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1
从案例分析来看,对于教师来说,体育课的教材教法是一个值得钻研的课题。例如,怎样运用合理的教材教法,才能实现、发挥该教材的教育价值,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首先,投实心球的方法要多种多样,不要仅限于“前掷实心球”,其次可以“后掷实心球”,还可以单手抛,避免枯燥;可以增加游戏的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有助于发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等)。下面我谈谈对训练实心球的一点建议。
一、背景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自我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实心球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投掷器材,一般被体育教师用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投掷教学,如投远、投准等,以发展力量素质为主,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学生之间能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理解,掌握较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少讲解,多提示,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进行积极性评价如努力、好、很好等。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学习中表现为求新异、爱质疑、乐运动。同时有强烈的求胜好强心理,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辨能力。本班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一般,但各学习小组都有体能相对较好的学生,还有部分体能一般,但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鼓励和带动一小部分相对后进的学生。
二、案例问题事件
1.满弓姿势
先让学生明白满弓有什么优势。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拿了一根竹编,口袋里放了两个球,用了两种方法把球抛出去,一种是有拉弓的,一种是没有的,让学生体会哪种投得比较远,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直接引导,射箭也一样,弓拉得越开,箭就会射得越远,在实心球的训练过程中,要求实心球开始投掷时,运动员的身体要呈满弓姿势。满弓姿势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主要训练方法如下:(1)双手上举向后抓住肋木,用力向前作挺髋练习。(2)将橡皮带绑在适当高度的肋木上,双手头后抓住橡皮带,双脚向前移动的同时挺髋、挺胸、双肩后倒呈满弓姿态。
2.合理出手角度
出手角度会直接影响实心球飞行的距离。收胸、收腹的时机选择、肘关节过早下降及球出手的时机均会影响实心球出手的角度。有研究表明,实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为40度左右。为了保持学生合理的出手角度,我是这样设计训练的:在学生前面一米左右的地方,用两根标志杆,插在地上,在标志杆中间拉一条彩绳,高两米多,这条绳越来越高,因为学生身高不一样,绳子的高与学生出手点,出手点水平面成一个三角形,刚好实心球投出的角约40度,在练习中随时调整学生的站位,以此强调出手的角度,效果特别好。
3.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技术环节,动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掷实心球的成绩的高低,其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我是这样完成教学的,让学生注意听讲解、看示范,通过观看挂图、图片、回家看视频,了解技术要领。
4.目标明确
在教学中,自己跟自己比赛中,我发现学生很在意自己这次有没有进步。我根据学生的心理,设计了教学环节,在彩色绳前面学生的对面,画了间距一米的几条目标线,学生投出去目标明确,立即知道我这次投了约几米,比上次有进步吗?同时我让后面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这次投得怎样,有进步吗?优点在哪?缺点在哪?学生在互评中发现了自己没发现的优缺点。
三、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通过分层教学、个体展示、游戏比赛等不同教学手段和形式的运用,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以及同伴间互相鼓励、互相欣赏的品质,效果特别好。
四、评析及启示
上投掷课,最让老师们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实心球教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学生上课练习时积极性高,会趁老师不注意就捡球,有的学生在掷实心球,有的在捡实心球,如果不统一行动,就会有不安全事故发生。每次上投掷课时,我都要不停地强调纪律与安全,可是效果甚微。本次教学时,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前一组同学将球掷出后,回到队尾,下一组同学向前一步站在投掷线上,听老师口令统一去捡球,并以最快速度返回。我告诉学生:因为学生体质有差异,投掷的距离有远近,你当然可以捡离自己最近的那个球,最后一个捡到球返回者原地转两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每个学生都想把球抛得远远的,竞争气氛也浓了。捡球的学生在来回跑动中下肢、反应能力都得到锻炼。
在练习中我采用灵活、多样、实效的练习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了发展身体和提高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公平.核心力量在实心球前掷训练中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