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1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梗患者,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5.6±3.4岁。所有患者诊断过程均按照脑梗塞诊断标准并通过脑部CT辅助诊断[1]。40例患者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6例,Ⅱ型糖尿病2例,慢性心房纤颤2例。对照组选择为40例同年龄分布的健康患者,对照老年患者选入标准均遵循1982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老年人健康标准。

1.2 方法

1.2.1治疗方案 治疗上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急性期治疗上以溶栓、降纤、抗凝治疗为主[2],以达到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稳定期治疗上以促进恢复的训练为主,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制定专门的康复计划,以达到促进患者神经恢复的目的。康复训练方案按照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时间为3~6个月。

1.2.2左心功能检测 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记录。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左心血流动力检测。受检时患者选取平卧位姿势,在二维左室长轴切面对左心房的收缩末内径(LAD)进行测量;M型取样过程为,在二尖瓣处,对二尖瓣前叶舒张期E峰至室间隔的距离(EPSS)进行测量[3];在此情形下对患者的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率分别进行测试,得到左室短轴心肌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切面处,通过彩色多普勒形式对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A峰和E峰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4],得出E/A的值。对照组老年人数据采取相同方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下表1:治疗前患者与健康组比较:LAD增加,EPSS增加,E/A减小,LVEF减少,FS减少,P

3 讨论

本组所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的其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慢性心房纤颤等,当老年患者脑梗塞急性发作时,由于老年人处于生理衰退的时期,加之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动脉硬化、血管变形(闭塞或者狭窄)、血管内皮组织细胞的损伤等,可导致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当心脏处于较重的工作负荷时可表现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有学者研究得到[5],通过一定的恢复性训练,可逐步改善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肌供血、供氧量,增加心肌ATP酶的活性,增加心电传导中Ca2+的转运速度,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目的。值得指出的是,康复训练对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提高有明显作用。针对老年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康复期配合运动锻炼,可达到促进肌力恢复的目的,从而避免疲用现象的出现[6],同时有氧运动的进行,对自主神经的恢复有着很好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和心肌供氧量。

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上,治疗前的老年脑梗患者与健康老年组有明显差异,数据表现上为衰退(P

参考文献

[1] 田凤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317.

[2] 谢财忠,陈光,唐军凯.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200l,5(11):72―73.

[3] 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出版社,1991.415―416.

[4]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56.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2

结果: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有效病例为31例,总有效率为96.86%,对照组有效病例为22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23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hi Xiaoyan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6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fter 3 months nursing, nursing effects and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6% (31 cases) while control group was 68.75% (22 cases) (P

Conclusion: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n obvious effect and is worth of being popularized clinically.

Keyword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18-02

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造成动脉管腔闭塞、狭窄,引发该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局部坏死 [1],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居多,脑梗塞发病急,恢复慢,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残留,多为肢体功能障碍,常伴有心理障碍、失语等 [2],使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社区的6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64例脑梗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4.3±4.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3.2±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主动地给病人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可治愈性,使患者掌握预防知识与康复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增强其康复的信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易消化、低盐、少油、清淡的食物,油炸食品少用或不用,尽量食用半流质食物或软饭,少量多餐,进食低脂肪、高蛋白、低盐、高维生素食物。③训练记忆思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从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着手;反复的提醒最亲近的人,事和物,牢固记忆,持续刺激大脑;同时也鼓励患者有疑问时多问,护理人员及时给予解答。④生活护理。按照每个患者的生活方式,制定休息,饮食,活动,睡眠以及训练等安排,避免患者产生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睡前尽量喝开水,睡醒叮嘱病人不可立即起床。⑤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锻炼,同时将方法教授给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每日可训练2至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45min内。

1.3 疗效标准。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疗效评价参考1995年学术会议上的指导标准。评价等级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及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有效病例为31例,总有效率为96.86%,对照组有效病例为22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64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n,%]

3 讨论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有很多 [3],主要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粘液瘤、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脏手术等心源性病因或者是肺静脉凝块或血栓、颈动脉纤维肌肉不良发育、败血症、肺感染等非心源性病因。脑梗塞临床上多不伴颅内高压症状,突然起病,常发生脑疝、偏瘫、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麻痹、偏盲失语甚至死亡等症状 [4]。神经受损导致的脑梗塞运动障碍与其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很大联系,一般来说,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康复治疗;常规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9-02

脑血栓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在病后容易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1-2]。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抬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脑血栓的相关诊断标准[3]。9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性患者占49例,女性患者占41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76岁之间,病程在3-40天之间。从病情的程度分析,出现大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21例,出现中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25例,出现小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44例;从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占23例,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占2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占17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占1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首先通过尿激酶颈动脉给药的方法给予脑血栓患者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给予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使用降血脂、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建立侧枝循环中药,对患者的脑血流量进行增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致残率。

1.2.2确定康复治疗的时间对于脑血栓患者何时给予康复治疗目前缺少统一的认识,针对中枢神经损伤需要修复的患者通常认为在脑血栓发病3-6个月以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6个月后由于关节痉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增大了康复难度;针对病情较轻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通常认为在脑血栓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康复治疗,若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出现意识不清则需要患者恢复意识1-2天之后给予康复治疗。对于脑血栓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可以在48小时之后给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必须要遵循心理、生理规律和功能负荷量,缓慢增加。

1.2.3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初期训练、中期训练以及后期训练。初期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期训练以卧床为主,使用传统的推拿手法通过按、捏、拿等手法对患者的肩部、肘部、髋部、膝部以及足踝关节等肢体关节进行被动运动,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症状。避免使用强刺激性的手法,动作要缓慢、轻柔,力度中等。每天2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中期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给予肌力练习指导,注意协调肢体关节的伸屈,降低外展的肌张力,通过端坐位、良肢位、肌力训练、翻身、患肢被动训练、仰卧到坐位训练以及下肢控制等训练,制定中期训练方法,每天2次,每次持续30分钟。被动活动以不造成关节疼痛为宜,避免肩关节因为过度活动而受损,避免受牵拉部位脱出以及肘部受压症状;后期训练以行走为主要训练方法,患者出现行走意识时给予行走训练,初期可以借助外力的支持在室内做行走训练,指导患者有意识地把患肢抬高,做跨越以及上阶运动,增加患肢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之后逐渐进行室外运动,减少对支撑物的依赖性,调整身体平衡,每次训练持续30分钟左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地延长训练时间。

1.2.4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脑血栓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失语症状,因此语言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以先练习简单的发音,指导患者和其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多进行交流,增加自身说话的机会。语言锻炼不仅仅能够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可以消除患者因为失语症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对康复治疗的时间以及量进行掌握,每天给予康复治疗2次,每次持续的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餐后半小时开始康复训练,患者在饥饿状态下训练,反而会增加机体功能的负担。康复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表现出不能够承受训练强度,要立即停止训练。每次康复训练结束之后对患侧给予按摩,能够促进其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判定康复治疗对脑血栓的临床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偏瘫的肢体肌力恢复到V级,患者恢复了语言功能,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偏瘫肢体的肌力恢复到III-IV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生活能力还不能够自理;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偏瘫肢体的肌力以及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2结果

9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54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27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9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3讨论

脑血栓指的是在颅内外供应脑部动脉血管壁出现病理性改变基础上,在血液成分改变、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等条件下形成了血栓,造成血管闭塞,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偏瘫。脑血栓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和脑血管壁本身发生的病变相关,脑血栓形成的病因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管会变脆、变硬,管腔变窄,在血压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过慢等因素作用下,管腔内凝血因子会聚集成块,形成血栓,堵塞了血管,中断了血流,造成血管供血区脑组织因为缺氧、缺氧出现坏死,最终导致脑血栓[4-5]。脑血栓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临床治疗方法以补气活血、化痰开窍为主,作为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脑血栓患者需要给予康复治疗,才能够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

早期的康复治疗主要通过对皮肤、肌肉等靶器官的刺激,激活梗塞区域的周围神经细胞,对于神经网络重组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营养肌肉和增强肌力的效果。给予脑血栓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的状态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的活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的康复治疗能够对患者机体内部潜能进行调节,对于患肢功能起到了改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过程中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对训练的进度进行掌握,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到复杂,能够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常规治疗为基础,使用降血脂、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等药物治疗,对疾病的诱发因素进行减少,通过服用中药,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调理,改善其血管质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能够对脑血栓后遗症起到了有效缓解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6-7]。上述结果显示:9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54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27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9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说明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3,11(5):247-248.

[2]王艳红,宋灵芝,孙翠平,等.老年脑血栓患者家庭康复计[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4):144-144.

[3]段伟,罗德欣,王洪慧,孙德娟.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6-27.

[4]赵宇.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分析5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34-34.

[5]陈庄妹.关于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78-479.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4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脑梗死;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56-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软化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1],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其病程长,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脑梗死患者经医院治疗病情稳定缓解后,社区护理既能满足此类患者的护理需求,又能减轻子女的家庭负担,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2]。我院自2009年6月开展脑梗死患者的社区护理以来,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所管辖社区新发脑梗死患者84例,男女比例1:1,年龄42~85岁。所有患者经医院CT和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无其他重要脏器病史。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护理干预方法:①血压监测:脑梗死患者的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脑灌注,往往血压较高。告知患者每天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宜少量、缓慢、循序渐进。一次性降压过多可能导致脑灌注降低而加重病情。②安全指导:对肢体偏瘫行动不便的病人,床边应安置护栏,行动时辅以轮椅、三角拐杖等以防止其摔倒;患者生活常用的物品应放置在易拿取,安全牢靠的地方,防止患者被物品砸伤;同时还要防止自杀自残等意外事件。③心理护理:患者在急性期发病初期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随后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由于恢复较慢又会出现消极、悲观、失望;加之病人往往肢体活动障碍、语言不清、生活难以自理,更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思想。这时,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④呼吸道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告知患者经常改变卧位并鼓励其咳嗽咳痰,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应教会家属予以翻身扣背。痰液难以咳出者可教会患者或其家属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⑤皮肤护理:保持患者衣服及床单位的柔软、整洁;嘱患者或其家属帮助患者经常改变卧位,尽量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防止长期卧床发生压疮。⑥饮食护理:教育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戒烟限酒,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等食物。⑦康复指导: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平时患侧肢体应保持功能位,防止肌肉的萎缩,锻炼时可以以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动作,随肌张力的恢复可以逐渐加大力度。

1.3 评价标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躯体功能恢复状况和心理状态。其中躯体功能完全恢复评价为优;躯体可以自主活动但肌张力较低,评价为良;躯体不能自主活动评价为差。心理状态的评价则采用评分制,最差至最好分别以0~10分表示,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复发率:观察组4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1.9%;而对照组42例患者中,则有1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达35.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躯体功能恢复:观察组躯体功能恢复优者有7例、恢复良者有31例、恢复差者有4例;对照组躯体功能恢复优者有7例、恢复良者有31例、恢复差者有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心理状态:观察组心理状态的评分为8.6±0.7分;对照组为5.4±1.1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脑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持续上升。伴随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虽然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患者生命时间延长的同时,生活质量也越发受到各方的关注。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患者在住院期间度过危险期后,躯体功能恢复的训练是十分有限的。社区护理由于费用低、容易普及并且脑梗死患者容易接受,成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不仅保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满足了患者不同的需求,更使得卫生资源得以合理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所管辖社区脑梗84例死患者的对比观察,观察组4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1.9%;而对照组42例患者中,则有1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达35.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虽然脑梗死患者恢复慢,致残率、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属及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在社区中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不仅复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社会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着很好的社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