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保险公司 立足高起点 社会知名度 风险管理 职业化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我国保险行业逐渐成为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其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兼业、市场结构、专业机构还是保险营销员等方面都有着一些有待改革和完善的问题,制约着保险公司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长足发展,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立足高起点,谋求长远发展

保险公司的任务之一就是推销保险产品,负责向保险人提供保险专业服务。保险公司若能在立足高起点的基础上,谋求长远发展,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具体来说,首先,由于保险公司没有属于自己本身的产品,它推销的只是某几家或者某一家的产品,所有公司如果想保证比较稳固的关系,就要尝试着在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的前提下熟悉所企业的各项内容。可以尝试选择某一家保险公司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多种方式将该公司的服务特色以及产品品质等了解清楚,从而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工作,促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连续和具体。其次,公司能否生存取决于是否有大量的客户群,而公司服务的特色就是获取广大客户信赖的直接原因。因此,保险公司要通过提供特色的服务,建立稳固的顾客群,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保险期间能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给客户提供避免损失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程度的防灾建议;在约定事故发生之时,要立即为顾客妥善处理好索赔和损失的工作;不断地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修改服务内容,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要求。再者,立足高起点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服务内容的完整,因此保险公司不仅要做好既定的产品销售和推销工作,而且在意外事故现场查勘、保单续期以及各项风险防范建议等方面也要进行不断地补足和完善,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名度

相对来说,保险公司属于新兴事物,从被社会公众认识到被他们接受是一个过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知晓度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一点来讲,保险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有着强有力的助手和盟友的关系,双方的共同目标就是为顾客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通过广告媒体、报纸杂志以及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使自身的知名度提高,使得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逐渐接受利用保险中介人,赢得更多顾客的信任和青睐。还有,保险公司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领导者以及员工的业务培训等,为重要决策的更加科学合理性、工作细节的更加完善性做好强而有力的铺垫,促使公司在市场中职能作用的真正发挥。与此同时,诚信是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保险公司要想赢得更多公众的注意和关注,获得更多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赖度,就要在工作中遵循实事求是、诚信待客的原则,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诚信品牌建设,尽最大的努力赢得社会、市场和客户的同时支持和认可,从而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平台。总而言之,保险公司要根据发展实际进行合理的宣传和知名度的打造,在汲取市场养分的基础上谋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缺位风险管理策略

保险是连接保险公司和广大投保人的纽带和桥梁,是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的窗口,强化公司内部的治理和缺位风险的管理策略,可以为保险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铺垫。可以考虑从下面几点着手:第一,要不断地完善董事会功能,促进分工的不断具体化和完善化。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在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战略、提名以及审计等专业机构,配合董事会做好各项工作,为董事会智能的更好发挥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第二,要不断地提升内部控制层面,将报告性目标、战略性目标、遵从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与内部控制制度结合起来,真正地促使战略性考虑和营运的效果纳入到公司的运行进程中去,并且根据最新的市场动态和公司发展需求不断地调整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措施。第三,要全面推行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只管部门是董事会,但是可以尝试邀请外部审计对公司的管理层的经营与管理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及时发现保险公司在管理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细节。第四,要加强监视监管的力度。公司内部要高度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配备有较为丰富的财务、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去从事监事工作,并及时完善监督审核制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

四、加强保险公司员工的职业化建设

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促使人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努力的一种最佳模式。保险公司强化员工的职业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竞争力,而且为自身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说,要建立严格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的分类、分级考核制度。从业人员通过最初级的资格考试后,要针对不同的险种进行不同的考试,比如传统寿险、健康保险等,使得相应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专业性人才。而且,公司内部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为内部员工提供不同级别的资格认证考核,使得部分优秀的从业人员能够参与到保险专家或者保险业务顾问的工作中去,在具备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资格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还有,要重视对员工的综合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尝试通过多种多样的诸如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专题讲座以及技能交流大会等形式,增强保险公司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公司领导者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最新工作动态以及需求,在不断地强化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的进程中,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员工的职业化建设形式多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才能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更有利的养分。

五、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保险业逐步振兴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也走上了飞速进步的道路。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保险公司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通过合理的改进和强化,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增强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红.《我国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11(03)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2

核心竞争力理论回答的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要素的问题,即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从整个企业资源的角度,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经由集体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有助于帮助企业为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力和技术的总和”(Hamel和Prahalad,1990,1994)。核心竞争力是属于组织共有的学识,而不属于个人或业务单元专有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技能协调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通过有计划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有效营销体系和方法,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保险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由于保险商品无法申请专利,同时监管机关要求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因此,竞争对手的模仿非常便利,从而,在保险业以新产品为手段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不可靠的。因此,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具体而言,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大的晶牌塑造能力;适应市场细分的、定价定位合适的产品开发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与能力;灵活的市场反映和风险防范、控制、处理能力;强大的资金运用和增值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扩展应用潜力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也有一些文献对保险业内某些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和描述,例如,把人寿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寿险公司长期形成的,建立在先进的经营要素基础上的相互融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整体运作的能力”;把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创新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把保险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界定为“适应市场细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技术运作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内部机制的适应能力、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和资金运用增值能力”。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于帮助企业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西方学者的研究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1)学习能力与战略的灵活性;(2)技术管理能力;(3)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学习型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创造和转移知识,并能针对新形势和新知识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战略。学习型企业不是一夜之间就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在企业内形成鼓励学习的环境,并消除一切影响思想交流的障碍。从长远来看,学习能力与战略灵活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体现为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更迅速地通过学习调整自己。

技术是关乎企业增长和获取业绩的一个重要变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获取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企业活动的技术,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成功的技术管理需要特殊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整合企业的技术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把个人动机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的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善于学习的员工团队的能力、维持一个能有效应变的管理团队的能力(Wisher,1994)。

具体到保险企业,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分为外部来源与内部来源。外部来源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内部来源则包括制度、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由于外部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企业应主要从内部来源考虑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从经济学角度看,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主要路径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关注自身的根本优势,因为只有不易被他人模仿和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扩张起着战略指导作用,企业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与大小;三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动态成长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薛可,2001)。

对保险业来说,随着保险业人世保护期的全面结束,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核心竞争力对保险企业也将具备更为重要的功能。首先,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从市场分工的角度来看,分工将不断细化,最终将迫使保险企业修理“枝蔓”,强化“主干”,以主干的竞争力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强化或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第二,保险企业为了保持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定位,必须集中全力,调动所有的资本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强化自身最具优势的特色——核心竞争力;第三,核心竞争力将引导新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过分关注市场份额,而是关注市场价值,不再强调垂直一体化,而是强调产品研发与保险服务提供的内部化、销售的外部化。因此,总体来看,后WTO时代,保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呈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四、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解析法、模糊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首先选取若干一级指标并赋予各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进一步选取若干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计算所有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即为企业的竞争力总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自1990年起,使用300多项指标对2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10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排名,并合作出版年度《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们的研究在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我国,焦谨璞(2002)以WEF和IMD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2004)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2003年北京市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外资银行竞争力强于内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强于国有银行的结论。

也有一些学者对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姚壬元(2004)从保险公司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大类中选取了9个基本指标及40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个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徐爱荣(2004)则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基础,从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及资本管理两个方面选取了15个具体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景丽英(2006)则从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三个方面,通过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五、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应是企业战略的重心,培育与提升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论述与研究,总体来看,研究的视角包括企业内部微观视角与外部宏观视角,其中以企业内部视角的文献居多。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保险企业而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保险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资金运用创新、销售渠道创新等方面。此外,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外部环境来看,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保险企业构建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从保险市场的进出制度、保险业税收政策、保险投资政策以及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四方面调整保险产业政策,为中资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王文祥和魏华林,2002);就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而言,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对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监管机构应从发展中介市场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中介市场监管制度(姚庆海,2005)。

六、总结、评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重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目前,从一般企业管理层面介绍、引进和研究国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对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把一般理论与行业特征相结合才能深入进行。许多学者在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来源、作用、识别与评价、培育与提升的文献并不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更是少见。

(二)在已有的文献中,较为多见的是把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简单地应用到保险企业,而在保险企业的行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较少。保险企业作为专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其产品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形的产品,其与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其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中介机构与人进行,其利润来源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其稳健经营有赖于充足的偿付能力,作为中国的保险企业,还面临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分别占据了寿险和非寿险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等外部环境。上述保险业务的特性、保险企业经营的特征及保险市场的结构特征都会对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如何把这些特征与一般理论进行良好的结合,构建适合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仍是一个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三)对保险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过多地依赖于财务指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终会体现到其财务指标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保险企业,其财务指标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和充足的偿付能力。然而,财务指标更多的只是反映了过去或当前保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它是过去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和反映,但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得到评价。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完善、公司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属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但其成果在短期内未必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另一方面,在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未开发市场空间较大的情况下,从增长趋势来看,部分保险企业的销售规模、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看上去可能比国际保险业巨头还要高,但实际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保险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水平。特别是在评价和比较来自不同国家的保险企业的竞争力时,过多地依赖财务指标,有时可能会得到不真实的结论。

(四)研究方法有待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这一问题导致的结果之一,表现为不同的文献对相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对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往往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上述问题的存在实际也提示了未来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在此,作者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个符合保险行业特征和中国保险业市场特征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需要得以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识别、评价以及提升,都需要与中国保险企业及保险行业的实际紧密相连。为此,需要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并分析这些特征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其次,在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面,除了对国内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国际视野评价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视野进行评价,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这一因素对核心竞争力评价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做,评价的结果才更客观,其提示的实践意义以及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建议才能够在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3

一.当前市场上保险服务的现状

我国的保险业与共和国同龄,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这60年的风雨兼程中,保险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金融领域中的朝阳行业。近年来,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但由于保险行业在服务质量、业务宣传尤其是理赔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

1. 承保容易理赔难

中国保险业“承保容易理赔难”的现状一直为人所诟病。在客户承保时,保险公司员工对承保条款介绍简单,对相关内容说明较少,客户很容易便投保成功。等到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按合同约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保险公司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2. 熟人容易生人难

在当今社会,关系可谓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办事总要先想到哪里有熟人、有关系好办事。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以车险为例,从提取的数据中发现,对同一款车型的同一个物件损坏,同一个查勘员的报价差距甚大。排除该查勘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的因素,人际关系就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3. 大客户容易小客户难

大客户容易,小客户难是目前承保理赔表现较为矛盾和突出的问题,大客户主要表现为团体批量承保,在承保时往往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对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在承保和理赔过程中得到双重利益,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大客户也是开通绿色通道,而对于小客户来说,在承保和理赔过程中,由于势单力薄,往往享受不了较大的优惠和较好的服务。

二.对保险服务的思考

目前,我区共有保险主体13家。在经济不十分发达、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不高的地区,竞争可谓异常激烈。一方面,老百姓的保险意识正逐渐增强,希望通过缴纳保险费,获得人身或财产受到侵害后带来的损失。给保险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的竞争主体逐渐增多,给各家保险公司带来了生存压力。保险公司也希望通过创新来增强综合实力,获取更大的发展。在200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保险法》,更多的注入了“以人为本”的色彩,进一步加强了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而目前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反映最多的问题,恰恰在服务方面。

各家保险公司必须充分认识保险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寻找和探索改进和加强服务工作的具体对策,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思考问题,创新服务,寻求更为人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

1. 切实转变服务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个保险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并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举措只能是改进服务。因此,保险公司要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在合理而可能的前提下,将客户的理想和追求变为现实,并把客户的满意作为对客户的承诺。这就要不断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塑造公司的形象。在企业中要形成上级为下级,内勤为外勤,全员为客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优质的服务,树立公司的良好口碑。

2. 增强诚信服务意识

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实行保险营销员“诚信”等级挂牌展业制度,从源头上做好客户服务。保险营销员是保险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直接与客户接触,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保险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可以试行保险营销员“诚信”等级挂牌展业制度,由各保险公司负责实施,由保险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让营销员在展业过程中佩带胸卡,标注诚信等级,让老百姓一目了然,从而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 大力拓展服务空间

现在的保险服务,大多集中在出险以后的服务。这已经不能满足保险消费者的需求。一是要变当前的工作日服务为无限时服务,实现公司对客户服务的“零距离”。特别是对于客户的咨询和投诉,要保证随时有人受理,真正使保险机构在客户心目中形成“无时无处不在”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服务,确保服务从承保开始,从源头开始。三是要做好各种延伸服务,如与车辆保险有关的应急求助服务,与家庭财产保险有关的社区和家政服务,真正让客户觉得保险公司是自己的贴心人,从而不断增强投保的意识与意愿。

中国保险业的入世保护期已于2006年底终结,中国的保险市场已基本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贴心、省心、舒心、放心”的“四心级”保险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4

(一)实现寿险营销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第一,个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日益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和教育的普及,客户的保险需求出现了向专业化、个性化转变的趋势,现有营销员的专业能力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当前,保险客户群正逐渐远离老年、农村和低教育人群,而营销员队伍则在朝着中老龄化、低素质化的方向发展。营销员掌握具有良好教育背景、较强信息获取能力客户的能力逐步减弱。营销员的入职要求不在于学历,他的专业信息优势是其从事保险营销的基础。

第二,个人客户业务渠道不断增加。近年来,保险电销、网销、银行保险等个人客户渠道逐步建立。同时,保险公司广泛使用的产说会直销模式在对个人分散客户的保险初级教育方面的效率要高于营销员。营销员的专业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第三,人力成本提升,导致营销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人力成本上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营销必须面对这样的市场现实。通过人海战术,寿险营销在寿险业发展初期对保险消费者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过去20年大大降低了保险企业与客户的接触成本。但这种方式对营销员的素质要求较低,专业化要求低,劳动附加值更低,因此,给予营销员的报酬也不可能高。在丧失收入优势的情况下,营销员的高流失率成为普遍现象。

第四,保险监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循序渐进,推进营销员体制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保险业有了更高的要求。项俊波主席近期提出的五个体系建设为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险公司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00万保险营销员队伍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长期困扰营销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如营销员法律地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监管机构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以逐步解决。

(二)产销边界不清,营销核心竞争力整合效率日益下降

首先,寿险公司重渠道,忽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寿险产品从保障型向投资型产品的转型推动了行业过去10年来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在保险保障产品中整合进了投资业务。但这种模式偏重于资源整合,致使寿险的核心资源创新停滞,积累不足。面对储蓄、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冲击,寿险选择的是不断强化销售渠道,而非提升精算、管理、风险控制和投资能力等保险的核心竞争力,用自身短板挑战兄弟行业的优势,必然导致保险产品吸引力下降。

其次,关注人力发展及费用拉动,渠道专业能力建设滞后。在初始成本较低、核心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寿险公司凭借这种模式进行了盲目扩张。这种模式决定了寿险公司获取保费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员扩大客户群,赚取保费,并通过加大营销费,提高对营销员和客户的吸引力。简单地说,就是用费用换保费。公司在赚取保费后往往忽视反哺营销团队,导致营销团队专业建设的投入长期不足,营销团队的核心销售和客户服务能力持续弱化。由于专业能力缺乏,营销员自然无法获得高收入,而由于无法获得高收入,高素质人才留存很难。因此,营销人员大进大出和素质低下的问题也不足为怪了。在寿险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和营销员素质低下的双重压力作用下,寿险销售误导不可避免。

第三,核心竞争力下降。持续提升的费用导致寿险公司只能依靠提高产品定价来维持财务平衡,而缺乏客户资源又迫使营销员走上购买名单的道路。由于定价日益增高,同质化产品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营销的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最终形成了“寿险依赖渠道—渠道依赖费用投入—费用依赖提高产品定价”的恶性循环。产销双方专业化能力不足让客户对寿险营销的认可度下降,人营销不仅成本优势日益丧失,而且对客户资源的把控难度越来越大,寿险公司的业务增长难度和经营风险加大。

二、从体制机制上着手,转变保险营销的发展方式

首先,保险公司应更多、更主动地承担起推动营销发展的主体责任。保险行业应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重大作用。300万营销员所体现的不仅是保险行业的发展规模,更是行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市场主体,保险公司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保险营销模式,不断提升自身财务和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次,加长产品线是维持现有营销员队伍规模的必要条件,完善的产品体系是实现保险营销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在行业产品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现有产品架构下的保险业利润增长已明显减缓。要维持现有营销员的规模,不能简单地通过提价这种损害客户利益的方式,而应拓展产品线以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实现行业利润的增长,进而维持现有的营销员队伍规模。保险产品要在养老、健康、巨灾管理等风险管理方面创新突破,在保险长期资金运用和回报上形成特色,逐步形成保险产品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保险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路径

学习型组织简单地讲,就是具备强大的全员学习能力的组织。这种组织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为重点,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广泛的知识共享体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型组织强调以人为本,能够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同时能够及时捕捉信息,管理和运用知识,具有领先的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得保险公司的员工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成为常态,对于实现保险基层公司的科学发展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组织的层次和要素

(一)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组织

过去讲的保险公司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其实这不完全对,按照学习型理论,保险公司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据调查大学生所学知识不到10年就老化了60%,20年就老化90%。现在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文凭和学历,而在于他们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二)学习型组织是让员工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安全感,第三是归属感,更高的需求是实现自身价值。保险公司只有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安全及归属的需求,员工才能有更高的追求。作为管理者,要尊重员工,公平对待员工,否则,员工就不会认真工作。保险公司要成功,仅仅让员工贡献手工劳动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贡献脑力劳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必须注意双元原则。所谓双元,第一就是保险公司的发展,第二要注意员工的发展。一个只注意保险公司发展而不注意员工发展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成功的;作为员工来讲,既要注意到个人的发展,又要想到保险公司的发展。因此,组织的各层领导要让员工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

(三)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和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

一个组织整天学习而不创造那就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强调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理论,可为什么中国还有许多保险公司走不出困境呢?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虽然学习了许多知识,但未付诸实践,这些知识也就成了无用的知识。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四)学习型组织的六大要素

一是拥有终生学习的理论和机制;二是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三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四是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五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六是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是提升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保险公司要以销售能力建设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建设为灵魂,以核保核赔师等专业技术制度建设为主干,以打造内部服务价值链为纽带,以绩效考评和优化资源配置为驱动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保险基层公司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强化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内部资源和知识的利用率,增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强化保险公司上下级之间、前后台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保险公司内部定位的清晰化,提升后台对销售一线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切实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不断增强销售能力;有利于强化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积极谋求自我超越,有效解决产品服务同质化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学习,增强战略思考和自觉创新的内在动力,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保险基层公司引领市场发展的能力。因此,培育和提高保险基层公司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前提和载体,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正如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得·圣吉强调的那样:“当今世界,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具有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营造开放性、创新性的组织,将外部的先进知识引入保险公司内部,同时在组织内互相分享知识,互相碰撞,又能够内生出新的知识,这将全面推进保险公司管理升级,不断实现管理创新,极大提升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学习型组织是提升员工素质的载体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平台,学习力文化是先导。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利于践行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文化,有利于营造“理解、尊重、信任、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加快专业化团队建设,实现“专家治司、技能制胜”。当前,在保险基层公司的员工队伍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不丰富、技能优势趋于弱化等问题,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和新形势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保险公司内部营造一种重视学习、重视交流、重视研究的氛围。同时通过推广系统性的思考方法和内部的学习交流,共同勾画美好愿景,能够充分激发全系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三支队伍和提升四项能力,一是要建立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要建立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过硬、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员工队伍;三是要建立熟悉产品和客户需求、适市场竞争需要、市场拓展能力强的销售人员队伍。提升四项能力,就是要通过建立各层级学习制度和良好的学习平台,加强知识的共享和沟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充分激发员工在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创造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将学习成果应用于保险公司管理实践,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加强沟通交流,统一全体员工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增强对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认同和执行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执行能力。

保险基层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体系。保险基层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切实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理念。二是要夯实学习型组织制度基础。不断改进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建立管理、技术、销售等各类人员的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教育培训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将学习成效与考评机制挂钩,逐步建立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联系的考核评价制度。三是要打造学习型组织管理平台。在明晰职责的基础上,简化优化管理流程,积极构建保险基层公司内部的知识信息沟通传导机制,有效实现信息开放和信息共享,为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创造良好的管理基础。四是要培育学习型组织保险公司文化。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保险基层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鼓励员工挑战传统、加强创新,(下转第265页)(上接第263页)将学习成果大胆运用于工作实践,为保险基层公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五是要完善学习型组织技术保障。充分依靠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的沟通交流,加大知识技术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领导重视和带头。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推动的坚定性都直接影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效果。保险基层公司的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要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合格的设计师、称职的引领者和优秀的培训师。领导要带头学习、主动学习,引领组织中所有人以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方法对待工作,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二是要全员发动。保险基层公司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动员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真正把学习作为推动本职工作、成就保险公司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充分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最广泛和最深入的自觉参与。三是要精心组织。保险基层公司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成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领导;要在方案落实上下功夫,按照上级公司的指导意见,结合团队实际情况,明确和细化工作方案,切实组织开展好公司内部的创建活动。要在体系和机制建设上下工夫,不断搭建和充实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工具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学习资源体系、组织人力体系、学习文化体系和学习创新体系,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的有机结合。四是要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保险基层公司要结合本身的发展实际,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习成果的运用,有的放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用学习成果指导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突出矛盾的解决,实现学习和实践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效果,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持续提升保险基层公司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道许.中国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财险服务;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行业迅猛发展,体量不断增大,管理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为后续发展带来隐患。

一、财产保险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很多财险公司理论上都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上升到公司发展的大局上来对待,但行动上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得到真正实施。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一些做法比我们做得要好,要注意借鉴和学习。

(二)财产保险知识,企业产品宣传不到位

保险行业消费者普遍缺乏保险专业知识,不了解保险专业术语,甚至读不懂保单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边远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投保、理赔、客户服务等环节易出现纠纷,产生疑虑,导致客户信任度、忠诚度难以建立。此外,市场上的财产保险产品众多,令人眼花缭乱,公司也不止一家,人们对其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保险公司的工作流程,投保,理赔知识也不甚了解,服务质量更难以鉴别,因而在选取保险产品时瞻前顾后,难以下手,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开展。

(三)客户至上,合理获利观念认识不清

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在潜意识里认为客户在发生保险理赔事件后,赔付金额越少越好,公司赔付金额越大,损失就越大。在这样的错误观念的引导下,使得公司对赔付率的重视度远高于对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视。孰不知客户在投保以后理赔时若不能得到预期收益,将会失去对保险公司的信赖,公司做的是长线生意而不是短期行为,公司利润的获得应在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切忌短期行为。

(四)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多数财产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情况看,相比寿险公司要差,比如后者售后定期回访是常态,前者很少有公司能做到这一点的,保单到手,万事大吉。在管理和服务体系构建之间存在缺陷,资源配置不足、服务标准执行不力、管理流程不合理、监督考核机制缺失等。

二、改进措施

(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通常来讲体现在公司人员素质,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产品的开发、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而这诸多因素中,人才、服务、技术、管理、品牌形象等无形的资源,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其中服务质量尤其是重点,也是可以最具有潜力可挖的资源,要着重开发。

(二)强化内部监督管理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公司内部规章细则为抓手,群众和舆论监督为补充,建立三级纵、横向监督约束机制。其中内部规章制度自我监督约束为重点,应达到监控无死角,群众和社会评价无盲点;要对社会和公众公布各项服务标准和承诺,广泛接受客户和舆论监督评价;最后,要以效益监管作为导向,不断加强监督指导工作。

(三)建立健全客服工作机构和岗位,提高客服人员素质

客服工作是保险公司各项工作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事关企业形象,客户满意度高低的大局,在人员配备上,要把有一线工作经验,有激情,善于表达和沟通,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人缘好的人员安排到客服工作岗位上。使消费者从客服工作人员身上感受到公司良好形象。

(四)建诚信企业,树诚信文化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作为从事金融工作的保险公司,诚实守信更是生命线。在日常工作中要形成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良好习惯。对客户不轻许承诺,一旦承诺,一定如期兑现。

三、结束语

我国财产保险业正处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更新完善中,面对改革发展的大潮,新局面、新问题不断涌现,要实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朝着大保险格局的方向迈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保驾护航,提供保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德新.析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保险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