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创新的方法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法;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72-02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大批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汇成了新技术革命的洪流,如科学与技术的综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因此,科学技术必须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相结合,才能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本文通过对企业科技创新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作用,清楚地了解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据此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科技创新路子。

一、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科的新领域,是有关现代社会活动中各种项目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使项目实施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发展。

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战略运用呢?

(一)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战略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方法。它是以创新为目标,以合作为基本手段,以资源互补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方式。由于企业的创新基础条件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差,完全依赖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技术档次和效率。而我国的创新资源又分布不均,比较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研究与开发活动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创新的无效投入和无效劳动现象十分明严重;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却得不到创新的支持,形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这种现象。合作创新战略正是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它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它可以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直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克服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劣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集中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档次,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在合作方式上,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和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是由地方政府、企业、大专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这种技术创新方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二)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项目管理方法。信息战略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对于信息系统和硬件配套不能好高骛远,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建设功能比较完备,操作简单易行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升传统工业信息化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争取政府和各级的支持。三是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开发人才,培育人才。四是作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政府要将信息化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不仅要完善企业信息网络,也在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逐步在全市形成政务、科技、金融、商业等不同行业、不同格局的信息网络。同时,要以科技频道为基础,建立科技知识普及平台,搞好科技传播工程,提高全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

(三)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是企业在项目管理层面知识积累达一定程度后的突破和爆发,是通过引进外地先进成果、技术后,突破原有技术的更进一步提高;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指标。自主创新需求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有高素质且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人才,需要有高度风险意识的管理团队的大力支持。我们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以下方面上求突破。要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化工、医药、生物等高新技术,注重成型技术的生产转化,引进开发一批基因药物、生物制剂、电子仪器、新材料等高科技成果,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比如车用超级电容器是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公司开发的自主创新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储能环保电源,其特点在于充电速度快(充电10秒~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使用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50万次)、功率密度高(可达500W/KG~3000W/KG,相当于电池的5~10倍)、工作温度范围宽(-30℃~+50℃)、环保节能(免维护,没有二次污染)等。目前奥威公司已申请超级电容器相关的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以上,6项已获得授权。车用超级电容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该产品在国内的历史空白。

(四)人才战略

项目管理方法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们企业要坚持用好优先,培养与引进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造就一批产学研密切合作的优势创新团队。让企业成为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主体。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推进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需要迎接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向新的科技创新管理的模式转换,提高企业创新的科学化,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项目管理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把项目的管理内容细化为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沟通等,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这些方法都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中非常需要引入或强化的内容。相信项目管理方法将对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起到很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晓莉,王克罩.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6).

[2]吕智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之我见[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

[3]潘金刚,杜鹏程.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 科技与经济,2006,(1).

[4]吴坤.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北方经济,2006,(3).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心内科的护理更具有其复杂性。因此,作为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要努力适应现代化的总体趋势,向心内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效果。我们根据168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总结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选定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68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42~72岁,平均(49.3±8.7)岁。心绞痛患者38例、冠心病患者94例、心律不齐患者16例,心肌梗死患者20例;伴发高血压病患者74例、糖尿病患者29例、支气管哮喘27例。

1.2 改进措施的护理。

1.2.1 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经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护肤。对此,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我们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应用安慰、鼓励等手段为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清晰透彻的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尽量降低负面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比如睡眠及进餐情况,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对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解决。因为护理人员的安慰带有权威性,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2.2 特色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患有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协助患者变换,并保持床单的卫生整洁,预防褥疮发生;对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造成的发生口干口臭,应加强其口腔护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不愿开窗通风,再加上家属的频繁探视,导致室内空气浑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保持病房内空气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适宜,预防交叉感染,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病情发展以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责任感,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 营养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并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我们在护理时要为患者准备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的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过饱,这样既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做需要营养而又不会导致过分的劳累。

1.3 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后,使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护理工作在整个实验期间的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8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39例(82.7%),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1例(12.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8例(4.8%),总有效率94.2%。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护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1.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均数,计数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活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就必须要以护理的质量为核心。由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护理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全方位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尽量避免由于对护理仪器操作的不熟练而带来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学习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院心内科实施改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凭借护理模式的转变,进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改进后的综合护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护理需求,真正解决患者的难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G633.51

历史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各种人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而要让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起重视。因此,加强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通常以很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以单方面的知识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对教材中的文字进行强化记忆,以此来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一些记忆力较好的学生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的d趣。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它教学方法下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并且教学内容能得到有效的丰富,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从而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在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掌握历史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并且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从而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还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主题,其需要长时间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长时间处于讲授状态,导致其授课的负担较重。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师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长时间的授课将会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能够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得到改变,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逐渐得到弱化。这样不仅能让教师的授课时间变短,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主,导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改变。其中首先是教师要逐渐养成创新的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梳理和分析,理清教材中知识点的脉络,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其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不仅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并让学生逐渐养成多角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常进行,避免其养成错误的历史思维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记忆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其了解历史事件,并不能让其对历史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为历史知识之间也有深入的联系,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脉络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记忆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并且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均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历史,让其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并且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历史知识的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还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凤成.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胥巧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5.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人工智能 科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3-01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较广的边沿学科,它涉及哲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其本身的性质也就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对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近几年,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时代在快速发展着,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研究不能一直保持原有的状态,还要有所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变迁。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这也就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在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1970年出现了《人工智能》国际杂志,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及发展,从此以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形成热潮,不同人工智能学派的争论非常激烈,这使得人工智能得以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在1978年“智能模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开展研究。而且现在我国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除了科技人员还有很多的大学师生,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定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 人工智能的突破及科学方法

2.1 对人工智能采用分散式的研究

由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很复杂的,很难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所以只能把它分成几个层面再各个击破。人类认为结构、功能、行为是系统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可以分为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种模拟方式。下面对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进行举例分析[1]:

关于结构模拟就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例。根据结构模式的思想,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尝试建造人工的神经网络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感知机,它是用人工神经元电路构造的,这也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性。后期也出现人类利用少数神经元的网络设计模拟高等动物反射能力的实例,展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前景。但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如果想有效的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有接近人类大脑新皮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制造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降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那它的智能化就会退化。基于功能模式的物理符号系统研究实例。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理符号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通过图灵测试的血液感染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和战胜过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兰”专家系统。但是专家系统需要拥有专业的高水平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获取是很困难的,不仅如此,就现在的逻辑理论而言,就算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也不能支持知识的推理与表达。

2.2 发现了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和知识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知识下的知识转换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非常复杂的,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是为了实现人类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目的,面对具体环境时,根据现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再针对问题和已定的目标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并实施这个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模拟的是人类智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获得信息、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说,人工智能工作前提是“给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和明确的目标”,工作内容是“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因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智能的表现,所以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在给定条件的制约下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就可以建立人工智能新的机制模拟方法了。

我们已经发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制是: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也就是说,信息和知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自己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下,人类不断的学习并不成熟的经验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本身的理解和思考把经验知识变成规范知识最后成为常识性知识。发现知识的生态学结构不只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视野,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

2.3 把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

把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建立新的模拟方法,就会发现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比如:结构模拟可以说是,信息与经验知识的经验型智能转换;功能模拟就是把信息与规范知识的规范型智能转换;行为模拟是信息与常识性知识的智能转换,而且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常识知识之间在机制模拟中是相继环节,所以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也应是机制模拟中的相继环节[3]。在“以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为主要标志的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观念下,原来看似无关的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竟然有着相互的关系,把原来看不到的本质给展示出来,就是科学方法的厉害之处。

3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的模拟研究中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这也就说明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的结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统一理论和方法。这一结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研究的这一突破主要依靠科学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今后的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应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创新,以使人工智能研究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人工智能的突破与科学方法的创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2(3):456-461.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5

关键字:心内科 临床护理 实习生 带教方法 研究

心内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重视患者的情况,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极易造成患者无法较好的进行护理,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在日后发生较多的并发症,甚至会造成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由此可见,为了让心内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就需要从护理人员方面入手,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但是目前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传统方法,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使用,也就造成了目前心内科患者恢复情况不佳的情况。因此就需要使用一种全新的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进行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

一,传统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

传统的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上,往往是需要让护理实习生在护理过程中使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带教老师在一旁指导,也可以让护理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一起进行护理,并且在观看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对带教老师提出,由带教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护理实习生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好,同时如果只是由带教老师进行问题的解决,也无法较好的解决问题。而且一些护理实习生在观看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不注意观看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方法下,带教的效果并不好。

二,“511”带教方法

(一)“511”带教方法的概念以及步骤

“511”带教方法的概念就是在带教过程中需要使用到5种制度,1个会议以及1本手册。5种制度包括理论授课、入科教育、课件审核、双向考评以及实际授课。1个会议是指座谈会。1本手册是指《心内科护士实习手册》。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课件的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需要由有着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审核课件的质量,将带教的目标进行明确。在入科教育的阶段,护士长以及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理实习生介绍心内科的环境以及相关的纪律以及行为规范,同时也需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各种流程。在理论授课阶段,需要将心内科中各种病种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大纲的要求来对授课的内容进行安排,并且按照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课程的讲授,也需要将心内科中相关的护理过程管理以及急症护理的流程进行指定,而且也需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为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工作。在实际的操作阶段,需要将心内科护理操作计划进行相应的制定,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需要带教老师将各个项目进行有条理的安排,同时也需要跟进护理实习生的完成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双向考评的阶段,当实习结束前,带教老师需要安排好相关的理论考试以及操作考试,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在出科考试完成后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理实习生的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护理实习生需要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完成双向考评。在1个会议方面,则需要安排实习生座谈会,座谈会时间主要是安排在每周一的下午,护理实习生需要将上周实习的情况进行汇报,带教老师也需要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需要安排好本周的学习目标。在1本手册方面,需要将专科护理方法、考核成绩以及师生互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整理以及收集。护士长也需要对护理实习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511”带教方法的意义

“511”带教方法由于其高针对性、高计划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护理实习生对心内科的护理知识进行掌握以及理解。同时在一些研究中,使用“511”带教方法进行学习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评分明显要优于使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学习的护理实习生。同时在“511”带教方法中的入科教育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尽快地将心内科的工作环境熟悉,也能够稳定心态进行学习。而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可以锻炼护理实习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调动起护理实习生的实际操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护理实习生进行学习。在双向考评方面,由于护理实习生以及带教老师会互相进行考评,因此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师生间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规范。在座谈会方面,可以总结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自己出现的疑问向带教老师提出。而在手册方面,可以涵盖心内科所有的护理操作内容,就可以保证护理实习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能力以及实践掌握的能力。而且通过以往的研究,使用“511”带教方法后,护理实习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到护理的方法,同时这些护理实习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对心内科患者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心内科患者的恢复。

三,结语

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好坏与护理人员有着巨大关系,因此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511”带教方法由于具有高针对性、高计划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效果相比传统带教方法更加,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莲花.90后实习护理生不同实习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引导[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3):359-359.

[2] 张爱娣.心内科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96-97.

[3] 张丽红,王会敏,周园等.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的创新与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12):1050-1052.

科研创新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机制观;信息转换方法论

0 引言

智能科学是信息科学的制高点。从物质科学演进到信息与智能科学,研究的对象发生巨变,因此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由于科学观与方法论的抽象性(无形性),这种不言自明的道理却往往在实践中被人们视而不见。

我们对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稍加考察就可以发现,由于科学观与方法论具有抽象性或无形性特点以及人类的思维习惯存在惰性,数十年来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依然沿用传统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由此导致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研究失准,在客观上延缓了信息与智能科学的发展进程。

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实践中,笔者曾经在这方面反复经历失败与成功,有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深切地感悟到:科学观与方法论问题对于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笔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和总结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中的科学观与方法论问题,得到一些初步的领悟,愿在此与读者共享并欢迎批评指正。

1 传统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研究对象,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而方法论又源于科学观。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方法论,科学观和方法论是指引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传统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系统和能量系统。物质观和能量观便天然地成为传统自然科学的科学观,而对复杂物质和能量系统实行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合成还原则成为传统自然科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近几百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物质系统和能量系统,传统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指导全球研究大军频繁出击,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建立了历史性的卓越功勋。

2 传统科学观与方法论对信息领域科学研究的误导

传统科学观和方法论虽然在近代科学实践中屡试不爽,但是在一类新的研究对象面前却产生了一系列相当严重的误导作用。这类新的研究对象就是以信息为主导特征的复杂信息系统,而智能科学就是研究这类系统的代表性学科。

2.1 误导案例之一:探究思维奥秘

一个最为明显的误导例证就是关于人类大脑思维奥秘的探究。按照传统的物质观和能量观,人类大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为了探索大脑思维的奥秘,。应当对它实行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合成还原的研究。于是,研究者对人类大脑实行各种各样的解剖研究,试图查明大脑各个解剖单元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关系,从而解开人类大脑思维的秘密。

令研究者大失所望的是,尽管通过解剖研究可以查明大脑各个局部组织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关系,但是对于大脑为什么能够思维以及大脑怎样进行思维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始终摸不着头脑并且一筹莫展。

百战百胜的传统方法论出现了什么问题?原来,尽管大脑是复杂的物质系统,也是复杂的能量系统,但它的本质是以信息及其转换为主导特征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者按照传统科学方法论将大脑这个复杂信息系统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解剖单元(分系统)时,就丢失了各个分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信息,而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信息正是复杂信息系统的生命线。舍弃了生命线,当然就不可能通过各个分系统的合成还原“能够思维”的大脑。

2.2 误导案例之二:Shannon信息论

另一个非常基本的误导案例是关于信息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按照正常的理解,人们处理和利用的任何信息都是形式、内容和效用的三位一体:形式只是信息的外表,效用是信息的价值,内容才是信息的内核。人们根据信息的形式感知它是否存在,根据信息的效用确定对它的取舍,根据信息的内容达成对它的理解。如果只感知信息的形式而不了解它的内容和价值,就无法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在分而治之方法论的指导下,Shannon信息论仅仅根据通信过程的要求(而不是根据信息运动全部过程的要求),就针对信息的形式(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建立了后人所称的信息理论。实际上,正如Shannon自己所说,它只是通信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communication),而不是完全的信息理论。

这种误导的结果使Shannon信息论虽然在通信等统计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于整个信息科学(特别是对于其中的智能科学)领域而言却难以有所作为。现今人们对于信息的烦恼便是网络上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难分,而Shannon信息论对此却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原因就在于它只是关于信息形式的统计理论,完全没有考虑信息的内容与效用。同样,Shannon信息论对于智能科学的研究难有作为,这都是传统科学方法论误导信息研究所造成的结果。

2.3 误导案例之三:智能模拟的方法

还有一个同样基本的误导案例是关于人类智能的机器模拟(人工智能)问题。按照分而治之的传统科学方法论,人工智能研究者认为:人类智能系统可以分解为结构、功能、行为3个基本层面,因而可以分别从结构、功能、行为3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于是,基于结构模拟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理符号系统研究、基于行为模拟的感知动作系统研究随之出现,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3大主流方法。

这样引发的问题是,虽然3种研究方法都具有相同的研究目标,即希望成功地在机器上模拟人类的智能,并且各自都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但是人们却不知如何才能把三者集成起来并形成和谐的合力,以便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研究的进步。

事实上,长久以来,3种方法不仅没有能够形成和谐的合力,反而偶有互相否定、互相激烈抨击的事件发生,终于形成三足鼎立的不和谐局面,这种状态显然很不利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整体发展,这也是分而治之方法论误导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2.4 误导案例之四: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

更为典型的误导案例是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常理告诉我们,意识是智能的直接基础。如果一个人连意识的能力都没有,他怎么可能具有智能呢?同样的常理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有两个基本方面:情感与理智。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感,他怎么可能具有完整的智能呢?而且,意识、情感、理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

然而,按照分而治之的传统科学方法论,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硬是把意识和情感因素从智能的研究领域中排除出来。于是,人工智能理论一方面长期回避对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忽视对情感的探索,最终变成一个既不完整又不真实的人工智能理论模型。分而治之传统科学方法论导致人们不能深入和完整地理解人工智能。

总之,面对以信息及其转换为主导特征的开放复杂信息系统(智能系统是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的研究,基于物质观和能量观的分而治之方法论不但不再有效,而且还会产生许多后果相当严重的误导。

3 开放复杂信息系统需要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正反两方面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以智能系统为代表的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研究,不能照搬我们原先所熟悉的传统科学观和方法论,而是迫切需要全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究,我们认为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科学观包括以下4个基本观念。

1)信息观。

既然贯穿开放复杂信息系统全局的主导因素是信息和信息运动过程,那么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研究首先就必须遵循信息观,即研究的关注点必须聚焦于系统的信息和信息运动过程,而不应当只盯着系统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关系。

2)系统观。

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研究必须遵循明确的系统观:一方面,人们所关注的信息应当是形式、内容、价值三位一体内涵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仅考虑形式因素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运动的时空过程必须保持完整性,人们不能只关注信息传递这样一个局部的过程,也不能只关注理智这样一个局部的方面。

3)生态观。

开放复杂信息系统应当是一种“活的系统”,因此人们必须遵循清晰的生态观,也就是说必须把开放复杂信息系统中信息运动过程的来龙(本体论信息)去脉(知识、基础意识、情感、理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作为一个有序的生态过程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而不应当把信息、知识、智能看作一个各行其是的拼盘。

4)机制观。

既然开放复杂信息系统是一类生态系统,对它的研究就必须遵循机制观,即必须把关注点放在信息如何生成知识与如何生成智能的生成机制(即生长规律)上,而不应当把关注点放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上。这是因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为实现生长机制而服务,行为则是系统机制实现的外显结果。

总之,信息观可以呈现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生命脉络;系统观可以抓住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信息全局特征;生态观可以把握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有机联系;机制观可以理解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生成规律,它们构成了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科学观的四位一体。

那么,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什么呢?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方法论。科学观是认识所研究对象的基本观念,方法论是体现基本观念的研究方法,因此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论都可以(而且应当)从科学观中自然引申出来。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研究以智能系统为代表的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科学方法论就可以表述为:遵循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和机制观的根本原则,考察信息资源(本体论信息)生成相关产品的生态转换规律。具体地说,就是要系统地(系统观)、联系地(生态观)、深刻地(机制观)考察本体论信息(信息观)生成认识论信息:知识和智能的规律,或者更简洁地说就是要系统地、联系地、深刻地考察信息转换的规律。:总之,信息转换是针对一切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研究都适用的科学方法论。

4 新的科学观方法论和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笔者逐渐领悟到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机制观四位一体的科学观和信息转换方法论,并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了如下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叙述从简。

4.1 全信息理论

传统方法论令Shannon信息论存在严重局限。我们根据新科学观提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位一体的全信息概念,其中,语法信息用“肯定度”参数表征,用概率论和模糊集合理论描述;语义信息用“逻辑真实度”参数表征,用模糊逻辑理论描述;语用信息用“效用度”参数表征,用模糊集合理论描述。

这样,原先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信息获取(检测与识别)、信息传递(通信与存储)、信息处理(计算)、信息认知和信息决策(人工智能)、信息执行(控制)就得到了统一的描述和处理,形成了完整统一的信息科学理论。

4.2 本体论信息到全信息转换: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

根据新方法论,我们发现并阐明了图1所示

的由本体论信息到全信息的转换原理(又称第一信息转换原理),证明全信息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合理,而且在技术上可行。

图1表明,人们利用传感系统可以把本体论信息映射为相应的语法信息,利用语法信息可以从知识库检索l出(或者通过与目标进行相关运算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语用信息,通过对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的逻辑运算可以演绎出语义信息。所有这些操作都在技术上可行。

4.3 知识的外生态学理论

知识在信息和智能科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分而治之传统方法论的影响下,知识被孤立地分割出来,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科学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发现知识并不是一种孤立和静止的研究对象;恰恰相反,它是一个极其活跃的生态学系统。

一方面,知识不断由认识论信息的归纳而来;另一方面,知识又在系统目标的制导下通过演绎的方法向智能生长而去。换言之,“信息_÷知识_智能”转换是知识的外部生态系统。这一发现的意义不仅揭示了知识的生成机制,而且揭示了智能的生成机制,直接导致新的人工智能模拟方法问世。

4.4 信息一知识转换:第二类信息转换原理

知识外生态学原理表明:知识由全信息转换而来。信息是现象,知识是大量相关现象所蕴含的共同本质,因此实现由全信息到知识的转换算法,原则上是归纳型算法。由大量信息现象到知识本质的归纳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称为“涌现”过程。这是知识外生态学提供的一项重要启发。

4.5 智能的共性核心生成机制

知识外生态学系统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知识的生成规律(第二类信息转换原理),而且还启迪了智能的共性核心生成机制: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具体来说就是在任何情形下,智能的核心生成机制都是由信息(关于问题的信息、关于问题求解目标的信息、关于先验知识的信息)到知识(求解问题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再到(求解问题的)智能策略的转换,显然,这是一切智能(包括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共性核心生成机制。

4.6 人工智能的机制模拟方法

受到智能共性核心生成机制的重要启发,我们提出人工智能的新的模拟方法,这就是机制模拟方法:信息_知识-÷智能的转换,这是区别于已有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方法的全新方法。

众所周知,系统的生成机制统管系统全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为生成机制服务,而行为则是机制实现所产生的结果,因此人工智能的机制模拟方法比传统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方法具有更深刻和更本质的意义。

4.7 知识的内生态系统

运用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我们又发现了知识的内生态系统:知识内部不是如铁板一样凝固的对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认识论信息(全信息)首先生长成为欠成熟的经验知识,接着后者通过验证和完善生长成为成熟的规范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又进一步凝聚成为超成熟的常识知识。简而言之,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常识知识是知识的内生态学系统。知识内生态学系统的发现直接导致人工智能3大主流方法的统一。

4.8 人工智能的统一理论

人工智能的结构模拟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后来发展成为计算智能)利用的是训练得到的经验知识;功能模拟方法(物理符号系统,后来收缩成为专家系统)利用的是人工输入的规范知识;行为模拟方法(感知动作系统,后来发展成为机器人)利用的是人工输入的常识知识。知识的内生态学系统表明,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常识知识是知识的3个相生(而不是相克)状态,因此原先鼎足三分的人工智能3大主流方法在机制模拟方法的框架内也呈现出相生关系,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显然是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4.9 全信息—智能转换:第三类信息转换原理

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是信息内部转换的原理,即由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全信息)的转换;第二类信息转换原理是由全信息到知识的转换;第三类信息转换则是全信息向基础意识、情感和理智的转换。

我们运用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后发现:基础意识的生成机制是在全信息的激励下启动,在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支持下展开,在系统目标导控下实现的转换;情感的生成机制是在全信息的激励下启动,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支持下展开,在系统目标导控下实现的转换;理智的生成机制是在全信息的激励下启动,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支持下展开,在系统目标导控下实现的转换。与全信息一知识转换过程类似,这些转换也存在量变到质变(涌现)的过程。

4.10 高等人工智能原理

受到传统方法论的影响,现有人工智能理论的智能模型是一种既不完整又不真实的模型。基于上面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类信息转换原理,我们提出图2所示的高等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图中的符号G表示系统的目标;K1表示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的集合;K2表示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的集合;K3表示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的集合;K4表示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和决策艺术知识的集合。

从图2中可以看出,高等人工智能系统直接面向开放的外部世界,后者不断产生各种事物的本体论信息;感知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传感系统)按照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把本体论信息转换成为认识论信息(全信息);认知系统按照第二类信息转换原理把全信息转换成为知识;基础意识、情感和理智系统则分别在知识K1、K2、K3支持并在目标G导控下完成第三类信息转换,把全信息分别转换成为基础意识、情感和理智;决策系统则在知识K4支持并在目标G导控下把情感表达和理智表达综合成为解决问题的智能策略;执行系统把智能策略转换成为智能行为,反作用于外部世界。

如果智能行为产生的结果与目标一致或可以接受,这种策略就作为一种正确的知识补充到知识库;如果智能行为产生的结果与目标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差,那么这个误差就成为一种新的信息反馈到感知系统,经系统后续处理,补充知识,优化策略,使新的智能行为产生更好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人工智能模型,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研究不同的对象,需要有不同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基于物质观和能量观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合成还原方法论曾经指导人们在物质科学领域取得过历史性的辉煌成就,但是在以信息和信息转换为主导特征的开放复杂信息系统这类研究对象面前却显露出严重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