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教育对于兴国兴邦来讲意义重大,我国对人才需求以及标准也有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长期处于教师填鸭式知识灌输,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与现在时代所需求的素质型人才有很大出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培养是时代需求的新兴素质人才,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学生获取知识且能力发展的主阵地,小学作为学生真正开始学习的第一场所,自然是培养锻炼良好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当将小学教育重视起来,开展新兴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引导教育学生积极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一、参与式课堂教学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
与传统教学不同,不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单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实施以及简单的与教师之间进行回答问题单一形式的互动,学生很难有自主发散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参与式教学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点。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与同学进行探讨讨论,最终提出学习目标以及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得到提升。
2.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己凭借自己的理解认知进行课堂讲解。教师成为引导者的身份是参与是课堂的一大特色。在学生准备课堂讲解的同时,会发现很多问题从而进行积极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探究中无疑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好的提升效果。
3.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退居二线,并不意味着成为了甩手掌柜,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做到更好的组织策划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在发现探究问题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老师需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参与是课堂教学目标
1.培养竞争合作意识
教育的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立足社会根本在于适当竞争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的具备。在参与式教学中,凭借学生单独自身来解决完成具有很大难度,这就不得不去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开展的同时,促使学生明了竞争与合作对于一件事情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性,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锻炼沟通交际能力
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社会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所涵盖获取、传递、汇总信息能力以及结识朋友的技能。参与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会进行大量交流沟通,与此同时学生逐渐完善自己以及聆听并吸取他人建议,从而自身能力得以提高。
三、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
1.让学生掌点“权”
传统教学观念及传统理念中,师生之间可谓泾渭分明,一般是根据教师单方面决定的,不敢将讲课重任交给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度看待。再加上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时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实际程度,使得教学效率不高以及进度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开展参与式教学也是,教师应该勇于摒弃这些,放权给学生。
2.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沿袭多年,“一言堂”教学形式也是过去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单纯运用语言在讲台开展教学,学生整节课作为聆听学习,师生间的互动少之甚少,有也只是仿若应付的单一不变的提问方式。学生长期处于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育下很难形成自主性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必须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真正意义上树立学生为学习发展衷心的思想,更多的聆听学生心声,树立融洽师生关系。同时开展进行参与式教学时适时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开展趣味教学
小学生处于年龄段问题,正是活泼多动的年纪,枯燥乏味的课堂很难激起他们的注意以及兴趣的养成。为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开展趣味教学所占据的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场景。
四、结语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顺应眼下时代需求,从娃娃抓起,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尝试及改革创新,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84-01
小学是学生开始系统性地学习的阶段,而且几乎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没有得到科学且系统地培养。因此这个时期的教学应当以此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即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在新时代中,学生的需求在发生改变,对教师来说,应当使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笔者认为,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尽量利用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热情。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之后,教师应当制定科学且带有目的性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的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着手,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
在小学数学中,课程的难度尚小,并且内容多数与生活实际相关。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生活实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课程中,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其他的益处。首先,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地提升。其次,这种方式同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随之降低。
在教师使用生活实例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换言之,教师所选取的例子,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满足这个需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取得共鸣,进而发挥出课堂的理想效果。例如,在学习《方程》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便要注意生活实例的选取。所谓方程,简单来说就是另一个角度的算法。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带有算法的例子,用以辅助教学。在建立这种数学模型的时候,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些算法简单的例子是教师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生活的实例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带有极强的逻辑性,它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的传统形式:死板,缺乏活力。对于接触学习不久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氛围是扼杀他们学习动力的桎梏。当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性格具有一定整体的特点,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这是学生的财富,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需求,牺牲学生的这些天性。理想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这些性格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学生天性的积极影响,推动数学教学的进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数字游戏,帮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年纪较长的学生而言,数字游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是游戏还是一些辅助的教学元素,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避免被传统的理念束缚,应该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的需求为主。
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学生之间势必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避免制定简单而同一的评价标准,暴露出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强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却是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为代价,这种方式并不可取。笔者认为,在小学时期,教师应当制定出具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成绩不应该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学体系中,每个学生都会获得肯定。在小学生这个年纪,来自教师的肯定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一定的准则作为依据。同样地,多元化的标准也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行为无限制的包容,教师应当制定奖罚措施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时期,积极性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热情制定。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适应性是教师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带有生活色彩的例子是辅助教学的良好选择。当学生的适应性有了一定的保证,接下来便是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这一点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把握。最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3
一、演示抽象过程,加深理解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当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还难以实现抽象思维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演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可借助CAI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接着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引导学生想象得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性质。很明显,CAI鲜明的动态演示将那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到事物间的联系,顺利进行知识建构。
二、还原省略对象,实现抽象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引起质变。量变的积累是达成质变目标的一个充要条件。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结论、法则是不完全归纳的结果,对具体的材料而言,归纳出结论、规则也可以看作是由量变引起了质变。在这一过程中,当材料对象的省略不利于学生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而需要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在“习旧”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大象、马、熊猫、小猴、狗五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学生从1~5,再从6~10,依序一遍一遍地数,无论数到几,只要学生报出数,教师都能准确无误地猜出学生数到的是哪个动物。学生十分惊奇,迫切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而快的。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的特征,并用此来解释教师猜动物的诀窍。紧接着变换动物的顺序与个数,让学生互相报数、猜动物,并说明猜的方法,最后进行评估小结。整个课堂洋溢着乐学的激情,学生充满了对学习的热爱,教学过程优化效果十分理想。
三、创设典型情境,促成方法迁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一般隐含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比较零散,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教师除了采取“渗透”的教学策略外,也可以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为学生创设已熟悉的、类似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提取相应的思想方法,从而深化对这一思想方法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动手数一数长方体棱的条数,而且提示学生,怎样数既能数清楚又不致数重或数漏。学生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当学生辩论激烈、各抒己见时,教师可借助CAI显示最简便易行的正确数法──按长、宽、高的顺序数,然后让学生归纳数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但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还能赶走盲目从众、温顺听话的“小绵羊”,请来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新型人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创造 高效 数学课堂 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校汲取了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的比赛中赢得满堂喝彩。我们的独道和精辟之处是创造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1 用好《教师用书》、吃透教材、不留半点盲区
用好课本附带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调整。精研教材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向我请教。她说,讲二十四时计数法时,学生学得很不好,后面又连续讲了三节课,学生还是会把8:10分当成普通计时法。我看了看教材及教师用书,“你自己真的懂了吗?为什么要使用二十四时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她起初有些疑惑,“我把各个时刻普通计时法和对应二十四时计时法列成了表格,举了很多个时刻的例子,很详细,首先让学生举例一天某个时刻发生的事,然后你再提出问题。‘6:00吃饭’你能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吗?学生思考之后,说不能。因为可能是早上6:00或晚上6:00,会出现混淆,所以必须在时间前面加两个字“早上”或“晚上”,这种记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或十二小时计时法。那么有没有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不需要加文字说明,只用后面的时刻就可以简练准确的表示一天中一个确定的时间呢?”此时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意义,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指导这位老师学会用《教师用书》。
2 勤归纳,善总结,不断挖掘数学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精准把握重难点、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新知识、遇到的新问题纳入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法宝。如:初中阶段的角平分线的应用,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它有三个用途:①直接说明角的数量关系。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③如果题中既有角平分线又有平行线,那么可以证明题中有等腰三角形。第三种用途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虽不是什么定理,却常常在学生的考题中出现,如果能够总结出来,自然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另外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同时出现时,题目千变万化,学生不易联想到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了一个口诀:“平行加平分,等腰就现身。等量来代换,奇迹就出现。”这个口诀简洁明快的点明了解题思路。对于最后一句,学生开始觉得有些夸张,可是随着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使用此法而找到突破口,迎刃而解时,便有了一种“奇迹真的就出现了”的感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勤归纳,善总结,形成了一个个知识体系,自然记得牢,用得熟,也有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多角度、全方位,不落入俗套地复习
我们有些老师在上复习课时,自己都觉得枯燥,因为同样的知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自然会有同感。比如说。某一章的知识点,在章节复习的时候从头回顾一遍,期中复习又一遍,到期末考试还有一遍。可是如果不集体复习,学生又遗忘了许多。我认为完全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让知识点也动起来、活起来。章节复习时,呈现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再认识框架,而期中(学完半册书)之后,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提升(以章节知识为主,也可能超过本章所学内容)。到期末复习时,重点放在重难点问题上,以知识模块、综合练习为主线。这样每次复习都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学生的思维也是挑战和磨砺。例如,我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在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一)时,其中有关三角形部分的内容,我以这样的表格形式呈现(见表格):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小学;研读;数学教材;转向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64-02
[作者简介]谈静(1986―),女,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教师,小学二级。
研读教材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现行的实验教材与原来教材相比,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时代气息。这既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也给“吃透”教材带来了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广度、深度和细度上去研读教材。教师应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准确选择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感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从“点状”转向系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
数学家苏步青曾说:“看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在数学教学中“背面”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材有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即数学知识,“暗”便是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言道,“一窍通,百窍通”。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理解教材所蕴含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找到变化中不变的东西;其二,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体会,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三,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动手实践和操作。
教师研读教材的重点是要充分把握学科内容,做到将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要能够深入教材、吃透教材。换句话说,教师要先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才有可能上好数学课。在研读教材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知识点的思考上,要能够了解知识的背景及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区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分析研判理性思维过程和价值资源。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笔者出示这样的题目: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问要让小军和芳芳的彩珠同样多你会怎么做?教材的解决方法有三种,可以是小军加4个或芳芳减4个,可以是芳芳给小军2个,还可以是小军加1个,芳芳减3个。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方法背后所蕴含的相同的数学思想,系统掌握知识。
另外,教师还应把每一节的知识点放回到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理解,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和处理教材,帮助学生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就会掌握算理和算法,从而使知识内化。
二、从粗放转向细品,感悟教材蕴涵的意图
研读数学教材,既要注重深度,又要注重广度,要从粗放转向细品。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都值得教师进行深度研读。数学教师要从宏观大局上去整体把握教材,将每个知识点放在整个数学知识系统内准确把握,并进行前后联系。教材上的每道例题都有一定的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特定的意图。我们要细细品味教材中的一词一句、一图一表,明晰例题的前后顺序,了解习题的特点要求等。如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页第一题为例。此题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完成表格的填写上,而要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使学生通过观察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对称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1)让学生根据对角线上红框中的数,各写一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根据绿框中的数各写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通过两道算式的积来感受数字位置变化对算式的影响,感受乘法交换律及数学排列之美。因此,对于练习中的每一道习题,教师不能只看单一的课时要求,而要能够深入教材,向学生传递完整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敷衍了事,要多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将其进行整合应用,一方面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有效传递知识和理念。如在教学“解方程”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必须先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枯燥,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让学生在理解等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解方程。值得一提的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形如“a-x=h”和“a+x=h”等简易方程,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比等规律先对教材进行粗放的研究,然后走向细品,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数学方法和规律。
三、从外在转向内涵,抓住数学的知识本质
虽然小学数学知识没有很深奥,但要抓住知识的本质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知识的外在表征入手,逐步抓住知识的内涵。教材大多采用线性描述的方法,这让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很简单,从而导致了教学过程简单化。在课堂中,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概念的表述有清晰的认知,而且还要把讲解深入到知识的内在属性。事实证明,这是保证学生科学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中位数”的内容时,有的教师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来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趋势的统计量的分析,把握教材内容。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学生没有感悟到平均数的作用,因而也就无法明白在具体的问题中应该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显然,在学生没有完全感悟到平均数对数据的描述作用时,教师如此引入中位数的概念,无疑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这就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不能将静态的知识演绎成动态的生活画面的表现。
教师要在整体把握教材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细读教材,反复钻研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仔细推敲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做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通晓教材,备好课,上好课。教材是体现新课改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只有从深度、广度和细度上认真研读教材,才能为我们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页例7为例,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乘法和加法结合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事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让学生体会其合理性。这道题目事实上有两种计算方法,即3×4+1和4×4-3。旧教材原本最后一个鱼缸里放的是“2条鱼”,为什么新教材要改成“1条鱼”呢?在新旧两种教材的对比中,笔者发现,旧教材首先提供的是两种算法3×4+2和4×4-2,但学生易混淆其中“2”的意思,所以新教材做了改动。然而殊途同归,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算4×4。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键所在。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情境图理解乘加的含义和先乘后加的计算顺序。新教材例题的教法有所不同,可以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可以先教3×4+1,再教4×4-3,试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解决。另外,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有整体的感悟,然后利用练习课再进行局部的练习,把内化的知识转化为计算的技能。实践告诉我们,研读教材的关键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分层次理解。
总之,一线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带领学生从“点状”转向系统,从粗放转向细品,从外在转向内涵,才能把握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泰.研读教材,更好地用教材教――苏教版课标教材使用例谈[J]. 小学数学教育,2011(10).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范文6
一、精心设计,只为让学生找到喜欢的理由
1. 精选内容
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作业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精心设计作业,作业的设计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的能力,杜绝不假思索、作业照搬照抄、机械重复现象,避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确保作业设计富有趣味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2. 控制总量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为作业布置的量感到烦恼,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农村学校数学作业存在“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 “新课作业少,复习作业多”“科任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不能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等问题,因此,要解决上述现象和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水平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量,精心设计适合小学生心理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规范要求
在农村小学有一个现象,数学作业的质量“阴盛阳衰”,女生普遍好于男生,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抓写字是语文老师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就疏忽了写字教学,导致性格比较急躁,做事虎头蛇尾,使很活泼的学生作业书写的质量越来越差,错误率也在直线上升. 其实,一个细心的教师,能从学生的作业态度看出他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当你看到学生的作业,就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当你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了,作业就工整了,观察能力增强了,心也变细了,正确率上升了,成绩自然而然地就会跟着提高了.
二、精心批改,只为让学生找到成功的支点
1. 及时批改
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正确率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作业训练尤其如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必须及时、认真批改,要真正做到不漏批、不拖延,当天作业当天批. 只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才能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分析练习中的错误原因,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与快乐.
2. 多元批改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打破单一的批改模式, 作业批改应灵活多样. 对于数学课堂作业,我们尽量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可以了解每名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个别学生的问题则可以当面指导. 对于课外作业,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式. 常规性简单练习及客观题,比如像口算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批改,错掉的题目用铅笔轻轻地做个记号,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 教者要及时统计全班作业情况,对于正确率高的同学要加以鼓励.
三、精确矫正,只为让学生找到最佳的通道
1. 及时反馈
教师批改作业,要从过往的“甄别”走向“发展”,教者只有及时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判断,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平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份《作业批改记录》,它的功能用于记录典型错题、典型学生、反馈记录,这样不但有利于搞好作业讲评和课后辅导,而且为日后备课、复习、编制试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总结经验积累了生动的素材.
2. 行为矫正