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数字科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数字科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数字科技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数字

现代网络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便捷和流畅,所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农业技术信息与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相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来丰富农业科技,并且由于现代数字化网络的兴起,网络消息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想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就必须将其网络化和数字化,以此来保证农业的高速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

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要素是科学化技术管理,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规划和指导,让管理者在进行农业管理操作时少走弯路,从而使农业更好地发展,所以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先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技术。[1]现代互联网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及时发现这一点,找到合适的时机将传统的农业科技技术与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来发展农业,改变传统上的单一化农业信息技术,使农业管理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库调取所需要的农业技术资源。另外在农业的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传播至关重要,因为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大环境的变化,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对农业的管理,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就能做到信息快速传播这一点,故而管理者应当及时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体系,以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以苹果套袋技术为例,苹果套袋是发生在苹果刚刚定果之后,管理者利用苹果袋将幼果进行密封,减少幼果与外界的接触,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在对苹果进行套袋时,袋子的不同对苹果保护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这时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第一时间得知外界已有的苹果袋子的品种,然后根据网上对每一种袋子的评测数据来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苹果生长的苹果袋。这就是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大数据对比与筛选,来选择出最优秀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2加强建设农业数据资源库

农业技术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以此在不断地对各种农业难题的克服中,才能逐渐探索出最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农业技术,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技术过于落后的原因,很多农业科技并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最终导致大量农业科技不知所踪,所以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很多都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进行,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发生突况时,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有时并不能对其进行解决,最终只能是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以及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故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业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之后,能迅速将这些技术进行文字与视频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每一项农业技术在被研发出来之后不会出现丢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苹果树施肥技术为例,管理者对苹果树进行施肥时,每次施肥的时间和种类都是不同的,俗话说“氮长叶子,磷长杆”,以往很多管理者在苹果即将成熟之时会给苹果树施氮肥,以促进果实和树叶的生长,但是有管理者发现,这个时期对果树施氮肥会造成果实返青的现象发生,所以管理者在研究之后,将传统的氮肥改进成新型复合肥,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苹果的生长,又不会使苹果在成熟时发生返青现象。之后管理者运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技术将这项研究发现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这项技术不会被遗漏,而且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也能使其他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利用,以保证苹果的良好生长。

3实现网络化农业技术学习

农业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农业管理者应当及时把自己的农业技术进行更新学习,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学习并运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去,以此在利用网络技术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利用网络技术来发展农业技术教育。[3]现代视频网络的发展日渐良好,所以在发展农业技术教学时,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进其中,通过网络视频将农业科学技术制作成网络课程,以供农业管理者进行学习,并且因为网络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所以管理者在利用网课学习时,也能以丰富的网络农业技术资源为依托,将农业网课与其相结合,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者的农业技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网课建立起一个农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各农业管理者在这个平台中可以进行农业技术学习交流,实时解决一些农业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各管理者更好地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例如发展苹果管理农业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可以将苹果树管理技术制作成网络视频课程,然后向各大苹果种植管理基地进行推广,让各管理者在网络上通过网课进行学习,在管理者学习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对管理者推荐一些农业资源信息网,让其在学习网课之后可以再结合其他网站上的苹果管理技术进行综合学习,丰富管理者的农业技术知识。另外各管理者在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学习时,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系统,与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管理者进行实时沟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并且管理者还可以将一些自己平时在进行果树管理时遇到的问题发到交流平台中,集思广益让各管理者一起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管理者不仅能加深对网课学习内容的记忆,还能通过实时交流将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运用,以促进管理者的学习。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2

【关键词】农村职校; 电子电工; 实训; 信息教育; 整合

电工电子类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呼唤中等职业教育中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模式改革,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早已提供了满足这个需求的条件。但是,在我们农村职校,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却只刚刚开始。

1 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改革是多年的老话题,普通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很了不起的成果,但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严重滞后的教材或是自己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摸索着适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教育实践,而且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陈旧的普通教育的观念还在职业教育中存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其弊端远胜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许多老师向学生传授过多的专业技能知识而缺少专业技能本身的训练,把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同起来,学生只是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根本不能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

笔者认为导致电子电工实训课不利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1 教学理念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到实际岗位中动手自然就会。这是对专业实训教学的一种错误解读,技能操作是我们的一种身体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1.2 缺少实训基地。我们农村职校的硬件跟不上,校内的实训基地欠缺,教师无法在校内实现真正的现场教学。破天荒谈来了一个校企合作项目却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很难产生实际的合作行为。

1.3 资源未能整合。实训教师未能按照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2 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整合策略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EDA技术的应用给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注入了活力。两者与电子电工实训课的有效整合能解决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中的不少问题。

2.1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电子电工实训课的教学。在课堂内外,采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是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结合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的优势,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与一体,将学生融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扩展思维空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事物的难度。

网络出现,丰富了教学和学习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在网络上完全可以实现视频直播或教学视频的点播,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学习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讲授内容;将相关教学资源存放在校园网的资源库内,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学习;因特网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2 EDA技术在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中应用。

2.2.1 仿真软件与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的整合,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许多中职生由于实验室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各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要求;另外考虑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我校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引入了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虚拟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电工工作平台,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数量上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验证、设计、测试、纠错、创新等不同形式来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3

关键词:农业图书馆;数字资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5.037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Library

ZHANG Yu-wei, GUO Cai, CHEN Jian-guo

(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library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ibrary;digital resources;strategy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阶段,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农业数字图书馆和其他数字图书馆一样,是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类文献资源,并将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数字资源以网络为媒介实现资源共享,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和其他图书馆一样,农业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馆藏化,前者是通过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处理将纸质文献资源转变为可经由网络访问查阅的数字化资源,具有本馆特色。而后者是图书馆一方面通过购买镜像的方式将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变为本馆收藏,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化报刊、专题和特色数据库以及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等;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推荐网上资源形成有特色的数字资源。

1.1 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每个农业图书馆都有其农业及相关学科的特色纸质馆藏及多媒体资源,这部分资源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多年精心积累下来,已经过了加工、整理,是有序化的信息资源,是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将这些纸质及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再通过与网络的连接,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馆藏资源数字化能够丰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将传统的服务转化为网络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联合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和学科信息导航库建设。

1.2 采购电子文献产品

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种类数量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农业信息用户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对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购买国内外权威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电子文献产品,是农业数字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经调查,农业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主要来源于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购买的电子期刊、特色数据库主要来源于全国期刊联合数据库、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

1.3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存储网上信息,以建立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形成特色馆藏;一方面建立虚拟馆藏,即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形成虚拟型馆藏。虚拟馆藏的建立一方面对馆藏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也提高了网络有效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信息指引库、热门信息指引库、相关站点推荐等。

2 农业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近年来,中国农业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数字资源建设,逐步加大数字资源的比例并转变服务方式,但还远远达不到用户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经费短缺,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经费短缺一直是中国很多农业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建设。在资源累积方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子出版物的采购、网络建设的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购置、电子阅览室的建立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技术性人才缺乏,导致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偏低,数字信息的组织和加工能力差,自己开发的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特色性差,不足以与外界共享本馆信息资源。

2.2 资源体系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必须进行整体规划,不能顾此失彼。中国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视本馆资源自动化建设及电子资源的采购而忽略信息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业图书馆已经通过购买自动化管理软件,实现图书馆采购编目、典藏管理、流通控制、情报检索的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自动化,并借助与互联网的连接,将馆藏信息虚拟化。同时购买了一定电子资源。这些只能作为馆藏的基础。许多图书馆对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未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形成本馆特色和优势,对用户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在电子资源的购买方面,还存在资源购置重复、资源配置不科学等现象。

2.3 网站建设不健全,服务不到位

目前,各地很多农业图书馆已建设门户网站,通过网站提供资源查询和信息服务。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图书馆网站建设仍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网站设计不够精细,内容分类不够明晰,存在很多无效链接;(2)提供的农业信息更新周期长,时效性差,很多信息未经过加工,针对性差,未能突出区域特色;(3)馆藏资源推介没有做到位,一些网站设立了新书新刊通报、精品图书、特色馆藏、专业工具书等板块,但板块内容长期未更新或从未添加内容;(4)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及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有些数据库只有几百条信息,甚至几十条,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5)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虽然一些农业图书馆罗列了很多网上服务项目,如馆藏书目查询、电子文献查询、定题服务、导读服务、网上咨询台等,但真正为读者提供的网络服务较少,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各网站的访问量低,网站资源的利用率低。

2.4 信息用户的网络资源意识薄弱

目前,大量农业信息用户对农业图书馆有哪些可用数字信息资源还不够了解,对农业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把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及时转化为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尤其农业图书馆的用户除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学者外,还有广大的农民。很多用户缺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和经验,不知道如何获取、利用网上的数字信息资源。农业图书馆对主要用户群体的资源检索利用方面的培训教育不够,导致了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

3 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适应广大信息用户的需求,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改善信息服务的模式,农业图书馆要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从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和功能不难看出,传统图书馆员所具备的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员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图书馆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图书馆未来急需以下几种人员:(1)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图书馆员,从事信息技术的管理、咨询、编辑标引和文摘编制,进行联机、检索、网络资源开发、数据库生产等方面工作。这些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图书馆学知识,一定的文化积淀,文献资源的搜集、加工、整理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2)具有一定农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馆员,能够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科研活动中,并能够提出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具有创新型的意见和建议。(3)具有合作精神的图书馆员,能够在业务工作中和他人协调联系,共同合作,以达到各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技术的集成。

3.2 建设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也是图书馆充分展示其个性,提供其信息服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要从用户角度出发, 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抓住有科技发展潜力、实用性强的主题,进行可行性论证,这是数据库成败的关键。数据库的数据要表达清晰,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便于查询,并做到及时更新补充。内容可有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中国一些农业图书馆已经建好了一批特色数据库,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立的作物科学数据库、农业区划数据库、热作科学数据库、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库;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立的山西农业科技实验数据库、山西农科院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库、山西农业成果数据库、农作物优良品种数据库、山西自然资源数据库;湖南农业科学院的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等。借鉴这些优秀的成果,是其他农业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

3.3 开发整合虚拟馆藏信息资源

虚拟信息资源是用户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可以广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可以远程利用的信息资源和可供他人远程利用的自身资源。它与实体馆藏形成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使馆藏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图书馆能够突破馆藏的限制。一方面要收集整合网上农业科技信息。现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不再满足于检索出一堆纷杂的原始文献,而希望得到经过深层次加工后的二次、三次文献,即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因此,农业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与用户需求一致的网上资源,进行专业化收集、分析、筛选、加工、存储,形成专题数据库。一方面要建立网上信息导航索引。网上农业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很难有一个完备的检索或分类体系将其高度有序化。农业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多个综合搜索引擎和特色的专业搜索引擎,为用户选择适当的搜索引擎提供指引。

3.4 通过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农业图书馆受专业和经费的限制,大多规模较小,数字资源有限,再加上在资源建设问题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使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活动缺乏坚强有力的农业信息资源保障。数字资源共享是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农业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这要求各图书馆树立相互协作的农业大图书馆观念,实行分工协议、联合保障。在资源建设中必须理顺、协调各方关系,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源数据库建设要多元化,不能只停留在阅读、浏览上,还应该用于检索、索引和传递信息,并把馆际互借、联合编目、数据库建设等项目统筹起来。数字化资源包括全文数据库,但不是唯一的,还应有书目、索引等,从而发挥其检索效益。还可与国际接轨,促进国内外馆际互借等优势。

3.5 对主要用户群体进行培训,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农业数字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能否充分实现,取决于其能否得到充分开发与有效地利用,有赖于读者获取数字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字资源对于用户的文化程度、计算机水平、网络检索技能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农业图书馆应针对主要用户群体,采取举办培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开办网上课堂等方式进行培训教育,既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又能够使用户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的操作方法,以及网络信息的搜集、鉴别方法,全面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

4 对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目前,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主要有馆藏图书期刊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等,通过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为推进馆藏图书期刊数字化建设,购买了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并及时升级,完成了馆藏的数字化管理,并通过扫描图书条码、购买可扫描借书证及录入用户信息完成了图书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引进的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Springer回溯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本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还陆续对作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天津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进行了信息检索利用方面的培训。接下来,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将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联系本馆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要重视馆藏及网上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强特色数据库的自主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与天津其他图书馆、农业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化与合并,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网络服务水平,走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参考文献:

[1] 邬丽雅.农业科研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5):46-48.

[2] 张丽荣,赵文祥.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6(3):55-57.

[3] 马雪.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5):79-81.

[4] 郭彩,贾宝红.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天津现代农业保驾护航─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服务“三农”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04(4):54-56.

[5] 林燕明,郭亨强.农业数字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J].热带农业科学,2009(8):74-82.

[6] 徐金华,刘英男.数字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信息,2009(4):304.

[7] 姜海燕.农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J]. 当代生态农业, 2009(1):189-190.

[8] 尹川,王建春.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构建[J].天津农业科学,2010(2):94-96.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4

在信息采集环节,要购置相关的采集设备,如照像机、录像机、扫描仪等;在信息存储环节,要购置必备的磁带、磁盘、光盘及相配套的磁盘阵列和光盘库;在信息利用环节,要购置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形式,熟练掌握和运用档案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技能。其次,要面向社会引进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任务的档案员队伍。

一、建设数字资源

一是建立目录数据库。2004年,台州市农科院购买了专业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开始建立归档科技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对案卷目录著录格式的标准化严格把关,控制好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质量。目前,我院2005年以前形成的农业科技档案案卷级目录已经全部录入计算机。二是建立全文数据库。2011年,台州市农科院将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升级为全文版,开始启动室藏科技档案全文扫描数字化项目。针对室藏档案资料量大、数字化力量薄弱的情况,农科院采取“外包与自建相结合”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对2005年以前形成的保管期限为长期和永久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

二、方案实施前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77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媒体之后的第5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不断地拓展,新媒体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所以科技期刊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转型、整合,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力,从而寻求到更好地发展空间。农业科技期刊承载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传播农业知识、交流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学评价等使命,是展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

1新媒体的特点

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网络采编平台、 官方主页、电子邮件、官方微博、 博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微信、飞信)),电视新媒体等[1] 。新媒体的4大特点为:交互性和时效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多媒体和超文本。其具有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推广方便等特征,因此新媒体在灵活性方面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

2 农业科技期刊在新媒体下的发展模式

2.1 与读者的互动

2.1.1 传播方式的双向性 传统科技期刊是单向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双向的,新媒体技术传播的互动性决定了其在科技期刊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科技期刊中读者只能处于接受的角色,而在新媒体下,读者却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作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体和读者进行交流,这种信息的互动性使传统科技期刊焕发出新的活力[2]。

2.1.2 新的交流方式 传统科技期刊以学术交流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而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QQ等新兴的传播方式,更好的和作者、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同时新媒体的受众更多,传播面更广。因此在新媒体下,能增强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丰富期刊内容、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2.1.3 新的推送模式 农业科技期刊的读者,期望获得对自己工作、生活有实用价值的文章。编辑部工作人员可以收集读者的需求信息,和期刊现行的模式进行整合,在保证期刊科技价值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期刊的受众群体,并推送给可能有需求的读者,使读者有个性化、定制化的感受。在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还应该尝试推送方式的个性化,通过调研了解部分读者阅读爱好,采用取多元化形式来推送,例如推送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的结合体。

2.2 创新发行模式

2.2.1 表现形式 传统科技期刊往往以文字和图片2种形式来呈现,而新媒体则可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表现形式,使期刊的内容形式表现的更灵活,更“接地气”,以鲜明的特色赢得更多的读者。

2.2.2 新的发行模式 新媒体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年轻人现在更习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所以科技期刊在做好纸质发行的同时,应该将目光转移到电子期刊的发行。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特别是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行,还主要依赖于国内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平台,只是机械地将传统期刊纸质版内容数字化,并上传到网上进行有偿地下载和浏览[3],这离真正的期刊数字化还有一定距离,编辑工作者应探索移动终端的发行模式,这样才能使科技期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更好的服务于读者。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并且实现读者、作者、编辑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农业科技期刊的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办刊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着新媒体下的转型。农业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2.3.1要有宽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 我国农业科技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具有扎实的编辑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农业知识,能熟练应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同时要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编辑领域的前沿信息,还要把握好市场动态并具有选题策划及组织实施能力,随时吸收最新的国内外农业科技热点,了解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这样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2.3.2熟练的使用新媒体工具 多数科技期刊采用了网络采编平台,同时,在期刊的推广中,许多期刊运用了微信公众平台。 编辑工作者应熟练的运用好各类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等工作。加工出作者搜得到、读得懂、用得上的好作品,努力提高大数据下论文的显示度。

2.3.3 术业有专攻,细化编辑的分工 应对新媒体的发展,编辑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常规的校编工作,应该将工作进行细化,根据数字出版的特征可将编辑分为:策划型编辑、学术型编辑、技术型编辑、营销型编辑。这样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专项上的做到更专业。

3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应主动顺应从传统媒体传播向网络传播转变的这个趋势,适应新的发展模式。而农业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的拓展期刊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期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实现在新媒体时代的进化,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导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 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

[3] 向飒.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66-67.

农业数字科技范文6

1文字加工作者的来稿

中文字方面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对文字性问题的加工,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使改动之处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二要注意文稿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使改动之处符合作者的原意。在编辑实践中,发现稿件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不少,主要有:

1.1形似字和同意字容易混淆致误

如,天-夭、千-干、磷-鳞、酯-脂,出错原因可能是作者在电脑上输入错误造成的。

1.2义近字

容易混淆致误,如,作-做、练-炼,因这些字含义接近,作者容易把两者混淆而出错。

1.3错用简化字

如,副-付、龄-令,实际上他们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而各自都是规范字,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出错可能是作者书写时习惯用后者代替前者,而根本未注意到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区别。作者稿件中文字出错的情况还有很多,作为编辑,应该把好语言文字关,加强语言文字修养,从识字质量上下功夫,弄清字的含义,掌握字的读音,进而了解形、音、义的内在联系,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2语句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语言文字表述

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明。用词不当、文理不通就不能把所要表述的科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农业科技期刊中使用的名词术语要统一、规范。作物名称最好用学名,地方语言应改为专业用语。语法常见的错误有成份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编辑必须用心查出并修改这类错误。阅读时出声朗读是查出这类问题的途径之一。发现了问题,可以对句子做直接成分分析与句法成分分析。通过句法成分分析可以凸显成分残缺和主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以便改正,直接成分分析可凸显定中、状中关系中的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错误以便改正。

3数字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用法

应严格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二是记数与计量。应使用汉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数字作为词数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时,二是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使用连用,表示概数时,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七八月等。

4标点符号加工作者

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最易出错的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顿号、逗号常错用。有的作者将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作者写作意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帮助读者弄清句子的结构,辨明语气,正确理解文字的含义。表示数值(量值)起止范围的符号必须使用浪纹线“~”,不用一字线“—”,以避免与文中或公式中的减号“-”混淆。

5计量单位加工

农业科技期刊应严格执行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全书必须加以统一,不允许汉字与符号混用。农业科普类期刊可以用汉字表示法定计量单位,但技术类期刊在表达量值时,无论是在公式中,还是在图表及文字叙述中,都应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应该用小写正体书写,但是L(升)是例外,要用大写正体字母书写。

6层级标题加工

内文的层级标题是文章的纲领,也是作者行文思路完整表达的体现,是导引和促使读者阅读全文的动力,一定要简洁、醒目,尽量避免转行和标点符号频频出现。文章的标题应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全书统一,标题层次应清晰,编号不应混乱。科技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超过4级。同一级标题应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其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