无独有偶。英特尔作为IT厂商的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居于中间地位,然而,它每次在技术上的升级,都会引领电脑在配置上的升级,从而间接创造了新供给。

创新须把握即将到来的趋势

“供给侧改革”是政府促使宏观经济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而推行的切实方针。在供给侧改革中生存并更好地发展,是企业家亟需思考的核心问题。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经营模式;国际化程度

中图分类号:75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6-0026-05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而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是大型服务企业,本文从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大型服务企业经营方式入手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服务业企业经营差距。

一、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制造业不同,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规模、产量和技术领先,新产品开发以及相对应的技术专利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价值的研究、设计、销售、市场、品牌管理。但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跨国公司倾向于更加集中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如产品定义,研究和开发,管理服务,以及营销和品牌管理等,而完成这些核心竞争力,都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从全球范围看,制造业已成为全球供给普遍过剩、边际收益严重递减(制造技术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成熟技术行业,国际相对价格的剪刀差已从工农业产品之间转化为知识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发达经济的优势已转型升级到虚拟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

服务性企业核心技术的重点是如何将整个业务链通过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各自独特的商业运行模式。例如在零售业核心技术中,采购管理技术、店铺营运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品类管理技术和防损防盗技术的培植、利用和管理等都是大型零售企业的重要管理技术,每个跨国零售公司不是简单的购买软件,而是根据业务流程形成独特的商业运作方式。

现代服务业核心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和支撑,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信息技术使许多不可贸易的服务变成可以贸易了,例如研究和开发(R&D)通过信息技术使服务通过全球网络的方式进行,这种中间产品形成模块化和标准化,在全球之间进行研发资源的配置,一方面为国内市场服务,另一方面为全球研发价值链提供载体。第二,传统的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媒体产业越来越通过数字媒体的方式。传统的传输媒介是分离的,服务内容也彼此区别,它们在不同的网络中,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运作:电视机,电话,计算机,等等,因而每一种都易于受到不同的法律和法规的管理,并且基本上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水平上。数字技术是一种根本性的突破,它是一个统一的传输通道,使得所有传统的和现代的服务内容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连接所有的用户设施加以提供。最后,服务规模和范围的提升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大型零售超市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早在2004年就宣布全面实施RFID技术,沃尔玛不仅仅将RFID技术应用于供应商在商品上贴电子标签,还用在整个业务流程中。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服务性企业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必须以服务市场容量为前提,没有超大规模的数量,就难以支撑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但同时服务业超大的市场不是同质性的市场,其市场不仅包括服务产品的数量,还包括服务产品的品种,服务的区域(世界市场),大规模定制是跨国服务企业主要面对的市场经营方式,而这种经营方式高效的进行,必须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协调性和高效率。

而国内的服务企业首先在规模和范围上没有达到一定的总量和覆盖,因而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技术,每个环节的管理技术没有形成整体的效率。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零售企业,2006年,集团营业总额为1482.33亿元,该公司是2003年由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归并而成。且不说公司在规模上与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的差距,这类公司不仅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且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其一,经营商品多样,经营业态多样,难以使用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对整个集团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再造。集团的经营范围为国有资产经营,资产重组,投资开发,国内贸易,生产资料,企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集团拥有遍布全国25个省市共计7180家营业网点,几乎涵盖了国际商贸流通集团现有的各种业态,如百货、标准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和物流等业态。从经营的产品看,涉及金属、燃料、机电、木材、化工原料、汽车贸易等生产资料流通贸易的众多业务。其二,以两级法人的集团组织构架,集团拥有百联股份、友谊股份、物贸股份、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等5家上市公司,还包括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华联商厦)、东方商厦、华联超市、联华超市、妇女用品商店、第一医药等,这种企业都是通过出租柜台的方式,这种组织构架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服务经营模式

由于服务企业核心技术的变化,因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服务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虚拟企业是商贸企业、品牌制造商的主要经营模式。大多数商贸企业部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本企业主要关注对非控股企业的控制,控制的方式是业务流程控制。例如一家比较典型的国际商贸企业,在其组织构架下,没有一家是制造性的公司,它主要通过外包的方式,这些商贸业务流程的特点:(1)市场业务的推广,与主要协会和组织建立业务推广网络;(2)产品定义。产品定义是目前跨国公司的研发方面的重点业务,这些企业的主要研发工作是形成产品的框架,至于具体的产品设计和生产都由契约企业完成;(3)对契约合同商的控制,主要是标准控制和信息流程控制。面对如此巨大的贸易量和数以万计的产品品种,为了形成高效率的业务运行,必须实行业务标准化,将业务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细分,例如霍尼玮尔,作为一家跨国采购公司,他们从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到供应商业绩进行了必要的分类和细分,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业务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只有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才能不断复制,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只有专业化,才能形成企业内部的效益。

这些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完全面向全世界,根据各国不同的资源配置优势,形成不同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成为这些产品的制造地,在发达国家,主要从

事产品定义方面的开发,市场研究。销售则通过全世界的方式。

在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服务业的供应链管理比制造业要复杂,因为制造商货物的标准化程度很高。要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第一,服务业企业在相当市场条件下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非核心业务交给相应的供应商进行。例如花旗银行本身的IT部门拥有技术上的强大能力,自己开发一些关键的有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将具体编码等外包,包括支持性的核心业务比如信用卡账单处理,欺诈检测,以及属于银行非核心业务的业务,比如与IT相关的部分包括数据中心、网络管理,以及呼叫中心等等。花旗银行的IT部门会主导导人进程,在内部想法产生后,主导需求、流程,而供应商则扮演提供支持和国际化想法的角色。

服务业跨国公司真正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是设立网络性分支机构,这种分支机构有的使用股权控制方式(例如金融保险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有的则是契约控制方式(例如商贸业)。网络扩张指数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没有网络,服务无法提供,同时即使有网络,也存在着对网络的控制,这种控制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网络扩张指数(NSI)快速提高,尽管目前从总体上没有超过制造业跨国公司,但扩展速度特别快,特别是快速进入到发展中国家。

我国服务业企业的网络特征是:(1)实体网络为主,网络的技术程度不高;(2)以国内网络为主,国外网络几乎没有;(3)网络的控制能力不高,在金融业,经常出现重大恶性案件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

三、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服务业全球化的进程要超过制造业全球化。1990~2004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增长速度的二倍以上,服务业FDI增长了4倍,约占70%FDI。由全球引起的技术需求的协同作用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变化是服务业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全球化进程之所以特别快,一是全球可贸易的服务无论是低端的业务还是高端的业务,依赖一套规则化技术,这种技术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关联度相对较少,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采用跳跃式的发展。二是数字化和集成知识使服务企业比制造业所需的设备相对更少,投入资金也少。

服务业全球化的推动者不仅是服务性跨国公司,还包括制造性跨国公司。2007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共涉及52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行业,占行业总数的53.8%,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有273家,占54.6%。在这些企业中,销售收入占53.07%,利润占53.53%。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特点是:一是成长快,许多跨国服务性公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大型服务性企业。二是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其中以信息服务业的服务产业细分最快。1987年美国SIC对信息服务业的分类只有4个细分服务业,但到2007年,NAICS定义中的信息服务业包括77个细分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企业的对外投资迅速增加,其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全球化对服务业企业的推动;另一方面是服务业开放以后,全球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服务企业的跨国化程度提高。目前,跨国服务企业的跨国公司国际化指数是相当高的。

国内服务业企业的对外投资相对比较低,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存量)448亿美元,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在对外投资行业结构分布上,制造业的比重最大,为59%,服务业仅为19%,其中批发零售业为11%,交通运输业为3%,商务服务业为5%。在我国进入世界500强最多的行业银行业中,中国银行的国外分支机构相对比较多外,其他也相当少,大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当低。

服务业全球化主要是跨国公司通过跨国购并的方式进行的。跨国公司都把跨国并购作为进入东道国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模式,或者作为全球性或区域性重组的工具。例如,银行业…开始就在东道国建立分支机构网络比较少见,在存在这类网络的国家,只要获得允许,它们宁愿收购现有的网络,也不愿意自己建立网络,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如基础电信、电力和供水业,也存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